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时代,建筑行业应该怎么发展?

在互联网+的时代,建筑行业应该怎么发展?,第1张

建筑业助力建筑安装市场发展 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建筑安装业是指建筑物主体工程竣工后,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安装,如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包括建筑物主体施工中的敷设线路、管道的安装以及铁路、机场、港口、隧道、地铁的照明和信号系统的安装。作为建筑业的细分市场,建筑安装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较为迅猛,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的基础设施、大型公用工程和住宅、石油化工、核电站等相继建成,对一些设施管道、线路安装需求扩大,而建筑安装作为专门进行安装工作的建筑业细分领域,其市场需求增长空间也随之扩大,进而促使整个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建筑安装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业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度,在2019年总产值达到了248万亿元,同比增长57%。而我国建筑安装行业发展与建筑业息息相关,其行业总产值也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在2019年我国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60%。未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国民对建筑物安装需求逐渐扩大,我国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在2022年有望达到14万亿元以上。

从市场分布情况来看,目前全国各省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江苏、广州、浙江、山东、北京、河南、上海、湖北、四川、河北。其中江苏、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由于受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固定资产投资也相对较大,因此这些省市的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较为迅猛。而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市也在中西部大开发支持下,进入全国各省建筑安装行业产值前十,行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总的来看,我国建筑安装行业整体集中度相对较高。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渐兴起,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建筑业市场不断发展。而建筑安装作为建筑业中的细分领域,其行业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经过多年的市场整顿、制度建设以及有效监管,目前逐渐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0-2023年中国建筑安装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八章

第九章 国内建筑安装市场深度分析
第一节 建筑安装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2019-2023年供给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2019-2023年需求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产品消费领域与消费结构分析
第五节 建筑安装价格趋势分析
第十章 投资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 SWOT分析
一、投资机会与风险总结
二、投资必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投资建设方案及工艺
一、投资方案及优劣对比
二、投资建设工艺
三、投资建设建议
第三节 投资收益测算及投资建议
一、成本费用测算
二、收入测算
三、经济效益评估
四、社会效益

基于SWOT分析的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孙晓明 施国洪
(江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近年来,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国有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形成三分天下之势。但是民营物流企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规模不足,企业竞争优势不强,服务功能单一的缺点。文章通过SWOT分析方法, 具体分析了我国民营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 民营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 SWOT分析 发展策略
1、引言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成倍的高于全国经济速度,占GDP的比重超过1/3。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物流行业,民营经济同样表现出色,在激烈竞争的物流市场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营物流企业,它们“披着镣铐跳舞”,硬生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开拓出一片天空,形成了与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和国外物流巨头们三分天下的局势。
虽然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令人振奋,但是民营物流企业在我国的崛起时间还很短,散、小、弱、差是民营物流企业的主要特征,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薄弱,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壮大,是当前民营物流企业决策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SWOT分析法就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和企业内部能力的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以寻找企业经营战略和策略的一种分析方法。对民营物流企业进行SWOT分析,认清企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于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2、民营物流企业的SWOT分析
21 民营物流企业的优势(Strength)
我国民营物流企业诞生的时间较短,但相对于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和国外物流企业,也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国有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产权不清晰,企业冗余人员多, *** 作效率低,在观念上,这些国有企业官本位意识很浓,这也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转变起来很困难。民营企业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经营灵活,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运行效率高。另外企业内部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1]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成果常常与收入直接挂钩,管理者追求利润动机强,富于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因而能善于抓住市场机会。
至于外资企业,尽管它们过去有着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一流管理经验,但是中国物流市场刚刚开放,加上中国物流市场的不成熟,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它们想完全发挥出自身的竞争优势,还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这就制约了它们的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则具有本土优势,对中国市场环境熟悉,能准确地把握顾客的特殊需求,以较低的成本为特定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22 民营物流企业的劣势(Weakness)
与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和国外物流企业相比,民营物流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首先,民营物流企业缺乏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企业长期稳定成长的基本前提。民营物流企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于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处于探索阶段,缺少完整、科学的理论基础,缺乏战略规划。[2]
作者简介:
①施国洪(1955- ),男,江苏金坛人,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
②孙晓明(1981- ),男,安徽铜陵人,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其次,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开展的服务功能仍然以传统业务为主, 增值服务不多。据美智(Mercer) 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联合调查统计, 目前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 %来自基础性服务, 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 增值服务如物流系统集成、物流咨询和信息服务的收益只占15 %。民营物流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增值物流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再者,资金缺乏一直都是困扰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民营物流企业要发展,就要建立相当规模的物流网络,要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投入。民营物流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贷款抵押担保难,信用度低,再加上我国的银行大多倾向于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额度比例低,贷款门槛很高,民营物流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最后,民营物流企业缺乏合适的人才。阻碍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人才来推动业务的发展。一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很落后, 专门从事物流研究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很少, 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模式,从而人才缺乏,素质不高。另一方面,民营物流企业自身没有一套科学的用人机制,在一些家族企业里,人才被当作局外人,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使得企业招聘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23 民营物流企业的机会(Opportunity)
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5年5月25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更是表明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已经从政策支持转向制度保障。物流业方面,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04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等7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今年5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实施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GB/T19680-2005),宣布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种新的企业形态的诞生。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民营物流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式良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给经济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年均增幅在9%以上,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幅在15%以上,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现代物流产业迅速壮大,使现代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国内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59亿元,同比增长84%。[3]民营物流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第三,当前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也给民营物流企业带来了参与国企改制的机会。传统国有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的影响,一般都拥有自身的物流设备,自营仓库和车队。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国企改革过程中需要将这些不是企业优势的物流功能剥离出去。而民营企业则可以参与进来,承接这些剥离出来的物流功能,再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其进行整合,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一来消除企业自办物流的威胁,同时也扩大了物流企业自身的规模,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
第四,物流业的全面开放为物流企业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4]。随着国外物流企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一流的管理水平,再给我国物流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我们接触世界最新物流理念,了解国际物流规则提供了机会,民营物流企业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增长才干,提高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
24 民营物流企业所受的威胁(Threat)
民营物流企业面对的威胁来自三个方面,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和工业企业自办物流的威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潜力巨大的物流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国外物流企业。世界一流物流企业如TNT、UPS、FedEx、DHL等都已经抢滩中国物流市场,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它们在中国已有一定的基础。在中国物流市场即将全面开放之际,这些企业频频动作,纷纷在华加大投资。去年底,UPS以1亿美元与中外运分道扬镳,获得在中国23个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的直接掌控权,为全国200多个城市提供直接服务。DHL的母公司德国邮政董事会也决定,在近5年内将再向中国投资215亿欧元。[5]些物流巨头有着先进的物流设施、技术和管理手段,并且有来自总部强有力的财务支持,资金充裕,将对民营物流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
民营物流企业的第二个威胁来自国有大型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有中远、中海、中邮和中外运等。这些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大都从传统的运输、存储企业转型而来,拥有全国性的网络、运输和仓储资产,它们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市场和经营网络、设施和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这些物流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内部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同时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素质,成为中国物流市场一只生力军。
民营物流企业的第三个威胁来自工业企业自办物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个性化需求,对于服务的时间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实施按单制造,我国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体系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的物流系统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于物流市场的不成熟,一些工业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物流部门,为本企业集团提供物流服务,比如海尔的海尔物流,美的旗下的安得物流。这一类物流企业大都依附于自身企业集团的支持,为本企业的营销配送服务。随着这些企业物流服务能力的提高,它们也开始向第三方物流转型,例如安得物流很早就开始开发美的集团外的客户并获得成功,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 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通过SWOT方法的分析,可以对民营物流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的情况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民营物流企业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民营物流企业要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 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市场竞争。
31 关注核心领域,做强做专。
物流服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物流企业都希望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环节,但是民营物流企业与国有物流企业和国外物流企业相比,在人员素质、经济规模、资本实力上都有很大差距,没有能力提供大而全的物流服务。民营物流企业应当更多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向强而专的方向发展,如宅急送就专心做自己的速递包裹业务,要做中国的Fedex;而上海百岁物流则重点专注于仓储和配送业务。民营物流企业挖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提供某一物流环节的物流服务,做好做精做强,才能以自己的专业化、高效化在物流竞争中保持优势。
3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 改变了传统物流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反馈跟踪, 只能实施粗放管理的状态,信息化管理已经涵盖了物流管理的方方面面, 信息技术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6]。民营物流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应当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因此,企业要强化使用EDI、GIS(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以及GPS等物流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实现快速准确的货物交付,降低物流成本。
34 建立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所取得的更好效果,物流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7]。民营物流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普遍规模较小,竞争能力弱,物流网络分散。因此面对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民营物流企业应在做强做专本企业擅长的物流业务的基础上, 建立物流业务的合作, 形成一种战略联盟, 以弥补功能单一与不完善的缺陷, 构成物流竞争优势。有条件的大型民营物流企业还可以进行跨地区、跨系统的强强联合,组建成能走向国际物流市场的中国民营物流企业的航母。
民营物流企业锦程物流集团,以电子商务平台锦程物流整合分散的中小物流企业,建立战略物流联盟,将遍布全球的客户资源进行分类,实现集中采购,共享资源利益,同时为客户提供从采购到运输的门到门“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目前加入锦程物流的企业已经有102家,锦程物流集团的营业额也已经达10亿人民币以上,成为我国颇具影响力的物流企业之一。
34 树立物流品牌
品牌代表着一个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产品的市场定位、文化内涵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等,在一定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品牌已成为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表现。 [8]国内物流市场竞争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客户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有着众多选择,此时物流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知名物流服务商往往能凭借其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客户信任,赢得业务。因此民营物流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树立品牌意识,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在客户中树立良好而深刻的物流品牌形象。
35 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竞争机制
当今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民营物流企业而言, 物流的专门人才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拥有熟悉物流知识,同时了解财务、市场营销和采购工作的物流管理者,将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民营物流企业不仅要有识才之智,还要学会容才之道;不仅要引进高素质人才,更要合理使用人才,确立合理的薪资结构、良好的福利保障和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企业的规模、网络以及服务水平与国外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民营物流企业应当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实施上述策略,以核心能力获得竞争优势,以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水平,以企业联盟扩大自身规模,以物流品牌树立企业形象,以一流人才推动企业发展。

楼上一些回答太形而上学了,都是理论,简单的事情整复杂了,非常容易把人往沟里带。
本人从事物联网专业(说实话做了不少产品,但目前OSI七层协议都背不全),分享下自己的答案,希望能给题主一些帮助。
物联网其实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互联网的终端是计算机(PC、服务器),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无非都是计算机和网络中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除了计算机外,没有涉及任何其他的终端(硬件)。
物联网的本质还是互联网,只不过终端不再是计算机(PC、服务器),而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配套的传感器。这是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人类服务的计算机呈现出各种形态,如穿戴设备、环境监控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等。只要有硬件或产品连上网,发生数据交互,就叫物联网。
不过物联网的概念目前被炒到过热。鄙人大概十年前开始学习嵌入式,那个时候还没物联网、智能硬件这么高大上的字眼。相信很多前辈那时跟我一样,学的是单片机编程,大家都用“单片机”来概括这个行业。大概2012年左右,很多热钱从房市涌出,投入资本市场。正是这个时候,一大波高大上词汇来袭。服务器技术叫“云”,单片机叫“智能硬件”,网络单片机应用叫“物联网”,车载单片机应用叫“车联网”。。。呵呵。这种现象是商业进展的必要性,我们搞技术的只能跟着改头换脸,谁叫发薪水的是老板呢,呵呵。
不过受限于技术上的瓶颈,物联网的发展,其实无法像当初互联网那样爆发。或者换通俗一点的说法,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物联网的应用,其实是锦上添花的东西,需求性并没有那么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智能硬件卖得并不是很好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需求性原因,所以商业上也不会出现滴滴打车那样的持续性投入,又一定钳制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到今年,这一波的投资热潮冷却了很多,但是在这波浪潮里,我们的社会还是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是关注物联网的人越来越多,从业者也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大学也开设了相关课程,政府也出台了行业鼓励政策。前面我们说过物联网的概念被炒得有点过热,所以在物联网的大群体里,有两类人最为迷茫。其一就是专注物联网的创业者,其二就是物联网专业的学生。鄙人也曾经属于第一类人。
物联网的技术前景是广阔的,近些年上市的一些空气净化器产品,穿戴设备,家庭环境监控设备,在过去是不曾有的,在目前的消费背景下,正服务着大众。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式设备出现,这些正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投身于物联网的技术研发,是很有前景的一件事。
然而物联网的商业前景却是复杂的,特别是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既然创业,目的肯定是赚钱,然而放眼人类社会,最赚钱的事情,其实归类起来就那么几样。首先是资源、再就是获取资源的工具,以及信息。每个企业,想要活得好,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垄断。然而社会上的大部分资源,都是垄断在大企业手里,小企业参与的,往往是跟民生有关的门槛低的行业,竞争激烈,赚钱辛苦。回到计算机行业,虽然计算机行业开放程度很高,然而垄断的存在并不亚于其他行业。英特尔、ARM等公司,基本垄断了处理器行业。微软、Google(Android)、苹果垄断了 *** 作系统。物联网是新兴市场,虽然目前容量不大,但各家各户都盯着,对于创业者而言,无法创造垄断,很难存活。创业者大部分都是小公司,你无论多么牛逼的技术,一旦有市场,大公司都可以迅速投入数倍于你的资金,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模仿你,超过你,压垮你。你是小公司,宣传推广,也不可能投入像大公司那样的资金及影响力,所以产品再好,也不一定卖得好,这是每个技术型创业者,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正是因为上述压力,很多创业者非常迷茫。本人过去四年间一直从事物联网行业,因此结识了很多同行,其中大部分都是创业者。这些创业者非常勤奋,对自己的想法充满热情,也往往敢于坚持。然而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大部分创业者,都没有走到今天,因为投资人的钱总是会烧完的。
我觉得想走向成功,物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应该处理好两个问题。首先,应该认识到,计算机行业想突破垄断,对于大企业而言,是技术积累。然而对于个人或小团队而言,唯一的方法是缩小用户群体。就是我们应该专注于一个领域一项技术去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你说你的客户是大众每一个人,那你的东西基本一个都卖不出去。但是如果你的客户是“捷达轿车车主”+“装过电子导航系统”,那你的东西会比较好卖。缩小用户群体的好处,是大企业不会来跟你抢饭吃,而你又非常容易精准的找到你的客户并说服他们买你的东西。其次,个人或小团队,不应该有任何一刻在亏本,否则你终会难以坚持。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大家都有正职工作(收入),但是比较闲,一起来维护一款小产品,这样的情形,往往容易成功(最后团队或项目被大公司收购,实现财务自由,或职位上升)。
对于在大企业进行物联网方向研发的人员,自然不用担心收入问题,然而可能大部分时间,都要接受来自上层的任务分配。作为物联网技术从业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行业的技术,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突破的,个人将一些觉得需要突破的技术陈列如下,希望在物联网方向的研发人员,可以在闲暇之余,做一下这么几方面的技术积累:
1目前国内低功耗网络技术都做得不好,包括zigbee,其实也被过分夸大宣传。
2传感器和传感输入部分,其实有很大的空间,人之所以聪明,跟手、眼、口、鼻、耳有很大关系,然而计算机的手眼口鼻耳,没一项可以跟人比。由于个人很难在芯片技术上积累,所以只能做做算法,对于视觉识别技术,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研究积累。
3降低研发难度的工具,可以关注下,目前物联网还属于教学推广阶段,能够快速帮助从业者提高研发效率的工具,可以研究积累。(鄙人正是做这一块)
4特定环境下的语音对话算法,可以研究下。目前所有的语音识别,几乎都不过是语音转文字而已,然后计算机通过词汇分析来执行任务,基本都做不了上下文对话。非特定环境下的语音对话,估计国外的苹果、google,国内的讯飞、腾讯、百度都在研究,个人技术者基本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不过在特定环境下(比如自动导航这个环境,人的指令,只会围绕“导航”这个主题),语音对话是非常有效率的输入输出工具,值得个人研究积累。
说完创业者,再来说说各大高校的物联网专业的学习者。
其实我个人是不建议在本科搞物联网专业的,因为物联网专业不是基础学科,在本科开设,没能力的学校,也就是一个幌子,会坑不少人。有点能力的学校,也无法指望在当前的教学构架下,能让学生学到点什么。其原因就是,物联网涵盖的内容太多,随便列举列举:
1数电模电、单片机编程技术:要做物联网产品,起码,你能看得懂电路板吧,你得能给单片机写几行代码,点个流水灯什么的吧。要知道,这过去是放到自动化专业四年要学的东西啊。电路板画得好,就算在内陆省会城市,月薪也随便上万的啊,单片机写得好,月薪也一样上万的啊。打什么物联网的幌子啊!
2网络技术:光给单片机编单机程序还不行,你还得能让单片机上网吧,否则叫什么物联网。既然上网,最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你好歹得在云端放个服务器吧。且不说服务器程序你要自己写,到阿里云买个服务器,绑定个域名,估计你都得折腾一个礼拜。写服务器程序,那在本科也是一门专业啊,起码VC要学吧(时髦点学java)。你即会上位机,又会单片机,那你是全栈工程师啊,这工资不是更高?
3无线技术:很多产品,光一个单片机还不行,你还得整多个单片机,然后多个单片机互相整个网络,这就涉及到组网。用wifi,功耗太高。用zigbee,光协议就看死你。用蓝牙,人家构架就没这么整过。那只好自己写吧,从驱动到组网协议,你要能写全,还不出问题,那以后还有什么软件构架你整不了啊?
4传感器技术:就目前而言吧,很多传感器都是数字型的,直接丢数值出来,单片机只需连上去就可以用,难到不难。但问题是量多,测温度吧,有温度传感器;测光照吧,有光照传感器;测空气吧,有空气质量传感器;还有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颜色传感器、分贝传感器。。。大学也就四年,学单片机编程估计都要三年,你看你剩下的时间能整几个吧。
5终端技术(App):物联网物联网,你把用户搁哪啊,总要给用户丢个App来看看产品状态吧,那就得学习App怎么做。iOS和Android你还得都学了,不然用户就得减少一半,呵呵。
所以本科开设的物联网专业真的是坑啊,明摆着学校不可能教全的嘛,就算学校愿意教,学生也学不过来啊。给点可行性建议吧:
1明确正确的技术观,物联网是一个行业,而不是一个专业。学好物联网里任何一项技术,都可以独当一面,迅速实现个人价值积累(收入很赞的哦)。如果贪多贪快,除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失望和打击,没什么好处。
2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物联网涉及软硬件、互联网、App等多个领域,作为个人而言,只可能精其一样。如果是做硬件,那就好好学数电模电、应用电路、布线画板、传感器特性等等。如果是做软件,明确方向,一般建议本科阶段学好单片机编程、熟悉一两种传感器或应用,做一两款小产品即可。毕业后,可逐步过渡,学会和其他工程师配合,学会组网应用,多出作品练手。
3实践大于理论,学物联网或者嵌入式一定要勤上手,多出作品。多出作品,不仅可以增长技术能力、了解物联网构架,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信心。人与人的区别,大部分都在教育,而教育成功与否,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评估法则。当然,由于物联网一般都是系统产品,建议学习者可以基于成熟的构架去做产品,这样容易成功做出完整产品。可以用我们酷享物联系统,也是选择之一。
4毕业后,尽量不要去初创公司,不过初创公司也很少招应届生。一定要去中型企业或大企业的核心团队,哪怕打杂都行。无论未来是打算做市场还是做技术,一定要记得毕业招工作的时候,要想办法进企业的核心研发团队,大公司进不了,就进小一点的,再进不了,就再小一点。可能有人会问,人家不一定要我啊。对,人家不一定要你,你本科期间作出的物联网作品,就是敲门砖。
5就业后,不要急于成功,闷下心思,跟着团队技术带头人做技术。有什么做什么,尽多培养不同领域的应用,多结实靠谱的技术朋友。三五年后,某一天,你会发现你自己有技术、有团队,可以做任何产品的时候,你的路也会宽阔起来。
------------------------------------------------------------------------------------------------------
好了,广告时间到了,来说说我这两年从事的项目:
酷享物联系统,是开源、开放的物联网系统,以主机+设备的方式,原生支持常见家电控制,提供可以嵌入到设备里的无线物联模块(万纳模块)给研发者,研发者可以基于万纳模块,快速实现自己的Idea。万纳模块8个IO无需编程,就可以被配置为数字输入输出、按键、模拟采样(ADC),PWM等各种方式,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接入门槛。
由于酷享物联系统是开源系统,学习者使用酷享系统学习物联网构架的同时,还可以看到酷享物联系统的实现代码,以及诸多应用案例,以最高的效率,提升自己对物联网的理解。
案例:
植物栽培助手(不编程案例)
双向开关、智能插座(不编程案例)
情景面板(不编程案例)
LED调光器(不编程案例)
空气质量监测仪(开源案例)
补充:(2016420)
本来不想上照片的,有评论说我做的这几个作品根本没有联网,那我就发几张照片出来打脸,呵呵。
请问?系统中所有设备,都可以通过app远程联网查看,控制,怎么不是物联网????????????????
请问?系统中所有设备,可以脱离手机,通过网络互为关联,互相触发,怎么不是物联网?????????????????
对,说的就是你,让我看论文的那位!!!!!!!!!!!!!
好了,希望诸多物联网从业者也好,初学者也好,都能戒骄戒躁,努力积累,实现中国梦!哈哈哈哈

国内车联网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四维图新(002405)、东软集团(600718)、启明信息(002232)、高鸿股份(000851)、易华录(300212)、银江股份(300020)、千方科技(002373)

定义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云平台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从结构层次来看,车联网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结构体系:第一层是端系统,第二层是管系统,第三层是云系统。

从应用分类来看,车联网可以从联网技术、应用对象和需求对象等角度来划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基本涉及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类应用、以车辆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智能化应用和以协同为核心的智慧交通类应用。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三大趋势

目前汽车产业已形成共识,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方式向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服务模式呈现信息化、共享化的趋势,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正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载体。

2、渗透率: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用户规模进一步成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根据亿欧智库对于中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的预测,前瞻测算,2026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超过46亿辆。

3、市场规模:2026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千亿元

我国车联网行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于汽车市场规模大,互联网技术升级速度快,以及通信产业发达。这为行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技术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发展优势的作用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迅猛增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经过初步估算,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8千亿元,2021-202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6%。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车联网产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车联网的界定

12 车联网相关概念辨析(车联网、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

13 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5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5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2)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2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国家/地方/行业/团体/企业标准)

(1)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2)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3)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4)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213 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规划汇总及解读

214 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2)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215 国家重点规划/政策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1)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16 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 中国车联网产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22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3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31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232 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241 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1)数据采集技术

(2)定位技术

(3)通讯技术

(4)地图技术

242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研发力度及强度)

243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创新成果(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等)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2)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3)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4)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244 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3章: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趋势洞察

31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介绍

32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4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及趋势前景预判

341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34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34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35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351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352 美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3 日本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4 韩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5 欧盟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6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61 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36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37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4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痛点分析

41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42 中国车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4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及入场方式

43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43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自建/并购/战略合作等)

44 中国智能网联(车联网)示范区建设现状

45 中国车联网市场渗透率

46 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体量

47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48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第5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及融资并购分析

5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布局状况

5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512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省市分布热力图

513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战略布局状况

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521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集群分布

5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5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54 中国车联网产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41 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42 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543 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544 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545 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546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5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兼并与重组状况

551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概述

1)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2)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构成

(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解析(热门领域/融资轮次/对外投资等)

(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趋势预测

5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2)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类型及动因

(3)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4)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第6章: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全景梳理及配套产业发展分析

6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分析

611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梳理

612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613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6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属性(价值链)分析

6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6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63 中国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分析

631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概述

632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633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64 中国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41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概述

642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43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5 中国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51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概述

652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53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6 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分析

661 云计算服务概述

662 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663 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67 配套产业布局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7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产品及服务市场发展状况

7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72 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车载终端)市场分析

72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概述

(1)汽车电子

(2)T-Box

(3)C-V2X

(4)智能芯片

72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72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73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前装及后装

731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概述

732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733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74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

74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概述

74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74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75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运营服务

751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概述

752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753 车联网运营服务发展趋势前景

76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软件系统

761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概述

(1)车载 *** 作系统

(2)整车OTA系统

(3)车联网信息安全

(4)车载计算系统等

762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763 车联网软件系统发展趋势前景

77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771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概述

772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发展现状

(1)智能座舱

(2)车联网平台等

773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发展趋势前景

78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8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应用场景需求潜力分析

81 中国车联网产业下游应用场景/行业领域分布

811 中国车联网应用场景分布

812 中国车联网应用领域分布(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领域?)

(1)车联网应用行业领域分布

(2)车联网应用市场渗透概况

8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1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发展现状

82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趋势前景

823 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24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25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1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发展现状

832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趋势前景

833 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34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35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1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发展现状

842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趋势前景

843 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4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45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1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发展现状

852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趋势前景

853 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54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5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6 中国车联网行业细分应用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9章: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案例研究

91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梳理与对比

92 全球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21 微软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2 谷歌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3 苹果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3 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5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6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7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10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第10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

101 中国车联网产业SWOT分析

102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潜力评估

10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104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第11章: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发展建议

111 中国车联网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1111 车联网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1112 车联网产业退出壁垒分析

1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113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价值评估

11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1141 车联网产业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1142 车联网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1143 车联网产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1144 车联网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11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116 中国车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图表2: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3:本报告权威数据资料来源汇总

图表4:本报告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图表5: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

图表6: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图表7: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图表8: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图表9: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图表10: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图表11: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图表12: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汇总

图表13: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汇总

图表14: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图表15: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图表16: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的影响分析

图表17: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18: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图表19: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图表2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图表21: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图表22: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23: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图表24: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

图表25: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图表26: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图表27: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图表28: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图表29: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30: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概况

图表31:全球车联网产业技术环境

图表32:全球车联网产业政策环境

图表33: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图表34: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图表35: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

图表36: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图表37:全球车联网产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图表38: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图表39: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图表4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图表41:中国车联网发展阶段

图表42: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图表43:车联网产业利益相关方

图表44: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

图表45: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图表46: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图表47: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图表48: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图表49: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区域分布热力图

图表5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发展战略布局状况

图表51: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战略集群状况

图表52: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53: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态势

图表54: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55: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图表56: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图表57: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图表58: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图表59: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图表6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图表61:中国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图表6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

图表6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图表6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图表6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图表66: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图表67: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动因分析

图表68: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图表69: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图表70: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

图表71:车联网产业链构成

图表72:车联网产业链全景

图表73:中国四大车联网产业链雏形

图表74: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图表75: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图表76: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图表77: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图表78: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图表79:中国车联网参与主体收费模式

图表80:中国车联网基本价值链

图表81: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图表82: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图表83: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4: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5: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6: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7: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图表88: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图表89: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图表90: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图表91: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图表92: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3: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图表94: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5: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物联网连接数超120亿个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游制造业/工业占比最大

从下游领域来看,根据IoT Analytics的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行业下游占比中,制造业/工业占比22%排在首位,其次是交通/车联网,占比15%。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能物流分别占比14%、12%、12%、9%和7%,排在第3至7位。

2020年物联网链接内容90%属低功耗、广域网领域

2020年整个物联网90%连接属于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万物互联趋势下,传统移动蜂窝网络的高使用成本和高功耗催生了专为物联网连接设计的低功耗广域连接技术,对应中低速率应用场景,拥有广覆盖、扩展性强等特征,更符合室外、大规模接入的物联网应用。

2026年市场规模接近155万亿美元

根据知名国际信息技术数据公司lDC的测算,2019年全球l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则将达到80ZB。在loT行业本身的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应用、服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上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连接和工业互联网连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lDC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4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20%;预计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会接近155万亿美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工业领域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传统工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变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连续多年超过20%。物联网作为通信行业新兴应用,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不断进步、国家政策扶持,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浪潮,将使我国创造出相比于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
物联网利用射频识别(RFID)、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因此,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过程中,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是智能工业的核心。
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传统工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测算,2014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为1260亿元;2016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为1804亿元。2017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约为2354亿元。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1、IT安全问题
和前几次由新的硬设备、技术所带来的工业革命不同,工业40是由互联网所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因此,有66%的受访者认为IT安全是一大挑战,当企业的IT系统连上网络,随时可能有一些未知的威胁出现在仓储管理系统、机器设备或供应链当中。
2、制造系统管理问题
工业40除了带来生产效率之外,同时也改变传统制造业的思维。当智能生产真正落实后,将会对制造管理系统带来巨大的变革,且势必变得更为复杂,包括整体的生产物流、人机协同作业等改变,也让员工培训更显重要。
3、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通讯网络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关键,但是要建立一个让所有组织都能够配合的网络,必须要有一个一致的接口、通讯标准和规范。目前许多标准都还未建立,例如工业通讯、工程、IT安全、数字化工厂、设备整合等都还未被纳入整体参考架构中。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正在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向传统行业中的深度渗透。工信部于2013年9月发布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中重点提出的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工作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以物联网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型网络化智能生产方式正塑造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新的企业与用户关系、新的服务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汽车、飞机、工程装备、家电等传统工业领域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服务化转型,孕育和推动全球新产业革命的发展。
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公司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已推出了二十余种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应用产品,涵盖了石油天然气平台监测管理、铁路机车效率分析、提升风电机组电力输出、电力公司配电系统优化、医疗云影像等各个领域。AT&T基于GE的软件平台Predix开发M2M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将通过M2M连接到网络。
例如:物联网应用在智能工厂,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导入物联网的智能工厂,至少可以实现以下五个功能,即:电子工单、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过程可控化、产能精确统计、车间电子看板。通过这五大功能,不但可实现制造过程信息的视觉化,对于生产管理和决策也会产生许多作用。根据物联网在智能工业的产值贡献比例来看,2023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需求规模在7821亿元左右。

物联网应用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如下:

1、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是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等工作。

未来可从事物联网及互联网的协议标准与系统、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综合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工作,或可继续深造,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2、就业前景

物联网是目前最火专业之一,薪水的起步是相对比较高。物联网应用覆盖面广,对人才需求量大,学生就业面广。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招聘大量的物联网研发项目师,就业前景非常好。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物联网应用技术学习内容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

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物联网概论、物联网RFID识别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接口技术、M2M 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Android 移动开发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33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4
下一篇 2023-06-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