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万科等都在养猪,他们打的什么算盘?跨界养猪真的赚钱吗?

阿里、万科等都在养猪,他们打的什么算盘?跨界养猪真的赚钱吗?,第1张

5月份,万科公开招聘养猪岗位,并宣布了第一期先养25万头的计划。一时之间这个新闻刷屏了各大媒体,网络上也都是议论纷纷。但事实上,万科并不是第一家跨界参与到养猪业的企业。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等都有涉足。为何有这么多大佬纷纷选择涉足养猪行业?他们打的是什么算盘?

17年前,那位著名的北大毕业生选择卖猪肉时,他一定没有想到生猪行业将引一众商业大佬竞折腰的局面。事实上,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加入养猪业当然不是万科一家。在万科之前,碧桂园、万达、恒大等头部房企也均纷纷宣布进军农畜业。

2018年5月,碧桂园微信公众号曾发布一则招聘养猪专家的信息。彼时,碧桂园称目前正在招聘养猪事业部负责人,要求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职责包括主持事业部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事业部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等。“凤场”养猪,一时间引起行业热议。万达和恒大的养猪时间线则更早。2014年底,王健林曾宣布去贵州养猪,万达提供猪仔和饲料,后续猪肉通过万达广场卖到全国。2016年许家印则投资3亿,在贵州援建110多个养猪为主的农牧基地。不过,当时万达和恒大都将养猪的目的定位于“扶贫”。

而互联网大佬们,养猪走的都是高 科技 的路子。最先下场的是网易丁磊,2009年就已经开始了养猪,凭借住公寓、听音乐、不吃抗生素、慢养300天等独创的养殖模式和高品质的特性获得了大量关注。在2015年的时候,还把自己养的猪在乌镇宴请了一众联网大佬;网易丁磊之后,2018年3月,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达成合作,通过人工智能系统“ET大脑”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养猪。据阿里云介绍,到2020年双方合作的生猪产出或将达到1000万头。

与阿里差不多的时间,京东在2018数字 科技 全球 探索 者大会上,刘强东宣布成立京东农牧,正式向养猪业进发。京东农牧通过与大学、科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形式,发布了“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三大模块的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就是让养猪变得更加机械化和智能化,比如猪脸识别摄像头、喂猪机器人、巡检机器人、伸缩式猪栏等等高 科技 都应用上。2019年618前夕,京东数科旗下京东农牧更是推出与吉林精气神合作的首批AI养殖猪,全渠道联合上线“AI鲜肉铺”。通过京东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帮助大中型养殖企业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节省饲料8-10%,缩短出栏时间5-8天。据不完全统计,如果整个中国养殖业应用这一解决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业成本500亿元。

而在中国一众地产和互联网大佬入市之前,国际投行就已将眼光瞄向了中国的生猪产业。先是高盛斥资近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一带大手笔全资收购养猪场,后是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的股份。当时,外资投行“炒猪”的言论同样令市场咋舌不已。

养猪会成为万科以及那么多 科技 和互联网公司的新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养猪挣钱,特别是在疫情之后,猪肉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利润就更高了。就养猪产业而言,说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并不为过。

2019年,猪肉价格大涨,国内龙头企业河南牧原股份的股价一路走高,董事长秦英林也因此成为河南首富。在2019年的福布斯内地富豪榜上,秦英林家族以1174亿元的财富值,跃升至榜单第9位,超过了张一鸣。秦英林也是唯一跻身榜单前十的食品类企业家。要知道在一年前,他在这个榜单上仅排名第68位。而如今,他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许多互联网以及地产大佬,是雷军的191倍,是孙宏斌的166倍。目前养猪行业就是造富的摇篮,一大批养猪的企业成绩都很不错。今年第一季度,另一家龙头企业温氏股份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倍;新晋头部企业新希望,净利润同比增长125—140%。其他的中小型企业,有的净利润甚至是去年的7倍。湖南的养殖企业唐人神,每卖出一头猪,就可以赚1750元。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中国人生活里,猪肉是如此的重要。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猪肉消费国,也是第一大猪肉生产国,每年出栏的猪约有7亿头。整个猪肉产业的市值达到3万亿元,与猪肉直接相关的产业有14万亿元,是智能手机市场的2-3倍。比养殖市场规模更庞大的是国内猪肉的消费市场,消费量约占到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中国,猪肉人均年消费量约59公斤,平均每人每天要吃掉3两多的猪肉,需求量是世界平均量的两倍。

然而与欧美国家 科技 化程度高、信息化管理的养殖生产模式相比,中国的农业发展仍处于以劳动力养殖为主的低水平状态。在大佬们下场之前,在养猪行业,中国的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几乎一片空白,生猪个体数据却长期空缺。这也给了一众大佬介入的机会。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大佬在养猪业方面是要把 科技 实力运用到极致。互联网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系统,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养猪,卖猪,而是创新技术与传统相结合的科学养猪。

事实上,猪肉价格高居不下,暴利,或许才刚刚开始。本来按照往年的情况,大家过年回家也就能呆个7天-10天。谁能想到今年受疫情影响,无数人被封城。这让去年本就受“猪瘟”影响,库存不多的猪,又一次库存加急。然而,没想到的是紧接着又来了第二个暴击。国外也一下爆发了疫情。特别是巴西,美国出口最多猪肉给我们的几个国家,而我国对猪肉需求并没有因此减少。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导致目前的猪肉价格只会长不会跌。这样一来,未来跨界养猪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多。在杀入养猪产业的巨头们不断增加之际,养猪市场将有哪些新玩法值得期待。

谢谢观看,敬请期待!

数字化养猪主要指的是养猪知识和技术数字化,然后以互联网为平台,对外销售;对内展示和传播养猪知识,这样的一种运营模式叫作数字化养猪。

养猪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是一个出力不讨好,收入比较低,而且还是非常辛苦的职业。自己在这方面也深有感触,因为自己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包括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这一辈人都曾经养过猪,自己也曾经亲身参与到这里面来。

记得有一次我的姥爷早上4点就要起来喂猪,然后一天要喂3~4次,一直到晚上11点才能睡觉。整个人为了家庭和生活非常辛苦,但是自己的生活也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能够勉强维持生计。

这样的一种养猪模式和生活,在我的印象当中非常深刻,但是这几年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自己对数字化养猪也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自己也曾经到周边的大型养猪场进行过调研和研究,慢慢地也发现这些大型养猪场也在慢慢淘汰传统的养猪模式,采取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等的养殖模式。因为人工和粮食成本正在不断地上涨,而采取更低的成本去养猪,可以让企业获取不菲的利润。

而数字化养猪模式恰恰就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饲养方式。从饲料成本核算一直到成品猪出栏,整个过程都有明确的系统进行辅助计算,而且还能大大减少人力成本,通过这样的一种数字化计算,就能减少很多浪费,单凭这一点就能为企业一年省下很多钱。

这种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时刻了解到每头猪的生长情况。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或者是出现生长不良的问题时,系统就会报警,从而提醒人们进行治疗,相对比以前每头猪去进行检查,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所以数字化养猪成为越来越多的养猪企业的首选。

但是这种饲养方式也有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两点。

第1点:这种数字化养猪模式一般适合大型企业使用,相对于家庭式养猪依然不适合,因为这套系统的引进成本也非常高,但是放在大型企业上就能有效帮助企业减少成本,而家庭的成本能相对减少的地方并不多,甚至还会有所增加。

第2点:现在很多养猪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很多企业都想让自己的工厂变成数字化经营模式,但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从而限制住了很多企业的转型。因此想要突破眼前的生产困难,就必须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网易养猪是一家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养猪企业,采用智能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和科学化的养猪技术,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猪肉产品。相比于传统养猪业,网易养猪的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和启示:
采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网易养猪将大量数字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可以实现对猪只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自动化喂养等。通过数字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养猪的效率和降低成本,使得养猪企业的经营更加智能化、科学化。
保障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传统养猪业中,疫病防控和饲料安全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而网易养猪采用数字化监测技术,可以实现猪只的全程监控,确保猪只健康成长。此外,网易养猪还采用先进的饲料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保证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
网易养猪不仅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也注重建立自己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通过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和客户服务体系,网易养猪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信任自己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品牌认知度。
综上所述,网易养猪在数字技术、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等方面的经营模式都值得传统养猪业借鉴和学习,以推动养猪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万科新建猪场,阿里京东布局智能养猪,猪肉可能小幅度的降价,但是不会降太多。

万科和阿里,京东都纷纷向养猪行业进行转型,试图分一杯羹。有房地产、互联网向养猪行业的转型,可以看出中国猪肉市场利润很大,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跨界养猪对于原本的养猪行业来说是一场革新,打破原有的养猪技术进行改革,充分将互联网与养猪行业结合起来。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养猪业的新型养殖技术。

企业跨界开拓业务,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了。近期由于疫情的发展,导致国内口罩产量供不应求,许多企业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向口罩医疗防护措施进行新的业务发展,比如说五菱宏光。他们企业近期也向食品行业进军,如生产螺蛳粉等。虽然跨度比较大,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也是企业的一次转型,将单一业务向更多业务开拓,丰富了企业内部的发展。

万科新建养猪场,阿里京东布局智能养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猪肉短缺的问题,但是在短时间内猪肉降价的幅度不是很大,需要长时间才有可能取得显著成果。由于我国猪肉价格现在飞速上涨,猪肉行业利润比较大,吸引了许多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但是还要考虑另一点,如果养猪行业达到饱和状态,猪肉数量快速增长也会导致猪肉价格下跌过快,又会导致许多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再次导致猪肉价格上升。

对于新进入者来说,要面对原有竞争者的威胁,毕竟原有竞争者拥有一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如果新进入这个行业需要面临很大的风险,首先要面临竞争者的打压,其次是品牌知名度是否能够在顾客群中打响,这都是企业需要一一考虑的。

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需要做好规划,要有明确的战略步骤,才能在新市场中站稳。

近日,京东对外宣布,与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投资入股精气神。而根据资料显示,精气神是中国第一家将濒临灭绝的本土黑猪产品推向市场的民营企业。也就是说,刘强东在网易丁磊之后,也正式开始了养猪大业。

其实京东养猪并不算什么新鲜事,早在去年11月20日,在全球 探索 者大会上,京东就推出了AI养猪计划。而所谓的AI养猪就是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力实现猪场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自主智能化决策,让农牧业实现万物互联。

从 *** 作层面来看,京东的AI养猪就是为猪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里面囊括了猪场的温度、湿度、空气猪的品种、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频次、轨迹等等。

整体来看,京东的AI养猪计划更多的是在构想层面上,还未实际有效的运用起来。这不,这一次京东宣布与精气神合作,就是能够将自己的AI养猪实际的运用起来,并且京东还能够将全方位助力山黑猪产业打造F2T(Farm to Table)即“农田到餐桌”的现代智能农业。

据介绍,京东数字 科技 旗下京东农牧自主研发出适合猪场环境使用的农业级摄像头、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伸缩式半限位猪栏等现代化神农物联网设备,都将应用到山黑猪养殖上。按照京东方面的说法,“AI养猪”可以把生猪出栏时间缩短5-8天,把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80元,如果推广到整个中国的养猪业,每年可以节约行业成本至少500亿元。

此外,依托京东物流的智能物流冷链技术,以及在全国11个城市拥有的19个全温层冷库,精气神山黑猪肉能实现从产地到餐桌、从区域到全国的“快速新鲜直达”,这也将是京东养猪的一大优势。

为何互联网巨头都爱养猪?

京东并非第一家养猪的互联网公司,最早的应该是网易丁磊。从开始说要养猪,丁磊花了整整6年时间,到2016年“味央猪”的面世,首次拍卖就拍出超10万元的天价。据说丁磊养猪的初衷是,做出一块安全、美味的好猪肉。而他养的猪,还真是一只高 科技 含量的现代猪,号称听着音乐长大,会蹲马桶、睡公寓、不打针、不吃药,生活习惯比人类都要 健康 。

除了丁磊外,马云也是一个“养猪大佬”。2018年3月28日,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对ET大脑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研发,最终全面实现AI养猪。马云的养猪出发点和丁磊是不一样的。相比较丁磊要杨处美味的好猪肉,马云AI养猪的方向在于各类猪只数量识别、猪群行为特征分析、疾病识别和预警、无人过磅等十项功能。通过数据对猪的行为特征、进食特征、料肉比等进行分析,还可以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测温技术,判断猪是否患病,做出疫情预警。

京东、阿里、网易这些互联网大佬纷纷跨界进军农业领域,对于传统农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运营模式,是能够给当下的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出路。换句话说,刘强东、马云、丁磊这些大佬开始养猪还真是一件不错的事。

华为的“智慧养猪”项目方兴未艾,对应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发酵。

金新农趁机释放了生猪养殖向智能化迈进的信号,低迷多日的股价随即开始上涨;唐人神公开表态称智慧猪场管理平台正在有序推进,公司将全面推动智能化养猪;正邦 科技 和新希望也陆续对外表态,智能化、自动化养猪将是大势所趋……

不出意外的话,继网易、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跨界养猪,碧桂园、万科等房地产企业进军养猪业后,华为的“南泥湾”项目将再度把“养猪”推向风口。
人类对猪的驯化,据说已经有9000多年的 历史 ,西汉第一位布衣丞相公孙弘在发迹前就有“海边牧猪”的故事。但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到了19世纪末才出现,所谓的现代化规模养殖仅有40多年的时间。

而中国的生猪养殖又有一些特殊:中国人每年要消耗掉5000多万吨的猪肉,几乎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50%,但中国养猪行业仍然以散养户为主,市场前20企业的占有率都不到10%,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的格局。

为何看起来有些“畸形”的市场,偏偏在过去几年中屡屡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以至于出现了上千家房企转行养猪的一幕?

答案离不开“养猪”的高利润。根据牧原股份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158%,平均一头猪的利润为1500元,相当于两瓶贵州茅台酒的利润。

仅仅将原因归于养猪的“暴利”,恐怕还不足以吸引华为们的眼球,毕竟生猪行业每隔三四年的时间就会出现一轮猪周期:猪肉价格上涨——养猪行业扩产——生猪产能过剩——猪肉价格下跌——养猪大户转行——生猪供应下降——猪价再次上涨。倘若错判了猪周期,哪怕是行业的头部玩家也可能被迫出局。

真正诱导局外人鱼贯而入的变量其实是“非洲猪瘟”。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直接导致国内的生猪存栏量减少40%以上,猪肉市场随后开启了近3年的涨价潮,并深深改变了国内生猪养殖的市场格局:无情的“非洲猪瘟”迅速淘汰了散养户,一直悬而未决的模式之争也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国内养殖行业主要有两个流派,一是牧原代表的“自建自繁自养”的重资产模式,二是温氏代表的“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

2020年以前,牧原的市值被温氏牢牢压制,但在2020年后却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牧原的市值一路暴涨,温氏的市值却在持续下跌,最终拉开了2000亿元的差距。个中原因并不难解释,牧原对产业链的严格把控验证了集约化、标准化在对抗不确定因素方面的优势,而温氏赖以生存的轻资产模式遗憾错过了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红利。

生猪养殖的重资产模式被深层次验证,或许就是 科技 大厂们看到的机会。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养猪”几乎是没有技术门槛的生意,以至于“北大才子卖猪肉”的行为成了十几年前的现象级新闻。这样的偏见显然成了一种常识,房地产企业的闻风而动就是最好的例子。

恰恰是房地产企业的“诚实”,让外界看到了生猪行业复杂的一面。

2014年末的时候,喜欢定小目标的王健林宣布在贵州投资10亿元,目标是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然而刚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万达就放弃了自己的养猪计划,彼时给出的解释是:“盖个十万头猪的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不信邪”的许家印在万达终止养猪计划同年,高调宣布斥资3亿元在贵州援建110个养猪农牧基地;到了2018年,万科和碧桂园也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纷纷开始部署养猪大业……结果告诉我们,看似不差钱的房地产企业只是在猪场内外反复试探,并未在“养猪”的征途上坚定的走下去。

并非是房地产企业不贪恋养猪的暴利,而是踏出了半只脚便感知到了养猪的水有多深。

以2020年赚的盆满钵满的牧原为例,沉甸甸的成绩单可谓在资本市场出尽了风头,关于牧原的58份研报都给出了“买入”或“增持”的评级。可稍微细究下牧原的经营状况,诸如大股东频繁的股权质押、短期借款比例较高、业绩增长的不确定性等内部问题,远没有奠定与市值匹配的市场地位。

确切地说,牧原的暴涨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对于一家市场份额仅有3%的龙头企业,想要在市场中上演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还需要给出足够的硬实力。比如当猪肉的价格下行后,养殖企业的利润空间注定将被压缩,而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的局面下,围绕安全防控的刚性投入将不断增加,牧原们如何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经济学给出的答案是降低成本,以低成本作为穿越“猪周期”的筹码。

牧原们寻找的路径是提升生产效率,对应的例证也有很多。牧原曾经以不低于2万的月薪在部分高校中招揽人才,目的正是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养殖业,补充生猪行业所欠缺的智力资源;同样的道理,金新农、正邦 科技 、唐人神等在华为曝出进军“智慧养猪”消息后的动作,也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养殖业的诉求。
网易、阿里、京东、华为等 科技 大厂先后推出的“养猪计划”,出发点或许是为了解决牧原们的切肤之痛。

网易的“养猪”充满了小资情怀。据说是烫火锅时吃到了一份可疑的猪血,丁磊萌生了自己去养猪的想法。不管这些故事是否属实,单就网易味央最近的战略方向来看,选择的终归是一条对外赋能的路。

阿里、京东等与“养猪”的渊源,甚至可以归结为To B的产物。在互联网向To B转型的大背景下,无论是阿里云的AI养猪,还是京东数科的“猪脸识别”,本质上都是以新技术对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改造。

华为似乎也没有例外。按照华为在2020农牧数智生态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所谓的“智慧养猪”无外乎向猪场输出ICT技术,包括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以及背后的人工智能算法,重心在于猪场设施的升级。

简单来说,房地产企业进军养猪行业的考量可能是从中分一杯羹,而 科技 厂商的目的在于赚猪场的钱。如果说房地产企业是牧原们眼中的“野蛮人”, 科技 厂商则善意地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作为养殖“门外汉”的 科技 厂商,能否撬开猪场的大门呢?至少可以找到两个有利的积极信号。

一是网易味央和浙江基投的合作,后者将承担味央猪场的投资和建设。经历了“自建自繁自养自销”的重模式后,网易味央有意将模式进一步变轻,即向合作伙伴输出养殖模式,自身专注于营销和运营。诸如浙江基投等玩家的加入,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网易 探索 出的养殖模式和商业模式已经被外界所接受。

二是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的表态。比如牧原曾多次向媒体开放“智能化养猪场”,特别是在非洲猪瘟爆发时采用巡检机器人进行消毒、监控等工作。虽然牧原等头部企业尚未透露和 科技 厂商合作的消息,单就彼此对“智慧养猪”模式的理解来看,猪场的智慧化转型中终究绕不过华为、阿里、百度等 科技 企业。

只是需要厘清的是,目前“智慧养猪”只是一种共识性的存在,尚未成为生猪行业的主流模式。即使是温氏、牧原、新希望等养殖规模最大的头部企业,资金的主要用途仍在于产能扩张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在“智能猪场”方面的投入并不明显。华为、阿里等“养猪新势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站在 科技 厂商的立场上,“智慧养猪”可能不是一条容易走通的路,却是不可错失的蓝海市场。简单算一笔经济账的话:2020年末国内的生猪存栏为407亿头,猪舍的成本在1000元/头左右,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千亿级市场。

何况从潜在的市场趋势来看,并不缺少短期内破局的可能。

一方面,生猪期货已经于2021年初在大商所上市,参考美国生猪养殖规模的集中化进程,生猪期货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型养殖企业可以通过生猪期货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而不断倒逼中小散户退出市场。至少在美国推出生猪期货的20多年里,5000头以上特大型生猪养殖场的存栏量占比从20%提升至74%,国内不无存在依靠生猪期货加速集中化进程的可能。

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平稳的市场供应,继而平抑“猪周期”,迫使生猪行业的竞争重心转向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而“智慧养猪”的想象空间在于: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人解放出来,不仅减小了疫情等不确定风险,也将加速猪场向标准化、无人化过渡。在国内生猪行业开启集中化进程的背景下,“智慧养猪”注定是牧原们跳不过的必选题。

也就不难理解华为在这个时间节点进军“智慧养猪”的动机,中国养殖业持续千年的“小农模式”正在出现瓦解的裂痕,生猪养殖的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已经是 社会 上下的主流意志,此时进场无疑是拿到先手棋的绝佳时机。

可以预见的是,华为绝非是最后一个宣布“养猪”的 科技 大厂,当国内生猪养殖的市场格局进一步明晰,还将有越来越多的 科技 玩家涌入。

养猪的利润和成本是怎么样的呢以100头猪为例来作参考:

1、猪苗成本

按照目前的猪价来算,30斤左右的外三元仔猪价格在1800元左右,而内三元和土杂猪会稍微便宜点,也在1500元左右每头。以100头来计算,光小猪成本就需要15-18万元。

2、猪舍成本

每头猪大约需要2平米,100头猪就需要200平米,再加上配套设施,办公区域等,最少也需要300平米。另外还需要为猪舍安装料槽、料线以及电路的安装等,也得10万块钱以上了。

3、饲料成本

仔猪从30斤长到250斤大概需要5-6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700斤饲料,按目前的饲料价格来算,每斤需要15元,这样每头猪的饲料成本就是1050元,100头猪就是10万元。

4、疫苗及药物的使用

尤其前期受猪瘟的影响,不管是保健还是消毒方面的消耗比以往都要高。所以整体算下来疫苗、药物使用、保健消毒等每头猪算下来大概需要200元成本,100头猪就是2万元。

5、人工、水电的消耗

100头猪以1人完成为例,再加上水电的使用,每月大约需要200元,以6个月出栏为例,就需要1200元。另外加上日常消耗的成本就需要在3万元以上。

整体合计下来,养100头猪需要:仔猪成本18万+饲料成本10万+疫苗及药物的使用2万+人工水电的消耗3万=33万元。

根据今年行情最好的价格来分析,9月份大幅增长,10月是顶峰,价格在20元/斤左右,排除猪场不发病的情况,一头猪的利润在2千-3千的样子,100头猪的利润在十几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837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 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