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有什么好玩的

宿迁有什么好玩的,第1张

2006年以来,宿迁市先后入选“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中国城市效益竞争力十强” 、“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和“品牌中国金谱奖”,“旅游城市新锐品牌”,被评为“2009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品牌名城”。全市现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点31家(其中4A级2家),星级旅游饭店27家(其中四星级6家),旅行社43家。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达7万多人,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配套的发展格局和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2009年,预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1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190%和1276%,接待入境游客268万人次,创汇2120万美元,同比增长1120%和1282%,各项主要旅游指标增幅均在10%以上,继续领先全省。
 龙王庙行宫 龙王庙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坐落于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2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乾隆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帑金修缮,故又俗称为"乾隆行宫"。198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OO一年六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庙行宫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整体呈长方形,内外宫墙。中轴线上建筑物主次清晰,错落有致。自南向北,整个建筑群分为六大部分。最南端为古戏楼,古戏楼向北,为青砖铺设的宽阔广场。广场北侧是山门,山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七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 在第一道院落的中心位置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5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庙的经过。碑身的背面和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22年、27年、30年、45年、49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整个御碑亭的设计,造型大方,凝重端庄,充分显示了皇家建筑的特点、风格以及独有的艺术魅力。 在御碑亭的两旁,建有钟、鼓二楼。乾隆皇帝下榻此庙时,撞钟击鼓,两厢奏乐,以最高礼仪恭迎皇帝的驾临。 御碑亭的北侧是龙王庙行宫的主要建筑龙王殿。龙王殿,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结构严谨,装饰华丽,金碧辉煌,气韵无穷。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均在这里朝政议事,敬神祭祖。 龙王庙行宫的最后一进院落,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也称禹王殿,禹王殿属于宫式大作,屋面饰琉璃筒瓦和龙吻,大殿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360平方米,殿高20多米,是龙王庙行宫内最高的殿宇。乾隆六下江南,五次临幸于此都是夜宿于这殿宇楼上,人们称为"正宫"。与正宫相呼应的是东宫和西宫,这是随同南下的皇妃们居宿的地方。东西宫门前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世同春""百世怀杨",象征大清江山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兴旺不衰。 龙王庙行宫这一珍贵的古建筑群,在"文革"中一度遭到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八十年代初,经过几百年风雨剥蚀以及战乱和人为破坏的"敕建安澜龙王庙",仍然以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古代建筑技巧,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共投资1000万元分别对龙王殿、御碑亭、钟、鼓楼等建筑物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恢复了"敕建安澜龙王庙"的历史原貌。
 洋河酒厂工业园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著名酒都,古镇洋河位于泗阳县西30公里,北距地级宿迁市20公里,地处泗阳、泗洪、宿豫三县交界,自古商贾云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属人文风景旅游区。省道徐淮路穿境而过,正在建设中的徐淮盐高速公路绕城而过。洋河镇是中外闻名的酒都,目前拥有大小酒厂200余家,特别是洋河大曲兴于隋唐,隆盛于明清,为清朝皇室贡品。20世纪初,洋河大曲连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和南洋名酒赛会金奖。1979年跻身于中国八大白酒行列。 洋河镇以盛产洋河大曲而闻名遐迩,国家大型企业洋河集团有限公司(原洋河酒厂)坐落镇中心,每年有数万吨洋河大曲供应国内外市场,在洋河酒厂牵动下,洋河镇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洋河镇充分发挥本地的酿酒优势,大力发展以酒为龙头的乡镇企业,现全镇达国家发证的白酒生产许可企业40家。洋河集团酒文化历史渊源深厚,可供开发的资源众多,酒文化博物馆、地下酒窖、美人泉、自助酿酒车间、旅游纪念品、米市街、名人故居等项目均具有独到特色。景区仍将继续挖掘酒文化历史,发挥酒都效应,重点打造以酒文化为基础的游览区。
 项王故里 国家2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人文风景旅游区。项王故里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的项里居委会,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是为了纪念盖世英雄项羽于唐宋时修建。 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为“梧桐巷”。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拔山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率诸侯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在与刘邦楚汉争战中失败,羞渡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项王故里为三进院落,整体布局前宫后院,建筑风格仿汉式。从石碑坊东下,走进子母阙,踏过石板道,迎面便是山门。山门横匾“项王故居”四字为末代皇帝之弟溥杰手书。通过山门就来到故里的核心院落,主体建筑英风阁坐落其中。英风阁为全木构架,青瓦覆盖,直棂方窗,紫柱白墙,古朴壮观。门匾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书。阁内尊置的项羽石雕像,身披战袍、腰佩宝剑,东西山墙上镶嵌着反映项羽生平重大事件的六幅壁画。院内有镌刻《项羽本纪》和颂扬项羽诗文的百米长廊。院中置霸王巨鼎。鼎高26米、直径19米、重8吨。鼎上铭文64个字,精辟地概括了项羽的一生。鼎四周草坪中分植槐树、橡树各两棵,寓意怀念项羽。英风阁后面便是故里的第三进院落。被外国一位植物学家喻为“天下第一槐”的项王手植槐,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青秀挺拔。古槐尽管老态龙钟,但它的根系又在离母体仅几米之远的东南角长出一棵新枝。古槐北首是梧桐巷留下的项里桐。故居纪念室为三进院内唯一建筑。室内纤柔但刚强的虞美人雕像,展示了一位英雄夫人贤淑忠贞的高贵品质。而院内的古井、乌骓马、马槽、习武处和遍植的名树珍花,到处都散发出久远而厚实的生活气息。
宿北大战纪念馆
宿北大战纪念馆地处宿迁城区幸福路中心广场北端,属人文风景旅游区,是宿迁市公园、陵园合一的新景区,园内有七处烈土纪念碑、纪念塔、雕像和革命文物陈列馆,并有各种新式建筑,是一个集瞻仰先烈、学习革命历史与旅游休憩为一体的胜地。 进入馆区,就是宿北大战纪念塔。塔高3312米,基层坪台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在东大门的围墙上,29尊宿北大战群英塑雕。雄姿各异,栩栩如生。每年清明节或重大节日,地方党政机关、部队、学校等在此举行纪念集会。宿北大战纪念馆于1978年建成,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馆厅展览内容,共分两大部分:一是宿北大战资料陈列,共占10个展厅,展出、画面、实物和革命文物计930余件;二是宿迁地区革命斗争史料陈列及拥军支前资料陈列,占两个展厅,陈列展品305件。一件件遗物,一幅幅珍贵照片,再现当年激战七天七夜的壮烈场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五前委的合影照,令人肃然起敬;陈毅司令员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豪放气质俨然就在眼前,巨手一挥,决心下定:"夺取峰山,斩断预三旅!"宿北大战纪念馆二楼西头展厅,展示有美式装备轻机q、重机q、钢炮等战利品。一九八四年,为迎接全国烈士陵园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宿迁召开,馆区又新建了七处烈士纪念碑、亭、雕象等,达到碑、亭、塔、馆全面配套。 嶂山森林公园 嶂山森林公园
国家2A级风景区,属自然风景旅游区。位于宿迁中心城市北部。从发展大道运河桥转嶂山大道可达,距宿迁市区7公里。距徐州火车站98公里,新沂火车站45公里,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距连云港码头110公里。1997年5月由江苏省农林厅命名成立。同年6月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为公园题写园名。 该公园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大型景区,总面积10450亩,宿(迁)新(沂)公路穿越境内。此处属层峦翠迭的丘陵岗地,最高处海拔734米(为市区之最)。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碧水小湖,森林幽古,形成特异的风光带,被称为"江苏的西双版纳"。向西4公里即是烟波浩渺的骆马湖,山水相映,分外妖娆。园区有森林6000亩,树木70余种,野生动物100多种。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城市新貌、田原风光尽收眼底。园内人文景观繁多,有新石器时期和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有唐、宋古战场和近代“宿北战役”的遗址;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与往事传说,使整个风景区更赋灵感。 综合该公园的概貌,有三个特点:一、山水风光秀丽迷人。嶂山森林公园的南部为草坡地,犹如塞北草原。中部有三个山丘,丘间有三个小湖,湖光山色,酷似江南景色。公园北部为一片缓坡地,沟壑纵横,其间山坡、河滩、竹林、果园、农舍、菜畦、农田,错落有致,风景各异,象是梦幻般的桃花源。二、森林景观野趣无穷。嶂山森林公园的树木古朴葱茏,与特异的山、水、沟、壑的地貌相结合,透出一派原始莽苍的气氛。三、人文景观底蕴深厚。园内古代重大事件的遗迹、遗址很多。有宋营遗址、唐薛仁贵藏军洞和一座西汉古城遗址,最著名的景点是宿北大战三台山阻击战遗址。1946年12月,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全歼国民党整编师,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全歼国民党正规军整编帅的先例。三台山阻击战遗址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供人游览的著名纪念地。园内,尚有许多神话传说,如八仙洞、张果老追驴遗迹、关公与三台山、白马涧现宝沙等等,这些故事不但优美生动,而且各有遗迹或实景可寻。虚虚实实,优美动人,充分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一代代人民群众美好的憧憬。 苏北花卉示范园 沭阳县苏北花卉示范园位坐落在美丽的新沂河畔,虞姬故里花乡沭阳,是在沭阳县原有30万亩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中心区域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充分依托西楚大地花乡沭阳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并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整体规划创办的。 整个示范园占地1600多亩,办公科研机构占地200多亩,绿化覆盖率高达98%,示范园分为东西两个大区,分布着常绿乔木种植区、落叶乔木种植区、花灌木种植区,乡土树种种植区等十多个种植区近百个品种,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虞姬公园 位于宿迁市沭阳县城区北侧公园路19号,距离宿迁市区70公里,京沪高速和205国道可达,是沭阳县唯一一座县级历史名园,始建于1929年,因历史名人虞姬故里而得名,属自然风景旅游区。 虞姬公园总面积120余亩,其中湖面占三分之一,景区内古树名木繁多,有珍稀树种楸树、梓树等,其中一株一百余年树龄的枸杞生长的非常茂盛,是蒋介石先生亲手所植。一株古白榆虽然经历了120余年的风雨,依然长势良好,骨干清奇。50余米长的紫藤长廊在紫藤花开时节香飘满园,那紫气溢动的韵味令无数游客心醉不已。古建筑逍遥厅从北朝南,斗拱飞檐,古朴幽雅,结构独特,历史悠久,是该县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景区内还兴建了东篱菊圃和西苑牡丹,每年秋季的菊花展览和春季的牡丹展览从规模和档次上都居苏北之首。革命烈士吴苓生塑像、沭宿海抗日中学纪念塔、淮海中学纪念碑亭、曙红桥、惜红亭等置于园内,形成系列化革命传统教育景点,2005年初,经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批准,该园成为县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该县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涤荡心灵,激发学业习热情,树立远在理想的最佳场所。景区内每年春节举办新年庙会,5月举办啤酒节,每暑期举办夏令营活动等。 周圈花木盆景市场 周圈生态花卉苗圃盆景市场位于沭阳县新河镇境内。近年来,该镇立足“以花富民,依花名镇”的发展思路,紧抓传统花卉产业,做大做强产业结构调整文章,抢占市场至高点,成为全国知名的“花卉第一镇”。 随着花木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花木交易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交易场所等硬件载体的配套,新河镇原有花木市场“周圈盆景长廊”,由于面积小,配套落后,虽然为花木发展在一定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此,为做大花木盆景市场建设,2004年10月份,该镇党委、政府特邀南京、常州等地的专家学者来此考察论证,并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决定在周圈盆景长廊的基础上建设周圈生态花卉苗圃盆景市场。该市场分苗木交易区、盆景交易区和服务功能配套区,占地102亩,可容纳254户花木经营户进行现场制作、营销。截至2005年11月底,该市场全部竣工,总投资到380余万元,市场的下水道、水电设施,电脑网络设施、通讯设施、有限电视等全部安装配备到位。 新河镇具有400多年的花卉生产历史,可以培植繁育各种名、特、优花卉盆景和绿化苗木,有各类观赏、树桩等盆景1000余种。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经纪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50余人。 周圈生态花卉苗圃盆景市场的建成,已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了沭阳的南花北载,北花南移的花卉交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作用,以周圈生态花卉苗圃盆景市场为龙头,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带动全镇花卉苗木盆景的生产销售,拉动全县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受益农户可达26000户,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中国杨树博物馆 该博物馆位于泗阳县农场境内,紧邻泗阳县城,距离宿迁市区60公里,属人文风景旅游区。是中国唯一的以杨树为主题的博物馆。总占地面积09547公顷,该项目建圆形框架两层,层高756米,建筑面积1443平方米,无土毯式草坪;“意杨王”直击雷防护工程、雕塑制作、豆石道路、大理石广场、古井壹口,总占地面积约9650平方米。景区目前已投入资金人民币500万元。景点主要分为三个观赏区:意杨之王观赏区:通过观赏中国最大四株意杨之王,来体验浓郁的意杨之乡的乡土文化气息。意杨产品观赏区:领略意杨产品的多种用途,感受意杨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意杨群阵观赏区:通过观赏成片意杨栽植,使人置身于意杨林中,呼吸自然新鲜空气,使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梵音寺 原址坐落于大运河北岸众兴门之内,始建于清初,前称为观音庵,占地约1亩,属人文风景旅游区。“文革”期间,庵中殿房仅存四间,由万玉师常住。1990年,庵事由扬州祗陀林圣意师主持,信众日增,法乐渐兴。1992年春,旅台乡友陈慧剑先生回籍探亲,其幼孙汉清偶行乃祖入庵谒佛,见情感慨系之,返回后,随撰文刊诸于所创《龙树采住诗》,倡议台众,捐献美金7万余元,赞助观音庵之重建。此后,于1993年月,在原黄河南岸,泗阳棉花原种场辖区之内,择地2亩6分净地为重建之所,8月经淮建公司六队承建,慧剑先生长子爱群督导工程,次年5月底全部竣工,现距离宿迁市区60公里。 烈士陵园 江苏省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泗洪县城南郊,距宿迁市区约70公里,建于1954年,占地500余亩,属人文风景旅游区。陵园内有邓子恢同志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的两侧是纪念碑廊,碑廊里有陈毅同志亲自撰写的碑文,并镌刻着泗洪籍2800位烈士的姓名。塔的前方是纪念广场,建有喻尊霞塑像等建筑物。塔的背面是陵园墓区,长眠着158位烈士。墓区中还建有江上青、张永远、曹化东等烈士墓。近年陵园内新建了两座革命纪念馆,馆内收集了革命战争时期一些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 雪枫墓园 雪枫墓园位于泗洪县半城镇境内,距县城约25公里,距宿迁市区70公里,属人文风景 泗洪雪枫墓园纪念塔
旅游区。是为纪念彭雪枫将军而修建。雪枫墓园建于1945年5月,占地105亩,原名淮北烈士墓园,1978年更名为雪枫墓园。历时一年零两个月。迎门耸立的是淮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塔高8米,顶端置新四军战士铜像。园内建有彭雪枫烈士墓,墓内设有拱桥,木棺东西向悬挂,顶部置仿古装饰,表层用水泥浇注。墓园的碑廊里还有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现代许多党和国家题写的挽联挽词。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属自然风景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泗洪县东南部。距泗洪县城 约27公里,距宿迁市区约60公里,距南京约2小时车程、徐州15小时车程。是集科普、科教、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同时被环保厅正式命名为“江苏省首批环保教育基地”,2006年2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境内,是整个洪泽湖地区中湿地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由原杨毛嘴湿地为中心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湖滨珍禽鸟类保护区、生态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区)、生物多样化科普区、万亩水产养殖生态示范区和万亩无公害稻蟹立体养殖示范区六大功能区组合而成,核心区面积近15万亩。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水域、滩涂广阔、湿地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列华东第4位,全国第11位。 泗洪县洪泽湖国家级湿地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湿地和平原镶嵌分布,水路交错,湖岸曲折。地貌大体可分为湖区和湖滨平原两种类型,植被以水杉、池杉、速生杨等无性系为主。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物种极为多样,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有浮游动物35科63属91种,其中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田园螺、秀丽白虾、中华绒螯蟹等共计12种;有鱼类67种,分别隶属于9目16科50属;有鸟类15目44科194种,占江苏省408种鸟类的475%,其中属国家Ⅰ类重点保护的有大鸨、白鹳、黑鹳和丹顶鹤4种;国家Ⅱ类重点保护的有白鹤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灰鹤、猛禽类等级26种。最近还发现了世界濒危鸟类震旦雅雀。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保护完好,现已建成洪泽湖湿地博物馆、洪泽湖鱼类繁育中心、洪泽湖赏荷苑和洪泽湖景观大道等诸多旅游景点。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不过,历史真相并非如此简单,根据现存的一些史料,参与那次浩劫的,除了罪魁祸首英法联军外,我们民族中的败类也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
王门运(1832-1916)著的《圆明园词》说:“敌兵未至雍门荻,牧童已见骊山火。”其自注曰:“夷人入京,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王当时在权臣产部尚书肃顺的幕府中干事,据他所见所闻,认为当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最先进入圆明园盗掠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当地土著,是海淀附近的满汉穷人。
《花随人圣庵摭册》一书的作者黄浚(1890--1937)也提到这段疑案。对此,黄浚评曰:“圆明园—役,其始联军仅焚园外官吏房,或为军事上必要之举动。而许多旗人土匪,即乘机劫掠,于是联军旋亦入园。”据英法联军将士的回忆录,他们是10月6曰追赶满兵,进入圆明园的。当日,为了战事,在圆明园外围烧了几间房子。来自乡下的英法兵土,住在宫殿里,眼界大开,垂涎三尺,已经在议论盗掠珍宝。但据说第一天还好,只有几个法国士兵拿了几件小东西,权作纪念,没有动手。第二天,10月7日,海淀的中国人下手了,他们不敢抢外国大兵占据的宫殿,就抢那些无人看管的佣人、管家和太监的住房。
圆明园被劫掠,英法联军固是罪魁祸首,但“奸民”罪责难逃。等到英法联军正式开抢以后,北京的暴民们便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抢劫。据说,河里、沟里都是坛坛罐罐,是搬不动扔下的。此后的时间里,圆明园里,无有宁日。北京的老百姓,每逢动乱,或平时官兵有所疏忽,就拖着板车奔海淀。从楠木、金砖,到石块、瓦片,皇上的东西,什么都往家里搬。运气好的,在废墟里还能找到拼得起采的瓷器、玉器。
因此,外界看来,是中国人先抢烧的圆明园。英法联军当然不是善类,他们早已在园内有组织有纪律地分赃、搬运、拍卖圆明园财物。等到英国公使额尔金为报复清政府杀害人质而决定火烧圆明园时,悲剧早就预定了。
或许,许多善良的国人会怀疑以上记载的真实性,但上半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攻占巴格达后的情景却是有目共睹的。伊拉克博物馆被洗劫一空,电视画面上一些伊拉克人肩扛手拿往家抢东西,连中国驻伊使馆也未能幸免。中国历史常说的“趁火打劫”一词,我想打劫的不仅仅是外来的侵略者,恐怕还有的是“自己人”吧?秦末项羽大烧咸阳,放火的是楚兵,抢劫者中想必夹有大量当地人,不然为什么史载大火“三月不灭”。明末“闯王”李自成进北京,也是北京城里的当地人先抢了起来,一发而不可收。辛亥革命期间,在北京、南京、武汉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有人想趁乱抢掠,但是因为有一批商人、政客、士绅出面维持,不准掳掠,才是历来的改朝换代中情况较好的一次。
国内外,历史上,一次次出现的“趁火打劫”现象足以表明,这不是某一个国家人民文化素质高低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民族性格缺陷的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问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不鼓励人民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事业、信仰和追求,不能享有参与治理国家的权利,没有公民的意识,他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一旦有机会打劫就会一哄而起,成为暴民。

春联
春联简介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文学释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春联是怎样产生的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我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我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我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写春联的要求
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 ’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的事,而“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第四,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合掌”的毛病。
第五,选好对联的横披。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应该如何选择春联
春联具有广泛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不仅如此,就是连一些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说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第三,春联的张贴。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平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仄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我们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例如:梨花院落融融夜,
柳絮池塘淡淡风。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爆竹声声辞旧岁,
红梅朵朵迎新春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山青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 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人勤三春昌 地肥五谷丰
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生财猪拱户;致富燕迎春。
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
守家劳玉狗;致富有金豕。
守家夸玉犬;致富赞金猪。
阳春臻六顺;猪岁报三多。
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
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76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 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