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毫米波芯片行业深度市场调研 打破国外垄断后前景更广阔

5G毫米波芯片行业深度市场调研 打破国外垄断后前景更广阔,第1张

我们认为,运营商龙头是兼具 科技 与消费属性的优质核心资产,5G时代增长逻辑重构,极具配置价值。在收入端,行业的“提速降费”政策告一段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十四五阶段,ARPU值有望合理回升。在成本端,5G投资回报周期拉长、叠加共建共享,预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不会急剧增长。并且,运营商的云计算、IDC、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有望持续快速拓展,将带来新的增长动能和价值重估机会。我们看好运营商龙头的ROE和分红提升,而当前估值处于底部区域,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推荐中国电信(A股+港股)、中国联通(A股+港股)。

新政策:底层之轮转向,行业底色换新。

1)我国5G渗透率快速提升,运营商收入增速回升。 截止2021年11月,运营商移动用户数达到1646亿户,5G套餐用户数达到703亿户,5G套餐用户渗透率达到427%。2020Q1-2021Q3,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8%、43%、34%、47%、64%、109%、76%,增速持续回升。

2)政策不再强调“提速降费”,更加注重运营商高质量发展 。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鼓励运营商研发创新、发展5G产业互联网。2021年12月,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国资央企在2022年“两利四率”要努力实现“两增一控三提高”。我们认为,运营商的ARPU提升和业绩增速改善有望延续。

过去对运营商的考核侧重于用户数和市场份额,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我们认为,伴随着移动网络用户规模接近趋于饱和、国资委对运营商考核的变化,运营商的竞争缓和,而共建共享则为运营商提供重要的合作基础,运营商将走向竞争与合作并举,将从“用户增长”驱动走向“ARPU增长”驱动。

新周期:投资回报周期拉长,现金流和分红提升。

1 )投资回报周期拉长。 在3G/4G时期,我国处于技术追赶阶段,投资回报期显著短于海外。5G时代,我国处于全球领先,预计将有完整的10年投资回报期,且通过共建共享减小压力,预计资本开支不会急剧增长。

2)自由现金流向好,分红比例提升。 中国电信2021年分红率有望从40%提升至60%,预计到2023年回进一步提升至70%以上;中国联通在2021年首次开启中期派息,预计全年股息率有望提升。

新驱动:云计算、IDC等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能和价值重估机会。

2018-2020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产业互联网业务的CAGR分别为1010%、363%,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展望未来,云计算产业机遇巨大,5G 2B应用领域前景广阔,运营商有望充分发挥5G在车联网、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从而打开成长空间,实现价值重估。

风险因素:

5G用户渗透率不及预期;5G建设与5G应用发展不及预期;运营商重启激烈价格竞争风险;国家5G与新基建相关政策变动风险;运营商ARPU值提升不及预期;运营商的云计算、IDC等新兴业务发展不及预期;运营商分红比例提升不及预期;运营商自由现金流增长不及预期;运营商共建共享成效不及预期;运营商投资负担加重的风险。

投资策略

我们认为,运营商龙头是兼具 科技 与消费属性的优质核心资产,5G时代增长逻辑重构,极具配置价值。预计政策支持、产业互联网拓展将推动运营商收入增长,而投资回报周期拉长、共建共享则减小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压力,行业增速有望持续改善,现金流和分红有望持续提升。当前市场对运营商存在认知差,美国投资禁令亦影响运营商在港股的流动性,使得运营商估值处于底部区域。我们认为,运营商当前配置价值凸显,推荐中国电信(A股+港股)、中国联通(A股+港股)。

本文源自金融界

IoT,简单来说,就是物联网,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简称,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既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又能实现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IoT是即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大信息产业发展浪潮,可谓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IoT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作为一个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产业,在最近几年终于迎来了大爆发,智能语音也成为继路由器之后的又一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带着新中心的浪潮,IoT产业也迎来了大爆发。

小米CEO雷军的说法,小米的IOT战略经历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以“参股+实业”来扩张生态

小米的生态链布局,采取的是“参股+实业”的双向驱动方式 ,以“占股不控股”的模式不断扩张其生态链规模。

小米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表面上看,是小米已经形成的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和整个生态的环境,营销渠道有线上的小米商城和线下的小米之家;实际上,却是小米对生态链企业“投资而不控股”的策略,这与苹果、Google等同样布局 loT 生态的厂商有很大不同。

小米的“造链运动”就是这么来的。雷军在布局IOT之初,就提出了“100 家生态链企业”的战略目标。时至今日,小米生态链已经成为拥有上百家硬件厂商,其IOT开发者平台也接入了多达上亿台设备,成为目前“最大消费IOT平台 ”。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见效快,能够快速的打开市场。但潜在的问题是,真正能够进入小米IOT平台的智能设备,大多来自于甘愿接受小米管控的小企业。市面上销量大、口碑好的家电、智能设备厂商都很难进入这个“圈子”,这就让消费者的选择极其有限。

2017年11月,小米对外宣布开放小米IoT开发者平台。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正式宣布,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超过8500万台,日活设备超过1000万台,合作伙伴超400家,已经稳居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雷军认为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

在大会上,小米 科技 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初步完成了当初的目标,现在要开启小米IoT战略第二阶段,小米将全面开放IoT平台并启动小米IoT开发者计划,AI+IOT战略。

而在小米IoT战略的第二阶段,“AI”将成为关键词,小米方面表示希望能在AI 技术的加持下,将硬件、软件、云服务和新零售业务串联起来。

所谓AI+IoT,就是人工能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基本上都是基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智能。但物联网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尤其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很有可能促进物联网行业的进一步起飞。

从小米第一阶段的IOT战略布局,我们可以了解到:

一,现在接入的智能产品主要有三种

1,小米自有品牌的智能产品,如小米手机、小米手环、小米音箱、小米智能空气净化器等

2,小米生态链产品,即小米投资入股的产品

3,第三方产品,这也是小米更加开放的表现。

二,小米布局AIoT有三大优势:硬件优势、大数据优势和丰富的生态链布局优势。

1,硬件优势

小米AIoT战略,也是以手机作为第一入口,然后以小米音箱、小米手环、空气净化器、智能灯等与家庭相关的智能产品作为辅助入口,进而建个人、家庭的智能家居场景 。

雷军在2018 MIDC 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宣布,2018年小米IoT平台已连接了超过132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遍布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日活设备超过2000万台,每日处理设备请求高达800亿次。内置小爱同学的激活设备数超过1亿台,月活跃用户超3400万。

活跃的物联网设备为海量数据获取及万物互联提供了坚实基础,这是小米布局AIoT战略的硬件优势。

2,大数据优势

2018年7月,在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上,小米大数据产品总监赵辉华曾表示,小米有三亿的用户,在三亿用户中有超过日活21个的千万小米应用,这些应用都沉淀到云服务上;在大数据全局搜索方面,小米已经接入了16类的垂直内容,日均用户量是1600万,日均请求量四千多万。

3,丰富的生态链布局优势

AI+IoT 是如今小米最有想象力的业务,远胜于手机。大到智能电视、空调、洗衣机,小到闹钟、移动电源、电动牙刷,小米生态链已经形成了一张大网,小米凭借着用户量、设备数与数据积累,正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随着 5G 商用的加速,设备的连接能力将有明显的飞跃,因此 IoT 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AIoT领域,小米布局很早,积累也较为深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生态链体系,且线上线下渠道也都已打通。这是小米AIoT战略布局的生态链布局优势。

对于小米来说,推动AIoT战略加速落地,不仅是时机成熟,更是势在必行,所以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大动作!

在2017年11月的小米IoT大会上,小米宣布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百度达成合作,双方将在知识图谱、深度学习、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机器人、无人驾驶、AI芯片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也就是说,小米的智能硬件需要通过DuerOS等外援来补充技术。

2018年第二次开发者大会上,小米AIoT将开放全面升级,Zigbee方案接入到小米IoT平台,云云互联,可以与其他云,并支持标准蓝牙Mesh

在落地应用上,小米开始在AR(owlii)、智慧酒店(全季酒店)、智慧家装(爱空间)上进行落地。

AIoT平台将接入智能门锁。

2018年,小米也开始向海外扩张IoT业务,2018年2月,智能电视进入印度市场,并在2018年第四季度在印度市场出货量排名第四。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小米2018年年度财报,2019年3月19日,小米发布了2018年财报。

2018年,小米智能手机收入1138亿元,同比增长413%。报告期内,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19亿台,同比增长298%。

2018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的收入为438亿元,较去年增长869%,也成为小米2018年增速最快的业务。

从该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来看,2018年全年达到251%,而2017年为205%;2018年第四季度,该业务营收占比甚至达到了336%,而2017年同期为242%。IoT业务无疑成为小米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最大亮点。

根据财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约为151亿,同比增长1932%。拥有5个以上小米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约230万,同比增长1091%。

此外,小爱音箱累计出货量超900万台,小米电视全球出货量840万,同比增长2255%。报告期内,小米也开始向白电领域进军,分别在2018年7月和12月推出了米家空调和米家互联网洗烘一体机。

从2018年的年报可以看出,今年开始,小米的动作也确实比以往更频繁。

1月11日,他们宣布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雷军称小米将在未来的5年内,持续在AIoT领域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ALL in AIoT;

2月26日,又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成立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

3月7日,小米成立了AIoT战略委员会,由IoT平台部、人工智能部、生态链部、智能硬件部等十几个核心业务部门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组成。

2019年4月2日,小米决定拆分松果电子部分团队为大鱼半导体,新部门以后将专注AI、IoT芯片研发,而松果电子继续研发手机芯片。

而这些动作背后都有一个整体的指导思想,AIoT战略要如何深入?设备层面,小米已经积累了五六年的优势,很显然,想要真正把握住这个万亿级的大市场,只有由设备下潜到基础核心技术层面,包括芯片、人工智能、连接技术、边缘计算等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无数次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对全产业链的把握,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时代中以不变应万变,小米跑得更早,所以也有更多的时间积淀这个能力。

我们看到,在小米前进的路途上,也在不停的思考,及时更新战略。胜不喜,败不骄之余,小米的AIOT战略也有不得不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一,AI技术先天不足

IoT是一个生态,并非是单一的设备模式,核心驱动力肯定离不开AI技术。而在小米IoT战略的第二阶段,人工智能成了整个生态的关键词,小米希望在AI技术的加持下,将硬件、软件、云服务和新零售业务串联起来。

小米在AI技术上的不足,导致小米的IoT模式不够完美,甚至还容易遭到外界和投资者的“挑刺“。

所以,在2017年11月的小米IoT大会上,小米宣布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百度达成合作,双方将在知识图谱、深度学习、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机器人、无人驾驶、AI芯片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也就是说,小米的智能硬件需要通过DuerOS等外援来补充技术。

小米之所以和百度合作,原因有二

1,在国内的互联网巨之头中,百度是最早选择“All in AI”的玩家,数据上的优势加之时间上的红利,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有着深厚的基础。尤其是以对话式人工智能 *** 作系统DuerOS的出现,打开了国内人工智能 *** 作系统的先河。在DuerOS的合作名单中,已经出现了美的、海尔、TCL、vivo、海信、HTC、联想等超过130家的合作伙伴,在AI技术方面的积累与小米在硬件场景上的布局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2,百度也是这场合作的受益者,小米庞大的IoT基础和大数据,不仅可以为百度的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训练样本,也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除此之外,DuerOS和小米IoT在场景和应用上存在一定的交叉,百度和小米的合作便意味着,小米的供应链优势可以丰富百度人工智能生态,将AI技术应用到更多场景,进而为DuerOS和小米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研发资金不足

AI技术研发的投入和生态打造,是一件相当长周期的事儿。拿百度在AI技术领域的投入为例,5年前就一直持续砸资金,直到今天还谈不上形成规模化收入。所以,技术是需要积淀的,需要长期研发,共同攻关,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解决的。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与主流互联网企业百度、腾讯、阿里和美团比,小米身上的硬件痕迹过重,缺乏应用服务的场景支持,少了大数据这一侧持续训练和学习的支持,玩AI的难度就更大一些了。

在人工智能方面,华为终端今年预计投400亿研发iot物,百度每年在此技术的投入均在15%以上,阿里在未来对达摩研究院投入1000亿以上。而小米姗姗来迟,在2016年才涉足AI研发,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小米将继续在AIoT上投资100多亿元。

三,IoT芯片“核芯”不足

从IoT的开发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硬件设备、 *** 作系统和处理芯片。目前国内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将这三个层级全部做好。小米做到了最大普及程度的消费级硬件设备,百度、阿里则是拿出了 *** 作系统,华为在芯片和硬件上更为侧重。

从物联网产业链来看,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几大方面。除了网络层之外,其他方面则厂商争夺的重点。而从产业环节而言,芯片无疑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为此,想要构建自主生态,打造低功耗连接,芯片的作用不可言喻。

小米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许多关键领域都不得不依赖其他企业。例如,在手机AI芯片、IOT 芯片方面,小米都缺乏实力,无法像华为那样依托自家的麒麟芯片实现自主的产品以及技术迭代。这也导致了小米在高性能、低功耗IOT芯片方面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迭代速度也远远落后于华为。

相对于手机芯片,物联网芯片本质上还是通信芯片,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对于小米而言想要进入也并非易事。

以华为这么大的投入力度,在芯片自主研发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自2004年开始,华为就开始布局自主研发芯片,2009年才研发出第一颗K3芯片,并且还是试水。之后更是经历了多次实验,才在2014年成功研制麒麟芯片,并最终应用到华为手机之中。由此可见,芯片的研发难度有多大。

小米自2014年成立小米松果电子以来,第一款NB-IOT芯片在2017年底才推出。虽然在时间点上,并没有落后很多,但是显然华为等厂商已经抢先一步。从布局方面来看,首款NB-IOT芯片的推出,小米IOT生态布局也趋向于进一步完善。

而且,在小米的IOT产品系列中,除了手机这个核心产品掌握在自己手里外,其余产品大多依赖生态链企业去研发制造。问题是,这些生态链企业也和小米一样,面临“缺芯”的困扰。

所以,未来小米需要在IoT芯片领域加大研发力度。

四,生态链并非固若金汤

小米在布局生态链的过程中,采用“占股不控股”模式。看似明朗的背后,隐藏着哪些风险。

借助小米品牌的声誉以及小米在互联网渠道的优势,多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迅速发展,更有数家企业年营收迅速从零增加至超过十亿元,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小米的名声,但是随着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成功,一些质疑也伴随而来,担忧它们过于依赖小米将难以持续发展壮大,去小米化呼声日益严重!

以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典范--华米为例,2015年、2016年来自小米的收入占其营收的比例超过九成,而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24亿元,到2017年、2018年来自小米的收入占比降低到八成以下,其净利润分别提升至2305亿元、4748亿元,华米也不忌言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自有品牌Amazfit业务发展所取得。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华米虽然依赖小米贡献了大部分收入,但是小米方面带来的净利润较低,而它在2017年、2018年取得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拓展自有品牌业务。

小米生态链企业,依托小米的销售渠道,离开小米将面临失去市场的风险。同时,小米对生态链企业的管控虽然越来越弱,要求却越来越严格。

不仅如此,竞争也是生态链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在内部,同一类别产品有多家企业竞争,例如,同时做智能锁的云丁、云柚和绿米;同时做空气净化器的睿米、琭珞含章和星月电器。

在外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进军IOT市场的速度,华为与硬件厂商合作,在智能家居领域打造一个更开放的生态;OPPO、vivo、TCL 则是共同合作,宣布成立IoT开放生态联盟。

显然,IoT已经成了厂商们的第二战场,生态链企业面对的竞争日益激烈。

结语:

5G时代的到来,IoT业务也成为众多手机厂商发力的对象。OPPO和vivo在2018年联合多家家电企业成立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华为在日前的AWE上宣布升级IoT战略,余承东还定下了三年内拿下中国三分之一IoT设备的目标。

2019年,是5G商用部署的元年,而5G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海量物联网的连接提供支持,它的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性,是物联网体系成熟的必要条件,可以预见,从今年开始,随着5G商用的进程逐渐推进,IoT的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希望小米一路前行,再创辉煌!

综合近期各大券商陆续发布的2015年投资策略报告,发现在2014年“牛抬头”的基础上,机构普遍看好2015年行情的延续性,即便特别是之前一直持有谨慎态度的机构也已随着行情的演绎观点翻多。机构普遍认为,在改革转型促成的经济新常态下,A股市场将从存量博弈转变为增量驱动,改革、技术和消费三大方面的机遇被机构普遍看好,涉及到的新旧蓝筹均存在难得的新机遇,而相关成长板块在经历沉寂之后,也有望再度迎来活跃。
“新常态”动力足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能够充分的反馈出当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今年以来“牛抬头”态势的确立正是由于改革转型与稳增长并举引发的预期改观所致,而对于2015年,各机构认为经济“新常态”将继续成为A股上攻动力。
中信证券指出,2015年货币宽松、资本市场国际化、改革加速将是推动A股震荡上行的三大要素,股票仍会是较好的大类资产选择。海通证券指出,本轮行情的起点是利率下行、催化剂是改革加速、防护栏是稳中求进,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的趋势已经形成,2015年市场向上的趋势不变。国泰君安证券认为,2015年起A股及整个资本市场将迎来三到五年长周期的大发展,由资本市场发展而带动的转型与增长是“新繁荣”的典型特征。改革是“新繁荣”中最大的风口。
在多方面刺激下,增量资金积极入市成为机构的共识。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在中国降息与降准周期线性化、美国QE实现平稳退出的情况下,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系统性地推升了股票市场估值中枢,A股市场将迎来增量资金入市与风险偏好提高的双轮驱动,二者之间的正反馈效应将放大牛市思维。申银万国证券则指出,2014年通过新股发行改革、鼓励融资和宽容跨界成长开启了股票市场的正循环;无风险利率下行、系统性风险溢价下降的逻辑将会进一步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角度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已成趋势,市场主线将由存量博弈转变为增量资金推动。而兴业证券更指出,支持上涨最有力的理由恰恰是上涨本身。A股市场的趋势将不断地自我强化,席卷越来越多的财富参与这场盛宴。在人民币国家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海外资金配置A股是大势所趋。
在2015年的市场空间方面,各大券商均看到了3000点上方,但对于风险的判断不尽相同。国泰君安预计,2015年上证综指可能在2400点的基础上有30%的上升空间,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调整风险。申万则预计,2015年内A股市场波动率大幅上升,阶段性回撤幅度将可能会超过200点。此前一直谨慎的安信证券当前也发出了较为积极的声音,表示本轮市场波动将在2500点至3200点之间展开,但也提示了经济面和估值层面的风险。同时,此前谨慎的中信证券也指出,2015年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波动性加大,年初行情仍会偏暖但二季度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回撤。
此外,申银万国证券还预计,融资余额可能突破万亿、海外对冲基金通过沪港通渠道自由进出A股并进行宏观对冲 *** 作、新金融衍生品创新等都可能放大市场波动。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可能申万的一些预测已经提早得以实现。
改革带来机遇博弈决定节奏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2014年投资的重要性在于认识趋势,而2015年则需要踩准节奏。其中需要关注三个重要的博弈变量,一是经济降速与放松政策的博弈,二是信用风险暴露与改革的博弈,三是注册制,即改革与市场预期的博弈。
在行业配置方面,券商纷纷将关注点放在改革、技术和消费三大方面,看好的领域也比较相似。以国泰君安证券的策略为例,因制度红利释放打开成长空间的非银金融、生态环保,因消费革命及技术创新带来机遇的大健康(体育、医疗机器人和康复产业)、高端制造业(核能、通用航空和新材料),以及因移动互联重塑商业模式的休闲文化、智能技术(物联网、智能交通、互联网软件服务以及电子类智能硬件)。
申银万国证券认为,2015年投资风格将从过去的“成长为王”向价值和成长并重的“平行世界”转变,应该重点配置三类标的,即大蓝筹、后市场和“走出去”,其表示2015年末也许就能看到20倍PE的蓝筹龙头。关于成长股,申万指出,成长股仍代表未来,调整充分的白马成长可能卷土重来。
主题方面也比较类似,券商的关注点都在国企改革引发的并购重组、分拆上市方面,此外在迪士尼、大环保、新三板、美股映射领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度。
但兴业证券却直言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头一年底券商策略会一致看好的股票或者行业,往往只是在下一年的前两个月表现较好,而全年表现平平甚至很差。当前大盘蓝筹股是趁势在的时候一鼓作气,但快涨之后是较长时间的休整,当前应该看好“风口上的鹰”,即用互联网商业模式重塑的领域,特别是先进制造等重资产公司。

台风来了,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是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2013年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说的一句话,如今成了最时髦的流行语。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互联网创业 有哪些风口相关 文章 。

互联网金融还存在哪些创业风口

互联网金融大市场

金融是个巨大的市场。

据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 报告 表述,2014年中国名义GDP总额637万亿。

银行业存款余额11737万亿,贷款余额8679万亿,增速均放缓。

保费收入20万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720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1万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1587亿元,意外险保费收入543亿元,增速明显。

居民存款呈理财化趋势,银行理财余额138万亿元,信托计划余额128万亿元,券商资管余额8万亿,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95万亿元,个人投资者持有的A股已上市流通市值79万亿。

相对照下,互联网金融中发展最火的P2P行业交易规模和贷款余额还在千亿级别水平, 保险 密度和保险深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境外资产配置和数量化理财才刚刚起步。

因此,无论是从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来看,互联网金融大有可为。

此外,相比于其他的传统行业,金融特别适合互联网化,因为金融交易只需要信息流和资金流,不需要物流。

但是,金融行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金融风险容易引发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因此,需要对监管层的思路和动向保持密切关注。

互联网金融图谱

大体上,我们从资产端、资金端和中介端去看互联网金融,征信、支付和货币构成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互联网金融的 商业模式 大致是上述几个维度的排列组合。

资产端

资产端对应的是资金需求方,基础资产可以是个人车房抵押、个人信用贷款、企业不动产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和金融资产等等。

资产端的门槛在于低成本的获取优质资产,包含获客和风控两层含义。

(一)获客

资产端获客是指通过某一场景获取有借款需求的客户。

场景端可以分为线上或线下,自建场景或者通过已有场景导流。客户可以分为个人客户或企业客户,学生、白领或蓝领人群等。

在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用户习惯尚未养成时,通过线下自建场景获客是有必要的,例如宜信在全国有几百家门店几万名信贷员。

对于消费金融而言,由于消费场景一开始就存在,很多消费金融公司会依赖于已有场景导流获取客户。例如,租房分期公司会依赖房产中介导流,医疗分期公司需要诊所门店获取用户, 教育 分期公司需要通过教育机构导流。

当然,掌握了交易场景的公司除了给金融公司导流外,也可直接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阿里、京东、美团等都在通过金融服务变现,所有的B2B创业公司都宣称要在交易基础上提供P2B服务。趋势是,获客会从线下逐步过渡到线上,从第三方导流过渡到建立自己的流量入口。

(二)风控

很多人都说金融的核心是风控,我们不去评判对错,但至少说明风控是所有金融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从流程上分为贷前、贷中和贷后,对于借款主体主要是评价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互联网金融的风控要在尊重传统风控常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客户引入不同风控模型。对于早期项目而言,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评判某种风控方式是否有效,这时候可能会更看重核心团队中是否有相关 经验 的人员。但以下几点能力必须具备:确保贷款是基于真实交易、熟悉目标群体的信用状况、能针对客户的违约概率进行风险定价、风控方式与业务规模相匹配。

对于真实交易背景需要着重强调一下,由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判断某笔交易是否真实进行,这对于风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仓储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什么新概念,银行早就有此业务,但为什么今天又重新变成 热点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监控货物进出仓的情况、订单执行状况和客户流水状况,只有在真实交易基础上风控才能有效展开。

资金端

资金端对应的是资金供给方。分为两类,一类是C端理财客户,另一类是银行、保险、基金等传统资金供给方。

早期的P2P是资产端和C端理财用户两端都做,现阶段排名靠前的P2P公司和BAT基本占据了C端流量入口,部分平台获取实际投资用户的成本已经高达几百块。而且在平台宣称兜底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人还是更注重收益率,对于基础资产的优劣没有太高的分辨能力。

因此,资产端的项目在启动的时候一般需要投入少量自有资金验证风控模式,此后可以对接P2P的理财端,其好处是放款速度快,但成本较高。或者对接银行、保险等廉价资金方,但放款速度慢、合作门槛高。

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在逐步互联网化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本身也在朝着这些金融机构的模式演进。没有谁会颠覆谁,而是相互补充、融合、趋同。P2P可以看做是银行的补充。股权众筹可以看做是券商的补充,而且短期内很难看到众筹成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模式,或依附于科技媒体或依附于电商平台或依附于理财平台。互联网保险除了相互保险,其他创新必须依赖于保险机构。互联网理财可以看做是基金、财富管理公司的补充。

(一)互联网保险

保险的趋势是简单化、定制化、场景化和互助化。

从流程上,可以分为销售、定价和理赔。创业公司主要是在联合保险公司解决销售和定价的问题,例如小雨伞主要是联合保险公针对特定群体特定风险定制和销售所见即所得的保险产品,赔付宝主要是为保险公司提供团体险理赔服务。

险种上,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险里车险是大头,人身险里寿险占主要地位。大家都看到UBI是趋势,但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不成熟,数据采集还存在困

难,UBI尚需时日。车险的创新主要是去代理人,例如一天车险通过停驶退保吸引用户在上面购买车险,1号车险集合多家保险公司直接向车主报价。寿险大部分通过代理人销售,创业公司主要是为代理人提供移动端的展业平台。

相互保险组织形态与保险公司迥异,不存在股东和被保险人利益冲突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具有重要地位。2015年2月,保监会颁布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规定发起会员数不低于500个,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运营资金。目前看到的创业公司有抗癌公社、e互助、必互、夸克联盟等,如何解决监管问题、规模化的获取相似风险特征的人群、如何解决逆向选择和骗保的问题值得研究。

(二)互联网理财

互联网理财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理财平台千千万,基本都是活期宝+定期宝,有些会拓展至基金产品或者股权众筹。

类似的还有炒股软件,基本模式都是自选股+资讯+行情+交易。排名第一的同花顺市场占有率大概是216%。

为什么在理财领域没有出现互联网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现象是市场的终极格局还没有到吗

信天创投认为在互联网理财领域始终会存在各领风骚数十年的公司存在,原因有两点:

1、用户理财需求是多样化的。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用户可以把资金配置在现金、银行理财、宝宝类产品、P2P产品、股票、债券、信托、基金、衍生品、房产、外汇、贵金属和境外资产等等。

即使在同一细分领域,用户的需求也是差异化的。例如股票交易,有偏好消息的、有偏技术分析的、有偏基本面研究的、有偏数量分析的、有偏宏观研究的等等。

2、优质产品的供给永远是有限的。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购买到巴菲特、西蒙斯、王亚伟和徐翔的产品。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能承载的资金规模是有上限的。管理的资产规模和投资收益、风险偏好是负相关的。

所以,多样需求和有限供给导致没有哪家能吃下全部的市场。而且,互联网理财最好的时代还远未到来,金融工具还不够丰富,交易方式还比较落后。互联网理财的趋势是平民化、社交化、全球化、数量化。

创业公司切入角度众多,信天创投认为以下两点构成核心竞争力:

1、具备打造流量入口的能力。例如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微信->理财通,挖财和随手记通过记账工具积累大量用户后销售理财产品。财鱼管家试图通过一站式资产管理聚集用户后介入交易,很帅投资客通过说人话的理财教育方式吸引年轻用户后为他们提供理财服务。

2、具备优质理财产品开发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例如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财富管理公司,MOM&FOF,Betterment&Wealthfront。也可以是某一类优质资产的开发能力,例如某些P2P产品,境外理财产品等等。

中介端

信天创投把中介端理解为资产端和资金端的连接器。

从人群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有信贷员平台,如融360、贷小秘和直达贷等;理财师平台如壹财富和金融港等;保险代理人平台如向日葵等。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行业金融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中介端,例如物银通连接物流公司和银行,为物流公司解决资金需求问题,为银行解决获客和贷后监管问题。分贝金服核心业务是系统对金融债权,进行金融产品结构设计,为理财平台提供优质的理财产品。

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游走在资产端和资金端,本身不承担信用风险,我们非常看好这一类型的创业公司。

基础设施

信天创投把资产端、资金端和中介端理解为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层,交易层面能够容纳的公司非常多,几乎几个模块组合一下就可以形成某种商业模式。

征信、支付和货币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这些领域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相对较少,但长期存活下来的公司会成为巨头。例如,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虚拟货币被定义为虚拟商品。支付领域,支付宝、微信支付和银联三家吃肉,其他喝汤。征信领域的机会比货币和支付更多,个人征信实行审核制,目前发放了8张牌照,基本都是大公司;企业征信实行备案制,因此门槛更低,不乏企查查、启信宝这一类的创业公司。在征信的基础上能衍生出非常多的商业模式,例如支付宝在芝麻信用分基础上推出的信用生活,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小信用在聚合多家征信公司评分基础上为用户推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如借款、保险、办卡和各种分期服务等。这些都是新方向的探索,值得关注。

一个互联网金融创业者的自白:站在风口上,猪真的可以飞

融创业者的自白:站在风口上,猪真的可以飞

3月16日,花果金融正式上线第75天,累计交易额2亿8639万元,比最初计划多了30倍。当然,做为一个P2P类的贷款产品,2亿多的业务量放在银行里,也就是一个二线以上城市的一个高级信贷经理一个季度的业务量,也就是说我们用几十个人PK掉了银行的一个业务经理,也没啥值得骄傲的。

当然,聪明的读者肯定看出来了,上述的一段话属于隐式装逼,对于一个初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样的成长并不容易,但在今天的P2P的行业里,这样的成长速度也还真算不得快,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一个P2P公司月度增长达不到50%,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进入2014年以来,尽管媒体朋友们还沉浸在去年P2P倒闭潮的悲观情绪中,还在忧心忡忡的不断讨论业务模式可不可行,P2P公司怎么才能生存下去;而市场端的情况确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场景:几乎是每天,几乎是每个靠谱级以上的P2P平台,都在上演着如12306般的火爆场景:每日发标时间前半个小时,成千上万的用户开始不断F5刷新页面,希望能在从发售到抢购完毕的几十秒钟时间窗口内,能幸运的买到。甚至有一个平台,曾经发生过最后一毫秒同时涌入资金过多,硬生生把程序设定的总额挤爆了几十万的诡异事件。

为了处理每天积压的几百万至几千万用户闲置资金(充了值但抢不到产品),网站不得不开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资金排队系统或者摇号系统,以减少用户抱怨,客服每天都得接到几十个投诉电话,怒气冲冲的用户在咆哮:“我都抢了二十几天了,为什么还买不到!”。为什么一夜之间,这个市场会变的如此火爆

大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吧:首先,得感谢媒体。P2P这个生意其实由来已久,在中国已经有了5、6年的发展,它本质上属于风险贷款,即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个人或企业,用一个更高的资金价格去获取资金,资产质量不算高,也有风险,比较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者,在2013年前,把P2P作为常用理财手段之一的互联网用户,不超过5万人,是一个小众市场。而2013年下半年的媒体热炒,为这个市场带来了很多的关注者,而其中有不少精明的关注者,发现这个市场即使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但在扣除了所有损失(违约、跑路等)后,这个市场给用户带来的平均理财收益率为138%,90%以上的理财者实现了年化15%以上的理财收益,于是乎,有大约25万名精明用户在2013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进入了这个市场。虽然25万名用户并不算一个大数,但相当于以前5倍资金量的快速涌入(总量大约600亿),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市场可以承接的资金量。

第二,感谢各种宝。由于宝宝们的强劲表现,银行存款1月份就流失了9000亿,这些存款流失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就是银行贷款额度也相应随之减少,这样把很多原来能够从银行获取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挤到了P2P市场,而P2P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借款资源,资产质量就提高了很多。花果这个月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北京某个体育馆的修建,项目融资总额2亿,原本是通过银行 渠道 解决,但银行额度不够,最后采用混合募资的方式,通过花果平台完成了其中5000万的募资。对于此类大型、优质的贷款项目,以前都是银行和信托的专利,通过P2P平台来承接这样的项目,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天,它真的发生了。

第三,感谢银行。长期以来,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都处在一个绝对强势的地位,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欺负储户上,也表现在欺负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方,比如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给予担保公司的保费过低,而又把很多的风险转嫁到担保公司端,让担保公司几乎无法通过正常的银行担保业务获得利润,于是乎,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个传统上银行的上下游机构,纷纷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各种各样的业务资源对接到互联网平台上,一时之下,还真有点树倒猢狲散的意思。下面,就是各位创业者可能很关心的问题:这个市场看起来挺牛逼的,如果今天才进入,还有机会么我的答案是,有,但要难一点。虽然从用户端来看,目前这个市场只有大约30万名真实用户,似乎还有不少增长空间,但在另一端,即与传统金融资源对接,经过这一年来的快速跑马圈地,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但这些其实我说了也不算,如果你认定了你能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就去大胆的干吧。但有两件事我还必须得给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志们提醒一下:第一,P2P这条船,上去容易,下来很难。尽管从政策层面,最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利好消息不断,但金融无疑是国家管控最严格的领域,从去年倒闭的P2P平台最后的下场来看,无论是因为正常的经营不善,还是恶意诈骗,最后都是警察蜀黍介入收场的。至少在当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还是维稳思维,不论是什么原因,你只要给老百姓造成损失了,让老百姓把政府大门围了,都是先抓起来再说。这个确实有风险,你得想清楚。第二, P2P无论披上什么样华丽的外衣,它都只是中国民间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要想在这个行业做好,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与中国民间金融体系中的各种力量共舞,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民间放贷人、甚至B社会,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要说服他们接受互联网,还要防着他们不要把你坑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71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 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