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中心相关的论文,有哪个集团建议写吗?主要是想研究上市公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的成效?

财务共享中心相关的论文,有哪个集团建议写吗?主要是想研究上市公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的成效?,第1张

1、海尔集团 

2006年年底,海尔集团的财务变革以共享服务为切入点,由原来的管钱、管物、管账会计型财务组织向能够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型财务组织转型。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依托信息系统平台,以财务业务标准处理流程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业务流程为实施手段,以建设统一的核算管理平台为标志。

以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为主要关注方向,通过持续地建设和优化,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加强财务信息质量控制,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优化集团运营成本。

海尔集团以财务共享为切入点实施的财务转型将财务人员分成3类角色: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专业财务,通过“人单合一”模式下的网状节点型的组织架构,使每个财务人员成为自己的CEO,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并分享价值。

业务财务作为融入业务单元的财务专业人士,成为驱动业务发展和构筑行业领导地位的战略伙伴;专业财务聚焦于各类财务模型的建立,通过建流程、立标准驱动业务,并利用税务、预算等专业知识创造价值。

共享财务作为后端的会计核算平台,通过集中管理下的规模效率和效益实现“集约型”转变,采购、销售、资产核算、资金收付、费用核销、总账报表等核算流程从原财务组织中剥离,实现了海尔财务“集中的更集中、分散的更分散”的运营模式。

通过交易集中、流程嵌入来强化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实现财务信息高效传递,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2、平安集团 

为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战略,平安集团财务采取矩阵管控模式,应对多元化发展并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控制。平安集团于2004年启动财务集中,开启财务创新之路的序幕,成为国内首批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集团企业,走过了“一年规划、三年创建、九年运营”的历程,不断挑战全新的高度。

秉承平安集团优秀的创新DNA,其财务创新步入了30阶段。财务创新10——财务集中,即多中心+产品化构建支持全集团全财务业务的大运营体系。通过财务集中系统平台,实现了内外联通,全流程集成。

财务共享服务业务范围相对比较多,包括费用、资金、总账、估值、税务、综合六大产品运营。

财务创新20:“移动+互联网”,通过“财酷平台”移动化模式,进行端对端管控,颠覆传统报销流程;通过打造E采服务平台,打通采购履约“最后一公里”,通过“平台化+数据化”的智能采购,提倡便捷高效阳光的价值主张。

财务创新30:财务智能,即从最初的互联网到综合应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机器学习的财务变革,实现自动化、智慧化,最大限度发挥财务数据价值。

2003年,平安数据科技的雏形平安集团后援管理中心成立,作为全国首家集中运营中心,通过三次大规模集中,建成了布局全国的作业网络与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十多年来一直代表着中国金融业运营的最高水准。

2004年,平安直通的前身平安集团渠道发展事业部成立,作为集团共享的销售平台,新渠道自主开发国际领先的电话销售系统、率先建立先进规范的远程电话销售体系。

帮助平安电话车险、平安寿险电销建立远程销售领域的领先地位,孕育了远程贷款和投资等多条业务,并在网电移一体化、数据管理与营销、客户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6年将平安数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平安直通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整合成立了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平安金服”)。

平安金服总部位于上海,目前已在上海、深圳、成都、苏州、洛阳、合肥、内江、西安、济南建立9个集中作业中心和3个远程销售咨询中心,共有员工近15万人。

平安金服为平安集团65家专业公司提供财务共享服务。2018年6月14日,平安金服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信达”)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会,标志着平安金服财务共享中心正式开启市场化征程,开始输出服务。

平安金服凭借业内经验和专业的咨询服务能力,聚焦中国信达的具体需求,为其提供全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顶层蓝图设计、整体建设规划等工作,量身打造全流程、智能化的中国信达综合财务共享中心,助力中国信达实现财务共享、提升管理效率、控制运营成本和风险的目标。

3、长虹集团 

2005年,长虹财务管理模式实施转型,财务管理和财务服务职能分离,成立了财务管理中心和财务服务中心,财务服务中心为部分子公司提供核算服务。

2008年,长虹财务共享中心正式挂牌,开展市场化运作。2009年,长虹共享服务中心协同长虹信息管理部门完成两大平台(ERP平台和WEB平台)三大系统(财务核心系统、财务协助系统和业务协作系统)的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

在集团内部,持续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推进,将子公司纳入财务共享范围。

财务共享看上去是对会计核算的集中,核心是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整个财务职能的变革,二是引发财务管理工作的革命。长虹FSSC一直想方设法优化自身的功能,以期发挥更大的功效,提升长虹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着力降低财务机构运营成本:在实施基于财务共享的长虹财务管理变革后,长虹子公司的财务核算全部集中在FSSC,再也不需要产业单元都建立一个会计机构了。规模化效应和流水线式标准作业降低了财务核算难度,也降低了员工入职要求。

4、永辉超市 

2011年年底,永辉超市上线了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实现银企直联。同时,2012年初启动了与之配套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全国6万员工和供应商的资金归集及支付都通过总部的财务共享中心统一安排,实现资金的专业化与流程化管理的协同。

5、中石化 

2013年,中国石化启动了财务共享服务试点建设。历经四年探索实践,初步形成适合企业实际的财务共享服务业务标准、实施策略和管理体系。

在大型央企中首创性建立了覆盖会计核算、费用报销、资金结算、会计档案和财务报表等全业务的财务共享服务,成为整体规划最早、建设规模最大、业务覆盖面最全和信息化集成度最高的共享机构。

物联网与各种网络的关系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最早在1998年由美国MIT大学的KevinAshton教授提出,把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物联网,着重的是物品的标记。2005年ITU以InternetofThings为题发布互联网报告,强调物品联网。近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节能环保和社会安全等需求,物联网再度受到关注,但聚焦在通过感知达到智能服务的目的。在2010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所附的注释中对物联网有如下的说明: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传感网使用传感器作为感知元件,应用上可以无需基础网络,通常也不强调智能分析与决策。物联网使用传感器、RFID、激光扫描器、红外标记、普通条码、二维码、全息光学条码、GPS等作为感知元件,需要通过基础网络实现物与物和人与物互联,强调对感知数据的汇聚和挖掘及分析决策。物联网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即泛在化的传感节点及网络、异构性的网络基础设施、普适性的数据分析与服务。物联网与传感网的区别不在于联网的物件数量而在于感知单元的多样性和感知结果的智能利用,可以说传感网是物联网的一个子集。
物联网的底层借助RFID和传感器等实现对物件的信息采集与控制,通过传感网将传感器等感知节点的信息汇集,并连到核心网络,基础网络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承载物物互联或物与人互联的信息传递,物联网的上层实现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物联网可用的基础网络可以有很多种,通常互联网最适合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网络。尽管下一代互联网将以支持物联网的应用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但物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下一代,物联网可以说是互联网上的一种业务或应用。物联网强调的是认知,是互联网向感知平台和数据挖掘两个方向的拓展。物联网与互联网上传统业务相比有不同的特点:在物联网以公众网络(例如互联网)作为基础网络平台的情况下,物联网相当于互联网上面向特定任务来组织的专网()。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但物联网往往是行业性的或区域性的,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的多样性与承载平台的通用性之间需要有中间件来适配。
M2M(Machine-to-Machine)与物联网有关,M2M通信与物联网的核心理念一致,不同之处是物联网的概念和所采用的技术及应用场景更宽泛,M2M主要聚焦在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上,是物联网应用的一种主要方式。与物联网有关的还有CPS(CyberPhysicalSystem),CPS是计算、通信与物理过程的综合,CPS与物联网有类似的能力,物联网通过数据挖掘可得到决策建议,但通常是要上报主管人员再决定是否要采取措施,而CPS强调循环反馈,要求系统能够在感知物理世界之后通过通信与计算再自动执行对物理世界的反馈控制措施。从物与物通信进一步扩展到物与人以及人与人通信,支持个人和/或设备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以最少的技术限制接入到服务和通信的能力,这种网络发展的愿景被称为泛在网。
在物联网上所用的通信技术比较成熟,但仍需要考虑物联网节点多功率小且需要接力传送等特点进行适配。
物联网通常有很多传感器节点,在传感过程中,首先是需要识别被感知的对象和感知信息。在给定任务的情况下使用最少数量的节点并最省功耗是物联网设计的目标。节点的传输距离、节点的合理分层分簇、拓扑控制等一系列节点的几何布局,是物联网感知层面设计的主要问题。根据应用和服务对物联网节点分群分簇,每簇会有一个节点负责搜集数据并将集合的数据传到网关,簇头的选择需要考虑节点的存储、过滤和聚合能力,为了不致过早耗掉簇头的电能,每簇内各节点可能需要轮流担任簇头。由于物联网节点数量密集,覆盖范围宽,而且新的物品的加入将要求节点添加或删除等,在节点的配置上要从减少安装和维护成本考虑,要尽可能少用人工干预,其次是网络发现技术,要求节点能够发现在其所处环境内的相邻节点的存在和身份,以便协商分享的任务,在物联网中网络是动态变化的,新的物品的加入将改变网络的拓扑,而且物品的特征还会随自治程度而变,物联网应具有基于智能匹配来对网中的节点自动发现和指配、自动部署与激活、解除激活和性能监视,还可以在任何时间对所分配的作用进行调整和调度。
有些节点由于制造的不一致,缺陷需要在出厂前校正,由于环境影响、老化等原因使所感知的数据有偏差,还需要在数据收集时校正或去除,还需要考虑传感器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感知数据的报送方式上,分为主动式和反应式两种。物联网收集的数据如果原封不动地存储将占用海量存储资源,必须通过压缩去掉重复冗余的数据,并且需要开发图像信息检索方法和搜索引擎,以有效提高物联网设施的利用效率。收集的数据不限于被感知物件的信息,还包括与事件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的政府数据、市民产生的数据等,要在认证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对数据进行过滤与正确性的确认。为了全面准确提供智能决策,希望有多源甚至异构的数据,通过多数判决和推理分析,去逼近真实环境,最后利用专家系统和数学模型,参考历史数据,综合异构来源的多种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给出决策。
物联网需要有网管,控制物联网节点的休眠和叫醒,检测和登记节点的移动、发现相邻节点,并且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均衡和调度传感任务等。需要关注物联网能量获取与存储及节能问题,实现能量测量和电量不足的预报以及动态功率优化等能量管理。从安全与隐私来看,物联网是双刃剑,它能对生产安全、反恐维稳和家居安全起积极作用,但如果感知数据偏差太大和判决失误,将弄巧反拙,因此对物联网的可靠性和安全及隐私需要足够重视。
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也是民生服务的新亮点,其应用面很宽,将带动新的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物联网看似门槛不高,但如何在给定任务的情况下最大化网络的生命周期和最小化组网及应用成本均是严峻的挑战。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的传感器和RFID是物联网推广应用的前提,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是体现物联网效益的关键,也是物联网的薄弱环节。当前对物联网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落后于应用示范,未来需要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加大创新开发力度。同时还要重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务求实效。

一、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新世纪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一)市场观念。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密切注视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二)企业整体观念。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三)动态管理观念。在工业时代里,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企业的市场调查、工程、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落后,导致其应变能力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21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必须服从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四)企业价值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企业座右铭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实现其过程控制。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笔者认为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整与拓展:(一)成本管理方面。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如何运用好各种资源,使高知识转化为高智力,高智力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进而形成各种新设计、新发展,是新时代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目标市场与产品方向既定的情况下的日常管理,即战术性管理。另一类是与企业长远性和全局性发展相关的战略管理。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索本求源、减少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新的企业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微观层面相连,主要是与企业的生产有关的成本动因,另一类是战略意义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劳动力投入等因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从战略意义上考虑,管理会计可以包含以下成本管理内容:(1)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2)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为顾客提供服务产品多样性的广度来降低成本。(3)通过合理的研究开发政策,按照所得大于所 训脑蚪档推笠底芴宄杀尽4)通过合理劳动力投入来降低企业成本。(二)决策分析与评价方面。管理的重心在决策。从决策分析方面来看,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该说,与结果计算相比,取数分析过程更为重要。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是否正确,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作为模型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决定了模型的可运用性。加之21世纪高新技术运用引起的企业内外经济结构的不稳态性,要求管理会计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做到:(1)进行模型的理论前提与现实前提是否吻合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选用的模型或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2)在遵从取数的一般过程和其分析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取数的方法以及取数的分析方法;(3)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确定性、可靠性评价,进而确定所取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4)对模型中运用的数据,凡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应提出控制措施。确实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须对取数进行风险值测定,并调整取数的大小。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不全面。实践证明,单一的决策价值标准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教训,何况企业管理已从管理的单项研究发展到管理系统全面考察、从满足于内部分析进展到注重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21世纪管理的中心课题是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评估,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又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自身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所以,现实的管理会计决策离不开利润、成本、现金等标准,但还要综合考虑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因素。比如,在知识经济中,企业投资方案的评价应侧重以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及各项技术的提高为标准,而不是仅仅注重短期可以节约多少资金等等。(三)人本管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管理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与此相联系,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具体做到:(1)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使人在开始行动之前就有积极的行为意识,在行为过程中能做到有意识的自觉控制。(2)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 *** 作。(3)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但是,若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会出现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此外,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分析与评价,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好利行为。

物联网产业链全景梳理: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物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珠三角与东部沿海等地区

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珠三角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在北京和广东的企业数量最多,其中感知层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应用层代表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

物联网相关企业数量的分布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关。根据新华三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全国城市数字经济评分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深圳、北京、成都、杭州、广州、无锡、南京、重庆和苏州。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物联网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及中部的四川等地,特别以广东、江苏等省市为代表。整体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产业上市公司业绩情况:产业整体毛利率较高

从物联网代表企业的业绩情况来看,物联网产业代表企业的毛利率均值达到36%,行业整体毛利率较高。从单独企业情况来看,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差距明显,毛利率水平也因业务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分层差异。上市企业具体的业绩情况如下表所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未来的物联网硬件技术和研究内容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掌握核心技术,防止受制于人
我国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大国,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强国,必须突破关键的共性技术,以应用技术为支撑加强应用创新。
2统一规划,分步推进
3应用驱动,示范引领
需要选择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的行业和部门,选择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为试点,通过典型的应用示范工程,摸索物联网应用系统标准、结构与运营模式,带动物联网产业的稳步发展。
4重视标准建设,保障国家利益
5重视信息安全技术与法治环境建设,保证物联网健康运行
6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保持可持续发展
发展物联网技术,必须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支持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工作如何创新
一、依法理财,加强财务管理
2011年,适应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紧紧围绕财政预算改革的各项措施,结合科技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研究如何转变理财观念、转变运作机制,大胆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在改革中逐步调整,在调整中不断完善,探索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新思路,为保证科技厅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矗
1、认真开展并圆满完成了2011年部门预算工作。
在近两年实施部门预算工作中,通过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规范预算管理,增加预算透明度和约束力,使我们在预算观念、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工作中尤其注重了依法理财,结合前两年基础,已基本理顺 “两上两下”的工作程序,并在工作转换和调整的同时, 2002年预算工作,认真把握优先保障、综合预算、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三个原则,重点突出了认真落实和完善以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基本支出预算分配机制,规范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水平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1)理顺省属转制院所提前退休人员过渡期经费管理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2001]69次)关于15个转制科研院所职工有条件提前退休的精神,与政研处配合,在各单位办理退休人员审批手续的时间各不相同、院所的转制手续也前后不一,以及财政2011年的部门预算在2010年10月份就已确定的情况下,积极与省财政厅联系,通过省财政在当年预算中追加和落实了188人2011年度退休经费,解决了提前退休人员的生活的后顾之忧,支持和保证了科研院所转制改革工作的稳定发展。
(2)在2011年的基本支出预算编制与实施工作中,按照定员定额基本支出管理的根本原则,合理控制单位基本支出规模,公正、规范地分配了预算资金,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在2001年进行大范围清产核资的基础上,2011年对经费管理单位进行了进一步的摸底调查,对多家省属科研院所的财务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尤其是财政工资没有统发的单位,通过抽查其工资表、编制人数、离退休人员实有人数、办公设施等情况,保证了预算单位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加强了对预算单位的多方位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保障预算单位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支持其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3)根据综合预算的需要,在预算中进一步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工作,通过精确预测各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并纳入预算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内、预算外资金“两张皮”的问题,改变过去比较松散的管理方式,为本系统的部门预算编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本部门的年度收支在一本预算里的集中反映。在第四季度还针对今年预算外收入有增加的单位,及时进行了预算外收入的追加,保证各单位的收入及时进入统一核算。
(4)为改变过去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薄弱,缺乏追踪问效的状况,在确定专项支出时,要求项目预算与其目标和结果紧密挂钩,对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同时,配合省财政厅逐步探索建立项目数据库,适应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探索建立绩效考评的基本模式。通过有选择的项目支持,多方位构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促进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2、继续抓好财务监督工作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了“收支两条线”规定,注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2011年的工作要求下属各单位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自己的银行账户、账簿、收费许可证等进行自查,并通过自查及时纠正了存在问题。
同时,加大对系统内部的财务监督力度,积极防患于未燃,力求从根本上提高科技厅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根据《省科技厅系统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结合国家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围绕2002年“加强学习,提高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好财务基础性工作”的重点目标,继续抓了财务监督工作。重点开展和完成了对原省科学器材服务中心、省分析测试中心领导的离任审计;针对以往多次检查工作中发现一些单位存在的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财务人员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够,人为地把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割裂开来,只重视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致使工作中出现大的失误。为此,2011年通过检查、学习和培训,提高了财务人员和领导干部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要求各单位要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科技厅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
3、建立和启动了科技三项费用的年度决算与完工决算制度和工作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对科技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也对延伸到各业务处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超前、更具体的要求。改革不仅涉及财务部门,也涉及所有业务部门。因此,与各业务处积极配合,密切联系,根据《山西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了科技三项费用项目完工决算报表制度,并于年内开始启动,使它作为建立科技项目绩效考评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使科技计划项目预算与决算工作的完成情况紧密挂钩。
4、圆满完成了省级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的预算执行,保证了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各经费单位的正常运作。
二、服务于科技创新,不断强化科研条件建设
围绕全省科技发展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中心,优化科研条件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营造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科研条件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更好地为全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技术开发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2011年省属科研院所中试基地建设项目计划,重点支持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开发项目。其中省冶金研究所的“镁合金铸件”、省玻璃陶瓷研究所的“纳米球形镀碳锰酸锂”、省药物研究所的“枳术宽中胶囊”以及省机电设计研究院的“电流电压互感器现场检定装置”等产品的中试和产业化开发,帮助这些处于困境的科研院所通过强化中试转化基础设施,整合科技资源,明确重点开发目标并付诸实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定科研生产配套能力,并迅速形成规模开发生产能力,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求彻底摆脱目前困境,走上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同时安排的省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环保型粘胶剂”、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混凝土外加剂”、省生物研究所的“金耳多糖产品”和省自动化研究所的“环保除尘电源设备及其配套产品”等中试开发项目,将继续发挥原有的专业优势,围绕拳头系列产品开发,通过中试转化基础条件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基本形成研究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生产转化一代的良性循环,有望培育和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相关领域和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截止目前为止,省属15个科研院所建立的24个中试基地已累计投入12 53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7 782万元,建成和在建的中试生产线共29条,先后开发转化了190余项科研成果和新产品,累计实现产值44 503万元,新增利税8 281万元,其中2011年分别实现产值9 682万元、9 838万元,利税1 465万元和1 755万元。通过这批中试基地的建设和产品的开发,明显地提高了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转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建立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了贡献。
在科研院所中试基地开发生产活动和工作中,发现各单位受旧的管理体制的影响,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普遍存在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相关的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以及财税基础知识也不熟悉。严重制约着科研院所的正常发展,尤其对转制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经与有关科研院所和部门广泛调研协商,举办了首期省属科研院所管理人员研修班,特邀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及山西大学等高校教授,以及省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高级律师和科技管理专家进行授课,计划用半年的时间,通过学习研讨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税管理、公司治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济分析、知识产权与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一系列亟需掌握的基本专题,提升科研院所科研与管理人员基本素质,保证科研院所的转制、改革顺利开展,适应入世后各种变化的情况,真正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现培训研讨工作已实施3个月,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研讨形式多种多样,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活动开展初期已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参考资料: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384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4
下一篇 2023-06-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