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徐工信息怎么样?

请问徐工信息怎么样?,第1张

徐工信息公司的薪酬很好,办公环境很好,每月都有员工活动,法定假日大部分都有福利的。食堂的话三菜一汤还有小吃。 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1日。目前我们的业务板块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和咨询服务等。此外我们建设了四个研发中心,业务范围已覆盖20多个国家,企业级用户已达到300家。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来逐渐改善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们有一个逻辑,只有发展好工业互联网,那么便可以带动中国的制造业。只有中国制造业发展成熟,则国家就会富强。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中国物联网区域竞争情况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传输层产业结构中传输层占比最高

根据赛迪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预测与展望数据》,物联网的传输层依旧位居最大份额;随着大规模地方性物联网政策的落实陆续完成,支撑层增长速度放缓;而随着各领域市场需求的释放,平台层、应用层市场增长速度将持续呈上升趋势。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截至2021年5月底,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前瞻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其项目数分别为39个、24个、22个、20个。

2、企业竞争: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于2021年10月29日发布,报告从动态角度评估物联网产业链各公司发展状况,围绕企业影响力、资金支持、研发技术能力、发展成效等多维度能力进行分析,剖析中国物联网企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中国物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参与者竞争实力,试图发掘物联网行业业务实力强、成长性好以及竞争壁垒高的优秀企业群体。根据《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我国物联网最具领导力企业名单如下: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文/杨剑勇

以NB-IoT和LoRa为核心的低功耗广域网无线连接规模日益扩大,且5G也开启冲刺阶段,大连接将掀起新一轮信息 科技 变革,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伴随通信技术发展即将到来,只是,万物互联最终透过云端实现跨行业和跨设备互联互通,各种设备所收集到的数据经过“云”上处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将会催生众多新商业模式。

万物互联在于通信技术发展,而万物智能在于数据处理,使得各种设备具有感知能力,云端作为数据集散中心,并利用AI技术,使得万物智能得以实现。

物联网核心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以万亿计的传感器被嵌入到各个角落,所收集数据经AI技术进行智能分析,正是这个小小传感器,则驱动着 社会 数字化变革,企业有能力获取无限数据,并从中洞察实现快速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海量数据,地区甚至可以洞悉未来商业经济。

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联网后,所产生数据并将厘清,挖掘其价值,从而激发物联网潜力。而云服务商则打通了云、端、边,并通过AI能力助力物联网应用落地,至此,各巨头积极布局,不仅有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国际巨头,包括BAT今年纷纷调整战略,提升云服务战略,向物联网延伸,以此抢夺这条全新赛道。

在此之前,物联网并没有得到大规模部署,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支持,受制于传感器的部署,跨品牌、跨平台和跨设备之间互通限制,以及物联网设备碎片化等诸多因素,但一线 科技 巨头进入,并伴随传感器部署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经过云端把人、机器和数据连接起来,且能为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强大的计算处理的平台,是物联网发展关键所在。

至此,巨头的云服务面向各行业物联网云平台应运而生,继而激活数据价值,以丰富的应用来抢夺主导权,对于他们来说,丰富的物联网应用是争夺市场核心,在其平台比拼的是应用能力,覆盖工业、交通、教育和金融等丰富的应用,这将是争夺物联网这一张船票的核心。

物联网不断推进和部署规模日益扩大,数以百亿设备接入网络,其经济价值超10万亿美元,各种设备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一部分在边缘侧处理,并结合云端大脑,使得设备具有感知能力,仅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就能激发高达7000亿市场规模。制造业在部署各种传感器后,与云平台结合,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分析,赋予工业企业依据数据具有洞察力,把制造业推向数字制造转型。

(一)微软

GE在微软Azure云平台上标准化其Predix解决方案,将Predix产品组合与Azure的本地云功能,包括Azure物联网和Azure数据与分析,进行深度整合。在农业应用方向,布勒集团作为一家食品加工系统企业,将人工智能、智能云以及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玉米产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谷物地毒害污染。

微软以云、边缘智能和人工智能构件生态,并已经广泛应用智能硬件和工业制造等各行各业,Azure IoT等服务帮助制造商实施工业40,包括ABB和西门子等工业巨擘都在利用微软Azure开发自己的物联网平台。

(二)腾讯

腾讯云和三一重工打造的工业数据根云平台,三一重工连接了全区超过30万台重型机械设备,能够实时采集近1万个运行参数,共积累1000多亿条工程机械工业大数据,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工程设备2小时到场,24小时内完工的服务承诺,大大提升了运营的效率,堪称工业智慧生态中的典范。

腾讯云在华星光电应用场景中,通过物联网平台采集数据,利用腾讯优图AI图像检测技术,系统可以724小时不间断进行质检工作,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远远超过人的水平,整个生产周期缩短了近40%。

产业互联网最初的营收机会还是来自云业务,腾讯的云服务增长非常快,市场份额一直不断提高,并强调,云业务的本质决定了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方面的支出,这样才有来自云服务的经常性收入。这是腾讯总裁刘炽平在此前第三季度季报后高管电话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特别今年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后,腾讯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通过整合自身技术和生态资源,腾讯云正构筑全链路的开发者服务体系,帮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小程序、云原生领域开发者快速成长,并促进各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助推产业互联网升级。

(三)百度

百度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在各垂直领域展开大规模应用,百度云质检云解决方案帮助宝钢建立从连接采集、存储计算到理解决策的感知认知平台,并展示了钢包内衬熔损识别的应用。还有宝钢技术和百度共同打造“智能钢包”应用,通过为钢包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控钢包状态,并结合ABC能力打造智能调度的钢包管理系统,降低50%钢包烘烤能耗,平均降低出钢温度10℃,可以节约能源成本70亿元,大约可以节约150亿元。

百度在物联网应用中能大放异彩,得益于2010年开始积极 探索 发展AI技术,应用开始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并以百度云为平台把AI能力分享给 社会 ,从农业到工业,从家庭到 汽车 ,以及翻译、图像识别和信息流等产品和服务,百度AI商业落地走在行业前列。在百度看来,人工智能将推动全 社会 新一轮产业变革,“云”巅之上的企业正向着智能化、AI化升级。

(四)阿里

阿里云在制造业也有不少案例,通过云+AI+IoT能力先后为协鑫集成、天合光能和徐工集团等大型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基于阿里云可以轻松安全地将设备连接至云,从边缘设备到云端,从各种设备上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帮助制造业提高运营效率,如协鑫光伏切片生产车间,生产良品率已经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

全球工业40和智能制造如火如荼进行中,这制造业升级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评估并加大部署物联网,不仅西门子和通用电气等工业巨擘,包括 科技 企业也积极涌入,出击这个新风口,纷纷推出打通数据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透过云端连接设备、服务和数据,并经AI技术处理,可以实时监测工厂运转状态,自主检测生产线上机械异常,以数字化来提升工厂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

作者系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网易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读IoT和AI等前沿 科技 ,基于对未来物联网洞察和对趋势判断,其观点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在当代工程施工中,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徐工集团作为大家的设备提供伙伴,应该拿出什么样的工程机械,来提高大家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一直是我们反复考虑的重中之重。
如何利用先进工程机械提升施工进度和质量
今天,将从设备提供者的角度,跟大家做如下几个方面的介绍。
1、设备的“大型化”
——更高更大更强,显著提升效率
为了提高工程的进度,人们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让设备大型化。这里面包括过去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机、大型装载机、大型拌和站、大型摊铺机等等大型甚至超大型设备。现如今,这些机型正朝着更高更大的方向发展。
2、设备提供的“成套化”
——多机协同,一站解决用户需求
在道路施工领域,多机协同施工是最显著特点。从土石方施工阶段所需的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推土机、平地机、单钢轮压路机到路面工程施工过程所需的稳定土拌和站、稳定土摊铺机、单钢轮压路机、沥青拌和站、沥青摊铺机、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沥青洒布车等,所需设备众多,施工流程异常复杂。在这个领域里要想提升总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使众多设备取得“1+1>2”的协同效应,必然会提到单一品牌的设备成套化。
可以用“设备成套性”、“单一品牌全流程覆盖”来确保对设备的服务,保障整套设备的整体可靠性,大型工程“专人专车专备件”保姆式贴身服务,减小这种流程施工中成套设备的停工误工率,提升工程总体进度。
从更深的层次上讲,可以从机群匹配的角度出发,用“系统解决方案”去提升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道路的平整度、密实度和材料均匀性。
徐工集团作为“道路施工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将推土机、平地机、稳定土摊铺机和沥青混凝土摊铺机通盘考虑,将过去的使用角度传感器的机械找平方式和使用超声波的超声波找平方式统一提升为使用激光找平的GPS 3D施工技术,从推土机和平地机就开始显著提高其施工平整度,那么整个道路工程的“过程平整度”和“结果平整度”肯定能够大幅提高,最终得到最优的路面平整度。
在混凝土施工领域,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泵送”流程中,也存在这样的成套化的考虑。搅拌站、运输车、混凝土泵的通盘考虑、协同设计,能大幅提升用户所需的混凝土的“均匀性”。
这就是“成套化”带给我们的施工质量提升结果。
3、设备作业的“智能化”
——在工程现场的“自学习”与“自适应”
让设备更“聪明”,在工程中可以“自学习”、“自适应”、“自调节”,显著降低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施工错误和施工误差,显著提升施工质量。
举路面“智能压实”的例子,过去,我们靠机手记住压实位置、压实遍数、压实工艺细节,靠机手的经验去判断压实已达到什么程度,是欠压还是过压;现在,我们让机器帮机手记录这些信息并实时在显示器上显示压实度,机手一目了然;今后,我们可以让机手先设定好最终压实度,让机器自己去判断压实度、自己去调整压实工艺参数;再进一步,机手不再需要坐在机器上,空调房里遥控指挥压实就好了。智能工程无极限
4、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远程管理,实时监控,施工信息一目了然
基于GPS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建立机器的“远程管理平台”,使大家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得到所有机器的具体位置、每日工作量等机器信息,实时管理调度机器;使大家可以在手机上提前接到设备维护保养的短信提醒,通过按时维修保养消除故障隐患,延长机器健康施工的时间。
机器一旦出故障了,远程管理平台还可以帮着机手和维修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实时为机手和维修人员出谋划策,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工误工,提高施工进度。
这个“远程管理平台”可以是巨额单机的,比如混凝土泵车、全地面起重机。也可以作为流程管理的平台,比如可以覆盖整个道路施工流程的管理平台。
5、设备设计的“人性化”
工地艰苦,怎样提高设备部件调整和维护保养的便捷性与轻松性,怎样使机器达到作业空间的“人性化”、人机 *** 作界面的“傻瓜化”,以达到 *** 作及作业“免培训”,降低设备对工人 *** 作技能的要求和劳动强度,这是我们供需双方应该共同关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只要尽可能让 *** 作机手在机器驾驶室里少费脑筋、 *** 作轻松、乘坐舒适,就肯定能大幅度缓解机手的疲劳程度,提高单台班内的工作效率,减少停机休息时间,提升施工进度。
设计人性化、 *** 作傻瓜化最典型的例子是拌和站的集中控制系统——复杂的流程管理,参数众多,控制复杂。从上料开始,输送-烘干-提升-二次筛分-称量-搅拌-出料,整个流程可视化管理,电脑按键 *** 控,简单快捷,轻松自如。
6、特殊工程中设备的“可定制化”
——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根据过往积累起来的应用经验来为大家提供各种定制方案。在通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各种工作装置的选配和改型服务,大家用什么就选什么;在大型超大型工程所需的高端设备上,请用户来工厂完全定制,量身定做,最大限度的提升设备在工程中的适应性,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为大家提供“最合适”的设备。
“个性化定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巨额单机——重型履带式起重机。用户行业多样,工况复杂,基本都是石化、核电等大型工程建设用户。这些大型工程个性化突出,需要根据工程情况特殊定制履带起重机的工作装置。这就需要设备使用方和设备提供方坐在一起共同制定研发方案——创意从用户中来,设备到用户中去。实现工程施工单位在特殊设备选择上的“闭环控制”,实现“定制化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646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