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物联网是怎样让农业变得“智慧”的

看物联网是怎样让农业变得“智慧”的,第1张

3月27日,阳光明媚。上午十时许,在高楼镇高楼村泰香农业公司生产基地里,20多名工人正在整理大棚,为下季栽培做准备。“目前,羊肚菌的春季采摘已经结束。由于公司在大棚中引进了新技术,为羊肚菌的高产优质提供了技术保障。”泰香农业公司技术部负责人文星说。

文星所说的大棚运用的物联网技术,听起来还有些新鲜。它究竟是一个什么的东西,又是如何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作用的呢

简单地说,农业物联网就是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并自动控制调节,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

文星一边介绍,一边带领记者走进了安置着一些设备的大棚,实地了解物联网的运用情况。

“这个叫监测管和喷头,它负责监测大棚里土壤、空气的湿度、温度。”文星指着大棚里的一个圆型设施说,当土壤、空气中的湿度、温度超过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时,它会将信息反馈到中心控制室,中心控制室经过自动分析后,会将指令发送给大棚中间上空的喷头,喷头会喷出水雾降温或增湿来调节湿度和温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套设施由卷膜器、监测管、换排气阀、供水泵和中心控制柜构成。喷头负责喷水降温,换排气阀负责抽湿散热,卷膜器负责四周薄膜的升降来调控温度,而这一切,都是根据中心控制柜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发出的指令自动完成。

这套设备总的称为体,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据了解,该系统工作时可以及时检测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实时采集图像、土壤、气象、温度、光照度等信息,通过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传输汇集到云数据平台,再从手机APP上就可以看到农业园的各项关键监测数据。中心控制柜将接收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后,随即将发出的指令反馈到设备终端,设备终端会自动启动排湿、降温、散热、喷水、升温等有关功能,把生长环境调控到最佳的程度。

据了解,该基地自建起物联网技术体系后,为羊肚菌提供了最好的生长条件,实现了高产和质优的目标。

“农业物联网改变了过去农民种地凭经验、靠天吃饭的状况,实现了对瓜果蔬菜等作物需要的水、肥和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实时定量的智慧把控,可以达到调节农作物生长周期、改善品质、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区蔬菜生产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物联网设施进入蔬菜行业并成功应用,目前在铜梁区还是第一家。它的引进和成功应用,开启了物联网现代农业技术服务蔬菜生产的先河,值得在有较好条件的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推广。

该负责人还介绍说,当前,引进物联网技术体应该瞄准开发中高端和高产值的农产品,特别适宜在蔬菜、花木、果苗育苗基地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入较大,加之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必须配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才能物尽其用,发挥出好的效果。

发掘科技一家专业的物联网硬件方案公司:发掘科技

1、首先将物联网温湿度采集器的插座底部按照图纸组合。
2、其次将物联网温湿度采集器内部线路按照图纸上的方法对应接好。
3、最后将物联网温湿度采集器安装在插座上,并用自攻丝固定在安装位置即可。

中储粮集团是专职从事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的“国家队”,守住管好保百姓饭碗的储备粮,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中储粮是如何保管好大国粮仓,让百姓吃上放心粮,颇有一层神秘的面纱。

7月10日,走进中储粮集团辽宁分公司,试图揭开这层面纱。在采访中发现,信息智能化已成为如今大国粮仓管理的重要特征。中储粮辽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解决基层管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互联网与粮食储备业务深度融合,中储粮综合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粮情远程监测、智能出入库监管、库存数量监测等多个信息化平台进行系统集成,形成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体系。

在中储粮辽宁分公司,辖区全部直属库均开展了智能化粮库建设,安装了粮情远程监控系统,在分公司本部,可以即时穿透查询全省每个直属粮库每个粮仓粮食管理情况,使管理层具备了“千里眼”,高清摄像头下可以将仓内图像放大23倍,保管员反复检查都难以发现的微小害虫也无所遁形,实现了穿透管理。

保管好粮食,科技手段显得尤其重要。围绕如何将粮食仓储这一历经千年的传统行业向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转型,中储粮辽宁分公司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开展电子检温、谷物冷却、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四合一”储粮技术基础上,结合北方储粮实际,推广使用了内环流控温储粮、智能通风、空调控温储粮等新技术,实现了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智能储粮。

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就是通过冬季通风降低粮温蓄冷,夏季采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从通风口抽出,通过保温风管送到仓内空间,降低仓温、粮温的储粮技术。该技术具有低碳、环保、清洁、绿色等特点。一方面能够确保粮堆温度恒定,另一方面又可有效节约能耗。冬季通风降温后整仓平均粮温在-5℃~0℃,全年粮食均实现低温、准低温储藏,并保持粮食的品质新鲜,实现绿色储粮、生态储粮,吨粮成本由过去的116元/吨下降到045元/吨。

空调控温技术是在夏季利用空调作为冷源,对粮堆进行缓释通风降温,从而降低仓内空间及粮堆表层温度的技术。该技术具有低耗、环保、绿色等特点,主要适用于储存水稻,最大限度确保仓内温度恒定,保持水稻的品质新鲜。据测算,应用该技术储存的水稻吨粮成本由过去的116元/吨下降到107元/吨。

智能通风系统技术是根据仓内外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结果,远程自动控制轴流风机、自动仓窗、风机等通风设备,进行排积热通风、降温通风、降水通风的储粮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通风能耗及成本,提高通风效率和准确度,从而实现节能减损安全储粮的目标,同时大幅度减轻粮库保管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粮库工作环境。

中储粮这支经营管理大国粮仓的“国家队”,就是采用这些科学的手段,做到了守住管好保百姓饭碗的粮食。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精准农业管理和智能化农业生产等方面。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物联网终端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和养分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农业企业、农民和政府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例如,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农业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的科技服务,同时也能促进农业现代化。
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决策分析和预测。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农业数据,可以预测农产品市场需求、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机器人和智能化农机装备等方面。通过智能化的农业机器人和农机装备,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总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现代农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29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