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ARPU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请问ARPU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第1张

计算公式为:总收入 / 用户数 = ARPU 值(元/月)

ARPU值是指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这是无线通讯业的术语,就无线通讯业者而言,用户数与通话量是公司获利重要关键,而ARPU为其衡量的基础之一。

后来,ARPU也用于游戏等互联网行业,用于表示一定时间内游戏从每个用户那获得的收入,用来衡量游戏的盈利能力。

根据ARPU值的定义,其计算可以简单理解为收入除以用户数量。但是在具体计算时也需要注意,分母和分子应该分别取什么具体指标。

首先,分子应该取收入,而非利润(在有些案例分析中看到取利润的情况),因为ARPU值衡量的是一家企业的业务价值与创造能力,如果取利润,则将运营成本等诸多成本也考虑在了公式中,是不合适的。

其次,分母建议取总用户数或付费用户数,而不是活跃用户数,因为不同公司对活跃用户的定义不同,容易导致标准不一致问题。

扩展资料

ARPU值一定程度上和坪效有些类似,都是对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效率的考量。

第一,提高用户生命周期。ARPU值本身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考量,初看之下似乎与用户生命周期没有关系,但是不然。当我们将时间窗口拉长就会发现,用户生命周期增加时,用户使用某一款产品的周期延长,总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而用户数保持不变,ARPU值随之增加。

第二,提高付费人群比例。对于沉睡用户,需要基于其沉睡原因调查,使用一些激励方法进行激活;对于无付费习惯用户,则需要培养其消费习惯。

第三,提高单位时间用户价值。在用户生命周期保持一定时,单位时间用户价值的提升可以使得总收入提升。具体可以通过增加更多增值服务、满足用户细分需求等方式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RPU值

分类: 电子数码 >> 手机/通讯 >> 手机使用
问题描述:

请猛人们尽量给出资料 谢了

解析:

1997年9月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移动公司)将国内主要地区的移动业务整合组成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于同年10月22日和23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截止2004年底,移动公司客户总数达到2042亿户,其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员工12万多人,是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公司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通公司)成立于1994年7月19日,于2000年6月21日、22日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联通公司是中国唯一一个能够经营所有电信业务的运营商,同时也是唯一双网(GSM、CDMA)运营商。目前,联通公司总资产为1468亿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2亿户。联通公司具有 的非对称管制扶持、全业务经营许可等相对优势。随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联通公司也已经攀升到了全球第二大运营商的位置。

(相关数据截止2004年底)
毫无疑问,移动公司是市场领导者,而联通公司则是一个强势的市场追随者。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正是处于双寡头垄断下的不完全竞争状态。由于两大寡头市场角色不同,于是,坚守与追击则成了这场竞争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产品定位:稳定渗透vs猛冲猛打

应该说,联通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打破移动一家独占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格局。两者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都推出了系列产品和服务,竞争在高、中、低端用户市场全线展开。

移动:稳定渗透

20%的主要客户创造了企业80%的利润。因此,移动通信市场中高端用户的价值越来越凸显,高端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移动通信市场的高端用户是指高ARPU值(每户月花费值)和高MOU值(每户通话分钟)的手机用户。据有关资料,中国移动通信90%的高端用户在移动公司手中。2004年,移动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644%,而收入却高达73%。在高端用户市场,移动专注于不断丰富业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以切实的优势吸引和稳定高端市场用户。在完善已有业务的同时,移动公司还不失时机地推出新的业务类型,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IP电话、WAP、移动梦网以及语音信箱、移动秘书等附加服务,都对其高端用户市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凭借强大的网络优势,移动公司国际业务的开展更是让其高端用户倍感便捷。目前,移动公司已在184个国家和地区的235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漫游业务,与73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漫游,国际短信通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运营商,彩信通达4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运营商。近来,移动公司将市场触角伸向集团整体通信业务解决方案的提供上,可视为其不断巩固和扩大高端市场的一个新的方向。

虽然高端用户的市场价值极高,但毕竟总体数量有限,给双方提供的竞争空间也相对小很多。而从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变化来看,中低端用户日渐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用户增长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竞争对手争夺的主要目标。在2003年移动公司新增的2394万户用户中,90%以上为神州行用户。这部分用户的ARPU值虽然不高,但其市场占有量大,在用户增加率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他们逐渐成为运营商争夺的目标。

在中低端市场,移动公司在巩固原有神州行地位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动感地带,动感地带是移动公司第一个针对细分市场而推出的品牌,从宏观的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动感地带的价值不在于提高移动的利润,而是体现在对对手——联通公司的阻止上,以低价门槛为竞争对手设置障碍才是移动的真正战略目的。动感地带的目标客户——15~25岁的青少年,虽然消费力有限,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购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无疑为移动公司日后客户的增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一方面做足做透一个细分市场很坚决地还击联通,另一方面很高明地抓住了潜在的高端用户,应该说,在中低端用户的竞争中,移动的战略是不仅要打好反击战,而且要主动寻找、发现、培育、迅速占领新市场,打响攻击战,坚壁清野,使联通处于被动局面。事实证明动感地带的推广是成功的,至今已经赢得了全国超过2000万的青年用户。

相对于移动公司而言,2004年联通公司用户全国市场占有率为356%,而其收入却只占27%。这说明联通手机用户中,低端用户占较大比例。从最初的130起步,联通一直给人一种价格低廉的感觉。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通信费用日趋降低的大背景下,联通公司试图冲击移动高端市场也是势在必行。而跨越转网壁垒,则是联通公司在高端市场的主要任务。

联通公司首先寄希望于自身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强势推出CDMA,并以此向移动GPRS发起进攻。为成功入市,联通前期做了很多市场工作,将CDMA的市场定位为中高端用户,与自己的GSM130网形成错位经营,并给CDMA起了一个全新的名称——联通新时空。2003年CDMA收入仅占所有业务收入的287%,但到了2004年则上升到332%。然而,直至2004年,CDMA业务依旧处于亏损的境地,亏损额达到了588亿元。

在CDMA缓慢而令人压抑的征程中,联通公司意识到仅靠产品优势的市场进攻战略是难以很快奏效的。于是,各种更加直接针对换号转网的策略便随之而出。2004年8月,联通强势推出“世界风”双模手机,直接剑指移动高端用户群。“世界风”双模业务紧贴“移动为主、两网协调”的发展思路,弥补两网覆盖不足,让GSM网用户享受CDMA1X的数据业务,同时还实现了全球漫游,以此来争夺移动公司手上的高端用户资源。它的出现实现了让目标用户既可以转网又不必换号,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用户转网带来的附加成本问题。截至2005年1月,“世界风”用户已经逼近40万。市场的反应似乎在告诉联通,高端用户的转网条件开始成熟。

但是,移动通信市场高端用户具有收入高、工作忙、社会关系多等方面的共性,这些共性再叠加先入为主(一般是先入移动网)的因素,促使了用户的忠诚度形成和转网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了运营商争夺高端用户转网的难度。因此,联通公司的“世界风”在实际 *** 作层面遇到的阻力也不小:移动高端用户不仅会顾虑转网换号带来的附加成本,而且对于商业用户来说,转网换号就意味着可能丧失一部分生意资源。通过细分高端用户市场的行业结构不难发现,商业用户群体在整个高端用户市场中占有很大比重。可以说,直接转网方式很难在高端用户市场争夺方面发挥规模效应。同时,移动公司的积极应对也在不同程度上化解了联通公司的挑战。因此,联通公司急于求成的市场策略必然很难奏效,两者的争夺必然是长期的。

联通公司虽然从开始便有着中低端市场的主动权,中低端市场与移动形成有力的抗衡。但是,在后期的市场发展策略上却显现了模糊倾向,在细分市场战略上棋差一招。从最初的130到如意通、UP新势力等都在不断切分中低端市场,在一个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又推出另外一个。这些不断推出新品将自己的市场分割成数个部分,但每一个市场的战绩又总不能令人满意,反而为移动公司留下了机会。在相对弱势的中低端市场,移动公司通过动感地带占尽风头,并直接促成了联通公司的UP新势力的推出。联通公司将其UP新势力直接瞄准动感地带相同的目标客户群——年轻时尚一族,并试图达到三年来移动在“动感地带”品牌营销中到达的影响力和客户数字……

近来,联通公司又声称将向市场上陆续推出低至300元左右的CDMA手机。看来,CDMA势必也要降价屈尊,投入新一轮的中低端用户争夺战中。联通公司出此下策,意在利用CDMA的技术优势来重新收复失地,但对CDMA的高端形象形成负面的影响也应是意料之中。

点评:

一条跑道,领先者只有一个。如果一直在这条跑道中努力,永远只能是处于跟随的位置,如果没有足够压倒对手的实力,要想跑在前面,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另选一条跑道,成为这条跑道的领先者。

应该说,联通的确是选择了一条新跑道,但这条道路显然比移动公司的道路更为艰难。在巨大的市场压力面前,联通选择了与移动全线开战,结果却陷入了多而不精的泥潭,错失了在中低端市场巩固优势的机会。

价格竞争的动态博弈

移动通信业是一个价格d性相对较大的行业,运营商都非常重视价格的杠杆作用。直接价格竞争如月租费和通话费下降、单向收费;间接价格竞争如套餐资费、累计积分、虚拟专网和包月制、租借手机、入网送手机、送话费等花式多样的价格优惠将层出不穷。可以预见,随着用户增长率和ARPU的降低,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竞争必然更加激烈。

事实上,移动通信运营业务属于国家基本电信业务,按照《电信条例》的规定,基本电信业务的资费不得自行进行调整或变相调整。移动公司的所有价格均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连同国家计委、国家物价局等部门共同决定。联通公司则由于是市场追随者,根据国家实行非对称管制、支持市场新入者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的资费水平可以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标准上下浮动10%。虽然国家有明文规定,但在移动通信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价格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移动:价格歧视

纵观这几年通信市场价格变化历史,可以看出,移动在价格策略上采取鲜明的“价格歧视”战略,即针对不同话费支出的用户制定差异性的资费调整政策。如针对“全球通”用户,主要运用“套餐”的方式进行优惠,并且在“全球通”用户内还要根据贡献度大小而制定不同的费率;针对“神州行”用户,主要运用“亲情号码”的方式局部降价;针对“动感地带”用户,实行新业务捆绑策略来提高用户的使用价值;针对区域用户,实行限制业务功能来限制中高端用户的转网。

在应对联通公司的价格策略上,移动公司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开发出价格套餐,变相降低通话价格。这彻底改变了手机单一收费模式,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多种收费选择,令用户更自由、更受益,移动公司很快夺回了市场主动权。然而价格竞争的代价也令移动公司感到了压力。2002年与2003年相比,移动公司签约用户的ARPU值从2002年的176元降至171元;移动公司2003年的用户总通话时长为3732亿分钟,比2002年增长43%。这种对比表明移动公司通信资费降低很大,显示出移动通信市场价格竞争过度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走出价格竞争误区成为移动公司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而市场动态表明,移动公司也在试图摆脱价格竞争的压力,依靠提升自身价值的理性方式引领市场新的竞争方向。

作者: 沐梵

最近这几年,电商行业的主题词,似乎只剩下阿里、京东、拼多多,以及正异军突起的短视频带货(抖快)。“唯品会,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这样一条曾经洗脑过无数年轻人的slogan,已经许久没有听到过了。

唯品会(NYSE:VIPS),现在过得怎么样?

2月23日,唯品会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整个2021年,唯品会净营收为人民币1171亿元,与2020年的人民币1019亿元相比增长149%。净利润为人民币47亿元,较20年59亿元已有所下滑。特别是第四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34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358亿元,营收已经开始下滑,净利润为人民币14亿元(约合222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24亿元。

同时,唯品会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总净营收将达到人民币270亿元至人民币284亿元,同比下滑约5%至0%。财报披露当日,股价下跌1189%,这一结果,被认为是唯品会已经陷入增长瓶颈。 

究其原因是客户增长的停滞,2021年全年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12%,从2020年的8390万增至9390万。总订单同比增长14%,导致订单量从2020年的6924亿分增至7866亿,与收入增长基本持平,而2021年第四季度活跃用户数量为4920万,上年同期为5300万。总订单为2169亿份,而上年同期为2273亿份,活跃用户和订单数均有所下滑。

回顾唯品会一路的增长情况,可以发现,2018年以前,收入增长主要源于用户数和ARPU带来的双增长;而2019年至今,增长基本来自于活跃用户数的增长,活跃用户数增长的停滞甚至萎缩,是唯品会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

面对瓶颈,唯品会首先放弃了通过加大费用拓展新用户的选项,而是将精力用于客户留存和扩大公司的svip上来。面对超级VIP等高价值核心用户,在提供全年自营商品免邮、免收退换运费、自营商品“折上95折”等增值服务的基础上,以及24小时不间断服务人工客服。

2021年,唯品会核心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50%,其线上净交易额占比达36%,SVIP用户全年ARPU达到非SVIP的8倍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公司21年svip贡献净营收421亿,占活跃用户比重45%,按照21年9390万的客户计算,则SVIP达到422万,人均arpu1万左右。

SVIP计划始于18年,彼时将业务重点重新定位到服装类别的唯品会即有提升客单价,聚焦于高价值用户的发展想法。但也就是从18年开始,唯品会的arpu值至今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比较值得担忧的是,由于svip本身的高折扣率和优质服务,导致这一群体的毛利率会低于非svip,免费退换货的政策也导致退货率也会高于普通用户。

从公司运营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的净营收/gmv近几年的在持续走低,说明公司的退货率是在走高的,这无形当中,就会使公司维持较高的履约成本。同时,由于对非头部客户的费用投入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对于普通用户的吸引力,导致活跃用户减少。

唯品会定位的服装,化妆品特卖平台(“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与高ARPU值显然天然有些不匹配,每年将1万元,用于在单一平台采购服装,化妆品等用品的用户,天花板料想也不会很高。

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转向SVIP,本质上是应对流量见顶,电商,直播激烈竞争背景下的一次瘦身,为唯品会的业务和用户聚焦打基础,是一种保守化的策略,而且从目前来看,唯品会也难以实现其最初的想法。

公司选择保守的发展策略,从侧面也体现了其已经度过了发展的快速期,步入了发展的成熟期。市场股价对于公司的反应,目前7倍左右的pe,恰恰是从一个成长股,转为一个成熟公司的体现。

那么,唯品会未来能否保持一个较低而稳健的增长?

唯品会所依靠是“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的特卖电商模式。将品牌商的积压存货,以一个较低的折扣(1到7折)进行特卖。最早起源于在美国,这一模式叫做奥特莱斯(Outlets),“工厂直销店”专门处理工厂尾货。后来逐渐汇集,慢慢形成类似Shopping Mall的大型Outlets购物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零售业态。

后来,在欧洲出现了将这一模式搬到线上的公司,2008年,国内的限时抢购模式兴起,这些网站中,唯品会于2012年登陆纽交所,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以“真品”、“名品”、“折扣”为特色的各品牌网络特卖活动是其吸引用户的主要亮点,每个品牌特卖会持续时间为7-14天。同时,坚持7天无理由免邮费退还,快递上门取件,以及明显的折扣优惠,给予唯品会用户较好的客户体验。

基于此,唯品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通过客户间相互介绍的方式获客,再加上,特卖本身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唯品会自上市以来,多年保持20%左右的毛利率以及4%左右的销售费用率,截至2021年6月30日,唯品会已连续35个季度实现盈利。

好生意自然也并非唯品会一家在做,早期就有多品类闪购网站的竞争,比如俏物悄语、聚尚网、上品折扣,目前来看这类企业的规模已经和唯品会相差甚远,后来,有当当网上线的服装尾货特卖频道"尾品汇",与"唯品会"谐音;京东商城推出"闪团"业务, 1号商城推出"名品特卖",天猫也早已于2011年8月推出"品牌特卖"。

然而,同类的线上电商平台,却未能撼动唯品会的竞争地位,究其原因,唯品会能够做好这一门生意,是依靠:

资源:需要具备足够优质的品牌合作资源,2020,唯品会与 21万多个品牌合作伙伴合作,这些品牌占总收入的比例都没有超过3%。同时还与500家品牌合作伙伴合作,专门为唯品会在线平台开发商品。

品牌和产品选择:具备 1300人的专业品牌选择人员依靠特定的选择指南,根据消费者数据偏好的选品能力。还拥有一支专业的营销团队,优化品牌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一套完整的基于特卖的CRM系统和数据分析方法论。

库存管理和质量控制:长期合作关系的品牌,我们通常不会为我们购买的产品支付任何押金。检查所有交付到我们物流中心的产品,拒绝或退回不符合我们的质量标准或采购订单规格的产品。

退货政策:七天内无条件退货的权利。只要产品是未使用、未洗涤、未磨损、未损坏,并且处于原始包装和原始状态。为方便退货服务及提升顾客体验,我们提供挨家挨户上门收取并免费退还,不收取任何服务费或仓储费。

客服:2000人的专业客服团队。715小时服务。

因此,唯品会的护城河,就来自于其依靠线上特卖的独特运营能力。同时,唯品会聚焦于服装特卖的清晰定位,服装类产品具备天然的低行业集中度,高毛利的特点,在客户定位上,唯品会的客户是追求性价比的新中产人群,注重品质的同时考虑价格,这是其他的电商平台很难完全复制的。

对于唯品会的隐忧,主要来自于两点。

一是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导致服装厂商可以直达消费者的能力增强,特别是C2M的出现,导致厂商直达消费者的能力增强,从而从根源上消灭尾单和尾单市场,那么,这是真实情况吗?

笔者选取了重点品牌类上市公司的存货数据(由于服装行业特点,其中90%以上为生产滞销产品,将来会计提跌价准备),从数据来看,除了营收不断下滑的几家公司,其余公司,均未显示出因为数字化导致存货与尾单减少的问题。

第二个隐忧则来自于直播带货:

抖音直播带货GMV剑指万亿,快手全年GMV目标6500亿,其中,服饰是直播带货最大的品类,面对直播代货的快速增长,它会对于唯品会造成影响吗?

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回归常识,唯品会的核心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依靠依靠特卖的强运营能力和品牌定位,那么在短视频时代,这一优势是否还有效?

算法推送解决了定位和人群的问题,直播带货相当于将选品的分发到海量的各个主播手中,而依靠私域流量做尾单的生意早已有之,直播带货更方便的将它引入了线上并补充了平台的运营能力,再加上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购买是一种偏感性的行为,折扣并不是购买的最终决定因素,而冲动感性的部分比例反而不容小觑,这一点,图文电商就自然落后于了直播电商的及时性和直接性。

回归本质的话,直播电商相比于图文电商在运营上更具有优势。因此,尾单市场的增量,极有可能被直播电商占据,反映到唯品会来说,就是其流量和客单价的见顶,那么的话,对于唯品会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此,现在还并非是讨论唯品会是否贵与不贵的最好时候,虽然7倍左右的pe,意味着公司只要可以保持与GDP同步的增长,也是很便宜的,如果可以维持当下的现状,也是不贵的;但目前的情况,需要重新等待唯品会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市场优势,还是回到开头,通过发展SVIP的方式能否实现,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电信业务名词解释:什么是ARPU值
所谓ARPU就是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很明显,高端的用户越多,ARPU越高。在这个时间段,从运营商的运营情况来看,A R P U值高说明利润高,这段时间效益好。A R P U是给股东的,投资商不仅要看企业现在的赢利能力,更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A R P U值高,则企业的目前利润值较高,发展前景好,有投资可行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253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5
下一篇 2023-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