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亦来云如何建立一个虚拟世界

浅谈亦来云如何建立一个虚拟世界,第1张

9月3日,高盛集团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正快速追赶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创造一个由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驱动的智能经济。

高盛预计,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因BAT拥有庞大独特的数据集,并有足够资源利用AI,BAT将会成为这一阶段的受益者。

此外,高盛对其他多家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就也都给予肯定。其中包括美团点评、滴滴出行等知名企业。

科技互联网是当下中国潮头尖端的行业之一,科技公司在资本的助推下风起云涌,近几年科技领域的新热点“人工智能”风头无两,从最初的智能助手、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日益成为资本的宠儿、科技巨头争相布局的焦点,也成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知名科技公司无一例外地,将人工智能视为自身布局未来的首选战略。

与此同时,全国高校注重培养互联网行业相关的人才,并为各大互联网公司源源不断输送着程序员。不过,即便如此,互联网优秀人才在全国范围内依然紧缺,很多热门岗位和方向的人才,成为互联网公司争夺的重点。

脉脉数据研究院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人才争夺战》数据报告,在互联网行业的技术细分领域和方向中,向您展示国内互联网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争夺战,进而反应各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实力。

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分支领域。而百度基本上覆盖了人工智能所有主流的分支领域和流派。从产品层面,无人车、DuerOS、小度机器人、医疗大脑、AR等全力出击。

今年7月,百度在AI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Apollo和DuerOS两大开放平台,第一次向行业展示完整、开放、前沿、具有活力的AI生态。

一方面,百度发布Apollo 10和Apollo开放平台的整体战略与开放路线图,推出国内首个可量产的车载自动驾驶计算平台BCU(Baidu Computing Unit),并和福特、戴姆勒、微软、博世、大陆、奇瑞、一汽等50家合作伙伴构建起全球自动驾驶生态。

另一方面,DuerOS开放平台作为下一代基于自然语言的人类计算平台,目前已具备10大类目、100+功能,为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车载等多个行业赋能。对人工智能创业公司KITTAI的全资收购,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语音唤醒能力和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深度。

同时,百度也在让AI与传统业务深入结合,以AI为基础来大幅度的提升核心业务——搜索、信息流、手机百度,是首要的战略重点。同时百度还将利用AI打造一系列的新的业务,比如金融业务、智能云业务、自动驾驶汽车等。

连腾讯CEO马化腾都在公开场合对百度的人工智能自愧不如,坦言李彦宏的人工智能走得更前,腾讯还是落后不少。

• 阿里巴巴的AI布局

在阿里的战略体系之中,云计算一直都是电商、物联网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阿里巴巴已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逐渐发力。去年8月的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正式推出人工智能ET。随着阿里商业人工智能引擎“电商大脑”的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被应用于服务业。

阿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几乎都和自家业务有非常紧密的结合,尤其是在去年双十一,人工智能在菜鸟网络上的运用非常典型,人工智能通过对区域订单量的预判,提前布局仓储,提升了物流效率。

今年,马云宣布开始推动“NASA”计划,着重发力机器学习、芯片、IoT、 *** 作系统和生物识别。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在深圳云栖大会上就曾提到“万物智能”概念。IoT正在逐渐影响着生产、制造、生活的方方面面。

• 腾讯人工智能奋起直追  

腾讯手握微信这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日子相对安逸,对人工智能的迫切需求不像百度和阿里一样大,对未来有着非常紧迫的危机感。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来临,腾讯也在逐渐布局人工智能。不过,腾讯人工智能目前尚处起步阶段,相对于百度和阿里的人工智能布局,它只能奋起直追。

未来腾讯的人工智能服务将紧密围绕内容、社交、游戏三个核心应用场景展开,并将人工智能工具以API形式开放出去,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腾讯在AI上面的考虑主要基于四个垂直领域: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专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这四个方向的基础研究。具体来说,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除了传统的图像处理,腾讯还会引入AR,也会引入空间定位技术;语音识别会引入自动翻译方面的一些技术;自然语言处理,除了人的认知行为的一些研究,还会做对聊天机器人这类的应用做一些研究。

今年6月,马化腾公开最新消息,腾讯内部超过四个团队都会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开始进行人工智能的研发,他们分开各自做各自的,针对自己的场景做研发。

美团点评是国内最大的生活服务电商平台,一直以来,这家公司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即利用技术提高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帮助用户吃得更好活得更好。 从业务方面出发,美团点评一直努力通过技术去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产业。

美团点评的酒旅、外卖、金融、到餐综合等业务,都是基于AI开展。 以餐饮行业为例,如今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美团点评已经形成从商家选址、引流、外卖/配送、经营管理、供应链金融、营销推广等一整套服务体系。

高盛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就点赞了美团点评的智能调度系统。实际上,这套系统应用如今已经能在50毫秒生产最优送货路线,并将外卖配送时间缩短至28分钟。美团外卖的这套智能调度系统,可以综合考虑订单结构、骑手习惯、区域路况、天气、出餐时间、配送范围等多类复杂因素,并进行精准刻画,进而实时追踪骑手行进的方向和当前位置,结合当前运单和新运单的服务要求进行计算,按照系统效率最高的方式分派和优化订单的执行过程。

与此同时,美团还在攻坚无人配送。无人配送,即以机器人为核心,自动进行物流配送的软硬件结合以及相配套的管理运营系统。和传统的配送方式相比,无人配送不仅能够大幅降低配送成本,而且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在物流、外卖、医院、酒店、仓储等人力密集型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基于位置服务的前沿技术,无人配送的核心是地图、定位、现实感知和人工智能。地图为无人配送规划配送路线,定位能够让机器人知道所处的位置,现实感知为机器人提供规避障碍物的能力,人工智能则能够让机器人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这些背后都是依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来实现。美团云打造的人工智能版图主要包含三大类产品:主机类、平台类和服务类。美团云以底层高性能云主机为依托,中层深度学习平台为支撑,上层场景服务为应用组合布局人工智能版图,用云与AI技术让用户体验智能化。

• 大数据成就滴滴的人工智能战略

滴滴出行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上也是紧锣密鼓。滴滴出行CEO程维公开表示,滴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在大数据收集处理计算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接下来,滴滴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依靠人工智能。从大的趋势来说,互联网下半场核心是人工智能。2015年滴滴成立“机器学习研究院”(后更名为滴滴研究院),促使滴滴出行平台拥有超大规模数据智能分析能力,以便为用户设计最合理的出行方案。

在滴滴内部,滴滴研究院被看做是滴滴出行的“大脑”,一切有助于提高移动出行效率的技术创新,都会在这里孵化出来。滴滴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最优化理论、分布式计算等。滴滴研究院与业务线紧密结合,每一项研究成果都能以更快的速度应用到相应的产品上,给用户带去便捷。

滴滴平台上每天产生超过70TB数据(相当于7万部),超过90亿次路径规划次数,背后的支撑则是大数据计算能力。滴滴根据成交率和应答率来进行智能激励,增加用户的叫车意愿;通过大数据计算,让订单匹配更加智能,实现了智能派单。比如以前司机需要开3公里才能接到1个客人,现在05公里就能接到客人,提升效率。

未来滴滴的研究团队希望通过AI和AR技术结合,提供更精确的导航,最终提升道路行驶安全。

• 人工智能筛选推送的今日头条  

尽管今日头条发布内容,但并不生成内容。它坚称自己有一个关键卖点:“智能新闻推送”,即由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软件对内容进行个性化定制。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用户端的成功应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使用频率高;其次使用成本低;最重要的是,AI应用辅助的决策本身要比较轻并且低风险。今日头条之所以能通过AI技术颠覆传统的信息分发行业,就是因为符合以上三个特点——当下信息获取需求旺盛;面对海量信息,机器或者算法进行分发的成本要远低于人力;推送信息的决策本身比较简单,即使偶尔推送的内容用户不感兴趣,也不会对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

同时,头条也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对低质、低俗内容的审核。持续探索如何用人工智能更好地进行内容识别,包括识别文章是不是虚假内容、有没有广告信息、文章的质量包括文章内的配图是不是合适。对短视频内容审核,今日头条网络安全委员会采取动态关键帧技术、图像建模识别技术和OCR识别技术三项举措。

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内容识别的难点其实就是自然语言理解的难点。其中,很大的困难是语言中充满了歧义,也就是语义的复杂性,包含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的上下文等。另外图文是否相符这个问题上,目前包括学术界也都还没有明确方法和研究模型,今日头条在做一些探索。

腾讯的AI部门,目前有50位世界知院校及机构的AI科学家、及200多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90%以上的人都是博士学历以上,来自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

今年腾讯在人工智能上加码,一方面,进行大规模招聘,挖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牛人;另一方面,启动AI加速,从上千个AI创业项目挑选出优秀项目,对其进行专家导师团的辅导、注资和孵化。

与此同时,腾讯设立了美国西雅图人工智能实验室,并邀请前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俞栋博士负责该实验室的运营及管理。

本文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一、传感器和条码
1、安沃驰新型流量传感器优化气动系统能源使用
近日,艾默生发布安沃驰AF2气动系统流量传感器,可监测能源损耗,防止因空气过量损耗引起机器故障和成本增加。还可持续监测气动系统的空气损耗情况,使其符合ISO50001能源管理标准。该设备适用于很多行业,此外,艾默生还为工厂自动化联网装置(即工业物联网)提供其它多种组件。
2、苹果泰坦团队申请夜间传感器系统专利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公司的一项专利申请,据悉,该专利与其自动驾驶泰坦项目有关,是一种多模态传感系统,可在自动驾驶汽车夜间行驶过程中,用于检测和识别物体。与传统汽车前照灯相比,该系统在夜间驾驶时更具安全性优势,有效探测范围是普通前照灯的三倍。
3、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车主:传感器曾出故障打不开门
4月21日晚8点半左右,上海市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白色特斯拉轿车忽然冒起白烟,进而发生自燃。特斯拉周围两辆轿车被燃烧波及,所幸并无人员伤亡。车主称,此前,这辆车曾出现过传感器故障,无法打开车门。
二、物联网通讯
1、英国首相为华为开绿灯
近日,由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担任主席的英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允许华为有限度的参与英国下一代5G移动网络的建设,以帮助英国建设部分通讯网络,例如天线和其他“非核心”基础设施。据称目前,华为已经出现在英国现有的非核心移动网络中。
2、软银和谷歌合作建立空中无线基站
近日,据外媒报道,软银和谷歌正联手在离地面20公里的高空建立一个空中无线基站,此举有望扩大偏远地区的高速移动网络连接。该无线基站将由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带到平流层,并将与5G服务兼容。该计划的核心是一种被称为高空伪卫星(HAPS)的设备。负责这项技术的软银美国公司的HAPSMobile部门将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子公司Loon建立合作关系。
3、SpaceX向FCC申请互联网卫星通信许可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4日早间消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正在向监管部门申请,在该公司准备下月发射的卫星上安装无线电连接。SpaceX计划用数千颗低轨道通信卫星覆盖全球,而这将是其中关键一步。第一批SpaceX卫星将于5月初发射。在4月5日提交的申请中,SpaceX要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允许位于美国各地的6个地面站与卫星通信。
4、华为提供5G网络助阵非洲国家杯
4月21日消息,埃及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部长表示,华为将在今年夏天的非洲国家杯期间首次推出5G移动网络。据报道,两年一度的国家杯将在6月21日-7月19日期间在埃及举行。届时华为将为埃及在可容纳74万人的开罗国际体育场引进这项技术。
5、AT&T预测5G资费将以网速定档
尽管 AT&T 尚未披露具体的5G规划,但在JINRI 谈到该公司 2019 年 1 季度的财务业绩时,该公司 CEO Randall Stephenson 预测 —— 5G 资费或根据网络速率来定价,而非传统的按数据流量来划档。其解释称, 5G 信道容量很大,未来手机、平板、笔记本等设备可以直接和 5G 基站相连。所以5G资费有望采用与有线宽带一样的价格策略,如果某些客户愿意为 500Mbpps 的速率付费,那运营商就可以报出相应的溢价。
6、中国联通开启5G部署
4月23日这一天,中国联通一连放出三大消息:
第一,正式启动“7+33+n”5G试验网络部署。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雄安7个城市城区连续覆盖,在33个城市实现热点区域覆盖,在n个城市定制5G网中专网,搭建各种行业应用场景,为合作伙伴提供更为广阔的试验场景,推进5G应用孵化及产业升级。
第二,发布全新的5G品牌标识——“5G”及主题口号——“让未来生长”。
第三,宣布成立了“5G应用创新联盟”,并与西班牙电信集团(TEF)、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法国电信集团(Orange)、英国电信(British Telecom)等多家国际运营商和数字服务供应商共同开启了“5G国际合作联盟”,共探5G漫游产业合作模式,共助5G 漫游产业链发展。
三、RFID
1、新加坡动物园给游客带上RFID腕带 可触发出不同的动物形象
夜游,在很多人的眼中应该就是灯光秀为主导了。蓝裕文化主题乐园开发设计师认为夜游怎么也得像《博物馆奇妙夜》那样,具有丰富的互动体验。日前,蓝裕文化主题乐园开放了,每位游客都要带上RFID腕带,不同动物有不同的个性和责任,每一种动物由不同颜色的腕带表示,当游客戴上腕带进入活动现场后,腕带将成为参与某些活动的触发器。不同的腕带在活动中将会触发出不同的动物形象。
2、阿里云通用电子标签系统正式上线
日前,阿里云通用电子标签系统正式上线,该产品为阿里云完全自主研发,包含PaaS平台和LoRa电子标签硬件产品。其中LoRa电子标签硬件产品待机时长超过5年,信息传输距离可超过1000米,可广泛应用在企业工位管理系统、智能会议系统、智能仓储系统、巡检系统、新零售门店价签系统和医疗系统中。据了解,相比现有商超传统的电子价签,阿里云LoRa电子标签的信息传输距离超过10-50倍,同时具备功耗低,覆盖广,易部署等特点。另外在PaaS平台层面,提供了电子标签通用服务,可以接入多种通信协议电子标签类产品。
3、东莞首家RFID智能图书馆投入运营 市民可刷脸进入图书馆
4月23日,大岭山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正式向市民开放。据介绍,该自助图书馆是东莞市第一家率先运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自助图书馆。市民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均可通过刷读者证或身份z进入,甚至刷脸进入,通过自助设备借还。它的投入使用,既让大岭山市民更加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也为小镇增添一份浓郁的书香味道。
四、高精度定位
1、百度地图推智能定位黑科技向导航没信号说不
由于高架、立交桥、隧道等道路设施的特殊性,可能会对信号产生干扰,引起GPS定位异常,导致驾车导航中断,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日前,针对此行业痛点,百度地图基于自身强大AI技术,业内首创智能定位功能,能够有效降低GPS信号弱的影响,从而辅助驾车导航功能在GPS信号弱的时候,依旧可以持续工作,确保驾车导航持续可用。解决导航业内一大难题,有效保证出行安全。
2、第44颗北斗卫星成功进入工作轨道 导航精度将更高
20号晚发射的第44颗北斗卫星,历时五天多时间,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测控下,于26日4时08分成功进入工作轨道,将开始与北斗全球导航组网星座一起,为我国和周边地区以及“一带一路”地区提供高精度全球导航服务。
五、云计算/云平台
1、腾讯在泰国推出当地首个AI云平台
4月23日消息,腾讯泰国公司与True Internet Data Center(True IDC)合作,在泰国推出了第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云平台。该平台旨在为公共和私营部门提供全面覆盖、成本更低、智能安全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使泰国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保持竞争优势。
2、AWS宣布推出香港区域 或切割阿里云亚太市场份额
4月24日,Gartner发布《2018年IT服务市场报告》,在公共云基础设施领域,阿里云连续两年位居亚太市场第一。4月25日,亚马逊AWS官方宣布香港区域正式开放,其在亚太地区的区域增至8个,云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规模。这两个动作虽不是有意为之,但明显,这两个亚洲最大的云厂商之间一直充斥着浓浓火药味。
六、物联网安全
1、WiFi热点搜寻App泄露200多万WiFi密码
近日,据外媒报道,流行安卓热点(WiFi)搜寻App“WiFi Finder”数据库在线曝光,其中存储的200多万明文WiFi密码、WiFi网络名称、精确地理位置和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被泄露。据悉,该App允许用户搜索附近的WiFi网络,同时也允许其上传自己的WiFi密码供他人使用。截至目前,该数据库已被关闭。
2、印度最大搜索服务商JustDial泄露1亿用户隐私信息
近日,据报道,印度最大的本地搜索服务公司JustDial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允许黑客通过网站、移动应用程序或调用API访问超过1亿用户的隐私信息,泄露数据包括用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照片、电子邮件地址、手机号码、住址、公司名称等。研究人员表示,JustDial数据库存在多个无保护的过时API端点,允许黑客触发注册手机号码的OTP请求,并用于垃圾邮件活动。
3、Oracle WebLogic零日漏洞曝光,允许黑客远程执行命令
近日,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官方发布安全公告称,Oracle WebLogic wls9-async组件存在反序列化远程命令执行漏洞,允许黑客发送特制>最新进展
根据目前各国研究,5G技术相比目前4G技术,其峰值速率将增长数十倍,从4G的100Mb/s提高到几十Gb/s。也就是说,1秒钟可以下载10余部高清,可支持的用户连接数增长到100万用户/平方公里,可以更好地满足物联网这样的海量接入场景。同时,端到端延时将从4G的十几毫秒减少到5G的几毫秒。
正因为有了强大的通讯和带宽能力,5G网络一旦应用,目前仍停留在构想阶段的车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无人机网络等概念将变为现实。此外,5G还将进一步应用到工业、医疗、安全等领域,能够极大地促进这些领域的生产效率,以及创新出新的生产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介绍,随着5G网络的应用,各类物联网将迅速普及。他介绍,目前汽车与汽车之间还没有通讯。有了5G网络,就能让汽车和汽车、汽车和数据中心、汽车和其他智能设备进行通讯。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汽车自动驾驶,还能利用各类交通数据,为汽车规划最合理的行进路线。一旦有大量汽车进入这一网络,就能顺利实现智能交通。
欧盟研究认为,远程医疗也是5G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目前,实施跨越国界的远程手术需要租用价格昂贵的大容量线路,但有时对手术设备发出的指令仍会出现延迟,这对手术而言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但5G技术将可以使手术所需的“指令-响应”时间接近为0,这将大大提高医生 *** 作的精确性。在不久的将来,病人如果需要紧急手术或特定手术,就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进行快速手术。
5G网络同样能让普通用户受益匪浅。除了多样化、不卡顿的各类多媒体娱乐外,智能家庭设备也会接入5G网络,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除上述应用外,众多物联网应用也将成为5G大显身手的领域。尽管目前物联网尚未大规模应用,但业界普遍认为,物联网中接入的设备预计会超过千亿个,对设备数量、数据规模、传输速率等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当前的3G、4G技术不能提供有效支撑,所以物联网的真正发展离不开5G技术的成熟,同时也将成为推动5G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抢占通信技术革命先机
尽管5G技术前景广阔,但离正式商用仍有一段时间,5G标准也尚未正式确定。但毫无疑问,在5G标准制定中掌握话语权,将会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革命中占据先机。
根据国际惯例,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电信联盟将是5G标准的最终决定机构。该机构负责分配和管理全球无线电频谱、制定全球电信标准,在全球信息通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电信联盟已经启动5G标准研究工作,并明确了“IMT(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020及展望”项目的工作计划,其中2016年将开展5G技术性能需求和评估方法研究,2017年底启动5G候选方案征集,2020年底完成标准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欧盟在内的各方均可向国际电信联盟递交申请。
欧盟已旗帜鲜明地强调,希望能确立全球统一的5G技术标准,而不再是多种标准并存,以实现全球互通性和规模经济。事实上,由于5G技术与未来的物联网产业息息相关,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欧美日韩等国都希望能在技术标准上占据主导权,因此也都早早进行了相应的技术研发和布局。
早在2012年11月,欧盟就已启动总投资达2700万欧元的大型科研项目METIS,研发5G技术。该项目组研发阵容强大,现阶段29个成员中包括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华为、诺基亚西门子等五家设备厂商,德国电信、DoCoMo、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西班牙电信五家运营商,以及欧洲众多的学术机构和宝马集团,还有大约80名专家全职参与该项目。
除了欧盟外,美国、韩国、日本也联合国内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开展了相应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布局。目前,各国在5G标准领域的争夺战正日益激烈。5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球5G大会,各国的5G标准制定机构均透露了各自研发的最新进展。
日本5GMF秘书长佐腾效平介绍,经过一年半的工作,日本近期推出了《5GMF白皮书》,其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使用5G服务。他认为,5G标准化工作还在开始阶段,目前日本运营商DoCoMo已经进行了一些网络试验,在提出5G标准时,日本将具有一定的优势。
韩国在5G发展上态度积极,韩国5G论坛执行委员会主席Youngnam Han表示,韩国的5G商用进程将以服务2018年平昌冬奥会为关键时间节点,未来两年5G论坛将着重研究第二阶段的测试工作,同时包括VR、AR以及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外界认为,如果韩国能够在2018年率先应用5G网络,将在5G标准制定方面占据主动。
美国5G Americas主席Chrispearson介绍,该组织成员已经进行了很多测试工作,运营商AT&T会在2016年下半年进行测试。
除了各国系统性的展开技术研发外,行业主流公司也已在5G领域发力。近期,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就表示,正在加快5G芯片的研发,高通已经完成了各类技术测试,到2018年根据最终的5G国际标准,正式推出量产的5G手机芯片。此外,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等电信设备制造商也透露,正在加快5G关键技术的研发,并已和电信运营商展开相关合作。
中国加速布局5G网络
在5G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国当然也不甘落后。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此前就表示,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5G网络商用。
近期,张峰再度透露了下一阶段我国5G发展的相关工作:加快研发创新,加大5G技术、标准与产品研发的力度,构建国际化5G试验平台;强化频率统筹,依托国际电信联盟加强沟通和协调,力争形成更多5G统一频段;深化务实合作,建立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合作机制,在国际框架下积极推进形成全球统一的5G标准;促进融合发展,加强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研究,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点行业应用为突破口,构建支撑行业发展的5G网络。
事实上,早在2013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就联合成立IMT-2020(5G)推进组,对我国5G愿景与需求、5G频谱问题、5G关键技术、5G标准化等问题展开研究和布局。这一推进组的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4G)推进组,下设多个工作组,包括需求工作组、频谱工作组、无线技术工作组、网络技术工作组、若干标准工作组以及知识产权工作组。
IMT-2020(5G)组长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介绍,2013年开始,在IMT-2020(5G)推进组的部署下,中心深入开展了一系列5G研发工作,主要承担了频谱需求、候选频段、电磁兼容分析、频谱使用效率评估等研究任务,包括牵头承担“IMT-2020候选频段分析与评估”,重点参与“后IMT-Advanced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策略研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前期研究开发”。
在候选频段方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频谱管理研究处处长赵栓来介绍,2014年9月,中心与GS协会联合召开未来移动通信频谱国际研讨会,就我国450MHz-5GHz无线电频谱监测分析、下一代移动通信与频谱等内容发布了合作研究报告。报告对下一代移动网络(NGMN)将要使用的450MHz-5GHz频谱资源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对我国NGMN可能使用的6GHz以上频谱资源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NGMN频谱布局的建议。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博士王坦介绍,在移动通信的演进历程中,我国不断转变角色,依次经历了“2G跟踪,3G突破,4G同步”的各个阶段。在5G时代,我国率先在亚太地区成立IMT-2020(5G)推进组,整合产、学、研、用精锐力量,积极向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输出观点。
“目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5G研发工作,并已适当地领先于国际电信联盟工作时间表。相信中国在5G标准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比4G时期进一步提高,将为全球5G产业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黄标这样表示。
除了国家层面的研究外,包括中移动、华为、中兴在内的中国企业都已积极展开5G技术的研发和布局。2014年2月,中国移动就公开表示,中国移动将全力支持5G项目发展,并希望通过努力引导产业界5G技术研发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在移动通信标准领域继续发挥引领性作用。而在2016年的多个世界级移动通信展会上,中国移动还与日本DoCoMo、韩国KT共同发布5G合作联合声明,宣布三家运营商将共同针对亚洲市场研究和丰富5G的需求,探索5G的新业务、新垂直市场,开展5G关键技术及系统验证,并与全球标准化组织合作,以实现全球协调一致的频谱规划和统一的5G标准。
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已制定了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的计划,于2017年展开试验网络的建设和相关测试。如果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在2018年开始投入5G网络建设,到2020年正式启动商用。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5G战略制高点的争夺中,我国企业任重道远。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波对5G技术进行专利检索发现,截至2015年4月1日,相关申请人在中国提交的关于5G技术的专利申请为211件,在美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为179件。世界主要申请人中,提交5G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是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申请量为61件;三星排在第二位,提交的专利申请量为53件;美国阿尔卡特朗讯公司作为传统的通信业领导者,也提交了41件专利申请。
“我国华为在5G技术方面提交的相关专利申请为30件,东南大学、中兴通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对5G技术也有一定的专利积累。从专利数量分布看,相较于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的研发力量不够集中,研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李波坦言,相比我国在2G时代技术全面落后的局面,以华为、中兴通讯和大唐电信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5G时代正迅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018年2月23日, 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召开前夕,沃达丰和华为宣布,两公司在西班牙合作采用非独立的3GPP 5G新无线标准和Sub6 GHz频段完成了全球首个5G通话测试。
沃达丰称,这次测试使用了测试网络和测试设备执行4G至5G双重连接的实时数据呼叫。这一连接开始于4G,之后在5G网络上建立了数据连接。沃达丰方面还称,工程师同时使用相同的方法成功测试了实时高清视频通话。
华为方面表示,这次测试结果表明基于3GPP标准的5G技术已经成熟。
2018年4月23日,重庆首张5G试验网正式开通,将推动5G产品的走向成熟,标志着重庆5G网络商用化之路的正式起步。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重庆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首批承建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城市之一。

这并非年轻的蔚来 汽车 首次发生此类事故,当然,类似因自动驾驶/自动辅助驾驶导致交通事故,业内也并非蔚来 汽车 一家。相关事件调查发现,自动驾驶系统无法识别响应路障、三角警示牌等静态障碍物。显然,这给火热的全新自动驾驶敲响了一记警钟。

无独有偶,1个月前,清华大学 汽车 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在一个智能网联论坛上直言,这个行业“很热、很乱,也很难”,现在虽然行业“乱度降低,但难度有增无减”。

今年是L3级别量产元年

众所周知,车联网是 汽车 电子信息通信和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随着5G技术的商用,车联网产业快速发展,行业应用加速渗透,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趋势显著,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国内外相关机构将自动驾驶分为L0~L5六个等级。业内普遍以L3为分水岭,以下为辅助驾驶,以上是高级自动驾驶。根据研究机构IHS预测,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将在2035年达到5600亿美元。

智能网联 汽车 究竟有多火?“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国内新上市的车上有1000多款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安装率非常高。”透过某部属研究机构负责人给出的这一数据,我国自动驾驶产业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发展基本与全球先进水平处于“并跑”阶段。2020年,L2级智能网联 汽车 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5%,2021年上半年提高至20%左右,L3级自动驾驶车型在特定场景下开展测试验证。

“对于OTA(空中下载技术),三五年前我们根本想不到会有这么高的安装率和普及率。”在感慨自动驾驶飞速发展的同时,这位负责人坦言,与媒体报道的自动驾驶 汽车 交通事故相比,企业平时在日常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大小事故可能更多一些。

据了解,乘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目前正处于L2向L3过渡的阶段,商用车自动驾驶进程相对更为快速。自动驾驶行业容错率极低,在技术高度成熟之前贸然上路,企业将面临比较高昂的试错成本。因而,前沿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会率先在特定场景中进行测试,充分验证之后投入商用。商用车领域落地的自动驾驶技术更为领先,目前大多已经达到L3+级别。大部分车企已经推出具备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2021年作为L3量产的元年,多家车厂推出或计划推出配备L3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并投入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复杂的路况能为自动驾驶测试者提供更多行驶数据,使本土公司在测试上具有一定优势,有望实现对国外企业的弯道超车。

测试与真正的交通尚有距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2018年4月,这3个部委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全国27个省(市)出台了管理细则,建设了16家智能网联 汽车 测试示范区,开放了3500多公里测试道路,发放了700余张测试牌照,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00万公里,长沙、上海、北京等地还开展了载人载物示范应用。

不过,在道路测试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测试方案不统一、测试结果不互认、车路协同不到位等问题,行业企业提出进一步放开高速公路、无安全员测试等需求。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表示,现有的道路测试,不管是封闭场地测试还是特定的公开道路测试,都存在根本性的问题。一是封闭场地的测试项目少。二是封闭场地的测试大多是定性的测试,比如,测试 汽车 看到红绿灯能不能停,至于当时的车速是多少,以什么样的速度安全停下来等,这些都没有测试。三是测试道路的场景非常有限。

而测试道路的局限直接导致以下问题:第一,在路上跑的时候会有大量无效行驶,无效行驶导致了无效测试;第二,所测试的交通规则有限,许多交通规则没有测试;第三,对于其他交通参与者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自动驾驶 汽车 如何应对没有测试;第四,有大量未知的场景无法测试。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动驾驶太难了。即便是对自动驾驶信心满满的“钢铁侠”马斯克,前不久也在推特上承认自动驾驶太难了。他说,通用自动驾驶是一个如此难的任务,因为这要求去解决很大一部分现实世界的AI问题。

王长君表示,实践中自动驾驶测试更多将重点锁定在车辆的安全预期功能测试上,很少考虑围绕既有规则进行测试,结果造成安全功能控制的精度不高,以及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机制不健全。因此,他建议结合自动驾驶 汽车 所面临的复杂长期的安全挑战,可以开展全面遵守交通规则的便利仿真测试,即可以在电脑平台上,完成对所有交通规则遵守能力的测试。

网络与多网融合问题不容忽视

对于测试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创新中心副主任辛克铎也认为示范区存在商业化可运营场景不多的问题。他反问道:“没有的话怎么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呢?场景不丰富、模式不确定,现在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依然没有确定,迄今为止这是智能网联 汽车 依然面临的问题。”

在辛克铎看来,特斯拉只是网联车,但不是智能网联车。他强调,要旗帜鲜明坚定地认为,将来智能网联驾驶 汽车 的方向一定是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V2X是中国智能网联 汽车 的必由之路。“智能网联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的冗余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单靠一家公司是很危险的。智能网联 汽车 是集IOT(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引领性行业,实际上这不止是 汽车 行业的事情,而是与整个智能 社会 密切相关。”他说。

不过,作为智能网联 汽车 的基础,网络建设与多网融合却不乏问题。辛克铎表示,许多人说5G达到1毫秒了,这样的低时延对自动驾驶肯定是行的,但是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实际数字是50毫秒。“1毫秒有没有呢?反正我没有见过。”他认为,支持自动驾驶的连续覆盖的5G网络是否已经预备好了,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同样,多网融合也存在问题。辛克铎说:“车路云网图大家都在干,是否解决了融合的问题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呢?据我所知并没有,这些问题不解决怎么支持自动驾驶?因此,多网融合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础网络建设仍是基础中的基础。”

此外,云平台一致性作为一个核心问题也不容忽视。辛克铎表示,现在很多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是一样的,基本上各行业各领域垂直化,信息孤岛模式居多。比如,有3个城市建了自动驾驶示范区,彼此之间都是独立不相通的。基础设施标准不一致,安全防护手段不一致,产业生态没有建立,自然无法出现规模产品和建立好的商业模式。

5G用户超35亿,现在的5G套餐贵不贵?

就目前移动出现的5g套餐,目前最低的套餐是需要100多一个月的相比于4g,可选择的不同套餐取现。其选择范围比较小,相对而言会贵一些,但如果你日常。使用的套餐就100多块钱左右,那么换成5g套餐就也还好,不会有太大影响。

以中国移动5G入门套餐来说,128元包含30G流量和200分钟国内通话,再加上前期的6折优惠,每月实际只需缴纳768元就能畅享5G网络。坦白说,每月不到100元就能用上5G网络,价格还是很便宜的。要知道,目前99元的4G套餐只有20G流量。

不过,入门价只要128元的5G套餐,实际用起来更贵,因为5G网络的流量消耗更快了。最近两个月,笔者一直在使用5G网络,使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每天几乎要消耗2G左右流量,每个月大概消耗60G左右的流量。平时,笔者用4G网络每月大概消耗20G左右的流量。

目前来看5G套餐确实比4G套餐贵,基本上要近100元了。

在4G时代下,我们享受到在线视频、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但在5G时代下,我们会获得更多: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无人驾驶、物联网、新零售等等。未来的5G生活将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相比4G,5G速度是4G的10-20倍。

5G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流量网速更快,其将在应用软件、芯片升级、网络信号等各种领域引发新一轮变革。

5G手机会成为物联网的中枢,可以通过手机控制物联网设备,比如用手机控制房屋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家中的空调等等,手机相当于遥控器。

物联网虽然说了好几年,但等5G商用之后才会迎来爆发,5G网络很大意义上其实是为物联网准备的,包括车联网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手术等都是5G的具体应用实例。

5G的到来会对制造业、能源与公用事业、农业、零售业、金融服务、媒体与娱乐业、健康保健、交通、AR/VR、保险业、教育业、云计算、游戏产业、房地产、公共安全、供应链管理、餐饮业、旅游业、军事、广告与营销等行业产生影响,域名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雷军在发布会上。来自雷军微博

小米“放卫星” 10年投资百亿美元造车

在发布会开始前3小时,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电动 汽车 项目正式立项。公告称,小米集团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除特别注明外,单位下同),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约为656亿元人民币),雷军将兼任该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在过去75天里,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四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和两次正式的董事会,小米终于决定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

雷军说自己非常清楚 汽车 行业的风险。在这个行业里,动辄就是百亿元的投资,而且三五年才有成果出来;但是小米现在有不少积累,有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团队,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最重要的是,小米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做好全力冲刺5-10年的准备。”雷军如是说。

谋求智能生态链闭环 造车是必然一步?

小米的跨界造车之旅正式启程,看似偶然,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小米入局智能电动 汽车 是必然的。

雷军也在小米公司全员内部信中表示,对于造车,小米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以及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在现金储备充足的情况下,智能电动 汽车 将是小米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生活综合生态拓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智能生态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2020年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收入为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1522亿元,约占总营收的618%,仍是其主要营收来源。截至去年12月31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物联网)设备数高达325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380%。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达到了620万,同比增长529%,IoT生态构建已经初具优势。

TMT( 科技 、媒体、通信)行业观察者张书乐表示,小米一直在做生态链,即智能家居生态,通过小米音箱、小米手机或小米电视亦或者是米家App作为枢纽,形成一整套小米智能家居系统,一旦多个智能家居设备成熟,则可能带动用户全套配齐其他小米生态下的智能家居产品,形成强衍生。而小米造车本质上也是一个生态链,即小米智能出行生态。唯有生态,才能让小米真正成为互联网 科技 巨头,而不是单靠爆款手机产品来迎接不确定的未来。

挑战刚刚开始 成为马斯克还是贾跃亭

对于从零开始、没有 汽车 产业基础的小米和雷军来说,造车势必是一场硬仗。

张翔表示, 汽车 是比手机复杂得多的工业产品,产业链的供应商管理起来难度比手机要大得多,小米造车从头开始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很有挑战性。另外,智能 汽车 行业竞争激烈,也是一片红海,同质化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小米造车短时间内不可能像特斯拉那样,车一造出来就可以获得大量订单,用户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如果哪个环节没有运营好,很可能全军覆没,资金打水漂,甚至是关门破产。”

“小米现在的挑战是,造车到底选择什么方向?百度已经决定用阿波罗无人驾驶入局,阿里巴巴已经决定系统化配合上汽入局,小米现在入局是打性价比还是攻占中高端市场,目前一切未知,这就是最大的挑战, 汽车 和手机等快消品是不一样的。”千门资产投研总监宣继游坦言。

造车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工资、物料、产能、工厂规模、零部件等环节都会对产品最终能否量产有影响,上一个满腔热血“All in”造车却迟迟未兑现诺言的人是贾跃亭。2014年底,贾跃亭宣布打造超级 汽车 以及垂直整合的互联网智能交通生态系统和生活方式。两年后。乐视超级 汽车 LeSEE概念车正式亮相。随着后续乐视网资金链断裂,该项目也最终破产,贾跃亭远走美国,创立法拉第未来继续其造车梦,而曾经的乐视超级 汽车 则逐渐被人们遗忘。

摆在雷军面前的造车结局似乎只有两个——成为智能电动 汽车 新的定义者或者步乐视超级 汽车 的后尘。从“性价比”到“万元机”,雷军在手机行业闯出了一方天地,他在 汽车 行业会玩得转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990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 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