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未来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

农村电商未来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第1张

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正在从多个领域深度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根据《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未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一、农村电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随着“三网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涉农电商规模将向多样化发展,与智能农业、智能流通、智能消费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我国每年有19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进出口业务,农产品跨境电子交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跨境电子商务将从沿海向内地拓展,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国际化将成为农村电商的重要选择。
二、农村电商服务环境日趋改善
各类专业服务商开始进入农村,提供货源供给、仓储、摄影摄像、网店装修代运营、融资理财、品牌推广与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各类主流电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电商、本地生活、跨境电商等在涉农电子商务领域全面涌现。
三、农村电商产业链不断延伸
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一些涉农电商企业开始拓展产业链,从零售商转为分销商,从单纯的渠道商转为品牌商。从原材料采购到品牌设计,再到寻找生产厂家代工,最后将货品分销给其他小型网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主体的电商纵向产业链层级。同时,农村电商的交易类型开始从单一的网络零售向复合模式转变。
四、农村电商线上线下逐渐融合
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线下实体市场的转型。

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

(一)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工作,支持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发展。

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步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依法打击破坏电信基础设施、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发展农村数字经济

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完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动态监测。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

(三)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

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业结合,研制推广农业智能装备。鼓励农机装备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融合应用。

(四)建设智慧绿色乡村

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建立农业投入品电子追溯监管体系,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加大农村物联网建设力度,实时监测土地墒情,促进农田节水。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发展绿色农业。

(五)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

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利用互联网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互联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示范基地。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智慧广电建设。

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博物馆”,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抓手,推进文物数字资源进乡村。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网络展览,大力宣传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是IPv6端到端贯通的关键环节,构建应用生态,是提升IPv6流量占比的核心工作。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1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要求突出创新赋能,激发主体活力,打通关键环节,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内生动力,完善安全保障,扎实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向纵深发展。

工作安排部署了强化网络承载能力、提升终端支持能力、优化应用设施性能、拓展行业融合应用等十方面重点任务。

根据工作安排,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18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45%。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到85%,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5%。IPv6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回顾国内IPv6技术发展,自2003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项目)启动开始,我国进入了IPv6技术发展的元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撑和驱动下,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国内IPv6用户规模迅速增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经全面建成,进入“通车”阶段。

1、为每一粒沙子分配IP地址

作为IP协议的基础,IP地址可谓是网络设备接入互联网或本地网络的唯一标识。从IP协议的演进来看,IPv4协议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可提供43亿个通信地址。而IPv6则于1998年由IETF正式推出,比IPv4协议晚了17年。但与IPv4相比,IPv6在地址资源和传输特性等方面都有着全面的提升和改进。

IP协议演进

具体而言,IPv6地址数量大幅度增加至2^128个,相当于IPv4的2^96倍,即便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IP地址,从根本上解决了IPv4地址短缺问题。其次,IPv6协议对数据报报头进行了优化,删除了不必要的字段,且报文头可灵活进行扩展,大幅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同时,IPv6协议还支持地址自动配置、IPSec认证和加密、定义安全目标(保密性、验证性、完整性)以及移动特性,使得主机可自动寻址,设备可即插即用,以更高的网络可管理性能减少了维护工作量,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安全及移动通信处理效率。延续IPv6技术优势,业界正不断推动技术驱动协议创新和产业生态完善。

在IPv6基础之上,IPv6+实现了一次全面的系统化升级,网络可编程能力与网络可维护性有所提高,SLA得到进一步优化,网络延迟也进一步降低。

整体而言,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基础,IPv6与IPv6+突破了IPv4在地址空间及性能安全等方面的瓶颈,强力推动了网络技术演进和生态建设。持续扩大IPv6及其衍生技术规模部署,将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中国通信标协理事长奚国华看来,IPv6是互联网演进升级主攻方向,是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也是网络强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重要内容。IPv6技术创新及融合应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国内IPv6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IPv6的发展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现阶段中国IPv6地址资源位居全球第一,IPv6活跃用户数和流量均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申请IPv6地址资源总量超六万,活跃用户数达到608亿,约占中国网民6011%。

而从流量上看,移动网络 IPv6 流量占比达 3515%,固定网络 IPv6 流量占比达 938%,家庭无线路由器 IPv6 支持率达 16%,政府门户网站 IPv6 支持率达 818%,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 IPv6 支持率达 807%。

从2003年至2017年,国内IPv6发展速度与宽带接入用户数双双未达预期,一度陷入了迟滞不前的瓶颈期。邬贺铨于2018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IPv6用户仅为全国互联网用户的03%,用户规模仅200多万。

而早在2012年,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中便明确了IPv6未来发展目标,即“十二五”期间,实现IPv6用户数量超2500万。如此看来,国内IPv6发展缓慢,即便在2017年仍然触不到发展目标的十分之一。

2017年11月,《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后,国内IPv6技术发展有了起色。2018年以来,工信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IPv6规模部署专项行动,推进国内IPv6规模迅速增量。

为加速国内IPv6发展进程,工信部与中央网信办于2021年发布《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提升总体IPv6流量为目标,未来三年,将全面引导各行各业协同深化、补齐短板、加速技术演进,持续推进IPv6高质量规模上量。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政策解读中表示,该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我国IPv6发展从“网络就绪”、“端到端贯通”迈入了“流量提升”阶段,同时也表明了我国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经全面建成。

路已经铺就,国内IPv6到了通车的时刻。本次试点项目的开展,通过细致量化、有据可依的任务目标与实施举措,高效助推IPv6关键技术、应用、服务及管理实现全面突破,同时进一步完善IPv6+技术生态体系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由点及面,完成IPv6在全产业应用中的高度渗透和普及。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2

据“网信中国”公众号消息,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提出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5%。

《工作安排》还要求,到2022年末,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18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45%。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IPv6网络性能指标与IPv4相当,部分指标优于IPv4。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云平台和域名解析系统等应用基础设施深度支持IPv6服务。

同时,新出厂家庭无线路由器全面支持IPv6,并默认开启IPv6地址分配功能。“IPv6+”技术生态体系更加完善,行业融合应用领域持续扩大。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到85%,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5%。IPv6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据介绍,《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网络承载能力。 包括持续优化IPv6网络性能、深化IPv6网络互联互通、探索推动IPv6单栈和SRv6技术现网部署、加快广电网络IPv6升级改造、提升互联网电视(IPTV)业务端到端IPv6支持能力、提升教研网(CERNET2)网络性能和承载能力。

二是提升终端支持能力。 包括提升家庭网络终端IPv6支持能力、完善智慧家庭IPv6产业生态、深入推进物联网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三是优化应用设施性能。 包括加强云平台IPv6推广应用、提升内容分发网络IPv6流量占比、强化数据中心和域名解析系统IPv6支持能力、开展IPv6端到端贯通质量测试验证。

四是拓展行业融合应用。 包括深化中央企业行业系统IPv6改造、提升金融机构IPv6支持能力和创新应用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升级改造、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IPv6升级改造、深化社会信息化IPv6改造、推进交通数字化设施IPv6应用、

深化水利行业IPv6部署应用、加大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化IPv6改造力度、推动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和终端支持IPv6、开展电力企业统一互联网出口IPv6改造升级、推动IPv6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应用。

五是加快政务应用改造。 包括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外网IPv6支持能力、拓展政府 网站和政务类移动客户端IPv6改造广度和深度。

六是深化商业应用部署。 包括推进大型商业应用IPv6放量引流、深入开展商业应用IPv6支持度测评通报、强化应用分发平台和电信业务IPv6入口管理。

七是强化创新生态建设。 包括完善“IPv6+”技术产业生态体系、深化IPv6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融合发展、加强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研究。

八是推动标准规范制定。 包括统筹推进IPv6标准制定与实施、实施智能家电领域IPv6支持度认证工作、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

九是强化安全保障。 包括加快IPv6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IPv6网络安全防护和监测预警能力、加强IPv6网络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十是加强统筹协调。 包括充分发挥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强IPv6地址规划、扎实开展IPv6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试点实施工作、加大IPv6网上宣传推广力度。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3

为扎实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向纵深发展,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稳步提升,产业发展已进入“流量提升”时代。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608亿,占网民总数的6011%。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14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938%,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3515%。

为了实现IPv6网络从“用户数量”增长向“使用质量”转变、从“外部推动”向“内生驱动”转变,《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强化网络承载能力、提升终端支持能力、优化应用设施性能、拓展行业融合应用、加快政务应用改造、深化商业应用部署、强化创新生态建设、推动标准规范制定、强化安全保障、加强统筹协调。

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是IPv6端到端贯通的关键环节,《工作安排》在强化网络承载能力方面,提出持续优化IPv6网络性能、深化IPv6网络互联互通、探索推动IPv6单栈和SRv6技术现网部署、加快广电网络IPv6升级改造、提升互联网电视(IPTV)业务端到端IPv6支持能力、提升教研网(CERNET2)网络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提升终端支持能力方面,要求提升家庭网络终端IPv6支持能力、完善智慧家庭IPv6产业生态、深入推进物联网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构建应用生态,是提升IPv6流量占比的核心工作。《工作安排》在拓展行业融合应用方面,提出深化中央企业行业系统IPv6改造、提升金融机构IPv6支持能力和创新应用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升级改造、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IPv6升级改造、深化社会信息化IPv6改造、

推进交通数字化设施IPv6应用、深化水利行业IPv6部署应用、加大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化IPv6改造力度、推动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和终端支持IPv6、开展电力企业统一互联网出口IPv6改造升级、推动IPv6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应用;

加快政务应用改造方面,要求包括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外网IPv6支持能力、拓展政府 网站和政务类移动客户端IPv6改造广度和深度;深化商业应用部署方面,推进大型商业应用IPv6放量引流、深入开展商业应用IPv6支持度测评通报、强化应用分发平台和电信业务IPv6入口管理;

强化创新生态建设方面,需完善“IPv6+”技术产业生态体系、深化IPv6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融合发展、加强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研究。

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正在从多个领域深度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根据《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未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一、农村电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随着“三网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涉农电商规模将向多样化发展,与智能农业、智能流通、智能消费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我国每年有19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进出口业务,农产品跨境电子交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跨境电子商务将从沿海向内地拓展,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国际化将成为农村电商的重要选择。

二、农村电商服务环境日趋改善

各类专业服务商开始进入农村,提供货源供给、仓储、摄影摄像、网店装修代运营、融资理财、品牌推广与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各类主流电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电商、本地生活、跨境电商等在涉农电子商务领域全面涌现。

三、农村电商产业链不断延伸

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一些涉农电商企业开始拓展产业链,从零售商转为分销商,从单纯的渠道商转为品牌商。从原材料采购到品牌设计,再到寻找生产厂家代工,最后将货品分销给其他小型网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主体的电商纵向产业链层级。同时,农村电商的交易类型开始从单一的网络零售向复合模式转变。

四、农村电商线上线下逐渐融合

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线下实体市场的转型。

作者|张正平 黄帆帆 卢 欢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计划的实施,尤其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 科技 与传统农村金融的融合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全新的“数字”面貌,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为金融 科技 应用于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政策支持。


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不足

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随着农业供应链转型升级带来的多产业融合发展、供应链延伸和供应链生态圈的扩大,供应链上的经营主体及相互业务往来会越来越频繁,会形成非常多的新委托代理关系,而这其中必定存在更多的 *** 作风险、欺诈风险,也意味着更多的信息不对称。面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若干风险,传统的管理手段及经验已无法有效应对。虽然传统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物流公司以及电商平台等经营主体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但它们各自应用的风险控制模型往往并不一致且相互不能兼容,农业供应链金融中所需掌握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也无法实现及时有效地对接和比较,导致了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手段一直没有突破性的创新,难以有效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效率。

产品及服务单一。 传统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仅为供应链上游的企业提供基于订单、应收账款等有实际贸易背景的融资, 贷款多为生产性资金。由于资金是农业供应链上企业最大的需求之一,所以农业供应链上的金融企业主要利用信贷产品来吸引客户,进而抢占优质客户资源。然而, 即便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各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旧非常相似, 产品及服务同质化严重。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趋势明显,对规模更大、期限更灵活的资金产生了较多的需求,然而,传统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却不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于供应链中的信用逻辑提供资金支持的,因此比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更高,这进一步压缩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空间。

获客渠道狭窄。 一方面,农业供应链的发起主体一般是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一般情况下,在开展供应链业务时大多是发起主体在经营所在地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便很难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另一方面, 传统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只能为企业提供贷款,无法提供其他的增值性服务来增加客户黏性,竞争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利用地缘优势发展的传统农业供应链获客渠道就变得十分单一了,也很难找到匹配的客户资源,这进一步制约了业务的大范围开展。

多方合作难以协调。 一是银行单独发挥的作用有限。在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 商业银行始终发挥着核心作用,如果其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上缺席,那么金融资源就不能得到最优配置。而银行围绕农业供应链开展的业务在其所有业务中的占比极低,相对于其在农业供应链中存在的应收账款闲置问题,其产品创新的力度和所占的市场份额明显不足。二是银行不能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合作。虽然当前已有部分银行与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数字金融平台开展了合作,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普遍缺乏信任,信息孤岛状况严重,农业供应链金融未获得充分的发展。三是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大多有短期、松散的特点,农业供应链易受到违约风险的冲击而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的甚至导致信用链断裂, 威胁农业供应链金融系统安全。

金融 科技 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大数据、云计算+农业供应链金融

相对于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仅依靠会计报表进行企业的风险评估,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准确识别有效信息,通过模型和机器算法使结论量化、更加精准,还能更加准确地预测链内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具全面性和客观性。从技术原理方面看,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既能将农业供应链内发生的经济活动绘制出详细的数据图谱, 又能直接用数据语言对农业供应链内企业进行可穿透式管理,从而在解决信息管理中不对称问题的同时,弥补了传统管理中的技术短板。

在实际应用方面,苏宁易购基于数以亿计的交易数据,依托云计算技术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将农业供应链的龙头企业作为信息的担保方或提供方,为链内经销商、代理商及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新希望金服则依托新希望集团的数据储备建立了大数据风险管理模型,从客户准入、贷前审核、贷中监控和贷后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智能化管理,为客户提供纯信用、免担保的“好养贷”产品,同时,在客户使用过程中,新希望金服还不断积累客户生产信息、信贷信息等,完善数据库,不断升级迭代风险管理模型。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仍面临不少难题。一是数据共享难。在农业供应链上, 银行可以根据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签订的真实订单和应收账款等交易单据对链内提供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然而, 由于我国在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企业普遍担心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能将企业的重要数据出售给竞争对手或第三方,从而导致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被削弱,损害企业利益。在这种情形下,企业不愿意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数据,这也是当前农业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面临的一大难题。二是数字质量没有保障。由于农业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开展的业务较多、涉及面较广,很难对信息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公开披露,导致金融机构获得的企业数据质量较低。此外,银行还担心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达成骗贷共识,从而篡改ERP系统中真实的交易信息,这种行为无形中会增加银行风险,也不利于整个农业供应链的稳定。

区块链+农业供应链金融

从技术原理方面看,区块链是赋能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有力工具。一是区块链能有效降低票据真实性风险。在“区块链+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只要产生了交易,其业务信息就会被分别记录到相关的主体账户中,同时农业供应链内的信息传输不会失真,使得作假行为几乎不可能发生。二是区块链有助于提高农业供应链内企业的互信水平。在“区块链+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各家企业可以利用智能合约来提高信用约定的执行力,交易双方只要有一方履行了合同上载明的责任和义务,系统会自动强制另一方履行合约,从而避免信用欺诈的发生。三是区块链有助于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效率。通过营造丰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农业供应链内各个参与主体将能获得真实有效的经济活动数据,实现在农业供应链内部完成资金的交易和业务的交割,从而提高交易的精度和效率。

在实践中,新希望慧农(天津)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望金融”)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更加规范的农业供应链业务模型,提升了农业供应链系统平台的开放度,实现了全流程的风险控制,有效地规避了人为造假和投机行为。截至2020年10月31日,希望金融累计借贷金额达11835亿元,借款人数达38000多人,借贷逾期率和坏账率低于01%,有效地服务了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前沿 科技 的应用,将产业链深度融合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打造了国内首个“区块链+金融服务+粮食”平台——优粮优信。该平台可生成标准电子仓单,具备智能合约应用、多方账本共享、业务数据存证和粮食质量溯源等功能,可以实现风险管理、资产监管及数字资产的可视化,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反担保措施简单有效。

尽管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但其大规模应用还须解决两大挑战:一是农业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争相借助区块链技术搭建属于自身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造成传统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信息碎片化,而技术壁垒的存在又使得跨链数据难以互通,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二是实践中往往缺少既懂区块链技术又熟悉农业供应链金融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物联网+农业供应链金融

从技术原理方面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使供应链内的企业商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被实时监控,实现从土壤养护到温室栽培、从加工包装到冷链配送、从在线销售到独立订购、从农民组织到农业一体化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农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与灵活性,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有效减少物资非法转移活动,进而大幅降低农业供应链的融资风险。

实践中,北京农信互联 科技 有限公司做出了有益尝试。该公司隶属于大北农集团,依托大北农集团的资源优势,综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 探索 形成了包含“农业大数据、农业交易、农村金融服务”在内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运营中心可根据物联网记录的养殖户生产经营环节的大数据、在线销售生猪情况的大数据等数据在线生成的信用分筛选潜在贷款客户。

毫无疑问,物联网应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前景十分诱人,但当前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一是物联网的投入巨大, 仅依靠核心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撑“物联网+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规模化发展。二是现阶段大量农户仍以传统销售方式为主,线上信息沉淀较少,数字足迹较为缺乏。三是农业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协同发展意识薄弱,孤岛问题严重,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不能有效畅通和共享。

人工智能+农业供应链金融

从技术原理方面看,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人工智能在农业供应链金融领域发挥作用的基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农业供应链,有可能形成一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农业供应链,从而让农业供应链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在这种多技术叠加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放置在农业供应链各环节的激光扫描仪或传感器会自动收集相关主体的各类信息,并持续地将各种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最终这些数据交由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和处理,为金融机构寻找贷款人、提供贷款、控制放贷风险提供依据。2019年美国Ta u l ia公司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了一款适用于供应链金融的现金预测工具。随着更多的数据被处理和分析,该工具可以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有效识别未经批准的发票和采购订单的风险,从而实现更多的农产品装运和采购订单融资。

尽管人工智能在农业供应链金融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迄今为止我国鲜有比较成功的应用案例,与此同时, 将人工智能技术成熟运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农业供应链金融涉及的环节多、周期长、内耗严重,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不够成熟,短时间内仍无法解决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这些问题。二是在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数据之前,作为其中核心节点的企业必须首先收集足够多的数据,而要从成百上千家的农户、分销商、经销商和零售商等处获取完整的数据尚有较大的困难。三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缺乏标准化体系, *** 作流程不规范,标准也不统一,造成供应链整体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经常出现信息失真现象,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行文的方便,上文中我们大致是按照不同类别的金融 科技 分别讨论了其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应用的情况,但当前金融 科技 与农业供应链金融融合创新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多种金融 科技 的综合应用,进而形成更强的优势,破解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痛点。

进一步促进金融 科技 在农业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的建议

继续完善法律法规。 一是需要为金融 科技 企业立规。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金融 科技 企业的监管法规,界定金融 科技 企业的业务范围,明确企业属性,划定准入门槛,促进金融 科技 企业 健康 发展。二是需要为数据安全立法。金融 科技 具备赋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能力,但必须以数据安全为前提。为此,有关部门应结合中国国情加快出台数据安全法规,明确数据采集、流通、加工、使用等行为的界限,对数据经营企业实施准入制度,确保供应链上的信息得到安全合理的使用。三是需要技术立标准。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迅猛,但相关的诸多技术标准却依然空缺,已经成为阻碍金融 科技 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金融 科技 应用的重要前提, 应大力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尽快实现农村地区网络的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加强农村地区物联网设施建设,奠定金融 科技 应用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没有农业产业的数字化,金融 科技 应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就难以实现大规模发展, 应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全流程的数字化水平。

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一方面,链内企业应结合不同类型金融 科技 的特点和不同农业产业的特色,积极 探索 更加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为金融 科技 的融入创造条件。具备资金和技术实力的核心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拓展各类金融 科技 的应用场景,为其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应深入挖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应用的潜力,加强各数字技术的结合和交叉使用,推动金融技术应用农业供应链金融场景的创新,拓展金融 科技 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工商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业中的现代农业技术。对于我国而言,智慧农业是我国智慧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支持智慧农业的发展导致有较多的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到智慧农业行业,导致我国智慧农业行业企业较多且企业构成较为复杂。

智慧农业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智慧农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有中牧股份(600195)、隆平高科(000998)、海大集团(002311)、牧原股份(002714)、温氏股份(300498)、大北农(002385)、大华农(300186)、吉峰农机(300022)、华英农业(002321)、雏鹰农牧(002477)、新都化工(002539)、赛为智能(300044)、新希望(000876)、红太阳(000525)、四川美丰(000731)、辉丰股份(002496)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慧农业行业产业链、智慧农业行业全景图谱、智慧农业市场规模、智慧农业上下游行业供给规模、智慧农业行业竞争格局、智慧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智慧农业行业产业链全景图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等工具对动植物、土壤、环境等因素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检测,提高对农业动植物生命体本质的认知能力以及农业复杂系统的调控能力和农业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达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智慧农业上游主要原材料为有色金属、单晶硅及电子陶瓷等,上游零部件及系统包括集成电路、卫星导航系统及传感器等。智慧农业中游主要包括数据平台、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机械、智能化养殖等;智慧农业下游主要为农产品生产。

智慧农业上游卫星导航系统代表性企业主要包括北斗星通、华测导航、中海达、华力创通等;集成电路代表企业主要包括中芯国际、台积电、SK海力士等;传感器领域主要代表企业包括海康威视、大立科技、歌尔股份等;从原材料来看,智慧农业上游所需设备及系统原材料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包括焦作万方、新疆众合等企业;单晶硅生产企业包括隆基、众合股份等;电子陶瓷生产企业包括京瓷、三环集团等企业。

智慧农业中游数据平台领域代表性企业包括海芯华夏、奥科美等;无人机植保领域代表性企业包括大疆创新、极飞科技等;农机自动机械领域代表性企业包括博创联动、司南导航等;智能化养殖领域包括网易等科技企业,以及特驱集团、温氏股份等企业。

智慧农业下游主要包括中粮集团、深农智能、新希望集团等企业。

政策推动智慧农业行业的发展

2014年我国提出“智慧农业”概念,2016年“智慧农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我国政府对智慧农业的重视。未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我国会愈加重视智慧农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政策的不断加码,我国智慧农业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

政策支持下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入智慧农业行业

目前在我国政策的支持下,不仅吸引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传统种植和养殖企业,例如大北农、中粮集团、温氏股份等开始进入智慧农业行业,也吸引了一批具有智能技术的现代互联网企业进入智慧农业行业,例如互联网巨头企业网易在2009年开始智慧养猪,利用现代科技对猪的身体状况、进食量以及排泄情况进行远程遥感监控,为猪提供优质、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得产出的猪肉美味、安全,网易的这一举措使得网易在智慧农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且名声大噪。

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虽然目前我国的智慧农业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得益于社会和技术环境的支持,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得以稳定发展。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将农村土地产权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划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三权分置并行,保护经营主体的土地经营权,提高其从事农业活动的积极性,为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打造良好基础。

目前未有权威的数据公布我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规模,按照中金的数据,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应用渗透率还不到1%,假设按照渗透率逐年递增的情况进行测算,结合我国农业产值,初步估算出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622亿元左右。

上游——智能农业上游原材料:供给较为充足

智慧农业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单晶硅、电子陶瓷等,这些原材料主要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承载设备的电子元器件制造。目前我国针对有色金属和单晶硅的供给较为充足,而电子陶瓷因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导致我国本土具有规模的电子陶瓷生产企业较少,电子陶瓷的供给较依赖于日本、美国等国家。

游——智慧农业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供给较为稳定

智慧农业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主要包括卫星导航系统、集成电路以及传感器等。其中在卫星导航领域,我国本土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基本实现全方位覆盖,可在智慧农业领域投入使用;而集成电路领域供给较为充足,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为261470亿块,较2019年同比增长2955%;传感器方面,我国的传感器供给企业大多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可突破技术壁垒且在不断扩充产能导致我国传感器供给较为稳定。

——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之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在智慧农业行业的应用主要在于为农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在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下农民可以实现一遍使用平板电脑刷新闻一遍进行田间作业,农机会按照卫星导航系统预先设定的路线进行施肥、打药等工作。

201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表示“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促进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意见》的发布对卫星导航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全球主要的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以及欧洲和欧空局联合开发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

从供给方面来看,全球定位系统(GPS)拥有的卫星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能够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的导航定位服务,是目前提供服务最广且适应性最强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的第三代北斗导航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导航系统。

在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在亚太地区性能更优。而格洛纳斯系统是目前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系统在欧洲定位较为精准。

——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之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精准的分析在农业种植、牲畜养殖等过程中的天气变化、病虫害以及空气湿度、牲畜健康等因素,有效的减少农业种植、牲畜养殖等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

随着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提高,我国集成电路的产品也越来越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总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实现产量累计值为261470亿块,较2019年同比增长2955%。

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实现82050亿块,较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6210%,增长率增高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因新冠疫情停工停产,集成电路行业开工率较低导致的。

——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之传感器

我国传感器行业主要供给企业有海康威视、化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多数传感器及传感器元器件生产企业都为上市企业,规模较大,产能较为稳定。其中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均在积极拓宽公司传感器产能。综合来看,智慧农业上游传感器供给情况较好。

中游——智慧农业细分产品供给企业较有保障

智慧农业中游主要包括数据平台服务、智能化养殖、植保无人机以及农机自动驾驶。从智慧农业细分市场的四大产品供应商情况来看,按照企业的数量和企业的应用类型,目前市场供给结构中,主要以数据平台服务提供占主要地位,其次为智能化养殖解决方案。

——中游之数据服务平台服务

数据平台服务指的是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并分析,通过可视化展示,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病虫害监测,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预测等。

农业数据收集主要有卫星、无人机和传感器等“空天地”三种方式,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收集土地、农作物以及天气气候等数据、无人机航拍实时监测农作物长势、病虫害等数据以及传感器采集空气、土壤的温湿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和农作物生长数据等,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建立可视化模型,实现对作物的精准管理。

一般而言,农业数据平台服务供应商通过给经销商提供设备解决方案,并构建农户周边土壤的数据,让经销商给农户提供定制化、精准作物配方肥料,从而打造自己的农资品牌。在数据平台服务方面,为规模化的农业种植提供服务,既扩大自身的市场,又积累了配套技术和产品,真正做到为农业服务组织赋能。

目前我国主要的智慧农业数据服务提供商包括海芯华夏、奥科美、佳格天地等。具体的大型农业数据平台服务供应商产品布局如下:

——中游之无人机植保服务

对于无人机植保而言,关键是确保农业无人机植保过程中的农药喷洒效果,而影响无人机植保效果的要素包括农药、无人机以及植保队。

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以大疆创新、极飞科技、高科新农以及远牧控股为主,其中大疆创新是植保无人机行业的绝对龙头企业,而极飞科技、高科新农以及远牧控股的植保无人机技术正在慢慢提升。

——中游之农机自动驾驶

农机自动驾驶最主要的技术为农机车辆导航系统,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农机沿直线作业功能,同时通过摄像头获取周围作物生长数据以及导航卫星实时跟踪车辆信息数据,将三者获取的数据经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控制端,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利用车载计算机显示器实时显示作业情况以及作业进度等。

2020年,中国农业自动导航系统与设备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农机已支持安装北斗终端超过23万台套,较2019年接近翻了两番;其中,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售17万套,同比增长188%。

现阶段国内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售价在5-6万元/套,相比数年前的10-14万元/套的价格已有大幅度下降,目前,中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可获得约15-25万元/套的农机补贴,减轻了农民的购置负担,推动了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销量增长。

——中游之智能化养殖

养殖行业主要分为四个核心环节:育种、繁育、饲养和疾病防疫。智能化养殖利用新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理念降低畜禽死亡率、提升产品质量,主要应用在繁育、饲养以及疾病防疫等三个阶段。在一整套智能化养殖解决方案中,既包括了数据平台服务等软件设施,也包括智能化养殖设备,例如自动化喂养装置、监控摄像头、传感器、耳标等一系列设备。

目前,大型供应商包括互联网企业以及农业科技型企业大多能够提供一整套的智能化养殖解决方案,客户可结合实际场景需求,对产品和设备进行灵活选择,自由搭配,中小型企业则更多的提供线上的养殖服务平台软件或系统,定位于养殖生产管理服务,实现移动化办公,进行初级的数据处理等。

下游——智慧农业下游应用领域需求较广

植物产品生产包括粮食生产、果蔬生产以及药材生产等。在智慧生产过程中,需要实现无人化生产,在播种过程中需要植保无人机和农业无人车进行播种和农药喷洒,在农作物采摘环节则需要使用自动采摘机器人和自动分拣机器人。而在动物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则需要自动孵化机、自动饲喂器、自动屠宰机和自动分拣机。

2013-2019年我国谷物农产品人均需求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人均谷物需求量为11794千克,较2018年同比减少142%。从豆类产品来看,2013-2019年我国豆类产品人均需求量呈波动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豆类人均需求量实现930千克,较2018年同比增长1209%。

从薯类产品来看,2013-2019年我国薯类农产品呈波动变化,2019年我国薯类农产品人均需求量为287千克,较2018年同比增长855%。

注: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2020年数据,暂用2019年数据。

从我国农产品种植企业热力图来看,河南、安徽、四川、贵州是我国农业种植企业分布较多的省份,河北、黑龙江等省份也有较多农产品种植企业分布。

2013-2019年,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呈波动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为203千克,较2018年消费量下降的原因在于非洲猪瘟的影响使得人们对猪肉消费量减少。2013-2019年我国牛肉和羊肉人均消费量郡城波动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牛羊肉人均消费量分别为22千克和12千克。

从我国畜牧养殖企业分布热力图来看,安徽省是我国畜牧养殖企业分布最多的省份,其次是新疆、西藏等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省份畜牧养殖企业较多。

总结——智慧农业发展前景较好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外加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慢慢的消失导致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农业的发展。2020年11月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支出了建设智慧农业的目标,在政策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在技术与资金方面支持智慧农业的发展,因此未来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较好。具体智慧农业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农业行业产业链全景解析与招商策略建议深度研究报告》。

“5G还有三大特征:一是大带宽,能够在人口密集区为更多用户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支撑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视频媒体、影音 娱乐 领域的虚拟和增强现实和 游戏 场景应用,带动消费升级;

二是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主要面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能源等领域,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三是海量物联网通信,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实时解析为目标的物联网领域,提高 社会 管理效益和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伴随着5G逐步成熟,以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431366264术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蓬勃发展,将这些人与人通信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连接,万物互联的5G时代指日可待。

像咱们安徽电信,5G应用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今年2月,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在合肥新桥机场打造首个5G机场;3月10日,中国电信黄山分公司成功推出了安徽黄山5G+VR全景智慧 旅游 直播业务,实现远程360度VR纵览安徽黄山美景;8月15日,安徽电信和本省一家医院联手,开始实施5G远程医疗的服务,利用5G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 *** 作……

就像前段时间因为一个5G测试视频大火的何同学说的一样,在4G刚来临时,我们想象不到现金会被手机支付取代,短视频、直播会这么火爆,那么在5G来临之际,也不要让想象力束缚5G的发展,换句话说,5G商用带来的改变不只是我们传统认知的“手机网速更快了”这么简单,它将极大地影响人类 社会 的工业生产、生活和 娱乐 等各个方面,这些变革或许我们现在无法准确预测,但对于不断进化的5G来说,真到了那一天,我们的想象力或许反而会成为最大的限制。

大家好,我是边缘的豆子,一个三农领域创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热爱农村生活,喜欢农村的寂静。我热爱农村 ,热爱生活,喜欢我们村里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着很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经验,针对这个问题我希望把我在农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相比较之前的4G网络,5G不仅在速度上变得更快,在连接数密度和时延上也有着很多关键性的提高。所以,这一 科技 的到来,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市,在农村中也将会体现出来。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它将会给农村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现在我们国家关于农业的发展也是不可小觑的,很多农业技术都随着 科技 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转变。所以,5G肯定会给农村 科技 带来很大的变化。具体可以表现在这几点。
1、首先就是只能种地。现在我们已经研究出大棚种植,并且被大规模使用,从中体会到很多好处。而随着5G的到来,农民们就可以引进一些智能设备来管理农作物,比如传感器。种植者可以把一些空气湿度、土壤的营养成分以及各种天气因素这些信息输入到智能设备,通过传感器把这些设备输送到数据中心。这样种植者坐在电脑前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判断农作物是否出现虫害,以及缺肥缺水的情况。并且这些数据表达的会比农民辛辛苦苦的亲身管理更为精准,为丰收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2、为农村带来的第二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农场。现在很多农场都讲究绿色无污染,实际上,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了智能化远程监管。而5G的到来,会让这一点得到更完美的实施。这样一来,养殖者将能更好的掌握牲畜的生长情况,不仅疫情防治等方面有了一个精准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农场主也可以更好的决定哪个品种才是自家牧场最好的饲养类型。
3、而除了养殖,水产也是农民们赖以生存的一个行业。相比较来说,水产品更需要智能化的管理。我们都知道,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水温、PH值以及溶解氧等等这些指标,都严重关乎到水产品的生存情况。而5G时代的到来,只要在水中设置智能设备,就可以精准的获取水质、水产品的 健康 状况,以及它们的产量预测等等。这样一来,就大大稳定了水产户的损失程度,提高了养殖量,还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生态系统。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把我的经验说出来,我感觉到很开心,因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农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报,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就好。

最后祝福大家在种植或养殖的过程中能够顺顺利利,做一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幸福的农民,同时祝大家身份健 健康 康,家和万事兴,好运连连,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由于现在5G技术初步走向我们的生活,对很多先进的 科技 技术算得上是百废待兴,5G能给农村带来的最大变化,定将是实现智慧农业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通过5g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当中,通过各类的传感器和客户端的软件进行远程农业生产,实时监控各类参数数据

举几个例子,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收集大气,土壤,温湿度病虫害等多方面的数据,来对作物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农业生产。或者使用大规模无人机农药灌溉,通过手持终端,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农业生产任务

无论现在如何,在不久的将来,5g技术从广大农村地区全面展开,必将助力智慧农业的发展,助力我们建设现代乡村,美丽乡村,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未来更美好

我是AC创客,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通讯技术越高,通讯设备越高级,必然会给各方面带来不言而喻的好处。

农高会上来自河北保定的农民李明德走到“智慧农场”的显示屏前,看得出神。“这5G咋能让我的苞米种得更好,卖得更好呢?”李明德问。

“简单来说,5G就是更快的互联网,更精准的大数据分析。”李劲波解释说,“我们引进耘上田园农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从种到收24小时实时监控,从生产、流通、反馈等多方面环节都可以实施监管。”

看到李明德还皱着眉头,见过不少农民兄弟来看展的我知道,他最关心的还有销售。“我们通过新技术下的互联网平台,能够让消费者认养农场啊,直接让农产品上网上商城啊,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解决咱们的滞销或者其他风险问题。”我说,“一部手机都能解决!”

“这次我们在农高会上展示、宣传我们的农业互联网平台,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生产种植者、农业专家和设备制造商加入我们,建立更多的生态伙伴, 探索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我说。

看了看手里的手机,李明德乐了,迫不及待地用微信扫码下载“上耘”模块,“我们农民不能让时代落下啊!”李明德恋恋不舍地离开,马上又被另一个华中农投展区的“悬浮365种植”吸引住。

据了解,通过华农“悬浮365全自动智能种植技术”,可以清晰明了地显示出光照、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棚内温度、棚内湿度等,专家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对农作物进行诊断,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解决农业增效慢、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区负责人介绍,按“华新标准”执行绿色循环封闭化运转,连续365天,天天产出安全、营养丰富的有机蔬菜,节水节肥、低本低耗、将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了农业污染零排放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

“好!好!好!”李明德用手机拍下这些场景,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享受到5G带来的好处。

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变化自动浇水、施肥,绿色循环封闭系统可以了解蔬菜的生长信息详情……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 科技 的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让农业变得更“ 时尚 ”。

5g能给农村带来什么机遇呢?当然是实现智慧农业了!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中,用手机或者电脑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智慧!就是利用设备侦查收集气候变化、土壤、农作物、病虫害等等方面数据,随时随地解决发现问题,指导农业发展,而智慧农业必须依赖物联网,物联网依赖5g使它们与农业设备互联互通。

那么5g到底何德何能改变传统农业呢?

智慧农业去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了!没有进一步实现的原因就是网速不够和设备限制!而5g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

1随时随地观察作物。5g的物联监控技术能让你随时随地用手机观察作物的生长,土壤的肥力,作物是否有病虫害!这将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2远程控制。由于5g技术运用,我们的农业机械可能都安装电子自动设备进行无人 *** 控,直接用手机发布命令安排作业!

3随时随地解决农业问题。只要农业生产中有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实时视频连线农业专家探讨问题,快速解决作物的疑难杂症。

4更安全更有保证的农产品。因为农作物的实时监控,我们的作物就能更好更快的输出,种植中遇到问题立马解决,保证了农作物的生产,让消费者查看网络监控的成长过程更放心的购买产品。

5农家乐大开发。网络上实时展示乡村美景,带潜在的游客提前感受乡村的魅力风光,让更多的人认识新农村!也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使生活变得更美满!

反正5g技术能让农业生产大变样,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振兴农业打下基础!

1、农业

在未来,5G将使得农业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5G时代对智慧农业的影响主要在这些方面:

提高种植技术和农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以前,人工种植农作物,耗时耗力,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也智能化了,机器人和智能机器取代了人工种植,而5G时代的到来,能准确将种植信息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并让人对机械的命令立即到达执行,从而使得种植技术和农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

使得劳动力的使用更加智能化。5G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算出一件事需要多少劳动力多久可以做完,这可以避免人力的浪费,或者去让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力。在未来,你只需要一台电脑,便能知晓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而且可以远程控制,施肥浇水。

2、农村

促进乡村医疗水平的发展。今年1月19日,福建一外科医生利用5G技术实施了全球首例远程外科手术,由于只有01秒延时,手术十分顺利。相信在5G时代,此类案例将屡见不鲜。

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多年来,农村与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一直是个不可逾越的鸿沟。4G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得农村学生可以上直播课,但并不够流畅。5G时代将使得直播课程更加清晰,减少网络延时,增强师生互动性,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

实现智慧村务。随着5G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互联网之中,与之相应,村委的办公也将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有越来越多的村委借助村络平台,利用其上传下达的便捷,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智能村务。

此外,5G技术也将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通过村络平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了解并学习电子商务。此外,农民甚至可以通过 VR 技术推销特产,将自家农产品推到顾客“眼前”!

3、农民

5G时代的到来将使得农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父辈将丢弃老人机,投入到5G智能手机的怀抱。及时的传播速度使得农民能知晓最新的农业资讯,这将扩展他们的视野;精彩的网络信息和各项 娱乐 游戏 使得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在过去,穿草鞋穿皮鞋就在今朝,很多农村孩子都极力避免成为农民,但随着5G的到来,农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农民不再是大家极力摆脱的身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毋庸置疑,5G时代,我国农村的方方面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5G时代,我国农村不再是城市的陪跑者,而是参与者。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发展。

偏远地区4G都没有,更不要提5G了

5G时代已经在中国开始。将来,5G将用于各个领域。作为中国的第一产业,自然会使用5G技术。5G技术赋予农业以强大的力量,使农业变得更加智能,自动化和高效,并可以为农民带来许多创业机会。如果农民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可能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资金,甚至发展成为领先的企业规模。

但是,中国的5G技术自主创新给农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简而言之,所谓的5G技术是指传输速度快,存储效率高。他还把AI农业变成了现实,使AI农业能够尽可能地掌握农业种植和育种数据的基本条件。随着5G技术的应用,更多的农业种植和育种数据被收集,传输和处理,这将形成一套农业种植和育种解决方案,使其在未来变得越来越智能。

一旦AI农业在农村地区普及后,在农村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农业和育种活动根本就不需要农民的参与,而且一切都在机器人的控制之下。在机器人的监督下,可以完成数百英亩的农村土地,数千英亩的播种,施肥,收割,市场上的农产品以及运输。用机器人完成这些过程可以释放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然后进入城市,从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增加了城市消费水平,并为国内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使用人工智能农业将大大降低农民的农业投入成本,还将降低农产品价格,这将有利于消费者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农产品,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人工智能农业还实现了绿色,有机和无污染的耕种和育种,这降低了有机食品的价格,这使消费者不再担心食品安全。

首先,它服务于科学技术。农业中的5G技术目前正在开发中。许多网络公司将研究5G技术在农业中实现的各种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将成为未来农业的重要支撑。一旦一些网络公司掌握了这些技术,他们将把这一系列技术集成到各种农业解决方案中,并发展成为一家有竞争力的农业技术服务公司。

当前我国农业规模非常巨大,也就是说,形成的5G技术农业服务市场规模也很大,并且在其中产生的利润是无无限的,这就是商机的原因包含在5G农业中。

第二,它为农业服务。如果我们掌握了一套解决人工智能农业的解决方案,就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将农产品换成大规模的农业,从而在未来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赢得机会。

当然,如果您想掌握一套AI农业育种解决方案,不仅必须具有熟练的研发能力,而且还必须更好地掌握AI农业育种和管理技术,并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因此认真做就能成功。

第三,它服务于土地经纪。不管5G的发展方向如何,它都离不开土地作为保证。中国的土地资源非常稀缺。由于城市的扩张,中国的土地资源正在迅速开发。此时,谁占了很多土地,谁将有权在5G技术的发展中发言。如今,我国的土地面临着一系列改革。许多农民急于出售他们的土地。如果有投资者,参考国家政策和准则,并保留一些优质耕地,他们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取胜。

您好,亲,农村产业互联网发展其实红利也不大,新闻上说的大,事实上是很小的
第一点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的年轻人现在都去大城市打工了,农村没有年轻的劳动力,劳动力正在减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二,现在农村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在家带孩子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很难学习,互联网很难在互联网上发展什么产业
第三就是农村寄个快递还是各种产业配套,比如产品的包装,或者是熟悉网络的人员都比较少,这些制约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因素
综上所述,农村产业互联网的红利并不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11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 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