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农业?数字农业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什么是数字农业?数字农业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第1张

数字农业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计算机、传感网络等高新技术,通过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加工、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的农业生产过程。

那么数字农业与传统的农业有什么不同呢?它与现代物联网有什么不同呢?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农村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数字农场、智能电网和智慧社区建设相结合,使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对信息化发展需求,人们开始将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这是随着工业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出现的结果。

一方面,数字农业是在各种信息技术应用手段下生产出来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农村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数字农业又是一种全新技术体系。因此在新形势下将数字农业与传统农业进行融合,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智慧乡村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1、数字化农场

数字化农场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农场,以实现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管理和智能化控制。数字化农场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业成本,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从而使农业成为现代化的朝阳产业。

它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平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的发展,数字化农场有望实现农业信息化。但由于其生产与种植过程复杂。数字化农场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数字化农场实现过程包括:

1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气象资料,预测天气变化和植物生长规律;

2自动采集植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湿度数据;3生产数据与环境变化信息同步;

4自动灌溉设备自动控制作物生长或施肥;

5自动排灌灌溉设备(水)灌排等。实现了农业生产智能化的数字化农场。

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张洪波教授在河北三河市燕郊农场应用了先进设备种植大棚西瓜,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机械化育苗方式生产西瓜的规模化农场。现在大棚西瓜育苗已成为了常态化生产模式。在我国数字农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2、农业物联网

近年来,农业物联网发展迅速,包括智能温室、智能作物管理系统、智慧农业的物联网应用、农业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等。未来农业物联网将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有效监控、控制、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1)智能温室由传感器装置与温度探测器两部分组成。传感器装置主要通过移动设备对温室内气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进行采集。传感器装置可以将传感器收集到到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控制室,然后控制室通过传感器装置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 *** 作设置和控制实现精准控制温室内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温湿度及空气质量状况。

温室内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外环境中,通过安装在温室顶部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到温室内的温度变化情况来进行调节,从而保证温室内空气以及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传感器装置利用移动设备(手机)实现与环境之间的无线通信和实时互动,从而实现整个温室内部环境调节与自动控制的功能。

温室内各功能设备均可实现数据传输功能,便于温室设备之间及对温室内部各部分参数(温度、湿度及光照)进行实时监控及调节。整个系统将根据温室内各个功能设备产生到信号数据,实现无人值守控制系统及农业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生产全程监控智能化。

3、农业云平台

未来,智慧乡村建设中的数字农业将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在智慧农业中建立一个具有数据处理、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实现对传统农业的信息、资源的整合,进而实现对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的管理。

其次,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平台,对传统农业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优化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来进行分析与改进,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管理的优化与利用。

再次,要利用现代网络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信息网络系统优化升级和全面监控,从而实现对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对用户和产品需求的及时反馈以及信息获取以及处理反馈服务的精准优化和安全保障义务。

最后,通过云上村互联网平台实现与政府等部门的互通与对接。让农民通过云上村互联网平台获得生产信息和知识,实现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数字农业正逐渐成为我国未来三年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目前我国数字农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数字农业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农民朋友将如何利用网络?这将成为制约数字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4、智能农田管理系统

智能农田管理系统是由电脑或手机控制的农田自动监测、自动计算和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完成农业监测自动化的系统包括自动气象监控系统、自动土壤水分监控系统、自动灌溉控制系统等。

其中,自动气象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田地的实时监控,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自动向控制中心发送警报,通过控制中心将其发送到控制中心。通过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网管理和信息共享,可以快速对田地里的空气进行自动调节。自动土壤温度监控系统是将土壤温度监测系统安装在田里,采用 GPS定位系统将田间观测温度进行准确定量地测量。

该系统在全国共有22万亩农田得到了应用。这些田里基本上都有这种监测设备,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保证农作物长得好。而且智能农田监测系统对土壤的有效监测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包括在线监测、移动监测与远程实时监控等。所以智能农田监测系统就是能够及时地监测到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农作物所需的水分、温度等变化情况,帮助人们及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

九江市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00个。
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17日开幕。江西省代省长叶建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2年江西将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00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提振乡村发展重要突破口。江西将以县域为单位,加强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建设首批4个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的基础上,预计到2023年,完成19个省级以上数字乡村试点县、100个数字乡村小镇和30个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率达到50%。江西还将以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以“赣鄱正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网络化品牌,实现全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达到28%,规模达到700亿元以上。预计到2025年,江西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数字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国数字农业现况如何呢?大家请看我接下来详细地讲解。

一,我国数字农业发展难点

(1)数字农业发展潜力很大,但基础工程还很薄弱。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854亿,其中农村网民达到225亿,占263%。农村互联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数字农业经济与其他行业、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潜力较大。据报道,在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中,服务业、工业和农业数字经济普及率分别为378%、195%和82%。

(2)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充分发展,但整体力度不大。数字农业新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贯穿于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各参与方的组织协调力度不够。

二,我国数字农业发展趋势

(1)农业检测设备和智能系统的研发。借助农业检测设备,可以对作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品质进行检测和分析,更容易发现作物的生长规律,并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提供这些规律,从而找到不同的作物。科学成功的培养之道。继续探索智能种植与种植、水肥决策、产量预测、病虫害预警、供需分析、温室环境防治分析等内容,使农业决策者能够获取信息知识、优化模拟、推理策略、系统覆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对涉及对象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2)开发“农业云”等软件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农业云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专业、准确、全面的农业数据。它以专业分析为导向,以农业人员为对象。,提供数据查询、在线分析、共享交流等服务的知识开放平台。未来,我们将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大应用,突破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农业等前沿技术,构建全产业链智慧农业体系,改变传统农业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可以准确检查多少水、什么时候浇、浇多少水等问题。因此,需要打通“互联网+农业经营”环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99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 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