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星座2021年首射 年度组网计划稳步推进

天启星座2021年首射 年度组网计划稳步推进,第1张

据介绍,作为国内目前唯一开展多星组网数据运营的低轨物联网 星座 ,自从2018年部署第一颗卫星以来,天启 星座 已经在我国物联网建设和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电力物联网、矿山水文监测、海洋牧场、智能集装箱、生态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绿色矿山和智慧农业等领域积极开展、并不断拓展新应用、新模式,成绩斐然。特别是在具有保障国家综合性安全的农业、电力等领域,天启 星座 体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海南崖州国家育种基地,由于地势偏远,很大一部分农田并没有覆盖地面通信网络。国电高科在此布置了一批物联网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天启 星座 回传,这些数据与国电高科运营的智慧农业平台上的如遥感等其他数据结合,经过分析后,能够精确监测当地的地表温度、土壤酸碱度和湿度、降水量、空气、风力、水质和灌溉情况等,不但为农业 科技 人员开展农作物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也能为金融保险机构提供决策数据,为智能化、数字化的精准农业提供了数据通道服务。

而这样的业务模式正准备在山东等农业大省复制推广,将为农民提供种植决策支持及风险预警、农产品品质管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振兴乡村经济,有效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在广东、浙江等地,国电高科为大量山区小型水电站提供了数据终端,实现了高频率的数据采集和 健康 状态监控,免去了电力职工定期跋山涉水抄表的需求,实现了可靠的无人值守,为绿色能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电高科积极推动卫星物联网与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以及与森林防火、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预警应急领域的应用融合,守护绿水青山。在河南,国电高科积极支持河长制的落实,解决远程水体中的传感器数据传输问题,使智能化监测不留死角。在森林防火方面,国电高科提出了利用天启物联网 星座 系统加新概念传感器的预警解决方案,确保森林火灾能有效地早发现、早干预。

通过过去几年的时间,国电高科和天启 星座 不但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种具有引领性的全球化天基信息基础设施,天启 星座 能够为国家 科技 创新和经济全球化提供重要的通信保障。特别是能够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全球化保驾护航。

国电高科董事长吕强表示,国电高科正在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规范市场,加速推进我国低轨卫星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抢占全球低轨卫星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高地。

国电高科正在集成卫星物联网、遥感、5G、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针对不同行业应用的卫星物联网+遥感+5G的万物互联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规模效应,着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做出贡献,在我国实现自主可控、信息安全、智慧海洋和军民融合等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越来越发达,把卫星运上太空的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近日,中国又有一卫星被发射升空。

5月7日2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我们都知道 卫星也分成很多种,有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人造卫星,可这颗遥感卫星是一种什么卫星?

先进的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主要是用来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增强我国的电磁环境安全,我国的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使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搭载了欧科微航天所研制的数传与广播分发系统,运行空间很快,储存数据量也很大。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为了检测中国电磁环境的安全。

随处可见的电磁波

电磁环境是就是指在传输媒质是泛指种类传输线、缆和空间传输媒质,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磁设备都是有电磁波的,比如:我们常用的手机、电视、电脑等智能设备都有电磁波的现象,而且信号的形式各种各样,有脉冲式的,也有连结波,有的还被各种调制方式所调制。这些电磁波和电信号是由成千上万,甚至几百万信号源所产生的。总的来说,只要使用电的仪器都会产生电磁波。

遥感卫星对我国海陆起到了保护作用

现在各国科技比较发达,但是还存在“间谍行为”,利用高科技对我国进行窃取机密信息,但是有了遥感卫星后,我们就可以检测出它们位置,进行监控和摧毁,比如现在的隐形飞机,还有海底下的潜艇,陆地上的雷达是检测不出来的,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产生电磁波,所以能够被遥感卫星检测到,对我国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此次发射还搭载了1颗天启星座15星(瑞金号/彩虹鱼号)。这颗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物联网天启星座第一阶段组网完成

至此,星座的时间重返率达到15小时,即对地球中低纬度任意一个地点的信息采集能够做到15小时一次;地面卫星终端的运行功率降低到01瓦(100毫瓦)。

据悉,天启星座计划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全部38颗卫星的组网,将实现物联网星座系统的全球覆盖,时间分辨率达到实时,地面终端的功耗更是低至005瓦。

长二丙火箭“十战全胜”:

此次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3颗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据火箭院长二丙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邢建伟介绍,从2017年9月29日发射第一组遥感三十号卫星起,四年时间里,长二丙火箭将全部十组遥感三十号卫星高精度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充分彰显了“金牌火箭”的高可靠性。

今年是长二丙火箭的高密度发射之年,预计将在3个内陆发射场执行8次发射任务,创下了型号年度发射次数纪录。面对高密度发射形势,型号队伍通过发射场流程优化、人员统筹、地面设备周转提前策划等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发射场工作效率,将西昌发射场发射区测发周期由12天缩短为9天,并在本次任务中实施。

此外,为检验和提高发射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在本次任务第二次总检查过程中,演练控制系统测试数据模拟超差情况下,妥善处置后重新进入负60分钟程序的各系统流程。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 天启物联网星座第一阶段组网完成

2020年11月7日15时12分,一枚叫做谷神星一号的运载火箭成功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谷神星火箭的首飞,首飞即成功,这对于我国航天科研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大的鼓舞,此次谷神星运载火箭还搭载了天启星座十一星,并将这些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一直以来国人对于我国运载火箭的印象还停留在长征系列,对于谷神星这枚运载火箭还是很陌生的,其实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可满足近地轨道微小型卫星发射需求。此次发射成功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一枚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其中,第一二三级为固体发动机,四级采用了先进的液体上面级。整个运载火箭的尺寸为直径14m,全长19m,这是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第四次发射民用运载火箭,也是第二次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营航空企业在火箭制造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民营商用火箭承载着特殊的任务。

此次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是由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负责研制和应用的天启星座十一星,它是天启物联网星座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数据采集传输服务,是用于企业物联网的建立所需要的必要组成部分。

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民营企业火箭研究与制造的头部企业,已经完成了首轮2亿元的融资,未来该公司还将在成都市的空天产业园区建设火箭研发和制造的基地,总投资预计达到了15亿元,得益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民营航空航天企业也在近几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火箭制造和发射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不是成功就是失败,没有中间地带可以回旋,所以也给很多创业者带来了巨大压力。

卫星在人类探索星方面具有非常很重要的意义,我国当年自从独立自主发展卫星技术之后,在这方面就一直没有停下过脚步,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卫星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猛。5月7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十号08组遥感卫星,其主要作用是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其相关技术试验。在这里笔者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遥感卫星的相关知识。

一、遥感卫星到底有什么作用?

遥感卫星直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通常可以在轨道上运行好几年,能够在规定时间覆盖整个地球任何指定区间。所有遥感卫星都通过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获得的卫星数据可以用来检测农业、林业、海洋、环保、气象等多方面情况,大大加快科学研究进度。

二、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的主要任务。

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采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使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来开展电磁环境探测以及试验相关技术,随同卫星一起发射的还有天启星座12星,这个卫星是天启物联网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提供数据采集传输服务。

三、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系列遥感卫星的发射成功,将对我国组建自己的互联网安全传输拥有战略意义,在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能够拥有安全的信息传递系统,我们也不用再怕别人来“卡脖子”。本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9次飞行,在这个领域我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先进水平,无论是发射的可靠性还是经验都非常丰富。

航天事业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随着一颗一颗的卫星上天,我们也能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取得先机,这对我们未来能取得更高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

物联网专业能干的工作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无线传感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物联网存在成本、技术、政策、用户壁垒等瓶颈,从现阶段来看,环保、安防、智能交通、农业、医疗推广的可能性最大,而企业和个人的物联网应用的普及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未来物联网将拓展到家居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

物联网平台是什么?

物联网平台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就如物联网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已有技术在新情景和新用例中的应用。每一个行业巨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整合业务和产品线,抽离共性技术、业务流程等重组出一个“业务平台”,并称之为物联网平台。例如,系统服务/软件厂商通过开放开发工具、API来搭建一个AEP平台;工业巨头将某一细分领域的Kown-how数字化并封装成一套解决方案,便能够提供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当然,一个平台的构建并没有说的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优化,以及根据业务需求和顶层规划进行有逻辑的重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叠加。

基于平台供应商数量众多的现实,大多数的供应商只能提供平台能力的一部分。实际上,这类公司并不能称为物联网平台提供商。如果仅仅提供连接管理或者应用使能这类简单功能,那么只能被称为连接管理平台或者应用使能平台,而不能称为综合性物联网平台。

物联网平台可以干什么:

物联网平台基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云计算服务模型,逐步完善了其功能体系,即ICP(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CMP(连接管理)、DMP(设备管理平台)、AEP(应用使能平台)、BAP(业务分析平台)等。

物联网平台公司举例:

互联网领域 :

阿里云|Link物联网平合、腾讯|QQ物联、百度云|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

京东|京东微联、小米|小米IOT开发者平台

通信领域 :

中国移动| OneNeT、中国联通| 物联网平台20、中国电信|ctwing

华为|Ocean Connect、中兴通讯 |Thing Cloud兴云、中国通信服务|CCS开放物联网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607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