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有哪些?

互联网思维有哪些?,第1张

互联网思维有:

1、流量思维:流量就是用户的注意力,粉丝。流量思维首先利用免费获取用户的注意力。免费是更好的收费。

案例一:车站餐厅。去过车站的人都知道,食物不仅贵,而且难吃,但这些店的生意还是不错的。原因是车站的车流量很大。人们一波接一波,总会有人买。

2、社会思维:社交思维是重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关系,利用社交工具、媒体和互联网来重建商业模式。常见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大数据的思想是收集用户数据,分析用户行为,驱动运营决策。数据资产是核心竞争力。

案例一:为了重建沟通关系,大公司积极进军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口碑。比如小米和智能手表。

3、平台思维:平台的理念是创建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生态系统,并利用现有平台使公司成为员工的平台。

案例1:平台生态系统。例如,腾讯已经构建了以社交为核心,涵盖游戏、金融、信息和娱乐的强大产业生态。

4、跨界思维:以跨界思维,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制造、娱乐、金融、电信等各个领域,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

案例:阿里巴巴掌握用户数据,申办银行。因此,作为一个互联网人,不要自己设定行业界限。

传统思维是客户,互联网思维是用户,移动互联网思维是场景化用户。

移动端是否与PC端存在显著不同?以至于需要换一种思考模式?

某种程度上是的。移动环境突变,已经诞生了不同于PC端的物种,比如Uber、滴滴。微信、WhatsApp影响力迟早会超过原有PC端应用。

互联网已经全面向移动端转移,智能手机使用量已经超过PC,用户通过移动端上网的时间已经超过PC。所以我反复说,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PC只是补充。PC互联网用户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一个子集。

我们现在需要形成一种意识:舍弃PC思维,基于移动端进行思考。如果一个应用,它只在移动端被使用,它将是怎样?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它只服务于移动端用户,它将是怎样?

互联网有的产品形态:

电商、搜索、通信、游戏、音乐、安全清理,移动互联网都会有。互联网没有的商业形态,移动互联网也会有:基于照片的社交、基于地理的社交、通行服务电商、上门服务电商。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使生产管理更加科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诚信经营,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今后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三大牛人,不约而同的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那么,传统企业如何变成互联网企业?用好互联网的工具、方法是必要的,但本质是用互联网思维来自我改造。换句话说,互联网思维是企业的方向。

“传统的思维方式都要改变,变成互联网思维。”张瑞敏在海尔2014年开年大会的演讲,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
2010年才创立的小米科技,在2013年就卖掉1870万部手机、营收316亿元。创始人雷军说,小米奇迹也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

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人类文明已经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思维,就是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
因此,要想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首先要了解互联网时代。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其实就三个字:“互,联,网”。

“互”即“互动”。
相比报刊杂志,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更快速、更海量、更便宜的传播。于是,以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横空出世,新浪、网易、搜狐也因此而崛起。
人们在被动接收信息的同时,还期望能够精准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于是,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横空出世,百度也因此而崛起。
人们在主动搜寻信息的同时,还期望能彼此交流信息。于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横空出世,新浪微博也因此而崛起。
人们在彼此交流信息的同时,还期望交流能加顺畅自如。于是,以IC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横空出世,腾讯QQ也因此而崛起。
到今天,能让人们随时随地交流的微信、whatsapp等,更是如日中天。
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搜寻信息,从彼此交流信息到随时随地交流,贯穿始终的,是人们希望能够更好的“互动“。
某种意义上,互联网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期望能更好的“互动“;而互联网的发展,是因为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互动”需求。因此,“互动”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本质特征。

“联”即“联接”。
过去,上网要通过电话拨号,来联接桌上的台式电脑;后来我们可以通过宽带,来联接笔记本电脑。人们通过桌上的个人电脑(PC)来联接的时期,叫有线互联网时代。
今天,因为wifi、2G、3G、4G、CDMA等无线通讯网络的发展,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手机就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联接起来。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未来,电脑和手机将不再是唯一的上网终端。就像今天,到处都是“电器“一样,今后,将到处都是”网器“。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联接。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进入无限互联网时代。
从有线互联网时代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乃至进入无限互联网时代,是因为人们希望能够更好的“联接“。
某种意义上,互联网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期望能彼此更好的“联接“;而互联网的发展,是因为更好的满组了人们的“联接”需求。因此,“联接”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二个本质特征。

“网”即“网络”。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早期,工厂如果想要用电,得自备发电机甚至自建发电站。发展到后来才有集中的电厂,通过电网将电力传输到千家万户。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就相当于工业时代的“电”。我们现在通过电脑硬盘或自备服务器,来存储“信息”;要不了多久,“信息”将集中存储到“云端”,通过无线网络,可让人们通过“网器”自由使用。这就叫“云计算”。就像现在用电一样,只要按下开关就可以了。不一样的是,电网是电厂向电器单向输电;而“云端”和“网器“,是双向传输“信息“。
通过“网器”和“云端“的联接,人们可以很轻松的就掌握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并更好的做出分析,这就是“大数据”。
人和“网器”(物),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将不断形成无数张无边无际的网络,并组成一个相互交织的网络体。
通过这样的网络体,人们可以“任意互动、无限联接”。

综上,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互动、联接、网络。互联网时代的前进方向,就是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任意互动、无限联接的网络体”。
互联网思维,就是符合互联网时代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互动”的本质,是“民主”;“联接”的本质,是“开放”;“网络”的本质,是“平等”。

“民主”是“互动”的本质
“独裁”是“单向”的上对下。而“民主”则是“双向”的“互动”。
什么叫“民主”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对于企业来说,“人民”主要包括两大群体:顾客群体和员工群体。
电子商务未来的方向,基本已达成共识,不是B2B、不是B2C、也不是C2C,而是“C2B”。所谓“C2B”,就是集结顾客的需求,然后由商家来满足。
举个例子,现在买房子,都是开发商造好了之后,然后卖给大家。房产商通过预测的方式造出来的房子,很难真正彻底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未来,买房顾客的需求,比如户型、面积、价格等信息,将通过网络集结起来。然后开发商基于这些需求,来选地、来设计、来建房,然后交付给顾客。
互联网时代的员工,听谁的呢?员工更多的不再是听命于老板,而是听命于顾客。员工基于公司平台,将享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以更好的响应顾客需求。那老板未来主要干什么呢?主要有两种职责:搭建平台以支持员工;确定原则以指导员工。老板们要清楚,命令的方式,将越来越没有市场。当然,要求是双向的,员工在能“当家作主”的同时,必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充分的“自觉”。

“开放”是“联接”的本质
所谓的“封闭”就是阻断或者限制人们的“联接”。而加强“联接”的过程,就是不断“开放”的过程。
工业时代的成功企业,往往致力于建立的是一个“企业王国”。企业家就像“国王”一样,统领着这个企业及相关资源。“掌控”是企业运营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汇。
互联网时代的成功企业,需要致力于建立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企业家要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平衡、不断进化的有机系统,就像大自然一样,大家共存共荣。“分享”将成为企业运营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汇。
举个例子,京东商城目前主要是自营的B2C业务,但单纯的“网上沃尔玛”,一定是行不通的。京东如果想继续赢在未来,一定要变得更加“开放“,让各式各样的商家,只要能更好的提供顾客价值,就可以在京东这个平台上活的很滋润。

“平等”是“网络”的本质
“金字塔”结构是一个“层级”机构,等级森严。互联网时代,整个世界将是一个由无数张无边无际的“网络”,组成的一个“网络体”。“网络体”的结构当中,每一个点,都可以是“金字塔”的“塔顶”。换句话说,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虽然点有大小之分,但相互之间关系的本质,不再是“等级”,而是“平等“。
互联网时代的顾客,将不再是“上帝”,也不再是“衣食父母”,而是“朋友”。既然是“朋友”,你就绝对不能“忽悠”他们,也不需要刻意“讨好”他们,大家是一种相互支持、情感互通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的领导,将不再是“老板”,也不再是“老师”,而是我们的“朋友”(或者“师兄”)。联想的杨元庆,刚刚上任的时候,口头禅是“请叫我元庆”。小米科技的雷军,同事们很多叫他“老雷”,而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则人称“阿黎”。称呼的改变只是表象,相处方式变得更加平等,才是本质。

综上,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无非就三个词:民主、开放、平等。这不是什么新词汇,但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好的推动社会朝这个方向前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脚步,无法阻挡。

(作者何万斌,总裁班讲师,死磕互联网思维,专注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新浪微博:何万斌解读互联网思维;微信公众号:hwbjdhlwsw。欢迎免费刊载,但请勿改变本文标题:《何万斌解读互联网思维》(10版)。邮箱:13812516078@163com)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立体化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它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思维结构。比如传统的写作和解读,常采用线性顺序。由于受稿纸和书本有限空间的影响,人们必须按一定的时空和逻辑顺序,来书写或解读某种信息。而电脑写作和解读,信息载体几乎没有空间限制,完全可以突破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自由翱翔于思维的广阔天地,进行随意的跳跃和生发。它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增加和补充新的思想内容,删除不合主题的冗余材料,不同的部分可以任意调换先后次序,进行自由组合。因此思维不再被强制地运行在一个线性维面上,而是允许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中穿梭往来。传统文本的定位,常常靠页码的前后顺序,其修改也是从前往后逐句逐字地进行。而电子文本利用“查找”或“定位”功能,可以超越时空顺序瞬间到达具体目标,尤其是相同问题的修改,可以利用“替代”功能一次性同时完成。另外,传统文本属于线性叙事,事件的发展顺序都是精心安排的,就是有插叙、倒叙、补叙等,其叙事流程也不可更改。由于电脑超文本的链接功能,作者能随意地从电子文本的一点跳到另一点,从而打破了线性叙事的神圣规律。

一、“互联网思维”一词的起源:
“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的提及者应该是李彦宏,在2011年,李彦宏在一些演讲中,就曾偶尔提到这个概念,意思是指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他的描述非常的碎片化,所以并没有引起重视。在互联网行业主要的社区网站之一“知乎”上,最早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提问,也要追溯到2011年,但当时几乎无人应答。
2012年,雷军开始频繁提及一个相关词汇——互联网思想,几年来,雷军一直试图总结出互联网企业的与众不同,并进行结构性的分析。从他的两篇文章中,可以追溯他思路的变化:2008年的《关于互联网的两次长考》,以及2012年的《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在2012年的每一场公开演讲中,雷军都会使用这个词,但起初小米影响力尚有限,除了众多米粉十分推崇之外,并没有引起其他人包括媒体的跟进。
2013年,随着雷军曝光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如罗振宇等自媒体人士开始频繁提及“互联网思维”(好像是从罗振宇开始“思想”又变回了“思维”),一些TMT行业的记者也开始引用这个词。
在2013年中,我们能看到“互联网思维”有如下重要曝光:
——2013年11月3日,新闻联播发布了专题报道: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
——2013年11月8日,小马哥在一次发言中,以这个词为结语:互联网已经改变了音乐、游戏、媒体、零售和金融等行业,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摘自马化腾2013年“道农沙龙”发言)
行业****和新闻联播的连续引用,将这个词迅速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后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各类媒体纷纷摇旗呐喊,各种解读日益喧嚣,一时好不热闹。
二、“互联网思维”一词为什么能够攀上神坛
这个词汇的走红,直接原因是一些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腾讯1000亿美元市值,小米估值100亿美元),从业人士开始变得越发自信,他们需要一个词汇来统一表达与传统企业的区别,用来区隔他们的身份。
仔细研究现在各种跟这个词汇有关的言论,无论是以用户为中心,增强服务,数据管理等等,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早些年,相关的表达都曾经在一些行业,家电、快销、零售、房地产……轮替出现过,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为什么又可以热炒一次?这个就得说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这个要分四个阶段来说。
1、互联网的核心本质是将信息电子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存储和传输。信息在变成“比特”之后,传播的效率大大增强,这个变化是龟速和光速之间的差异,因此所带给人类社会的变革也是颠覆性的。但这种变革是渐进的,因为人类对信息传播效率的需求并不一致,科研机构、军事单位对信息沟通效率的需求最为迫切,因此他们成为互联网的发明者,在他们开始了二十多年之后,互联网才真正进入民用阶段。
2、既然互联网主要是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因此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对信息进行结构性整理,并在这个基础上提供服务。简单分类一下,大概这么几项:
A、信息交流:如通讯工具、邮箱、电子商务平台、社区等;
B、信息娱乐:如互动游戏、音视频网站等;
C、信息安全:如网盘、云盘或者杀毒工具等;
D、信息计算:云计算,数据挖掘等等……
无论这些企业的定位或者描述多么的复杂,所开展的业务多么的纷乱,拨开他们的外衣,你会发现大部分企业所提供的仍然是信息服务。
3、人类活动本质上是由两种交流构成的,一种是信息流,一种是物流。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单位成本不断降低,同时也就影响了物质的流通。很多原本需要承载于实物上的信息交流便可以虚拟化了,胶片因为成本和实效性较差,很快就被完全整合,纸张则拥有一些先天的优势,暂时还在整合的过程中。
4、互联网既然是针对于信息方面的革命,那么它必然会走向物联网,也就是物体与物体间的无缝对接,以及人与物的整合,有几则新闻可参考:“A、本田开发仅靠人脑思考即可 *** 控机器人的BMI技术;B、首个思维 *** 控飞行器曝光”。从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再到法国的机器人NAO,以及可穿戴设备,还有远程医疗,3D打印,智能家居……通过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基于信息控制方面的技术革新,会进一步改变整个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未来将没有“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区别,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
一些从业者正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难免会急于表达内心的激动。2013年又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收获颇丰的一年,电子商务、新媒体斩获了诸多眼球,新一届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重视更是催生了各种媒体的兴趣。我们从百度指数中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无疑是点着这一簇火焰的关键火源。
三、“互联网思维”要不要有?
互联网技术既然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对发展趋势没有一定的了解,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就有可能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一些以信息服务为主的行业,正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在重新构建新的竞争形态。
媒体:我们经常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做一些区分,事实上媒体提供的是图文信息、影像信息编辑汇总整理发布的服务,至于到达用户的载体是纸张还是智能手机,区别真的不大。
通信:这个不用说了,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它在这一百来年里的变化。
金融:也是一种信息服务,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本身就是很便于虚拟化的。
零售:基于信息不对称,所形成的商品溢价空间,已经被互联网挤压,目前线下的零售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正在向体验经济倾斜。
家电家居:之所以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是因为未来它们都是属于智能房屋的范畴内,彼此之间应该会在企业层面出现大的整合,google收购Nest,应该可以昭示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小米如果想真的想让格力紧张一下,只要研发一个家庭信息控制系统,未来就可以将格力所提供的空气调节服务整合在旗下了。
交通工具:在这个领域机械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很平稳的状态,下一步的技术突破主要是在控制系统上,Tesla带给汽车行业最大的冲击并不是在能源方面,而是在控制技术上的思路。从汽车、船舶一直到飞机,多数企业在智能和安全之间一直难以平衡,所以在控制系统数字化上的发展非常缓慢,相信下一个十年这方面会出现大的变革。
工业生产:快速成型技术中的“3D打印”试图民用之后,很快受到各种媒体的重视,实际上相关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好几十年了。目前快速成型技术整体还很粗糙,不过大概能看出来,未来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损耗会越来越低,整体发展的趋势正趋向于—设计即制造,也就是说全球的设计资源和制造资源因为互联网将比现在结合的更紧密。
以上简单举了几个例子,用来说明互联网技术虽然只是简单的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但所引发的联动反应则是覆盖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四、“互联网思维”究竟该是什么
至于“互联网思维”的真正要义其实就一条: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
至于企业的经营策略究竟该做怎样更具体的考量,大体上可以从战略、营运、定位、渠道、定价五个方面来总结。
——从外至内的资源组织,以及效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既然互联网打通了全球的信息传输,那么企业的外部资源是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筛选的,从Nike在全球整合生产资源到ZARA在全球整合设计资源,从IBM当年因为外包而击溃苹果的硬件部门,再到google因为长尾而建立的广告帝国。我们能看到不仅任何硬件资源都可以全球采购,信息资源同样可以进行跨区域的组织,这就要求一家企业的管理不仅建构于企业内部,还要将标准化体系输出至外部。
但是,面对宽广的外部环境,需要整合多大范围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率的进行整合?企业最核心的能力集中在怎样的范围内?能够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才会弄明白企业的发展战略。因为外部资源是开放的,任何商业模式在信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将很快被复制,只有基于在同等商业模式上效率的竞争才会维持企业的发展。
——通过众包进行创新管理,以及从用户端建立纠错机制:
BAT(百度,阿里,腾讯)同时都是风投公司,Google、苹果也都在不断通过并购收购来进行布局,可以理解为他们都是在通过外部的众包来完成创新。人才资源是互联网时代最贵的生产资料,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在这个层面的垄断,因为人口基数十分庞大,人才的筛选机制不是以企业的力量就可以构建的,但是信息如此发达,我们可以在全球适时跟进各项技术的发展,伺机猎食。
至于以用户为中心,这本来就是任何企业的核心要义之一。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用户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非常通畅,企业完全可以将用户反馈囊括在纠错机制之中,形成内部创新的标准化体系,加快产品的更新周期。所以快速迭代不是制胜法宝,快速迭代背后的纠错机制才是核心武器,如果你本来就是错的,那么你迭代的越快,只会从行业里滚开的越快。
——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可以延展的竞争能力,以及创新型品牌人格: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在任何产品上所面临的选择都变得空前繁杂。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筛选商品,也可能接触过全球各地的服务。大的企业往往通过用户粘性和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建立起一定的壁垒,对于一家新的企业来说,就需要通过在某个环节完成突破性的创新才能够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这个环节可能是一个非常细分和小众的市场。
为了便于企业在细分市场突破之后经营范围的多元化调整,塑造以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格化品牌形象将给企业的生长带来便利。小米将针对年轻人的亲民形象带入家电领域,360从网络安全进入家庭安全,黄太吉的励志故事,雕爷的完美化偏执,阿里的颠覆者传说,这些品牌人格最终都指向创新,但策略和方法各有不同。
——信息推广渠道的多样化,以及物流向集约化转移:
当今消费者接触信息的渠道非常的分散,传统的硬广+软文+陈列的推广模式需要按照传播渠道进一步的细分。为了便于传播,利用最有效率的口碑途径,企业必须在形式感上有所突破,表现出一定的偏执。无论是海底捞,或者是小米,还是黄太吉,或者雕爷,你可以选择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研发等任何环节来表现你的偏执,体现你对用户满意度的重视。具体将哪个环节作为中心其实不重要,但只有做到形式感的绝对迥异,才具备口碑传播的价值。
与信息传播相对应的,是物流的集约化,在信息传播受到地域限制的时代,物流和信息流是同步的,一家企业需要通过仓库的层层转移,才能接触到顾客。随着图文音像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依靠信息便可以让消费者对体验产生期待,所以物流完全可以滞后于信息,进行更加系统的分发和管理。
——多层次的定价策略,将交易从基础服务转向溢价能力更高的增值服务:
免费的背后实质上是互联网时代供应的充盈,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搜索引擎,只有一个通讯工具,那么他们都不会免费。互联网行业免费如此丰富,和供应能力的充足息息相关,其他行业同样,我们是一个全球消费一体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全球供应一体化的时代。
既然基础服务难以产生很高的溢价,那么定价策略就必须要向增值服务转移。QQ解决生存问题的收入是来自于移动QQ的流量收费;宜家销售的也不是家具,而是简洁、美观以及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宜家不同商品的利润差距非常明显;麦当劳在中国从售卖合家欢的聚餐场所,再到销售快餐中的“快”,卖的都不仅仅是汉堡;迪斯尼通过**和乐园所提供的卡通形象,一年可以在全球卖掉300亿美元以上零售额的授权商品;这些都是在互联网时代供应非常充盈时,定价策略的成功案例。
五、结语
事实上因为全球各地通讯技术的发展情况不一,国内各个行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程度也各异,因此在各个领域所体现出的竞争形势都不一样。如果落到具体行业具体产品,还得具体分析,所谓包治百病拿来就用的策略肯定是没有的。并且当一个行业里有人开始想给自己著书立传时,也就代表着这个行业似乎泡沫有些严重了,我相信不久之后会看到很多打着“互联网思维”大旗的跟风者死在沙滩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66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