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有哪些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有哪些专业,第1张

院校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 ——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07年,成为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 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获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占地面积 140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6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设有17个学院(系、部);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图书馆共有藏书73377万册。,学校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以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信息、船舶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智能科学 5个学科群为牵引,打造特色、通用、基础学科相互支撑、优势互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重点学科11个。现有本科专业6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29个,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获得A+和A-等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全部进入全国前30%。,学校现有教职工 2924人,其中专任教师189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190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8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其他国家级人才39人;“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8个。,学校现有学生 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博士研究生2900余人。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优秀学生典型不断涌现,自2016年起,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最美大学生”,4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重要奖项逾千项,“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5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维持较高水平,连续15年位居黑龙江省榜首,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三海一核”主体领域及国家战略重要领域,近80%毕业生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半数以上毕业生在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3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科研工作一直是学校发展的先行力量,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曾摘取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减振降噪、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水下探测、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评估、高性能舰船设计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学校是我国首座数值水池虚拟实验系统的联合牵头研制单位,是我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设计研发单位。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豪华游轮、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撑。在国内首次完成 5艘UUV水声组网。学校研制的悟空号深潜器成功自主下潜至7709m,是目前我国自主下潜最深的无人无缆深潜器。学校研制深水高精度水下综合定位系统,保障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多次深潜任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研制新型水下无人潜器并列装部队,填补了我国水下无人作战装备空白,亮相装备发展成就展和国庆70周年阅兵,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作为第三方验证评估单位全过程支撑航母工程实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项目57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0余项。学校获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和首届“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奖”。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为首批14家国家认定的实验室,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对俄科技合作平台。牵头成立“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舰船动力”“先进海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黑龙江省认定。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包括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挪威科技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 25个国家100余个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联合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中英首个船海特色合作办学机构;与英国阿伯丁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乌克兰国立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高校,2017年以来学校先后成为“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居里夫人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高教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简称ICNAME),是“北极大学联盟”“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学校每年选送500名教师赴国(境)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900多名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每年接收1500名左右国际学生来校进修学习。,近 70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形成了“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凝炼了“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形成了“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治学严谨、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的教风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当前,学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及龙江振兴发展为使命,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及东北振兴的国家战略机遇,以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开启全面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航程。

其他信息:

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设的专业有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院系专业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船舶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 工学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工学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 工学 土木工程 工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工学 飞行器动力工程 工学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工学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轮机工程 工学 自动化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自动化 工学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工学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水声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水声) 工学 水声工程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物联网工程 工学 软件工程 工学 信息安全 工学 保密管理 管理学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工业设计 工学 产品设计 艺术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通信工程 工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工学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工学 信息对抗技术 工学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 经济学 金融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电子商务 管理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材料物理 工学 材料化学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环境工程 工学 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外语系 英语 文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 法学 社会学 法学 应用心理学 教育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 工学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工学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工学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随着高考分数线和成绩的陆续出炉
相信每位同学都在研究如何填报志愿
那到底如何选择大学呢?




为切实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
更真切、全方位地了解滨江学院
加深对学校及专业的认识
滨江学院定于近期举办校园开放日!
1
活动时间
7月25日-8月2日
每天9:00-11:30、14:00-16:30
2
活动地点
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行政楼一楼会议室
3
活动内容
由学校老师现场解答考生及家长关心的各类问题,如招生政策、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学校概况、发展前景等,并引导参观校园。
滨江学院是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合建的独立学院
学院现有43个本科专业(含方向)
覆盖理、工、文、管、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
金 融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入选 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
商学院
商学院现有3个系8个专业,分别是金融与贸易系(金融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财务与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商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和职称结构日趋合理、教学科研水平稳步上升的教师队伍。商学院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及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不断培养自有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升学率、就业率和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学生交流
目前已签约产教融合合作企业15家,将在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师资互聘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2%,已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东华大学等在联合培养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学院组建了12个教学团队,进一步凝练和整合了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打下坚实基础。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类国际合作资源,通过文化交流、本科阶段联合培养、暑期游学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机会。
人文法政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人文法政学院目前设有外语、思政、大学体育三个系室。其中,外语系负责英语、日语专业及大学英语公共课的教学,思政教研室负责法学专业及思政公共课的教学,大学体育教研室负责全滨江学院的体育健康课程教学。

语音实验室
学院学科积淀深厚,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斐然,现有知名专业学士学位点;承担省级及市厅级课题十数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
▲外教教室
近年来为实现人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学院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海外名校的国际交流机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滨江学院电子工程系与理学系,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博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等学科与江苏省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金匮创新创业省级实践教育中心、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支撑。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学院紧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前沿,面向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服务地方,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六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电子信息类学科理论基础与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2019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评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独立学院专业评估中获星级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获无锡市新设专业奖励。
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数十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其中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率在全省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一。
学校利用产教融合,共建校企合作产业基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南信大滨江华为ICT学院;与中国电科集团第58所共建中科芯微电子产业学院;与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共建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与长电集团半导体有限公司达成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意向等。
结合产业基地优势资源,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两项,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紧贴地方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多边合作,激活发展潜能,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
大气与遥感学院
大气与遥感学院是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及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多次名列全国第一的大气科学学科,并在母体学校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的全力支持下所创建。
学院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多个教育部和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国家和省级优秀人才集体作为本院教学与科研支撑,为滨江学院培养科学素养高、人文素养优、专业技能强、创新能力足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
为了契合全国和无锡市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气与遥感学院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开设大气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五个专业。
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大力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应用性专业。所设专业就业领域广,近年来大气科学、遥感、测绘、地信、安全工程类学生的就业率在98%以上;考研报考率达50%以上,考研上线率在30%左右。
▲气象局认知学习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其中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8项,厅局级奖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1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0余项。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学院前身为滨江学院自动控制系,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硕士点、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等载体和平台支撑创建。
学院面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智能化系统等领域,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学校教师和知名企业技术骨干打造双师型师资,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个省级科研和教学团队,多人次获得了省、市级人才奖励计划的资助。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比例达35%,青年教师占比达8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5%,教师国际化背景达到20%,实验实习教师占比为15%,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教授占比达26%,高级职称教师均为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导师。自动化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达100余人。
学院近5年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近50名学生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多门课程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并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
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大学生电子设计、高等数学等竞赛上有25人获得各等级奖项,在省级智能车、机器人等竞赛中有89人获得各等级奖项;三年来,学生考研升学率不断提升,平均在25%以上;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
部分优秀学生进入中兴电子集团、南京熊猫电子集团、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智能电网等知名企业就业。
轨道交通学院
轨道交通学院是滨江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是应我国轨道交通快速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坚持内涵发展和行业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轨道交通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建立了较完整的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开设有五大专业,分别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电气自动化方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管理方向)、自动化(轨道车辆电能传动方向)。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实验课
学院建有“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涵盖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车辆工程、轨道交通牵引制动等核心专业内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
轨道交通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师资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中车等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
▲交通运输专业实训基地
轨道交通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注重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以校企深度融合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学院与国内外多家著名交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学校培养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传媒与艺术学院
传媒与艺术学院设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包含交互媒体与电子竞技两个专业方向,拟设立新专业艺术与科技。专业办学通过采用“国际化特色+工作室制+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近年来不断获得社会及行业内的办学认可与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生作品
传媒与艺术学院实验室包括可承接国内外专业赛事的电子竞技馆、数字摄影棚、数字录音棚、画室、视听室、影视后期机房、CG机房等。实验平台已建成一幢区域先进的电竞实验基地,可同时容纳100人,满足国内中型电竞赛事的举办要求,还可承办内场综艺节目、摄影展等活动。
在数字摄影棚与录音棚建设方面,结合专业方向,建设直播、导播中心,场馆舞台对面设置控制室,不仅全部配备先进的解说直播间、导播间、机房等,还为专业建设提供最真实的教学条件。可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直播转播、可现场制作各类节目视频。
学院借鉴与引进国外艺术学院工作室培养模式,将导师工作室制和以赛促学的教学机制有机融合。展赛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多次在国内外的展赛中获奖。同时建成中国、欧洲、英国等多国教授、设计师、专家共同组成的国际教育教学平台。
理学院
理学院是在滨江学院原理学系基础上组建的,并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及“江苏省统计科学基地”、“数学教育实验中心”等平台支撑,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学院紧紧围绕当前市场对新兴市场如大数据、云计算的迫切需要,面向互联网、银行等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旨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基础,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技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
近年来,学院发表SCI论文近40篇,发明专利近10项,获得全国高等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一项,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在基础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逐步构建宽厚的基础课程平台和以实践创新活动及配套课程为主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将科技发明、科技创新、科创竞赛等实践活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从而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本科生人才。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一直保持着高考研率,部分学生到境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高质量就业率达90%。
物联网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学院其前身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系,具有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学院本着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宗旨,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培养信息、计算机、大数据等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结合学院科研定位,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学院科研实力增长迅速,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取得软件著作权2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件。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1人,教师硕士、博士化率近100%。
▲物联网工程创新实验室
物联网工程学院目前拥有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八个专业,具有学科交叉综合优势,2018年开始在作为我国物联网首航之城的无锡市办学,具有区位优势。物联网工程学院面向应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适应性,在信息、计算机、大数据等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2020年的高考落下帷幕
新的人生旅途即将展开
附2020年江苏省招生计划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20年江苏省招生计划
滨江学院2020年无锡考生咨询
无锡地区
招生
咨询QQ群 672036713
全国招生咨询QQ群 797272183
招生小程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招生小程序”
已经全面上线啦
学校概况、院系和专业介绍、
招生信息、招生计划、历年分数等
你想要的信息
来源:锡东新城
编辑:董博涵
鼓励一下

最近,一直收到很多邀请,都是关于物联网专业相关的。比如:"物联网专业是骗人的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怎么选?”等等。

本篇文章,就简单分析一下物联网专业,算是做一个统一的回答吧。主要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视角进行解读。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学什么的?

物联网涵盖的技术是很多的,大概包括:传感器技术、电路设计、端到端通信、嵌入式开发、网络通信、APP开发、云服务开发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物联网工程是一个很宽泛的专业。它需要学习的课程,大概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工程、通信工程等等的课程的综合体。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是比较杂的。物联网里面的每一项技术都会有涉猎,但都是基础知识,并不能让你聚焦于某一项物联网技术。如果想深入某一项技术,估计得是工作之后或者考研究生了。

我想设计这个专业的最大的意义就是通晓物联网所有环节,陪养物联网的复合型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就业吗?

很多学物联网工程的同学问,”学物联网太杂乱了,感觉什么都学,什么也不精通,怎么办?“。

其实在大学里面,无论什么专业都是学的基础知识,并不会让你精通。只有你考研究生的时候,才会进一步选择专业方向,继续深造下去,才能谈精通的问题。

说回物联网工程专业,那它好就业吗?刚才说了,物联网工程会学到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等的知识。所以选择面是很广的,它们毕业了能干什么,一般物联网工程的也能干什么。但是,也会缺少一些必要的知识。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在保证拿到毕业z书的前提下,提前想好一个就业方向,比如:软件开发、电路设计等等,然后,适当的补足欠缺的知识。在毕业之前,找一家合适的实习单位,就业应该是没那么难了。这种工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一样,课程设置只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学起来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另外,从大势上来说,随着5G的到来,物联网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总结一下,就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可选择的范围很广,理论上来说是比较好就业的。

我们该如何选择专业?

我再拓展一下,很多人也在问“要不要选择物联网专业?适不适合女生”。其实,这就是一个我们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

下面是我的不太成熟的意见:

第一步,先要看下,大学毕业以后,这个专业,可选择的职位有哪些?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选择的职位有:程序员、测试工程师、产品经理等等;

第二步,看一下这个专业和这些职位,可以从事哪些行业。以程序员来说,可以从事的行业是很多的,互联网、金融、电信等等;

第三步,查一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职位的发展前途,包括它们的工作环境,结合自身的情况,再来判断你适不适合这个专业。

总之,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的博而不精,但是就业选择范围很广。适不适合,需要根据专业的可选择职位和行业前景,进行判断。

1、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重庆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2、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财政学、税收学。

3、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4、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

5、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6、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

7、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8、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业:法学、知识产权、社会学、社会工作。

9、重庆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物理。

10、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包装工程。

11、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12、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经济统计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3、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摄影、动画、广播电视编导。

14、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法语、商务英语。

15、重庆工商大学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16、重庆工商大学体育学院

专业:体育教育。

17、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

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重庆工商大学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

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通信、软件等多个专业的知识。根据“产业导向、行业牵引、学科交叉”的专业特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

方法和技能,具备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精通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适应物联网技术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于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80%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

专业特色:瞄准行业和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素质要求,形成了“培养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

建设了“注重基础、强化实践、推进创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牵引,构建了“系统性和综合性强”的物联网实践课程体系。以条件建设为抓手,建立了“资源优化、特色突出”专业实践支撑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618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 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