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发展方向还有哪些

快递行业发展方向还有哪些,第1张

目前国内快递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顺丰控股(002352)、圆通速递(600233)、韵达股份(002120)、申通快递(002468)、京东物流(02618)、中通快递(02057)、德邦股份(603056)、百世集团(BESTNYSE)。

本文核心数据:快递行业业务量、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快递行业市场份额。

行业概况

1、定义

快递是指承运方通过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以较快的速度将特定的物品送达指定地点或目标客户手中的物流活动,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递行业分类可以根据运输方式和运输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按运输方式分类可以分为航空快运、公路快运、铁路快运和水路快运。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一般快递和特快专递。

2、产业链剖析:利好政策与电商发展共同驱动,快递行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政府颁布了众多支持性政策、网络购物等消费模式也在中国逐渐普及、电子商务企业业务规模持续扩大,这些都为中国快递行业业务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快递行业产业链情况来看,上游主要包括运输车辆、燃料成品油、包装用品和集装箱;中游主要包括航空快运、公路快运、铁路快运、水路快运;下游直接面对的是终端用户,包括电子商务用户、企业用户以及个人用户等。

目前,我国运输车辆生产企业以中集车辆为主;燃料成品油的生产与销售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为主;包装用品生产企业有金发科技、国恩股份等;集装箱生产企业包括中集集团、中远海发等。快递服务商主要包括顺丰控股、中通快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德邦快递、百世集团、京东物流等,

行业发展历程:快递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从我国快递也发展历程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快递市场一直被EMS所主导,直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经营者。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企业对商务文件、样品、目录等传递的时效性、方便性、安全性产生更高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营快递行业应运而生。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邮政体制改革,快递行业信息化发展加速。

2010年以来,战略资本进入快递行业,快递企业也加快了上市步伐,如今,快递行业在我国的地位更加稳固,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快递行业纵深发展

自2007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快递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支持快递行业发展、对快递行业监督管理、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等内容。

《“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立足“十四五”,提出了规模实力、基础网络、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治理效能五大方面目标,设定了邮政业业务收入、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重点地区快递服务72小时准时率、八家头部企业(CR8)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可循环快递包装保有量等12项指标。预计到2025年,快递业务量超过150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超过15000亿元,形成多个年业务量超过200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邮政快递品牌。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快递行业业务量:高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提升以及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快递业务量也在高速增长。2013-2021,我国快递业务总量迅速增长,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1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0830亿件,较2020年增长299%。

2、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同步提升

快递行业业务收入方面,2013-2021年,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同步提升,2021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3323亿元,较2020年增长175%。

3、中国快递行业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从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占邮政全行业收入比重来看,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业务在邮政全行业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13-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全行业收入比重由566%提升至817%。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快递业务量最多

2021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781%、146%和73%,与2020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基本持平。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在中国各省市快递业务量排名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分别位于前三名,快递业务量分别为29457亿件、22781亿件和8607亿件。

2、企业竞争:中通快递市占率最高

2021年,在中国快递行业企业中,中通快递市占率(按业务量)最高,超过了20%;其次是韵达股份和圆通速递,市占率均超过15%;上述三家头部企业市占率合计超过50%。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行业发展前景预测:2025年快递业务量超过150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超过15000亿元

2021年,国家邮政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规模实力、基础网络、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治理效能五大方面目标,设定了邮政业业务收入、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等12项指标。预计到2025年,快递业务量超过1500亿件。据此,前瞻根据2020-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初步测算,2027年快递业务量约为1897亿件。

根据《“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邮政业年业务收入超过18万亿元,邮政业日均服务用户超过9亿人次,快递业务收入超过15000亿元。据此,前瞻根据2020-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初步测算,2027年快递业务收入约为18573亿元。

2、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竞争深化、下沉布局、发力国际、绿色快递

未来,快递行业将竞争深化,快递生态演变加速;增量拓展,下沉市场布局加快;发力国际,笃定方向迎接挑战;绿色安全,仍是高质量发展前提。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快递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物流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全链路的物流信息追踪,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物流将会继续发挥其优势,为物流行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成为物联网应用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新物流的发展也将带动物联网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1 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快递是指专门从事该项业务的企业从发件人处接受需要运输的快件后,根据发件人的要求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将物品交给指定的收件人,实时监控运输的全过程并能够及时向有关人员提供信息查询的门到门服务 [1] 。普通的快递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商业文件快递和包裹快递,其中文件快递主要服务对象是商务客户,主要运输报关单据、商务信函、银行票据、合同、标书等,又因为文件快递具有体积及重量较小、时间要求高的特点,所以其具有较高的收费标准。与文件快递相比,包裹快递主要运输企业资料、商品样品、零配件等,具有体积重量较大、时间要求较为宽松的特点,因此其收费水平较低。
快递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工商企业,以为工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往来提供服务为目的,以为客户提供迅速、准确、周到、优质及高效的服务为宗旨,普通的运输业不能为客户提供这种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快递行业也就随之产生 [2] 。
快递与普通运输的主要区别在于:快递时间性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其运费比普通运输方式明显略高,而其存在的市场基础就是快递所创造的时间价值。快递运送的对象自身并不会创造价值,然而,由于这些商品发挥作用的时效性及其使用寿命的时效性,使得时间对这些商品来讲具有了特殊的价值。
11 我国各类快递业发展现状
快递业是我国的一个新兴行业,随着电子商务及信息科技的发展,快递业迅速发展。在快递业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行业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中国邮政快递服务业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快递服务业,到今天出现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3] 。由于我国快递行业的法律监管不严且注资门槛不高,加之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产生了大量的民营快递企业,此外,以TNT、DHL、FedEx为代表的外资快递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更是打破了EMS在我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同时,在民营、外资企业出现之后不单单是给我国的快递行业带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也加快了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民营、国有、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的占比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这五年间民营快递企业是我国快递服务业的中流砥柱,业务量市场份额占我国快递业一半以上,到了2016年与2017年甚至达到了90%以上,可见我国快递行业近几年正在蓬勃发展。
12 我国快递业业务发展现状
自实施“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的快递业务量在稳步增长,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统计 [4] ,2018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208亿件,同比增长27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45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9亿件,同比增长26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1647亿件,同比增长275%;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52亿件,同比增长431%。另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3%、12%和77%,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3%、111%和86%,由上面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电子商务、国民消费结构升级等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快递业崛起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因此,我国的快递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5] 。据我国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4007亿件,同比增长28%,占据世界份额超40%,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一。快递业务量增878亿件,对全球快递增长贡献率超50% [6] 。近几年,国家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许多有利于快递市场发展的政策并付诸实施,我国快递市场正在朝着规范化发展。据快递发展指数报告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的快递市场呈现积极的态势,我国2018年上半年快递发展指数见表2。
从表2的分项指标来看,全国快递服务企业预计完成业务量423亿件,同比增长242%;预计完成快递业务收入5086亿元,同比增长211%。2018年1~6月份,预计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达2208亿件,超过我国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净增量476亿件,相当于日本2016年快递业务量。预计累计完成快递收入达2745亿元,同比增长258%,是同期服务业务生产指数增速的3倍多,增速居服务业前列 [7] 。
13 民营企业纷纷上市
近几年,在快递企业迅速扩张、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纷纷谋求上市,2016年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几大快递企业先后借壳上市登陆A股市场。2016年10月20日圆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正式登陆A股,成为国内民营快递第一股;同年10月27日,中通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民营快递海外上市第一股;2016年12月份,申通、顺丰、韵达借壳方案相继获得证监会批准,中国五大民营快递相继上市 [8] ,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2017年12月份德邦获得了上市的资格,今年1月16日,德邦正式上市,现更名为“德邦快递”,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快递企业上市后就能够借助于资本市场这个融资平台获得扩张企业规模、提升物流信息智能化、 *** 作流程标准化的发展资金,企业有了资金的支持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快递市场依然呈现高速发展趋势

业务规模全球领先。2018年,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到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快递业务增量为1065亿件,快送业务量及増量均创历史新高。我国日均快件处理量达到14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达到42亿件,同比增长257%。2010-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69%,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6倍以上,增速居现代服务业前列,是我国新经济的代表行业。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美、日、欧发达经济体之和,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我国快递业务量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第一,成为全球快递包市场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同时,快递业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18年,快递业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达到60384亿元,同比增长218%。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行业业务收入比重为76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增速是服务业生产指数増速的近3倍,快递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8%,同比提高012%。

行业集中度明显出现提升,但是对比美日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2018年,快递与包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3为812,同比提高25。市场集中度指数CR8在上年反d后呈现加速提升的态势,提升幅度创历年新高,行业规模经济效应更加显著。我国已形成1家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5家超500亿元的快递企业集群。

在具体企业层面,2014年之前申通十年王者,2015年圆通取而代之,2016-18年的中通三连冠,同时18年韵达从通达系小弟追至榜眼,百世超越了申通。2018年,中通市占率168%、韵达市占率138%、圆通131%,申通101%、百世108%。2019Q1,中通市占率186%、韵达147%、圆通136%、申通105%、百世11%。通达系市占率达到575%,加百世CR6达到了685%

但是从美国、日本的邮政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国、日本快递行业CR3都超过90%,我国快递行业集中度还将上升。2017年美国前三家快递公司美国邮政服务USPS、联合包裹UPS和联邦快递FedEx合计约133亿件,份额占比90%。2017年日本的CR3达到935%,雅玛多、佐川急便、日本邮政分别占比达到4696%、3062%和1591%。相比而言国内快递行业的集中度还比较低,2018年三通一达的合计单量只占总单量的54%,行业集中度还将继续提升。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美国的快递行业也经历过产业链延伸、并购重组、不断加大资本支出构筑竞争壁垒等过程。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快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牛年牛事多。近日,京东物流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申请,虽然有资本对赌的背景,但在牛年开年之际就公布招股书,对京东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好兆头。

京东物流是京东集团旗下进行IPO的第三家子公司,另外两家分别是2020年9月在科创板提交招股书的京东数科,2020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的京东 健康 。

京东物流自2017年独立运营以来,首次融资记录是在2018年2月,25亿美元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招商局集团、腾讯等多家机构。这笔融资背后的上市对赌协议,要求京东物流必须在三年内完成上市,最后期限是2021年3月。

如今,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申请,虽是按部就班的程序所然,但也是京东物流的自身成绩所致。一路走来,虽然一直顶着亏损的帽子,不如顺丰那样体积庞大,但京东物流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更好体验这一初心,不断推进其物流布局,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应用,其发展之势已不可小觑,主要有一快、一增、一降的特点。究其原因,既有京东在物流行业布局早的原因,更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在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物流这样的重资产行业,很多互联网大佬都望而却步,因为物流的仓储、车辆、人员等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旦资金出现流动性风险,甚至会拖垮电商的主业。京东物流连续亏损十几年,引发外界纷纷质疑,但京东不为所动,咬牙坚持,不断优化运营,不断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助力下,其物流规模体系不断加强。

京东物流已经建立了高度协同的六大网络,分别是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和跨境网络,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运营800多个仓库,总管理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包括云仓生态平台管理的面积),已在全国18个城市运营28个“亚洲一号”大型智能库(含一个上海无人仓),覆盖几乎中国所有地区、城镇及人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是在这样的物流规模基础上,京东有了深化服务的能力底气。在此次招股说明书中,京东物流将自己定位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以此与同行形成定位上的差异化竞争,在具体业务上施行“仓配一体化服务”,努力在仓储及配送服务、大件物品物流服务、物流 科技 服务等业务上,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从实际表现来看,京东物流正在努力朝其所定位的方向前进。从2020年第三季度单季对比来看,市值5000亿之上的顺丰速运业务收入规模是京东物流三倍之多,但在增速上,市值在500亿以下的京东物流及其他服务营收增速73%,远超顺丰的3404%。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可否认,京东物流收入增速,也得益于其物流技术理念的不断创新。

在2020年11月举办的京东全球 科技 探索 者大会上,京东首次对外阐释了“京东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这一全新理念,将以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 社会 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旨在构建新型基础设施,通过自身数字化能力,降低 社会 成本,提升 社会 各行各业的运行效率。

此前,京东物流大力倡导和践行的“5G智能物流园区”理念,随着5G创新技术在北京亚洲一号率先建成,其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推动所有人、机、车、设备的一体互联,包括自动驾驶、自动分拣、自动巡检、人机交互的整体调度及管理,不仅搭建了5G技术在智能物流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在快递投送运行效率上也得到显著提升,客户的感觉就是京东物流“更快更好”,这样的体验让京东物流收获许多回头客,其自身的“私域流量”得以巩固并持续扩大,促进其收入增速。

尝到技术甜头的京东物流并未止步,2021年1月26日,京东物流RFID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在重庆渝北大件自动化仓全面应用,此后该项技术将在亚洲一号在内的上百个大件仓推广应用。这标志着京东物流在“以简驭繁”理念的引导下,在大件仓储自动化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能够使仓内盘点效率提升10倍以上,复核效率提升5倍以上,仓库运营的整体效能将增长300%,从以前的“人等快递”,到现在的“快递等人”,这种运行上的效率提升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其收入的增速。

早在递交招股书之前的2019年,京东物流就正式提出“供应链产业平台(OPDS)”,面向不同属性的产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积极推动供应链对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与技术赋能。2020年初,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公司内部信中重新定义了京东集团,即从“以零售为基础的 科技 服务公司”到“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可见技术服务在京东的战略地位。

在此基础上,2021年1月,京东发布了《技术重构 社会 供应链—未来 科技 趋势白皮书》,可以看作是其对未来物流的总体筹划和战略前瞻: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自主系统、下一代计算是推动5D属性,即Deep Tech(深度技术)、Deep Connectivity(深度链接)、Deep Data(深度数据)、Deep Intelligence(深度智能)和Deep Purposes(深远目的)实现的关键技术,在这五项关键技术上,京东将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影响力从产业端全面辐射整个 社会 发展,通过连接数智化技术与产业,打通供应链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构建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网络。

总的来看,从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1个季度,京东物流累计技术投入达到46亿,在总收入中的平均占比达到34%,不仅领先于同行,而且其技术投入呈不断增长趋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拥有超过4400项专利及计算机软件版权(含申请中),其中超过2500项涉及自动化和无人技术,广泛涉及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等物流全环节,包含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编队运行、视觉分析、语音交互等在内,已经得到大量应用。2021年,京东物流依靠自主研发的无人仓算法应用,入围全球算法应用最高奖——弗兰兹·厄德曼奖。

在技术实践方面,京东物流用自有的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及订单管理系统(OMS),支持客户的供应链数字化。京东物流有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以及首个5G物流园区,已实现快递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运营着28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充分展示其“智慧物流”的京东特色。如其最新建设的郑州亚洲一号,依托5G、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设备等技术,分拣效率实现了5倍提升,日均处理订单量高达百万级别。自2016年起,京东物流逐步完成了智能快递车在封闭园区、 社会 化道路、规模化组队运营的三步走路线,不断刷新着客户的物流新体验。在2020年疫情期间,京东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隐形优势迅速得到了放大,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调动物资,第一时间配送至前线。这是同行的短板,却是京东物流最大的护城河。

独木不成林。京东物流深明此理,除了不断加深自身的技术属性之外,京东物流还注重扶植帮手、提携“盟友”,在技术赋能整个供应链的同时,京东物流与中国及全球各行业合作伙伴,搭建了协同共生的开放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平台,进行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跨境及冷链服务上的能力互补,满足客户需求。

2018年1月,京东领投了马路创新公司的6000万元A轮融资,该公司是一家智能仓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深耕机器人、AI、大数据、算法IoT等底层技术与核心模块的研发工作,陆续推出多款AMR/AMR产品及软件系统,有力促进了京东物流的供应链深化。同时,京东投资的达达在“短途配送众包平台+即时零售”方面也表现凸出。在这些“小弟”的帮衬下,京东物流冲击股市的信心更足。

此外,京东物流创新推出的云仓模式,将自身的管理系统、规划能力、运营标准、行业经验进行云端开放,让其他中小物流企业也能充分享受京东物流的技术、标准和品牌,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运营1400多个云仓,在国际物流服务方面,通过与国际及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京东物流已触达超过220个国家及地区。这种开放的技术胸怀,构建了富有京东特色的物流生态,不仅促进其自身的影响力提升,也加速其供应链触角的不断蔓延覆盖。

目前,京东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已在零售、 健康 、物流、金融、城市五大场景的技术赋能中取得初步应用效果。其中,在 健康 领域,数智化 社会 医疗 健康 供应链已将医药供应链、互联网医疗、 健康 管理、智慧医疗等业务板块有效链接。

近年来,尽管一些物流企业相继加大技术投入,但京东物流因为布局更早、技术及资本投入更大,因此优势也更明显。京东物流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底层技术,正在持续提升自身在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方面的能力,一方面通过自动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智能快递车等,在仓储、运输、分拣及配送等环节大大提升效率,另一方面还自主研发了仓储、运输及订单管理系统等,支持客户供应链的全面数字化。京东物流通过“智能大脑”,在销售预测、商品配送规划及供应链网络优化等领域实现决策,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客户体验。

京东在技术上的重视与投入程度,是京东物流亏损出现断崖式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产生的亏损净额为1170万元,而2018年、2019年全年产生的亏损净额分别为28亿元和22亿元。从二十多亿到一千万出头,这种断崖式下降,也让京东物流进一步认识到新技术的巨大作用。

尽管有分析认为,京东物流亏损降低是因为京东员工福利开支占比逐年降低,相关数据指出,2018年该项成本占比451%,2019年占比395%,2020年前三季度占比361%,此外还有大量外部订单涌入带来的“飞轮效应”,这些都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亏损。

但京东物流仍然坚持通过物流网络优化和技术驱动带来的强大运营效率和优异服务质量,为客户的供应链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效率提升,比如加快存货周转、减少配送时间,同时通过提供销售预测及其他智能决策,帮助客户实现业务增长。在过去的10余年间,京东物流在助力京东集团服务4亿多消费者的同时,通过800多个仓库把自营的数百万个SKU的库存周转天数降低至34天,履约费用率降至65%,约90%的京东线上零售订单能够实现当日及、次日达,打造了全球物流 科技 创新的最佳案例。在京东物流看来,这种围绕客户的技术服务也是其亏损降低的原因之一。

据此次京东物流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在技术投资上,京东物流将持续强化技术方面的长期竞争力,包括硬件、软件和算法,以及5G、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技术的应用。其中,智能化是京东物流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无人仓库、无人机、无人车、智能配送机器人等,意图通过技术视角,进一步解决物流行业痛点,提升整体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曾对自建物流持怀疑态度的马云曾说过,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价值观。如今,京东物流似乎更快实现了这句话,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加持下,不仅向外界证明自建物流是可行的,也让坚守物流十几年的京东人感到欣慰。未来随着技术的蓬勃发展,京东物流将给大众提供一个更为智能自动便捷的物流,以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构建起智能物流体系,必将更为深入全面地融入大众生活。

文:赵长春 / 数据猿

快递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快递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顺丰控股(002352)、圆通速递(600233)、德邦物流(603056)、韵达股份(002120)、申通快递(002468)、中国外运(601598)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快递业务总量数据、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数据等

电商经济的蓬勃发展,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推动我国快递行业迅速崛起。2020年,受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第一季度快递行业业务量有所下滑,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经济生产和人们生活逐渐恢复,我国快递业务量逐渐恢复,2020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83358亿件,同比增长312%,行业增速仍然维持高位。

行业规模再创新高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达83358亿件,同比增长312%,累计实现收入87954亿元,同比增长173%。

分月度来看,2020年1月份和2月份受春节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快递交易量大幅下降,3月份开始,随着部分企业开始有序复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我国快递交易量也逐渐回升。

与此同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直播带货快速兴起,电商扶贫如火如荼开展,这些新增因素驱动快递行业快速复苏,2020年11月份和12月份在“双十一”、“双十二”、黑五、圣诞节等一系列电商促销活动的刺激下,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达到在30%-40%的高景气区间,快递行业呈现较好的成长性。

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增速最快

分业务类型来看,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同城业务累计完成量达12165亿件,占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为146%,占比较2019年下降28个百分点,同城业务收入为7652亿元,占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7%,占比较2019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异地业务量为69357亿件,占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为832%,占比较2019年上升28个百分点,异地业务收入为45296亿元,占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15%,占比较2019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为1835亿件,同比增长2769%,占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为22%,占比与2019年基本持平,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为1073亿元,同比增长431%,占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22%,占比较2019年增加22个百分点。

国际及港澳台快递收入规模增速领涨,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占比明显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导致出国出境受限,线上跨境交易大幅增加,跨境快递交易规模因而快速增长。

东部地区规模最大 中部地区增速领跑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完善,电商互联网经济相对活跃,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和快递收入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20年份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为66186亿件,占全国的比重为794%,快递业务收入为7001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也为796%,快递业务规模远超中西部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区快递业务规模增速领跑其他地区,2020年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529%,高于东部地区的3073%和西部地区的2945%;中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53%,高于东部地区的1643%和西部地区的1731%。

行业市场集中度维持高位

快递行业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因此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市场集中度持续走高,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快递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22%,较2019年小幅下降,主要是因为极兔等新入局者蚕食头部品牌市场份额,尽管如此行业市场集中度CR8依然维持在80%以上的高位,行业市场出清面临阻碍。

顺丰表现优于同行

我国快递行业头部品牌中,韵达、圆通、申通、顺丰四大品牌的市占率位列前4。2020年韵达全年实现件量14182亿件,占全行业比重达17%,圆通全年实现件量12648亿件,占比152%,申通全年实现件量8818亿件,占比106%,顺丰全年实现件量8137亿件,占比98%。

快递市占率前4大品牌中,顺丰受益于疫情催化下商务件、电商件的增长,2020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达6809%,远高于韵达、圆通和申通,同时顺丰业务量增速高于全行业增速超30个百分点,表现显著优于同行,韵达和圆通的业务量增速也高于行业平均,但申通的业务量增速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申通快递业务扩张能力有待提高。

价格战仍将继续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快递行业的成本逐渐下降,为快递服务降价提供了空间,同时由于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各品牌不断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抢占市场,因此我国快递服务价格不断下降,根据中国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快递服务价格为105元/件,同比下降11%。

从行业头部四大品牌价格变化情况来看,2020年12月,韵达、圆通、申通和顺丰的单间价格分别为225元、221元、223元和1694元,分别同比下降2599%、1905%、2809%、1223%,均高于行业平均单件快递服务价格降幅,总体而言,快递行业的价格战仍将继续,头部品牌价格战更加激烈。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预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有望超过1200亿件,前瞻仍为,2021年,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电商经济的加快发展以及物流体系特别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快递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快递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柜解决配送难题 投放量惊人

随着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行业在最旺盛的时期也涌现了一些待改善的问题,这些缺点严重影响行业的运行效率。例如,中国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快递企业拥有完善的网络资源,企业之间的运营网络资源并未实现最优化配置,影响了快递服务时限和质量的提升。

智能快递柜是随着快递业不断发展新生的事物,基于物联网,将快件进行识别,暂存,监控并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快递的配送效率以及降低了企业运用成本。目前,中国智能快递柜建设类型共有三种,分别为电商企业自建、快递公司自建和第三方快递柜运管公司投放。其中,最为熟知的中邮速递易和丰巢已经成为智能快递行业的龙头企业。

随着智能快递柜运营企业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中国智能快递柜投放量也在不断增加。2014-2017年,中国智能快递柜投放量不断上升,且增势明显。2017年,中国智能快递柜投放量已经达到271万组,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智能快递投放量将达到80万组。

快递柜行业自2018年以来市场热度不断下降,投资减少,使用群体也更加理性。所以快递柜企业未来若无法提供更好的服务,将会难以触动市场。现阶段,快递柜行业整体都有延缓发展的趋势,铺设速度早已大不如前。所以,未来企业需把快递代收点、超市、小卖部、快递柜等分散式代收方式整合,才能长久发展,最终解决末端配送问题。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快递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96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 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