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第三层:平台层企业

IoT第三层:平台层企业,第1张

平台层:物联网架构中连接设备和应用场景的桥梁,承上启下,提供数据处理及分析服务。

平台层主要以PaaS平台为主,向下通过网络层和感知层,对终端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优化等,向上服务于应用层,为应用服务商提供应用开发的基础平台。

按照厂商类型区分:运营商、ICT企业、互联网、工业制造厂商和第三方物联网平台;

按照平台功能区分:设备管理平台(DMP)、应用使能平台(AEP)、连接管理平台(CMP)、业务分析平台(BAP)
涉及企业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全面整合了自身的云、网和生态等优势资源,打造了智能物联网开放平台(CTWing)。CTWing 由连接管理、应用使能和垂直服务三大板块构成,全球化、安全可信的端到端服务贯穿始终。

华为云:华为云是华为的云服务品牌,将华为 30 多年在 ICT 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开放给客户,致力于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创新的云服务,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推进实现“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 AI。

中国联通:网络通信能力开放业务,旨在将智能化终端、运营商定制化网络资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业务进行整合,为用户带来云化部署、一点受理、服务全国、灵活定义的网络能力服务。依托中国联通匠心网络,基于通信服务、网络策略、安全认证、大数据分析、5G 和物联网六大核心能力,其将围绕“物联网平台+”生态战略,打造以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业务体系,构建一个覆盖物联网产业链“云管端芯”的生态系统。主要产品包括平台能力、连接服务、物联网解决方案。

诺基亚: IMPACT 提供了一个安全、基于标准的简化 IoT 平台,可在此基础上构建和扩展新的 IoT。IMPACT 平台定位于水平化的物联网基础通用平台,具有连接管理、设备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开放使能以及基于感知的安全保障等功能。诺基亚 IMPACT 物联网平台是全球首个与芯片级深度合作并开放源码的物联网硬件平台,目前诺基亚 IMPACT 平台共管理着全球超过 15 亿部终端。

中国移动:ONEnet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特点打造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环境。中国移动物联网开放平台始终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为智能硬件创客和创业企业提供硬件社区服务,为中小企业客户物联网应用需求提供数据展现、数据分析和应用生成服务,为重点行业领域/大客户提供行业 PaaS 服务和定制化开发服务。

阿里云link平台:阿里云 link 物联网平台为阿里云 IoT 提供的云服务平台。物联网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连接通信能力,支持设备数据采集上云,规则引擎流转数据和云端数据下发设备端。此外,也提供方便快捷的设备管理能力,支持物模型定义,数据结构化存储,和远程调试、监控、运维。

百度智能天工:百度智能云天工物联网平台是百度打造的物联网生态环境。百度天工提供通用的物联网设备连接、设备管理、IoT 边缘及数据流转能力,赋能产业应用。以云-边-端及时空数据管理能力为核心优势,提供完善易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提供端到端物联网解决方案。京东小京鱼:京东小京鱼面向智能行业全面开放,全面覆盖智能生活场景,赋能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等领域,提供“技术+服务+渠道”的一站式智能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集成小京鱼让智能产品获得听觉、视觉、学习能力以及音乐、新闻、购物等海量服务,并获得千万级设备控制能力。用户可以通过创新化的交互方式,随时随地获取服务。

小米 IoT 平台:小米面向消费类智能硬件领域的开放合作平台,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健康可穿戴、出行车载等领域,开发者借助小米 IoT 平台开放的资源、能力和产品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快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满足不同用户对智能产品的使用需求和体验要求,与加入小米 IoT 的其他开发者共同打造极致的智能生活体验。

IBM Watson Iot: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平台供应商。IBM Watson Iot 提供全面管理的云托管服务,旨在简化并从 IoT 设备中获得价值。其提供对 IoT 设备和数据的强大应用程序访问;执行强大的设备管理 *** 作,同时存储和访问设备数据,连接各种设备和网关设备;使应用程序与已连接的设备、传感器和网关进行通信并收集数据。ThingWorx 平台是专为工业物联网(IIoT)设计的完整端到端技术平台。ThingWorx 平台是通过平台以及基于平台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以研发工艺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的工业互联和应用。同时,它提供工具和技术,使企业能够快速开发和部署强大的应用程序和增强现实(AR)体验。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自身在智能制造及 ICT 融合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以产业互联为核心,以标识解析为抓手,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 等新兴技术为支撑的工业大数据服务体系。浪潮云洲是中国最有客户价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面向企业、政府、园区三大主体,提供工业云、QID、工业 PaaS、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五层架构服务,实现对设备、产品、业务系统,以及开发者、供应商、客户、员工的七类连接,形成“云、QID、云 ERP”全堆栈能力,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基建下的工业新大陆。

新华三物联网拥有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端到端全栈式架构。其中,平台层的新华三绿洲物联网平台,定位为应用使能平台 AEP(Application Enablement Platform),采用基于容器技术的微服务架构,具备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提供物联网泛在连接技术、多协议定位服务、边缘计算和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模块。

中国通服是中国信息化领域的领先服务提供商,提供电信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通用设施管等服务。2006 年 12 月 8 日,公司发行的 H 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通服物联是由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集团级产品,定位“新一代数字世界基础设施服务商”,聚焦 IoT 服务,使能 IoT 创新。产品包含开发服务平台、设备运营服务平台、服务云和维护云。通服物联提供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庭、智慧园区等众多领域一系优质产品及解决方案。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司立于 2017 年 4 月,主要运营和工业互联平台,其业务涵盖工业互网平建设和营,工业智能技术究和应用,智能厂建设及软件集成服务(精密模、智能装备和智能控制)、能源理业务板块,助力中企业实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定制开级快速型,始终秉承国家工业互联平的命,为用户、企业和资源创造和分享价值,创引全球工业互联网态品牌。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也是连续两年、唯一入选 Gartner IIoT 魔力象限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树根互联旗下的根云平台可以面向机器制造商、设备使用者、政府监管部门等社会组织,在智能制造透明工厂管理,机器在线管理(服务、智造、研发、能源)、产业链平台、工业 AI、设备融资等方面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xIn3Plat(宝信软件):2020 年 12 月 22 日,中国宝武及宝信软件推出中国宝武工业互联网平台 xIn3Plat。xIn3Plat 由宝信软件自主研发,依托于宝信软件 40 余年的发展积淀,从钢铁起步腾飞,并持续赋能非钢行业,在促进中国制造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xIn3Plat 包含面向工业领域的工业互联平台 iPlat 和面向产业领域的产业生态平台 ePlat。

航天云网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所属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成立于 2015 年 6 月 15 日。基于 INDICS 平台面向航天科工打造了专有云,面向国内市场打造了航天云网,面向国际市场打造了国际云,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二十类服务。

Predix(GE 通用电气):工业互联网 *** 作系统 Predix 正在为数字工业企业提供强大助力,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通过连接工业设备、分析数据和提供实时见解,Predix 在工业应用的构建、部署与运营方面向客户提供所需项目。基于 Predix 的应用程序,GE 和非 GE 资产的性能正在不断提升至全新的水平。

MindSphere 是西门子推出的一种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 *** 作系统,它可将产品、工厂、系统和机器设备连接在一起,使您能够通过高级分析功能来驾驭物联网(IoT)产生的海量数据。

研华科技:创立于 1983 年,是全球领先、值得信赖的创新型嵌入式、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包括完整的系统集成、硬件、软件、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服务和全球物流支持等。研华 WISE-PaaS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是一个集成的物联网服务平台,旨在从边缘到云端提供可 *** 作的洞察力。用户能够轻松安全地连接,管理和吸收大规模的物联网数据,实时处理和分析/可视化数据。

小匠物联平台是智能家居品牌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小匠物联可助力传统企业快速接入物联网,提供全球化基于云端的设备远程控制和管理,可靠安全地将您的产品连接到物联网。致力于为智能家电企业和企业健身器材厂商提供完整的产品智能化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小匠物联的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 SAAS,另一个是其自主研发的 QUMIOS。

云智易智慧物联作为全国领先的智慧空间物联网科技企业,属于物联网平台层的平台服务提供商,为泛不动产行业提供智慧家居、智慧社区和产业园区/商业、智慧办公、智慧公寓等多场景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包括物联网平台、应用中台、物联网 SaaS 服务、X-Brain AI盒子和物联网咨询服务等。

广云物联是一家专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物联网软硬件开发服务。 包括行业主流物联网平台接入服务,企业私有物联网平台开发服务,物联网硬件二次开发、技术支持、销售供应等服务。产品包含消费物联网、商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和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硬件。机智云是国内领先物联网厂商,公司 2005 年创立,主营业务为物联网开发和云服务平台服务。聚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采用微服务架构,为需要 IoT 需求的企业提供 IoT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系统,涵盖设备管理、连接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分析、BI 系统、智能决策、金融计费与第三方系统互联等功能,同时平台开放 API 接口,帮助企业打通内外部经营管理系统(CRM、ERP 等),已服务交通物流、新能源、工业互联、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众多行业,并在多个行业实现市场覆盖率领先。主要有两条产品服务线,分别为终端产品智能化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服务。

Walle物联网平台(深圳宏电)

KySCADA(东土科技)

HanClounds工业互联网平台(瀚云科技)

H-IIP(忽米网)

寄云科技

科远智慧

蘑菇物联

浙江蓝卓

Tn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之杰)

达闼科技(全球首家云端机器人运营商)

第四范式(人工平台与技术服务提供商)

旷视科技(深度学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

明略科技(全球企业级数据分析和组织智能服务平台)

深兰科技(快速成长的人工智能领先企业)

思必驰(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

搜狗

腾讯优图(腾讯旗下顶级的机器学习研发团队)

依图科技(人工智能创新型研究)

云从科技(更高效的人机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英语: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在台湾称作资讯科技,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
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由于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的中心,计算机部门通常被称为“信息技术部门”。有些公司称这个部门为“信息服务”(IS)或“管理信息服务”(MIS)。另一些企业选择外包信息技术部门,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新的高度和形态被提出、发展。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让信息更快更准得收集、传递、处理并执行,是科技的最新呈现形式与应用。

ICT(信息技术)和 SaaS(软件即服务)是两种常见的软件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 定义
ICT(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和应用程序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技术。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则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技术,在这种服务中,软件是可访问的、可管理的和可更新的,通常由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开发,并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使用。
2 优点
ICT 技术的优点包括:
- 连接物理设备和应用程序,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 数据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和存储,方便数据分析和应用。
- 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和应用程序。
SaaS 技术的优点包括:
- 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为软件通常是由第三方开发商提供的。
- 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因为用户只需要支付所需的服务费用,而不需要管理和维护自己的软件。
- 可以更快速地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因为软件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
3 缺点
ICT 技术的缺点包括:
- 需要额外的基础设施,例如路由器和网络交换机,以连接物理设备和应用程序。
- 可能需要更多的费用,因为软件通常是由第三方开发商提供的。
- 可能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因为用户需要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联系以获得帮助和支持。
SaaS 技术的缺点包括:
- 可能需要额外的配置和安装,以确保软件正常运行。
- 可能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因为用户需要自己管理和维护软件。
- 可能没有足够的安全性,因为用户需要自己负责软件的安全性和数据保护。

为ICT领域领头羊,华为以“迈向ICT转型的全联接之路”为主题,英文为“Open ROADS to a better Connected World”,向业界展示华为在运营商领域的最新实践和成功案例。

众所周知,电信设备商每次通信展精心打造的展会主题和内容,针对的是运营商现在和未来的主要需求和发展痛点。这一次,华为在延续去年“建立全联接世界”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OPEN”和“ROADS”,突出“开放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展会,华为立足超宽带基础网络, 聚焦6大新领域创新突破,总结归纳推出“1+6”战略。对业界而言,这个主题十分新颖,与其他设备商展示主题大为不同。

据悉,“1+6”中的“1”定义为超宽带基础网络,包含无线、固网。“6”大新领域包含以NFV/SDN为代表的未来网络演进、以云为代表的IT基础设施、视频、DC/IT服务、以IT PaaS为平台包括BES(商业使能套件)的商业使能平台以及大数据。

可以看到,“1+6”战略涉及网络、业务以及能力转型,顺应运营商从CT向IT发展趋势,其IT内容比重大幅度增加。当然,该战略并非凭空制定,而是基于华为成功的ICT实践、多年助运营商转型的丰富经验,体现了华为运营商BG中国区对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

华为助运营商赢在现在,也希望通过“1+6”战略助运营商赢在未来。

那么,华为为何要提出“1+6”战略该战略中的每个数字到底蕴含哪些意义以及实践在当前电信业发展面临重重挑战背景下,其是否能助力运营商实现业务转型就此,记者采访了华为中国区运营商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部长岳坤。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阶段,目前由ICT技术驱动进入到了智能化阶段。“智能” 被注入到了联接的千亿设备当中,覆盖了从生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都是支撑智能化工业革命的ICT核心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

顺应潮流的ICT转型之路被证明可行,也让华为收获了更快的增长速度。2015年上半年,华为公司年销售规模达到1759亿人民币,其中中国区上半年收入约790亿人民币。在中国区运营商市场,增长主要来自包括LTE建设、全光网建设以及ICT转型等领域,带动了中国全联接指数的不断增长。

“在本次通信展上,华为以‘Open ROADS to A Better Connected World’为主题,发布‘1+6’战略,展示华为在ICT转型领域的最新实践和成果。下一步,华为将继续携手国内运营商,部署面向未来的战略转型,构建更为美好的全联接世界。”华为中国区运营商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部长岳坤表示,他看好运营商未来的发展。

ROADS体验驱动运营商重构自身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政策红利日益凸显,高速互联网需求飞速增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也给运营商发展带来了新增长点——享受到来自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智慧家庭等应用带来的更多的数字红利。

让我们设想下2025年是什么样子新增40亿互联网用户、27座城市超过1000万人口、80亿智能手机在使用、联接数将达一千亿、每人每天消费17GB数据、移动支付将达到3万亿美元……未来将是一个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全联接世界的未来将深刻地影响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每一个行业。

与此同时,在万物互联时代,用户体验从独立的应用体验,过渡到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互动、融合的集成体验,ROADS已成为新的用户体验标准,既Real Time(实时)、On Demand(按需定制)、All Online(全在线)、DIY(自定义服务)、Social(社交化分享)。

在此背景下,华为将本次北京通信展主题定为“Open ROADS to a better Connected World”。岳坤介绍,Open ROADS强调了开放、开源的特点。实际上对运营商以及华为自身从CT向IT转型,华为均在强调这样的开放概念。

此外,运营商传统业务受到OTT业务的挑战更加明显,自身业务“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并未解决。如何实现这些ROADS体验如何应对业务挑战这都需要运营商尽快完成基础设施使能转型。

具体而言,这些机会与挑战要求运营商将自身信息系统从支撑系统向业务系统转变,与主业务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大规模地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客户需求精准匹配度以及资源的利用率。

而构建ICT能力是运营商基础设施使能转型的基础,这也正是华为的优势所在。一些人士可能不知道,华为并非云计算领域的新手,早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云计算,2010年启动“云帆计划”,正式进入大IT市场。

岳坤告诉记者,如今华为已成功完成了自身的ICT转型,构建了自身完备的IT能力,并将IT的技术思想注入CT领域。正是因为在过去8年多时间里积极投入IT领域,才使得华为有能力在运营商当下的基础设施使能转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帮华为拉开与其他设备商的距离。

“作为通信产业链中设备制造商的一员,华为一直在研究如何助力运营商转型的问题,从去年开始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理念,即“1+6”理念。”就推出“1+6”战略的原因,岳坤如此总结。

华为要做公有云?
2015年4~5月间,华为要做公有云的传闻令国内的云厂商颇为惊讶,消息一度令媒体兴奋了好一阵时间。7月30日,华为在北京正式对外宣布其云服务战略,只不过“公有云”的名字再没有被提及。这是自2010年华为首次发布 云计算 战略以来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在7月30日的发布会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云服务正在成为企业IT的新模式,这已经成为产业界的共识。为了满足企业市场客户与合作伙伴在网络时代的新需求,华为决定推出企业云服务,这是华为ICT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自然延伸。”目前华为在全球已部署了255个云数据中心,云计算虚拟机超过70万个。此外,华为在全球拥有5个云计算研发中心,相关的研发人员超10000人。

9月18日,一年一度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5)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美国《连线》杂志的Kevin Kelly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云就是未来。他预言,2020年,将有60%的应用运营在云上,全球现有的9000多家云计算公司已经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

徐直军指出,企业的IT 架构 要云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全生态链的共同努力。公有云显然并不是华为的优先选择,与运营商合作才是最好的方式。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则进一步阐述了华为云计算的概念,即虚拟化纪元是Cloud 10的特征,以资源为核心则是Cloud 20的表现,以及以应用为核心的Cloud 30将是未来云计算的趋势。

全面拥抱 OpenStack

在本年度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5)上,华为发布了基于OpenStack的云 *** 作系统 FusionSphere 60,任何基于社区版本的第三方应用无需改动都能运行在FusionSphere上。在笔者看来,FusionSphere 60在网络部分对 SDN 技术的集成管理是值得关注的部分。此外,基于OpenStack的跨数据中心云灾备解决方案也一并推出。

华为云计算首席架构师顾炯炯在接受InfoQ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有300多家厂商参与OpenStack贡献,华为从G版本开始参与社区,在最新L版本(受访时)中的综合贡献排名第六,而三年前华为的排名只不过是第二十名。FusionSphere坚持开放原则,即拥抱开源、高于开源、回馈开源。在19日的开源与云应用主题论坛上,顾炯炯详细介绍了华为的公有云架构设计,听众云集以至于笔者未能挤进会场只好站在门外听完顾大师的演讲。顾炯炯在演讲中透露,除了全面拥抱OpenStack,华为FusionSphere还基于开源的Cloud Foundry集成了DevOps技术支持。作为华为三大软件之一,FusionSphere实现了与华为硬件的解耦,并通过了全球300多家主流硬件厂商的兼容验证。

在开源社区版本的基础上,华为FusionSphere系统做了如下产品化增强:

HA framework:解决OpenStack管理进程存在单实例单点故障的问题。支持OpenStack的服务多实例负荷分担方式部署,单个物理服务故障的时候不影响OpenStack功能的使用。

Auto Deployment:数据中心内的所有物理服务器都可以被自动化的安装并纳入云资源池管理。安装服务通过PXE方式将Hypervisor、OpenStack等必须的云平台软件包按照配置部署到对应的物理服务器中。实现整个云平台的快速安装和快速扩容。

Smooth upgrade:提供采用UI界面的升级工具实现全系统的平滑升级。升级过程中通过将虚拟机从被升级节点迁移到其它节点的方式保证虚拟机业务不中断。

Log & Monitor:提供全系统的 *** 作日志记录与性能监控功能。监控全系统的物理服务器性能数据和虚拟机的性能数据。

API proxy:通过API proxy实现OpenStack内部管理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隔离,提升openStack服务的网络安全性。

Backup:提供全系统的管理数据备份功能。包括OpenStack的所有管理数据的备份和FusionMananger管理数据的备份功能。

除了在OpenStac外围做了产品化增强,华为还在OpenStack和KVM里面针对NFV做了功能增强,如资源调度功能、性能优化、高可用HA。

网络、存储以及容器

网络与存储目前仍然是云计算最赚钱的业务,2015年6月,IDC报告显示华为存储全球收入增长率连续七个季度第一。在今年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5)上,华为联合QLogic基于25Gb以太网技术联合发布了横向扩展文件存储系统。通过收购博通的NS2技术,QLogic在以太网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26%之多。华为存储产品线副总裁肖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未来高端存储介质将走向SSD,海量数据必然会影响企业数据存储的架构,数据中心横向扩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数据中心建设对以太网技术的要求也从10Gb这个量级提高到100Gb的量级。QLogic亚太区资深首席产品经理陈介颂在演讲中表示,25Gb技术将使带宽和性能提升25倍,同时端口成本降低50%,通过线性扩展系统整体带宽可达400GB/s,这对高负载I/O的用户来说是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提升。此外,采用RoCE协议也大大降低了CPU负载和网络延时。当然,这些高性能需要华为硬件设备的支撑。

华为企业核心网解决方案总经理杨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云通信在快速增长,占比将从2015年的20%增长到2019年的50%,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华为企业云通信支持SaaS和PaaS两个层面的服务,企业可以在公有云或者自己的私有云上部署。作为较早支持NFV的厂商,华为凭借长期以来运营商市场的经验,可以通过定制化解决系统对接、集成和升级等等问题。华为企业BG UC&C MKT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林明则指出,随着互联网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未来云通信的发展将基于统一的基础,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需求会越来越高,针对横向扩展的问题,目前的SDK是一个过渡方案。华为做的事情总结起来有两点,即向上开放API,向下开放SDK。

当笔者问到对容器技术的支持时,华为云计算首席架构师顾炯炯表示,随着IT业务越来越互联网化,应用d性问题其实并没有非常好的被解决。华为会考虑将 Docker 与OpenStack相结合,华为有一个开源项目作为Docker调度与编排的引擎,可以实现在基础设施层面对容器管理的自动化。这跟OpenStack基础设施云服务形成一个优势互补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容器与 微服务 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呈现并存的关系。当笔者追问华为容器云服务的进展时,顾大师表示今年年底华为将发布一个在线 测试 版的容器服务。

给乐科技以“管理城市,服物公众”为主旨,构建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格局。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多种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与整体效益,全面建设“三个一工程”,形成全新服务型城市综合管理体系。
给乐科技致力于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智慧城市领域,聚焦于ICT智慧平台搭建,为城市构建政府、企业、市民综合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城市平台。通过云数据中心实现各个体系间数据共享,协同合作;通过数据库管理中心将政府运营数据统一分布,实现政府政务公开化、透明化。通过统一接口集中管理交通、医疗、城管、教育等各个模块,将不同的智慧城市子系统集中到一起,实现便民、利民统一智能化运营。

7月30日下午,华为正式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华为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净利润率87%。其中消费者业务2208亿元,占比55%;运营商业务1465亿元,占比365%;企业业务316亿元,占比79%。
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65亿元。无线网络、光传输、数据通信、IT等生产发货情况总体平稳。目前,华为已获得了50个5G商用合同,累计发货超过15万个基站。

企业业务收入为316亿元。华为不断强化云、AI、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物联网、智能计算等ICT技术和解决方案,持续获得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交通、能源、 汽车 等行业客户的信任。
梁华认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上不会一家独大,消费品需要竞争,要根据消费者未来需求的发展需要。比如在拍照,硬件、软件、生态等领域,给消费者提供价值和便利,进行技术投入,这是在市场上立根的基础。

“消费者对华为智能手机的喜爱,我们的技术领先、产品和体验上比较好,这是华为的压力,我们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回馈消费者。”梁华说。

对于‘实体清单’的影响,梁华则指出,因为存在市场惯性,也取得了增长。但华为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大,这些困难。 梁华透露,华为智能手机海外业务现在已经恢复到禁令之前80%的水平,下半年在海外还面临挑战的。“如果谷歌允许华为使用安卓,华为会首选使用;如果不允许,华为也有能力发展自己的 *** 作系统和生态。”

不过,梁华指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会持续投资未来,计划2019年研发投入1200亿人民币。相信在克服短期困难和挑战以后,华为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华为认证是业界唯一覆盖ICT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根据ICT从业者的学习和进阶需求,华为认证分为工程师级别、资深工程师级别和专家级别三个认证等级。

华为认证技术方向如图,其中,HCIE是各领域最高级别的ICT技术认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577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7
下一篇 2023-06-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