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业界大咖“把脉”网络技术安全

院士专家业界大咖“把脉”网络技术安全,第1张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10月12日电 10月11日下午,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众多行业和知名专家相聚在美丽的浐灞之滨,紧扣时代主题,聚焦热点难点,发表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

加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统筹谋划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重构经济 社会 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动力。网络空间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风险漏洞也日益凸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尹浩以《把握网络安全态势,筑牢技术发展之基》为题,分享了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新变化及网络安全技术产业新趋势。在他看来,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应用、IT基础设施云化背景下,以“零信任”、“主动防御”等为代表的网络安全新理念、新架构加快落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突破以及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推进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创新发展应用,促进防御技术智能化升级。当前,单纯依赖产品堆砌的防御方式难以应对复杂威胁,通过网络安全服务形成管理闭环成为发展趋势,网络安全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生态环境日趋完善。

尹浩建议,提高安全认识,进一步加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的统筹谋划,加强研究储备,及时调整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发展顶层设计、网络空间国际博弈战略战术、网络防御技术创新、网络空间威胁应对策略。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持,强化对“零信任”等前沿技术的攻关,加快开展基于开发安全运营、主动免疫、零信任等框架的网络安全体系研发。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安全赋能作用,加强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等领域安全技术攻关。同时,注重产教合作输出、提升学科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快网络安全专业人才队伍梯度培育。健全网络安全职业培训标准和认证规则,培养实战型网安人才。

AI赋能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当前世界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大变局时代,AI带来网安人才培养的新变化。”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校长杨宗凯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教育”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他说,AI为网络安全赋予了新能力,要求安全人才熟练应用AI;AI本身带来的安全问题,要求安全人才深入了解AI;AI+教育赋能个性化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结合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的 探索 ,杨宗凯认为,应对AI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带来的新变化,要主动破除围墙思维,产教融合,建设更加开放的网安培养体系。应对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的深刻变化,应主动求变,重构教育环境、重构AI+安全课程体系、重塑教师的能力标准、重构能力评价体系,打造网络安全的AI+教育新业态。

“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连接、开放、共享、个性化的AI+网络安全教育的培养新形态在西电正在形成。AI技术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正在产生重要的影响,AI+教育推动形成网络安全新的教育形态,让我们携手用AI+教育的力量塑造更安全的网络空间。”杨宗凯呼吁。

尽快落实赛博空间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长期致力于复杂网络化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电力、能源、制造系统优化,赛博空间安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包括其综合安全等领域的研究。此次论坛上,他作了题为《赛博(网络)空间安全——挑战与应对》的主题演讲。

“赛博空间,指数据、计算、网络构成的数字化虚拟空间,不只是网络空间。”管晓宏说,赛博空间已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与其他疆域一样,赛博空间也须体现国家主权,保障赛博空间安全就是保障国家主权。

赛博空间安全体系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内容安全、系统安全、CPS综合安全、数据安全。其中,数据安全是赛博空间安全的重要内容,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内容安全、CPS安全密切相关,必须解决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的安全问题,实现多维度立体化数据安全防护,维护国家安全。

在管晓宏看来,数据安全未来要依赖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新范式来保证,建议尽快落实赛博空间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自主可控数据安全生态。同时,要加速发展赛博空间安全的关键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安全体系结构与防护机制。

当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桂清,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涂晓军,蔚来 汽车 董事长兼CEO李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蒋亚非,绿盟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忠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副总工程师陈训逊等业界大咖逐一登台,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许多网络安全前瞻性、战略性、创新型的真知灼见,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海外网 张荣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加快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转变制造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进绿色发展,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传统工业设备数字化改造难度大、工业软硬件装备供给能力不足、工业系统平台接口不统一、工业大数据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度影响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亟须国家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全局性谋划和系统性部署,确保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牢固、包容普惠、创新活跃、成效显著。

加大工业数字装备供给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机床,打造开放统一的数字机床物联网 *** 作系统平台,提升机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作业 *** 控能力。大力发展面向各类工业测量感知应用场景的数字仪器仪表,大力发展数字控制器,提升设备综合集成控制能力。发展工业网络设备,支持异构网络集成互联,提升工业现场网络接入能力。

大力发展和推广工业软件。发展各行业工业软件,重点推进辅助设计、仿真模拟、生产控制等领域国产工业软件突破发展,逐步补齐各领域各环节国产工业软件空白。创新工业软件培育模式,支持制造业各领域龙头企业联合投资成立行业工业软件开发股份公司,依托各自技术工艺优势,联合推进行业工业软件技术研发、试点应用、工程化迭代升级等。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助力行业工业软件技术持续进步。大力发展PaaS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SaaS型工业软件开发和服务。

加大供给端标准推广力度。加快推进工业网络协议、数字工业装备外联接口、工业控制器协议、工业仪器仪表数据、工业软件数据开放共享等国家统一标准制定,助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对于涉及设备互联互通的相关标准,逐步强制企业标准退出市场,推广国家强制统一标准。主动对接国际主流标准,积极兼容已有优势标准,最大程度整合已用装备产品。

加快传统工业设备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工业网络建设,深化5G、工业WiFi等技术在工业现场应用,优化工业网络布局,最大程度实现不同协议设备网络接入。加快推进机床改造力度,提升机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控能力。在传统设备改造设计过程中,对新增设备,积极推广应用标准统一、开放互联、平台支撑、智能应用的工业数字装备。

推进企业数据汇聚和共享流通。加快企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企业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主题信息库等建设。建立企业数据汇聚机制,推进信息系统整合互联和数据共享交换。做大做强企业数据中心中台,推进数据和业务、数据和系统分离,增强数据共享交换、流通交易、开放开发等业务统一技术服务支撑能力,促进数据开发利用。

积极推进智能工业业态创新。大力推进智能工厂、无人工厂、灯塔工厂等建设,推进机器、软件、传感器等换人,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经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 探索 “5G+工业互联网”推进路径和模式。深化工业大数据挖掘利用,推进产品服务、产业合作、内部管控等模式创新。

强化工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加强工业网络安全保障,增强技术保障能力,健全网络接入、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工业数据安全保障,加强信息系统技术运维、服务外包、升级改造等环节安全管理。加强工业数字装备安全管控。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联合发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高端、精细、柔性、绿色制造生产模式,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共同需求。

(陆峰 作者系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不管是物联网、云计算还是大数据时代,都是我们信息时代的发展基石,那么它们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一起了解下吧!

当我们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不管你是听一首歌,还是浏览一个网页,关于你的各种数据就已经开始存在着了,那么如何存储这些大数据?并且如何灵活的运算和分析这些数据?这都是大数据平台所要做的事情,提供一个媒介来看管这些数据,在大数据平台,开发者们或可以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中提供的服务。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云平台,都说企业上云,这“云”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把云看做是一个容量无限大的仓库一样,这也是云计算不断发展下的产物,为企业提供一些建模,开发,集成,运行,管理等一系列的IT解决方案,在“云”上,可以实现资源的调动,存储等,以此来保障整个IT系统不崩盘,顺利的运行。

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成熟后的一个必然趋势,互联网的包括的范围还是非常的有限,但是物联网不同,它要把一台冰箱,甚至马路上的一个小灯泡都能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起来,赋予他们新的智能化的东西。可以这么说,万事万物都在物联网的“掌控”之中。

大数据 说的是一种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背景下的 应用场景 ,各种应用产生的巨量数据,需要处理和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侧重于海量数据的 存储、处理与分析 ,从海量数据中发现 价值 ,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物联网 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 信息交换 ,即物物相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 实现万物互联 应用创新 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智能手表/手环、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智能工业、智慧城市等等都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基于物联网延展出来的 边缘计算 已经开始兴起。

云平台 则是各种资源的 虚拟化、优化配置与管理 ,在此之上提供开箱即用的应用服务给用户,典型分为 IaaS、PaaS、SaaS 三种模式,其中IaaS、SaaS发展的比较快,IaaS方面的赛道已被头部玩家锁定。目前PaaS的发展也在快速发力, 中台概念的普及推动着PaaS的发展, 基于PaaS开发SaaS ,或者 SaaS附带高扩展能力的PaaS 都是典型的形态

云平台和物联网、大数据是密切相关 ,物联网提供海量数据采集、基本处理的抓手与通道,云平台提供虚拟基础环境、运行环境、开发环境、应用平台,大数据提供数据处理模型、计算、加工、分析以及更高级的趋势分析、智能预警等,我国工业2025、工业互联网发展对这三块需求都比较旺盛,前景一片光明。

数通畅联专注于企业IT架构、SOA综合集成、数据治理分析领域,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它们分属不同的技术研发方向领域。

数据处理分析决策领域,称发展由局部孤立数据到大数据;通信网络链接领域,称发展由互联网到物联网;应用软件技术服务领域,称发展由终端应用到云集约分布应用。显然,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终将殊途同归。

物联网、大数据、云应用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它们是紧密关联的,物联网生成大数据,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需要集约多进程的分布式应用服务;基于大数据的综合决策,需要人工智能辅助;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需要区块链保障。

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部产业将升维到数字产业;再进行全数智产业集约优化生态闭环,则所有异构平台,必将集约融合为”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实现大一统。

在物联网系中,纲是智慧中国、智慧政府、智慧城市;节点是云平台,分布式应用服务、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记帐;目是连接万物的末梢(移动、固定)终端,目终端通过授权链接,可访问纲和节点服务。

首先,分属三个不同的行业,但都属于大平台级别。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交融;

其次,简单点理解大数据以内容为主,提练数据为当下或未来服务;物联网以物为主,万物互联为核心;云以存储/集中服务为主,民主集中制是特色。

但是这三者相互关联。物联网可以产生大数据,要用云平台;同时,大数据也对物联网和云平台的应用也有支撑作用。

最后,当这三者发展到均衡一定程度,人工智能化才能真正实现。

万物互联给人感觉庞大且有距离感。但其实,它离你并不遥远:街头密集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当物联网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移动医疗、工业物联网、智能零售、环境监测、资产跟踪等等,它将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94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 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