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阅读|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阅读|赏析,第1张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古来凡是胸怀学识、抱负的文士,一旦登高望远,必然兴起满怀愁绪,常常是儿女私情尽抛云外,家国大事涌上心头,奔来眼底的是日月流逝,世途坎坷,民族忧患,人生苦辛……如此登高之作,多为名篇佳构,历久长新。李白之 《登金陵凤凰台》 亦不失为个中翘楚。

诗人一生豪放飘逸,到了晚年却遭流放夜郎的沉重打击,弄得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壮志未减,仍要“长剑歌苦寒”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并写下了可同杜甫 《新安吏》 相媲美的 《豫章行》,表达了一种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的深厚思想感情。上元二年 (761),史朝义杀死其父史思明,然后率精兵包围宋州,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以李光弼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率大军出镇临淮 (今安徽泗县),防御史朝义南窜。此时在金陵的李白已六十一岁高龄,仍不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到李光弼的队伍中去,表现了他炽烈的爱国热情。就在这一年,诗人登上金陵 (今南京市) 城南凤台山顶的凤凰台,俯瞰六朝古都,独揽金陵胜地,四顾江山,凭高吊古。开元全盛日的豪情,已经不复存在了,充溢满腔的是抑郁悲怆的忧国伤时之情,难以忍耐的感伤促使诗人情泻笔端:“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开篇入题,借传说一气呵成首联,十四字中连用三个“凤” 字,却丝毫没有重复之感,音节明快,气如贯珠,且又有深沉低回的感叹在其中,托出了一种苍凉落寞的思古之幽情。这里,曾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有三只凤凰翔集山间,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筑台并得名。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之兆,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诗人以这一传闻入诗,实际上是以当年凤凰台绮丽景象,暗喻六朝的一时繁华。如今这一切已经荡然无存,“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那不舍昼夜的长江依然滚滚东流。次句用 “去”、“空”、“自”三字表明三种事物的现状,各有寓意。“去” 字表明凤凰已杳然不见;“空”字写古台虽在,但却物是人非,已经变成了历史的遗迹;“自”字深沉而富哲理,承“去”、“空”二字,表明人世代谢,物换星移,只有自然界的江水万古不灭,永恒地默默东流。这句同初唐诗人王勃的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极其相似,即景生情,开篇便笼上了一层苍凉伤感的气氛。

“凤去台空”,六朝旧事随流水,一去而不返。诗人承此意继续发挥,举出东吴和东晋两个朝代,进一步抒发兴废盛衰之慨。金陵是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建都之地,历史上称之为六朝金粉之地,都曾盛极一时。东吴的孙权坐断东南,三分天下,气盖一世;东晋的文臣武将也曾冠盖华采,风流显赫。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一切如今都已成为陈迹,吴宫庭院颓败荒芜,昔日的奇花异草正埋在荒山幽径下面;东晋那些衣冠显赫的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留给后世的只是那几座萧索的荒丘古冢。这既是写实,又有想象,语似漫不经心,但却揭示了一个严肃的历史规律: 那样繁华、那样烜赫的六朝,终因统治者的骄奢享乐、荒腐败而转瞬即逝了。历史是无情的,正如诗人在凤凰台写的另外一首诗中所说:“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金陵凤凰台置酒》)其规律任何人也扭转不了。

诗人毕竟一生豪放,感伤而不颓丧,他没有让自己的感情一味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是将目光投向大自然,投向那悠悠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如果说前两句是从虚处勾起怀古之情,那么这两句则是从实处导引出伤今之感。“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五十余里处,《舆地志》 云:“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排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陆游 《入蜀记》 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南朝齐谢眺有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诗,诗中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之名句。李白也有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诗,有“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句。“一水”,有的本子或作“二水”,《史正志·二水亭记》 说:“秦淮源出句容、溧水两山,自方山合流至建业,贯城中而西,以达于江,有洲横截其间。李太白所谓 ‘一水中分白鹭洲’是也。”“白鹭洲”在南京西五里江中,原为一长形沙洲,将入江的秦淮河一分为二。洲上多种芦苇,秋日芦花开时,常有白鹭群集,当地人名之曰“白鹭洲”。后沙涨水落,洲与陆地相连,名亦随之湮没。后来南宋诗人陆游来此,曾写下“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的诗句。李白当年也曾夜宿这里,并写下《宿白鹭洲寄杨江宁》一诗:

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

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

徒令魂作梦,翻觉夜成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诗人对金陵附近三山一水白鹭洲是非常熟悉且有感受的。此时,诗人伫立凤凰台上,远望江天,浩渺苍茫,远处的三山峰峦如簇,在云海之中若隐若现;萋萋白鹭洲,秦淮河水分两侧,象两条银白色的飘带,抖动着逶迤而入长江之中。

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尽管眼前山似云中飞来,半落青天;水似玉带抖开,两向飘去,但他仍然沉浸在“凤去台空”的慨叹之中。尽管山河娇美,但往事可鉴,统治者如果继续忠奸不分,朝政荒废,“吴宫花草”和“晋代衣冠”的悲剧就不难重演。因此,诗人带有一种焦虑而沉重的心情,借江烟迷濛苍凉寥廓之景,抒发了一种难以排泄的愁绪和感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蔽日,即奸邪惑君,君昏臣佞,这正是使诗人无法回长安施展抱负的原因。李白曾在天宝元年(742)受荐入长安,供奉翰林,参与起草诏书文件。诗人满以为这下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谁知玄宗后期任用奸佞,朝政昏暗,他的理想同现实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权奸的迫害下,诗人不得不离开长安,“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从此,迈上了坎坷的生活之路。暮年又蒙冤流放,虽经赦免,但初衷难改,仍怀一腔报国之情,他痛恨“蔽日”的“浮云”,即皇帝身边的奸佞权贵,忧心国家战火纷仍的现状,遗憾不能回到长安一展雄才大略。此时登高尚不能望见长安,便顿感愁绪丛生。这结尾一个“愁”字,集中概括了通过景物所表现出来的抑郁悲凉的情绪,使全诗的景物都带上了一种感 彩。诚如清人王夫之所云:“浮云蔽日,长安不见,借晋明帝语,影出浮云,以悲江左无人,中原沦陷,‘使人愁’ 三字,总结幽径、古丘之感。”(《唐诗评选》)景与情在这里达到妙合无垠的统一。

这首诗静观冥想,将实变虚,格律束缚之中仍呈现一种飘然不群之风格。全诗纯从空中着笔,竟写虚处。一座凤凰台是实,但还是“凤去台空”,为一空台。首句虚想过去,二句虚写现在,颌联虽写前朝实体,但已化为乌有。腹联山水为实,但山是 “半落”,虚无缥缈;水是一水变二水,又有一种沧桑之感。尾联虚实相生,浮云蔽日由自然界之实变为人事之虚;长安本不可见而欲见,为虚中之实。全诗在虚实变化之中表现了一种超迈神识,格律也未限制住诗人那种飘逸之神。

在格律上,这首诗多有不合,如隔句同字,同 “风”、同 “台”;平仄欠严,如三、四句平仄不符;对仗不工,如第三联的 “外” 与 “洲”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完全受格律限制的个性,更主要的是七律发展到李白的时代,还未能完全定型。

昔日论诗,多将此诗同崔颢的 《黄鹤楼》 相较,评长论短,或扬崔抑李或扬李抑崔。实际上,李白这首诗确实受了崔颢《黄鹤楼》 的影响,但又是李白之本色。概括这段公案,似乎《唐宋诗醇》 说得更为公正:

崔颢题诗黄鹤楼,李白见之,去不复作,至金陵登凤凰台巧题此诗,传者以为拟崔而作,理或有之。崔诗直举胸情,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境各擅,论者不举其高情远意而沾沾吹索于字句之间,固已蔽矣。至谓白实拟之以较胜负,并谬为捶碎黄鹤楼等诗,鄙陋之谈,不值一噱也。

强调了论诗应该从整体出发,而不能离开整体的构思去摘句索词进行品评。无论如何,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评判,即便有人讥d“青莲气短”(王世懋《艺圃撷余》),但真正的艺术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北宋诗人郭功父写诗极似李白,其《青山集》 中有一首《追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诗,起句云:“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不凡的气宇,确有李白遗风,明代朱承爵便赞扬说:“真得太白逸气。”不惟如此,自李白诗一出,金陵凤凰台也名声顿显,南宋林希逸就说:“凤凰台署名,以李翰林一诗也。”(《秋日凤凰台即事》)

然而,诗人的忧国之心未泯,壮志却难再酬。在登金陵凤凰台后,他便毅然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平叛队伍,可惜只到半途,便病倒了,不得不折返金陵,他自己慨叹道:“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不久,诗人离开金陵到当涂,投靠县令李阳冰。第二年(762)十一月,他便怀着“长安不见”的遗憾和愁绪与世长辞了,但他在金陵写下的这首凤凰台诗,却饮誉古今,而不减其艺术光彩。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或许不知金凤陵凰台,但却熟悉这首《登金陵凤凰台》 诗。

奕组词_用奕组词大全(20-500个)
奕组词
奕的常见组词:
神彩奕奕、声名赫奕、赩奕、巍奕、蒲奕、焜奕、婉奕、精神奕奕、神采奕然、奕奕欲生、门庭赫奕、神采奕奕、衣冠赫奕、声势赫奕
奕的全部组词:
一:奕代奕世,累世
二:奕棋亦作“弈棋”。下棋。古代多指下围棋。
三: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的样貌。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四:奕世即一代接一代之意
五:奕叶代代
六:烜奕显赫
七:悠奕飘逸姣丽貌
八:奕赫光显貌
九:婉奕柔美貌
十:游奕游弋,巡逻
十一:奕偞姣美,妖冶
十二:焜奕显著;昭著
十三:奕棋下棋的意思
十四:门庭赫奕形容人地位名声显赫
十五:奕祀亦作“奕禩”。世代,代代
十六:焕奕光彩焕发出处:binzz,转载请保留。
十七:奕奕流落不止貌
十八:英奕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
十九:巍奕高大
二十:赫奕显赫貌;美盛貌
二十一:奕奕高大貌
二十二:声名赫奕名声显赫
二十三:昱奕昱奕
二十四:奕禩见"奕祀"。
二十五:奕碁见"奕棋"。
二十六:霍奕霍地。霍然(从容不迫造句)
二十七:赩奕犹赫奕。赤色光耀貌
二十八:奕致方言
二十九: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三十:奕山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
三十一:舃奕亦作“舄奕”。联绵不绝
三十二:蒲奕犹博弈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1 关于霸气的四字词语

关于霸气的四字词语:力挽狂澜、傲睨万物、唯我独尊、气吞山河、雄才大略。

1、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出自: 清·丘逢甲《岭云每日楼诗钞·村居书感次崧甫韵二首》 中国历史上“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力挽狂澜”。

示例:关键时刻,他力挽狂澜,挽救了企业。2、傲睨万物傲睨:傲慢地斜着眼睛看。

形容傲视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出自: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屹然出中央而无校雠,则其益自尊大,宝自有而傲睨万物,固人情所宜然,一菲甚背于理极者矣。

示例:做人千万不要傲睨万物,要低调些。3、唯我独尊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

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孤家看来,朝里朝外,唯我独尊。示例:秦始皇喜欢唯我独尊。

4、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示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气吞山河的气概。

5、雄才大略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

略,计谋。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死》:“至于小有金钱的人,则虽然也不觉得该受轮回,但此外也别无雄才大略,只豫备安心做示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四部一二:“究竟是慕韩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又有理论,又有实际,理解 的政策法令, 又能站稳工商界的立场,代表大家利益讲话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6563。”

2 形容气势大的四字词

描写气势非常大的四字词语四字成语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气势恢弘;蓬蓬勃勃;浩浩荡荡、声势浩大、排山倒海、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波涛汹涌一触即发 剑拔弩张,汹涌澎湃;波涛汹涌;波澜壮阔;铺天盖地;一泻千里、万马奔腾、咆哮而下、滔滔不绝、浩浩荡荡;声势浩大;雄赳赳,气昂昂;烟波浩渺、雷厉风行、气吞山河、扑天盖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万马奔腾,地动山摇,万箭齐发,投鞭断流,风云变色,一望无际;摧枯拉朽;横扫千秋;咄咄逼人;势如破竹;势不可挡;无往不胜;所向披靡;如雷贯耳;风卷残云;势如卷席;排山倒海;风起云涌。

鳌掷鲸呿、鳌掷鲸吞、八面威风、拔地参天、拔地倚天、拔山举鼎、笔底龙蛇、笔力独扛、风行雷厉、锋不可当、凤翥龙翔、管弦繁奏、函牛之鼎、韩潮苏海、韩海苏潮、浩然正气、欱野歕山、红旗招展、后拥前驱、狐鸣枭噪、气高胆壮、气骄志满、气凌霄汉、气满志骄、击其惰归、波澜老成、财大气粗、长江大河、徜徉恣肆、潮鸣电掣、潮鸣电挚、称斤注两、气冲牛斗、气冲志骄、气粗胆壮、气盖山河、杀气腾腾、山奔海立、山高月小、山呼海啸、声势浩大、声势赫奕、声势显赫、声势汹汹、年少气盛、年盛气强、年壮气锐、年壮气盛、盘空硬语、蟠天际地、旗鼓相望、气冲斗牛、气盛言宜、气势磅礴、气势汹汹、气势熏灼、乘酒假气、叱咤喑呜、摧枯拉朽、摧朽拉枯、虚张声势、熏天赫地、薰天赫地、夭矫不群、摇山振岳、一泻千里、衣冠赫奕、以火止沸、壮气吞牛声势烜赫、声势熏灼、声张势厉、盛气临人、盛气凌人、势如破竹、苏海韩潮、唐哉皇哉、气吞山河、气吞万里、气压山河、气焰熏天、气壮胆粗、气壮理直、秋风扫叶、如火如荼、阵马风樯、峥嵘轩峻、志冲牛斗、助我张目、笔扫千军、笔走龙蛇、避其锐气、避其锐气,气吞斗牛、气吞河山、气吞虹霓、气吞牛斗、堂而皇之、天马行空、吞牛之气、汪洋大肆、如荼如火、锐不可当、锐挫气索、锐未可当、虎虎有生气、回山倒海、见棱见角、剑拔弩张、鲸呿鳌掷、狂风怒吼、拉枯折朽、拉朽摧枯、来势汹汹、理直气壮、柳骨颜筋、龙蛇飞动、大气磅礴、倒海移山、倒峡泻河、跌宕昭彰、咄咄逼人、风樯阵马、风行电击、风行电扫、鲜车怒马、心高气硬、雄辞闳辩、雄伟壮观、以汤沃沸、意气自得、鹰撮霆击、硬语盘空、郁郁葱葱、云垂海立、云屯席卷、云涌飙发、汪洋闳肆、汪洋自肆、汪洋自恣、汪洋恣肆、威武雄壮、舞凤飞龙、下笔风雷、掀雷决电、云涌风飞、遮空蔽日、遮天蔽日、遮天盖日、龙威虎振、龙威虎震、龙骧豹变、拿云攫石、描写气势非常大的四字词语四字成语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气势恢弘;蓬蓬勃勃;浩浩荡荡、声势浩大、排山倒海、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波涛汹涌一触即发 剑拔弩张,汹涌澎湃;波涛汹涌;波澜壮阔;铺天盖地;一泻千里、万马奔腾、咆哮而下、滔滔不绝、浩浩荡荡;声势浩大;雄赳赳,气昂昂;烟波浩渺、雷厉风行、气吞山河、扑天盖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万马奔腾,地动山摇,万箭齐发,投鞭断流,风云变色,一望无际;摧枯拉朽;横扫千秋;咄咄逼人;势如破竹;势不可挡;无往不胜;所向披靡;如雷贯耳;风卷残云;势如卷席;排山倒海;风起云涌。鳌掷鲸呿、鳌掷鲸吞、八面威风、拔地参天、拔地倚天、拔山举鼎、笔底龙蛇、笔力独扛、风行雷厉、锋不可当、凤翥龙翔、管弦繁奏、函牛之鼎、韩潮苏海、韩海苏潮、浩然正气、欱野歕山、红旗招展、后拥前驱、狐鸣枭噪、气高胆壮、气骄志满、气凌霄汉、气满志骄、击其惰归、波澜老成、财大气粗、长江大河、徜徉恣肆、潮鸣电掣、潮鸣电挚、称斤注两、气冲牛斗、气冲志骄、气粗胆壮、气盖山河、杀气腾腾、山奔海立、山高月小、山呼海啸、声势浩大、声势赫奕、声势显赫、声势汹汹、年少气盛、年盛气强、年壮气锐、年壮气盛、盘空硬语、蟠天际地、旗鼓相望、气冲斗牛、气盛言宜、气势磅礴、气势汹汹、气势熏灼、乘酒假气、叱咤喑呜、摧枯拉朽、摧朽拉枯、虚张声势、熏天赫地、薰天赫地、夭矫不群、摇山振岳、一泻千里、衣冠赫奕、以火止沸、壮气吞牛声势烜赫、声势熏灼、声张势厉、盛气临人、盛气凌人、势如破竹、苏海韩潮、唐哉皇哉、气吞山河、气吞万里、气压山河、气焰熏天、气壮胆粗、气壮理直、秋风扫叶、如火如荼、阵马风樯、峥嵘轩峻、志冲牛斗、助我张目、笔扫千军、笔走龙蛇、避其锐气、避其锐气,气吞斗牛、气吞河山、气吞虹霓、气吞牛斗、堂而皇之、天马行空、吞牛之气、汪洋大肆、如荼如火、锐不可当、锐挫气索、锐未可当、虎虎有生气、回山倒海、见棱见角、剑拔弩张、鲸呿鳌掷、狂风怒吼、拉枯折朽、拉朽摧枯、来势汹汹、理直气壮、柳骨颜筋、龙蛇飞动、大气磅礴、倒海移山、倒峡泻河、跌宕昭彰、咄咄逼人、风樯阵马、风行电击、风行电扫、鲜车怒马、心高气硬、雄辞闳辩、雄伟壮观、以汤沃沸、意气自得、鹰撮霆击、硬语盘空、郁郁葱葱、云垂海立、云屯席卷、云涌飙发、汪洋闳肆、汪洋自肆、汪洋自恣、汪洋恣肆、威武雄壮、舞凤飞龙、下笔风雷、掀雷决电、云涌风飞。

3 形容"力量强大有气势"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形容"力量强大有气势"的四字词语有: 一、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1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2 出自:秦牧《古战场春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力能扛鼎 [ lì néng gāng dǐng ] 1 解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

亦比喻笔力雄健。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3 示例:昔人评米元晖画云:虎儿笔~,五百年来无此君。 ◎清·顾复《平生壮观·米芾》 三、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1 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 出自:《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3 示例:这种~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四、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1 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2 出自: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d琴空歌。”

3 示例: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五、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1 解释:枯、朽:枯草朽木。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2 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3 示例: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4 形容气势大的四字词语

本 文 词 典 就 有 详 细 解 释 字 典 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自:《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裴松之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气势磅礴qì shì páng bó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自:秦牧《古战场春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 近义词:气吞山河、气贯长虹 反义词:有气无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波澜壮阔bō lán zhuàng kuò 解释: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出自: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示例:七言诗须~,顿挫激昂,大开开阖耳。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续录》 近义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反义词:一潭死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文章、运动等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 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自:《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示例:这种~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近义词:翻江倒海、翻天覆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句子。

5 霸气4个字成语

八面威风: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非常的霸气

财大气粗:形容非常的有钱,喘气都比别人粗,为人非常的霸气

大气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形容气势浩大,相当的霸气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就霸气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把山河都吞没了

秋风扫叶:威力非常的大,气势也也很吓人,非常的霸气

山呼海啸: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望风披靡: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壮气吞牛:形容非常的霸气,非常的有气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71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 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