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航天完美收官,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如何?

2020中国航天完美收官,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如何?,第1张

2020年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在这一年里,突破了很多航天事业的瓶颈,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在未来有望追赶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航天国。

回望2020年,在这一年里,我国的航天事业硕果累累,航天成就一个接着一个先是我国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随后便是我国的嫦娥五号探月,在月球带了两公斤的土回来,这边嫦娥五号刚一发射,那边天问一号已经发回消息,距离地球已经超过了一亿公里正在向火星迸发。可以说2020虽然结束了,但2021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必将踏浪而行。

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就是我国的通讯技术卫星五号成功发射,在我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讯卫星五号通过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地球轨道,其实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已经成功飞行324次了,这是长征三号甲戏火线第109次将我国的卫星送入太空。这一次送入太空的是我国的五号通讯卫星,五号通讯卫星要比我国以往的通讯卫星覆盖范围更广,通讯距离更远,而且这次的通讯卫星通讯频率也不一样,带宽要比以往的通讯频率很宽很多,所以说这次五号通讯卫星可以不受地形和地域等特点实施全国移动通讯网络实时覆盖。

嫦娥五号更不用说了,登月一直是我国的梦想,自从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地球上再无一个国家可以成功登月。目前嫦娥五号已经为我国登月做出了进一步的准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五星红旗可以飘扬在月球上。

在早期市场拓展阶段,由于产业链条长,导致了深入场景复杂性较大。国电高科为首的企业都面临着很多难题, 星座 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不得不自身参与全链条的落地过程,增大了创业难度。通过几年的发展,国电高科已经快速成长起来。
国电高科正在建设运营的“天启 星座 ”是我国首个、全球第二个在轨提供数据服务的低轨物联网 星座 。“天启 星座 ”的建成将快速破解我国低轨物联网 星座 缺失和受制于人等突出卡脖子问题,对抢占全球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以及低轨卫星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根本经验就是加大科研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从根本上突破相关技术难题,实现相关产品技术的快速迭代。”国电高科副总裁郭中甲表示。
融中 财经 (ID:thecapital)采访国电高科副总裁郭中甲,以下为专访内容,以飨读者。
融中 财经 :贵司发展经历过哪些阶段性难题?如何攻克难关?(比如技术研发、产品落地等)目前,公司主要业务线和产品有哪些?盈利点在什么地方?
郭中甲:受惠国家军民融合政策和一系列商业航天支持政策的出台,国电高科从2015年成立至今取得了相对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卫星物联网 星座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坚实的突破, 星座 建设初具规模,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行业品牌明显提升并获得诸多荣誉。回顾公司发展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坚定走专精特新之路,坚定战略目标,始终围绕建设卫星物联网 星座 通信基础设施这一目标,不断突破相关的通信技术体制、产业应用链条长和卫星系统总体研发难度大的突出、阶段性难题。加快企业发展,根本经验就是加大科研研发投入力度,特别是相关人才的招聘力度,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从根本上破解突破相关技术难题,实现相关产品技术的快速迭代。建立相对完善的问题处理体系,加快清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系统能力,提升企业 科技 研发的组织化系统化水平,把队伍的科研能力真正通过高效的组织结构有效落地。另外在应对产业链条长方面也积累了相关必要经验,比如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加强垂直应用示范并快速与相关企业形成合作,加强相关标准研发,为生态合作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等。
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卫星物联网 星座 的运营和提供卫星物联网通信服务,以及相关卫星物联网地面终端的研发和销售。随着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公司会专注提供卫星物联网通信服务方面,而在其他行业解决方案、传感器研发与集成、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则更多通过生态合作伙伴来进行。国电高科建设的天启 星座 具有支持上亿个地面终端应用的通信能力,同时这些领域的付费能力也较强,单个终端的日通信费用基本可支持1元左右,未来随着支持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地面终端通信,将会产生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而同样的国电高科更期待相关企业能紧步加快相关领域的应用合作,未来这些终端及其相关的新市场则有望突破千亿,甚至万亿,蓝海效应明显。
融中 财经 :“专精特新”从国家战略层再度被重视后,公司有出现哪些新的机会和转变?贵公司具备哪些行业优势?
郭中甲:“专精特新”从国家战略层面再度被重视后,对公司的影响主要包括公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无论从市场、政府合作和资本层面都有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政府对企业更加认可,众多资本机构相继调研。相关银行都针对性地设计了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降低了相关企业融资门槛,丰富了金融产品解决方案,进步拓宽了企业融资的渠道。陆续有平安银行等诸多银行来公司积极对接,同时随着公司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更多风险投资等机构了解到公司,相关投资机构调研公司的频率也显著提高,并积极推进与公司的投资事项对接,对公司长远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融资等支持。在与政府相关对接合作中也更通畅,渠道也更加多元,包括北京市相关司局也进一步加大了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力度,从政策调研、沟通渠道和市场开放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其他区域方面相关政府也对企业更加认可,积极推进相关产业、应用等多方面合作,重视度明显提高。
国电高科作为卫星物联网 星座 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者,提供基础的卫星物联网通信服务,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基本涉及物联网应用的各个场景,而且服务领域均为现有通信方式难以服务,或者服务成本过高的区域,基本属于蓝海及空白市场。随着公司成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公司对整个产业链的促进、拉动作用显著加强,相关企业的配套热情与应用热情也显著加大,这对于数万亿规模卫星物联网产业的尽快释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对于真正发展卫星物联网产业具有关键的作用。作为卫星物联网 星座 新基础设施的运营企业,我们非常期待这点,将紧步跟随国家专精特新相关政策的政策东风,加快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另外从行业角度讲,国电高科已经完成了一期14颗卫星的 星座 部署,具备被了小时级的通信服务能力,终端通信设备也初步完成了低成本化,已经实现百元级别,处于国内相对领先的位置,这对卫星物联网通信向物联网的各领域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成本条件。
融中 财经 :公司在早期市场拓展中遇到哪些难题?现在来看,有哪些行业共性经验教训?在商业场景落地上,有哪些新突破?
郭中甲:公司在早期市场拓展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产业链条长,需要深入场景复杂性较大,这应该是大多数做通信或其他基础设施技术及企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对于通信基础设施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由于相关企业配套和应用理念的短期不足, 星座 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不得不自身参与全链条的落地过程,比如传感器选择、终端集成、行业应用大数据平台、落地施工等诸多非擅长和人力需求特别大的环节,这对于很多底层技术企业应该是普遍的问题。同时国电高科还不断梳理相关产业链的生态体系,加强与重要生态龙头企业的合作,从而通过这样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应用示范效应,通过以点带面、龙头带动,重点聚焦的效应推进整个产业的卫星物联网产业应用。另外,就是提升标准、产品、研发等相关的产业生态支持体系,不断降低卫星物联网应用的相关人才、技术等产业门槛,加快行业相关应用。
融中 财经 :现阶段,公司所处行业细分赛道发展如何?面临哪些市场竞争?贵司护城河在哪?
郭中甲:从大的方面讲国电高科属于商业航天和物联网领域,目前这些领域都是相对高速发展的领域,同时政策支持方面也非常多,属于国家大力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个物联网规模预计在未来的十年都有非常好的市场增长机会,预计在每年10%以上,而商业航天市场未来潜力则更是巨大, 星座 运营企业又是其中的重点所在,将整体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链条的发展。
从细分赛道看,公司处于的赛道属于卫星物联网 星座 产业,目前相关市场潜在规模还非常大,根据麦肯锡行业报告整体市场预计规模可以达到数万亿,而从整个产业生态看还处于非常早期和蓬勃发展的阶段,市场空间极大,同时产业处于培育的阶段,从竞争角度反而是有益的,主要是促进了整个产业生态的加快完善,不断释放潜在的应用市场,而这个释放市场足够目前的多家企业协同和长期的发展。
如果从企业经营角度讲,最重要的护城河始终是服务客户的能力,就是对各种卫星物联网场景的服务能力,同时通过整合相关产业链其他企业为卫星物联网进步赋能,比如与金融结合,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为实现这点根本的出路还在于 科技 创新、服务聚焦和生态体系完善,通过牵引构造这样的生态体系,为相关的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就是打造好卫星物联网 星座 基础设施,不断降低成本、升级迭代,而为实现这两点最根本的还是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
融中 财经 :贵公司对于未来登陆资本市场有怎样的规划?如何看待从新三板、注册制到科创板,再到这次北交所,中国资本市场为“专精特新”企业带来的机会?

郭中甲:公司积极研究从主板、到创业板、科创版,以及新成立的北交所的市场机会,当然要实现这点最根本的还是发展好公司的业务,在经营、 科技 研发、组织管理和内控等各方面全面对标相关上市标准,相信把这个基础打造好,那么登陆资本市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这个目标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并不作为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而是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阶梯,特别是真正全面引领卫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阶梯,这个目标比上市本身的意义要大得多。
中国资本市场给专精特新企业带来的最大机会,可能就是各阶段都有了自身相对完善的市场,从而加快企业与资本市场在不同阶段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快企业的成长。另外,就是专精特新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导向,也将为企业聚焦核心技术、致力攻坚等提供了深刻指引,这点的意义并不亚于专精特新对资本市场日渐增强的吸引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企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企业创新活动水平。

1、2020年1月7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送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成功。此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高通量技术实验验证。2020年首发成功!

2、2020年1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宽幅01星发射成功。(又称“红旗一号-H9”),这是第16颗吉林一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了NewSat7/8卫星、天启星座05低轨物联网卫星(人民一号)等3颗小卫星。

人民一号卫星质量40kg左右,设计寿命三年,可通过推进剂进行轨道和姿态调整。人民一号卫星共搭载了2台光学载荷,主载荷为一个为多光谱相机,地面分辨率为1米;同时搭载一台高光谱相机,地面分辨率为30米。

人民一号卫星具有专业级图像质量、高敏捷的机动性能、丰富的成像模式和高集成的电子系统等技术特点。该卫星在农业遥感、生态环境监测、灾害应急、黄河生态监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森林防火预警、态势感知等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

3、2020年1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

这是我国民营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轨宽带卫星。该卫星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入轨后将开展相关技术和业务验证。

4、2020年2月2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轨道,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5、2020年3月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托举北斗三号GEO-2卫星直冲云霄。这是北斗系统的第54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3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卫星已经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算起,中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步之遥。

6、2020年3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二丙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本次任务搭载验证一子级剩余推进剂再入排放技术,持续提升落区安全性。此次是今年长二丙执行的第一次宇航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9次航天飞行。

7、2020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一纸招聘启事,让吉利的卫星计划提前揭了盖头。

3月2日,一则名为吉利卫星-未来出行的招聘启事悄然挂上了照片网站,岗位30余个,涵盖通讯工程、航天制造、汽车工程、软件研发、行政支持、商务销售等诸多维度,月薪从07万至5万元不等。

这家名叫时空道宇的企业,试图推动中国卫星产业链商业化升级,称为AICT(航天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方案提供商。

3月3日,吉利卫星项目在台州开工。作为吉利科技集团在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这也是全国首个民企卫星智能AIT中心。

2020年内,吉利控股将首发双颗低轨卫星,全面展开全球首个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系统的商用验证。吉利也成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在官方新闻稿中称,此商用系统的空间段、地面段、应用段所有核心技术全自主可控。

“当你的星座能覆盖中国,意味着能覆盖世界大多数的角落。”行业咨询师蓝天翼告诉出行一客,对于民营企业主来说,把疆域拓展到航天,背后是考验的是全球化视野。毕竟,像非洲、拉丁美洲甚至其他地区,是难以复制中国的基建标准,实现地面物联网下的高精度导航,而通讯卫星,未来将成为全球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吉利从造车、造交通工具,开始进入“造路”,造基础设施的阶段。而这,意味着在未来车联网、自动驾驶普及时,亟不可待的吉利将拥有更深的话语权。

一个萝卜一个坑。卫星频率轨道,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先到先得的竞争机制下。自特斯拉之后,成为第二家造车+造星的企业的吉利开始直追。

吉利野心

近来,吉利在立体出行领域野心频频。除地面汽车布局、高速列车和低空飞行汽车外,开始将目光转向太空。

在吉利的产业布局中,将卫星项目作为科技转型的助推器。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吉利通过布局低轨卫星,构建天地一体化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及通讯系统。

时空道宇早以有之。早期内部称为GeeSpace,2019年就完成首发双星原型设计,并通过鉴定试验与测试,投产正样。更早以前,在2014年团队核心成员开始创业,成立中国首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聚焦低轨卫星研发。

据启信宝显示,时空道宇成立于2018年11月,注册资金5亿元年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吉利科技CEO徐志豪。通过股权穿透可得,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持股6306%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吉利科技集团聚焦于大出行生态科技领域的产业投资。通过几年发展,已经投资孵化出一大批颇具前景的公司,并持续在新能源科技、材料科技、出行服务、航空航天等领域重点布局。截至目前已投资运营企业30多家,包括曹 *** 出行、国铁吉讯、钱江摩托、巨科铝业、吉利百矿集团、时空道宇科技、太力飞行汽车、“空中飞的” Volocopter等,资产超1000亿元。

此举意味着吉利从卖车开始走向修路。

“在没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卫星会成为刚需,”北京千域空天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蓝天翼对出行一客表示,卫星在东部地区高速、城市是提升服务体验,而在更广袤的地方,将成为提供相应服务的必需品。

据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50%的汽车实现无人驾驶,全球无人驾驶4/5级的汽车也将达到8000万辆左右。

事实上,低轨卫星的低时延和高精度,将直接助力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此前,业内将自动驾驶的实现逻辑倚重于车辆自身的雷达、摄像头的精度提升,及道路与车之间的即时通讯上,但其均面临投入成本高、全面普及难、特定场景下低效等问题。

当然,高级别自动驾驶下的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不但需要卫星,一般还需要地面基准站修正误差。

而吉利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颇为积极。吉利拟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为与会者提供亚运区内的自动驾驶运营,以便收集数据和跑通场景;同时,吉利还参与了全球第一条支持智能驾驶,无人管理的智慧高速公路——杭绍甬智慧高速,试图从基础建设的角度洞悉V2X物联网的技术应用。

不止是汽车,高精度定位和覆盖更广阔的即时通讯,将直接有助于飞行器、船舶等更广阔的运载场景。而记住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吉利将获取圈外更广阔的话语权。

“当你的星座能覆盖中国,意味着能覆盖世界大多数的角落。”蓝天翼直言,对于民营企业主来说,把疆域拓展到航天,背后是考验的是全球化视野。毕竟,像非洲、拉丁美洲甚至其他地区,是难以复制中国的基建标准,实现地面物联网下的高精度导航,而通讯卫星,未来将成为全球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一位业内专家对出行一客介绍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比如农业植保、高压输电网巡查;未来智慧城市对重要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控等。

比较好玩的是,适配不同型号卫星的总装集成测试中心,颇有种模块化、柔性化的造车理念,这有助于降低成本、灵活化调整制造理念,更有助于和业内现有硬件生产企业实现协通合作。

就和吉利自己做亿咖通车联网一样。归根结底,在未来的出行业态中,硬件变得越来越简单,而背后的技术生态,甚至底层基建才是话语权的关键。

产业影响

根据国际电联统计,近年来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长持续放缓,2019 年互联网全球渗透率仅为 536%,仍有接近一半人口未实现互联网连接。

这背后是传统通信基建,在非集聚人口面前,难以实现经济利益而造成的结果。为此,采用卫星通信就成为实现通信“普惠”的核心方案。

目前,主要采用的高轨卫星,带宽较窄,接入用户数少、费用高、时延长,无法满足海量个人用户即时。相比之下,低轨卫星更适合商业现代通信,其传播时延低,损耗小,同时研制周期较短且成本低廉,星座组网后能实现高带宽、高性能的全球覆盖。

抢椅子大战已经打响。

运行轨道和频谱决定了卫星组网后的运行质量,一个萝卜一个坑,几百颗卫星才能实现星座系统无缝覆盖的背景下。频率轨道成为各国竞争的、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

而国际规则中对卫星频率轨道资源采取“先申报先使用”的分配形式,因此各国纷纷推出星座计划进行占位。

从全球来看,中国和美国在此构成了两大阵营。

今年1 月 ,美国 SpaceX 太空公司按照计划发射 60 颗 Starlink 卫星。2019年10月,其在原计划12万颗卫星计划基础上,再次申请3万个额外卫星轨位。中国包括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为首的军工央企及诸多民企也在构建自己的卫星互联网。其中鸿雁星座计划是首个国家级、投资规模最大的商业航空项目,首期投资 200 亿,已于 2018 年完成实验星发射,近几年有望开启商用。

为此,《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就曾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除特斯拉外,吉利是第二家造车+造星的企业。

据《2019年太空报告》显示:商业性的太空产品和太空服务在2018年创造了22917亿美元的价值,而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支持行业又创造了9969亿美元的收入。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航天业的规模将从2016年的3500亿美元增长至2040年的超过11万亿美元。其中一半的增长将源自新型互联网卫星。

虽然有着十分广袤的市场前景。但如何借助更多元的技术手段,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服务,目前各界仍在努力探索,效果几何仍待观察。(责编/杨佩谦)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财经》杂志交通工业组创建,专注交通出行领域新闻,致力于探索出行、科技与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目前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根据资料显示由国家发射的这一颗遥感卫星,其技术上面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不仅能够更好的与地面进行沟通,而且呈现效果会更加准确。因此这颗卫星代表着中国航天科技水平最新成果,也让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背后正是无数航天人为之努力的成果,如果没有这么多无名英雄背后辛勤钻研,年复一年的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付出。我认为国家导航天科技水平还会与国际社会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正是有了航天人在背后的支撑,我们才能走在世界前列,为国家和民族赢得自尊与荣耀。

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航天科技

首先航天科技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还会保护国家的安全。一个国家航天科技成就的高低,可能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命运走向。所以航天科技事关国家命运,因此国家才会大力发展。正是有了这么一种迫切感,国家的航天事业从短短的几十年,一跃成为世界航天科技强国。

在这快速发展获得荣耀的背后,正是这些无名的航天英雄默默付出的成果。我们有幸能生活在这个盛世年华的时代,感受到祖国航天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回顾70年前的祖国可谓是一清二白,但是经过70年艰苦卓绝,夜以继日的努力拼搏。中国的航天事业才能站在世界舞台上,不仅能让国家处于独立自主地位,还能让国人在走出国门的时候内心有无比的荣耀感。

总结: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是背后的科技在做支撑,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和完善的人才体系。那么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就会永远停滞不前,甚至国家也会出现衰退的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00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 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