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的机器人送餐,京东的AI超级眼镜,这些黑科技如何赋能新零售?

盒马的机器人送餐,京东的AI超级眼镜,这些黑科技如何赋能新零售?,第1张

W

inshang

引言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写着零售商业的时代进程,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意识到 科技 对商业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数字化转型中来。

来源 | 商业与地产 (ID:commercialproperty)

作者 | 猫头鹰研究所

曾经,网上购物的兴起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因为它充分利用了消费者对便利的渴望: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购物。

如今,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已成必然与必要,因为消费者在便利的基础上,同样渴望真实与新奇的体验。

对于零售商而言,目前已到了必须更精进其触达消费者方式的时候了。

而 科技 ,正是加快这一切改变的背后推手。

为购物者提供更多便利,加强体验感受,促进零售商线上业务规模……零售 科技 成为各类零售品牌争相抢滩试水、积极 探索 、布局未来赛道的重中之重,希望借此进一步为自己的零售业态赋能。

毕竟,更新换代了的消费者就是喜欢尝试这些新颖、灵活、有创意的产品和体验。

为此,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过去几年内零售商店都在 科技 创新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01

盒马的送餐机器人

2016年,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盒马鲜生。盒马的愿景是希望整合线上和线下购物的无缝体验。

与传统零售最大区别是,盒马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及先进设备,实现人、货、场三者之间的最优化匹配,从供应链、仓储到配送,盒马都有自己的完整物流体系。

在6月10日举办的2019年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展览上,盒马首次展示了自主研发的送餐机器人系统。

目前,该系统已在上海南翔门店投入运行,可以在面积有限的运行轨道上实行高效配送。

消费者通过app下单结算后,到达就餐区只需要扫一扫传送区的二维码,一个半圆形机器人就会根据指令,通过传送带将餐食送至消费者面前,消费者取下菜品后,机器人又会按照原轨道回到取餐区,传菜最快可达40秒,基本实现30分钟内上菜,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缩短了就餐时间。

02

京东的AI超级眼镜

同样作为国内电商巨头的京东,也在持续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2018年,其技术研发投入达到了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826%。

近日,京东生态伙伴悉见 科技 基于京东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NeuHub 提供的图像识别等 AI 能力,推出了一款“超级眼镜”,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形式应用于门店智能导购、智能盘点、智能巡店,助力线下零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钛合金框架十分轻便(重量仅39g),功耗超低(仅16W),适应侧脸、遮挡、模糊等各种实际环境,并能以40寸的虚拟屏幕(FOV 21°),支持1080P高清视频流,实现毫秒级识别。

在未来零售场景中,门店店员通过“超级眼镜”可以瞬时了解眼前顾客的会员信息、用户画像、购物倾向等重要信息,实现智能导购的信息可视化,全面实现“知其所想,投其所好”。

此外,超级眼镜也可以针对码货场景,帮助店员了解SKU的售卖、库存信息;或者在分拣场景中,实现货品的空间定位,实现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03

Kroger的数字价格标签

2018年,美国食品连锁店Kroger在数百家商店推出了数字价格标签技术。这项技术被称为“Kroger Edge”,它能够显示商品的价格和营养成分表,商店能够即时和远程地更新物品价格和营养信息。Kroger还宣布了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计划。

04

Ted Baker的互动橱窗

商店的橱窗经常被用来吸引顾客的注意,但Ted Beker早在2017年就领先一步,为橱窗设计增添了互动性。

Ted Baker与Nexus工作室合作,将互动橱窗安在了位于Regent Street上的专卖店,来推动其“跟上Baker的步伐”营销活动。Ted Baker鼓励购物者将手放在窗户上,触发照相机来拍摄他们的脸(伴有提示音);然后将图像放到“跟上Bakers”,并共享到社交媒体上。店铺还设置了高达1000英镑的商店购物券作为奖品,参加者都可以参加抽奖活动。

除了鼓励路过的人进入商店,这项技术还巧妙地提高了人们对Ted Baker营销创意的兴趣,使其成为真正的全渠道营销活动。

05

Topshop的虚拟水滑梯

Topshop在2017年将其牛津街旗舰店的橱窗变成了一个互动泳池。消费者可以戴上Oculus Rift耳机,在虚拟水上滑梯上感受360度的骑乘体验,在人群上空扭动和转弯。

虽然听起来很无聊,但有报道称,以技术为主导的活动确实对销售额产生了影响。其背后的数字机构Elmwood称,泳装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0%。

06

Specsavers的框架样式工具

选择眼镜是一个漫长而疲惫的体验,顾客在找到适合自己的眼镜之前可能会要试几十副眼镜。2018年,英国最大的眼镜连锁品牌Specsavers推出了一项新的店内服务——框架样式器,使购物流程更简单化。

框架样式器,是一种成像软件,可以通过店内平板电脑生成顾客面部的3D模型,从而匹配出最适合顾客脸型、性别和年龄的眼镜。顾客可以在3D模型中试戴多种样式,在几秒钟内轻松快速地完成比较。这项技术大大简化了购物流程并加快了购物体验。

07

耐克的速度商店

2018年,耐克在纽约市开设了一家名为“耐克创新之家000”的旗舰店。诚如其名,它所包含的数字元素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且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

这间旗舰店共六层,除了设有定制工作室和即时结账点外,“速度商店”更是它的一个突出特点。顾客可以网上预订鞋子,店内会提供一个带有顾客姓名的储物柜,里面放着预定的鞋,使用智能手机解锁储物柜便可在店内试穿。如果顾客需要购买,可直接手机付款,不需要与任何人交谈,更不用排队结账。耐克旗舰店的设计使便利购物达到了极致。

08

亚马逊Go的自动结账

亚马逊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网上购物的体验,但现在该品牌也打算从实体零售中分得一杯羹。

亚马逊Go则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组合将付款和结帐过程自动化。这意味着顾客进入商店、取东西和离开的整个过程都完全自动化,无需排队,通过亚马逊Go App即可自动付款。目前,美国有九家亚马逊Go商店在营业,据报道,到2020年,全球将加至数千家。

09

Zara的自助结账

虽然自助结账已经是超市的标准配置,但在 时尚 零售业,这项技术的应用仍是非常落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装上的防盗磁扣会使自助结账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然而,当Zara在2018年引进自助结账时,就证明这是服装零售业非常值得一加的技术。现在,顾客可以跳过Zara著名的结账长队,使用它简便的自助结账系统。

10

Target的手机钱包

2017年,Target推出了一款移动钱包,旨在使支付和结账的过程变的更快、更方便。有趣的是,零售商表示,通过Target App中的手机钱包结账,比普通付款方式快四倍。用户可以使用Target REDcard或xyk支付,还可以在付款时使用折扣。

随着使用App购物的用户不断增多,这种技术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并提高用户忠诚度。

11

奥迪VR展厅

现在的消费者购买 汽车 不再是从4S店开始,而是通常会先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和 汽车 论坛进行调研。

2017年,奥迪在全球展厅推出VR体验,提供更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VR体验来选择他们的 汽车 配置,也可以在展厅内感受车内部和外部配饰的细节。该体验还包括特殊的“奥迪时刻”,如勒芒24小时比赛,用户可以在那里目睹停站气氛。

通过VR技术,奥迪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动态的和互动的购买体验,将这一过程从数字平板电脑转移到更具沉浸感的产品上。

12

丝芙兰的美容中心

Sephora以其网络战略而闻名,但它也致力于将数字技术集成到所有客户接触点中。2017年,丝芙兰在法国推出了多家“互联商店”,并配备了创新技术。

其中一个主要部分是“美容中心”,包括虚拟产品图册以及品牌的虚拟造型师服务。虚拟造型师可以将试妆“虚拟化”以测试不同的化妆品的使用效果(而不实际应用产品)。由此,丝芙兰的员工能够为消费者者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验,这得益于技术和个人专业知识。

结语

为了迎合数字时代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已经意识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在这些新兴技术中,云计算、大数据等已经相对成熟并广泛应用于零售商业中;相比之下,如AR/VR、RFID/NFC等技术由于网络需求过高而普及受限,但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相信这些技术也将能够在零售场景中实现应用。

本文经授权转载,文字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投稿、爆料、洽谈合作

联系我:winshangxb

推荐阅读 」

✎ 迪士尼在中国最大的对手来了

✎ 未来,购物中心会发展成什么样?

✎ 曾经的国民品牌,明明靠情怀火了,却“毁”在抄袭上!

因为微信改版,你可能会错过之前的推送

请戳阅读原文, 查看我们的精选阅读

智能眼镜,也称智能镜,是指“像智能手机一样,具有独立的 *** 作系统,智能眼镜可以由用户安装软件、游戏等软件服务商提供的程序。
智能眼镜可通过语音或动作 *** 控完成添加日程、地图导航、与好友互动、拍摄照片和视频、与朋友展开视频通话等功能,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眼镜的总称”
智能眼镜是指如同智能手机一样拥有独立的 *** 作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安装来实现各种功能的可穿戴的眼镜设备统称。它是最近几年被提出而且是最被看好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之一。其具有使用简便,体积较小等,特点公众普遍认为智能眼镜的出现将会方便人们的生活,因此它得到了谷歌,微软等重点研发,被视为未来智能科技产品的重要增长点。
眼动跟踪即是对眼睛的注视点或者是眼镜相对于头部的运动状态进行测量的过程。谷歌眼镜能够通过眼动跟踪技术感知到用户的情绪,来判断用户对注视的广告的反应。
眼动跟踪原理
用于智能眼镜的眼动跟踪测量技术主要是基于图像和视频测量法,该方法囊括了多种测量可区分眼动特征的技术,这些特征有巩膜和虹膜的异色边沿、角膜反射的光强以及瞳孔的外观形状等。基于图像、结合瞳孔形状变化以及角膜反射的方法在测量用户视线的关注点中应用很广泛。
眼动跟踪缺陷
虽然眼睛是身体当中接收信息最广和最快的方式,但眼动跟踪却离人性化的交互方式有很大差距。由于眼睛本身存在固有的眨动以及抖动等特点,会产生很多的干扰信号,可能会造成数据的中断,这样会导致从眼动信息中提取到准确数据的难度大大升高。

6月12日,2019智能眼镜应用高峰论坛在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召开。以CES Asia为契机,本次高峰论坛共邀请了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软通智慧、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品臻联合系统、工业服务联盟、中车数字 科技 、钜星 科技 、台湾智慧眼镜产业协会、海尔集团、诺基亚贝尔、联动原素、EPSON、上海辰韬资产管理等十二位行业专家与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探讨智能眼镜如何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真正的助力各行各业的降本增效、价值体现。

彭国华:如果不走服务化,工业物联网是发展不起来的

工业服务联盟秘书长彭国华分享了《工业互联网时代,新工业服务的发展趋势报告》,彭国华在演讲伊始便强调 AR的最大价值在工业领域,而在工业中,最大价值是工业服务 。"互联网+工业"发展到了"互联网与工业服务的阶段",工业互联网的最大应用领域是降低运维成本。制造服务化将是今后十年的大趋势,工业运维服务化正需要AR技术。在提到工业AR落地的主要场景时,彭国华强调,帮助用户降低工厂运维成本是AR落地的主要突破口,因为多数用户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开源不如节流。从工业服务的角度,AR智能眼镜最大的应用价值在工业,工业的最大价值是做好工业服务,AR智能眼镜的应用必须深度结合工业的场景才能迸发出巨大的价值,在工业运维服务化、数字化及网络化的趋势与浪潮下,透过工业服务商及装备制造商的规模化使用及经验积累、价值创造,AR智能眼镜有机会成为重要的工业服务载体,重新建构工业价值链条。

叶毓平:智慧空间重新定义城市的未来,智能眼镜是重要载体

软通动力首席战略官叶毓平带来了《智慧空间重新定义城市的未来》的主题演讲,"世界本就是数字化的'智慧空间',而AR智能眼镜是进入到智慧空间的核心,有权威的数据报道,截止目前AR每年的增长率是803%,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爆炸性的市场,但前提是要具备场景化和数字化的能力。",叶毓平提出AR智能眼镜产业生态圈上需要出现将现实世界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充分地数字化,AR智能眼镜的应用端才会在不同维度得到拓展。要有有意义的信息,智能眼镜才有用。数字孪生的镜像世界,商场中的实体店家都有虚拟世界里的店面,如果走在商场外面的路上,就可以从眼镜里看到商场内部的店家信息,人们会不会去买智能眼镜。哪边有日料,就在眼前虚拟孪生空间里面告诉我。当数字挛生及镜像信息创造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你才会去买智能眼镜,不然为什么要买眼镜呢?所以场景化很重要。叶毓平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作为一个"连接"的角色,而沉浸式体验将改变人们对数字世界的感知方式,3D可视化的智能眼镜会成为智慧空间时代很重要的工具。沉浸式体验的最后一公里将是以AR智能眼镜为载体,构建人与Smart Spaces智慧空间之间的桥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体验感受和服务。

王飞:新媒体的爆发,将带来融媒体技术的爆发

张国祥:智能眼镜将是5G时代数据交互的主要工具

品臻联合系统董事长张国祥分享了《智慧空间的AI+中台布局》的主题演讲,张国祥表示,,AR、VR虽然已经发展很久,但是还没有真正实现产业的爆发,产业发展任重道远。而随着5G的到来,智能眼镜将是5G时代收集数据的主要工具,AR/MR智能眼镜的时代即将革命性的到来。AR/MR智能眼镜的穿透式可视化功能使它成为智慧空间的最佳载体,行动装置在未来将逐渐被取代,而各行各业也将按需求由模块化开发出不同的产品。AR/MR智能眼镜将是AI及智慧空间的入口,而5G则是未来AR/MR多元应用上最重要的推手。张总表示: "我们一直都生活在空间里头,过去空间和未来空间具有差异性,因为未来空间会在 科技 的技术处理后变成一个智能型空间,人们将会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更多惊喜的数字化体验,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重构从而变得更加智能化。"在智慧空间里人跟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将一直不间断进行联通互动,大量的数字化变得可视化甚至是3D可视化,而这一切将通过AR智能眼镜的载体与服务系统平台得以实现。

周思杭:智能眼镜让技术人员缩减1/3

杭州中车数字 科技 副总经理、工学博士周思杭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实际落地应用后的思考,他提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作业端角度来看,目前AR智能眼镜主要是在实时培训、数据采集、实时录入、实时查询等场景中应用,而这样的场景背后需要有一个系统平台做支撑,这个系统平台需要有相应业务端资料库的建设和积累。二是从管理端角度来看,考核、巡检、培训的标准化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管理一线工人的安全隐患,AR智能眼镜无法解决现阶段管理流程中的风险承担。周思杭还介绍了轨道交通的运维场景和行业痛点,周思杭表示,短时间看来,机器替换运维人员的做法短时间内不能实现,而为技术人员集中培训远没有在工作过程中培训更有价值。在交互方式上,周思杭表示,眼球交互是智能眼镜最好的交互方式,同时也期待未来可以实现。最后,周思杭分享了基于智能眼镜轨道交通行业未来应用的方向——巡检图像比对、 *** 作错误纠正、安全隐患示警等。

蔡隽:AR智能警用头盔重新定义智慧安防

在最后的圆桌会议环节上,台湾智慧眼镜产业协会理事长及佐臻集团董事长梁文隆、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上海辰韬资产管理合伙人何建文、海尔集团海尔数字 科技 COMOPlat上海区域运营总监任睿奇、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政企业务总监王正道、联动原素CEO李晓妍、EPSON业务总监韩林峰分别从各自从事的行业领域及经验、背景出发交流探讨了全球智能眼镜发展趋势。就"AR智能眼镜联通智慧空间"和"5G时代AR智能眼镜面临新的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医疗、安防,工业制造等方面的场景都是AR智能眼镜未来的刚需,5G的真正商用落地还有一年左右时间,如何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利用AR智能眼镜应用平台让丰富的应用在上面生长产生价值,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新华网的杨院长表示,过去把智能眼镜作为一个导向,今天要把需求作为导向。什么叫做智能?智能必须可以区分个体化差异,如果你还是像传统媒体这样,大家在座都看一样的内容,也不知道你看后体验,这个不叫做智能。智能眼镜不仅仅是作为工具实现智能化,我觉得在大的生态空间里面,用自适应能力去匹配语音,你需要什么它可以把整个空间里面的物理数据、生理数据、心理数据进行综合,再进行计算。智能眼镜的发展进入到和人与其他生物能够进行 情感 交互,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只有把这种未来放进场景里面去考虑才有商业模式。为什么这个眼镜跟那个眼镜不一样,我如何建立起跟眼镜之间的联动,这是一种 情感 关系,一种依赖。我的产品像朋友一样就超出了智能,进入了 情感 范围,这就是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挑战。

佐臻集团的梁董说道:拿手机平台来做眼镜是不对的,你不能把PC戴在头上做所有的事情,那也不对。很多挑战经过很多摸索,经过验证得到的一点结论。AR智能眼镜需要有突破,我们认为AR智能眼镜产业在明年会有很大的变化,变化不是来自于硬件。它要能理解人,懂得外在物理环境变化,未来我们在谈智能眼镜将不再只是硬件的生态链,而是整个智慧空间。最重要的是AR是AI的入口,一个是脑,一个是眼睛,5G就是神经网络,所有信息采集一定通过眼睛。而离人类眼睛最近的就是眼镜,也是未来跟环境、信息沟通,跟对象沟通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5G是推动AR的推手。智能眼镜都在处理影像的事情,如果没有低延时就做不到。

海尔的任总表示:海尔在工业领域有非常多的经验,从智慧空间角度来说智能眼镜是一个跨空间的体现。有别于工业现场非常普遍的固定摄像头,智能眼镜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移动的,第二在工业场景里面,现在采集大量数据大多数无效的,而且没有意义。智能眼镜是戴在人的面前,人通常会有注意力焦点,所以天然形成了一个精准的需求流量入口,所以我们非常看好智能眼镜在行业里面的发展前景。什么是刚需呢?成本是最大的刚需。现在一直都在谈工业40,包括智能制造的工业转型,但是转型都是面临钜大的成本压力,而且不见得会带来更多的效益。举一个例子,一个工厂要做智能化改造,大则几千万,小的改造也要上千个传感器才可以,现在互联网转型都是大企业在做,很多企业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怎么为中小制造业进行转型呢?我们考虑了好几个方向,都要去做基站和基础网络建设,当我们看到Top Smart的产品,一下子思路就拓宽了,能从两个钜大需求角度缓解这方面的能力,特别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 历史 时期。此外,工厂转型面临老龄化的问题,除了做自动化之外,还要对员工全局把控能力提高水平。这对个人的智能化要求也就上来了,要求解放双手,智能眼镜就是非常好的装备,配套我们的装备服务器,来达到工业转型的一套标准解决方案。

爱普生韩总:产品最终让整个行业持续生存下去,在生活当中一定有一些场景需要使用。对爱普生来说,想让智能眼镜在生活中一些方面融入进去,成为它必然使用的产品。比如说像安防,就需要能提高执法效率,需要它能够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成为行业生活当中的一个壁垒,这一路走来很多挑战,它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我们意识到很多时候让行业发展不是一家公司去做,我们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优势,让这个产品方案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的场景。5G技术对于智能眼镜来说并不是让其变成一个更好的产品,而是能够让应用本身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也是在未来五年内,在中国将近会有60%-70%的企业会导入智能眼镜应用,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利好,能够在浪潮当中真正转化为价值,则需要进一步努力。

诺基亚贝尔王总:5G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变革是让运营商从卖流量,卖连接,到卖一个切片。我们行业应用切片属性就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得不顺应销售思路来做,要把整个诺基亚产品线和合作伙伴连接起来,形成云管端一整套解决方案,我们有5G网络,有云平台,还有智能眼镜。我相信智能眼镜接下来一定是会逐渐替代PC、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穿戴式移动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的边缘云要等到明年6月份,才会去大量规划,不管你企业想不想部署边缘云,运营商都会在明年6月份之前进行统一规划。智能眼镜应用在某些场景确实是刚需的。比如说,前后端融合。120急救中心,要得到专家医师指导,要有整个视频语音的记录,这种前后端的需求对我们智能眼镜来讲可以解放双手,可以把整个前后端进行融合。另外,前端和后端的通讯,通过智能眼镜来做比较方便。我们通过眼镜第一视角去比对画面,这个比对过程远比你拿手机来做录取、摄取要简单直觉得多,你看到的东西就是后台机器或人员比对的画面,非常真实,非常贴切。其他还有安防、工业制造方面的场景,这些都是智能眼镜的刚需。

联动原素李总:为什么在这个时代物联网出现是必然的?它的必然又带来了哪些发生现象是必然的?第一,在未来设备智能化是必然的,智能化之后会改变既有的一些问题,以前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第二,设备智能化之后创造了一些新的应用价值,但是应用方式本身是没有改变的。智能眼镜是什么呢?传统眼镜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但是智能化之后智能眼镜首先不再是针对消费者了,进入更大范围里面去服务更多行业的用户。单一智能眼镜是不会发挥作用的,必须要与周边环境及多种设备进行整合,必须是场景化的。除了谈刚需,我们也应该思考智能化有可能是在解决弱需求问题。因为我们要进入碎片化的应用场景,况且还不是单一产品来解决问题,还得是不同产品或方案组合起来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不一定非要考虑刚需问题,有可能是需要去不断解决弱需求问题。

辰韬资本何总:AR眼镜从一个极客玩的 科技 产品变成了现在能够开始逐渐落地的东西,从一个 科技 驱动的产品,变成了现在是应用场景驱动或者智慧空间驱动下的一个产品。那么,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真正落地,能够在整个应用场景驱动,不管是智慧工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下面,在一个大的场景下,AR眼镜作为重要的传感器,重要显示终端,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传感设备,各种各样的器件,一起来解决场景当中某一些问题,能够更有效率,更低成本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AR智能眼镜产业发展及应用价值是从智能硬件阶段进入智慧空间规划的进程。就AR智能眼镜而言,重要的硬件基础是AR智能终端,具有强可穿戴可移动的属性,其商业化、市场化的普及不仅仅需要如光学系统、无线通信、电池、处理器、计算机视觉技术、人机交互能力等配置和技术产业链的进化,高速网络发展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在实现产品无线化的同时确保大容量AR内容应用以及与外界环境交互及互动融合的实时直观体验。就像Top Smart总经理李传勍曾说:"AR智能眼镜不仅仅是一款硬件集成式产品,它更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而Top Smart将致力于串联起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让AR智能眼镜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平台堡垒。"

业内预计,面向2020年,基于5G网络的VR/AR应用、工业互联网等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物联网(IoT)应用将随着5G网络的成熟获得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联接数将达到1000亿。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 社会 对于AR智能眼镜的应用价值将有更多的期待,也将产生更可观的 社会 价值…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眼镜品牌和型号比较多,根据一些消费者的反馈和专业评测,以下是几款2022年高性价比的智能眼镜推荐:
1 微软 HoloLens 2:作为一款专业级别的增强现实智能眼镜,HoloLens 2 可以实现高清的 3D 显示和手势交互,非常适合用于工业制造、医疗保健和教育等领域,性能非常出色。
2 Vuzix Blade:Vuzix Blade 是一款消费级别的智能眼镜,采用了 5MP 摄像头和麦克风,支持 Alexa 助手和 AR 技术,可以用于语音控制、智能导航、拍照等功能。
3 North Focals 20:作为一款时尚的智能眼镜,North Focals 20 可以实现类似于智能手表的通知提醒、天气预报、语音控制等功能,同时配备了高清镜片和微型投影器,支持自定义界面和手势控制。
4 RealMax Qian:作为一款全息投影智能眼镜,RealMax Qian 可以实现非常逼真的 AR 体验,支持手势和语音控制,可以用于游戏、和教育等多种场景。
以上是一些2022年较为推荐的智能眼镜,不同的品牌和型号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

华为智能眼镜这是华为最新推出的一款智能眼镜,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高的颜值,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那么这款眼镜有哪些好用的功能?这里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的资讯。
华为智能眼镜功能哪些

全新华为智能眼镜也正式登常基于HarmonyOS 2的分布式能力,全新华为智能眼镜在交互、连接体验上实现全面升级。此外,华为考虑到用户健康问题还在新品上推出了新功能。价格方面,光学镜售价为1699元,太阳镜售价为1899元。
在外观方面,全新华为智能眼镜采用了可拆卸前框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搭配不同的镜框,让造型更加精彩;具有波士顿框、惠灵顿框和飞行员框三种复古经典镜框,这不单单是一款眼镜,更是一个时尚单品。并且,此次华为智能眼镜加入DESIGN FOR HUAWEI计划,基于三个基本经典框型,引入多个镜框款式。
在大家关注的续航方面,新品在充满电后综合佩戴时长可达16小时,支持有线磁吸充电,并且正反都能充。此外,眼镜支持IPX4生活防水,可以在雨天或运动流汗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
1、华为智能眼镜支持颈椎健康功能,可以测量颈椎姿势、颈椎承重。低头时间过长还能进行语音提醒。帮助用户管理颈椎健康。
华为何刚今天发微博称,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工作生活习惯的变化,颈椎病患病人群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我们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研发,将在全新的华为智能眼镜上提供颈椎健康新功能。
凭借眼镜佩戴位置的天然优势和内置传感器,华为智能眼镜可以实现全天候监测你的颈椎姿势,连续低头时间过长可以语音提醒。
2、这款眼镜采用了开放式听觉设计,镜腿中配备了128mm超薄大振幅扬声器;采用了逆声场声学系统,通过指向性音腔+泄音孔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双耳周围的漏音情况,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另外,眼镜采用了双MIC抗风噪设计,让产品拾音更清晰,用户即使身处户外,也能保持良好通话体验。
3、支持全天候智慧播报,在每天首次佩戴的时候,眼镜里的加速计和陀螺仪传感器获得感应,产品会自动播放天气预报以及当天日程。同时,眼镜可以智能语音播报系统APP以及微信、美团等第三方APP应用中的信息,如航班和高铁出行提醒、临近日程提醒、微信提醒、外卖提醒等。

AR眼镜是能上网的,之前的谷歌眼镜是可以上网的,最近出的产品都是可以上网的。AR智能眼镜使用的是最新的传输协议,传输速度不亚于现在的智能手机,能满足一般的日常工作需求。目前AR眼镜这种设备,做工业演示、工业辅助维修不错,也很有前景。在互联网的环境中,AR可以让设计师直接看见工具或机械的3D图样,更能了解其实际状态。当然在同步化该3D建模的时候,使用者也必须连接数个AR设备,以便所有改变能同时反应到使用者的AR视觉。

想了解AR眼镜上网该怎么 *** 作,推荐了解realwear工业眼镜生产的AR眼镜:专为一线工作者打造的新一代移动头戴式AI计算机,融合现实场景和数字信息,提高信息获取和决策效率。相关技术包含人工智能、辅助现实、增强现实、5G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AR眼镜结合远程协作软件为用户实现降本增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华为眼镜第四代上市时间是在2021年12月23日正式上市的。华为眼镜4代是采用了开放式的听觉设计,采用128mm超薄大振幅扬声器和逆声场声学系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音频体验,同时也能减少漏音。此外,华为智能眼镜采用双MIC抗风噪设计,能够消弱环境噪音对通话的干扰,即使在户外开会,也能保持良好的通话体验。

“ 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想必高 科技 企业对此有更深的理解。而专利技术更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实力的标准之一,对于新技术的研发,国产手机厂商OPPO一直都是走在行业最前沿的。有消息称,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等申请的“组合眼镜以及防晕眼镜”专利获得授权。这项技术很可能用在OPPO的AR智能眼镜上。

摘要显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晕眼镜,通过设计镜片与镜架之间的滑动连接结构,依靠镜片重力实现镜片的颜色分隔线趋于与水平线重合,模拟地平线,将地平线布满整个视觉背景,起到防眩晕的目的。该眼镜使用过程中无液体泄漏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

事实上,OPPO对AR眼镜领域的研发其实很早,从2014年起步到2019年拿出第一款AR产品,期间经历了长达5年的技术沉淀,第一款AR眼镜在搭载ToF、SLAM算法、衍射光波导技术、支持手势和语音识别等技术上具有业内领先的水准。

在2020年,OPPO又推出了第二代AR眼镜,在继承上一代的技术同时,在佩戴体验、光学方案、交互方式以及内容生态等方面都进行了提升。其采用全新的“分体式设计”,让整机小巧轻便,佩戴更舒适。整机相比上一代减轻近75%,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明显重物感,并且可以根据屈光不正增加光学镜片。并且通过C to C线连接OPPO Find X2 Pro手机,共享骁龙865芯片的性能,CPU性能提升40%,GPU性能提升40%,带来更快、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在去年年底,OPPO又发布了第三代AR眼镜产品OPPO Air Glass。设计上OPPO Air Glass开创性地采用单目波导结构,机身部分以似羽毛的形态呈现,而镜片部分则突破了传统的圆形或圆矩形设计,创新的采用了蝉翼形状,整体设计可谓极具「O式」美学。结构上区别于常规AR眼镜的一体式,OPPO Air Glass是由一块镜片与两条镜腿组合构成,佩戴上基于内侧附带的磁吸组件,只需在使用时将吸附到定制的眼镜镜框上就能正常使用了,其在使用体验上相较于此前的方案有进行了升级,可以称得上是目前市面上完成度非常高的一款AR眼镜产品。

那么AR眼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AR观影是目前最直接的应用模式,使用这款眼镜,用户可在爱奇艺AR应用中可随时随地观看联网、本地高清视频,随时随地享受家庭影院般巨幕观影体验。AR 游戏 也是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多人MOBA和塔防 游戏 ,可与好友在线对战, *** 作更丰富、体验更沉浸;也让过去停留在屏幕中的 游戏 与现实世界叠加,为玩家和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外,AR家居和AR拍摄也是重要的应用方向。

而OPPO能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智能眼镜产品,离不开他们在研发领域有着巨大投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OPPO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77000件,全球授权数量超过3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69000件,发明专利申请在所有专利申请中占比达90%。同时OPPO注重“用户需求”和“前沿技术”的双轮驱动,“研发”与“研究”并举,聚焦5G、AI、影像、快速充电与新材料新形态等五大技术主航道方向开展前端 探索 ,希望为消费者带来极致的产品体验,此次智能眼镜专利的曝光,或许也是OPPO在AR眼镜产品上一次全新的 探索 ,至于这款产品是否能够量产,我们也不妨一起期待一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348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4
下一篇 2023-06-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