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第1张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如下:

智慧城市管理就是要利用物联网、移动网络等技术感知和使用各种信息,整合各种专业数据,建设一个包含行政管理、城市规划、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社交等综合信息的城市服务、运营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管理运营体系涉及公安、娱乐、餐饮、消费、土地、环保、城建、交通、水、环卫、规划、城管、林业和园林绿化、质监、食药、安监、水电电信等领域。还包含消防、天气等相关业务。以城市管理要素和事项为核心,以事项为相关行动主体,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政府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推动管理体制转变,发挥服务优势。

智慧医疗利用物联网和传感仪器技术,将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有效地连接起来,是的整个医疗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医疗使从业者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诊断,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会诊、临床智能决策、智能厨房等功能。

同时,它还可以惠及医生,整个医疗生态系统的每个群体(如医学研究人员、药品供应商和保险公司)。建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整合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共享和交换医疗信息和资源,跨医疗机构还可以实现网上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社区的“小病”社区、大病住院、社区居民的康复就医模式成为现实,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

医院Wi-Fi实时定位管理;RFID&北斗-人员实时定位解决方案;物联网RFID技术在道地药材保护中的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信息系统”;长沙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等,具体的案例方案可以去物联商业网了解

物联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包括查房、重症监护、人员定位以及无线上网等信息化服务。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医生或护士需要随身携带一大堆病历本,并以手写方式记录医嘱信息。这样既不利于查房效率的提高,也容易因录入和识别而产生误差。通过物联网,医生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PDA,更加准确、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详细信息,使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已成为医院完成医疗保障工作的关键能力之一。作为提供数字化底层支持的基础设施,更需要与之俱进。在面对医疗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双重挑战,北京同仁医院携手华为通过打造全闪存数据中心,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价值。在 探索 医院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的同时,兼顾实现绿色节能低碳目标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强化信息化在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中的支撑作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ICT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伴随着医院业务的快速发展,医院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以数据为中心的视角和思维模式,驱动着医疗业务的新变革和新发展,这一点在智能医疗、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首先, 在智能医疗方面, 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满足医生基本业务需求的同时,将医学知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相互结合,为医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数据查阅、医疗知识提醒、临床辅助决策等功能;其次, 在医院运营管理方面, 管理层不仅需要看到各部门的静态统计报表,更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地了解医院的投入、产出、成本等实时指标,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更敏捷的反应,进而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最后, 在智能服务方面, 智能化医院覆盖从预约挂号、远程医疗服务、移动支付、药物配送,到基于人工智能的 健康 管理、智能问诊等全流程服务,未来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数据中心是医院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基座,打造医院新型数据中心,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价值,对建设新时代的智能化、绿色低碳医院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同仁医院)又是如何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同时做到节能降碳的呢?

同仁医院始建于1886年,是以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设有68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一年门急诊量达290万人次。在智能化时代,同仁医院期望充分发挥5G、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ICT技术在现代医院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智能服务”、“电子病历”、“智能管理”的建设,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能医院系统,实现由“数字化”医院走向“智能化”医院的愿景目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

然而在建设智能化医院的过程中,同仁医院的基础设施也面临着医疗新技术和新业态带来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当前院区的信息系统架构老旧,可靠性较低,存在单一系统故障风险;存储阵列采用传统机械硬盘,已经严重影响了医院核心业务系统的体验,并拖累EMR(电子病历)、移动App等新业务上线;与此同时,包括HIS(医院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贮与传输系统)等在内的30余个系统已逐年上线,物理设备众多,造成资源管理分散、资源利用率低、管理和维护复杂、运维成本逐年增加等问题。

另一方面,分级诊疗、医疗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等新的业务模式逐渐兴起,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变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等新ICT技术在医院中广泛应用,医疗数据亟需快速整合、共享和进行大数据分析。

为了应对以上挑战,实现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的进阶,同仁医院完成了智能医院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其架构主要包括门户、平台应用、资源、医院信息平台、应用系统、智能化基础设施等6个层面。基于该信息系统,同仁医院实现了智能化的四个改变:

1业务数据方面

服务半径从院内医护、科研扩大到院外患者;

2应用访问端方面

从医护工作端扩大到全量患者应用;

3架构网络方面

从传统的内网院区架构扩展到开放的互联网接口;

4诊疗模式方面

从以前的门诊诊疗切换到分级诊疗或AI辅助诊疗。

可以看出,数据存储是承载智能医院的底座,而数据中心是医院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全闪存数据中心则是实现数据加速、智能运维、绿色低碳的保障,有效支撑了同仁医院智能化之路。

在数字化走向智能化的过程中,同仁医院在三个维度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性能提升

同仁医院将HIS、PACS等老旧核心业务和数据全面向高端闪存存储迁移,以提升智能生产系统的性能,解决了 历史 遗留的线下业务性能瓶颈问题。对于互联网访问、挂号等新业务的云资源池和数据库,同仁医院也将其全面加载到新的高端闪存存储资源池上,快速实现新业务上线、扩容,支持线上业务的数据分流。通过提升整体智能生产系统的存储性能,同仁医院还大大缩短了患者门诊挂号的时间,提高了医院员工的工作效率。

在医院智能化业务高速发展的时代,同仁医院的存储资源池可以d性扩展,以满足未来医院业务上线需求。

数据保护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除了对业务数据存储进行全场景闪存加速,还需要将医院数据进行全场景保护,以提升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同仁医院对数据保护的策略为核心数据全容灾,重要数据热备份。

根据这一策略,同仁医院通过华为 OceanStor 全闪存来支撑HIS、PACS等核心业务的数据库和虚拟化双活容灾,消除系统的单点故障风险,核心业务实现7x24小时稳定在线、业务零中断。此外,通过全闪存的CDP连续数据保护和远程复制,可以将重要数据存储到备份设备,保证数据零丢失,并通过灾备管理软件 OceanStorBCManager 完成全局、全场景、全流程的灾备管理和一键式演练,大大减轻了同仁医院运维管理人员的负担。

安全可靠

在提升数据中心整体安全可靠性上,基于华为全闪存数据中心目标架构,同仁医院采用“核心数据全容灾,重要数据热备份”方案,医院关键核心业务均采用存储“双活”配置: HIS系统采用华为OceanStorDorado 18000 全闪存双活,PACS系统采用支持块/文件双活的华为 OceanStor18510F 全闪存加速双活,数据库和虚拟化采用了相同的 OceanStorDorado 18000 全闪存双活,智能医学教育系统则采用了华为 OceanStor5310F 双活等产品。

存储双活意味着两台全闪存阵列之间互为冗余,即使单阵列出现故障,也能保证核心业务7x24小时稳定在线,做到业务零中断,数据不丢失。对于医院的重要数据,数据中心基于华为存储实现了更为完备的数据备份保护策略,并使备份周期从原来的1天缩减到3秒,解除了同仁医院的后顾之忧。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是耗能大户,据数字能源产业智库预测,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将从2020年的6700亿度电,增长至2025年的9500亿度电,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3%。

智能医院该如何建设高效且低碳的数据中心?

全闪存数据中心是低碳数据中心的开始。全闪存数据中心是指90%以上的存储容量由固态硬盘提供的数据中心,且同时具备高密度、高可靠、低延迟、低能耗等特征。在相同容量下,闪存盘相比机械硬盘的能耗降低70%,空间占用节省50%。据相关测算,一块闪存盘替代机械硬盘一年所减少的碳排量,相当于150棵树所吸收的碳排量,以此估算,新建数据中心的能耗则将下降21%。

就同仁医院的智能化建设而言,在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的同时,通过全闪存数据中心打造智能化医院的绿色底座,是医疗行业在“碳达峰”和“碳中和”实践中卓有成效的 探索 。

未来,华为将继续在智慧医疗领域不断深耕,为智慧医疗打造可靠、稳定、智能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加速全智慧院区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管理效能。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委员、信息中心主任 刘艳亭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营销专家 张扬

导读新年伊始,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物联网也迎来了更多充满戏剧性的挑战与变革,在疫情爆发后,各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发生的这大大小小的的事件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物联网的身影,为此,在这里小编整理了相关报告后,和大家说说2020年物联网在全球的主要进展,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和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物联网2020年回顾:十大重要进展。

Part I: Covid-19对IoT 2020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公众对物联网的兴趣下降了15%

人们通过Google搜索“物联网”话题的频率在2020年骤然下降。自2020年3月疫情大流行以来,这一下降比例达到15%;此后,“物联网”话题搜索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处于较低水平,也没有回升迹象。物联网显然不像其它话题那样在公众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公众对游戏的搜索兴趣猛增了约65%、对“在家工作”的兴趣增加了104%、对“失业救济金”的兴趣猛增了250%。在对3000多个财报电话的分析显示,在2020年第二季度,“IoT”一词的使用量呈类似下降趋势。但是,有关物联网,尤其是“工业物联网”的讨论在第三季度又重新开始。

尽管疫情大流行,但2020 IoT市场仍然强劲

尽管Covid-19疫情不断,并且
2020年全球GDP下降了5%,物联网市场在2020年仍在增长(无论是支出规模还是连接设备总数)。虽然有少量物联网项目因各种原因(如在封锁期间无法建立基础设施)而停止或推迟,但大多数物联网项目在2020仍在继续。

事实上,2020年是智能设备的一个拐点——活跃的物联网连接数量(例如:连接的汽车、智能家居设备、连接的工业设备)等,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非物联网连接的数量(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目前全球有217亿活跃的连接设备,其中54%(117亿)是物联网设备连接。到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300亿个物联网连接,即地球上几乎每人有4个物联网设备。

十余个物联网主题随疫情加速发展

物联网在应对疫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以物联网为中心的用例在帮助世界应对疫情方面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最值得注意的包括工作场所、医院和其它基于物联网的接触者追踪(例如:Concept
Reply的跟踪和定位系统),以及整个疫苗供应链中的产品跟踪和验证(例如:Controlant)。

对2021年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进入2021年,物联网技术的整体情况,看起来很乐观。人们普遍认为,任何因Covid-19对业务的负面影响都将在2021年逐渐消失,新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将推动物联网市场的发展。企业将加速发展的主题之一是“新技术支持的商业模式”,其中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将由互联的物联网产品来实现。企业关注的另一个主要主题是“人工智能”。

Part II: IoT 2020十大进展

最大的物联网新势力:小米

2020年1月,来自中国的电子制造商小米宣布计划在未来5年内至少投资72亿美元用于5G和人工智能(AIoT)。新的推动包括对智能电视、无人机、电动滑板车、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安全摄像头等一系列消费和企业物联网设备的重大投资。

物联网在对抗Covid-19中的最大贡献:挽救生命

在2020年初,物联网行业没有人能够预见到,IoT技术将在这一整年中为拯救生命而扮演重要角色。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于2020年6月进行的一项被广泛引用的研究估计,在第一波Covid-19大流行期间,社交距离仅在欧洲就挽救了300万条生命。虽然这些被挽救的生命大多可以归功于人们只是待在家里、戴上口罩和避免接触,但物联网技术无疑在一些情况下阻止了进一步的传播。

许多物联网厂商竞相推出社交距离工具(包括BoschIO的工作场所隔离和联系人追踪解决方案,Software AG和Dell的Smart Social
Distancing解决方案,或Concept Reply的追踪和定位系统等)。

位于德国莱比锡的Goebecke面包店只是使用这种解决方案的众多企业之一。该企业老板介绍,工作场所的音频提醒和对员工数据的分析能力,都使员工更加谨慎、意识更强,这些员工随后变换了各自之间的距离。

最近,用于Covid-19的物联网的重点已经转移到疫苗供应链监控上,以确保疫苗安全交付,不发生产品丢失、篡改或变质。例如,辉瑞公司(Pfizer/Biontech)选择了冰岛的初创公司Controlant来监控其Covid-19疫苗的配送。

加速最快的物联网垂直领域:医疗保健

多年来,由于行业的高度规范性以及缺乏对医疗数字化的支持和紧迫性,在医疗环境中实施物联网项目被证明是很麻烦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ovid-19已经导致了医疗保健领域的数字化爆炸,特别是在医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0年5月发布了多项临时政策,以在2020年支持数字化工具。德国在2020年10月首次允许医生开出针对特定疾病的数字健康应用(例如,一款有助于治愈焦虑症的应用)。

在大流行期间激增的应用之一是“远程医疗”,即医生通过视频会议治疗患者。医生报告说,远程医疗通常被视为只是迈向数字诊断的第一步,它依靠物联网设备从远处诊断病人。数家医院于2020年开始进行试验。2020年12月,一名伦敦外科医生在加利福尼亚用5G技术对香蕉进行远程手术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2020年最大的物联网融资:Samsara

Samsara又成功了。2020年5月,在第一次Covid-19大封锁期间,该公司又筹集了4亿美元,旨在进一步扩大其工业物联网业务。本轮融资对该公司的估值为54亿美元,较2019年投资时估值下降14%。首席执行官Sanjit
Biswas在宣布这轮融资时,还宣布裁员300人(占劳动力的18%),这是由于Covid-19对关键垂直运输系统的影响。

2020年值得注意的顶级投资(与物联网相关)包括:

最重要的技术标准化:5G Release 16

2020年7月,3GPP标准机构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发布版本16,这是5G技术的第二套规范,也是5G
IoT的关键一步。构成版本16的一套新规范包括对“超可靠、低延迟通信”(eURLLC)、定位功能以及对TSN(时间敏感网络)的支持等方面的重大改进,所有这些方面对于各种物联网用例的物联网连接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高端应用,如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此外,版本16还可以在新的5G核心网上部署和管理NB-IoT和LTE-M技术,使5G网络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管理大规模和低复杂性的物联网。当前,全球约有2亿个IoT连接使用NB-IoT
/ LTE-M的产品。预计,面向高端应用的5G物联网将在2022年及以后兴起。

最著名的新流行语:AIoT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可以通过应用于物联网数据流的AI/ML算法来解锁。因此,事后看来,“AI + IoT=
AIoT”在2020年出现并成为一个新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在2020年12月,Google对这个话题的搜索量大概比12个月前多了70%。有趣的是,这个词似乎起源于中国(而不是像“
IoT”一词起源于美国)。华为和小米以及台积电(TSMC)这几年一直在推崇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概念,即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

2020年,许多“非中国”公司在品牌推广工作中都使用了这个术语。美国工业软件提供商Aspen Technology于2020年8月宣布了其新的工业40
AIoT
Hub,瑞士网络安全公司Wisekey于2020年9月推出了以AIoT为中心的新数字战略。在2020年推崇这一术语的公司的其它例子包括总部位于新加坡的ASM
Pacific Technology和总部位于美国的分析软件提供商SAS。

最大的物联网相关收购:Nvidia-ARM

2020年9月13日,英伟达宣布有意收购ARM,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半导体交易,估值400亿美元。除了是最大的半导体交易外,此次收购有望为AI&边缘物联网带来新的技术创新。英伟达收购的主要业务板块是ARM的处理器IP,其中也有重要的IoT成分,尤其是边缘计算。ARM的IoT产品&服务集团(ARM的Pelion
IoT平台、MbedOS、SoC解决方案/安全、KigenSIM解决方案)将不参与此次交易。如果这笔交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中国企业永远得不到ARM的技术。这可能会进一步造成美中贸易关系的不平衡,从而使美国在半导体知识产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020年的重要收购(与物联网相关)包括:

最雄心勃勃的新物联网连接技术:Amazon Sidewalk

2020年11月,亚马逊通知Amazon Echo设备和Ring安全摄像头的客户,Amazon
Sidewalk将很快推送到他们的设备上。Sidewalk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旨在创建一个邻里共享的网络,让宠物或资产追踪器等物联网设备,即使在家庭Wi-Fi网络中断或超出范围时也能连接到互联网。这是通过将不同的Wi-Fi网络连接成一个低带宽网络,供不同用户的物联网设备使用的技术。

2020年9月,LoRa低功耗标准幕后的芯片公司Semtech宣布已与亚马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合作构建网络;几个月后的12月,据报道LoRa联盟正在洽谈,也将加入并支持Sidewalk,使用开放的LoRaWAN标准,该联盟及其500多家成员公司都支持该标准。

最重要的政府举措:美国物联网网络安全改进法

2020年12月,《物联网网络安全改进法案》终于签署成为美国法律。其中,该法律要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定期(至少每5年一次)更新物联网安全标准和指南。专家们希望,该法律能够促使制造商在设计物联网设备时考虑到一些网络安全功能(例如:使用安全编码实践、提供足够的认证、定期给设备打补丁)。

最大的IoT 2020 IPO:C3ai

2020年12月9日,C3ai上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代码为“AI”)。C3是一个真正的物联网成功案例。该公司由美国亿万富翁Tom
Siebel于2009年创立,他因创立Siebel Systems公司而闻名,2006年1月该公司出售给甲骨文。C3ai最初叫C3
Energy,主要专注于电网、电表和公用事业的数字化,该公司后来(2016年)品牌更新为C3IoT,并将其关注点扩大到能源之外,作为一个横向物联网平台。近年来,该公司强调通用分析和人工智能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该公司再次将品牌重塑为C3ai。今天的C3ai声称它可以从5700万个传感器读取数据,但Siebel明确表示,重点是AI(包括非IoT应用)。2020年12月上市至今,股价已较开盘价飙升超过40%,估值近140亿美元(截至2021年1月8日)。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分享关于“年度盘点|物联网2020年回顾:十大重要进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认为要想在大数据行业有所建树,需要考取部分含金量高的数据分析师证书,这样更有核心竞争力与竞争资本。

物联网融入医疗行业,大部分是应用于医疗器械上面。大数据高度智能化的物联网,可以让医护人员借助物联网医疗设备为患者诊断,并且很快找到病源所在,使得医疗专业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1、对医护人员的好处

共享的信息,可以清楚的得知患者在其他地方的诊断和就业情况,能很快地获得患者的病历,智能化的器械还可以精准地找到问题的所在,会大大减少或者不让诊断失误的情况发生,减少医护人员的压力,对于老年的群体就诊,还能判断在其年龄段是不是能够手术或者服用一些激素药,还能实时跟踪他们在医院的位置,防止记忆力弱的人走失。

2、对患者的好处

智能设备可以实时或者长期监控病情,体内的抗击细胞和身体机能的增减情况,物联网的互通功能还能做到远程诊断,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群体或者老年群体行动不便的问题。对于一些上班族或者学生,这些设备还能提醒他们是否到了吃药时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医疗行业作为物联网很早认识到物联网行业并且利用它的行业之一,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充分利用,高度智能化的医疗器械设备能够应对现在的行业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是现在普及程度还是太小,基本上在一些城市投放实验中,物联网所带来的功效,总有一天会广泛应用于各位患者,为更多人治疗病痛的折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00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 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