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构成新发展格局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哪些改变?

想一想,构成新发展格局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哪些改变?,第1张

构成新发展格局将会带来重大改变。
首先,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外部国际循环作为支撑,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这将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给我们的生活和就业带来巨大影响。
其次,新发展格局的推进将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进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家居普及、绿色出行等。
再次,新发展格局将加强国内外合作,拓宽对外开放的渠道,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加紧密连接,这将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总的来说,新发展格局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和适应。

首先这是一个很宏观的问题,我认为物联网在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

物联网使商业系统、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形成一个个全新的、智慧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群,应用可遍及工业监测、交通管理、物流管理、电力管理、环境保护、军事、公共安全、平安家居、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许许多多个领域。物联网的发展将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产生无比巨大的影响,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有国外知名研究机构 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尽管目前的物联网尚处初级阶段,在成本、标准及规模化方面还有待完善,仍有国内专家乐观预计,三五年之内,物联网的应用就可能在中国有突破性进展,十多年以后,物联网就会像现在互联网一样高度普及。

物联网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未来世界是万物互联的,人和人相连、人和机器相连、有电的地方都有计算,有计算机的地方都可以相连。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摄像头将被广泛部署,并由无处不在的网络联接起来,物理世界得以更准确地在数字世界中呈现。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点滴发展,致力于帮助传统行业加速智慧转型升级。所以说物联网在各个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对,一、技术创新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为特征的技术创新,对个人存在以下影响:
1 知识和学习资源本身不再稀缺,而选择,鉴别和坚守能力变成稀缺资源。
2 网络创造了新的社会存在空间,即网络化生存空间。
3 网络为个人赋能。
(二)网络化形成3种冲击社会结构的力量,即社会结构扁平化、社会结构社群化、社会结构原子化。
(三)网络技术带来社会治理三大挑战:
1 政府治理体制面临挑战。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科层管理体制传导慢、效率差。
2 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没有落地,部门之间的职能共建、信息共享、治理数据库搭建等工作尚不完善,政策融合联动机制没有落地。
3 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等现代治理理念和方法未切实融入决策全过程。
二、技术创新带来社会治理新的机遇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大数据应用,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
(一)推动社会治理模式革命
网格化管理是城市治理中由“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的结构性转换。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提升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部门之间协同联动、信息共建共享,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搭建了平台。
(二)推动社会治理内容革新
早在“十五”时期,中国就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其主体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通信成本、云计算成本大幅度下降,社会治理领域出现了由政务向服务的根本转变。
(三)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效率
该方面最明显的表现在智能出行路线选择和智慧公安上。大数据技术彻底改变了治安领域的被动应对局面。城市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病的重要表现,现在的大数据技术也可以轻松规划路线,并且动态调整。
三、技术支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案例
(一)网格化治理的北京模式
1 北京的网格化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第1阶段是2004年开始,北京东城区率先启动城市网格化管理。
第2阶段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全面展开,网络化理念被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
第3阶段是党的十七大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后,网格化引入到社会服务管理中。
第4阶段是2015至今,2017年底基本实现全市网格一体化的科学运行全面覆盖。
2 朝阳区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治理效率
朝阳模式的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突出特征:摸清家底,一口受理,一站式服务。
有效机制:明确职责,即时反馈。
技术平台完成大数据的集成,动态更新,实时发布。
核心要素:标准先行,制度同步。
以门前三包工作为例:数据流和业务流同步,通过对上万家门前三包责任主体单位进行普查,摸清底数,明确5类责任主体,对每家门前三包责任主体的责任范围进行标注,将单位各类数据加载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化城市管理平台上。

图1 技术网格

图2 管理主体

图3 监督主体
从22个社区试点运行情况看,在发现问题层面,社区对门前三包责任主体检查次数,是监督员监督次数的427倍,在解决问题层面所发现的问题,9967%是由社区自行解决的(表1、表2)。而实现这一突出改进的关键在于业务流程中所有管理和服务主体的权责明晰和市场主体由于信息透明而产生的责任自我激励。

(二)服务驱动一证通办的浙江模式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两项重要职能,具体到居民,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如何体现,以浙江省市县三级民生服务事项为例,民生服务清单如图4所示。

图4 浙江省市县三级民生服务清单
基于清单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管理主要起到确权、赋能、授信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背书的信用作用不可低估。从市、县、街道、社区、村服务窗口部门调查看,民生事项90%实现了一证通办。
四、技术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3条路径
(一)推动社会治理模式革命
政府肩负着治理国家和配置社会资源的重任,大数据等技术对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有重大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极大地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第二,显著改善了决策的及时性;第三,业务系统和评价融合,拓展了绩效评估的新维度。
(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大数据等技术对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作用明显。第一,跟踪解决政策落地性问题。第二,改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效率。第三,对公共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进行客观、准确的研判。
(三)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社会安全感,数据驱动下的治安防控呈现精细化发展趋势;使城市管理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公益需求,提高了全民参与度。
五、未来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智能服务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制度建设,在民生领域具体是8大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7项标志性产出及3种类型。
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管理领域,需通过技术支撑,实现智慧管理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在社会创新领域的信用管理和赋能方面,在线管理可以实现方便高效的信用背书,催生公共服务大市场,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添砖加瓦。
技术创新特别是网络技术、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对社会治理优化、改革、创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3条路径: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未来社会治理创新将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智能服务、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管理、社会创新领域的信用管理和赋能方向发展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在这一决定中,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里面的重要一项被列为其中,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标志着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对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2011年3月16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刚要》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已被国务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11年4月6日《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

根据办法,专项资金是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物联网研发、应用和服务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突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体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以产业联盟组织形式开展物联网研发及应用活动。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管理。

2011年5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标准化重点工作》(工信部)

文件提出将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标准战略研究,加快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要领域标准制定和修订,为保持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支撑。对于一些产业急需标准,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标准制定力度。今年将围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品牌、两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工作,组织制定标准3000项,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2012年2月14日:《"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工信部)

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要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2012年8月17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工信部)

根据此《纲要》,中国将加大对示范区内物联网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税收政策扶持;同时,推进物联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到2015年,无锡示范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实现一批重点领域的典型示范与推广应用,构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到2020年,无锡示范区的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成为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核心区;集聚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建成一批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先导区。

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

《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初步形成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并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意见指出,将建立健全有利于物联网应用推广、创新激励、有序竞争的政策体系,抓紧推动制定完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快物联网相关标准、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专利布局,从而推动物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

2013年3月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指出三网融合、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对现有互联网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依靠增加带宽和渐进式改进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主要包括:原创性网络设备系统,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涵盖云计算服务、物联网应用、空间信息网络仿真、网络信息安全、高性能集成电路验证以及量子通信网络等开放式网络试验系统。该设施建成后,网络覆盖规模超过10个城市。

2013年9月17日:《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

计划包含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10个专项行动计划。各个专项计划从各自角度,对2015年物联网行业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

2013年10月31日: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

通知指出,支持各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效果突出、产业带动性强、区域特色明显、推广潜力大的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项目,推动物联网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2014年6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工信部)

通知指出,2014年,物联网工作重点为:1、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物联网工作统筹协调,加强对地方和行业物联网发展的指导。2、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开展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与验证示范,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3、开展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开展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应用示范,推进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领域应用示范,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展应用示范,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4、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培育和挟持物联网骨干企业,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培育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商业模式研究创新和推广。5、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6、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各部门工作衔接,加强各部门工作衔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2014年7月:《关于印发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3〕1718号)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联合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制定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请根据各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分工与进度、保障措施等,尽快细化本地区的具体措施,加强沟通协调,务实推进相关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479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 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