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物联网的一切皆可定位

如何理解物联网的一切皆可定位,第1张

物联网的一切皆可定位是物联网体系主要由运营支撑系统、传感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无线通信网系统等组成。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典型体系架构分为3层,自下而上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部署NB-IoT网络,它的主要优势是功耗低、成本低、覆盖广,可以连接很多个设备。像国内,有些运营商开始关闭2G网络,未来将越来越多的应用NB物联网技术。NB网络的这些优势,都可以在泰比特,车辆定位器上体现出来,另外定位精度上也会更及时准确。

物联网设备的地理定位已迅速成为最大的市场机会之一,不难看出为什么。许多公司正在用地理位置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代替专有的旧系统,以定位跟踪和监视设备、产品、车辆和人员等有形资产。

我们在各种不同的垂直市场中看到了这一点,包括医疗保健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在采用定位技术来更好地监控病床、水泵和其他医院设备。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确定哪些设备可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以便医院可以有效地优化运营效率。

工业承包商和建筑工人经常在工作现场拥有非常昂贵的设备,而地理定位技术可以帮助确保没有任何东西被盗或放错地方。

农业对于牧场主而言,定位技术可用于监视母牛的生命力和位置,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牧场主。

运输和物流国家货运安全委员会估计,全球货运损失的财务影响每年超过500亿美元。地理位置确保可以随时访问货物下落,从而有助于减轻损失或盗窃。

你好,这个问题建议你从两种技术的底层开始了解,会更好理解两者的优劣势

一、定义

  1)RFID定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通常指24Ghz频段内的无线射频识别,用于定位的,主要分无源UHF和有源RFID(典型24G、800M、400M等非标准协议);

  2)UWB定位,UWB(Ultra Wide Band),遵循IEEE 802154A通信标准。

二、定位原理

1)无源RFID定位,通过UHF读头进行判别,通常安装于出入口,识别到即判定经过,门口两侧通过定向天线,进行进出区分,因无源(不用电池),标签从读头处获得能量再发射出来,故识别距离较短,通常1~2米;

2)有源RFID定位,有源标签通过定时发送信号,有源基站可接收周边标签信号,通常接收范围有限(一般不大于100米半径),加上标签RSSI进行过滤,即可得到一定的范围控制,从而可识别标签靠近哪个基站,且有粗糙的距离可以参考(通常米级~10米级,故仅作范围控制参考);

3)UBW定位,通过信号飞行时间进行精确计算,通常采用TOF或TDOA方法,以超高频率发送脉冲信号,可有效排除大部分杂信号干扰,精度可达10cm级别,通常30cm应用精度,如WEWILLS众志可做0维、一维、2维及3维的定位应用,此精度下,可赋能3D场景地图,实现虚拟化现场展现。

三、主要优劣对比点:

1)基于以上原理,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在定位精度及范围上,UWB为精准定位,有源RFID为存在性0维定位,无源RFID为识别性关卡定位;

2)成本对比,无源标签为元级别,有源RFID为10元级别,UWB为百元级别;

3)功耗:无源标签不需供电,有源RFID通常05~3年,UWB通常可充电1~3个月;

4)体积:无源纸片级别(除抗金属外),有源RFID打火机级别,UWB火柴盒级别;

四、其他几种技术,也可以参考了解:

多种物联网定位技术

手机GPS定位本身就能达到10m的精度,在日常使用中已经是非常高了。
提高GPS定位精度,理论上有这样的方法:
1一个好的观测条件:手机周围不能有高大的建筑物、树木等遮挡卫星信号的东西;远离强的信号发射源,例如信号塔。这样就能同时观测到多颗卫星,卫星数越多,解算越精确。
2延长观测时间:在观测相同的卫星数的情况下,延长观测时间可以获得更多的观测值,解算位置就能达到更高的精度。

来源: 科技 日报

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八部委推行物联网行动计划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物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将其纳入了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但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产业生态不够健全、规模化应用不足、支撑体系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等。

近日,工信部联合国家网信办、 科技 部等八部委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 社会 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具体包括四大行动目标:创新能力有所突破、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支撑体系更加健全。

《行动计划》也提出了到2023年底的一系列具体量化目标: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完成40项以上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等。

《行动计划》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技术融合创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3个方面对提升物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部署安排,提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揭榜挂帅”,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加大对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信、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补齐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等产业短板;力争到2023年底,突破一批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 *** 作系统、新型短距离通信等关键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行业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综合考虑各领域对物联网需求的紧迫性、发展基础和经济效益等重要因素,《行动计划》按照“分业施策、有序推进”的原则,提出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内,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以 社会 治理现代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市政、乡村、交通、能源、公共卫生等应用场景,提升 社会 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以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推进物联网与农业、制造业、建造业、生态环保、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家居、 健康 等领域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丰富数字生活体验。

《行动计划》还提出,鼓励地方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一批物联网技术孵化创新中心,调动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基金会、开源社区等机构协同创新形成合力。

此外,标准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行动计划》提出从标准体系建设与关键标准制定方面推动物联网标准化工作,依托全国信标委及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计划3年内组织国内产学研力量加快制修订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同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贡献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685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