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省赛成绩在哪查

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省赛成绩在哪查,第1张

一、个人奖项

(一)作品奖项

1 奖项等级

大赛个人奖项设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

2 奖项数量

(1)大赛奖项数称为获奖基数。获奖基数由一类区省级赛上推有效作品数、二类区省级赛的上推的有效作品数、省级直报赛区或相当于省级赛区(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的上推作品数等四部分组成。

一类区院校指地处京、津、冀、晋、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渝、川、陕、港、澳、台等24个地方的院校。

二类区院校指地处蒙、桂、琼、贵、云、藏、甘、青、宁、新等10个地方的院校。

一类区(含跨省区赛)、省级直报国赛平台(赛区)、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相当于省级赛区)比赛后,均按省级赛有效作品总数的40%上推到国赛。

二类区比赛后按省级赛有效作品总数的36%上推到国赛。

从省级上推到全国决赛,平均上推约占有效作品总数的38%(2015年与2015年前约为45%;2016年约43%)。

(2)获奖基数由上述四部分总数构成。

3 大赛个人奖项的设置比例

(1)一等奖占有效参赛作品到决赛现场总数的7—10%。

(2)二等奖不少于占有效参赛作品到决赛现场总数的30%。

(3)三等奖不少于占有效参赛作品到决赛现场总数的50%。

(4)其它(优胜奖,或入围决赛奖,或无奖项)原则上不多于占到决赛现场作品总数的10-13%。

在入围决赛作品中,对出现国内一流水平的作品,将加设特等奖。

特等奖不占获奖基数的名额。

出于各种原因,在省级赛上推国赛的作品中,约有7%到不了决赛现场而自动放弃。因此,实际得奖作品率为参加省级赛有效作品总数的35%左右。

因此:

一等奖得奖率约为参加省级赛有效作品总数的24-35%。

二等奖得奖率约为参加省级赛有效作品总数的105%。

三等奖得奖率约为参加省级赛有效作品总数的175%。

其它(问题作品:含优胜奖、入围决赛奖、无奖项)约为参加省级赛有效作品总数的35-455%。

4.奖项归属

(1)各级获奖作品均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获奖证书颁发给每位作者和指导教师,奖牌只颁发给获奖单位。

(2)大赛组委会可根据实际参加决赛的作品数量与质量,适量调整各奖项名额。
(二)指导教师奖
指导教师是组织大赛参赛作品的具体实施者。有着如下绩效之一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指导教师奖。

1.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不少于50件(含50件),可获得三级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30件(含30件)。

2.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不少于100件(含100件),可获得二级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60件(含60件)。

3.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不少于150件(含150件),可获得一级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100件(含100件)。

4.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不少于200件(含200件),可获得特级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150件(含150件)。

5.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不少于250件(含250件),可获得终身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200件(含200件)。

说明:

(1)若指导作品中发现一件违规作品,需在累计数中扣除10件,且不得获取高于二级指导教师奖

(2)若已获某等级奖项证书,因违规扣除作品累计数后不具备相应获奖证书,需撤销该奖项,追回该相应证书及相应奖励。

(3)具备同一级奖项条件,一人只能获得一次证书。

(4)获取指导教师奖者,有上台给获奖选手颁奖的荣誉。
(三)优秀指导教师奖

优秀指导教师不但是组织大赛参赛作品的具体实施者,而且对高质量作品的出现,往往有着特殊的贡献。有着如下绩效之一者可获得相应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1.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获得不少于5个(含5个)一等奖或1个特等奖者,可获得三级优秀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3个(含3个)一等奖。

2.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获得不少于10个(含10个)一等奖或2个特等奖者,可获得二级优秀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5个(含5个)一等奖。

3.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获得不少于15个(含15个)一等奖或3个特等奖者,可获得一级优秀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10个(含10个)一等奖。

4.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获得不少于20个(含20个)一等奖或4个特等奖者,可获得特级优秀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15个(含15个)一等奖。

5.指导参加国赛作品(跨年度)累计获得不少于25个(含25个)一等奖或5个特等奖者,可获得终身优秀指导教师奖。计算机音乐类的标准为不少于20个(含20个)一等奖。

说明:

(1)若指导作品中发现一件违规作品,需在累计数中扣除1个一等奖,且不得获取高于二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2)若已获某等级奖项证书,因违规扣除一等奖累计数后不具备相应获奖证书,需撤销该奖项,追回该相应证书及相应奖励。

(3)具备同一级奖项条件,一人只能获得一次证书。

(4)获取优秀指导教师奖者,有上台给获奖选手颁奖的荣誉。

(5)获取优秀指导教师奖者,享有从下届开始当国赛评委的权利。
二、集体奖项

可根据参赛实际情况对参赛或承办院校设立优秀组织奖及精神文明奖。
(一)优秀组织奖

1.优秀组织奖授予组织参赛队成绩优秀或承办赛事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院校。

2.优秀组织奖颁发给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单位。如果某单位同时满足以下多项条件,一年中亦只授予一个优秀组织奖:

(1)在本届大赛全部赛区(指各国赛决赛区,不是指省级赛区;下同)累计获得1个或1个以上特等奖的单位。

(2)在本届大赛全部赛区累计获得3个或3个以上一等奖的单位。

(3)在本届大赛全部赛区累计获得8个或8个以上不低于二等奖(含二等奖)的单位。

(4)在本届大赛全部赛区累计获得12个或12个以上不低于三等奖(含三等奖)的单位。

(5)在本届大赛全部赛区累计获得不少于16个(含16个)各级奖项的单位。

(6)顺利完成大赛赛事(含报名、复赛评比及决赛评比等)的承办单位。

3.组织不少于50%院校参加省级赛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某省级赛组委会。
(二)精神文明奖

精神文明奖经单位或个人推荐,由大赛组委会组织审核确定。
(三)服务社会公益奖

针对给大赛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经单位或个人推荐,由大赛组委会组织审核确定,颁发服务社会公益奖。
说明:

优秀组织奖、精神文明奖、服务社会公益奖只颁发奖牌给学校或企业单位,不发证书。

竞赛项目、承办院校及决赛时间

决赛共组合为 6 个现场(视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政策,决赛参赛方式以决赛前颁发的信息为准):

1 软件应用与开发/数媒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元素(专业组) 承办单位:山东大学(山东省济南市) (81-85)

2.微课与教学辅助 /数媒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元素 承办单位:阜阳师范大学(安徽省阜阳市) (86-810)

3 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 承办单位:三江学院(江苏省南京市) (811-815)

4 物联网应用/数媒动漫与微(专业组) 承办单位: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福州市) (816-820)

5 大数据/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 承办单位:厦门大学(福建省厦门市) (821-825)

6 人工智能/数媒动漫与微/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音乐创作(专业组) 承办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音乐学院 实施单位(决赛现场): 浙江绍兴上虞 e 游小镇(浙江省绍兴市)(825-829)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活点定义: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正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根据沃达丰公布的最新“2017年物联网市场晴雨表”,在物联网的具体行业场景渗透上,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公共部门、医疗、能源与公共事业;同时未来渗透率增长较快的分别为能源、零售、医疗。
在于上海举行的“2017物联网产业峰会”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正积极布局下一代物联网络。
随着以5G技术为标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万物互联、万物感知正逐渐成为现实。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瓶颈显现,眼下正迎来物联网时代,更多的联网设备将是各类智能终端,包括摄像头、冰箱、种种传感器……物联网是大势所趋,预计到2025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
国内物联网产业经过近十年发展,目前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现在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在内物联网产业比较丰富。相关主管部门不久后可能会发布关于物联网产业产品目录。现在,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基本突破9300亿元,从区域来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物联网发展比较聚集。
预测到2025年,所有物联网连接中的72%将使用WiFi和Zigbee这样的短距离传输技术。物联网蜂窝连接到2025年将达到220亿个(2015年底这一数字为334亿),其中大部分将基于LTE。互联车辆将成为一个关键领域,2025年45%的蜂窝物联网连接将会在这个领域。
物联网的技术前景是广阔的,在目前的消费背景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式产品出现,这些正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投身于物联网的技术研发,是很有前景的一件事。

院校专业:

铜陵理工学校 日慈日进

中等专业学校 公办 国家级示范学校 国家级重点学校

官方地址:安徽铜陵市铜官区 官方网址: >

铜陵市理工学校(安徽铜陵技师学院),系集中高职教育、职教高考、中高级工、预备技师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全日制公办综合性职业学校,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位于铜陵市国家4A级风景区西湖湿地公园南侧,占地面积38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教学实训、生活服务和运动健身等功能设施完善;风景宜人,湖泊、林木、花卉与建筑相映成趣。拥有顺达驾考学校、华胜名车专修店等14个校内实训基地及7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总值8000余万。现有专任教师27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正高级讲师1人,高级职称90人,省级教坛新星15人,省级技术能手2人,省级名师工作坊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2个。全日制大中专、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学生10000余人。学校下设机电学院、经贸学院、交通学院、文理学院、培训学院和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分院共31个专业。总资产485亿元,建有领跑全省职业院校的VR实训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等7个;拥有国家示范专业7个、省示范专业7个和市级重点专业8个。与铜化集团、PCB产业园等8家著名企业加强校企融合,实现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与中国工程焊接协会(焊接研究院)、省焊接协会、市港航海事局、华胜集团等共建生产实习型厂校,探索理实(工学)一体化教学。又与央视财经频道《中国大能手》合作,共建汽车维修等6个专业,共育高级人材。2015年成为全市公共实训基地,2019年初承办召开市职联暨市大国工匠基地会议。各类职业技能年培训达到10000人次以上。学校坚持全员育人,实行“全人职教-根雕艺术”教育模式,高端成材能力彰显。“全员育人日慈日进德育模式”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师生有60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等奖项。2018年省赛获得包括9个一等奖在内的总成绩全省第二,受到铜陵市人民政府通令嘉奖,2020年省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0项,积分榜和总奖牌榜双项名列第一。现为中国大能手教育培训学院、国家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工会金牌蓝领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商务部机关事务局连续7年来校招聘。毕业生本地首次就业率达65%以上。自2012年合并资源、集中办学以来,学校秉承和实向上理念、特色多元思路、日慈日进校训,励精图治、培基强校,借智借力,创新勇进,已经发展成为企业需要、社会信誉度高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合格率达91%,就业率达98%以上,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第三届全国职业教育百强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杨益民校长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校长案例奖。我校党委荣获铜陵市基层党建优秀党组织称号。

其他信息:

最近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咨询我,铜陵学院有几个校区,今年新生会被分配到哪个校区哪个校区好等相关问题,下面我统一回复一下考生们的问题。 铜陵学院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铜陵学院新校区、老校区。 铜陵学院校区地址及简介 1、铜陵学院新校区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翠湖四路东段1335号 2、铜陵学院老校区 地址:官塘社区北京中路 学校创建于1978年4月,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2008年12月学校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单位。2009年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设置 院系 专业 院系 专业 铜陵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学 铜陵学院金融学院 金融学 财务管理 保险学 审计学 投资学 资产评估 金融工程 铜陵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 铜陵学院法学院 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工作 税收学 知识产权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铜陵学院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经济学 金属材料工程 经济统计学 机械电子工程 商务经济学 汽车服务工程 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 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工程 物流管理 通信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质量管理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 铜陵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广告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音乐表演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视觉传达设计 物联网工程 美术学 数字媒体技术 环境设计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网络与新媒体 建筑学 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 工程管理 商务英语 工程造价 地理信息系统 铜陵学院简介 铜陵学院坐落于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迄今已有5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约873630平方米),各类校舍面积40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00多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0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现有教职工近900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052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873人。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8年 公立 财经 安徽省人民政府 以上铜陵学院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有收集整理,更多关于铜陵学院招生信息请查看招生频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63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 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