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好吗

物联网工程好吗,第1张

物联网工程专业挺好的,就业率也挺高的。学这个有点难,有点容易掉头发(这是计算机行业的通病)。
物联网工程专业简介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发展。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产业集群多的特点,应用范围几乎涵盖各行各业。
2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
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络、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短程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3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训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培训技能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物联网项目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了解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了解物联网项目相关法律法规;5能够运用学习知识和外语阅读能力查阅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
4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物联网项目市场巨大,所以就业前景也很好。毕业生可在信息传播时代从事深度、综合性、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可从事设计、制作等新闻传播技术方面的传播技术工作,或在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企业等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营、监测和管理工作。

三步教你如何选择低代码开发平台

在选平台之前,首先要确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步  确定你需要做什么?

第二步  找一款适合你的。

第三步  开始学习如何使用。

咱们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确定你需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我把需求大体分为这么几类:

    1 “我想学习编程,我想转行互联网,我需要做一些真实的项目出来,好找工作!”

    互联网是为数不多的朝阳产业,是基础工具,也是基础语言,美国幼儿园里就开始教编程了,国内也要求把编程课程引入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其重要性,我就不多说。另外,互联网总体来说是高收入行业(看看10几年前央视的广告和现在的赞助商有啥区别吧,马上就能理解),方式方向应该没错的。就算每10年可能会有一个轮回和低谷,但是确实也找不到什么新的经济的增长点了。所以坚定地投身互联网吧!

    为什么要学编程?原因很简单,程序是互联网的“语言”,不会语言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就会举步维艰。而我认为,这里面最核心的程序思维,就程序本身而言,语言也有很多种,但是思维方法,构建应用的方法,大同小异,因此如果掌握好了这种程序构建“逻辑”,将为未来发展扫清障碍。

    另外建议,学习简单使用一些语言,低代码平台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我们认为,这也是语言发展的大方向,不会问题。

    2 “我会一些编程,我想做外包,中小项目为主”

    你可能会前端或者后台某一两项技术,但是还不足以完成整个外包项目,另外,觉得用代码写太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地方考虑不周到,项目完成质量也不高。这种情况下,选择低代码平台是非常明智的。通常效率都会有大幅提升,如果选择正确的。

    3 “我需要做一个具体的项目,包含工作流、表单部分技术,我希望能快速实现”

    作为企业内部OA的某一些具体需求和实现,低代码平台也有一些专门服务类似需求的引擎,最为常见的就是BPM工作流管理以及表单系统,对于这些系统都有非常成熟的低代码解决方案。开发工作量往往可以降到最低,而且质量通常有保证。

    4 “公司需要重构自己内部的业务中台,数据也需要统一,付能公司研发能力”

    这个往往对平台要求比较高,需要开发平台提供完成的“开发体系”,只有这个体系完备,才能保证一个平台解决所有问题,否则如果平台技术无法实现,那成本就比写代码还要高很多。

    5 “公司需要技术架构统一,高效,现在都是外包团队在做项目,技术架构不统一,无法管理”

    要求具备完整的“开发体系”,同时,架构要比较简单和先进。

第二步:寻找一款适合你的。

    大家重点关注一下:三个点和两个坑,就不会跑偏。

    第一点:这个平台自身能够干什么(如果不嵌入代码的话)?道理很简单,代码肯定啥都能做,但是这个和平台关系不大,还是要看平台本身除了代码能干嘛,这才会对你提升效率;

    第二点:开发的效率如何?(这里重点考虑,有多少代码可以不写?压缩比率)低代码本身最核心的意义还是在于少写或不写代码,而生成高效运行代码。另外,你也需要关注平台产品本身的设计,有些平台描述很牛逼,但是根本没法用(异常难 *** 作),处处是Bug;

    第三点:开发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一是看看开发出来的产品的架构是否先进,另外,运行时,实际跑跑,看看加载速度,是否卡顿就清楚了,在试的时候,尽量找复杂的应用来实验,不然看不出效果的。

    下面来说一下两个坑:

    第一坑:低代码坑,其实由于低代码这个概念在国内也就才一年多时间,因此很多公司都是临时起意,说我们来开发一个低代码平台吧,而国外很多平台都已经开发了十几二十年了。因此很多平台都是从一些SaaS开发平台转变过来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这种平台还处于很初级“PaaS”概念,并不完备(只是提供一些SaaS开发的接口的封装),如果用来开发他们以前研究的SaaS相关产品,效果还不错,但是开发别的,就都需要写代码了。

    这就意味着,你花了挺多时间去学习一个低代码平台,结果开发的时候还需要大量写代码,或者只能开发很窄的领域,这个就有可能“事倍功半”了。

    第二坑:看上去很好,实际Bug太多;看上去给了你很多实现路径,其实一个都跑不通。从现在的产品理念来看,只需要提供给用户一条最方便的路径来实现最好的产品就行了,不需要给用户提供成千上万的选择,选择本来也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Perl当年就是犯了这个错误,而Python则吸取了这个教训。

第三步:学习如何使用

建议大家在分析和选择的时候,多去看教学视频,少去看介绍,教学视频才是你后面真正的 *** 作,文字介绍往往具有很强不确定性和迷惑性。

   最后希望大家认真选择和学习低代码平台,没准你以后吃饭就靠TA了!毕竟这个是互联网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而互联网又是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另外,现阶段低代码平台比较多,各式各样,但多数都是针对某一些特定场景和系统进行开发的,而且语言也多种多样,有写SQL的,有写前端代码的,有写后台代码的。

事实上,物联网卡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直到近两年才开始起火,由三大运营商推出,采用专用号段和独立网元,运用于设备终端联网的一种“流量卡”。
 
对于物联网卡其实和普通的SIM卡没有什么区别,物联网卡能用的功能手机卡都有,只不过物联网卡采用的专用号段和独立网元进行数据传输,另外,和手机卡不同的是,手机卡一般是11位,而物联网卡则是13位。
 
一、一般我们获取物联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运营商,可以直接找运营商采购物联网卡,这种是需要走流程、签合同的,对于采购数据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基本上每个月采购数量要在5千以上,否则没有什么优惠可言。
 
据中景元物联了解,对于1G/月的流量套餐,运营商的价格是40-60元左右每月,10G/月价格在230-290元(电信是10G/200元),数量越多、流量越大优惠便越大。
 
对于直接在运营商采购物联网卡安全有保障。
 
②代理商,可以直接找代理商采购物联网卡,这种就很简单了,你只要选择了合适的代理商,就可以进行采购,在数据上面没有太多的要求,如果量大的签可以签合同,基本上是随要随拿,在售后方面非常即使。
 
据中景元物联了解,对于代理商的价格要比运营商优惠至6-8折,所以采购时也可以直接去代理商拿卡,会省下很多钱。
 
对于直接在运营商采购数量没有限制,价格有优势,只不过对于代理商的选择要慎重,代理商太多,太乱,骗子无处不在,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

联网设备已经在开始打造物联网,以仅仅几年前根本不可能的方式将用户与设备连接起来。

然而,很少有人停下来考虑:带来新的便利和奇迹的同时,物联网也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和顾虑,一些是技术方面的,另一些是社会或环境方面的。到目前为止,这些大多数新的问题和顾虑很少被普遍承认,不过有许多已经开始显现:

7 新的使用场合

还记得个人电脑首次出现时,被宣传用作存储食谱的地方吗还记得iPad发布时,许多文章提议该如何使用它吗与个人电脑和iPad一样,物联网也是那些热门概念之一,这是由于它具有的潜能,不是由于它能解决任何特定的问题。虽然如何使用物联网方面的例子通常涉及用来开关设备的定时器,但只有在智能设备遍地开花后,真正的用途才可能会出现。

这并不意味着物联网不会成功或不会彻底改变技术行业。然而,这确实意味着影响难以预料。唯一靠谱的建议就是,建议大家要预料到意外的情况。

6 需要开放标准

物联网包括许多使用自家规范的不同设备。在现阶段,这并不要紧,但是过不了多久,进一步的发展势必需要智能设备能够彼此通信。

不过,虽然物联网的大部分可能是用开源软件构建的,但是通用标准和协议落后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现有的为数不多的项目往往针对某项技术,比如Eclipse物联网,而且往往专注于将现有的标准或协议应用于智能设备,而不是针对物联网的新需求来开发。要是没有更大程度的合作,物联网的发展就会偏慢。

5 能源需求

几年前,Gartner预测,到2015年使用的智能设备将多达49亿个,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Gartner估计,智能设备的数量将达到250亿个,每年增长100%。

伴随这种增长的将是能源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增幅与互联网带来的需求相当。2012年,支撑互联网的数据中心估计每年耗电量达到300亿瓦――这足以为一座中型城镇供电,而物联网需要的耗电量可能更大。

即便有了经过改进的电池,以及像太阳能和风能这些绿色能源,仅仅满足需求还是会很困难。然而,加上能源浪费和污染物等问题,为物联网供电本身在今后十年将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4 废物处置

由于有计划的废弃,光美国每年就要产生5000万吨的电子废物(处置掉的电脑、电话和外设)。由于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继续工业化,加上物联网接入网络,这个问题只会日益严峻。与此同时,只有不到20%的电子废物被回收;尽管有《巴塞尔公约》,其余电子废物大部分继续被运往海外的发展中国家,废物在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下被利用。

智能设备并没有引起电子废物,但假设它们采用与如今计算机一样的方式来制造,寿命只有短短几年,它们似乎可能会让这个问题严重两三倍。

3 存储问题

存储智能设备生成的信息会加大物联网带来的能源需求。相比智能设备的庞大需求,像谷歌这样单单一家公司的需求相形见绌。谷歌已经拥有无数的服务器集群,每个服务器集群占地数万平方英尺。

然而,场地要求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智能设备生成的数据大多数只是暂时用来发送信息到设备,并不需要存储起来。其他数据(比如设备定时器)可能通常最多只需要存储一两个星期。

然而,由于这些信息随时可用,将这海量信息的一部分存储更长一段时间的需求会随之加大。因而,就需要制定政策,规定存储哪种类型的信息、存储多久――更不用说谁可以访问,以及制定的任何一般性政策允许有什么样的例外。

2 缺乏隐私

物联网有可能蕴含关于谁在使用它的大量信息。智能手机已经可以受到跟踪,智能设备表明在未来,政府可以为人口普查信息补充智能设备的输出信息,厂商可以高效地收集关于你习惯的信息,那样它们就能让Facebook对你兴趣和购买习惯的深入了解显得微不足道。

另外设想一下,政府部门通过你的智能设备对你实施跟踪,或者你的设备在法庭上被用来对付你。

这些可能是可怕的场景。由于许多国家争论智能设备用户到底保留哪些隐私权、放弃哪些隐私权,可以预计,物联网会带来众多的法律先例和集体诉讼。

1 缺乏安全

在面临为用户提供便利还是安全这道选择题时,厂商几乎无一例外地会选择便利。即使在这个早期阶段,物联网也不例外。路由器、卫星接收器、网络存储系统和智能电视等基本设备已经极其容易中招,2015年就报道了首起攻击汽车得逞的事件。这类报道势必会引起公众呼吁要敲响警钟,但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是,实际行动少之又少。

无论如何,不管一个设备可能有多安全,可以保证用户会移除大部分安全机制。比如说,我最近买了一只路由器,允许访问存储在我电脑上的配置文件的默认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居然是“admin”和“password”。

同样,马修·加勒特(Matthew Garrett)最近在2016年3月份的一篇博客(>

现在设想一下,不远的将来会有数十亿个设备,这类情况到时会何等严峻。突然,我们目前缺乏安全和隐私与一旦物联网启动并运行起来,我们可能面临的严重势态相比似乎微不足道。

发掘科技一家专业的物联网硬件方案公司:发掘科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21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 2023-06-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