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1+2+1架构包含物联网层次划分的哪些层次

华为1+2+1架构包含物联网层次划分的哪些层次,第1张

传感控制层、网络层、管理控制层、行业应用层。
传感控制层这一层有大量的传感器。网络层主要是实现融合和互联,并在边缘进行计算和协议的转换。管理控制层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并对网络进行管理。行业应用层主要是基于行业各种各样的应用。
网络分层就是将网络节点所要完成的数据的发送或转发、打包或拆包,控制信息的加载或拆出等工作,分别由不同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去完成。

一股来说,构建物联网体系结构模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或者说评价标准) : (1)多样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应根据物联网服务类型和结点的不同,分别设计多种类型的体系结构,不能也没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结构。 (2)时空性原则。物联网尚在发展之中,其体系结构应满足物联网在时间、空间和能源方面的需求,可以集成不同的通信、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3)互联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需要平滑地与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试图另行设计一套互联通信协议及其描述语言将是不现实的。 (4)互 *** 作性原则。对于不同的物联网系统,可以按照约定的规则互相访问、执行任务和共享资源。 (5)扩展性原则。对于物联网体系结构,应该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保护已投资利益。 (6)安全性原则。物联网系统可以保证信息的私密性,具有访问控制和抗攻击能力,具备相当好的健壮性和可靠性。物物互联之后,物联网的安全性将比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性更为重要,因此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应具有防御大范围网络攻击的能力。讯维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2、物联网的组成:

物联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具体如下:

(1)、感知识别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融合的重要一环。在感知层,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物体本身以及周围的信息,让物体也具备了“开口说话,发布信息”的能力,比如声音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强传感器等。感知层负责为物联网采集和获取信息。

(2)、网络构建层。

网络层在整个物联网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负责向上层传输感知信息和向下层传输命令。网络层把感知层采集而来的信息传输给物联云平台,也负责把物联云平台下达的指令传输给应用层,具有纽带作用。网络层主要是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等传输海量信息。

(3)、平台管理层。

平台层是物联网整体架构的核心,它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存储、如何检索、如何使用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平台管理层负责把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为人们应用到具体领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4)、综合应用层。

物联网最终是要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去,物体传输的信息在物联云平台处理后,挖掘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会被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比如智慧物流、智慧医疗、食品安全、智慧园区等。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获取信息的功能。

信息的感知、识别,信息的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的识别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用一定方式表示出来。

2、传送信息的功能。

传送信息指的是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通信过程。

3、处理信息的功能。

处理信息指的是信息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是制定决策的过程。

4、施效信息的功能。

施效信息指的是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嵌入式相信很普遍了,可与传感层的采集有关,也可以与应用层的应用相关,M2M主要强调一个端与端之间的传输。传感网强调sensor的采集和传输,个人偏向于感知层。
你所说的这些只是不同角度概括,并不是哪一种技术都能归到物联网的每个层。也觉得没有必要去强调属于那一层。

可以提一些层级架构上面的问题。
层级架构与六域模型的比较物联网层级架构的提出,实际上是受互联网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影响。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
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

OSI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OSI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65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 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