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之间的关系,第1张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如下:

1、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了技术基础,大数据为云计算提供用武之地。

2、物联网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大数据技术为物联网数据分析提供支撑。

3、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海量数据存储能力,物联网为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总结一下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区别。大数据侧重于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与分析,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价值,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云计算本质上旨在整合和优化各种IT资源,并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廉价提供给用户。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物物相连,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2、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联系。从整体上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大数据根植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很多技术都来自于云计算,云计算的分布式和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能力,分布式并行处理框架提供了海量数据分析能力,没有这些云计算技术作为支撑,大数据分析就无从谈起。反之,大数据为云计算提供了“用武之地”,没有大数据这个“练兵场”,云计算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发挥它的应用价值。

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三者已经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在很多应用场合都可以同时看到三者的身影,在未来,三者会继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联网(IoT)、云计算和5G技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物联网是指将各种物品(例如家用电器、工业设备、车辆、传感器等)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测的网络系统。

云计算则是指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服务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方式,是支持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5G技术则是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能够支持更多的物联网设备接入和数据传输。

物联网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来处理海量的数据,而云计算提供了可扩展、d性和高效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为物联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5G技术能够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为物联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和更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综上所述,物联网、云计算和5G技术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云计算并不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云计算就是让用户通过互联网去使用在云端的应用、数据,或服务。资源的整合,软件化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人们开发软件或者使用硬件、享受某种服务都变得很简单!
大数据的存在让淘宝、广告、信息流等的推荐更加算法化。数据可以去猜人的喜好、洞悉用户的方方面面,人们作为个体在大数据面前没有秘密。大数据对市场的把控、疫病的分析、经济的解读等各方面存在影响。
物联网,顾名思义,万物物联。人们可以控制冰冷的机器设备,一切都变得智能化起来,车可以自动驾驶,空调可以用手机打开,灯光可以语音调节等等。
人工智能是给机器赋予了机器“语言”,深度学习,通过编程让机器有了类似“人”的功能。比如通过代码的输入,机器可以和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替人类工作等等

物联网和云计算应协同发展,物联网使云计算落地,而云计算又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发2113展要部署大量的云感知、云传输、云存储、云处理、云安全、云应用。
物联网和云计算发展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5261就是商业模式探索问题,物联网从感知到传输到应用,自始至终面临的商业模式的问题。第4102二个问题就是行业壁垒问题,数据资源不能充分共享。第三个问题是就是信息安全。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联网项目的部署,大量的节点和传感器,如果都不能自1653主可控,从信息采集端就开始泄密,危及的不止是信息安全,专可能会上升到国家安全。此外,物联网和云计算在未来还可能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部署RFID,都是放射性的,大量的传属感器如果不考虑回收,也会造成明显环境污染。

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不断进步、NB模块成本不断下降、云技术与大数据的发展不断推进,当下水务领域出现了各种远程抄表的“新物种”,物联网与云计算正在迅速改造传统水务行业。

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携手天翼物联产业联盟于6月8日在中国西部信息中心举办了“水·网·云”天翼物联智慧水务研讨会。此间,新都水务的智慧水务崭新尝试浮出水面。

此外,为了快速打造智慧水务运营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拓展水务产业链的合作,全面助力智慧水务的建设,由水司、中国电信和无锡聚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互联网”+智慧水务云服务系统战略合作协议。

传统水务行业的头疼之处

虽然各种智慧抄表应用的硬件开始逐渐出现在家庭用户中,但其实当下的水务行业从业者并没有轻松很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当下水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过低,一个水务公司往往有几十套系统,系统之间数据形成孤岛,连数据调用都十分困难更不用提“数据的二次利用”了。

无锡聚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峰涛与昆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薛颖均表示,当下水务公司大多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诸如管网监测等还依靠传统的模式。

薛颖说:“昆山自来水的信息化很大程度上是客户倒逼的成果,譬如微信、支付宝支付水费、譬如电子账单等功能。”

虎哥了解到,并不是水务公司不愿意做信息化更好为客户服务,而是出于以下多种原因,让水务公司难以进行信息化改造。

1

水务系统过于复杂

水务系统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从源头到端都可以包括在内,更不用提“智慧水务”了。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所长、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秘书处副主任周长青先生表示:智慧水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系统内又可以分众多子系统。现在没有企业能够完全打造出“智慧水务”,只是针对某些细分领域在做,目前来看智慧水务没有龙头企业。

正是因为系统过于复杂,所以水务同样需要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县级水务公司很难留住一个IT人员,所以在运维管理方面水务公司的信息化程度也就相对较低。

2

信息平台并未打通

虽然很多水务公司都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但是由于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化建设时间不同、厂商不同、标准不同等问题。所以数据很难实现跨系统之间的调用分析,更不用提跨公司统一管理或者监控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城市水务研究院侯煜堃博士介绍:“就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管网漏损’监测来说,水务公司要监测到漏损,需要调用的有GIS数据、区域流量数据、营收数据、客服系统数据、巡检系统数据。但这些数据根本没办法实现统一分析,所以当下对于漏损情况,只能采取原始的‘换管,换表’等成本高、效率低的补救措施。”

3

投入成本高昂

如果选择靠谱的方案提供商,为水务公司建立整体的信息化系统的话,成本会有多少呢?常峰涛认为,单就软件平台的投入就需要300到500万左右,这还不算其他的硬件等方面的投入。

这对于水务公司来说,改造成本还是过于高昂,更不用提用户不到5万的县级水务公司了。

4

后期运维困难

即便是水务公司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后期的运营保障谁来负责?水务公司核心业在“治水”而不是IT运维,更不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更多的水务公司,往往是5-7人管理着30多套系统,还要负责公司的新风系统、机房系统等维护,本身已经焦头烂额,进行数据的精细化运营更是不现实。

5

行业缺乏标准

由于每个企业的技术不同、标准不同,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行业标准”的缺失。

周长青认为:“水务行业缺乏一个统领性权威性的标准,协会标准只要是协会都可以制定,但权威性显然就不如建设部。但现在来看协会关于水务的标准都相对缺失,都是每个企业自己在用自己的标准,长期来看不太适合行业发展。”

6

信息安全性保障差

水务公司记录着本地每户居民的“居住位置、身份信息、消费数据”等敏感信息,而当下水务系统对于数据安全性的保障方面。

一家自来水公司的信息中心主任郭建飞说:“现在想想还是很可怕的,我们用户的用水等30多万数据在服务器中,公司员工只要有权限就能下载。如果信息安全保障的不到位,那么问题无疑很严峻。”

SaaS平台解决水务公司信息化改造

为了快速打造智慧水务运营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拓展水务产业链的合作,全面助力智慧水务的建设,由水司、中国电信和无锡聚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互联网”+智慧水务云服务系统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水网云”的一站式智慧水务应用服务平台。

借用中国电信天翼云物联平台(无线网、NB网络、光纤网络),未来的中小水务公司可以实现像SaaS平台一样,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信息化改造。

也就是说,原本水务公司需要花费百万进行信息化改造,未来可以实现按年缴费(譬如每年10万)即可享受智慧水务方面的服务。

具有这些特点:网络接入形式多样、托管模式成本低、广泛适应多厂商设备多协议、安全保障级别高、无需运营维护……通过一站式的水务云服务,水务公司可以实现以较低的成本享受远程抄表、手机设备巡检,DMA漏水监测,水质在线监测等众多功能。

同时水务公司将不用担心维护问题,四川电信将为水务公司提供维护服务,而水务公司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研讨会上,虎哥了解到这套水务云服务系统最初是聚为想和BAT互联网巨头中的一家共同打造的,结果谈了半年并没有实践,最后发现电信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因为他们的服务没办法做到覆盖到每个乡镇,但是电信可以,电信能把服务覆盖到每个水务公司。”无锡聚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峰涛说。当然除此之外,虎哥认为电信作为运营商,安全性的保障也是水务公司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电信搭建智慧水务基础设施

在这背后,则是四川电信在网络建设、物联网搭建、产业推进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的结果。

物联网方面,作为首批7个NB-IoT试验省份,自2016年12月以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重耕800MLTE网络,累计投入上亿元打造物联专网。2016年12月10日,成都800M专网率先开始实施,各市州也陆续进行网络改造。

2017年5月,中国电信率先建成全球覆盖最广的新一代商用物联网NB-IoT网络,全国NB-IoT基站总量33万,开通率达97%,其中四川基站总量24万,开通率达100%。具备低功耗、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等多项优点的NB-IoT物联网应用正全面走向市场。

借助NB-IoT网络的优质覆盖,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积极布局全省物联网,聚焦智慧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和行业垂直领域,重点在智能气表、智能水表、智能井盖、土壤检测、智能安防、水质监测、智能停车等领域成功开展多场NB-IoT外场试验。在智能抄表领域,我们在成都市新都区、天府新区,已经开展智能燃气、智能水务试点,现在数千台NB水表、燃气表已投入使用。

产业推动方面,2017年9月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联合华为、中兴、四川长虹、四川九洲等10余家副理事长单位,并依托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的专业技术支持,共同成立具有四川特色的四川天翼物联产业联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四川物联网产业发展,四川电信打算在资金方面增加支持力度。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政企客户部总经理杨斌介绍,天翼物联产业联盟打算成立基金,为川内从事物联网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目前针对四川的基金规模大致是10亿。

同时,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和九洲集团、五粮液等公司成立物联网联合实验室,将物联网业务发展与本土企业的产业链相结合,构建产、学、研一体的物联网生态圈。帮助物联网企业在推广产品前进行场景化的试用,从而完成试错过程。

人工智能云计算在2020年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有:
1、腾讯云:提供AI、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
2、百度云:提供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3、阿里云:提供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4、网易云:提供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5、中信云:提供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6、华为云:提供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7、联想云:提供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8、京东云:提供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9、浪潮云:提供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10、微软云:提供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808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