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最终幻想

小米的最终幻想,第1张

作者 | 尼古拉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1990年,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麦迪那区买了一块地皮,开始为自己建造一幢豪宅。七年之后,这幢豪宅终于完工,盖茨为此花费了113亿美金。这其中还不包括地价。

与传统豪宅相同的是,盖茨的豪宅地域广大,景观优美,功能齐备,极尽奢华,但与此同时,它与传统豪宅之间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它还是当世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典范之作。

盖茨为这套豪宅取名“未来之屋”。

这就是人工智能赋能之下的万物互联,这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

很多人以为未来屋离我们还很远,其实未来屋早就来了。

站在2019年的时点上,很有必要地回头看看,物联网这颗潜伏多年的种子,将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

1

手环背后的蝴蝶效应:万亿级别信息产业

1982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三个懒于去买可乐的程序员聚在了一起,认真地 探索 了如何科学购买可乐。他们在可乐机里安装了微动开关,并连接到服务器上。这样,人们可以在电脑里查询可乐的数量及冷热。

这台可乐机叫做“Only”,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当时唯一物联网设备。随后一系列的物联网设备开始诞生。

那么,何谓物联网?

与互联网把人连接起来不同,物联网是把万事万物连接在一起。物体通过传感器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产生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交织在同一张网络上, 最终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并进行无所不在的计算; 而数据连接成巨大的神经网络,可以自动产生决策。

以时下流行的小米智能手环为例,只要戴着这个轻巧的小东西,它就可以记录你的运动量,监测你的睡眠质量。你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查看运动量,监测走路和跑步的效果,及时调整健身计划,还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 健康 状况。

物联网是智慧世界最后一张拼图。 高效、精准、解放人力,这是物联网的关键词, 而物联网背后大数据的积累,则是新的生产资料。 物联网之上,无数从未被搜集统计的信息被数据化,万物信息上传到云端,成为数字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环。

你身上带上的小小的手环,可能成为你的生命系统重要的监护人。 物联网这只蝴蝶,扇动几次翅膀,足可引起中国大地上的一场龙卷风。

互联网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物联网的世界正在到来。

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这一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地球上人口的数量。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 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并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

米家会是“未来之家”?

GSMA智库预计,从2017年到2025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47倍的增长,达到138亿产业物联网连接;2017年到2025年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25倍的增长,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将会有18亿消费物联网链接。 互联网在枯竭,而物联网将成为推动 科技 市场增长的最大风口。

从物联网连接的渗透率来看,渗透率最高有智能计量、车联网、智能家居和安防。在这些领域的数据最有可能率先实现闭环,最先落地。

尤其智能家居。它是2019年物联网最大的变化的领域,以超预期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数量为164亿户,市场规模为84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智能家居数量预计将达到293亿户,年消费额将达1550亿美元;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908亿元,预计2017-2021年GAGR为4812%。

目前,“未来之家”的中国市场,已经突破了千亿体量。但是,“未来之家”究竟局里我们还有多远呢?

答案是,近在咫尺。

通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大大加速了未来之家的落地。近年来,NB-IoT技术的普及,能解决能耗、覆盖率与成本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满足地下管网、室内及偏远地区监测邓物联网需求,而5G的落地更是大大加快了物联网的进程——它能使网络时延降至1ms、速度高达20Gbps、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00万终端,更能解决高要求的物联网需求。智能家居一触即发,巨头们早早布局,加码抢滩。 “未来之家”最可能先将由谁来实现?

美国有谷歌、苹果、亚马逊,而中国有小米

目前,全世界消费级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19%,第二、第三、第四是世界级巨头——亚马逊(12%)、苹果(1%)、谷歌(09%)。超乎想象地,小米超越了BAT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小米在物联网基础之上,衍生出了“米家”,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电饭煲、洗衣机、智能门锁等都可以链接到米家上,实现语音智能 *** 控。可以说,进入米家,就是进入当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屋了,而目前小米开发的米家APP上,月活用户不断增长,已经突破了260万,单纯非小米手机的米家APP用户就超过了50%。

自1990年比尔盖茨开始建造未来屋以来,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已经诞生,但几十年来智能家居一直离普通人非常遥远,这其中的推广之难显而易见。

那么,小米IoT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3

小米提前布局的IoT生态链

智能家具有三大痛点:第一、商业通道的封闭性,非智能化的家居产品不能接入平台;第二、技术上没有打通,不同设备有不同的生产商,彼此不能互相连接,前两点都妨碍了智能家居间无法形成一个闭环。第三个痛点是成本高,质量差,性价比低,导致渗透增长率低下。

小米打造了庞大的产品线,构建了小米之家IoT生态链,IoT产业自此迎来转机。 今天,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智能硬件平台,没有之一。

小米对家居物联网关键领域都进行了卡位。2014年,小米推出智能手环开始,陆续推出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净水器、电饭煲、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电动滑板车、声波电动牙刷、小爱音箱、蓝牙温湿度器、智能闹钟、行车记录仪。各项产品接入IoT生态链,能实现统一控制,互相协同,打造智能家具场景。

图:小米部分产品一览

此外,小米研发并生产了智能的互联互通的模组。 虽然产品不是同一个公司做的,但是只要用了小米的模组,不同设备就能互相连通。 这能帮助更多的产品接入到小米IoT生态链中。 例如,小米已经和宜家达成合作。宜家所有的全系智能照明产品,统统能通过ZigBee协议接入小米IoT生态链中。用户可以通过小爱同学和其他入口等控制宜家相关产品,并与小米其他IoT智能设备互联互通。除了宜家,小米还在全季上海虹桥中心酒店,与全季共同开发了智慧酒店系统;与”车和家“一起打造小爱同学车载解决方案。爱空间则推出了智能家居安装服务小米智能照明家装套餐。小米生态链渐趋完整。

第三点是小米一直坚持极致高效为根基的“性价比”路线。 这得益于过去的沉淀。小米一贯坚持高性价比路线,建立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而小米有一个以“米粉”为核心的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得产品能快速规模化生产,把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图:小米家居保持极高性价比

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产品的“专注”,保证了质量。小米产品这么多,但是只有手机、电视和路由器是小米生产的,其他的产品是采用投资的方式,孵化出不同的产品。小米直接在市场“抢”在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公司合作,每个公司都是专注在各自领域沉淀多年的企业, “专注性”保证了了米家的智能化设备保持高效和稳定。

2019年Q1,小米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到171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70%。高连接数使得产品保持高速迭代,IoT开发者平台全生态已经建雏形。

4

IoT的未来谁主沉浮,小米会一直领先?

物联网市场规模可观,国内各领域巨头陆续布局。BAT等互联网巨头基于自身云计算优势,主要布局B端大型客户,只有阿里在C端消费级IoT相对成熟。而智能设备供应商中,华为、小米起步较早,通过打造自身设备连接平台,构建消费级IoT平台;OV在消费级IoT的布局尚未成形。

而阿里、小米、华为三者模式看似类似,但是细看大有不同:

从控制中心来看,小米、阿里起步较早,布局较全面。小米的小爱同学和阿里云的天猫精灵起步相近,华为起步较晚。

但从种类看,小米和华为控制中心布局较全,华小米和华为在手机端优势明显,华为的手机出货量比小米的高,但是小米的手机IoT配套显然比华为齐全。除了智能音箱和智能音箱外,小米还有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环等作为入口。

云计算方面,阿里无疑拥有最强的云计算能力。华为云整体优势大于小米,但是优势主要针对B端,在整体的应用层面,并不一定比小米突出。

IoT平台方面,阿里平台视之为物联网重点,因此阿里的平台搭建最成熟;小米次之,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平台搭建不如前两者。

每个部分强弱不同,和各巨头发展的重点不同有关。阿里重点在于应用管理平台搭建和数据处理,华为凭借着海量连接以及NB-IoT技术,重点做底层的设备连接平台。而小米注重智能家居的整体生态。

而从C端物联网的流量分布来看,小米遥遥领先。全世界消费级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19%。小米名符其实地超越了BAT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也就是从目前布局来讲,小米遥遥领先。

为什么是小米?而这样的成功有没有护城河呢?

首先,流量是物联网竞争的关键,能帮助小米避开BAT的流量垄断,小米手机+其他控制入口+智能赢家设备+IoT平台,构成了完整的闭环,自成护城河,而不需要导入BAT的流量。

随着生态链的完整,IoT业务开始呈现规模效应,在2019年Q1,IoT版块财务数据亮眼。2019年Q1,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部分营收达人民币120亿元,同比增565%。小米AIoT特征显著,呈现爆发式增长,反映出小米的AIoT领先优势。并且,AIoT业务已经开始兑现收入,未来预计进入高速增长期。

当年手机出诞生,人们只视之为可携带的通话工具,认为取代PC是痴人说梦;而未来屋的幻想的提出,当时也被无数人认为是幻想。而现在,小米经过了多年布局,梦想中的“未来之屋”真的要来了。

雷军在2019年之初再次喊出了,小米要全面AllinIoT,未来五年持续投入高达100亿,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新风口。这是对业务战略重点布局方向的清晰界定,以"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建立深厚基础,迎接5G、人工智能及万物互联等新技术周期。

小米的未来是什么?

小米的未来依然只会是小米,是AIoT最终及最初的幻想。

参考及引用:

[1]丛林基于技术、应用、市场三个层面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

[2]苏 美文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3]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4]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M],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中信出版社

[5]从亚马逊飞轮看小米的护城河[R],西南证券

[6]小米纪录片,一团火

[7]以硬件为入口逐步推进互联网变现的 科技 巨头[R],光大证券

[8]从亚马逊飞轮看小米的护城河[R],西南证券

[9]雷军致投资人公开信

[10]访谈,王自如对话小米副总裁

[11]虎嗅:小米生态链的未来在哪里[Z],江浩Corli

纳拓是属于小米生态链公司。

纳拓属于小米布局的生态链公司。还有华米手表,紫米等也是小米生态链的公司。小米在2013年开始做一件事,就是打造一个生态链,布局IOT。3年后,小米生态链企业达到77家,2020年超过200家,销售额突破300亿,其中石头科技和九号机器人近日获批注册A股科创版。

目前,小米生态链已经有四家上市公司。小米生态链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门,更不是子公司;小米对生态链企业也不是单纯的投资,也不会是ODM(根据厂家要求设计生产产品)和OEM(代工)。

小米做生态链的原因:

以小米当时的体量,根本无法直接做物联网这件事情,2013年小米手机发展蓬勃,无暇顾及其他产业的发展。雷军也强调:小米必须专注,否则会降低效率。

所以小米便投资企业,找专业的,优秀的人去做这件事情。用“投资+孵化”的方式弄一堆兄弟公司,打“群架”。制度决定一切,用生态链模式,每支队伍都是独立公司,做自己的事。这样的机制能保持团队野蛮生长。

让智能家居“更懂你”

小米公司率先构建全屋智能家居质量标准体系

从定速巡航到自动驾驶,从产线机器人到仓储机器人……智能时代正在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智能产业也是全球各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财力的竞争性先导产业。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用标准“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 健康 发展”,“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

作为和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智能产业之一,智能家居产业成为近年来国内互联网 科技 巨头重点布局的领域。这其中,小米公司一直处于行业的引领地位——截至2021年底,小米公司已经孵化超过400家专注于研发智能硬件的生态链企业、接入AIoT(智能物联网)平台设备数超434亿台、米家App月活用户超过6390万、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用户达880万。

小米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智能生活图景?用指纹打开家门,灯光依次亮起、窗帘慢慢打开、空调温度调整适宜、音乐缓缓响起……而这一切,你什么都不用做,全由小米智能家居为你代劳。

作为全球顶尖的智能家居企业,坐拥着全球设备数量最大的AIoT平台,小米却选择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重新定义智能家居。这是为什么呢?

让智能家居真正懂你

小爱音箱、小米扫地机器人、小米智能开关……小米智能硬件业务线,向来不缺爆款。可小米没有忘记“以用户为中心”的初心,在不断翻新的销售数字面前,选择静下心来倾听用户的“吐槽”。

设置联动太麻烦了、延迟反应时间太长了、换个网络环境就用不了了……这些都是用户麻婆(网名)在小米社区里关于智能家居的“吐槽”。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真心喜欢小米,“要是不喜欢,谁有功夫一直‘吐槽’啊!”,二是因为“吐槽”之后很快就有工程师一对一跟进,“说不定下一次系统升级,问题就解决了。那种感觉太棒了!”

麻婆反映的问题,其实不光是小米智能家居的问题,也是整个智能家居产业普遍存在的痛点——智能产品众多但没有真正贴合用户需求;产品互联互通缺乏统一标准;用户隐私泄露风险不容忽视……事实上,在竞争白热化的智能家居赛道,每个痛点的背后,都对应着若干个难以破解的技术瓶颈。破解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和高昂的试错成本。

作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小米选择“二次创新”,跳出智能单品“单打独斗”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过硬技术为保障、以小米生态链为基础、以全屋智能为目标,打造全屋智能家居质量标准,用标准来开拓全屋智联的新时代。

在小米智能家居团队负责人陈洋看来,小米再进“无人区”,原因很简单——解决行业难点和用户痛点,让智能家居真正“懂”用户,“让每个人都能享受 科技 带来的美好生活”。

让用户给全屋智联打分

与单一的智能产品使用不同,全屋智能家居动辄涉及数十个乃至数百个智能产品,如何保证品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智能家居单品的质量和设备之间高效协同和联动,是打造全屋智能的难点所在,也是全屋智能家居系统质量把控的关键。

一边是消费者摆脱“伪智能”家居的迫切诉求,一边是行业内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案例参考,具体怎么做成为摆在研发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调研市场现状,团队成员曹宇把接入小米AIoT平台95%以上的品类都上手体验了一遍,把友商同类型的产品也试了个遍,最终和同事们一起拿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方案——将全屋智能家居按“七大智能空间、八大智能子系统”的应用场景进行划分归类。

同时,针对全屋智能家居产品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 探索 出了针对小米全屋智能家居的“ 5级标准、3全应用(全品类、全场景、全闭环)”的质量标准和应用实践,创造性地把全屋智能家居的“智能”由低到高分成5个级别,即智能单品、辅助全屋智能、部分全屋智能、高度全屋智能和完全全屋智能。

从0级到5级的划分,小米的判定标准依然是“以用户为中心”——全屋智能到底是否智能,由用户说了算。通过用户对各个层级提出的质量要求,设定相应的质量点和“智能指标”,最后形成5级质量标准和规范。

让智能单品连接起来

超434亿台的智能硬件,这是小米引领全屋智能家居发展的独特底气,也为小米全屋智能家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此多种类的智能硬件,在接入方式、响应方案、用户体验和联动兼容性上会存在较大差异,缺少统一的质量和标准规范。如何实现全屋智联,是智能家居行业的共性问题,也是打造“智能之家”过程中最大的“痛点”。

就以文章开头的那个场景为例——要让门打开的一瞬间,灯同时亮起、窗帘同步打开、插座立即通电、空调启动工作,而不是间隔数秒甚至“失灵”,取决于空间的格局、设备安装位置、网关的设置等诸多因素。为了实现1+1>2 的效果,就必须要有统一的规范。

小米从互联互通系统的功能、互用性、可靠性、效率、安全等多个维度考量,制定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单品互联互通的标准和规范,实现了照明系统、安防系统、环境系统、厨电系统、影音系统、办公系统、运动 健康 系统、网路系统等8 大智能子系统相互“听得懂”,能够“统一步调”。

同时,小米首创了全屋智能家居质量保证模式,确保所有生态链企业能把既有的质量标准落实到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全流程各环节,将单品互联互通质量标准落地,实现互联互通阶段的闭环质量管理,以及通过全屋智能大场景专项测试,确保单空间/多空间互联互通质量标准落地。从3个维度确保了全屋智能家居能用、实用、好用。

截至目前,小米全屋智能家居标准体系已在小米集团,以及300多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和4000余个企业开发者当中进行推广应用,实现2200+种智能硬件产品的标准落地,近3年累计销售产品数量超3亿件,小米智能家居团队申请专利超3000项。

让全屋智能更“贴心”更“智慧”

小米全屋智能的超前布局,生态链的完善和品类的丰富程度,以及软件层面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给了用户独一无二的体验,也打通了小米全屋智能的“任督二脉”。

作为智能家居的关键性产品,米家智能开关的研发,可以说是小米全屋智能质量标准落地的典型案例。“参照别人的技术方案,根本行不通;根据已有技术协议搞研发,影响产品寿命。最终,小米研发团队决定自研一套单火开关控制协议。”小米测试部测试开发工程师王康介绍说,正是对高标准和高质量的“执念”,让小米研发团队最终打造出这款技术质量过硬、备受用户好评的产品,真正做到了“产品好不好用,用户说了算。”

“从过去绑定一台智能设备,光无线网络密码就要输好几次,到现在产品只要一通电就自动询问是否绑定,在小米智能家居质量标准的规范下,小米智能家居实现了‘边、端、云、设’的一系列重要突破。”王康说。

与此同时,让智能家居“更懂”消费者,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智能选择,这是小米全屋智能家居质量标准研发的重要目标之一。

陈洋说,小米还通过分析海量的用户使用场景,主动抓取全屋智能的用户反馈数据,持续增强智能产品的“学习能力”,甚至可以让设备在控制层面脱离网络,自动生成可供用户直接选择的智能场景设定,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改进质量标准。

从对发展方向的精准判断和创新预测,做到“登高望远”制定标准,再到基于对技术方案的高度凝练和细致管控,做到“千人一面”执行标准,最后到基于对用户数据的全面分析和科学预判,做到“从善如流”改进标准,创新、质量和安全,贯穿在小米全屋智能家居质量标准研发的全过程。

基于全屋智能家居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小米全屋智能家居实现了“从0到1”的巨大跨越,为全球智能家居产业树立了更高维度的质量标杆。这是小米的一小步,却是智能家居行业革命性的一大步。

《中国质量报》

第一,小米的战略方向是AIOT,简单来说,就是未来可以用手机控制家里所有的东西,所以现在很多东西都做,才能往战略方向走。第二,小米按照做手机的思路,而且现在小米有钱了,想在其他行业也发展出一片天。

本篇是 科技 终局系列之《小米的终局》

我们将小米的终局分三块:

1、世界级品牌 :基于中国的第三次消费浪潮觉醒,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有着广泛 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品牌

2、平台级技术 :基于to Things唤醒万物的次时代 科技 浪潮,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聚焦 人居的物联网2T生态

3、生态级资本 :与腾讯背靠微信流量赋能战投类似,小米同样基于巨大终端吞吐量,产业投资赋能和绑定上游零部件供应链生态,成为 硬 科技 全栈+全场景的资本生态

飞轮模型:持续增长的模型。 我们此前基于亚马逊原始飞轮的核心思想构建了小米成长的飞轮模型,其终局的实现仍需要以下三个飞轮的快速正反馈:

1、智能手机是飞轮旋转的起点,以获取流量和客基为战略目标,以销售额扩大为战术目标,以超低毛利带来的极致性价比为实现手段,最终实现小米整个生态开启的第一步。

2、IoT硬件生态是智能手机的第二曲线,通过在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几千个SKU,在全球范围内宣导小米式的极简美学和iPhone级别的工业设计,最终实现扩大销售额和留住客户的战术目标以及创造可连接的粘性MAU的战略目标。

3、互联网业务则是小米实现战略自洽的核心落脚点,以10%左右的营收体量实现了将近80%的净利润,通过巨额利润驱动小米三大飞轮的可持续发展。

终局本质:为 社会 创造价值。 互联网的盈利并不是小米的终局,终局是一个更高维度的价值表达,本质是为全 社会 创造的价值,是帕累托改进的增量博弈,而不是存量市场的零和厮杀。我们再次回顾小米的三大终局:

1、小米的 IoT生态 终局,将是物联网时代四大场景之一,占据未来世界 科技 的制高点。

2、小米的世界级品牌,将作为载体把中国现代工业文明传播到全世界,成为 中国的Sony、MUJI、大众

3、小米的产业投资,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硬 科技 产业链(纵向) 小米生态链(横向)股权投资生态,成为下一个腾讯战投或是硬 科技 的红杉。

小米集团:为消费者让利。 我们将企业家分为两种,雷军很明显属于第二种

1、优秀企业家以盈利为终极目标;

2、伟大企业家以创造 社会 价值为目标。

小米公司硬件超低毛利倒逼供应链提高效率,通过极致的成本管控和升维盈利,造就了自身无与伦比的效率护城河,并让利给广大消费者,创造了巨大 社会 价值。基于此,我们重申小米的推荐评级。

盈利预测: 我们长期看好小米集团的公司文化、产品竞争力和业绩成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2,515/3,233/3,988亿人民币,GAAP净利润分别为110/161/219亿人民币,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或对2020年业绩产生影响;行业竞争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正文如下:

1 小米成长的飞轮模型

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无论从小米的价值观、商业模式还是小米目前的发展路径来看,我们认为小米已经具备发展成为如亚马逊一样伟大公司的基因,被奉为亚马逊成长真理的“飞轮效应”在小米同样适用。

我们基于亚马逊原始飞轮的核心思想,借鉴该理论从三大业务板块、四个层次构建小米成长的飞轮模型。

1)底层飞轮。 智能手机是飞轮旋转的起点,以获取流量和客基为战略目标,以销售额扩大为战术目标,以超低毛利带来的极致性价比为实现手段,最终实现小米整个生态开启的第一步。

2)第二层飞轮。 IoT硬件生态是智能手机的第二曲线,通过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几千个SKU,在全球范围内宣导小米式的极简美学和iPhone级别的工业设计,最终实现扩大销售额和留住客户的战术目标以及创造可连接的粘性MAU的战略目标。

3)第三层飞轮。 互联网业务则是小米实现战略自洽的核心落脚点,以10%左右的营收体量实现了将近80%的净利润,通过巨额利润实现小米三大飞轮的可持续发展。

4)第四层飞轮:小米的三大终局。 我们认为小米的终局分为三块:基于to Things唤醒万物的次时代 科技 浪潮,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聚焦人居的物联网2T生态;基于中国的第三次消费浪潮觉醒,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有着广泛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品牌;腾讯背靠微信流量用资本战投赋能互联网生态,小米同样基于巨大终端吞吐量,产业投资赋能和绑定上游零部件供应链生态,成为硬 科技 世界级资本生态。

2 小米业务版图的战略价值

21 智能手机

手机的战略价值在于以出货量支撑起整个供应链体系,基于对未来竞争格局的预判,我们认为小米有成长为全球前三的巨头潜质。

作为小米根基的智能手机业务在其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总计2830万台,市占率在全球50个市场排名前5,25个市场排名前3。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多款手机斩获618京东销冠;在境外市场,高端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9%,其中欧洲智能手机第二季度出货量排名第三,增速第一。巨大的手机出货量帮助小米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了客户群体基础,获取更多高活跃度流量,从而达到支撑起小米上下游供应链体系的目的。

通过复盘4G的换机周期以展望小米手机在5G时代的表现。目前我国5G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叠加目前重塑的竞争格局,我们预计5G手机换机潮即将到来。凭借明确的产品定位,我们认为小米将在5G换机潮有突出的市场表现,预计从2020年到2022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增速将分别达到9%、24%和16%,2021年和2022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68亿部和195亿部,在未来全球手机市场中冲进前三。

目前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版图贯穿整个低、中、高端手机市场,千元以下价位段持续发布极具竞争力的入门级机型;1000-3000元中端价位段手机将5G技术向大众市场普及;3000元价位段以上高端手机市场逐步站稳,重塑小米智能手机在市场思维固化下的品牌定位。随着5G换机潮拐点的来临,根据营收=ASP出货量,我们预计2023年小米智能手机分部营收为29652亿元。

22 IoT及生活消费品

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的战略价值在于打造全方位的品牌形象,实现其中国Sony的全球品牌目标。

在众多领域小米都以一流的品质、紧贴成本的定价彻底改变了行业面貌,大大加速了产品普及。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已投资了300多家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涉及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两千多种产品SKU,覆盖用户多元化的生活场景,精准触达客户。IoT在帮助小米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时,与手机一同发挥乘数效应,进一步巩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索尼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领头羊,为消费者带来一系列极具开创性的产品,行业地位相当于苹果之于手机。而小米的奋斗目标是在影响力上像当时的索尼一样,推动整个中国制造业进步,实现其中国索尼的全球品牌目标。

索尼公司开拓市场的秘诀就是不断开发高 科技 的新产品,以新制胜。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晶体管收音机、“特丽珑”彩色电视机等代表Sony的众多商品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迅速抢占了市场,为Sony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索尼立足于电子领域,又不断超越电子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在新的领域不断拓展,强化索尼的全球品牌形象。

我们认为如今的小米通过研发创新,推出了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几千个SKU,实现以扩大销售额和留住客户的战术目标、和创造可连接的粘性MAU为战略目标,有望打造成为世界级品牌,可以复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索尼的辉煌 历史 。

23 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服务的战略价值是公司利润的落脚点和最终粘性的总集合。

通过控制硬件利润带来的性价比迅速积累、扩大用户基数,带来高活跃度、高转化和高留存率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并最终实现流量变现。

我们在此前《小米集团:估值方法论》中得出2020Q1智能手机综合税后净利率为-22%,略有亏损;IoT及生活消费品综合税后净利率为25%,略有盈利;互联网服务收入综合税后净利率为409%,盈利能力最强。由小米互联网广告业务的独特商业模式,可以管中窥豹至整个小米的战略高度,而这也是其有资格定义物联网时代新的营销法则的底气所在。

3 衍生的飞轮:小米的三大终局

在最后一个衍生的飞轮,我们分为三个并行的小飞轮分别对应小米的三大终局:第一个是全球最大可互联的IoT平台:AIoT生态的领跑者;第二个是成就中国的世界级消费品牌;第三个是小米产业投资基金。

31 终局一:AIoT生态的领跑者

基于to Things唤醒万物的次时代 科技 浪潮,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基于人居的物联网2T生态。

我们将IoT物联网定义成toThings的创新,按场景分为四类,分别为:家庭IoT、 汽车 IoT、城市IoT以及工业IoT。家庭IoT由于应用场景成熟、智能化终端丰富,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传统通讯、家电企业、以及垂直领域初创公司重点布局的方向。我们认为现在正处于AIoT时代的前夜,黎明很快到来,家庭IoT作为整个2T物联网最新落地的场景,小米已经领跑全球,占据未来 科技 的制高点,小米的IoT生态将是小米终局的第一块。

在IoT的家庭场景,小米提前布局,已经将手机成功的模式复制到家庭场景的方方面面。小米利用IoT开放平台和推出的多款小米系列智能终端产品挖掘家庭物联网的价值,具有极强的先发优势。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米连接设备数已达到271亿台,拥有5个及以上连接至小米IoT平台上的设备的用户数已达到510万户,小米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IoT平台。

32 终局二:成就中国的世界级消费品牌

基于中国的第三次消费浪潮觉醒,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有着广泛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品牌,将作为载体把中国现代工业文明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中国的Sony。

纵观 历史 上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他们的共性就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质,而不是泛泛的国际性,拥有能够为全世界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值理念。

美国公司素来是高 科技 的代表,英特尔、英伟达、苹果等都是享誉全球的 科技 公司;瑞士人对于精细手工的执着和专注,使得欧米茄、劳力士等成为世界名表品牌;日本制造曾经风靡全球,松下、索尼等全球性品牌更是品质的代名词;而中国企业虽然已经高喊走出去的口号,但是真正为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国际品牌却寥寥无几,海尔、联想等公司的国际化战略迟迟没有看到丰收的硕果。

我们认为,能够真正成为国际化品牌的行业应该具有全球化的消费基础,再加上其品牌的核心价值能够被各国消费者接受,而小米正是具备这种品牌国际化的潜力。小米的IoT硬件生态包罗万象,拥有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几千个SKU,未来它的触角正在向用户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延伸,小米式的极简美学和iPhone级别的工业设计正在逐渐被全球的消费者接受,小米的终局是成为第一个具有正真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品牌,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传播到全世界。

33 终局三: 探索 产业投资的星辰大海

我们基于小米产业投资逻辑认为,小米的产业投资作为小米终局的第三块,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硬 科技 产业链(纵向) 小米生态链(横向)股权投资生态,或将成为下一个腾讯战投或是硬 科技 的红杉。

在过去,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打法让小米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面向未来,小米的产业投资将是小米深入布局产业上游的关键举措,得以让整个投资生态变得硬核。

小米拓展供应链产业投资布局,主要看重两大方向:一是国产替代。当前的竞争格局开始倒逼国产核心器件快速崛起,面对国产替代的黄金时期,小米愿意也有能力帮助中国的芯片快速成长。二是新兴技术,投资与国外差距不大的新兴技术更能推动中国电子产业链的前进步伐,而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正是小米布局产业投资的第一步。

成立于2017年的长江产业基金已经对外进行了42项投资,其中有17家隶属于芯片行业。这些企业如芯来 科技 在RISC-V架构,隔空智能在AloT触控交互传感器、射频模拟专用芯片,芯原微电子在IP设计, 比亚迪半导体在功率模块等方面,从浅层、中层、深层要素对小米进行补充以强化其硬 科技 。硬 科技 纵向全栈要素创新配合软 科技 横向全场景创新(小米生态链),小米产业投资未来可期。

以腾讯为例,投资作为腾讯集团的核心战略之一,根据腾讯二季报,若以其他收益净额粗略计算,2020Q2腾讯投资收益占比高达26%。随着小米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成功经验将再次在产业上游进行复刻,新的投资架构驱动下,小米有着更大的战略期望。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投资的账面价值已达368亿元。

我们将企业家分为两种:1、优秀企业家以盈利为终极目标;2、伟大企业家以创造 社会 价值为目标。小米公司硬件超低毛利倒逼供应链提高效率,通过极致的成本管控和升维盈利,造就了自身无与伦比的效率护城河,并让利给广大消费者,创造了巨大 社会 价值。基于此,我们再次强调小米的三大终局并重申小米的推荐评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83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 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