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高质量发展 生态城“十四五”期间将推出一批“新基建”项目

蓄能高质量发展 生态城“十四五”期间将推出一批“新基建”项目,第1张

津云新闻讯:记者从12月24日中新生态城新闻发布会获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中新天津生态城谋划了一批“十四五”新基建重点项目,项目投资额占比将达到“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的20%。
据悉,生态城首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32个,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CIM平台、智慧学校、智慧医疗、光电芯片中心、普洛斯“AI+”智能物流产业园、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新项目将启动建设,与此同时,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小区、智慧能源小镇、智慧图书馆、智能充电桩等一系列已落地项目也在不断完善中。
下一步, 生态城将通过持续增添应用模块,进一步强化城市大脑的云调度功能,实现突发事件快速响应,让城市高效运行。合理布局5G、窄带物联网等网络设施,累计建成约200个5G基站,实现住宅、公建及产业楼宇全域覆盖。布设覆盖市政、交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智能传感器,计划建成约30万个神经元感知节点,让全感知终端渗透生态城全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搭建生态城大数据管理平台,为数据开放、数据交换和数据增值,形成城市数据底座。建立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在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权属、建筑能耗、海绵城市监控、地下管线维护等数据,实现智慧城市规划管理的多规合一。
“十四五”期间,生态城还将打造百个新型应用场景。在智慧能源方面,将建设多场景应用联合调控虚拟电厂和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智慧小区建设方面,以已有的吉宝季景峰阁智慧小区为示范,在50余个住宅小区逐步试点建设1—4个星级智慧小区,改造5个3星级以上的小区。在智慧教育方面,建设生态城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承载平台,实现智慧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在智慧医疗方面,搭建统一的智慧医疗信息监管平台,对区内医疗资源、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防疫资源进行统筹,促进医联体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在智慧旅游方面,贯穿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站、智能服务点、智能服务终端,搭建四级智慧旅游体系,丰富游客智游体验。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建成北部气力输送系统、固废信息化平台、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工程,建成50个“无废细胞”,在固废管理、资源利用方面持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一方面,预留生态城“5G+AI”应用场景对外接口,创造开放环境,吸引智能科技企业。另一方面,围绕 5G上下游,培育引进教育培训、工业维护、零售展示等相关领域开发企业,延展新基建所衍生的产业链条。生态城还将借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此外,为撬动市场化投资主体参与建设,为新基建提供资金支持,生态城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资金支持,运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什么是“新基建”

全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简称:新基建

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

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该定义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8年12月提出。其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基建”发展历程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主要内容

1、5G应用

5G基站,核心网、传输等的基础网络设备研发与部署;包括机房、供电、铁塔、管线等的升级、改造和储备;新型云化业务应用平台的部署,与新业务以及各种垂直行业应用的协同。

2、高铁及轨交

包括城际高铁,城市内部轻轨及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

3、工业互联网

包含工业互联网网络及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围绕5G的工业互联网新型先进能制造网络环境。如物联网云、网、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围绕车联网的车,路网协同的基础设施等、

4、人工智能

A1芯片等底层硬件的发展;通用智能计算平台的搭建;智能感知处理、智能交互等基础研发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5、大数据中心

机房楼、生产管理楼等数据中心基础配套设施;传输光纤,互联网交换中心,数据服务平台等支撑数据中心发展网络;IDC业务部署与应用协同。

车联网、卫生大数据等垂直领域的大数据及产业化项目。

6、特高压

包括换流站土建、电气设备安装、变电站扩建。

7、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包括充电场站、充电桩建设。

“新基建”存在优势

新基建更突出支撑产业升级和鼓励应用先试,也更突出政府对全环节的软治理,以及区域生产要素整合和协调发展。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包括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未来关键基础设施行业的前景一定非常好,像维谛技术、施耐德、英维克这些做关键基础设施产品的厂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哪些属于新基建领域如下: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来源: 科技 日报

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八部委推行物联网行动计划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物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将其纳入了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但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产业生态不够健全、规模化应用不足、支撑体系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等。

近日,工信部联合国家网信办、 科技 部等八部委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 社会 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具体包括四大行动目标:创新能力有所突破、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支撑体系更加健全。

《行动计划》也提出了到2023年底的一系列具体量化目标: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完成40项以上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等。

《行动计划》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技术融合创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3个方面对提升物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部署安排,提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揭榜挂帅”,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加大对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信、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补齐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等产业短板;力争到2023年底,突破一批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 *** 作系统、新型短距离通信等关键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行业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综合考虑各领域对物联网需求的紧迫性、发展基础和经济效益等重要因素,《行动计划》按照“分业施策、有序推进”的原则,提出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内,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以 社会 治理现代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市政、乡村、交通、能源、公共卫生等应用场景,提升 社会 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以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推进物联网与农业、制造业、建造业、生态环保、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家居、 健康 等领域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丰富数字生活体验。

《行动计划》还提出,鼓励地方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一批物联网技术孵化创新中心,调动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基金会、开源社区等机构协同创新形成合力。

此外,标准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行动计划》提出从标准体系建设与关键标准制定方面推动物联网标准化工作,依托全国信标委及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计划3年内组织国内产学研力量加快制修订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同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贡献度。

2019年1月15日目录

?轨交、铁路托底基建,订单逐渐回暖行业拐点显现(太平洋证券)

?市场终端需求有所回暖,血制品行业底部温和复苏(广发证券)

?政策驱动应用快速落地,物联网产业进入快车道(广证恒生)

?基建发力利好工程机械,国产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东吴证券)

?智慧能源平台稳健增长,双良节能闪现业务新亮点(国联证券)

1。轨交、铁路托底基建,订单逐渐回暖行业拐点显现(太平洋证券)

2018年四季度,发改委总共批复重点项目11万亿元,强度超过2017年以来所有季度,而在所批复重点项目中,轨道交通与铁路项目投资额分别为7113亿、4293亿元,是基建稳增长的重要载体。太平洋证券指出,就地区而言,四季度批复轨道交通项目集中在省会城市,而铁路项目75%投资额来自华东华南省份,与“十三五”规划所体现的华东华南是铁路建设重点区域的情况基本相符。

近期上海建工、葛洲坝披露了公司2018年新签订单情况。根据测算,上海建工下半年建筑施工订单同比增长412%,增速大幅高于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9%);同时葛洲坝四季度国内新签合同总额同比上升528%,增速四季度扭负为正并迅速上升。太平洋证券认为两家重点公司订单情况表明2018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随着基建补短板基调的确定以及PPP清库的结束,重点公司新签订单迅速回暖,行业拐点逐渐体现。

1月上旬,中国铁建、中国化学、中铝国际三家央企公告中标投资额100亿以上的PPP项目,其中两项为公路建设,一项为高新区综合开发。太平洋证券认为在清库结束后,PPP商业模式已逐步呈现回暖迹象,项目落地率稳步提升,但市场对PPP项目质量及带来的负债仍然较为关注。首先,就三家央企签订合同情况来看,所签订PPP项目运营期均有良好的现金流支撑,其次,重点PPP公司东方园林发行2019年第一期公司债券时,债券期限仅为两年,并且在第一年末追加回售权利,而太平洋证券认为上述条款体现了投资者对公司PPP项目现金流质量以及PPP投资增加公司负债的担忧。同时,也注意到了PPP单个项目投资额逐渐增大,这也将有利于资金实力更加雄厚的龙头企业。

基建板块方面,太平洋证券推荐轨交施工龙头隧道股份(600820SH)、铁路龙头及轨交施工领先企业中国中铁(601390SH);房建板块方面,太平洋证券推荐市场份额稳定提升,估值有修复预期的建筑行业龙头中国建筑(601668SH)。

2。市场终端需求有所回暖,血制品行业底部温和复苏(广发证券)

广发证券指出,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总量同比增长12%,进口占比有所提升。根据中检院及各地药检所披露,2018年国内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总量(折合10g/瓶)为470393万瓶,同比增长12%,其中国产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为19052万瓶(同比增长74%),进口人血白蛋白279873万瓶(同比增长153%),进口占比提升至595%。2018年第一季度是国内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低点,后三季度批签发量逐步回升,反映了市场终端需求有所回暖。

2018年国内人凝血因子VIII实现批签发总量(折合200IU/瓶)15917万瓶,同比增长194%,近几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华兰生物已连续多年市占率排名第一。纤维蛋白原批签发总量(折合05g/瓶)为8895万瓶,较往年同期下滑约52%,主要原因是上海莱士批签发同比下滑幅度较大;博雅生物全年批签发量实现近翻倍增长,其市占率遥遥领先其他企业。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批签发总量(折合200IU/瓶)为9868万瓶,基本与往年持平。

免疫球蛋白类产品批签发呈现分化,狂免表现亮眼。2018年国内静丙实现批签发总量(折合25g/瓶)108304万瓶,略低于往年同期水平。静丙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天坛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15%、12%、10%,位于国内前列,合计占据国内62%的市场份额。广发证券根据对各上市公司的财报分析发现,目前血制品细分产品中静丙的库存压力相对较大。特免类产品中,狂免表现亮眼,全年实现批签发总量(折合200IU/瓶)79375万瓶,同比增长603%;乙免全年实现批签发总量18219万瓶,同比增长274%;破免全年实现批签发总量(折合250IU/瓶)33725万瓶,同比减少206%。人免全年实现批签发总量(折合300mg/瓶)6399万瓶,较往年同期下滑明显,同比减少36%。

广发证券认为,从血制品相关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各企业的血制品业务收入季度环比稳步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环比大幅改善,应收账款与票据以及库存逐步企稳,说明终端需以及销售渠道正在逐渐好转,因此判断血制品行业正于底部温和复苏。建议重点关注华兰生物(002007SZ)与博雅生物(300294SZ)。

3。政策驱动应用快速落地,物联网产业进入快车道(广证恒生)

广证恒生指出,低功耗广域网是未来几年连接数爆发最快的领域,局域物联网是连接数最大的领域。未来在5G场景中,能同时支持高带宽和窄带宽、低时延和高时延这些“两极分化”的场景。

根据《2018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发展趋势预测》预测,2017~2022年全球蜂窝连接复合增速24%、LPWA为62%、局域网18%,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接近200亿部。其中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连接市场(占比约2成以上),2022年,预计中国物联网终端总数达到448亿部,蜂窝物联网30亿部(25%)、LPWA113亿部(95%)、局域网305亿部(29%)。据Techno Systems Research预测,至2020年全球物联网通信模块中,4G及NB-IoT模组出货量持续快速增长并逐渐成为主流,两者合计占比将超过50%。

公众网络M2M连接数距“十三五”期末目标值完成318%,相关应用将在下半程规模推进。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物联网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从截至2018年6月的完成情况看,广证恒生预计2018年我国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距“十三五”期末目标值完成80%;公众网络M2M连接数共计54亿,距“十三五”期末目标值完成318%。NB-IoT在“十三五”上半程处于网络建设阶段,相关应用将在下半程规模推进,预计连接数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广证恒生表示,物联网平台成为解决物联网碎片化,提升规模化的重要基础。根据物联网白皮书,设备管理平台(DMP):基本由通信模组、通信设备提供商主导,目前形成博世BSI、DiGi、诺基亚Impact、Sierra Wireless四大主流DMP平台,设备管理平台一般不单独提供,多集成与端到端设备管理解决方案之中。连接管理平台(CMP):网络管理平台由电信设备商、运营商主导,全球形成思科Jasper、爱立信DCP、沃达丰GDSP三大阵营,两类运作模式,一是以Jasper为代表的纯连接式,即卡管理平台,目前规模最大,与全球超过100家运营商、3500家企业客户开展合作;二是以爱立信DCP为代表的连接管理与核心网捆绑模式,目前规模明显小于Jasper,与全球超过20家运营商和1500家企业客户开展合作。

麦肯锡将物联网场景分为9类,包括工厂、医疗保健、外部环境、工地、车辆、家庭、人类生产力、办公室。九项应用的最大潜在价值可以高达111万亿美元,平均的潜在价值也有74万亿美元。物联网在智能制造、车联网、公共事业、智能家居、可穿戴这类大细分市场未来几年预计可实现25%~50%的复合增长率。

广证恒生重点推荐中兴通讯(000063SZ)、烽火通信(600498SZ)、光迅科技(002281SZ)、通宇通讯(002792SZ)、亿联网络(300628SZ)、高新兴(300098SZ)。

4。基建发力利好工程机械,国产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东吴证券)

东吴证券指出,2018年12月挖掘机销量16027台,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全年挖机销量203420台,远超2011年年销量178352台(历史最高水平),2018年第四季度单季度挖机销量超6万台(同比增长24%)也是历史最高水平。根据草根调研的情况看,2019年挖机销量可能有10%~20%的下滑,但小挖受益于农村劳动力短缺将持续增长。

2018年以来,挖掘机出口量同比增速维持在70%以上,出口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内厂商海外布局多年,叠加“一带一路”沿线的工程需求对挖掘机出口的拉动作用,东吴证券预计未来出口销量依旧维持高增长。国内方面,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实现销量5408、4441、4463台,市占率分别为34%、28%、28%,东中部市占率略有上升,西部市占率有所下降。就吨位销售情况分析,12月小挖、中挖、大挖销量分别为8870台、4980台、2177台,分别占比55%、31%、14%。由于2017年中大挖销量增速较快,基数较高,目前中大挖销量增速均有减缓,小挖势头强劲占比持续扩大。

东吴证券认为,下游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放缓,预期基建发力利好工程机械。11月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上涨93%,1-11月累计同比上涨97%;房屋新开工面积单月同比上升217%,1-11月累计同比上升168%,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1-11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上涨37%。近期政策放松,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基建项目审批明显加快,基建投资有望迎来反d。

此外,环保核查趋严将加快更新需求释放,国三切换国四标准有望推动更新需求提前释放,拉长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周期。此外1-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68%,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增长14%)产生分化,可推断开发商为缓解经营压力主动采取快开工、快开盘、快回款的高周转模式,东吴证券认为这也是下游需求持续旺盛的原因之一。

东吴证券持续首推三一重工(600031SH),推荐恒立液压(601100SH)。建议关注徐工机械(000425SZ)、柳工(000528SZ)、中国龙工(3339HK)、中联重科(000157SZ)。

5。智慧能源平台稳健增长,双良节能闪现业务新亮点(国联证券)

双良节能(600481SH)1982年以溴冷机起家,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溴冷机生产基地,之后横向拓展换热器、空冷器,加码多晶硅还原炉,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工业领域的节能设备、节水设备、新能源设备的系统集成商。国联证券认为,未来公司将扎根工业领域,并大力拓展民用节能市场,由单一产品制造向系统集成和智能运维业务转型,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能源设备主要有溴冷机、换热器、空冷器和多晶硅还原炉。其中溴冷机已经由民用中央空调逐步转向工业余热利用,由于工业能耗占比较大及工业企业复苏,需求呈现恢复性增长。溴冷机行业集中度较高,公司在行业中已占据龙头地位。2018年,国联证券预计溴冷机实现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30%。换热器方面,其业务下游应用广泛,国内需求稳健,但出口增长较为迅猛。与此同时,公司空冷器业务在手订单丰富,节水效果明显,在缺水少水地区尤其适用。拥有国内首座全钢结构空冷塔,技术实力领先,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订单的释放。此外,多晶硅还原炉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多晶硅产量上升带动还原炉的产量增长。总体看,能源设备稳中有升,出口是亮点,根据国联证券对业务的拆分预测,预计2018年能源设备实现收入2158亿元,同比增长3666%。

公司通过设立全资孙公司双良智慧能源开展智慧能源能效云平台业务,还通过牵手阿里云打造混沌能效云平台,采用EMC、EPC或OC的模式不断向公共建筑节能业务进行拓展。国联证券指出,智慧能源开发的能效云通过大数据分析、预知式提醒、远程监控、云端备份、远程专家诊断的功能,与节能设备实现O2O互联互通,对节能设备能耗实时监测、能源计划管理、能源负荷预测与分析、节能调优控制、能源成本考核管理等实时互动,提升节能效果,实现每年节能20%~35%。此外,公司在公共建筑节能过程中的案例较多,节能效果明显,回收期短,经济效益好。未来公司通过公共建筑节能业务的持续拓展,逐步实现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国联证券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15元、018元、021元,对应的PE分别为23倍、19倍、16倍,鉴于公司能源设备受下游工业复苏稳定增长,未来公共建筑节能业务有望快速放量,给予“推荐”评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新基建是以5G互联网为中心,互联网,区块链技术为主体的一类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

“新基建”一词受到市场热烈追捧,所谓“新基建”,是指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如今地产+疫情,“双黑天鹅”压顶,新基建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传统基建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主要是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房地产相关项目。

“新基建”可以为数字信息经济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而后者是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正是如此,新基建行业是政策和市场双重瞩目的重点产业。目前,“新基建”项目总投入尚不足1000亿元,在17多万亿PPP项目总额中占比只有05%,预计未来几年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7大领域:

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15G基建。

领衔新基建,经济发展新动能。愿景就是连接全社会,让全社会成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5G从网络建设向终端与应用创新过渡,看好数字经济、IOT终端创新和汽车智能化三条主线。通信公司布局新能源业务,碳中和成为板块第二增长极。

以5G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全面加速千行百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也将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力。这将为柔性、敏捷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奠定基础。

通过叠加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5G+AI新型基础设施将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设施和创新平台。

2特高压。

特高压指电压等级1000KV交流和±800KV及以上直流,是“电力高速公路”,主要承担远距离低损耗电力传输的作用。特高压能解决三北地区清洁能源电力外送消纳,市场关注度较高。

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对于充电,快充是提升消费者充电体验的重要解决方案,单桩大功率化是充电桩发展的大势所趋。电动汽车电气平台向高压化发展。

对于换电,B端应用场景清晰,有望快速落地持续推进。C端作为车企一种差异化的服务。

4 大数据中心。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有助于完善国家数据中心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产业链:IDC平台商—机电设备商—温控厂商—ICT厂商—以及数据服务商。

5人工智能。

布局重点包括公共数据集、行业资源库、计算平台、AI芯片、算法学习框架、开放AI平台、网络基础设施。

6工业互联网。

平台应用价值:

有形价值:降低成本/扩大收入。无形价值:提升质量/安全及可持续。

7城轨交通。

预计2022年中国城轨交通累计运营线路长度将超1万公里,同比增长152%。

事实上“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

新基建企业的集群有助于促进技术外溢,并带动相关应用繁荣,生态健全后继续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良性的数字经济闭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501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 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