用户体验设计课程心得总结

用户体验设计课程心得总结,第1张

很庆幸这段空窗期,有机会循着我的 to-do list 做了不同方向(产品、设计、运营、社会化营销)的学习与尝试。初意只是想 acquir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fields,所以并未强行要求自己进行技能专攻。一是为了能从不同职业的微观角度对互联网行业有更全面更透彻的认识,二来也算是想弥补自己工商学科专业带来的视角局限吧。

上周参加了广州「一起开工社区」组织的用户体验课程,有幸能与腾讯 CDC 的两名团队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听他们讲人机交互、用户研究、工作心得等。之前觉得只求个入门的话其实看看书也差不多了,但经过周末的 workshop f2f 的分享体验,并和团队成员一起针对某一 App 完成了设计分析、信息框架、任务流程的复原与改进设计后,真心感受到何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读书看文章,到现场分享参与,或许这个课程体现的也是用户体验设计的进步吧。

一名课程导师是 CDC 副总监,西安交大 07 年工业设计毕业生。听来我不由要感叹一下人生:二姐姐夫与大姐都是早他几届的交大人,离开交大一个去了新加坡硕博连读,一个到加拿大读到了博士后;现在一个在物联网行业辛苦创业中,一个在温埠不问学术养儿育娃。同是那年代的交大人,人生每个重要选择节点的不同,日后的路向也是越走越远。学术或是工作,理想主义的留学或是现实主义的赚钱,都是选择。可话说回来,到大公司一步步往上爬也好,带着小团队摸黑走路也罢,倒真的无好坏对错之分,每个人 value 的东西不一样,互相强求不得。

几年前男票找工作时说不会偏向考虑腾讯:太规模太完善,反而对于一个起点资质佳、想接受更多挑战的毕业生而言构成了缺陷。当然,若是想从小朋友开始系统学习慢慢进步,它又会是一个圣殿。另一个课程导师从事了七年有余的用户研究,关注于互联网人群关系链、手持设备、用户洞察等项目。仅仅一个腾讯人的工作内容与从业经历,这家 IT 巨头业务流程的系统、完备、专业可见一斑。

昨天靠着不多的笔记与可能不靠谱的记忆,及时梳理与复原了课程内容,做成了脑图。课前读了入门级的(甚至看来是 outdated 的)《Don't Make Me Think》和《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并得益于产品男票的耳濡目染自己是具备了一些 common sense 或称作审美直觉的素质的,但这都不能替代或减少这次课程的收获。一是系统,from general to systmatic cognition;二是有趣,通过 case analysis 的方式对不起眼的设计细节深入思考,体验交互设计师的思维视角,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所以整个课程中我最喜欢的是思维练习的部分(即脑图右上角),虽然看起来最简单,无关技术实 *** ,甚至无关于某个产品设计,但若能培养起条件反射性的思考力(甚至是可以通用到其他领域的思考力),那么后面的一切问题都是容易解决的。

以下是导师分享的拓展阅读:

另,刚刚看魅族 MX4 发布会,看到 flyme 的计算器提供了汇率换算功能,并且和男票等人前几个月出的「极简汇率」界面无比相似(  iOS 版「极简汇率」 )其实我好心疼小伙伴,但只能说:好的设计大家都是有共识的

(上图为「极简汇率」界面,下图为 flyme 计算器界面)
只等拿到 MX4 真机后验证了,我猜魅族也会参考 极简汇率的交互设计 了

#心得体会# 导语学习即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学习,那么,学习过后您有什么感想体会呢?下面 。

范文一

当前,连云港市海州正处于大转型大发展时期,未来面临的任务是建设高新区和连云港南部新城。俗话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次区委、区政府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南京、镇江、无锡和盐城考察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开拓眼界、开拓视野、开拓思路,在考察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将海州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定位好,对于今后高标准开展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通过考察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这次我们考察的南京、镇江、无锡都是苏南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的示范区,可以说是江苏乃至全国开放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所见所闻,都使我们耳目一新,如沐春风,感悟很多。我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感受。

首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我们所到之处都能勇立时代潮头,敢于先闯、先试、先干,现在他们发展的都是包括物联网、数字地球、云计算、感知中国、网络经济产业园、微纳产业园等在内的高端产业,可以说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大家之前可能听过这些专业术语,但是了解较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参观让大家对其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目前,许多高端产业仅仅是起步阶段,许多技术还存在于构想阶段,但是参观的几个城市敏锐洞察了这些高端产业的广阔市场,敢想敢做,敢为人先。海州未来建设高新区,就必须要有这样的思维和眼界。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建设网络经济园,一些干部怀疑,认为网络经济离我们很远,海州没有能力发展网络经济,困难多、阻力大。这次出去考察,我们发现苏南发达地区都在发展网络经济,很多比我们起步还晚,规模还没有我们大,这一点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也更加坚定了既有的发展思路,即以高端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区域联动发展。好的人才集聚需要好的政策扶持,高端产业并不是遥不可及,未来高新区的发展要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高起点建设高新区。

其次,感受到了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参观的几个城市,都是发展高新产业的先行者。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现实成果,而创业之初的艰辛,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都是可想而知的。如今他们的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投融资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科技产业创新等等,凝聚了很多智慧,走了很多弯路创造出来的。没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这次参观,我们不仅仅是看了几个产业园,更具意义的是可以学习到很多的发展经验,对于海州发展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学习借鉴不代表照搬照套,海州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是要学习别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怕走弯路,找到适合海州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感受到了争创一流的标准意识。我们考察的几个地方,大到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小到道路绿化、规划文本,都做到高标准。参观的几个园区,都戴着国际性、、区域性的帽子,起点定位很高,标准意识贯穿建设的始终。以绿化造林工作为例,以前我们一直说今年自己的绿化标准高,但是与苏南的绿化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苏南从高速沿线绿化到城市绿化,标准都非常的高。海州前段时间也在推进绿化造林工作,与人家相比,标准意识明显不足。在今后各项工作中,要认真汲取经验,坚持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

第四,感受到了办成大事的宏大气魄。南京的河西新区94平方公里,是在一片滩涂地上建设起来的。平昌新农居集中了80多个自然村的人口,可以容纳5万人居住。亭湖区去年的拆迁量是140万平方米,今年的拆迁目标依然是100多万平米,大手笔、大气魄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海州未来发展,不再是以前的城乡结合部边缘地区的定位,而是高新区,全国开放城市的南部新城,这在海州历是不曾有过的发展机遇,所以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有办大事的宏伟气魄。

第五,感受到了言出必行的务实作风。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政策不贯彻等于没政策,政策落实归根到底是干部的执行力问题,执行力是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准。光耍嘴皮子一点用没有。我们要学习人家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把发展的压力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动力,努力实现海州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考察成果

这一路下来,大家是一路看一路议,讨论很多,有的人认为我们所学的经验、参观的地方与现在的海州很相似,有的经验拿过来就能用,但有的同志认为人家是发达地区,我们是欠发达地区,可望而不可及。经过思考分析,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学习考察成果。

首先是能够学习。苏南苏北的经验并不是不可及的,许多都是切合海州发展实际的。一些干部考察结束后发现差距大,泄了气慌了神,这种态度看待考察过程,就会适得其反。要意识到,他们比我们早发展了20年,20年前的无锡、镇江高新区比我们现在的基础差太多。以建邺区为例,建邺区建设初期的情形和现在的海州极其相似,区划调整使建邺失去了城区的5个街道,3个划入白下区,2个划入鼓楼区,但是他们在河西荒芜土地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惠山区也是如此,在建设初期占大部分财税收入的老城区划入锡山区,自己只保留了几个农业镇。经过几年发展,惠山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锡山。所以海州的干部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因为有了困难就泄气,敢于抛掉包袱在一张白纸上建设最新最美的园区。尽管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总量不同,但是我们有基础有能力向这些先进地区学习,并不是高不可攀,未来会更美好。

其次是值得学习。这次所考察的几个典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层次高,都是被实践证明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的成功经验,在全国的地区和行业中也是最先进的,大都是全省、全国一流的,有的是世界一流的,是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二是门类全,有城市建设的,有新农村建设的,有产业发展的,有社会事业的,有工业产业的,有现代服务业的,有实体方面的,有体制方面的,涉及到许多领域。三是挨得上,新区建设与产业园区的结合,这些都非常符合海州现阶段的发展实际,都是我们要所思、所想、所求的,想学的,是我们下步发展的珍贵财富。

第三是急需学习。四个街道划出之后,我们面临的是建设高新区,南部新城要求在三年内实现崛起,责任重大、形势逼人。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密集的工作强度来推进各项工作,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如何设置组织机构,如何招引高端人才,坐在办公室不一定能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别人的经验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少走很多的弯路。

第四是深化学习。这次学习考察时间紧、行程满,很多经验还要深入地研究讨论。各个条线的同志在会后要找到自己工作实际的结合点,做到点对点、面对面学习请教。比如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和城市建设,城建口的同志要到建邺区的河西新区再学学;农村新社区建设、工业区土地整理,相关部门要到镇江平昌新区再学学;高新区的组织架构、产业选择,要到无锡新区再学学;绿化美化、拆迁工作要到盐城的亭湖再学学。把一些政策性文件收集起来深入研究,深入交流经验,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学习,将考察内容成果化。

第三,如何把握考察成果与海州实际的结合点

外出考察学习是有成本的,不能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走一遭就算了,一定要找准外地经验和海州发展实际的结合点,找准与高新区建设的结合点,找准与新城建设的结合点,取得考察效益的化。

首先,运作架构。这次考察的开发园区组织架构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建邺区河西新城建设为例,成立了4个发展板块,每个板块成立一个管委会。无锡新区是分为六个板块,板块内又分成若干个park分区,即独立的领导机构。亭湖开发区也是这样的架构,分成几个板块,每个板块有独立的领导体系,同归大管委会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很值得我们学习,卢部长要深入研究一下他们的先进经验,把海州未来高新区的管理架构谋划好

其次,规划建设。规划引领这句话耳熟能详,大家都懂,而先策划后规划的做法我们以前做的不多,我看不错。要学习人家先策划后规划的思路,找专业的策划单位为海州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开发策略,提升海州的发展档次,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完成策划之后再开始总体规划。发展要以规划引领的,我们下一步规划要多学习别人的规划经验,高标准完成规划工作。

第三,产业选择。无锡新区主要以5大产业为支柱,但是以物联网产业为主导产业。亭湖是将散落在区内各处的环保产业集中起来,建设了环保产业园,形成集群抱团效应,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些好的经验都值得海州学习,以新坝为例,新坝电力辅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未来是否考虑建设专门的电力辅机产业园,将现有的40多家中小企业引导集中起来,突破发展瓶颈,不断做大做强。产业的选择要有地方特色,才能形成集聚。

第四,城乡统筹。目前,我们海州的90%面积在农村,9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特色,无论是建设高新区,还是南部新城,都必须重视“三农”,重视城乡统筹。才能打出品牌,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学习四个城市的城乡统筹工作,特别是平昌新镇区建设。要做好与平昌新区的对接沟通工作,学习他们的城乡统筹经验,完善新镇区建设机制,走市场化运作模式。

第五,资本运作。平昌新城的建设就是将土地策划之后包装,向省农商行申请了20亿元的贷款,利用这批资金启动了可以容纳8万人的新镇区建设。无锡新区的以房权换股权,也是很好的资本运作模式,减少时间和成本,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方面,我们进一步集中力量做大区级海发集团和昊海集团等大平台,扩大资产规模,资本运作的路子走的更宽、更活。同时,我考虑,我们的每个镇街都要成立自己的融资平台,目前板浦已经开始做了,运作的还不错,新坝、锦屏也要探索着搞起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六,绿化造林。搞好绿化造林,既是生态建设需要,也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需要。我们这次参观所到处,非常羡慕人家的绿化状况和环境,我们条线的同志还要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提升农村、城市、道路、河道等绿化的档次,我多次讲,绿化要密植、大苗,做到一次成林,乔、灌搭配增加美感。海州的绿化造林工作要学习苏南的经验,高标准高投入,才会高产出,实现既美化环境,又产生经济效益。

第七,土地整理。苏南地区的建设用地指标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土地整理之后,以增减挂钩、万顷良田的形式腾出土地指标用于建设。土地整理就牵扯到拆迁,未来高新区会面临大量的拆迁任务,学习别人的经验就显得尤为迫切。每个镇街今年都要开始启动一千亩的集中居住区建设,为下一步土地整理、万顷良田工程,省下空间,扩大回旋余地。

范文二

开发区十分重视对教师素质的培养,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提高,外出学习心得体会(2009)。既立足于校内培训,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培养教师,2009年4月,我校14名教师在司校长的带领下,到上海考察学习。通过参观、讲座、介绍座谈与交流,使我在教学及校园建设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在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品味,优化育人环境

本次所考察学习的张桥路小学,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独树一帜。尽管学校占地面积不大,但利用非常合理。教学楼每层墙壁上都有特色,包括世界名人录、名人名言、德育走廊等。最吸引人的是每个中队门前都有属于自己的板块,其设计别具一格,凸现了本班特色。反思我们目前的学校现状,虽有文化,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教师团队缺少共同的价值观,学校许多倡导与决策教师很难及时认同,学习氛围不够,我想这都是我们没能抓住文化建设这个纲。学校是一个培育文化的地方,而今我们书山题海,教室上大课,办公室开小灶,这些都恰恰缺失了文化,我们的一些评价制度,又诱导老师们不得不搞书山题海和加班加点,实在是一种悲哀。

我想,对于我们学校,今后必须要精心打造好学校文化,要用健康、激励人的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各项事务,作为学校发展的导向和真谛。文化建设虽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淀与生成,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校内群众性文化团体的建设。

2科学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把科学、严格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与所参观的学校相比,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某些具体 *** 作要求上还不够细化。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该在结合我校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重新审查各项制度及要求,如课程结构设置优化、课时分配制度等,引进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倡导"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率,向团结、人心、信心要质量,办事民主、制度管人"的办学理念。张桥路小学的小班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教师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科研活动,因此,我校也可以率先尝试小班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加大教科研力度,针对校情设定课题,成立专门的课题组

就我们所参观的学校而言,在上海市算不上,但学校的课题研究却颇具特色。听着教导主任滔滔不绝讲述自己学校的课题研究,看着他们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我不禁为之震撼!目前,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尚是空白,教研工作也无从下手。班容量大,师资不均衡,加上各种活动,老师无力从事课题研究。我觉得,学校应给老师一个轻松的环境氛围,然后确定大课题,再分组或分段进行与之有关的小课题研究。全体上下都协调一致,工作落实到人头,有布署有总结,分阶段进行,稳步开展教科研活动。

4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在张桥路小学听了两节课,他们先进的教学设备让教学得心应手。而我们学校,2007年下半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已建成了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这就为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基础设施。但由于能联网的机子较少,教师要想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困难,本来使用多媒体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因为条件有限,也只好作罢。因此,教学不能得心应手。学校应该尽快为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电脑,教室也要有相应设施,并且联网,这样,教师就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教学,节省很多时间,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5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教师办公条件是保证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根据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的管理"二因素"理论,在做好教师激励工作的同时,做好教师的保健工作,不断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一个重大举措。

目前,由于学校规模不大,地方太小,十几位教师挤在一个办公室里,人多嘴杂,往往给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带来很多不便。学校教导处虽然为教师提供了喝水的方便,但不能满足四五十位教师的需要,因此,有的办公室只好自己从家里拿热水器等来使用,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办公室里连教师洗手、擦手的用品也不具备,一切都得靠自己。我们学校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个或三个平行班。教师所带班级的人数有多有少,工作量很不均衡。因此,学校应尽快改善教师目前的状况,为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我认为,学校可以从扩大教学规模入手,尽快加盖楼层,实行真正的四轨制、小班教学模式。至于办公条件,可以考虑同年级一起办公,也可以分学科、分低中高段办公,这样有利于教师的共同探讨,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考察与学习的机会,使我真切地了解到了其它学校的教育现状,有机会解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得了许多教育改革的信息,触发了我许多教育灵感。相信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范文三

一、参观考察三所学校的感受体会

三所学校虽然校园环境各有特色,但又有几点相似之处,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厚。漫步在校园中,学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书香四溢,沁人心脾。特别是英才小学、二十一小学,阶梯墙壁甚至走廊上的文化柱的精巧布置都显得那么地精雕细琢,那么地充满了文化气息。这处处无不透出的构思巧妙、匠心独具。参观这样一所花园式、立体式的、富有人文文化布置的精品校园,真令人驻足,令人留恋。

二、观摩特色课堂教学的感受体会。

走进山高小学的教室,第一感觉就是真的与众不同,从教室布局看,把纵横并列的课桌以小组为单位分几个区域相对合拢,去掉了讲台,三面墙壁镶嵌着六块黑板,这样学生分小组合作,老师走在学生中间,学生有了充足、方便的活动空间。而走进山高小学的课堂更让我瞠目结舌。

我听的两节展示课,一节是《史记故事》阅读交流课。以前也曾听过许多的优质课、观摩课,没有哪一次让我如此震撼。山高小学的课堂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教学常规,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课一开始,首先是由一位学生代表主持课前交流阅读《史记故事》后的感受,再交流阅读心得,各自发表对《史记故事》人物的看法及评价,同学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说起来头头是道,语言表达是那么流利,课堂纪律也井然有序。整个课堂,老师没有喋喋不休,而是极其从容、轻松,只置身于学生中间,给予适当的指导。

另一节是四年级数学《三角形整理复习》展示课。过程大致是:老师指出复习的内容,学生预习,同时每组出一名学生把老师给的内容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然后各组学生到自己的黑板前或坐或站或蹲讨论交流,最后,各组逐次展示讲解,老师适当点评。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探索活动和展示过程。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1、这样的课堂模式少了规规矩矩坐姿等硬性统一的要求,给了学生适当自由的活动空间,符合学生好动、喜欢参与的年龄特点,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课堂氛围、学习效果、知识的巩固程度都比较好。

2、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学习中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单位,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优生帮扶学困生,使每名学生都参与,每个人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3、学生学到的不只是本课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粉笔书写能力、合作精神等。

4、老师在课前要准备大量资料,做精心的策划,课堂上交给学生去表演,老师置身学生中间,给予适当的引导、点评,要敏锐发现问题,组织协调课堂。学生是要经过培训和锻炼逐渐适应的。

总之,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反思中调整自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争使自己在学校的工作上做得更加优秀。

参观是以直观的感受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由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当前,连云港市海州正处于大转型大发展时期,未来面临的任务是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和连云港南部新城。俗话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次区委、区政府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南京、镇江、无锡和盐城考察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开拓眼界、开拓视野、开拓思路,在考察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将海州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定位好,对于今后高标准开展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通过考察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这次我们考察的南京、镇江、无锡都是苏南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的示范区,可以说是江苏乃至全国开放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所见所闻,都使我们耳目一新,如沐春风,感悟很多。我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感受。

首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我们所到之处都能勇立时代潮头,敢于先闯、先试、先干,现在他们发展的都是包括物联网、数字地球、云计算、感知中国、网络经济产业园、微纳产业园等在内的高端产业,可以说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大家之前可能听过这些专业术语,但是了解较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参观让大家对其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目前,许多高端产业仅仅是起步阶段,许多技术还存在于构想阶段,但是参观的几个城市敏锐洞察了这些高端产业的广阔市场,敢想敢做,敢为人先。海州未来建设高新区,就必须要有这样的思维和眼界。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建设网络经济园,一些干部怀疑,认为网络经济离我们很远,海州没有能力发展网络经济,困难多、阻力大。这次出去考察,我们发现苏南发达地区都在发展网络经济,很多比我们起步还晚,规模还没有我们大,这一点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也更加坚定了既有的发展思路,即以高端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区域联动发展。好的人才集聚需要好的政策扶持,高端产业并不是遥不可及,未来高新区的发展要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高起点建设高新区。

其次,感受到了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参观的几个城市,都是发展高新产业的先行者。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现实成果,而创业之初的艰辛,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都是可想而知的。如今他们的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投融资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科技产业创新等等,凝聚了很多智慧,走了很多弯路创造出来的。没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这次参观,我们不仅仅是看了几个产业园,更具意义的是可以学习到很多的发展经验,对于海州发展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学习借鉴不代表照搬照套,海州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是要学习别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怕走弯路,找到适合海州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感受到了争创一流的标准意识。我们考察的几个地方,大到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小到道路绿化、规划文本,都做到高标准。参观的几个园区,都戴着国际性、国家级、区域性的帽子,起点定位很高,标准意识贯穿建设的始终。以绿化造林工作为例,以前我们一直说今年自己的绿化标准高,但是与苏南的绿化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苏南从高速沿线绿化到城市绿化,标准都非常的高。海州前段时间也在推进绿化造林工作,与人家相比,标准意识明显不足。在今后各项工作中,要认真汲取经验,坚持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

第四,感受到了办成大事的宏大气魄。南京的河西新区94平方公里,是在一片滩涂地上建设起来的。平昌新农居集中了80多个自然村的人口,可以容纳5万人居住。亭湖区去年的拆迁量是140万平方米,今年的拆迁目标依然是100多万平米,大手笔、大气魄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海州未来发展,不再是以前的城乡结合部边缘地区的定位,而是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开放城市的南部新城,这在海州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发展机遇,所以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有办大事的宏伟气魄。

第五,感受到了言出必行的务实作风。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政策不贯彻等于没政策,政策落实归根到底是干部的执行力问题,执行力是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准。光耍嘴皮子一点用没有。我们要学习人家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把发展的压力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动力,努力实现海州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考察成果

这一路下来,大家是一路看一路议,讨论很多,有的人认为我们所学的经验、参观的地方与现在的海州很相似,有的经验拿过来就能用,但有的同志认为人家是发达地区,我们是欠发达地区,可望而不可及。经过思考分析,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学习考察成果。

首先是能够学习。苏南苏北的经验并不是不可及的,许多都是切合海州发展实际的。一些干部考察结束后发现差距大,泄了气慌了神,这种态度看待考察过程,就会适得其反。要意识到,他们比我们早发展了20年,20年前的无锡、镇江高新区比我们现在的基础差太多。以建邺区为例,建邺区建设初期的情形和现在的海州极其相似,区划调整使建邺失去了城区的5个街道,3个划入白下区,2个划入鼓楼区,但是他们在河西荒芜土地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惠山区也是如此,在建设初期占大部分财税收入的老城区划入锡山区,自己只保留了几个农业镇。经过几年发展,惠山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锡山。所以海州的干部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因为有了困难就泄气,敢于抛掉包袱在一张白纸上建设最新最美的园区。尽管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总量不同,但是我们有基础有能力向这些先进地区学习,并不是高不可攀,未来会更美好。

其次是值得学习。这次所考察的几个典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层次高,都是被实践证明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的成功经验,在全国的地区和行业中也是最先进的,大都是全省、全国一流的,有的是世界一流的,是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二是门类全,有城市建设的,有新农村建设的,有产业发展的,有社会事业的,有工业产业的,有现代服务业的,有实体方面的,有体制方面的,涉及到许多领域。三是挨得上,新区建设与产业园区的结合,这些都非常符合海州现阶段的发展实际,都是我们要所思、所想、所求的,想学的,是我们下步发展的珍贵财富。

第三是急需学习。四个街道划出之后,我们面临的是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南部新城要求在三年内实现崛起,责任重大、形势逼人。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密集的工作强度来推进各项工作,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如何设置组织机构,如何招引高端人才,坐在办公室不一定能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别人的经验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少走很多的弯路。

第四是深化学习。这次学习考察时间紧、行程满,很多经验还要深入地研究讨论。各个条线的同志在会后要找到自己工作实际的结合点,做到点对点、面对面学习请教。比如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和城市建设,城建口的同志要到建邺区的河西新区再学学;农村新社区建设、工业区土地整理,相关部门要到镇江平昌新区再学学;高新区的组织架构、产业选择,要到无锡新区再学学;绿化美化、拆迁工作要到盐城的亭湖再学学。把一些政策性文件收集起来深入研究,深入交流经验,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学习,将考察内容成果化。

第三,如何把握考察成果与海州实际的结合点

外出考察学习是有成本的,不能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走一遭就算了,一定要找准外地经验和海州发展实际的结合点,找准与高新区建设的结合点,找准与新城建设的结合点,取得考察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运作架构。这次考察的开发园区组织架构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建邺区河西新城建设为例,成立了4个发展板块,每个板块成立一个管委会。无锡新区是分为六个板块,板块内又分成若干个park分区,即独立的领导机构。亭湖开发区也是这样的架构,分成几个板块,每个板块有独立的领导体系,同归大管委会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很值得我们学习,卢部长要深入研究一下他们的先进经验,把海州未来高新区的管理架构谋划好

其次,规划建设。规划引领这句话耳熟能详,大家都懂,而先策划后规划的做法我们以前做的不多,我看不错。要学习人家先策划后规划的思路,找专业的策划单位为海州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开发策略,提升海州的发展档次,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完成策划之后再开始总体规划。发展要以规划引领的,我们下一步规划要多学习别人的规划经验,高标准完成规划工作。

第三,产业选择。无锡新区主要以5大产业为支柱,但是以物联网产业为主导产业。亭湖是将散落在区内各处的环保产业集中起来,建设了环保产业园,形成集群抱团效应,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些好的经验都值得海州学习,以新坝为例,新坝电力辅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未来是否考虑建设专门的电力辅机产业园,将现有的40多家中小企业引导集中起来,突破发展瓶颈,不断做大做强。产业的选择要有地方特色,才能形成集聚。

第四,城乡统筹。目前,我们海州的90%面积在农村,9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特色,无论是建设高新区,还是南部新城,都必须重视“三农”,重视城乡统筹。才能打出品牌,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学习四个城市的城乡统筹工作,特别是平昌新镇区建设。要做好与平昌新区的对接沟通工作,学习他们的城乡统筹经验,完善新镇区建设机制,走市场化运作模式。

第五,资本运作。平昌新城的建设就是将土地策划之后包装,向省农商行申请了20亿元的贷款,利用这批资金启动了可以容纳8万人的新镇区建设。无锡新区的以房权换股权,也是很好的资本运作模式,减少时间和成本,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方面,我们进一步集中力量做大区级海发集团和昊海集团等大平台,扩大资产规模,资本运作的路子走的更宽、更活。同时,我考虑,我们的每个镇街都要成立自己的融资平台,目前板浦已经开始做了,运作的还不错,新坝、锦屏也要探索着搞起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六,绿化造林。搞好绿化造林,既是生态建设需要,也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需要。我们这次参观所到处,非常羡慕人家的绿化状况和环境,我们条线的同志还要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提升农村、城市、道路、河道等绿化的档次,我多次讲,绿化要密植、大苗,做到一次成林,乔、灌搭配增加美感。海州的绿化造林工作要学习苏南的经验,高标准高投入,才会高产出,实现既美化环境,又产生经济效益。

第七,土地整理。苏南地区的建设用地指标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土地整理之后,以增减挂钩、万顷良田的形式腾出土地指标用于建设。土地整理就牵扯到拆迁,未来高新区会面临大量的拆迁任务,学习别人的经验就显得尤为迫切。每个镇街今年都要开始启动一千亩的集中居住区建设,为下一步土地整理、万顷良田工程,省下空间,扩大回旋余地。

早在2014年11月的时候,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和PTC首席执行官Jim Heppelman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章——《智能互联产品如何改变竞争》。他们认为,物联网互联产品将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商业模式以及许多行业的竞争本质。

自从这篇文章发表以来,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许多颠覆性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例如:iRobot公司凭借其自主物联网连接的吸尘机器人,实现了从零到900万台物联网连接设备的销售量,从而改变整个吸尘器行业的状态;Thyssenkrupp电梯物联网连接的电梯已经从零增加到130,000个,其三个主要竞争对手Otis、Schindler和Kone都引入了类似的基于IoT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行业,在美国已经从零发展到3900万人次,基本上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出现而创建的。

还有成千上万的新智能产品/物联网商业模式的例子,还在酝酿中。那些目前正在(或计划将)智能互联产品推向市场的企业,可以从这些早期的创新者身上学到什么?前不久,市场咨询公司IoT Analytics发布了《2020 IoT商业化和商业模式采用》,探讨了全球领先的设备和产品制造商(OEM)在过去5年如何成功推出智能互联物联网产品以及心得体会。

开发一个物联网业务模式或业务模型并将之商业化并不简单,但可能会是颠覆性的“ 游戏 规则改变者”。61%参与了IoT Analytics研究报告者声称,与竞争对手相比,物联网商业模式让其公司获得了竞争优势。

将智能连接产品推向市场时,需要进行很多考量,例如:是首先接触现有客户,还是瞄准新客户;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服务或数据获利,还是这些的组合;是一次性收费,还是按月收费,甚至可能是按使用量收费;是否免费提供某些功能;是按成本定价,还是按利润率定价,或者是通过亏损以获得早期市场份额;是直接销售给客户,还是通过第三方(市场)销售等等。

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品开发和产品商业化这两个相邻的环节紧密相连。IoT Analytics将其分为3个部分: 开发物联网产品(例如上市时间和开发功能)、开发物联网商业模式(该分析主要基于Zollenkop框架,着眼于三个要素:市场定位、价值链和收入模型)以及物联网产品的商业化(例如:确定合适的价格水平、推动采用的措施和衡量成功的KPI)。

IoT Analytics的报告就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6个观点,并强调了哪些物联网商业模式被认为更成功。

观点1。智能连接物联网产品,从内部项目启动到第一个付费用户平均需要23个月。然而,从开始到第一次付费客户所需的总时间,相比平均值有巨大差异。最快的实现发生在8个月,而最长的可能需要长达76个月(根据IoT Analytics的分析)。

观点2。有许多因素驱动了将智能互联物联网产品推向市场的复杂性。特别是较大的公司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协调多个部门和流程。根据分析,典型的物联网产品的引入会“主要影响”到6个部门(其中IT和R&D受影响最大)。

推动IT和研发部门工作的,是在IoT互联产品中加入许多软件特性和服务。物联网产品平均拥有12项新功能,几乎所有物联网公司(91%)都为客户提供监控仪表板,而库存管理或工作流优化等功能则很少见。

观点3。在这次分析中,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开发了一款全新的或主要经过重新设计的产品,而这种产品以前并不存在。大多数受访者还表示,物联网产品的销售对象是一些新的决策者(以及一些现有的决策者)。结果是,52%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可以归类为“多元化”,只有11%归类为“市场渗透”,即在现有产品加上小的附加功能,销售给和以前完全相同的决策者。

观点4。目前,超过95%的物联网硬件都已获利。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硬件只是多种变现方式的一部分。大多数研究参与者预计,未来两年,服务(包括传统和数字)和数据的重要性将显著提高。随着硬件获利重要性的下降,预计基于时间、使用和成功而盈利的模式的重要性将会增加。

欧洲某 汽车 行业高级IT经理表示:“我们未来的重点将更多地放在数字服务上。当前我们对用户只有一个接触点:安装硬件。展望未来,随着数据日趋成熟,以及拥有更好的远程软件更新能力,我们将能够提供更多以用户为中心的SaaS产品/功能,客户可以在网上购买。”

观点5。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成功商业化在产品推出前很久就开始了。美国某机械设备制造商高级产品经理表示:“在构建和销售解决方案之前,清楚了解客户的需求至关重要。”

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客户采用率存在巨大差异,一些功能显然比其它功能更受客户欢迎。客户采用率排名占前四分之一的两项功能分别是“状态监视”和“预测性维护”,这与IoT Analytics先前关于预测性维护主题的报告相符。

因此,许多研究参与者指出,教育自己的团队,特别是面向客户的员工的重要性就不足为奇了。美国某机械设备制造商高级产品经理表示:“对员工的培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该技术对公司整体来说是新技术,并且所有领域的专家都需要接受培训。”

当前,我们正在进入全新的“咆哮20年”的开始。这是ARM与经济学人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物联网商业指数2020》所提示的变化:即所有产业面对的障碍正逐渐降低,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已经处于物联网网络部署初期或大规模部署阶段。《物联网商业指数2020》强调,物联网的“商业价值之路”已经出现,企业在物联网方面的初期投资通常能够明确的投资回报,而随着物联网数据与其它数据集的结合以及纳入整体分析中,物联网的价值也在上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461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1
下一篇 2023-06-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