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与博通公司首秀技术圆满成功,传输速度超过每秒5G,你怎么看?

英特尔与博通公司首秀技术圆满成功,传输速度超过每秒5G,你怎么看?,第1张

华为移动通信5G速率达到了1Gbps
intel公司wifi7速率超过5Gbps
马斯克星链速率几十万用户下终于达到了200Mbps
请问怎么看?
众所周知,wifi也能进行移动通信,而显然5Gbps>1Gbps,所以intel牛逼,华为垃圾。
众所周知,星链也能移动通信,而十年后星链能达到能2Gbps,而显然2Gbps>1Gbps,所以马斯
克牛逼,华为垃圾。
总而言之,美国的技术领先一代。
众所周知,美国的平均网络带宽小于中国,价格却高于中国10倍。而能用更先进的技术提供更差的
服务但收更贵的价格,这足以证明美国远强于中国!

我刚接触计算机那会认为Intel是一个硬件公司,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觉得Intel和AMD最大的区别就是Intel是一家解决方案公司,不仅是硬件,还是软件公司。
这个改变是从Intel收购McAfee开始的,再到后面Intel有自己的固态、显卡,还有一堆IoT物联网、
云、边、端全生态方案的结合。
Intel不仅仅是卖CPU,卖GPU
对,它家现在还有独显了
Intel做网卡很早。

一、Wi-Fi  可以满足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时延、提升的可靠性和更大的容量。Wi-Fi 7 充分利用了全新
功能,包括尚未授权的6GHz频谱中更宽的320MHz信道、更高阶的4K QAM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技术
、通过多链路 *** 作跨多频段的并发连接,以及通过多资源单元穿孔技术 (puncturing)提高的信道
利用率。
不过说了那么多还是那句话,Wi-Fi 7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我们国家的6GHz频段分给移动
网络了,也就是手机使用了,而路由器没戏。 

没戏的意思就是你买了Wi-Fi 6 E或者Wi-Fi 7的路由器和网卡也只能当WiFi6来使用。
可能你把路由器设定为美国地区可以启用Wi-Fi 6e,但是国内的网卡屏蔽了,接受不了6GHz的频
谱,除非你买的是一颗原生销售到美国的网卡,还得安装英文版的系统。
我觉得国内的市场还是基于40MHz的多空间流更有意义,虽说40MHz的Wi-Fi 6也就600Mbps的
速率,折合损耗差不多400Mbps左右,但是这个速度体验很好了;而原有的AX3200或AX5400可
以由4个5GHz的空间流变成8个空间流,支持更多的设备高速联网,才体验更好,成本更低。
一味的堆高160MHz、320MHz的频宽,除了那么1%的需求,真的没什么太多作用。

二、而Wi-Fi 7支持320MHz频宽,相对160MHz翻倍,所以速率即为4804Mbps,所以Intel和博通说超过5Gbps是这么来的。
这里Intel和博通的首秀是指Intel提供的笔记本平台和Intel无线网卡,而同时Wi-Fi 7支持 4K QAM,如果你的终端也支持4KQAM那么这个速率还可以提升20%,所以480412=57648, 一般叫5800Mbps,基于博通方案的路由器实现的
无线连接进行极限测突破了508Gbps即4064MB/s,和理论还有一定距离,但是这个结
果已经很不错了。

Intel作为CPU结合主板有自己的平台,比如B660和Z690这样的,主板和CPU有必然的关系,但是
Intel又不仅仅于此,因为Intel的产品线非常多,所以Intel自己有一套工具,比如我这里就给大家推
荐一个Intel的英特尔®驱动程序和支持助理,它的英文叫Intel® Computing
Improvement Program,顾名思义就是结合Intel的CPU和平台,我帮你提供最新的驱动支持,
这里的驱动不限于Intel的产品,比如你安装以后启动打开是网页。

三、平日里都是后台,没有任何流氓行为,占用资源极低,有更新会提示,通过网页就可以更新安装到
最新的驱动,当然可能有竞争协议之类的它不会负责给你更新AMD和NVIDA的驱动。
但主要的更新就是Intel的核显和网卡两个部分,而且你安装这个以后你会发现Intel经常给网卡和显
卡更新驱动,可以说更新频率非常高,大部分更新都是优化。
这也是为什么Intel网卡的兼容性那么好,很少出现断流之类的情况,而类似于大螃蟹网卡 一个老
bug估计到现在都不会给你通过驱动来解决。

四、现在国内100MHz带宽的5G,新闻里外场实测能到18GHz。我们自己去年测试到过16,比较稳的
是14。都是商用机。不是实验室专用机哦。
这是最高只有256QAM的5G,每符号8bit,4K QAM,调制效率应该是每符号12bit。多50%。
只能说这次测试不太优秀啊。无论是天线数,还是干扰抑制能力还是什么。归根到底还是那个结
果:太慢了。
毕竟宣称30Gbps。拿出来的产品好歹先来个50%展示吧。
还需要努力。

需要。
1、intelcorporation作为笔记本软件系统是需要定时更新的,只有在更新后才能更好的搭建电脑的运行模式构建强大的物联网技术。
2、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和计算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先厂商,正转型为一家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

芯片的架构就好比建房子的框架结构,框架是设计房子的关键,造芯片也是类似的道理,设计前就要先选择好架构。目前除了ARM架构,还有X86、RISC-V和MIPS。
四大架构的基本介绍与特点
1、X86主要使用在PC端的CPU,1978年发明,目前是英特尔公司运营,主要应用在Inter、AMD的CPU,它的特点是性能高、速度快、兼容性好。

2、ARM架构是32位指令集,由英国Acorn公司1983年发明,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功耗低,被苹果、三星、华为、高通等客户广泛应用在移动通讯和嵌入式系统中。

3、RISC-V架构是开源的指令集,起步比较晚,由RISC-V基金会在2014年发明。它的特点是模块化、简化、可扩展,可以根据场景设计合适的指令集,使用者有三星、英伟达、西部数据等,用在工控,电器,服务器,传感器等产品的CPU。

4、MIPS架构是精简指令集,1971年MIPS公司发明,特点是简洁、优化方便、高扩展性,主要代表的产品是龙芯。
ARM架构在芯片市场占95%的份额,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
ARM公司在移动芯片市场有95%的份额,通过授权赚取专利费,去年的营收达到16亿美元。采用ARM架构必须授权才可以,目前全球设计的芯片都是按ARM公司的方案,开发的软件也是按照这个方案来设计,所以各种各样的手机都不会有兼容性的问题,经过好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架构体系。
除了ARM架构,还在开发的RISC-V架构有望可以发起挑战,但有很大的难度
除了ARM架构,目前还在开发的RISC-V架构有望展开竞争。因为ARM授权费不断上涨,印度政府大力协助开发RISC-V,我国也在上海将其列入研究的对象,中科院在内的160多家企业加入到科研中。这个开源的指令集受到大家的关注,令ARM公司感到了很大压力。ARM是封闭的指令集,不能随意进行更改,架构不够灵活,而开源的RISC-V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自由定制,更改指令集。RISC-V架构是后起之秀,目前还在开发阶段没有正式投入使用,无法建立完善的生态圈,缺乏大型公司的支持,要想与ARM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常用的处理器架构有ARM、x86、MIPS、RISC-V等,按照指令集分为CISC和RISC两种。不同的架构应用场合不同,下文具体说一说。
1、x86架构
我们使用的电脑以及公司的服务器,大部分采用了x86架构的处理器,以intel和AMD的处理器为主。

x86架构的处理器采用了CISC指令集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x86架构的CPU分为x86和x86-64两类,目前主流的是x86-64,即64位的处理器。
2、ARM架构
我们的手机几乎全部使用了ARM架构,采用了RISC指令集(精简指令集) ,ARM的优势在于低功耗,因此非常适合手机等终端使用,x86架构的处理器无法解决低功耗的问题,所以移动终端很少使用x86架构的处理器。
华为麒麟处理器、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高通骁龙处理器无一例外的采用了ARM架构,此外大部分的工控系统、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统、家庭的机顶盒等也采用了ARM架构。
随着美国“禁售令”的影响,ARM中断了与华为的业务往来,ARM这家公司走进了人们的视野,ARM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英国的公司,后来被日本软银收购。ARM公司只出售IP(技术知识产权),不设计和制造自己的芯片,位于ARM架构的最顶端。 如果ARM不再给华为授权,那么华为的麒麟处理器、凌霄处理器等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法使用最新的架构。
3、MIPS架构
MIPS架构同样是一种RISC(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架构,1981年由MIPS 科技 公司开发并授权,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网络设备、个人 娱乐 设备等。比如家庭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如果是MTK芯片,那么大部分是MIPS架构的处理器。
这里说一下我国自主的“龙芯”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所购买了MIPS的永久性结构授权,兼容MIPS架构的处理器,也就是可以贴上“兼容MIPS指令集”的商标,所有核心的架构都是自己研发的。
4、RISC-V架构
RISC-V架构是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开源架构,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容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并不需要ARM、MIPS那样需要经过授权,受到各种使用的限制。
相比x86、arm架构,RISC-V比较“年轻”,RISC-V诞生于2010年,由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发布。
RISC-V架构可以说是解决国产民用处理器困局的终极方案。从长远利益来看,基于各种x86、arm等架构的处理器属于“假自主”,仍然受到intel、arm等授权的限制,比如最近由于“禁售令”影响,arm中断与华为的业务往来,停止相关授权服务,长远来看,对华为的麒麟处理器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很多厂商参与了RISC-V生态系统,建立了RISC-V产业联盟,包括了原微电子、紫光展锐、安徽华米等,去年小米发布了基于RISC-V指令集的可穿戴芯片黄山1号。RISC-V是ARM架构最大的威胁,前景虽好,但是毕竟还在起步阶段,随着技术的迭代,相信一定会推动RISC-V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
以上就是目前常见的CPU架构,x86是PC和服务器的主流,ARM是移动设备的主流,RISC-V可能是未来的主流。

每一种构架都有在自己的行业里有很大的优势,ARM主要就是在移动终端,最大的就是手机行业。

现在世界上芯片构架技术比较好的有四种,也是主流的构架技术,分别是X86、ARM、RiSC-V和MIPS,而手机行业主要的就是ARM公司。
ARM
ARM架构是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架构,其广泛地使用在许多嵌入式系统设计。它主要从事低费用、低功耗、高性能芯片研发,所以ARM处理器非常适用于移动通讯领域,所以全世界99%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ARM家族占了所有32位嵌入式处理器75%的比例,使它成为占全世界最多数的32位架构之一。ARM主要是面向移动、低功耗领域,因此在设计上更偏重节能、能效方面。

在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移动基站、企业服务器、医疗器械、智能驾驶以及物联网等其他 科技 领域基本上都适用ARM架构。从 *** 作系统到上层应用软件都是基于arm架构开发的,所以它在移动设备上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现在很多的CPU都是基于ARM Cortex A5、A8、A9,A15微架构的。

在手机芯片设计领域,就拿华为来说。华为设计芯片通常先从ARM取得芯片设计构架然后再进行设计,设计完成之后再最终交给台积电进行代工,这才是一个完整芯品的设计流程。就像建造一栋房子,先有基本的构架,然后才有设计师的设计,制造。而且不止华为,例如苹果,三星,英特尔都是基于ARM构架的。
X85
X86主要面对的是计算机行业的。它是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语言指令集,指一个intel通用计算机系列的标准编号缩写,也标识一套通用的计算机指令集合。1978年6月8日,x86架构诞生。它的CPU基本上是1G以上、双核、四核大行其道,通常使用45nm甚至更高级制程的工艺进行生产。X86结构的电脑采用“桥”的方式与扩展设备进行连接,所以可以使电脑更容易进行性能拓展。

它在近三十年基本上垄断了个人电脑的 *** 作系统行业,同时也拥有着大量的用户。它有着成熟用户应用、软件配套、软件开发工具的配套及兼容等工作,还有许多第三方软件和软件编程工具来帮助用户去使用。

RISC-V

RiSC-V架构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原理建立的开放指令集架构,它在指令集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建立的全新指令。这种指令集不会垄断或者盈利,它架构简单,完全开源,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它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基于它的一些处理器,例如服务器CPU,家用电器cpu,工控cpu和总在传感器中的CPU。

MIPS
MIPS架构是一种采取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架构,1981年被开发出来。可以说它是RISC的一个小的分支,但是又不同于RISC。毕竟RISC是开源的,MIPS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的比较好,比较成功的。

基于MIPS的MCU的应用涉及了很多的行业之中,在工业、办公自动化、 汽车 、消费电子系统和先进技术中都有很大的应用。
在2007年8月16日,MIPS 科技 宣布,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龙芯中央处理器获得其处理器IP的全部专利和总线、指令集授权。
如果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请在下方评论中指出,谢谢观看。

真心说CPU架构及微指令集不是十分的难,但是难的是要搞出对应的开发工具性软件否则没用,国内没有公司开发过这类工具性软件,说大家不爱听的话,如果国外全面封锁工具性软件,不要说集成电路产业,就算是机械加工,都没法过日子了,所有的图纸设计软件都是用的国外的,国内没有一家公司在搞,全是拿别人的。

提问的还忘了alpha(已经作古多年的DEC留下的顶尖处理器遗产,当年远远优于x86),中国申威处理器。

16核用于桌面和服务器,260众核((64+1)4)用于超算,该架构不仅数值计算能力强大(太湖之光),还有着无与伦比的单位算力的低功耗。

IBM的PP和MIPS都具有嵌入式应用的强大优势,而手机AP就是典型的嵌入式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391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 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