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BIM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第1张

BIM的应用现状
施工企
施工企业BIM用的多,介入时间(特指BIM竣工模型)多在机电管线安装前,使用MEP功能来解决管线安装的问题,这也是施工单位使用BIM最主要的功能。至于4D模拟、装修方案等虽然也在用,但对施工单位来说并不是最核心的部分。而至于如今BIM的造价算量功能,其实际效果也只能是呵呵,因为实际工程是有损耗的,有些损耗量是无法避免的(如钢筋的截取,你做施工的应该懂的),但算量软件算不出,所以施工单位不是很待见这种算量算价软件
设计
对设计院来说,BIM其实有点鸡肋,因为无论是从使用习惯还是投入产出比来说BIM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也有部分设计院使用BIM,他使用BIM多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设计错误,减少返工率,但大部分设计院还是习惯用SU和CAD。就算是做能耗分析和光照分析,SU也可以导入分析软件
业主
很多业主方都很重视BIM,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运用BIM。以万科为例,万科提倡BIM是想将建设过程完全标准化,建设管控不会因为人的专业知识差别而产生差距,虽然他们同德国的RIB公司进行合作,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和规划出来,也不知道如何使用BIM进行采购、设计、建设、合同等方面的管控。万科这种代表了大部分有兴趣使用BIM的业主方的BIM使用现状,即不成熟。当然也有成熟的案例,如中国尊项目,我下面还会说这个项目。
咨询单
咨询单位使用BIM的一般有两种,一是BIM咨询公司(如RIB);二是造价咨询公司。前一种毋庸置疑,BIM是他们的饭碗;后一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BIM,因为其直观,而且对于造价咨询公司来说,虽然BIM软件很有问题,但还是可以帮他们节省一些工作量,发现问题的话也可以修改。至于BIM以后的趋势,不是EPC,也不是DB或者DBB,而将是IPD模式。什么是IPD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开始动工前,业主就召集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方等各方面一起做出一个BIM模型,这个模型是竣工模型,即所见即所得,最后做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各方就按照这个模型来做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BIM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哪
在这种模式下,施工过程中是不需要再返回设计院改图,材料供应商也不会随便更改材料进行方案变更。这种模式虽然前期投入时间精力多,但是一旦开工就基本不会再浪费人、财、物、时在方案变更上,最终结果是可以节约相当长的工期和不小的成本。这种模式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普及,欧洲进展要慢一点。但在国内,这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
BIM是一把手项
即BIM想要做的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节省成本、节约工期、方便管控等等),必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一把手去推动。为什么?因为对绝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及分包商来说,方案变更才是其赚钱的最重要手段。BIM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避免变更。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国尊项目,它应该算是国内BIM应用的极致,之所以能达到极致就是因为其业主拥有很好的BIM意识和BIM水平,所以他们在管线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施工模拟(做的相当经典)、智能通风(以后设计院在这个方面将会越来越多地使用BIM)等领域都做的很好
利益和使用习惯的冲
上面说了,对绝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及分包商来说,方案变更才是其赚钱的最重要手段。BIM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避免变更,所以,你懂得。至于使用习惯,很多老一辈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都用不惯这个,不过我倒觉得这不是重点,因为根据我所参与的BIM工程项目来说,他们用着用着就比较喜欢用这个了,所以这个我倒是不担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BIM终将改变整个工作流程
BIM人才的不
不是说会用软件、懂BIM概念就是BIM人才了。软件永远只是辅助工具,而最核心的永远都是人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而这两者的结合又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磨合。不过这个我也不是很担心,因为随着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和人才换代,信息化也必然是一个大趋势
对BIM认识的不足包括认为BIM是软件、BIM是虚拟可视化、BIM是模型,但这些都是比较狭隘的看法。在国外的科研界,BIM还包括建设机器人、3D打印建筑、物联网等,其概念是建设信息化,信息化到方方面面。然后就是,BIM是一种方法,即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建设活动。当然,最重要的是,BIM是一种思想,一种如何分析事物看待世界的思想。

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完美的解决了可视化资产监控、查询、定位管理。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IoT),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两项关键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

中国政府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措施:

1、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同时结合物联网特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时,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强行业和领域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应用创新。

2、制订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重点发展高端传感器、MEMS、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网节点、传感器网关;超高频RFID、有源RFID和RFID中间件产业等,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终端和设备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3、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通过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的互动式发展,带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传感网在公众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确立以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消除制约传感网规模发展的瓶颈。深度开发物联网采集来的信息资源,提升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4、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面向重点业务应用,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建设标准验证、测试和仿真等标准服务平台,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推向国际。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场景应用与发展现状-工保网

BIM技术,其雏形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21世纪以后,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建筑生命周期的深入理解,BIM技术逐渐被工程人熟知。自2002年,BIM变革风潮便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开来,BIM技术开始发展。

随着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BIM已经初步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并彰显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随着国内大力推进BIM技术,许多企业有了非常强烈的BIM意识,同时也出现了一批BIM应用的标杆项目。如中国尊,望京SOHO等。

但是现阶段BIM的市场发展如何?有着怎样的实践应用?这里主要从目前施工企业应用BIM的主要内容、运维阶段BIM的应用以及BIM人才需求几大模块来浅析BIM技术。

1、目前施工企业应用BIM的主要内容

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进行碰撞检查,直观解决空间关系冲突,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返工,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模拟施工,有效协同

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进度模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项目参建方都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从而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

三维渲染,宣传展示

三维渲染动画,可通过虚拟现实让客户有代入感,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配合投标演示及施工阶段调整实施方案。

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在投标阶段可以提升中标几率。

知识管理,保存信息

在模拟过程可以获取施工中不易被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保存施工过程中所有信息,不仅仅将完整信息保存下来,在运维过程中也可以快速查看问题源头。

2、目前运维阶段BIM的应用

空间管理

空间管理主要应用在照明、消防等各系统和设备空间定位。获取各系统和设备空间位置信息,把原来编号或者文字表示变成三维图形位置,直观形象且方便查找。

设施管理

主要包括设施的装修、空间规划和维护 *** 作。BIM技术的特点是,能够提供关于建筑项目的协调一致的、可计算的信息,因此该信息非常值得共享和重复使用,且业主和运营商便可降低由于缺乏互 *** 作性而导致的成本损失。此外还可对重要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隐蔽工程管理

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人员更换频繁,这些安全隐患日益显得突出,有时直接导致悲剧酿成。基于BIM技术的运维可以管理复杂的地下管网,如污水管、排水管、网线、电线以及相关管井,并且可以在图上直接获得相对位置关系。

当改建或二次装修的时候可以避开现有管网位置,便于管网维修、更换设备和定位。内部相关人员可以共享这些电子信息,有变化可随时调整,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应急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管理不会有任何盲区。通过BIM系统我们可以迅速定位设施设备的位置,避免了在浩如烟海的图纸中寻找信息,如果处理不及时,将酿成灾难性事故。

节能减排管理

通过BIM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日常能源管理监控变得更加方便。通过安装具有传感功能的电表、水表、煤气表后,可以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初步分析、定时定点上传等基本功能,并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3、BIM相关人才需求

如今BIM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选聘人才会从各个方面考察。无论是知识技能、使用的软件工具、工作方法流程还是工作的质量及交付成果,都是企业重点考虑因素。

因此,BIM首先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和平台,今后必然会成为选拨人才的一个硬性指标。而且这个选择,不是仅限于技术人员的,而是全员覆盖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BIM是未来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不仅仅是从事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的必要工具!随着专业人才逐步增多,BIM势必会引领建筑业的一场全新变革。

BIM技术已经逐步向建造阶段发展,目前使用计算机针对设计方案、工程现场和运维环境模拟预判的技术已经形成了丰富而成熟的开发和市场环境。但基于BIM的模拟计算成果如何反映到施工现场进行智慧建造,则需要通过直接用于施工实体的设备手段来实现。

目前国内对于BIM相关智能设备的应用,大部分还是由国外设备公司如天宝、法如、莱卡等老牌精密仪器集团提供,他们基于传统产品创新研发和生产了一系列高度集成化、可与BIM模型集成的智能设备。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设备 *** 作流程不一定符合国内工程习惯,产出的数据成果无法被国内建筑业直接认可,这也造成该类设备一定的推广阻力。

1 、可穿戴式视觉仿真设备

扩展现实(XR)是总称术语,适用于所有计算机生成的环境,可以合并物理和虚拟世界,也可以为用户创建完全身临其境的体验。扩展现实类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一种融合跨界的综合技术,主要分为三类:

(1)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 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BIM空间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BIM模型在计算机中生成模拟环境,通过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维动态实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进行BIM的交互体验。

该类VR代表设备有HTC Vive、Oculus

Rift、Playstation VR,整套系统一般包括全视角包裹头盔装置、运行主机、交互手柄以及空间定位装置,其开发生态环境在扩展显示类设备中最为成熟,与建筑领域相关的应用较为丰富。
针对交互需求的进一步挖掘,各类高效和专业技术公司也研发了诸如万向跑步机、蛋椅驾驶舱等联动体感设备,但相较于高昂的价格,其体验效果并不显著,多用于新技术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另一种虚拟全景技术又称三维全景虚拟现实(也称实景虚拟),是基于全景球形图像将目标BIM场景进行沉浸式展示的技术。全景(Panorma)是把环360°导出的多组照片拼接成一个全景图像,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全方位互动式观看的建筑真实场景还原展示方式。该项技术的使用仅需要一个可两片装凸透镜的盒子和普通智能手机,通过APP中的VR横向分屏功能,即可体验沉浸式全景漫游的体验。该类设备轻便简易,交互功能虽然简单,但可用于轻量化浏览建筑效果或工艺做法,成本低廉。
(2)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 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响应BIM模型的技术。该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BIM模型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代表的专业设备如Google Glass,目前大部分智能移动电子设备均有相关功能,其设备体验效果的核心除了BIM模型本身和响应动作之外,硬件效果主要在于设备计算芯片的算力和光学方案的显示效果,即设备配置越高,软件交互制作越精良,体验感越佳。
(3)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 是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将现实世界与BIM模型相叠加,从而建立出一个新的环境,以及符合一般视觉上所认知的虚拟影像,在这之中,现实世界中的实物能够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件共同存在并即时的产生互动,因此设备中会有一套SLAM系统对周边环境进行实时扫描,并需要CPU在设备里创建一个三角网虚拟世界与BIM模型进行互动,因此MR技术是目前扩展显示类设备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其硬件和配套软件成本也相对较高。

混合现实技术的代表设备是微软公司的HOLOLENS系列,目前已发布第二代产品。另外,天宝公司联合Hololens开发的XR10将安全帽与设备结合到一起,更适合工地环境,并且通过三个非平行平面来让模型与现实空间进行结合,使等比模型与现实空间的叠合误差大大缩小,在某些程度上具备了取代施工现场放线工序的潜力,不过该类设备的通病都是在强光的室外环境视觉效果较差,视角范围也不是沉浸式全覆盖,需要适应和调整。

目前混合现实技术的生态与建筑业深度结合的设备和系统还未成熟,投入进行开发的市场环境单一,能够满足国内建筑业使用需求的软件较少。
2 、数字化施工设备

数字化施工类设备是将目前行业内常用的工程装备进行数字化升级或改良后,能够接收BIM作为 *** 作依据进行实体施工、测量的设备仪器。目前行业使用较多的为智能全站仪、无人飞行器、三维激光扫描仪、数字化土方施工机械等几大类设备。这类设备的特征都是能够接收BIM模型及数据,机器直接读取数据后在设备中自动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通过自动化的机械手段进行作业。在异形三维空间的快速放线、现场施工实体数据采集、大体量土方挖掘方面对施工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1)智能全站仪在业内更多被称为放线机器人 ,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美国天宝公司生产的RTS系列全站仪,该全站仪主要由通过红色激光指示测量放样点位的全站仪主机,用于控制、选择测量或放样点的 *** 作手册以及配套的三脚架和棱镜套装组成。

智能全站仪能够基于BIM模型进行放线,因此可以承载比平面图更多的建筑信息,在异形结构、MEP系统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节省大量的现场放线人员工作,其放线精度也能提高到毫米级。

但由于 *** 作习惯、方法与传统的放线形式有较大区别,实际 *** 作仪器的测量工程师在前期需要重新学习,除了需要学习通过触控平板电脑进行仪器的 *** 作和数据的分类储存之外,对于BIM模型的处理,也与传统根据二维图纸的形式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基于三维模型施工的培训和经验积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率。
(2)无人飞行器, 是目前建筑业勘察、施工阶段的常用设备。普通房建项目一般配备小型多旋翼飞行器搭载一个高清摄像头的设备,手机APP或者自带的遥控装置,用于高空实景拍摄。一般代表设备有大疆精灵、御等系列产品,但在高精度航拍勘测领域,则需要采买或定制专业无人机,价格则按照具体需求差别较大。
(3)物联网类设备。 随着智慧工地系统的兴起,智慧工地大脑的自动分析功能在行业越来越被重视,基于真实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的应用可以为管理人员节省大量的重复劳动工作,但如何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工程数据,则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因此物联网设备是现在智慧工地实现的基础。

一般物联网数据都是由不同的传感器网络来采集和传递,传感器技术在工业领域已经非常成熟。在建筑业中,物联网传感器单点数据量较小,一般2G网络也可以达到实时传输效果。因此,物联网数据是否好用,取决于传感器的质量和平台数据算法的设计,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许多需要暴露在外的传感器十分容易受到现场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异常的数据结构,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检查。
(4)混凝土3D打印 ,3D打印作为一种近年崛起的增材建造技术,已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取得较多成果。基于挤压层积式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无需模板支撑的情况下,将水泥砂浆的挤出条状物逐层堆积,逐步打印构件,是建筑领域的全新尝试。可以实现异形化施工,使建筑物摆脱单调的几何形状限制,极大地推动建筑领域机械化、智能化、个性化以及安全化的进程。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建筑业龙头企业尝试过3D打印一些低层建筑,正在广泛探索这种建造方法在基础设施、住宅和公建领域结构中的可行性。现有的问题主要集中于3D打印混凝土构件的特殊力学性能导致其与现有的工程规范难以匹配,以及材料和施工成本的效益价值问题。
(5)工艺机器人 ,从施工技术出发所研制的施工工艺机器人,例如砌砖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和装饰板施工机器人等都是国际工程行业讨论的话题,这些机器人能够在某些占据大量重复劳动且复杂程度不高的工艺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国内代表的机器人企业则是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科技公司,相关数据显示,碧桂园集团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余款,覆盖主要建筑工艺工序。其中,近40款投放工地测试应用,10余款进入产品化阶段。国外一些实验室正在研究通过增加传感器和算法,让机器人能够识别 *** 作复杂构件的形状,并且能够跟其他工种的机器人进行合作,在复杂的施工现场也能自我学习和修正,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BIM在运维的应用,通常可以理解为运用BIM技术与运营维护管理系统相结合,对建筑的空间、设备资产等进行科学管理,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防,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具体实施中常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将BIM模型、运维系统与移动终端等结合起来应用,最终实现如设备运行管理、能源管理、安保系统、租户管理等, 在设施管理方面,以往皆通过纸本逐一记录各设施信息,将设施信息记录于纸本进行设备检修、查询等相关动作,并委请相关厂商定期维护设施,以避免设施因老化而造成故障、毁损等情形。而设施维修历程信息将与时间成正比,当运营维护时间越久,所储存的信息越多,造成文件管理的负担越重,又或于设施管理交接时,因交接不良导致数据遗失或缺漏等问题发生。为避免数据量庞大导致难以管理,目前于设施维护及管理上已朝向数字化管理方式,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设备信息以二维的图文接口进行管理及储存数据确保数据不会遗失,也可以找一家专业的公司帮助运维,圭土云就是大大好的选择。

BIM在建筑行业发展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尤其是受发达国家与建筑行业改革发展的整体需求的影响,近年来BIM技术逐步在建筑工程领域普及推广。随着影响的不断加强,国家及各地政府也陆续推出相关BIM政策,如住建部发布的《2016-2020年建筑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多次提及BIM,确定了以“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发展规划;住建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推进BIM应用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等。”由此可见,基于BIM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应用已经成为建筑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BIM将会在建筑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BIM技术已成为建筑业的主流技术

目前,BIM技术已成为建筑业的主流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多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协同设计、施工计划、工程量统计、维护计划等,其应用跨越了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且应用的广度不仅体现在房屋建筑中,还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用的人群也非常广泛,涵盖了与工程相关的所有人员。另外,BIM技术可实现3D(可视化)、4D(3D+时间)、5D(4D+成本)、甚至nD(5D+各方面的分析),应用深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可以说,在建设项目的的全寿命周期中,BIM技术是无处不在的。

(2)基于BIM模型的工作平台成为建筑项目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

BIM技术的核心是建立虚拟的三维模型,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完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借助模型,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此平台协同展开设计工作,建筑设计质量及效率可以显著提升,施工人员施工时便可减少返工,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缩短了工期。除此之外,施工方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更周密的施工计划,做到各工序衔接紧密,消除窝工现象等。可以看出,该平台改变了信息交流中的无序现象,实现了信息交流的集中管理。

(3)BIM将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第二次数字革命

在BIM的普及和推广过程中,我们发觉传统的建筑业管理模式及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原有的工程信息采用二维图纸和文字表达,信息交流采用纸质文件、电话、传真等方式,信息交换缓慢。BIM的应用打破了建筑业的传统架构,包括工作模式、管理方式、团队结构、协作形式、交付方式等方方面面,一种适应BIM应用的新架构将取而代之。正如工程领域的第一次数字革命—CAD技术的普及和推广,BIM的出现将引发整个工程领域的第二次数字革命。

(4)BIM已成为全球建筑业提升生产力的主要导向

从各国政府发展经济战略的层面来说,BIM已经成为提升建筑业生产力的主要导向,是开创建筑业持续发展新里程的理论与技术。因此,各国政府正因势利导,陆续颁布各种政府文件,制定相关的BIM标准来推动BIM在各国建筑业中的应用发展,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可以预料,全球建筑业在BIM的推广和应用中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5)BIM成为我国实现建筑业信息化的助推器

我国建筑业自改革开放开始就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一直以来,信息技术都只是在建筑企业的不同部门或者不同专业独立应用,彼此之间的资源和信息缺乏综合的、系统的分析和利用。虽然都用上了信息技术,但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由此看出,消除信息孤岛,强化信息的交流与共享,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应用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提高建筑企业信息应用水平和经营水平的关键。多年以来,我国在实现建筑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努力,如今终于发现,BIM是实现建筑企业信息化最为合适的载体和关键技术,大力发展BIM的应用,将会推动我国建筑信息化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

上述种种,都能说明BIM在建筑行业的地位和意义,有人说BIM就是建筑行业的未来,小编认为,这种说法也不为过,按照目前的发展来看,BIM会越来越多融入到建筑行业中,必将成为相关行业从业者必备的技术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773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