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0亿!美团王兴野心彻底暴露,还好阿里巴巴留了一手

9700亿!美团王兴野心彻底暴露,还好阿里巴巴留了一手,第1张

众多计算机相互连接构成了“互联网”,它给网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更多的是经济效益;依靠互联网为基础,外卖行业的竞争也是“龙争虎斗”, 它们在碾压同行的时候,顺带垄断举步维艰的实体经济,令中小型企业苟延残喘。

外卖作为上班族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在选择外卖平台时,也是左右为难,毕竟外卖平台不是只有一个,谁都想货比三家。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作为当下数一数二的外卖平台,两者市值却相差甚远!

美团外卖的创始人王兴,在他的 *** 控下,美团在2015年顺利合并大众点评,同年阿里巴巴退出美团!因为先前阿里巴巴曾领投美团。 这个被阿里巴巴一脚踢开的男人,完美布局互联网,美团市值一路飙升,达到了9700亿!

曾经被阿里以670亿收购的饿了么想干掉的对手美团外卖,已经成长到了万亿市值!阿里巴巴在收购饿了么以后,就在潜心运营,试图争夺美团外卖的用户,不料被美团反击!反观阿里,本来和拼多多在进行线上较量,如今却被王兴兵临城下。

做的最成功的外卖行业,“美团”当选自然毋庸置疑,毕竟美团外卖的月活跃用户拥有18亿人,而阿里的饿了么只有其五分之一不到! 外卖做成功的王兴,也是艺高人胆大,直接启动美团电商,招兵买马107万骑手,说是外卖员,其实是未来候补用的“快递员”。

王兴的此番举动,震惊电商行业,因为他的目标直接锁定阿里,准备打造“线下电商”,这也是淘宝近几年准备运行的发展路线。如今美团王兴野心暴露,在阿里准备出发的路口进行拦截围堵!

如果美团轻易突破阿里的防线,阿里巴巴布局多年的“互联网商业帝国”岂不是纸上谈兵?还好阿里巴巴留了一手,早在三年前阿里就开创了“阿里 游戏 ”,阿里 游戏 与MailRu、TFJoy、Efun、龙腾中东等国际发行商合作,为的就是让国内 游戏 走出国门,同时引进海外优质 游戏 。

虽然阿里未来发展的“线下淘宝”被美团半路堵截,但是阿里 游戏 可能是阿里巴巴上演奇迹的王牌!毕竟阿里 游戏 在相关创新的收入,比较上季度猛增90%。

在互联网企业之中,阿里巴巴和腾讯是公认的两大巨头,第三可能会出现在:京东、滴滴、还有百度之中!现在看来美团很有可能是终结者。

现在的信息是越来越方便获得,而又感觉好像什么也没得到。
现在的社交越来越方便,但内心却越来越孤独。

现在时间还是那么长,却总不经意间匆匆过去。
因为信息的连接效应,你知道了哪些公司又敲钟上市了,你知道了哪个明星红了、绿了,你知道了世界各地的名人名事的故事,你也知道了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大事小事、风土人情。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你可以知道任何你想要了解的过去和现在的事情。
信息如此之多,世界如此之大。每天有人一夜暴富,每天有无数新兴“物种”出现,而你自己生命只有那么有限,你的时间只有那么多,你看上去也没有那么出类拔萃。时代的进步从未停止,那些老去的和正在成长的精彩总在风口。
你开始焦虑,
你开始担忧,
你开始迷茫,
你开始怀疑。
“我还有机会吗”?
“我应该怎么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的未来在哪里”?
这从来都不是你个人的问题,而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不管是草原奔跑的远古人,还是农耕文明下的士农工商,或者是科学技术爆炸式涌现的近现代。
你的困惑,从来都是人类的共识。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时代赋予的使命,时代给你的让你拥有属于时代的大部分资源,当然也会限制你的个人的全部。而时代在不停翻转前进,那些不可撼动的,因为变化总会重新洗牌,机会也就总是在这不经意间涌现。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从来都不缺乏机会,缺的是你感知世界的敏感性。
                                —1—
2018跨年演讲上,罗振宇分享了“小趋势”的概念,他说:“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是带来变化的变化”。
其实,个人并不太同意他对于趋势大小的说明,但其中他谈到的“美团和南城香”的故事更加给我很大的触动。

这也正印证了当下人的焦虑,以及我们说的“你从来不会缺少机会”。
我们都知道王兴的美团,从市值40亿到400亿的10倍速增长,却不知道南城香,作为美团上的小小烧烤店光外卖25万单,一年流水近6个亿,同样也是10倍的增长。
查理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么有所作为的”。
同样,运用到这个例子来说,宏观的世界,或者大趋势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延伸,这也是被我们每个人所共同认识到的趋势。
就像说“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其实,用趋势的说法,也可以说是:“明明知道了趋势是什么,却依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这是趋势中每个人的悲哀,茶余饭后都在侃侃而谈未来大势,却仍然是无法做出任何改变。
“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门办个事,他真的没啥用“。
宏观是抽象的和虚拟的,不是每个独立的个体所能够感受到的尺度,这需要汇聚更大的群体,集合更多的智慧才能够感知到丁点。
这就像我们当下大谈“比特币”、“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VR/AR”、“自动驾驶”,等等。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是真要是问具体“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还真的没几个人能回答的上。
我们实际是活在宏观的微观世界中,我们个体能够感知到的只是“微信是一款可以发消息,可以语音和视屏的应用”这个微观事实,而很少知道背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
我们能够感知到“淘宝是一个可以几乎买到,任何实际生活中商品的电商平台”的微观认识,缺很少知道这是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底层系统。
宏观不是哪家公司,或者哪个时代的弄潮儿,它不属于任何人,也不是任何明确的东西,它是一个抽象的存在,或者说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因为所有微观的现实,积累起来才让我们认识它的样子。
因此,在这样的认识下,相比关注宏观的“它是什么”?对于个人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微观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你需要这样的好奇心、感知力和敏感性,这样才能仅仅地把握住现实中的现在。
                                —2—
“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
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这是润米咨询刘润老师,对于商业世界的洞见。

抽象相当于一张尘封的老照片,而还原就是讲述出老张片背后的那些故事。
这点给我的认知就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所有的全部”。
在工作中,最常使用的就是目标管理的方法,或者企业会用各种不同的计划、目标、战略等进行项目、事务管理。
在感情中,我们也总是喜欢用各种词汇,像“善良、大方、聪明、自律”等来期待对方。
而对抽象和还原解释最好的是道家的智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终万物归于一。还原就是不断拆解的过程,那么抽象就是重新汇总的结果。
包括对于前面说的“小趋势”的概念也是如此,大的宏观的是抽象的、虚拟的,而通过不断地还原,我们会实实在在感知到它与身边的息息相关,最终这些我们每个人都认识的,都在接触的,才使得原来的抽象得以验证。
历来大家都在寻求能够适应整个世界、不变的真理,最终都归于抽象。就像宋时理学推行“格物致知”,也就是从万物中推演出事物的道理,这是一个对于现实的抽象过程,但是我们后来知道这并不彻底,最终会陷入没有答案的争执。因此,初时的王阳明也学习此道,但终不得法,由此龙场悟道心学诞生,“万物之理皆出吾心”,这真可以说是理学的再次抽象化的升级版。
而回到我们现实,我们说了:“我们面对的世界是宏观的、抽象的,跟我们相关的是微观的、具体的”。

因此,很多意识和理念也都是以隐秘的方式存在,我们都需要能够识别、解码、翻译的过程。
就像你说:“我要保持健康”。
你会发现,你根本对于这个玩意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你本身就在用抽象的概念,这也是为何很多说要保持健康的人无法行动的原因。因为,抽象本身没有答案,那么也就无法形成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所以,正确的方式需要解码,比如“你准备做什么运动或者饮食”?
进一步“你准备跑步还是跳绳,你要吃蔬菜还是蛋类”?
再一步“你准备跑多久?持续多长时间?怎样配速“?
还不够,“你的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还有,“现在开始吗”?
抽象是世界包裹的存在,而我们都要有还原的能力,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因此,我们需要抽象,但还原、具体和我们的生活更加相关,而最好的还原就是把握当下。
                                    -ing

撰文/蓝 科技

继共享单车创业热潮退潮后,共享经济的概念依然热度不减。无论是“三电一兽”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如火如荼,还是共享 汽车 的初现苗头,又或者是共享电单车的烽烟再起。都仿佛预示着,共享经济里面,依然有令一些企业垂涎三尺的肥肉。

以共享电单车为例,虽然其消费场景与共享单车几乎一致,都是为了打通短途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因为城市管理政策、电单车的造价成本、维护成本以及行驶安全性等无法与共享单车相提并论,因此在其推进的过程中,并未像共享单车那样来势凶猛,而是一波三折。

从3-5年前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滴滴、美团、哈啰三大巨头对决,共享电单车这个创业领域,可谓好戏连台,看点十足。那么,共享电单车这个“慢行业”为什么有这么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呢?本文将通过多个维度的分析,来追寻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资本血拼之下,共享电单车行业增长强劲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共享电单车的投放规模达到100万辆,同比增长52 %。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数量将超过800万辆。由此不难分析,共享电单车行业,将是一个即将出现爆发的大市场。

而且,从2020年共享电单车的动向来分析,以上预测并非毫无依据,也正在逐步得以印证。

4月初,青桔单车融资超10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将主要用于共享两轮车的扩大投放。实际上,滴滴的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组合投资的构想,在其推出青桔单车时即已初见端倪。而且,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与街兔电单车,也几乎是同一时间推出的。2019年6月,滴滴即将上述两个归属的单独的事业部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两轮事业部。

无独有偶,期间美团单车也被曝在电单车方面动作频频。据36kr报道,美团于2月份向富士达、新日等电单车企业下单百万辆以上的共享电单车订单。其近期发布的财报也显示,二季度已向市场投放电单车30万辆,这也说明,此前传闻的美团重金加码共享电单车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而另一方面,有公开数据显示,巨头哈啰出行早在2017年即已进入两轮车共享业务,目前仅电单车业务即已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占据的市场份额约达到70%。据了解,其助力车业务已经成为哈罗的现金奶牛。

由此可见,三大巨头都瞄准了这个一度被人唱衰、甚至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共享电单车行业。而且,也都采用了比共享单车更为坚决的投资策略,大有与竞争对手血拼,拿下这个十分难啃的大市场的决心。只是,三家巨头都来头不小,而且谁也不甘示弱,恐怕这个战场又要烽烟再起。

共享电单车为何成兵家必争之地?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共享电单车的市场之所以被“旧事重提”,无外乎是一些行业前辈在屡屡碰壁、做了嫁衣裳之后,一些头部企业的不甘心心理使然。

毕竟,与共享单车项目相比,共享电单车具有使用率与客单价的优势。仅仅从共享电单车企业的现金流来源来分析,都是一桩划算的生意。众所周知,很多共享单车企业的半路折戟,就是死于缺乏现金流,在缴纳押金的形式被广受诟病并不断取缔后,企业如何回血成了最大的难题。

而投放单车或者电单车的过程,本身也是企业烧钱、比拼资本的过程。因此,相对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具有快速回血,以及更大盈利空间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也不难理解,很多企业都会看准这块市场大蛋糕,甚至连并不缺钱的互联网巨头也趋之若鹜了。

以美团入局该领域的目的为例,就可以对共享电单车成为巨头纷争之地的原因窥见一斑。美团CEO王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美团的成功,源于他及美团践行的长期主义。

据其在前期公布财报时的电话会议,王兴认为共享电单车巨头高频消费场景的特征,可以弥补美团用户对于平台业务需求频次不足的问题,对于美团的长足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而对于滴滴、哈啰来说,本身就是出行行业的佼佼者,当然不会在这个前景广阔的共享电单车市场上后退半步。因此,也就造就了三大巨头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在笔者看来,这种局势,甚至可能导致三大巨头的共享电单车业务长期共存,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持续胶着。

加上此前有数据显示,中国单车日均骑行需求超2亿次,而电单车的日均骑行需求则达7亿次,频率远远高出共享单车。而在计费方面,当前市场滴滴、美团、哈啰三家共享单车计费基本统一在30分钟15元,电单车则基本为20分钟2元。

因此,可以预见,在该行业结束大批量投放电单车的野蛮生长阶段后,也极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当企业前期的大规模投放策略落地后,因为其进入正常运转,而开始盈利赚钱。

只是,这个市场尽管足够庞大,却并非投资者与入局的企业说了算。近年,共享电单车之所以没有像共享单车那样如火如荼,而是磕磕碰碰、走走停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国家交通、环境相关政策的影响,而在推进整个行业前进的过程中,甚至有些步履维艰。

新战场的新挑战:共享电单车的扩张之困

与共享单车的哀鸿一片相比,共享电单车除了头部企业之争外,也有一些相对小型的企业在下沉市场活得很滋润,甚至一些传统的电动车制造企业也加入到这个竞争行列。笔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雅迪、爱玛、新日、台铃、立马、欧派、新大洲、宗申、松吉、小牛等多家电动车整车企业已经进军共享电单车领域。

因此,如果你经常到三四线城市走一走,你会发现这些城市的街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风景:人们骑着蓝色、、青色、橙色、绿色的电单车一闪而过,风驰电掣。 时尚 轻盈的车身设计、比单车更快的速度与 *** 控感,是共享电单车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只不过,在内线城市,除了哈啰、滴滴、美团的电动车外,目前最常见的共享电单车品牌是松果、小遛、拜米、喵走出行、牧森等。这也说明,几番洗牌后,已经有一些共享单车品牌成了牺牲品。

与共享单车对比,人们对于共享电单车的印象,在夏天更为深刻。

甚至有网友谈到共享电单车的好处,这样调侃:炎热的夏天骑单车容易出汗,而电单车则因为速度快,十分凉爽宜人。由此,共享电单车,似乎正在成为解决二三线城市用户3-10公里短途出行问题的必备交通工具。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即使是像滴滴、美团、哈啰这样的巨头,也面临着共享电单车规模化发展的瓶颈,进入了快速扩张的困境。

而这个困境,主要来自于共享电动车的安全性以及日常运营,也由来已久。实际上,早在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发布规定表示,“不发展”或“暂不发展”共享电单车。而2020年上半年,随着入局者投放车辆的动作加大,“约谈”、“整改”、“叫停”等再次成为共享电单车领域的热门词。

这也表明,即使是还在风口的共享电单车,终究还是难以逃脱被国家政策、规范监管的命运。而且,其过去一直存在的安全、运维问题依旧是行业难题。

例如,在车辆运维方面,仍有用户吐槽共享电单车找车难、电瓶没电、车辆定位不准等问题。而近期,网络上传播着不少各地城市管理部门清退共享电单车的视频。共享电单车的无序停放,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更影响了城市的交通与安全。

除此以外,因为共享电单车的行车速度快,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电池充电、短路造成火灾事故也逐渐增多。这也是共享单车创业项目推进最大的阻力之一。

据工信部公示内容,2013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为此,工信部也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电动车(含新能源 汽车 )等的报批文件,对于相关事故隐瞒不报,进行暂停上公告等严肃处理。

由此可见国家整治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辆的决心。但是,在互联网 科技 快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是技术解决不了的。为此,各大参与共享电动车竞争的企业依然有着迎难而上的勇气。

实际上也是如此,鉴于共享电动车未来将走向挂牌出行、实名认证骑行等更新的、更高 科技 的出行方式。而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管制方面的应用与不断成熟,这些现实问题也终究会得以解决。而各大企业所争夺的,将是一个超级大的流量入口,更是一个相对某些领域更为高频、更有可能带来商业化盈利空间的新行业。

由此可以预见,如果以上提及的安全性问题、运营问题都能通过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 科技 得以解决,共享电单车的大范围普及,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可期。

(图1、3、4来源觅知)



3月26日,美团如期发布了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报告。虽然去年遭遇了新冠疫情的不利因素,但美团还是实现了业务平稳增长,全年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创下 历史 新高。


面对成绩美团表现得非常谦虚,将营收增长的主因归结于受益于疫情后经济迅速回暖的消费复苏。整体而言,这是一份与市场预期相符的财报,外卖和到店等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增长,零售为主的新业务营收占比提高。


美团CEO王兴称,“随着中国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我们聚焦 ‘Food+Platform’战略,一如既往保持对新机会的 探索 ,在零售等具有战略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通过持续的 科技 创新,继续为 社会 创造长期价值,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CFO陈少晖也认为,“主体业务具备了长期 健康 增长和优化经营的潜力”。他表示,将“以长期回报为导向,继续推进中国消费市场的数字化升级。”


01

什么是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这个名词,近年来在一些企业战略分析文章中时有出现。


据说最早来自于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他在1997年写给股东的第一封信中说:一切都围绕长期价值展开(It's All About Long-Term),我们会继续面向长期做出决策,而不是短期的股票收益。


当时,亚马逊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久,成立也不过两年时间。可以说,贝佐斯在亚马逊诞生之初便将长期主义的基因注入其中。在付出了长达20年的战略性亏损后,亚马逊终于成长为全球最大电商平台和超级 科技 巨头之一。


正是亚马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长期主义成为了企业追求长期价值、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代名词,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追捧。其中包括美团的创始人王兴,曾经不止一次公开表示美团信奉长期主义。


虽然名词比较新,但事实上长期主义并不是什么新理念。在亚马逊之前,坚持长期主义的原则而赢得市场的企业并不少见。比如同为零售巨头的沃尔玛,它自1950年诞生以来便坚持“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服务宗旨,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用户服务。在长期主义思路的指导下,沃尔玛安然度过数次经济衰退,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登顶全球最大零售商。今天沃尔玛仍然保持着这个荣誉称号,2020财年沃尔玛的销售额为5240亿美元,而亚马逊只有3861亿美元。


其实认识长期主义的价值并不太难,真正难的是如何贯彻执行。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矛盾,甚至激烈的冲突,如何取舍。俗话说,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很多情况下,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为了生存往往优先选择短期利益,以改善经营状况或录得漂亮财务数据(营收、利润等)以讨好投资者。


然而事实证明,选择跑得快的企业未必跑得久,而坚持长期利益优先的企业笑到最后的概率更大。毕竟,只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林中的百鸟也是有可能被织网的人一网打尽,拱手让出市场。


亚马逊上市之后,很多股东便不停地抱怨贝佐斯,认为其经营策略太过保守发展缓慢,以至于被其他同行落在身后。然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跑在前面的那些同行纷纷因为步子太快而倒下了。在贝佐斯长期主义的指引下,亚马逊显示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亚马逊虽然股价大跌80%,但却凭借着稳健的经营状况和充足的自有现金流顽强地生存下来。



类似的例子在国内也上演过。遥想当年千团大战,大部分企业打起激烈的价格战时,美团却一反常态,按兵不动地坐山观虎斗。当资本疲劳、它们d尽粮绝时,美团才发起突袭。最终凭借着相对充足的资源,不但收复了之前因为价格战而被抢走的失地,还一举赢得了天王山之战。如果当时美团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肯定也将陷入混战陷阱之中被耗尽资源,那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故事和现在的万亿市值。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主义本身并不是战略,而是一种企业文化和战略指导思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坚持长期利益优先的决策原则。


02

美团一直秉持长期主义


在国内流行风口说,雷军那句“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的名言,曾经也被人们奉为圭臬。马太效应、大者通吃,这在互联网行业表现得更加明显。


于是,融资烧钱扩张成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捷径,很少有企业去思考战略目标和长期价值,更没有时间去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O2O、无人零售、共享单车、电子烟等无一都是如此,全行业都栽进了追逐短期利益的陷阱之中,甚至导致整个行业团灭。


在浮躁的国内互联网行业中,美团是为数不多的秉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我们今天看到美团的财报喜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成立十年走过的路子和当年亚马逊极其相似。


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2010年第一次和王兴见面,按说见投资者应该多聊运营能力,但王兴却更多在讨论产业的远景与未来。沈南鹏对他着眼产业远景与未来、拥有长期愿景留下了深刻印象,推动红杉资本成为美团A轮的唯一投资人。



当年的千团大战中,后来只有美团突围而出成长为巨头。原因不复杂,秉持长期主义的王兴看得更为长远:他在赢得团购大战之后,便认识到团购只是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运营模式。它的市场潜力较小,不足以承载更宏大的未来想象。于是,美团快速推出猫眼、美团酒旅、美团外卖、快驴、小象生鲜等新业务,最终通过高频刚需的外卖业务打开了通往巨头的大门。


2018年9月20日美团在香港上市,沈南鹏曾经发表文章,代表红杉资本表示感谢王兴选择了自己。如今看来,红杉资本和美团彼此成就了对方,而长期主义是他们二者合作的基础。


不过成功上市的美团,随后便经历了三个月股价跌幅近一半的黑暗时刻。


而王兴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在上市时的内部信中表示:“上市后需要更多耐心。我们经常说,要长期有耐心,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上市并不意味着耐心的结束,而是真正考验耐心的开始……资本市场会有起伏,大家不需要太多关心短期的股价涨跌,而要时时刻刻致力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长期来看,我们所创造的价值最终会体现在我们的股价上。”


几乎在上市的同时,美团正式对外宣布启动Food+Platform战略。这个战略计划的名字非常直白,用两个关键词简单相加,除了英文之外没有任何花哨之处。但它的内涵非常丰富,融合了中短期和长期战略目标: 美食 着眼于当下、侧重生存,负责赚钱养家;而平台则放眼于未来,贯穿全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在这个明确的Food+Platform战略指导下,美团步入了稳健发展的快车道:主营业务外卖稳步增长;到家、酒旅等其他业务利用外卖流量优势快速扩张;而零售等新业务则积极布局未来。


2019年8月23日,还叫美团点评的美团发布了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二季度财报,宣布首次实现整体盈利。财报期内,美团总收入达227亿元,同比增长506%,高于市场预期的21908亿元;经调整的EBITDA达2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5亿元。


而在此前不久的7月29日,王兴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公布了美团外卖的最新成绩:突破一天3000万订单。这距离突破2000万单的上个里程碑才一年零三个月,但花了美团九年多的时间,堪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艰苦长征。


2020年美团外卖订单突破了101亿,日均订单高达2767万。正是通过不断扩大的规模效应,美团得以摊薄、消化巨大的前期投入和运营成本,一步步走向了赢利。美团创造的价值也体现在其股价上:美团股价一度超过460港元,当前为302港元,为上市之初的437倍,市值达到178万亿港元。


支撑起这庞大市值的是美团在外卖市场构建起一条广阔的护城河:680万家平台活跃商家、51亿的年度交易用户,以及超过470万获得平台收入的骑手团队。如此之宽深的护城河,令竞争对手在中短期内难以逾越。


这组简单的数字后面则是美团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它们则是源于过去十年以来的长期建设结果。还记得之前有人纠结美团的上百亿亏损吗?美团通过十年时间,花费数以百亿元的巨额投入,打造出一个集交易、供应链、内容、技术和服务为一体的商业生态系统。今天这套生态系统的价值上万亿元,就体现在美团的股价上。


十年来,美团的战略不断随着市场态势和自身现状而调整变化,业务也在不断扩张,但其长期主义的特点却始终没变。


03

为什么再谈长期主义?


企业不能没有战略,但也没有必要天天将战略挂在嘴边,按照规划执行才是日常。长期主义作为战略指导原则,同样也是如此。美团在2020财报发布时,再次提及和强调长期主义,背后显然有着特殊的含义。


早在2018年初,外界曾经对美团的业务边界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当时美团已经将业务延伸到票务、餐饮,到店、出行、酒旅等不同领域,而它刚刚在外卖市场突破4成份额,行业第一之争尚未水落石出。



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业务方向,实际都是围绕着用户在本地生活方面的需求而展开。明眼人稍加思考都能看出来,美团实际早就已将自己定位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在生活服务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对边界的外探,始终紧扣自己坚持长期主义的战略逻辑。


三年之后的今天,美团在外卖市场已经基本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团平台活跃商家数和年度交易用户数分别增长至680万和51亿,在平台上获得收入的骑手就超470万人,创下 历史 新高。


据央视 财经 年初报道,截至 2020 年年底,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将达到 1712 亿单,同比增长75%,全国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 8352 亿元,同比增长 148%。而美团财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外卖业务全年订单为101亿笔、交易额达4889亿元。



在美团财报中,还重点提及了另一项业务:零售。去年包括零售在内的新业务,全年收入273亿元,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同比增长336%,远高于177%的整体营收增速,表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其中,美团优选、美团闪购等零售业务是增长的主力。


美团虽然去年整体实现赢利,但2020年四季度的净利润相较上季度却由盈转亏,净亏损达224亿元。究其原因,在业务变现率小幅下滑之外,更主要的就是新业务的基础投入和市场营销费用增加所致。美团表示将聚焦城乡消费市场,继续坚定投入零售等新业务。


这些迹象表明,美团来到了战略转折点的关键时期:它在外卖市场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正在转入新的阶段,那就是拓展本地零售和服务市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商业基础设施。


本地零售服务是一个体量远超外卖、酒旅等美团现有业务的庞大市场,其理论上限是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高达数十万亿元。因为它是囊括各个类目和行业在内的综合大市场,业务模式和配套建设都远比电商、生鲜、家居等垂直领域复杂。


对于本地零售服务市场,美团早就心有所属。从外卖平台到本地零售服务巨头,是美团既定的战略升级,同时也是巨大的战略转折点。


然而,美团现有的外卖配套体系并不足以支撑全新的大市场、宏伟的大战略,需要在物流、供应链、仓储、技术等基础能力投入巨资重新建设。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其他巨头的激烈竞争,注定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唯有坚持长期主义的打法才可能取得胜利。


借着发布财报的关键时间点,美团再谈长期主义,表面看是在向投资者解释四季度的战略亏损。但除此之外,美团更意在以长期主义的态度向市场表明雄心和决心,有信心推进和完成这项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


因此,美团CFO陈少晖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 探索 新机会,在零售领域坚定投入,以长期回报为导向,继续推进中国消费市场的数字化升级,最终让零售行业生态从中获益,为 社会 创造价值。”


社长认为,美团的未来战略规划应该已经确定,并将在合适的时间正式对外公布。本地零售服务的大战即将全面打响,美团将有何表现不妨拭目以待。


我一直生活在巨头的阴影里

在创业之初我就告诉自己专心做公司,三年内不分享所谓的经验。我觉得还在创业就出来分享经验都是在吹牛。如果只做到了七八十分,就会吹到一百分;做到五六十分,就会吹成七八十分。

这次决定站出来参加分享,是因为我对创业者的处境深有体会——创业的路上都是孤独的。

当初,我在阿里支付宝工作,决定创业后,没有直接辞职而是又在阿里待了9个月,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创业做什么。当时觉得创业机会很多,但现在想来,当时对创业的想法都很浅薄。

创业前期需要冲动,但不能一直只靠冲动,最后要形成自己对商业的判断。 美团CEO王兴鼓励我出来创业。当时王兴已经连续创业三四次,他有了经验,对商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我一直生活在巨头的阴影里,这是一个时代的背景。

早期BAT创业的时候,当时的巨头是华为和万科,这两家巨头彼时都看不懂互联网。但今天,巨头都身处互联网行业,他们对创业公司很紧张,也有自己的顾虑。

如果他们盯上了你,来找你谈,是一件好事,说明你做的事情已经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如果他们还没来找你,说明你做得还不够大,没引起他们的重视。但在细分领域,如果做到最好,一定能够打败巨头。


最后决定做滴滴,其实更多的是靠个人直觉。

我之前在阿里工作,杭州北京两边跑,经常因为打不到车误机。我老家是江西的,有一次老家的亲戚来北京,定了在7点在王府井附近吃饭,结果他们五点半来电话告诉我在打车了,等到8点又电话问我能不能去接他们。

有创业的想法后我咨询了周围的人,所有人都说不靠谱。但这是正常的,这就是创业的第一关,只有闯过这一关才可能成功。

2011年,对司机师傅来说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所有人都跟我说,司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做打车软件这种想法根本不靠谱。但正是在市场基础不成熟的情况下,创业才可能成功。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司机和乘客的用户习惯也教育好了,市场已经成熟,但这时候你再做打车软件基本上没有机会。

你会听到很多质疑的声音。我每天都在问自己这个事能不能做,反复衡量,不停地问,不停地磨砺自己。这就是创业的第一关。

投资人的建议可以听一听,好的投资人看过很多项目,对行业有判断,他们的建议确实能够帮助你。

现在的创业是平衡的创业,不像过去依靠长板取胜。现在的创业其实是不停补短板的过程。

一开始决定做滴滴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开发软件和线下找司机。

我是从阿里出来的,业务能力偏线下。我认识的有线下背景的创业者,95%面临的困难都是找不到技术合伙人。我自己也是,虽然有线下的执行力,但是我没有技术合伙人。

当时做了决定,用两个月时间上线滴滴软件。

摆在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自己组织团队开发,要么外包。当时觉得找团队挺浪费时间,不如找外包。看了好几家外包,其中一个自称E代驾是他们做的。既然做过E代驾我觉得应该可以,就去跟他们谈,我问他们做一个打车软件多少钱。他问我,“你想要多少钱的。”我才知道,原来这也可以讨价还价。

他介绍说,有10万的,有8万的,也有6万的。我想了一下,要了个8万的。常识嘛,选中间价位。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技术分iOS端、安卓端、前端、后端。

两个月后对方交付产品,完全不能用。对方说,50%的概率可以响,意思是说用户呼叫两次,司机师傅那里可能响一次。当时没办法,又着急上线,我就跟对方说,能不能再改进一下,75%能响的时候再上线。

人总要为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付出代价,创业没有侥幸。等到你真正痛的时候,你就会去补短板。


当时北京有189家出租公司。我们定的目标是两个月内突破1000个司机。结果40天里,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肯跟我们签约。

每天早上,线下的同事都信心满满地出发,晚上又灰心丧气地回来。每次回来他们都很气馁,他们每天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

当时就想,换个城市试一试。我们想到了深圳,认为深圳是个比较开放的城市。结果,还是碰到一样的问题,对方都会问我们的地推人员:你们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

等你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走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上天就会给你开启一扇窗。

到了第四十多天的时候,一个同事很兴奋地给我打电话,说有一家公司愿意跟我们合作,是昌平一家出租车公司,只有70辆出租车,叫做营商(音)出租。

当时对方也不知道滴滴能做什么,就是跟我们的兄弟喝酒喝高兴了,觉得挺不容易,趁着酒劲就答应了。我现在在路上看到了营商出租还会特别亲切,充满了感激。

我们觉得看到了曙光。一家签约之后我们再推广就可以跟其他人说:你看营商都和我们合作了,你要是不和我们合作,人家的司机赚钱多,回头你们的司机就都跑人家那里去了。

接下来一个星期内,我们又签了4家出租车公司。我打电话给深圳的兄弟说,北京有突破了,你们还没有突破就是你的问题。他想了想,觉得我说得对。

慢慢地,出租车公司有了,接下来就要组织司机培训。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是我亲自去做的,那家出租车公司在大兴监狱旁。

培训的时候我说,我是阿里出来的,虽然我是出租车行业的门外汉,但互联网做了很久了,我们帮很多人提高了效率,但是出租车行业没有变化,我们的软件可以提高你们的效率,帮你们赚更多钱。

我自己觉得讲得很诚恳,但下面的司机根本没人看我。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开会,耽误赚钱还经常被推销各种机油汽油,他们觉得滴滴是新型骗术。

当时100个司机中不到20个人有智能手机,一般每天只能装七八辆车。有天一位同事特别高兴地打电话跟我说:今天获得了巨大突破,装了12个。我觉得特别凄凉,我们计划两个月装1000个,现在一天只装七八个,真不知道公司什么时侯能做起来。


创业的时候很多事都没有想到过。没有考虑过技术合伙人,也没有思考过市场、运营、财务等等。

技术外包不靠谱,我们就开始找技术合伙人。为了找到可能搭档的技术合伙人,我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我找了支付宝的同事,让他帮我拉了一个他认识的在北京工作的技术人员名单,我一个个跟他们谈,但都不愿意出来。我一个堂哥在老家开网吧,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我问他有没有同学在北京工作,也没有。

有一天,我忽然看到搜狗和腾讯的新闻,当时就想,大公司员工经常会有变动,那里说不定有适合我们的人。我就去腾讯和百度,约他们吃饭喝咖啡,但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等你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上天就会帮你。

我偶然加了一个微信群,在里面说了几句话,结果有一个人自称是猎头,问我想找什么样的人。认识这个猎头后他长达一个月都没有消息,但突然有一天,他说他手里有一个人。我赶紧约了见面,这人就是我们后来的CTO(首席技术官)张博。

我现在相信,有些人跟你就是有缘。我很少对一个男人有这种感觉,就是一眼就知道,他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当时跟张博谈完我特别兴奋。一出门口,我就给我的天使投资人王刚打了个电话说:这就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有了合伙人之后,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张博说产品不行,但时间不能再拖了,必须要上。就硬着头皮上,能响就行吧。

我去交通委员会演示,结果我呼叫了两次,所有人盯着看了30秒没响,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再后来需要演示我就带俩手机,哪个响演示哪个。

我曾经把我的产品拿给王兴看,我对产品自信满满,结果他看了一眼说了俩字:垃圾。我说,你能不能对创业者多点鼓励。王兴说:你看看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哪里还有需要注册的。

我们原本想每个软件向司机师傅收3块钱,后来发现,我们还得给司机补贴。流量是个大问题。一开始没有订单,有一天一帮司机找到我们公司,当着我的面摔手机,说我们是骗子,说:一天十几个M,没有一个订单。我不知道司机口中的M是什么,后来才发现是流量。

没有订单,还要走流量,那些司机师傅根本就不开软件。有一天,我们看软件,发现北京只有16个司机在线。地图上就亮了16盏灯。我就说,起码有16个司机相信我们,我们不能让这16个人失望,不能让这16盏灯灭了。

没有订单,我们就找人去打车。

我面试了一个人,他问工作是什么,我说打车。我每天给你400块钱,你就绕三环打车,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

我觉得他应该是公司最轻松的人,但他跟我说他很痛苦。他说:你很难体会一个打车人的痛苦。我早上出门要设计路线,我打到了三元桥,想换一辆车去别的地方,结果哪个司机师傅也不走,还等着再拉一个。我在三元桥无事可干,想走又不能打车,怕上车被看出来我是个托。

我说要不你去发传单吧。他问我去哪里发,我说你去人多的地方。结果,他去北京西站发传单。在北京西站的一个天桥下,刚把传单拿出来就被人摁住了。给我打电话说在派出所被当成上访的,跟派出所的人解释,对方也不知道滴滴是什么。后来,他去了易到用车,我们现在还经常联系。


原以为产品上线是一个门槛,但其实上线只是一个开始。

早期太苦了,我们不知道怎么提高流量,连张博都一起想办法提高流量。我们用了很多办法,我还去小区的电梯里贴传单,去国贸的路边发传单,但都没有作用。

还是那句话:努力到无能为力,上天就会帮你开一扇窗。

一件事情有很多面。我在支付宝做团购时跟拉手的吴波、美团的王兴都聊过。吴波偏市场营销,王兴注重技术,都说拉手烧钱。我觉得拉手不叫烧钱,它只是在帮大家教育了市场。

团购已经很烧钱了,但后来出行行业的竞争程度比团购激烈100倍。

我们的第一个对手是摇摇。当时摇摇做专车,2012年4月他们就拿到了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350万美元A轮融资,我们后来的天使轮才拿到80万元融资。他们已经有用户基础,资金是我们的100倍。

当时,摇摇的第一个策略是在广播电台做了一个广告,介绍自己的软件,并说两周后去一个地方开会。他们做那个广告花了30万元,而我们一共只有80万元,这仗没法打。我们一筹莫展,一位负责后勤的同学说他有办法。

当时流行电视购物节目,都会在结束后接一句:即刻起拨打电话xxx。我们负责后勤的同事说,我们接着摇摇后面做一个广告:现在拨打电话xxx即可下载安装,反正司机师傅也分不清摇摇还是滴滴。

结果两周后,摇摇开会的时候没人去。打电话问司机,司机说,我们已经安装好了,不是拨打电话xxx就可以安装吗。

摇摇的第二招是租下了机场的一个摊位。我们也找了各种资源,也认识机场的人,但最好的摊位还是被摇摇租去了。有时候认识人也没用,还是看钱。摇摇当时比我们出的钱多得多。

当你遇到这样出手狠辣的对手,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赢。

后来,我们一位同事谈到了北京西站一个摊位,4000元。30万元我们没有,4000元还是有的。我们的工作人员穿着工服站在那里帮司机安装软件。所有的细节都要考虑到,包括在厕所旁边,我们要考虑是在他进去的时候发传单,还是出来的时候发传单。进去的时候发,出来的时候那张传单就没了。


事情做没做成,就看有没有用心。 我们有了司机后,订单压力变得更大。对平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运营,是线上线下的平衡。

2012年北京的雪特别多,那个大雪的夜里,我们的订单一夜之间过了1000单。随后的几年北京很少下雪,如果没有2012年的那几场大雪,想想都后怕。我们现在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的市场部变成了天气预报部。

我们虽然运气还算不错,但前提是我们在不停地努力,一直把事情做到了极致。

平台类的打法是双边交易市场的模型,其中的关键点是低门槛,淘宝这么大的体量还是不收费。今天零门槛都没用,我们还要补贴用户。

一些创业公司走差异化,但有些差异化是无效的。比如,一些租车公司投资硬件,给司机发iPad,这也被证明了是不行的。给行业做基础建设没效果,都在装硬件的时候,我们把滴滴做到最好用,装到他们的硬件上才是最有效的。

接下来,就看谁能跑得快,把业务结果变成资本。

在A轮前,我都没有见过投资人。要记住,投资人都是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的。你一定要等到公司做到了一个点,自己要知道到了这个点再去找投资人。

我现在对创业者的忠告就是:要迅速、有效地试错,找到最有效的打法。

一开始,最多在一两个城市先把模式验证好,要把最精锐的部队放进去验证整个打法。但很多人都死在上面。

之前我有一次做分享,说最重要的是速度。结果,一个初创公司回去之后迅速扩展到北上广深,招了很多人,接着就是大裁员。他卖了房子、借了很多钱,最后又回到了原点,现在借亲戚的钱都没还上。

创业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就像一艘船,船长是不能弃船的,船沉了船长要跟着一起死,企业的路大于个人的寿命。

麦哲伦航海当年带了三艘船出去,碰到了无数的困难。人在没有希望的时候会疯狂,每天要面对无数的挑战,但他有坚定的信念,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走哪条道路,所以他做到了。

这就是人生的修炼,在这个时代,不创业是会后悔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73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 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