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长江航道,应采取什么重要的措施

为了改善长江航道,应采取什么重要的措施,第1张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航道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形式,切实加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深入广泛地开展环境保护日、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日等活动,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职工树立保护长江航道生态、人人有责的意识,把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航道宣传活动。利用内外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长江航道的生态优势,我局建设生态文明航道的决策部署、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果,以及长江航道涌现现出来的热爱生态、保护生态的先进典型,向社会持续推介和展示长江生态文明航道的良好形象。要加大“绿色航道、畅通服务”文化品牌的创建力度,突出品牌的生态优势,推出系列服务措施,加强品牌的营销,彰显长江航道文化的绿色特征,努力打响长江生态文明航道的品牌。
(二)优化航道建设规划
长江航道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长江航运的基础和前提。实施航道建设开发首先要珍惜每一寸航道资源,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调整规划布局,促进航道资源利用的集约高效,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子孙留下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鸟语花香、鱼虾满江的美丽母亲河,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约发展,充分掌握和利用长江航道的自然演变规律,把航道规划、建设和管理与河势控制结合起来,与生态平衡结合起来,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加快推进航道系统治理。一是要积极开展航道通过能力及生态航道建设等重大课题研究,统筹考虑航道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既要考虑沿江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长江航道的生态承受能力,科学确定航道的可开发利用度以及各河段航道的最佳建设标准,据此调整“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制定“十三五”规划。二是在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以中游荆江河段治理为重点,继续加快航道系统治理,提高建设速度,扩大建设规模,确保到2015年提前实现2020年规划建设目标,进一步增强长江航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竞争力,使长江航道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比较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能力较好适应长江水运和沿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带动交通运输系统和沿江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加快航道转型升级
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长江航道科学发展的主线,也是建设生态文明航道的关键。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航道转型升级,努力促进长江航道由劳动密集型向创新驱动型和技术管理服务型转变。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建设数字航道、智能航道,这也是建设长江生态文明航道的最大亮点。通过建设智能航道,一是可以尽量减少航道整治工程的同时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从而避免了工程建设对长江生态的影Ⅱ向。二是可以使船舶科学配载,合理选择航线,减少单位货运量的燃料消耗,有效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三是可以提高长江航道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减少管理消耗和管理成本,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单位建设。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长江数字航道和智能航道建设,积极研发应用30版电子航道图,确保到2015年全面建成数字航道,初步建成智能航道,从而为建成生态文明航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设生态绿色工程
当前长江航道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航道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加快建设,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在长江上实施建设工程必然会对长江的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首先要严格做好航道工程建设的环评和防洪论证等工作,尽量减小航道工程建设对长江生态的影响。建设项目工程费用预算中应保证生态恢复所必需的费用,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其次要加快生态整治技术创新。要切实加强生态工程的理论研究,积极采用节能、环保、合理节约材料和资源的新技术,使航道整治工程不仅满足强度、稳定、安全、耐久度的要求,而且充分考虑对生物、环境的影响,既实现整治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实现环保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是实施环保施工。积极采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积极推广生态护坡等新技术,实现工程防护、景观塑造和环境保护的统一,避免或减少对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周边的环境,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营造“人水和谐”局面。 (五)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一是实施低碳养护。要通过加快航道维护管理的转型,用现代化的技术、现代化的装备,尽量减少长江航道建设养护管理等各项活动对生态的影Ⅱ向。要加强航标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的研究,加大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展环保疏浚技术、环保节能型船舶研究和推广应用,重点加大航道维护和工程疏浚船舶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减小航道疏浚施工对生态的影响。
二是狠抓节能减排。加强节能管理,认真做好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指标和定额,签订节能承包合同,大力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创新船艇节能方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航道生产的能耗稳步降低,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指标。抓好节能项目储备和申报,积极申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要大力减少船舶污染排放。严格执行船舶排放标准,组织船舶污染物排放普查,有计划分步骤实施技术改造和检查维修,控制和减少船舶污染排放,杜绝超标排放。加强老旧船舶等报废处置工作,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具和设备。在船舶建设垃圾回收等配套设施,逐步杜绝船舶直接倾倒排放生活垃圾。
三是推行节约办公。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简会议,改进会风,压缩会议经费,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改进文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积极倡导低碳办公、绿色办公,政府采购要优先购买绿色节能产品;提高职工节约意识,教育职工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严格办公用品采购、领取、使用等管理,逐年降低各级机关人均综合能耗。
(六)加强航道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航道生态安全是建设生态文明航道的必保底线。建设生态文明航道必须有效防范航道生态安全风险,及时妥善处置航道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航道生态环境安全稳定,避免重大航道生态危机。一是要提高航道管理与保护的能力。要建立健全航道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推进航道立法,促使《航道法》早日出台,以法律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依法保护航道生态安全。要依法对涉水工程、采砂、船舶和岸线等实施有效管理,严格涉水涉航建筑物技术审查,督促涉水涉航建筑物科学合理选址,尽可能避开水生物繁衍栖息地、航道生态脆弱或敏感地区,减小工程建设对河势稳定和航道演变规律的不利影响。要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对非法采砂、超吃水等各种破坏航道生态环境的行为等进行惩处,有效保护航道和岸线资源。二是要提高自然灾害防控能力。要科学制定预案,有效应对极枯水位、特大洪水、极端气候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及时恢复航道条件。三是要提高航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航道应急打捞能力建设,建造一批应急打捞船舶和设备,对长江干线沉船、沉物特别是危化品及时进行打捞,有效防止水上交通事故造成重大生态灾害危害和社会影响。
(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长江航道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长江航道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要开展航道生态监测工作,加大长江航道生态保护的力度,当前应尽快将节能环保和生态的指标纳入长江航道文明建设责任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建设生态文明航道涉及到多个涉水部门,必须加强与环保、渔政、水利、海事等管理部门的联系,就长江的整体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问题进行密切沟通、真诚合作,努力使长江的开发利用能够统筹兼顾防洪、发电、环保、水生资源保护和航运等各方利益,使长江真正成为水资源综合利用最好的典范之江。为此,我们耍率先行动和示范,在各项工作特别是航道建设和维护管理中,要严格执行防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主动考虑其他部门的关心和关切,展示长江航道负责任行业的形象。同时,要切实加强沟通联系,阐明长江航道的利益和立场,争取其他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航道的理解和支持。

刘烈宏宣布,基于新定位,中国联通公司战略升级为“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融合开放”12个字,更加突出强网络之基、固服务之本,练好“基本功”;更加突出守网络化之正,拓数字化、智能化之新,打好“组合拳”;更加突出要素融合、市场融通,与合作伙伴一起打好“团体赛”。

锚定主航道 开启新征程

在新定位新战略下,中国联通将全面发力数字经济主航道,将“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作为主责主业,实现发展动力、路径和方式的全方位转型升级,更好地开辟新发展空间、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做深大联接,联通数字世界。中国联通持续深耕5g精品网、千兆宽带精品网、政企精品网和物联网,以优质网络联接千家万户、千楼万园、千企万厂、千场万景,为客户创造数字工作生活新体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实数字底座,实现从“基础联接”到“万物智联”的新跃升,为数字经济提供“第一联接通道”。

二是做强大计算,融通数字发展。中国联通着力构建云网一体、安全可信、专属定制、多云协同的“联通云”,形成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支撑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全面多样的数字化需求,推进架构先进、安全可靠、服务卓越的算力网络新布局,为数字经济打造“第一算力引擎”。

三是做活大数据,赋智数字能力。中国联通进一步充分发挥通信大数据优势,提升大数据、ai、区块链技术融合能力,完善数据产品体系,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加快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创新,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和行业赋能效应,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数字经济打造“‘联通数据’第一服务”。

四是做优大应用,创造数字价值。中国联通作为信息通信技术与服务的集大成者,将充分整合内外资源,重塑能力格局,着力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深化重点垂直行业、民生、政务应用等各领域布局,构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数字化定制服务能力,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化创新,打造数字经济“数字化服务第一供应商”。

五是做精大安全,护航数字未来。中国联通作为信息通信重保首席运营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将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网络空间安全可信的第一道防线,当好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坚强守护者,构建数字经济“国家首席、政府首选、人民首信”的“安全第一盾”。

近日,在时隔40余年后,我国再次对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科学考察。在这次举世关注的“国家行动”中,无人船凭借其不凡的身手,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据相关报道,以往对高原湖泊进行科考,通常采用橡皮艇,但往往遭遇意想不到的风浪,危及科考人员的安全,而科考无人艇船的使用就可以避免这些危险。不仅如此,无人船还可以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行进过程中即可获取测量数据。

除了科考,近年来,以无人艇船为代表的智能船舶还在环境监测、区域巡航等领域频频“抛头露面”,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也是层出不穷。那么,无人船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如何走向,会带来怎样的变革……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工作组组长蔡玉良。

智能化步伐加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远程控制的无人艇船队就广泛用于军事领域。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船舶有关的环境感知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等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智能船/无人船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可行性。

放眼国际,丹麦启动无人船研发项目,挪威开辟无人船试验区,韩国开发了无人船通用技术平台,荷兰正研发利用“浮动自驾无人船”实现载人和货运……

在法律法规层面,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已提上议事日程。今年2月,美国、挪威、丹麦等9个IMO成员国向海上安全委员会提交了在无人船领域确定立法范围的方案。此外,美国、英国等国已启动无人船的国内立法程序。

在国内,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智慧交通”等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了“提高船舶智能化水平,培育智能船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水上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发展方向和工作要求。

战略路径清晰,我国船舶工业届推进船舶数字化、智能化步伐正加速——

据蔡玉良介绍,工信部于2015、2016年分别组织开展了“智能船舶顶层规划”“智能船舶10”科研项目,示范船涵盖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矿砂船、超大型原油船三大主力船型,目前项目已进入设计建造阶段;

2015年,CCS发布全球第一份《智能船舶规范》,对智能船舶应具备的各项功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船集团黎明项目38800DWT智能散货船计划在今年年底交付,该船为国内首艘智能示范船,能实现机舱辅助决策、船舶健康管理等功能;

今年3月,海航科技集团与CCS联合国内外六家单位发起成立“无人货物运输船开发联盟”,力争在2021年交付首艘无人货物运输船;4月,大连因泰集团发起智能船舶军民融合项目,拟在京杭运河建造一艘无人概念货船。

经济与安全的潜在优势

蔡玉良认为,对于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追求是无人船技术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目前船舶行业仍处于结构调整升级、化解产能过剩阶段,船东对于“智能、绿色、安全、高效”船型的渴求十分强烈,无人船将满足市场越来越高的降成本需求,带来行业在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产业合作模式上的全面升级。

一方面,船上的绝大多数设备,如救生、消防、防污染与生活设施很大程度上是为船上工作人员服务的。在没有船员的情况下,这些设备将不再需要,既减少船舶重量又降低能耗,从而实现船舶建造及运营成本的减少及船舶载货能力的提升。罗罗公司认为,这些因素加上重量和空气阻力的减少将带来12%至15%的燃料节约。

此外,从技术角度来看,整合船舶、港口等实时动态数据有利于优化物流和供应链,提高运输效率。

另一方面,导致船舶海上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决策和 *** 作过失、应急反应不当等人为因素。德国安联保险2012年发布的报告就曾指出,75%—96%的海上事故是人为错误的结果。而在无人船的设计方案中,船舶的 *** 纵主要是通过专家决策系统与远程遥控系统在劳动条件更好的岸上进行 *** 作,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因素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

带来颠覆性影响

罗罗集团船舶总裁Mikael Makinen曾表示,“无人驾驶船舶是船舶行业的未来。智能船舶具有如同智能手机一样的颠覆性,将彻底改变船舶设计和运营的格局。”

蔡玉良也持相同看法,“不仅如此,无人船将对现有的航运模式、法律法规、运营管理和规范标准都产生极大影响”。

从航运模式来看,首先无人船将助力新兴船舶业务的崛起,如船岸一体通信、货物监管控制、在线货运服务等,而远程和自动驾驶营运的数据收集将创造新的商机和市场;其次,无人船通过信息传输进行遥控 *** 作或指令传达,船舶的风险防控重心将转移至网络安全方面;从配套环节上看,无人船相关技术发展,会促进港口、海事等方面信息的聚集,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高度融合、海事监管及航路信息智能化;此外,由于没有船员,传统的船舶责任和保险规则也将有所变化。

可以预见,随着无人船的兴起,现行的部分海事法律法规也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业态。蔡玉良认为,这主要是涉及几个方面:一是船舶安全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中关于构造、救生设备、消防船舶配员、信号与报警方面的要求,《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中瞭望航行决等策、灯光信号交互及涉及设计到船员的部分条款,还需考虑常规船与无人船在灯光、信号等方面的交互问题;二是船员管理法规,包括《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国际劳工公约》和《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中关于船员定义及相关要求、安全配员等要求;三是海上权益与责任法律法规中涉及船长责任、海难救助、法律主体和保险责任等内容。

在运营管理方面,无人船航行过程中没有船员对船舶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不再依靠船上人员的 *** 作与经验,因此对船舶系统的可靠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构建设备健康管理体系而依靠系统的可靠性及岸上的远程管理、运维保障;鉴于无人船的相关系统高度集成,以及与岸基网联化、协同化的特性,船旗国、港口国、海关、边防等机构对无人船的登轮监管模式将从以登轮执法为主,转向以自动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行远程执法;港口与航道需要增加适应无人船运行的基础设施,并调整管理机制。

标准规范方面,针对无人船的特点,有待研究出与之相适应的基础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检验评价标准等。

需要全方位支持

伫立在智能化风口,无人船发展前景可期。同时,作为航运业界的一项系统工程,其面临的挑战也是跨专业跨领域的。蔡玉良认为,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主管机关、船企、船级社、科研、设计、港口等部门的通力协作。

他建议,开展航运管理及船舶运营模式研究,加快航运企业为适应无人船 *** 作与管理的升级。在关注传统船舶安全问题的同时,研究因船岸一体化给船舶安全带来的新风险。此外,需重点关注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无人船引发的新业态。

对于无人船涉及的广泛而多层次的海事法律法规体系,蔡玉良建议,秉持“鼓励科技创新热情”和“保障安全有序的谨慎”两种态度结合的原则,对现有海事法律法规开展适用性研究,并根据国际、国内船舶航运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无人船的运营监管政策。

结合无人船具备的高度信息集成、实时共享等特点,蔡玉良建议将智能船/无人船的运营融入大物流循环中,提高物流效率。具体来讲,开发向物流商实时提供舱位预定、货物状态等关键信息的技术,确保交易及货运流程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建立基于无人船运营模式的货运信用体系。

在无人船研发的实验阶段,蔡玉良认为,在适宜航区建立一个无人船试验区是极为必要的。他建议,试验区的设立需综合考虑气象、水文条件、信号强度、通航密度等水域情况,构建船舶运营的监督管理模拟环境,重点选择示范效应强的航线。

走向成熟尚需合力推动

在近日举行的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与会专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未来交通”的筹码押在“无人驾驶”上。而对航运业而言,“人工智能+船舶”同样被寄予厚望。

与有人驾驶的船舶相比,“无人船”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船舶空间;第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船员技能;第三,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燃料。这些对无人驾驶船取得长期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从全球物流链上讲,对世界范围内的船舶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同时,会将船舶更加紧密地整合到物流或供应链中,让全球企业能着力发挥整个船队的最大效率,实现节支增收。

然而,绝不是一个技术或一个交通工具便可包打天下。目前的人工智能驾驶一辆货船出海,完全没问题,但是还不足以 *** 纵在海上面临更多复杂状况的集装箱船。搬走横亘在无人船面前的信息传输安全性、动力装置稳定性以及远程 *** 纵可靠性“三座大山”,以及出台与无人船配套的海事法规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长期来看,航运业正经历根本性的变化,更多的变化仍在孕育之中。无人船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然而走向成熟、大规模投入商业使用还需要各方协调、合力推动。正如有专家表示,只有人工智能发展到与人脑可以比拟的“强智能”水平,人类才能完全放手将交通运输交给人工智能。

延伸阅读

两大巨头完成全球首次商船远程 *** 作

原本预计无人驾驶远程商船将在2020年前投入运营,如今看来这个时间可能还会更早。

日前,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与马士基集团旗下拖轮公司Svitzer共同宣布在丹麦哥本哈根港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商船远程 *** 作。

据悉,参与此次远程 *** 作试验的拖船“Svitzer Hermod”号,船长28米,2016年由土耳其Sanmar船厂建造,采用Robert Allan的船舶设计,配有罗罗的动力定位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就是与动力定位系统相连的,由该船的船长在Svitzer公司总部的远程 *** 作基地进行控制,安全的进行了多次 *** 作。该船停泊在码头旁,先是驶离码头,然后360度掉头,朝Svitzer总部方向航行,然后再次入船坞。

船上的动力系统采用2台MTU 16V4000 M63柴油机,单台功率2000千瓦/1800转。船上还配有各种传感器,使用先进的软件组合各种不同的数据,数据能可靠和安全地传送至岸基的远程 *** 作中心,使船长能充分掌握拖船及周围环境,易于船长远程 *** 作不同的系统部件。

全程参与演示过程的罗罗船舶业务总裁Mikael Makinen表示,“此次全球首次船舶远程 *** 作实验的成功具有历史意义,多年来,我们一直坚信并且预言无人驾驶远程商船将在2020年前投入运营。在Svitzer公司丰富的运营经验和我们专业技术的独特组合下,我们比预期提前实现了目标。”

Svitzer公司首席技术官Kristian Brauner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拖轮公司,我们一直积极致力于参加无人船项目,开发革新的方式来改善拖船作业的安全和效率,使客户和船员受益。客户反馈、运营成本、环保影响、船舶效率将继续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据了解,罗罗公司和Svitzer公司已经签署了协议,将继续进行船舶远程 *** 作和无人驾驶测试。

罗罗船舶工程技术总裁KevinDaffey透露,罗罗和Svitzer公司还将再进行为期18个月的试验,进行一些拖船作业的无人 *** 作。“我们有许多完全自动驾驶的拖船想法,甚至没有轮机舱也能工作,此次的‘Svitzer Hermod’号只是展示了一些核心技术。”

据了解,此次展示期间,拖船上仍配备了船长和船员,以确保系统出现故障时保证拖船安全。

近期,云南、贵州、广东等多个省份陆续发布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交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

以下主要梳理了四个省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智慧公路建设相关任务。

云南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年1月,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云南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云南省数字交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一平台、一中心、六网、两体系”,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物联感知网络互感互联,重点交通业务数据融合共享,行业治理和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基本完善、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物联感知网络互感互联、行业治理在线协同、运输服务能力有效提高、网络数据安全保障有力。

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围绕“一平台、一中心、六网、两体系”建设内容,开展十个方面、十七个重点项目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省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

整合提升全省交通运输感知网络

构建综合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网络

升级现代化行业协同治理网络

健全行业安全监测与应急网络

构建一体化便捷出行服务网络

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网络

创新数据赋能升级发展体系

巩固新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智慧公路建设方面

其中,在智慧公路建设方面,正式印发智慧高速建设指南,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实现新建在建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与高速公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运行。

建设智慧高速公路省级管控平台,新建高速公路全面接入交通数据,已营运高速公路按照智慧高速标准逐步接入。

推进高速公路三维数字路网建设,提升公路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

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智慧化养护提升改造,提升智能养护和应急保障水平。建设交通气象灾害监测平台,全面规划、布局、 整合、扩展交通气象监测设备,加强高速公路天气预警能力。

推进云南高原山区高速公路智慧化综合改造提升与建设示范工程,打造昆玉磨、昆大丽香智慧高速示范样板,推动楚姚高速、宁香高速、昭阳西环高速、丘砚高速、那兴高速等一批智慧高速建设。

贵州省“十四五”数字交通发展规划

2022年1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发布《贵州省“十四五”数字交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 2025 年,交通强国智慧交通试点任务高质量完成,形成以建设交通“数据大脑”为核心,以交通新基建、产业新生态为抓手,以出行体系、物流体系、治理体系为落脚点(“一脑两新三体系”)的贵州数字交通发展新格局,数据赋能贵州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新成效,数字交通创新应用水平大幅提高。

发展目标

综合交通运行动态智能掌控、基础设施数字化取得新进展、数字交通新业态展现新活力、数字出行网络实现深度覆盖、智慧物流网络实现广泛链接、数字治理网络实现一体联动。

主要任务和重点

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建设新一代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统筹建设贵州省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

大力推进交通运输新基建。建设智慧公路、建设智慧航道、建设交通运输行业融合通信网络。

拓展电子出行服务体系。打造贵州省出行即服务(MaaS)平台、深化交通与 旅游 数据交换共享等。

深化智慧物流联运体系。推进货运电子运单广泛应用等。

升级行业数字治理体系。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动交通运输“互联网+监管”等。

着力构建数字交通产业新生态。建设贵州综合交通大数据生态中心、建设基于数字孪生和虚实交互的智能交通仿真系统、建立健全贵州省数字交通标准体系等。

智慧公路建设方面

其中,在建设智慧公路方面,以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为牵引,以贵安智慧高速为示范,大力推进智慧公路建设,深入推动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发展车路协同,支持重点路段全天候通行,缓解交通拥堵、提升运行效率。

加强山区高速公路长大桥隧、高边坡、通航隧道、大坝等结构物或设施的信息监测和状态感知,开展全生命周期的 健康 性能监测。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拓展应用,建设高速公路“视频云”,形成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一体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

推动公路建设施工及养护智能化。加密普通国省干线交通情况自动化站点,实现干线公路交通情况监测全覆盖。建设山区桥梁野外长期观测基地,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的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推进公路智慧服务区建设。

智慧高速公路示范工程

选择贵安高速等重要运输通道,体系化、一体化、标准化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智慧高速公路。

基于云边端系统架构,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车路协同、高精度GIS 和 BIM 等新技术,构建一张贵安高速公路车路信息感知交互网、一套智慧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及管理体系、一套智慧高速大数据云控平台、一套高速公路“建管养运服”智慧应用系统以及覆盖贵安高速公路全线的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通过协同控制为高速公路业务系统提质增效,有效增强应对高负荷交通流、恶劣气象灾害的能力,提升营运车辆运行管控及服务水平。

广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广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础设施数字感知、运行管理智能高效、新业态新模式深入示范、标准政策支撑有力”的数字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数字交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目标

到2023年,初步形成数据驱动的交通治理体系,厅数字化转型升级初见成效。“1168”一体化数字平台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应用中心,建立完备的数据汇聚、清洗、管理、应用和共享机制,释放数据价值,辅助领导决策,推动业务创新,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汇聚率、共享率、治理率达70%、60%、50%,厅内交通运输数据汇聚率、共享率、治理率达90%、75%、60%,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覆盖率达20%。数据驱动优化省厅各项业务流程,打通省厅各处室、直属单位、企业各项业务的关键环节,打造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资源共享、数据可视、应用一体的数字交通运输厅,有力支撑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到2025年,“基础设施数字感知、运行管理智能高效、新业态新模式深入示范、标准政策支撑有力”的数字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数字交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重点开展“一夯实、三提升、三推进、一保障”(即1331)行业数字化工程,指导地市交通局、省属交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基本构建省-市-企协同的发展格局,交通新基建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管养、公铁水运输市场监督治理、安全应急、政务服务、公众出行等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新能源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入推广、数据网络安全可信可靠可控,有力支撑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

总体框架

主要任务

夯实数字交通发展基础,构建一体化感知传输体系

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全面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强化综合运输数字化升级,促进多方式运输协同高效

推进安全应急数字化建设,构建跨领域应急联动机制

深化一体化数字政务服务,提升人本便捷服务能力

推动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深化数据赋能业务管理水平

营造协同创新新环境,构建跨界融合产业生态体系

筑牢数据应用安全新防线,形成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智慧公路建设方面

推进智慧公路建设。按照标准引领、示范引领、业务引领的总体思路,以交通强国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启动一批智慧公路建设,同步开展广东省智慧公路建设指南编制;在珠三角区域等有条件的高速公路开展智慧高速建设,同步总结智慧公路建设推广经验;推进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四好农村路智慧化建设。

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新建增量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四好农村公路的应用;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在重点路段实现全天候、多要素的状态感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全方位信息化、智慧化,对农村公路投资计划、建设进度、施工信息、管理养护数据进行跟踪监控,实现巡查管理、设施病害分布及处置进度等动态管理。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公路网运营与服务智能化管理决策平台。建立广东省公路工程BIM标准体系,基于BIM协同管理平台,构建公路设计、施工、监督、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平台和智慧监管。推动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促进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前沿 探索 和研发攻关、公路和城市周边衔接路网综合管控体系试点建设,推动新时期高速公路网运营管理向“一体化”、“智慧化”发展。

深化高速公路ETC拓展应用,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一体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研究编制ETC20技术标准,加快推进ETC20试点示范,构建基于5G-V2X与ETC20融合型智慧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满足普通车辆、智能网联车辆等不同层次用户的车路协同服务需求。

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区智慧停车和充电设施引导、预约等增值服务。 探索 建立智慧公路技术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编制广东省智慧公路建设指南。“十四五”末期新建改造扩建智慧高速公路达到1000公里。

山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指出到2025年,构建“交通设施数字感知,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数字交通体系,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丰富多元,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省建设。

发展目标

具体目标包括交通设施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运输服务便捷智能化显著增强、行业治理在线协同化显著提升、技术创新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更加牢固。

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全省数字交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打造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赋能中心,建设智慧高速、智慧港口两类示范引领试点工程,推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三个领域的数字化升级,建成N个行业典型应用场景,真正夯实数字交通“1+2+3+N”发展根基。

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赋能”中心。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数据支撑体系、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台、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开发应用。

构建交通运输“新基建”网络。推动智慧公路建设、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公众出行服务智慧化。推进全程服务数字化、推动客运枢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城市客运智能化。

推动货运服务数字化提升。推进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推进货运枢纽智能化升级、强化货物运输全过程监管。

推动行业治理数字化升级。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强化业务支撑决策与应急调度能力、强化交通运输“互联网+监管”。

培育数字交通创新发展体系。推动智慧交通总体设计、打造科学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数字交通科研平台布局、推动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范体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提升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推动安全可信服务和产品应用。

智慧公路建设方面

其中,在推动智慧公路建设方面。完善公路感知网络,发展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支持重点路段全天候通行,依托京台南段、济青中线两智慧高速试点工程,打造“全国领先、山东特色”的智慧高速品牌。

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建设,高速公路新建工程基本实现数字化交付,既有高速公路数字化改造率达到80%;普通国省道数字化改造率达到60%,交通强国农村公路试点单位县乡公路数字化改造率达到50%。

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路网感知网络与新建公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关键信息的主动安全预警。 探索 推动北斗系统与车路协同等技术融合应用,深化高速公路ETC门架应用。推动公路建设施工及养护决策智能化。建设智慧服务区,加快全省公路服务区“一张网”建设。

以上观点不代表今迈 科技 和今迈集团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763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