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联通的具体实施有哪些呢?

2017年,中国联通的具体实施有哪些呢?,第1张

中国联通2017年年度报告(节选)
2017 年,公司全面深化实施聚焦战略,以规模效益发展为主线,促发展、控成本、转机制,经营模式转型取得突出效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获得实质性突破,经营业绩实现根本好转,公司在转型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整体业绩
2017 年,公司经营业绩成功实现反转并得到大幅改善。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 2,4902亿元,同比增长 46%;EBITDA1达到人民币 8170 亿元,同比增长 23%;利润总额达到人民币238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 43 亿元,同比增长 1764%。2017 年,公司发生与光改相关的资产报废损失人民币 29 亿元,该资产报废损失不会对本公司的现金流产生任何影响。剔除上述光改相关的资产报废净损失后,公司 EBITDA1达到人民币 8460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 340%,同比提升 05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达到人民币 528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人民币 115 亿元,同比增长 6471%。公司围绕提质增效,积极推动精准投资、共享合作与资源挖潜,提升回报。2017 年,公司在确保网络竞争力的同时,资本开支同比大幅下降 416%,为人民币 4213 亿元。得益于收入逐步改善以及资本开支大幅下降,公司自由现金流达到人民币 4921 亿元,同比提升 56 倍。同时受益于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资顺利完成,公司资本实力大幅增强,财务状况更加稳健,资产负债率由上年同期的 626%下降至 465%。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在充分考虑公司盈利状况、债务和现金流水平及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后,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末期股息人民币 00204 元。未来公司将继续努力增强盈利能力,提升企业效益和股东回报。
(二)业务发展
发力流量经营和发展模式转型,移动业务高效益提速发展,增速行业领先2017 年,公司大力推动移动业务发展模式转型,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提升新入网用户质量,在低成本、薄补贴的用户发展模式下,移动业务实现提速发展。移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5644 亿元,同比增长 79%,高出行业平均 22 个百分点;移动出账用户净增 2,034 万户,总数达到 28,416 万户;移动出账用户 ARPU 达到人民币 480 元,同比提升 35%。 年内,公司发力流量经营,创新推出并规模化推进 2I2C、2B2C、以冰激凌为代表的中高端套餐等转型产品,细分市场,精准营销,以低营销成本高效触达目标用户,特别是年轻人市场,实现 4G 用户规模突破。2017 年,公司 4G 用户净增 7033 万户,总数达到 17,488 万户,4G 用户市场份额同比提高 37 个百分点; 4G 用户占移动出账用户比例达到 615%,同比提高 219 个百分点。公司加快向“流量+内容”的创新经营模式转型,大力推广流量型产品,叠加内容和权益,释放流量价值,移动数据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17 年,公司手机上网收入同比增长 288%,达到人民币 9214 亿元;手机用户月户均数据流量达到 2433MB,同比增长 3590%,仍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积极布局培育重点领域创新业务,稳定固网业务,打造未来增长新动能2017 年,公司积极推动创新业务规模发展,努力抵消固网语音收入下降和固网宽带竞争带来的压力。固网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 9087 亿元,同比下降 09%,基本保持平稳。其中语音收入占比下降至 133%,固网业务结构进一步改善。公司积极发挥与战略投资者的资源互补业务协同优势,围绕重点行业,聚焦重点业务,开放合作,创新激励,共同构建创新共赢的产业生态圈。2017 年,公司在重点创新业务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实现 ICT 业务收入人民币 332 亿元,同比增长 110%;IDC 及云计算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102 亿元,同比增长 166%;物联网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 141 亿元;大数据业务收入达到 16 亿元。积极应对激烈市场竞争,以“高带宽、大视频、大融合”促进用户消费升级和融合发展面对宽带业务领域的激烈竞争,公司进一步提升网络覆盖能力和品质;利用网络能力优势,以 TV 及视频内容为引领,积极推广高带宽及融合产品,促进用户消费升级和固移相互拉动发展;推动宽带销售服务的互联网化转型,提升客户服务感知;开拓布局家庭互联网、家庭组网等新服务,探索创新服务新模式。 2017 年,公司固网宽带接入收入为人民币 4271 亿元,同比下降 26%。固网宽带新增用户 130 万户,达到 7,654 万户。融合套餐用户在固网宽带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435%,同比提高 49 个百分点。下一步,公司将围绕宽带视频化、融合化、电商化,进一步优化产品,强化运营与服务,激发基层销售活力,不断提升宽带业务差异化竞争力。
(三)网络建设
2017 年,公司坚持聚焦合作和精准投资,高效建设网络。在保持低资本支出的同时,保持了网络质量和客户感知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对业务发展的有效支撑,公司以提升投资回报为导向,充分利用 4G 网络、固网宽带网络存量资源能力,将投资聚焦于重点城市、4G 网络以及高流量、高回报区域。利用大数据监测流量热点,实现精准扩容。在资源薄弱区域积极开展资源共享和社会化合作,以创新模式满足市场需求。2017 年,公司网络能力持续增强,新增 4G 基站 11 万个,4G 基站总数达到 85 万个;固网宽带端口中 FTTH 端口渗透率达到 792%。网络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4G 网络利用率提升至 57%,宽带用户中 FTTH 用户占比达到 77%。聚焦地区的网络质量和客户感知持续提升, 4G 网络平均上下行速率行业领先,移动网络和固网宽带 NPS 持续提升,互联网网络时延指标行业最优。公司持续提升传输、承载网等基础网络能力,金融专网加载 SDN 功能进一步提升大客户业务承载性能和客户感知,骨干网时延继续保持行业最优。积极跟进新技术演进,在 8 个城市推进VoLTE、VoWiFi 和一号多终端等新业务试点,在上海建成全球最大单城 NB-IoT 网络,并全面引入 NFV 技术,为未来发展积蓄能力。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7 年,公司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混改十六字方针,以本公司为平台,推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借力外部资源及能力,创新商业合作模式,实现战略业务协同;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市场化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活力,以提升公司效益,创造更好的股东和员工回报。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财务实力和投资运营能力显著提升2017 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联通集团老股转让,成功引入 14 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与公司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并在联通运营公司层面获得资金注入约人民币 750 亿元。所有混改募集资金将由联通运营公司用于 4G 能力提升,5G 组网技术验证、相关业务使能及网络试商用建设项目,以及创新业务建设项目。外部资金的注入,有效增强了公司财务实力,提高了公司抗风险能力。推进与战略投资者深度合作与协同,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公司深度挖掘和聚合战略投资者的优势资源,发挥自身基础业务能力优势,聚焦渠道触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零售体系、视频内容、家庭互联网、基础通信等重点领域,推动强强联合,深度合作,打造业务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年内,公司借助腾讯及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线上营销触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以低成本获取 2I2C 用户约 5000 万户;与百度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深度合作;与腾讯和阿里巴巴在云业务层面开展深度合作,相互开放资源及能力;与京东、阿里巴巴、苏宁联手打造智慧生活体验店,积极探索新零售业务模式;与各战略投资者在基础通信业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互利共赢。加快步伐转变机制,强化激励,提高效率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深度推进机制体制的创新变革。瘦身健体,精简机构,推动人员向一线流动,打造精简高效的组织体系。推进管理人员市场化、契约化管理,实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推进划小承包改革,竞争性选拔“小 CEO”,搞活激励分配,激发基层内生活力。推出员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期将向核心员工授予不超过 848 亿股限制性股票,科学设置各级组织与个人解锁条件,实现当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股东利益、公司发展和员工利益协同。
(五)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
公司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提升执行力,管理和企业管治水平持续提升。2017 年公司荣获多项嘉许,其中包括本公司控股子公司-联通红筹公司被《金融亚洲》(FinanceAsia)评选为“亚洲最佳管理团队”,被《机构投资者》 (Institutional Investor)评选为“亚洲最受尊崇电信企业”第一名。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信息生活需求,助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坚持智慧发展,以匠心建设品质网络,为用户提供速度更快、覆盖更广、感知更优的智慧网络体验。大力拓展智慧生活、智慧产业,提供丰富多样的“智慧+”应用,让公众享受更加便捷、智能的信息生活。深度参与电信普惠服务,落实提速降费,不断推出惠民新举措,缩小地区数字鸿沟。积极开展绿色运营,降本增效,提升发展质量,推动企业与环境和谐共生。

物联卡也是手机卡的一种,有规定物联卡不能在手机上使用,但是还是有很多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的物联卡,都是经过改良的。物联卡也分为移动,联通,电信。

联通物联流量卡可以说的2022年,相当稳定的物联卡种,电信物联卡没有在去年断卡行动抗住的行业打击,在各个公司死卡,断网的行业危机下,停卡了很多,移动的物联卡更是不用找,2020年就停止了,明文规定不能上架线上平台。在淘宝,闲鱼拼多多等一定是买不到,大部分在公众号或者代理商那里才有。

物联卡的几个特点。

一、物联卡没有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它是专门用来上网的。所以它的流量价格会低于市场平均价格3-5倍。

二、随时可以注销,不用也不会扣月租。物联卡也需要实名,联通的物联卡在联通物联网实名小程序就可以实名,实名后绑定卡上面的ICCID就可以。注销只要取消绑定卡号就可以。

还有第三、就是套餐随用随冲,用超了不用有扣费的情况。物联卡流量用超了就会停机没有网络,在买流量就可以继续使用,物联卡的流量套餐充值都是比较简单,在公众号购买就可以、

5月25日,由中国联通5G创新应用联盟、联通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联通雁飞5G模组暨行业套件产品发布会于南京盛大召开(以下简称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以“匠芯造物,智联未来”为主题,围绕现存市场痛点与局限性,发布了联通雁飞5G模组,以解决占终端成本60%左右的核心器件——模组成本过高的关键问题,同时还发布了雁飞Cat1智能燃气套件,以实现终端行业规模化部署和高价值运营。

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联通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海锋,紫光展锐CEO楚庆,联通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物联网事业部首席产品官李凯,中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传忠,高通全球副总裁李晶,联想副总裁王帅博士,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CEO应凌鹏,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OO张栋,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绍舟,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杜国彬等芯片、模组、终端龙头企业大咖出席了本次发布会。本次活动也同样备受行业瞩目,在线直播期间参与人数超60万,反响热烈。

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联通数科副总裁陈海锋首先发表致辞。陈总提到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物联网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其发展离不开芯片、模组产业的有力支撑,本次发布会即将发布的雁飞5G模组与雁飞Cat1智能燃气套件将着眼现存行业局限性,从底到上渐层提供服务,推动行业终端规模化发展,希望借此次发布会契机,可以与产业链伙伴携手共生、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引领数字化转型之浪潮! 紫光展锐CEO楚庆在致辞中提到,当前信息产业已发展到新阶段,展锐在 探索 和创新的道路上始终与联通保持着紧密合作,与联通携手创造了多个业界首次,持续引领5G发展与创新。未来也将共同继续在5G前沿标准、5G技术创新、5G模组等方面加强合作,构建5G合作创新生态,赋能5G新基建。

高智能,低成本,低功耗!联通雁飞5G模组正式发布

针对5G模组行业,联通数科物联网事业部首席产品官李凯介绍,2021年5G模组的全球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片/年,到2025年将超过5000万片/年。然而现阶段5G应用市场却与预期差之甚远,阻碍5G行业市场规模发展的最主要痛点在于模组成本过高。

雁飞5G模组三大核心特点是:

1针对联通网络定制核心特性,对不必要的功能裁剪设计,实现低于500元的售价;

2针对工业控制、4K/8K视频采集、数采数传等行业应用对模组的计算逻辑及网络协同方式进行自行设计,实现30%的节电;

3基于雁飞格物DMP平台,通过网络软件化、软件硬件化、硬件芯片化,在芯片中植入自研的雁飞格物SDK,形成物网协同的差异化优势,实现真正的“有根生长”。

针对行业痛点,本次发布会上,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联通数科副总裁陈海锋联合产业链重磅发布了业界首个低成本雁飞5G模组。针对5G整体行业受制于模组成本过高而发展缓慢的现况,通过深度优化和剪裁,实现了差异化、定制化5G模组发展的方向性引领。

抓住数字化转型风口,跟着5G乘风破浪

在高峰论坛环节,由联通数科物联网事业部首席产品官李凯主持,与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联通数科副总裁陈海锋、紫光展锐CEO楚庆、中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传忠、高通全球副总裁李晶、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绍舟、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CEO应凌鹏、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杜国彬等行业大咖共同围绕5G如何在数字化转型的风口上乘风破浪,打破现有市场局限性、 探索 商业模式创新等核心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陈海锋表示,中国联通一直在研究5G如何赋能网络到终端到应用。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联通将继续秉持“调动可运营的资源,承载可运营的顾客, 探索 可运营的商业模式”,积极推动行业规模化、提升运营效率,携手产业链共同前进!

发布会也抓住该契机,完成了与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懂的通信、中元易尚 科技 有限公司、通则康威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麦谷 科技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7家重点合作企业的5G模组现场签约,签约数量达6万片。

业界首发!联通雁飞Cat1智能燃气套件正式发布

中燃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传忠在致辞中提到,只有不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步伐,才能实现更高效地数字化资源共享,更全面地建成领先的能源数字化企业。2021年中燃将与联通数科物联网事业部通过双方战略性合作,发展落地物联网平台以及燃气运营管理平台,助推集团运营效率及发展步伐提升。

紧接着,由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首席专家闵爱佳代表联通数科物联网事业部推出了业界首个雁飞Cat1智能燃气套件。该雁飞Cat1智能燃气套件可以有效地与NB物联网表具形成互补,推动终端行业规模化运营。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联通数科副总裁陈海锋携手中燃控股、北京亚华、华立 科技 、丹东东发集团共同发布了雁飞Cat1智能燃气套件。基于该产品,联通也将携手产业链上的多家合作伙伴,继续深挖PSM在众多行业中的应用价值。

本次发布会通过端到端的数字化产品能力打破了现有市场技术的局限性,加速终端快速规模化、深挖行业应用价值,创新新兴产业商业模式,赋能数字化转型加速。未来,联通数科物联网事业部将坚持赋能各应用厂家、生态厂家,对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从低到上渐层提供服务,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将5G产业快速规模化,加速推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如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核心技术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地址资源缺乏、规模化应用不足等,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是由物联网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以及物联网用户构成的产业集群。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将物联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资金数亿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均将物联网(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业信息化部还专门立项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支持。科技部专门在先进制造领域设立了"RFID"专项,投入1亿多元对19个专题、近3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资助,从RFID芯片、关键 技术的研发到行业应用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资助和培育。目前,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移动基站等方面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二)在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世界物联网领域,我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大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取得了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重要话语权。这将改变我国在计算机、互联网两次信息浪潮中双双落后的局面。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为加强物联网标准化工作,2009年9月11日,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也在积极筹备过程中。 (三)具有了较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一是技术研究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无锡市签署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同一天,中国移动宣布将在无锡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并同时建设物联网数据中心,以支撑物联网相关业务的落地运营。23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无锡成立。24日,中国联通与无锡签订协议,合作推进WCDMA与物联网融合。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在产业化组织方面,早在2005年9月,上海就成立了"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2009年11月和12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传感网(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相继成立。二是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8月7日,首个国家物联网园区在无锡建立。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也快速推进。 (四)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意味着物联网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化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发展更加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标准的统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明确统一的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还没有出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当前及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从物联网相关企业股价的迅速飙升以及许多城市纷纷介入物联网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 我国在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缺失,除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外,我国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物联网核心技术。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但在全球RFID专利中,我国RFID专利申请量只有美国的65%,日本的457%3,而且多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型专利数量较少。美国在芯片、编码、空中接口协议等领域拥有大批专利,其申请总量超过了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本以及我国大陆等多个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总和,高达53%。而日本、欧洲则在传感器技术上拥有巨大优势。即使在国内,国外企业和组织在我国申请的RFID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占据主要地位。截至目前,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已制订出RFID标准,并加速向我国输出,随着国外RFID标准在我国的推广以及逐渐被我国企业接受,我国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国际标准在国内应用所形成了事实标准将会阻碍我国国家RFID(射频识别)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三)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涉及物体标识、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包括了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等不同企业主体。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适应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统一的标准体系尚未出台,使得目前很多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厂家各自为战的状态,终端厂商、应用厂商、集成商无法有效分工协作,产业分工不能细化,影响整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不完善将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混乱。 (四)物联网地址资源匮乏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发展,需要大量的IP地址,专家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物联网地址预计需求量在100亿。而目前互联网在IP地址资源上的不足,已经成为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从总量上看,目前全球互联网IPv4协议能够提供的地址空间最多只有40多亿,且可分配的IPv4地址剩余量不足10%,并将于两年内消耗殆尽。从结构看,全球IPv4地址分布不平衡,截止2009年底,排名第一的美国的IPv4地址为1495亿,占全球已分配IPv4地址总数的50%。排名第二的我国的IPv4地址仅为232亿,占全球的777%。从发展趋势看,2009年度我国IPv4地址申请量为美国194倍,增长势头强劲。IP地址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地址资源的不足,将使我国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五)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不足 我国物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开展的物联网应用主要还局限于小范围的简单应用,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庞大的行业和大范围的应用需求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使得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规模性市场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同时,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制约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一是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二是明确界定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制定实施我国促进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二)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一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如RFID天线设计与制造、RFID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标签集成、读写器关键零件、RFID测试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组织模式,将研发与产业化结合起来,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聚集物联网研发人才和项目,开展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三)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一是在物联网基础标准领域,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二是在国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核心技术和网络为依托,制定和形成我国自己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四)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一是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积极发展IPv6下一代互联网是解决目前互联网地址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要尽快建立IPv4向IPv6过渡的有效组织机制,制度与措施,明确时间表,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利用财税杠杆和专项基金等经济的手段,鼓励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进行IPv6改造,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二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以物联网运营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为实施主体,发挥政府在推进物联网应用中的能动作用,以政府订购和首购的方式,在工业、农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探索物联网价值链合作模式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国内物联网产业,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好的发展前景。

联通提升双融有以下方法:
1、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研发和创新新的技术,例如5G、物联网平台等,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客户的需求,同时提升双融业务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加强合作与生态建设: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和生态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双融业务的发展。例如,可以与设备厂商合作推出物联网设备、与行业应用厂商合作推广物联网应用等。
3、加强客户服务: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例如定制化的服务方案、智能化的客户服务等,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26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