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几个概念: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等

搞懂几个概念: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等,第1张

编者按: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为团结多领域力量共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浪潮,Hi2硬核派特向业内专家(行业扫地僧)约稿,请专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新技术的概念、现状及趋势。

本文是该系列的开篇,enjoy~

〇 这里是前言

工业领域范围很广,不仅涉及行业多,各种概念也非常多,比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等,要搞清楚个中详情,还需要费不少时间。

我们花3-5分钟,先搞清楚几个概念。

话不多说,我们发车了!
一 先从智能制造的概念开始

首先,智能制造并不是一项技术,而是制造业追求的一个目标。

智能制造是一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目标 ,所以如果有人说他们已经实现了智能制造,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有误的,智能制造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大家都是刚刚起航。
二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的融合

智能制造是个筐,很多概念都往里面装。

根据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术语与定义》,智能制造应当包含 智能制造技术 和 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根据 中国工程院 的解释,新一代智能制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其 核心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 。
三 智能制造的“四新”、“三算”

智能制造包含的智能制造技术是指:贯穿应用于整个制造企业子系统涉及的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目前炙手可热的3D打印、石墨烯、虚拟现实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为了方便大家区别,笔者把其中的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 智能制造技术 简称为 “四新” 。

智能制造包含的 智能制造系统 主要是指人工智能,主要涉及 “三算” :算力、算据、算法。人工智能的算力主要是建立在云计算之上,算据是来自于工业物联网对各种设备的数据采集而形成的工业大数据,算法是将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工艺、模型工具等进行规则化、软件化、模块化。用烧饭做类比,算力是煤气灶,算据是食材原料,算法是厨师技能。
四 工业互联网即智能制造系统

构建人工智能+制造业的“三算”(算力、算据、算法)体系就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现阶段的关键载体,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融合应用的产物。
五 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子集

工业不是第一个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产业,在这之前,零售业、金融业、通信、教育等早已开始了这场融合(新零售、新金融、新生态等),只不过这次“轮流转”到了工业,而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的融合是必然,这种融合就形成了工业互联网。

各个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就是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意思的是,工业和产业的英文都是industry,中文很美妙。
六 数字化转型是目标,产业互联网是手段

数字化转型是目标,它追求的是将各行各业与数字技术融合,从而帮助传统产业获得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而产业互联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和抓手。

数字化转型是一种状态目标,追求的结果是“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是为转型而转型。
七  最后,我们小结下

1  智能制造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技术包含“四新”,智能制造系统主要是指“三算”;

2  工业互联网是指智能制造大范畴中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一部分;

3  产业互联网包含了信息技术与多个产业的融合,与工业的融合就是工业互联网;

4  数字化转型是指各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一个过程与目标,产业互联网是这一目标的手段和抓手。

现在,这些概念你搞清楚了吗?别再被人用各种概念扰乱了思路哦~

以上是本系列的“前菜”, 下期见 。

-END-

“上硬菜”栏目是硬核派微信公众号Hi2Lab的专家约稿/投稿栏目,邀请特约专家通俗地讲述硬核科技的技术概念、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如果有所获,请转发给你的朋友们吧~

●传感器技术:价格低廉、性能良好的传感器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石,物联网的发展要求更准确、更智能、更高效以及兼容性更强的传感器技术。智能数据采集技术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信息的泛在化对传感器和传感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如,微型化: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要求节约资源与能源;智能化:具备自校准、自诊断、自学习、自决策、自适应和自组织等人工智能技术;低功耗与能量获取技术:供电方式为电池、阳光、风、温度、振动等多种方式。
●设备兼容技术:大部分情况下,企业会基于现有的工业系统建造工业物联网,如何实现工业物联网中所用的传感器能够与原有设备已应用的传感器相兼容是工业物联网推广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传感器的兼容主要指数据格式的兼容与通信协议的兼容,兼容关键是标准的统一。目前,工业现场总线网络中普遍采用的如Profibus、Modus协议,已经较好地解决了兼容性问题,大多数工业设备生产厂商基于这些协议开发了各类传感器、控制器等。近年来,随着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日渐普遍,当前工业无线的WirelessHART、ISA100.11a以及wIA—PA3大标准均兼容了IEEE802.15.4无线网络协议,并提供了隧道传输机制兼容现有的通信协议,丰富了工业物联网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网络技术:网络是构成工业物联网的核心之一,数据在系统不同的层次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网络分为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一般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心的集群服务器、工厂内部的局域网以及部分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中,能提供高速率高带宽的数据传输通道。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则是一种新兴的利用无线技术进行传感器组网以及数据传输的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工业传感器的布线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传感器功能的扩展,因此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关注。
传统的有线网络技术较为成熟,在众多场合已得到了应用验证。然而,当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工业环境时,会面临如下问题:工业现场强电磁干扰、开放的无线环境让工业机器更容易受到攻击威胁、部分控制数据需要实时传输。相对于有线网络,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则正处在发展阶段,它解决了传统的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工业现场环境时的不足,提供了高可靠性、高实时性以及高安全性,主要技术包括:自适应跳频、确实性通信资源调度、无线路由、低开销高精度时间同步、网络分层数据加密、网络异常监视与报警以及设备入网鉴权等。
●信息处理技术:工业信息出现爆炸式增长,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对于工业物联网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有效处理、分析、记录这些数据,提炼出对工业生产有指导性建议的结果,是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当前业界大数据处理技术有很多,如SAP的BW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数据给企业生产运营带来的问题。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也使海量信息处理变得更为智能、高效。工业物联网泛在感知的特点使得人也成为了被感知的对象,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分析以及用户行为的建模,可以实现生产设计、制造、管理过程中的人一人、人一机和机一机之间的行为、环境和状态感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细节变化,以便得出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安全技术:工业物联网安全主要涉及数据采集安全、网络传输安全等过程,信息安全对于企业运营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在冶金、煤炭、石油等行业采集数据需要长时问的连续运行,如何保证在数据采集以及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无误是工业物联网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前提。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作用: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

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工程

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物联网连接数超120亿个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游制造业/工业占比最大

从下游领域来看,根据IoT Analytics的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行业下游占比中,制造业/工业占比22%排在首位,其次是交通/车联网,占比15%。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能物流分别占比14%、12%、12%、9%和7%,排在第3至7位。

2020年物联网链接内容90%属低功耗、广域网领域

2020年整个物联网90%连接属于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万物互联趋势下,传统移动蜂窝网络的高使用成本和高功耗催生了专为物联网连接设计的低功耗广域连接技术,对应中低速率应用场景,拥有广覆盖、扩展性强等特征,更符合室外、大规模接入的物联网应用。

2026年市场规模接近155万亿美元

根据知名国际信息技术数据公司lDC的测算,2019年全球l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则将达到80ZB。在loT行业本身的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应用、服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上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连接和工业互联网连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lDC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4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20%;预计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会接近155万亿美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660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