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20年

管理哲学20年,第1张

CEOCIOCOMCN

IT经理世界

技术催生组织机构发生了根本改变,管理思想也不得不面临更多挑战。

从精益模式走向新世纪

20世纪是管理成为专门学科的100年,也是被管理学家斯图尔特·克雷纳称为“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00年”。 从大工业时代开始对“科学管理”思想的崇拜,到对生产线上的“人”的发现,德鲁克对企业、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现和界定,以至再到职场对女性潜能和利益的关切。

管理学是和商业发展密切相关的。1998年,道琼斯指数涨到9000点;微软的市值达2620亿美元,超过了当时如日中天的通用电气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公司……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横扫亚洲:从1997年7月开始,发生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这些国家的经济在1998年呈现负增长……

在经济大环境之下,管理学著作也反映了企业的焦虑所在。 1993年出版的《企业再造》(作者:詹姆斯·钱皮、迈克尔·加默)成为削减企业规模的圣经,当年正是IBM“大象开始跳舞”的转型之年;1994年出版的《战略规划的兴衰》(作者:亨利·明茨伯格)和《竞争大未来》(作者:加里·哈默、CK普拉哈拉德)宣告战略新时代的到来,同年出版的《基业长青》(作者: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拉斯)更成为20世纪90年带最重要的管理著作之一, 其中对于长寿企业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敏感,有凝聚力和强烈的认同感,宽容,在财务上保守。

而在生产实践中,丰田精益生产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最受追捧的模式。精益生产建立在三条简单的原则上。第一是实时生产(just-in-time,JIT),生产必须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是每一个人都要对质量负起责任,凡有质量缺陷,一经确定便要立刻予以纠正;第三是“价值流”,不能把公司看作一系列无关的产品和生产流程,而应当看成连续的统一体,一个包括了供应商和客户的流。

然而这一切都遇到了新模式的挑战。1999年,在《财富》杂志美国最受尊敬的公司排行榜上,戴尔电脑上升到第四位,仅次于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和微软。这家公司借助模式发挥出技术效应。

这家电商先驱,借助网络和顾客直接建立联系,一方面顾客可以订制所需产品,另一方面从运营角度上来讲,没有中间商、减少库存,借助技术提升物流及分销效率,使得管理费用极低,并在企业发展中开辟了另一种增长可能。 计算机及互联网等 科技 的发展带来商业模式的革命,同时也对管理带来深刻的影响。

戴尔公司所代表的颠覆式创新,正是从技术开始的嬗变。1997年,Clayton Christensen在《创新者的困境:当新技术使大公司破产》(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颠覆性技术 (Disruptive Technologies)”一词。 自此,互联网公司所代表的颠覆式创新开始了翻江倒海的20年。

中国管理热

从1998年创刊之始,《IT经理世界》管理栏目就以介绍管理前沿内容为己任,对于德鲁克思想以及明茨伯格的介绍最为令人印象深刻。2006年,管理大师明茨伯格在《IT经理世界》的邀请之下再次访华,在“管理向何处去”解读大师论坛上,明茨伯格强调“领导能力是教不出来的”。这是他时隔20年之后再度访华。1986他第一次访华讲学时,在中国人眼里是个普通的老外,而第二次访华时,他则是如雷贯耳的名人。然而,年近古稀的明茨伯格依然对中国兴趣盎然,再次来到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他感慨万分,中国的变化使他难以想象,“中国人的视野比以前更为开阔了”。

在4月中旬到月底的近10天时间里,明茨伯格先后在中国的上海、杭州和北京作专题演讲和讨论,并在温州参观访问了几家企业,他虽然已是67岁高龄,但他的思想依然犀利,眼光依然敏锐,他提出,中国可以学习西方最好的东西,但不要一味模仿别人的发展模式,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开辟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他还给中国企业家提出了忠告: “在企业中太强调个人的强势是很危险的,领导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保持谦和的心态。” 这是他批判英雄式领导观点的一个中国式表达。在他眼里,中国如果创造出一批“企业英雄”,有可能是很危险的。

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1998年成立的腾讯、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2000年成立的百度,在进入21世纪之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在诸多领域形成颠覆式创新,而传统企业(非互联网企业)则出现了普遍性的焦虑。西方发达完备的管理学为CEO们提供了一剂“解药”。

而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中国MBA教育,也助推了管理学的讨论热潮。案例教学法、讨论、实践课,让清华、北大等各大院校以及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成为企业高管广为热衷的知识与人脉的双重进阶,甚至还在2000年后催生了高级团建模式的戈壁行走等各种MBA赛事,形成新的产业。

管理学的冬天?

技术带来的几次工业革命,都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从而带来价值创造、分配模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到组织行为的改变。这样的变革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都不难看出这样的轨迹。

而建立在工业 社会 之上的管理学,在互联网及新兴 科技 的冲击下也遭遇挑战。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宗旨建立的企业组织形态之中,无数人以获得价值分配而依附于组织。借助网络被降低的交易成本使得外部交易成本等于甚至低于内部交易成本,新型超越既有组织的协作形式,使得企业组织的元素能够被根本改变。研发、财务、人事、供应链等都可以用外包形式得到实现,人可以独立于组织之外存在。

科层制所确保的流程日渐僵化,一个员工对应一个岗位的束缚,使得组织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组织边界的模糊,更像是互联网所提倡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的泛组织形态。

实际上,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兴起,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也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于员工面试、薪酬福利、离职可能性、工作午餐安排等提供改进方案。

随着互联网公司的成长,其在管理上带来的改变,也成就了新的模式。工程师文化成了企业新的圭臬。谷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认为, “在谷歌,我们试着将自主思维方式推行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于是,在谷歌吸引创意精英成为公司使命,因为“创意精英明白,商业计划远远没有支撑计划的支柱重要。”

在这个 科技 至高无上、员工被充分授权的互联网行业中,对于管理的理解被颠覆了。“硅谷范”既是摆满零食的游乐场一般的办公室,也是帽衫与牛仔裤,更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新型商业组织

矩阵型组织、变形虫组织都在尝试对科层制进行改造,实质问题都指向一个:到底有没有一种组织形式能够适应去中心化的管理?

合弄制是一种解答。 Holacracy(合弄制)的创始人Brain Rorberson正是这种变革的催生者之一。这种管理方式由一家叫做Ternary的软件公司所孵化,是诸多组织治理民主形态中的一种,2007年由这家公司的创始人Brian Robertson将当中的最佳实践整理出来并发展成组织系统,命名为Holacracy。2010年,Robertson建立了Holacracy Constitution,为这个系统提出核心规则和实践,并支持相关公司实践。

《福布斯》和《快公司》赞扬他所发展的“合弄制”为“一个对于管理和运行组织有着深刻理解的管理体系,快速、灵活并且成功的达到目标。将企业从即将过时的自上而下的专制规划当中解脱出来。”Brian Robertson更乐于强调合弄制并非一种管理模式,而是一项技术。

从合弄制本身来看,CEO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将正式放弃管理的权威,将权威转交给一个根据公司内部“宪法”成立的管理委员会,并转而承担重组公司员工小团队的职责。在这种制度之下,公司组织架构“去中心化”,公司员工重新自由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小组。在小组当中,每人选择自己的职务和自己的目标。

这意味着, 合弄制将过去由“人及固定岗位”定义工作,转变为“围绕工作任务”来定义,且经常被更新。 合弄制是敏捷管理的最有力的组织表达形式之一,这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组织构架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帮助组织内的团队和个体以更加快速、创新、灵活、精简、线上点对点互动的方式完成任务。同时合弄制的架构更加的清晰,谁负责什么,谁做哪些决定都在动态系统上被清楚地定义和强有力地执行。

这项技术从2009年被少数公司开始使用,2013年起被Amazon旗下的线上电商公司Zappos全面使用而名声在外,2015年传入中国。合弄制由于Google在内的一批互联网公司的使用而在硅谷掀起一阵浪潮。截至目前,全球有超过1000家的企业正在运营合弄。包括达能、迪卡侬等在内的近百家公司从2015年开始采用这项制度,瑞士与银行相关的线上金融数据分析公司也在应用中。

与合弄制一样让每一个员工成为老板的还有中国的海尔集团。这家白色家电巨人企业,将庞大的组织架构拆分为平台以及各种小微,让组织架构实现新的尝试,继而在物联网时代形成生态企业。 从2005年开始,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在十二年的摸索中,这项改革始终坚持以人的价值创造为主线。 实际上,只要组织是人构成的,背后的驱动力就没有差异。“人单合一”就是这种驱动力的源泉,让员工成为自主人,让创客直接连接用户,为自己的价值下定义,

从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开始到雷神新三板上市这类样板小微的出现。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将2017年称为“‘人单合一’模式生根开花结果的元年”。而2018年,张瑞敏又提出生态圈、生态收入、生态品牌的“三生”体系,形成物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实践。

共益企业

另一种对于组织模式的 探索 是B型(Benefit Corporation)企业。公司制自诞生以来,就和 社会 责任密不可分。到底能以怎样的形式解决这样天生的问题?公司与管理要面对怎样的未来? 管理大师德鲁克盛赞 社会 企业的理念与管理,认为 社会 企业代表着管理的未来。

所谓“ 社会 企业”,就是为达到一定的 社会 目的,通过企业和商业的方法来经营管理的公司或组织。不同于传统的依靠捐赠的慈善组织,它们以盈利模式维系生存,同时主要为了实现 社会 目标,并为此将大部分盈余重新投入企业或社区,而不是追求股东和企业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而B型企业必须考虑他们对所有利益相关方产生的影响——包括员工、供应商、社区、消费者和环境等,而不仅仅是股东。换句话说,这是一种重新定义商业成功的方式,包含“公司治理”“友善环境”“社区经营”“员工照顾”,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商业模式”等五个关键要素。B型企业所倡导的是企业不仅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更应成为“为世界做到最好的企业”。

如果说过去的两百年,公司制奠定了全球经济财富的基础,国家间的战争被替代成公司间跨国的竞争与合作;未来的一百年,随着 社会 逐渐富足,则将是B型企业生根、发芽、在全球茁壮成长的阶段, 社会 创业家将在这个新的组织形式下创造更公平的 社会 、更持续发展的明天。

作者丨郑悦

微信编辑 | 周星如

审稿编辑 | 正月

>

文 | 步日欣

前段时间有篇广受关注的文章,《中国首家千亿市值芯片公司的浮与沉》,写汇顶 科技 的。

汇顶 科技 千亿市值的崛起,仰仗的是指纹识别芯片市场空间的打开。

但实际上,指纹识别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产业化了20多年。早在1998年,西门子就推出过一款“原型机”,首次将指纹识别应用于手机。

但十几年过去了,手机终端的指纹识别应用,始终是一个小众市场,并不被大众广泛认可。直到2013年9月10日,苹果公司发布iPhone 5S,才最终将全球产业界的目光聚焦到这颗小小的芯片上面。

在指纹识别领域,当时已经有了AuthenTec(2012年苹果收购)、Validity(2013年Synaptics收购)、FPC(FingerPrint Card)三家长期深耕这个领域的巨头。

所以固定电话机芯片、多点触控芯片起家的汇顶 科技 ,看到苹果带火了指纹识别,有点儿追风口的意味,把宝押在了指纹识别上面,不免带有一定的赌徒心理。

从这个角度看,汇顶 科技 算是后入局者,俗称的GreenHand。

但凡这种市场格局之下,想要有所斩获,价格战是一个必然选择。汇顶 科技 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价格屠夫的角色。

将指纹识别模组,从2014年的10美元,打到现在的15美元,来自中国的汇顶 科技 功不可没。

注:以上特质电容式指纹识别价格。

随着昔日霸主AuthenTec成了苹果御用芯片厂、汇顶 科技 祭起价格大旗、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与其中,整个指纹识别芯片领域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是FPC一跃成为全球龙头,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汇顶 科技 把宝座抢走了。

《中国首家千亿市值芯片公司的浮与沉》一文中,讲的是汇顶 科技 现在也很迷茫,随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被采用,比如3D感测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的市场还能维持多久……

想要维持住千亿市值,就不得不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多点战略布局,生物识别、人机交互、语音及音频(VAS)、IoT……

一阵风吹来,谁知道哪片土地明天会长什么庄稼……

不过更难受的恐怕是FPC,不但头把交椅被汇顶 科技 抢走了,后面还有中国的思立微在步步紧逼,不断蚕食市场份额。

这个坚守二十多年终于迎来好时代的昔日巨头,要说不落寞不愤怒是不可能的。

做芯片,特别是做消费级芯片,都面临这个问题。前期很苦,因为你不知道市场爆发点在哪里,何时会降临;后期需要很快,战略布局不能有半点马虎,因为你不知道何时吹来一股新风,就会被淘汰。

芯片的火热,不能光看到狼吃肉,而忽视掉狼挨过的揍。

以上为引子,下面围绕指纹识别这个话题,谈一谈产业链和产业基础知识。

这个很有必要。

看看汇顶 科技 的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答复,估计也一脸无奈。

很多人埋怨董秘擅长打太极,顾左右而言他,不正面回答问题,但有些时候吧,你问的首先得是个问题。

就如同知乎的准则,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就像这个问题,“屏下指纹”咋就被“屏上指纹”代替了?对于“屏上指纹”这个定义,反正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百度也告诉我,屏上指纹是指手指在屏幕上留下指纹,把屏幕弄脏了。

(一)指纹识别的定义和原理

指纹识别,是物体特征识别技术之一,同虹膜识别、人脸识别、静脉识别、声纹识别、步态识别一样,都是利用人体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来进身份鉴定。

不管你的指纹是簸箕还是斗,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谓的指纹识别,就是从指纹中提取特定的关键信息,形成指纹特征数据,用来标识这个唯一的指纹身份。

指纹识别一般包含三个过程:利用电容、光学、超声波等技术读取指纹图像、处理指纹图像并提取特征点、与留存的指纹特征进行比对匹配。

(二)指纹识别的分类

目前行业主流的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有三种: 电容式、光学式和超声波式

电容式指纹识别最为成熟,应用也最为普遍,我们当前大多数手机指纹识别采用的都是这种技术。最大的缺点是占地儿,需要在屏幕下方、侧方或者后方单独辟出一块地方来专门用作指纹识别。

光学式和超声波式的应用,则是为了适应目前“全面屏”的大潮流,既然全面屏了,前面没有空地儿放指纹识别,侧边和后面又不太方便,只能将指纹识别模块放置于屏幕下方,透过屏幕来完成指纹识别,因此统称为“屏下指纹”技术。

电容式指纹识别:

由于手指纹与感测器距离不同,电容感测器测量到的电容也不同,从而根据不同的电容值形成指纹影像信息。我们目前手机常用的指纹识别即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

光学式指纹识别:

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拍照原理,通过CMOS图像传感器,接受指纹图像信息,并转换成指纹的数字信号信息,提取特征点信息。由于OLED屏逐渐普及,由于其自发光属性,更适合于光学式指纹识别。

超声波式指纹识别:

利用超声波穿透屏幕,接收不同材料反射的回波,从而识别指纹图样特征。

(三)指纹识别的产业链

光学式指纹识别的产业链的参与方主要包括指纹识别芯片和方案厂商、光学透镜厂商、图像传感器厂商、模组厂商、下游终端应用厂商等。

(四)市场格局

在指纹识别芯片领域,汇顶 科技 已经跃升为当之无愧的全球老大,市场占有率达到39%(2018年出货数据)。

而在当前最火的屏下指纹领域,主要采用的是光学指纹识别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汇顶 科技 也独占鳌头。在屏下指纹识别领域,根据CINNO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汇顶 科技 占据全球整体屏下指纹市场份额也超过一半,达到57%,不考虑高通公司的25%超声波指纹识别,汇顶 科技 占据光学屏下指纹市场份额高达75%。

(五)中国指纹识别产业链公司

作者简介:步日欣

创道咨询创始人,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经管学院特聘导师、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顾问、北京芯合汇集成电路产业平台顾问、威海双创街创业导师。电子工程本科、计算机硕士学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通过CFA LII考试,先后就职于亚信咨询、中科院赛新资本、东旭集团金控集团等,拥有IT研发、咨询、投融资十五年以上经验,关注投资领域为人工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

在过去年十几年互联网取得的高速发展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进,在5G的春风里,物联网生态逐步崛起,单纯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技术服务型互联网企业已然走到了 历史 的尽头,同传统的制造企业一样,面临大浪滔沙终将被淹没的窘境。

2019年10月19日,在首届跨国公司青岛峰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表示,应对物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实现三个转型。

第一个转型是导向的转型。企业应该从追求规模的扩大转向创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物联网生态的本质就是人联网,就是创造人们在物联网时代的生活质量和最佳体验。

第二个是品牌的转型。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产品品牌转向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企业与用户共同创造场景生态,比如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客厅等等。在以5G为基础的物联网场景下 探索 应用场景生态,逐步提高物联网时代的竞争力。

第三是商业模式的转型。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即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转化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生态系统模式。

张瑞敏的表述是基于传统企业的物理层面来理解物联网生态的,而全面的物联网,自然不是只有物还有网,如果说形形色色的传感器和5G通讯技术为物联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近些年来丰富的互联网商业应用生态和多元的互联网开发技术则为物联网的未来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也为互联网企业向物联网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然而现在许多互联网企业却面临着向物联网转型的艰难,一方面是对过去十几年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辉煌恋恋不舍,总期待着互联网还能梅开二度;另一方面却是面对物联网的物理层面有点不知所措,一时不知从哪开始。

我们九米 科技 的开发工程师们习惯了在互联网空间里驰骋,也曾经一度想回避物联网的存在,不愿意去介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然而基于智慧互联的现实,我们却接到了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与设备端连接,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传统的物联网企业对线下物理设备通讯管理信手拈来,可是对于云端管理构建和应用场景的想象表现出了束手无策。

而这恰恰就是一种机会,一种现场与云端双向互通所倒逼的机会。

作为互联网企业,我们要清楚认识到自已的不足,我们的目光不要对物理端有太多的锁定,但对物理端上云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互联网技术开发优势。我们的不足是要尽快熟悉物联网领域的MODEBUS协议、CDT协议和485通讯方式,然后结合我们对云上软件开发的经验,积极地开拓更多云端应用场景下的功能,更好地为线下物联网基础企业服务,这将是互联网企业向物联网转型的必经之路。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已。今天我们的挑战在于踏准物联网时代的节拍。否则,不管你是多大的企业都会被时代所抛弃。”海尔董事长张瑞敏说的颇有些道理,审时度势,把握时代机会,互联网企业一定能够走出自已的春天。

蜂窝模组出货量将会激增,但市场会重新洗牌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龚勇

细分的场景,行业的渠道,核心的技术,才是生存的关键

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 物联网领域经理 谭华

2018年,不是寒冷,是火炉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事务经理 孙芃卉

物联网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

Semtech 市场战略总监 甘泉

2018年是资本市场的“寒冬”,却是物联网是的“初春”

厦门南鹏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王铎霖

物联网需打破落地难、盈利难的质疑

日海智能市场经理 谭梦溪

2018年是物联网真正由示范到实际应用转化的起始年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伯林

先回归产品本质,其次是物联网。

深圳市汇径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孙科彧

物联网的窗口期说了这么多年,或在2019至2020年真的降临

APICloud联合创始人兼CTO 邹达

物联网不能只停留在“将来我们能为客户做什么“的概念中

北京羿娲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VP李博

物联网市场上拼价格抢市场并不明智

奇迹物联(北京) 科技 有限公司CEO 杨仁磊

聚焦用户与产品,就无惧外部环境

杭州中科思创射频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蔡玉锋

NB-IoT将成为万物互联的万能钥匙

芯翼信息 科技 市场总监 陈正磊

物联网连接增长依旧强势,国产芯片迎来良机

上海移芯通信 科技 有限公司 高级市场总监 杨月启

物联网并未达到预期,但不用怀疑未来的潜力

利尔达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经理 徐海

物联网渐行渐热,应用遍地开花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 谷荣祥

2018年是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一年, 2019年将会是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一年

上海桑锐电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张吉泰

NB-IoT量价齐飞,为物联网打开了突破口

江苏南大五维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潘巍松

期待5G商用,实现无人驾驶、MR影院影院等应用

深圳前海翼联 科技 有限公司 企划主管 陈奕榕

物联网平台化没有想象的市场效果,头部玩家还没出现。

深圳市飞思捷跃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杨捷

物联网应用定位精度提升需求迫切

深圳思凯微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光华

AI和IoT紧密结合,是未来5年物联网的最大商机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廖原

产业周期起起伏伏,做好产品才是王道

杭州数蛙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霍燕林

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受到热捧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K/3事业部总经理 张剑云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来十年一定是物联网行业的春天。

成都精位 科技 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总裁 周宏亮

物联互联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

锐骐(厦门)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锐骐 科技 董事长 谢洪泉

明确公司定位,聚焦产品与方案迎接新一轮洗牌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解决方案经理 杜利征

物联行业已是“冉冉之星”,何以谈“寒冷黑夜”

上海莱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经理 何良龙

物联网企业从单一供应商向解决方案转变

苏州芒种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薛明刚

物联网应用在普及性和上档次两方面都将大有可为

北京优锘 科技 有限公司 VP 沈祎岗

工业物联网项目数量在逆流而上

上海美迪索科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VP 庄正军

物联网概念热不热,与企业不相干

北京九纯健 科技 发展有公司 副总经理 王小永

2018年是一个重新洗牌,行业优胜劣汰的一个时机

机智云创始人兼CEO 黄灼

物联网或将崛起于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七牛云边缘计算及IoT负责人 陶纯堂

5G技术的到来让万物互联时代触手可及

值得看云技术有限公司CEO 许明

物联网进入跨品牌跨品类跨协议的智能互联时代

广州云智易物联网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戴筱倩

技术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上海艾拉比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 万学靖

智能家居市场正在从产品推广到用户运营的转变

富连网智能家居 科技 服务公司 生态链商务拓展总监 刘威

一站式物联网私网部署及相关应用方案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杭州罗万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裁 孙伟仁

智慧零售与工业制造业转型市场崛起迅速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张艳霞

共享单车风光不再,电动车和智能锁迎头赶上

MiraMEMS Marketing吴子健

深挖企业需求,瞄准To B领域

赫里奥(苏州) 科技 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剑宇

消防领域刺激了传感器的市场需求

合肥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锦荣

新零售方案的视觉识别技术趋于成熟

安徽耐可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CEO 张治国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看似是不同领域的玩家各布其局,实则为同一赛道的选手竞相赛跑。不论是传统家电企业努力把住手机这一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还是手机厂商们积极拓展家电品类,打造各自的IoT(物联网)生态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生产手机是否能让家电企业消除“前景焦虑”?手机厂商在IoT赛道力突重围的关键又是什么?

格力曝光折叠机技术 “董明珠们”为何执着造手机?

2月5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可折叠屏幕以及折叠屏移动终端”专利信息。该专利技术中的一大特点是“左右两侧屏幕各自独立存在,可以各自单独折叠展开运动,相互之间相对自由。”这就避免了目前市面上折叠手机厂商未能彻底解决的铰链难题。

2020年12月,格力旗下首款5G手机上架,格力手机更名为大松手机,采用骁龙765G处理器,售价2699元起。不过,大松手机目前官方销售渠道仅为格力董明珠店电商平台。从其产品介绍中“家庭全场景智慧互联”“一键可同时完成5个设备配网”“可通过语音助手或‘格力+’App互联格力智能家居”等卖点不难看出,大松手机让格力距离实现“智慧互联”又近了。

事实上,与格力布局手机业务路径相似的,还有TCL、海信、康佳等传统家电企业。例如,海信近日推出了旗下首款5G阅读手机A7 CC版,水墨屏被升级为67英寸彩墨屏,采用的是国产紫光展锐虎贲T7510 5G处理器,续航达4770mAh。目前已正式在电商平台发售,6+128GB版本售2399元。虽然其大篇幅产品介绍聚焦在阅读友好性这一卖点,AI墨智键仍给这款新品附上了智能因子。

今年1月,TCL以2021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为契机,召开全球发布会,发布了其在半导体显示、家电及通讯等领域的多款智慧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针对海外市场,TCL发布了全新TCL 20系列手机,包括五款2021年最新的TCL智能手机,并预热了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多屏互动方案,称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智能协作体验。

随着5G及物联网技术日渐成熟,家电企业对于手机的 探索 更加乐此不疲。由此,回看此前董明珠针对外界负面评价的回应,似乎更能理解其深意。她说,手机业务需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我们的研发团队在逐步形成,也有了自己的技术,大家认为市场上没人买就是失败了,我并不这样认为。”

OPPO成立安第斯事业部 手机厂商加速布局IoT

2月3日,OPPO成立安第斯事业部,主要负责云平台、数据中心以及基础技术等。据报道,OPPO内部人士表示,独立云和大数据将完善相关移动产品的服务,包括视频和HeyThings。

HeyThings是于2019年首次亮相的OPPO在IoT领域注册的商标,包括HeyThings IoT 协议、HeyThings IoT 服务平台和音频互联协议,分别用以帮助生态合作伙伴快速实现产品接入,为开发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硬件智能化服务,以及将开发好的音频互联协议和能力进行开放,实现更多第三方智能耳机与 OPPO 手机的互联互通。

在HeyThings亮相的开发者大会上,OPPO还提出了面向 IoT 行业领域的能力开放行动。2020年上半年,OPPO Watch、OPPO 手环及OPPO Enco三款蓝牙耳机等可穿戴设备的接连发布,实现了计划的落地。后来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的智能电视,将上述OPPO Watch等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了以智能电视为中心的IoT家居场景。

一边是家电企业在“手机端”发力,另一边则是手机厂商入局智能家电。早在2013年,小米就着手打造生态,并不顾外界的“嘲笑”,坚持智能家居的布局。2019年小米成立大家电事业部,开拓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与主打空调业务的格力形成正面竞争。

华为、小米、OPPO大力投入的智能电视业务,也对海信、TCL、康佳等传统家电企业的核心业务造成不小压力。

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愈加成熟且广泛应用,手机、家电都逐渐被划入同一大类——IoT产品,它们的使命莫过于在家居、办公、出行等各类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体验。

小米的IoT产品布局可谓大而全,其IoT生态链目前已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别的智能硬件。且由于小米的IoT产品不要求与小米手机深度绑定,支持iOS和Android等各种系统,在场景体验和产品选择上,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可能。

另一方面,面对技术迭代、需求升级,手机厂商们也无法放慢脚步。布局IoT既是行业大势所趋,也是企业破茧重生。

对华为而言,其在2015年发布智能家居战略,推出了HUAWEI HiLink,即连接华为与伙伴的IoT生态战略平台。以软件平台互联建设为突破口,华为IoT平台实现了多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

2019年3月,华为正式提出了“1+8+N”战略:其中“1”是核心产品手机,也是主入口;“8”包含了PC、平板、电视、耳机、手表等8大主流品类,为辅入口;“N”是指华为与生态合作伙伴研发的泛IoT产品。2020年11月,华为消费者业务Hilink生态总经理闪罡曾表示:“2020年是华为IoT生态业务的崛起之年。”

IoT分布式入口或为趋势 家电企业需合作、 科技 公司期爆款

根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2020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是华为、vivo、OPPO,占比分别为383%、177%和174%。小米、苹果位列其后,而其他手机所占市场份额为35%。

中国工研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IoT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成长率达136%,将成为未来几年推动 科技 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2018—2019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也已超12万亿元,物联网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729%。

据Counterpoint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已投资了300多家公司,涉及2000多种产品SKU。2019年,旗下物联网和生活用品行业同比增长417%,达到621亿元人民币,占小米总收入的30%以上。

“未来一定是物联网时代,但对家电企业来说,物联网时代不意味着一定要做手机。有观点认为,真正的物联网将通过分布式入口进入,即每一个智能家居产品都可以成为入口,用户可通过向家中任何一个家电产品发布指令来实现远程 *** 控。比如,在厨房对着冰箱说‘打开空调’,客厅里的空调就开了。”刘步尘认为,对于家电企业而言,与 科技 公司开展合作进入IoT领域会是更明智的选择。

OPPO副总裁、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裁刘波也曾指出,当前以 IoT、5G、云、AI 为引领的新技术,正在促进智能手机之外的新兴终端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生活品质和效率。

“他们在IoT领域的竞争态势跟手机(业务)的竞争态势是一样的。”在孙燕飚看来,手机产布局IoT,不论生产什么产品都是一种尝试。“目前整个IoT行业没有爆款,相对火爆些的产品也不是家电,是蓝牙耳机和手环,所以现在手机厂商们想做什么产品都可以。”他指出。

心理学家:有五种行业,让你容易焦虑和抑郁,别硬撑
第一,金融行业。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上了热搜:
某大型基I金经理猝然离世,年仅41岁。
虽然公司对外发布的公告里并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但很多人纷纷猜测,应该是跟工作有关。
上半年各行各业的业绩不佳,像他这样手里掌握着巨量资金的金融精英,自然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搜索这条信息的时候,浏览器还提供了一些关联信息,我才发现:金融圈真是一个压力巨大的行业。这个行业钱多、风大、机会来势汹汹却又转瞬即逝。从业者可能一步登天,也有可能一秒坠落。在影视剧里,金融从业者总是世界的主角。身着昂贵的西装,背后是瞬息万变的价格盘;地库里停着百万豪车,打个电话就是上千万的盈亏,跺跺脚整个城市都要震上几震。人们口中“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光鲜表面,内部其实是一触即破的高压气球。
工作带来的高压,会让从业者们身心俱疲,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深渊。
第二,服务行业。
有一种抑郁的表现叫做“微笑抑郁”。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他平时看上去非常开心,对人有很强的亲和力,是团队里的开心果。但实际上,当他独自一个人或者面对好朋友和家人的时候,却很沉闷甚至内向寡言。这种现象,在做服务业的人群里很常见。现在我们社会的服务业要求很高。比如说商场、超市这种非常重视服务的单位,通常会要求员工: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跟顾客发生冲突,不能让顾客感受到不满意和不方便。但是所谓的“优质服务”必然要伴随着服务者对自己情绪做出的“牺牲”。为了能拿到工资,服务者必须忍耐自己的情绪。
哪怕自己不开心,不快乐,但是面对顾客还是要表现的和颜悦色,不被允许甩脸子,更不能冲突。而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自己陷入了抑郁。
第三,销售行业。
作为销售的你什么时候会焦虑?我想,应该是“无时无刻”。面对迟迟谈不下来的订单,你会焦虑;无论怎么努力都提不上去的业绩,你会焦虑;卖不出去商品,你会焦虑;如果销售得太好,生产方面跟不上,你还是会焦虑。总之,销售行业的从业者,就没有不 *** 心的事情。
而且想做好销售,某种程度还必须“全能”。你又要懂营销,又要维护客户关系,又得充分了解产品……如果一个公司里,其他岗位的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拿到工资,而销售就必须的全都会才能赚到钱。毕竟,销售的底薪通常都少得可怜。
公司老板用这种方式,试图激发销售人员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销售是一个没有太多保障、也不会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工作。况且,销售行业有不成文的规定:进入新公司,如果三个月内还没有明显的成绩,就得自动走人。这种压力,无疑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焦虑,甚至发展成抑郁。
第四,互联网行业。
提到互联网行业,我想很多人应该跟我一样,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就是:加班。加班跟心情抑郁有关系吗?心理学研究表明:工作时间长期大于11小时的人,与每天工作7~8小时的人相比,抑郁的风险要高出两倍多。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现象:
1,下班之后,什么都不想做,只想玩玩手机,刷刷无脑的短视频。
2,原本感兴趣的事情也不感兴趣了。
3,到了周末不想出门,不想社交,找借口推掉聚会和团建,甚至连洗脸刷牙都觉得很麻烦。
4,内心经常感到空虚,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缓解。
5,有时候明明也没干什么,但是却没有缘由的觉得很累,很疲劳。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里至少两条,说明你得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了,很有可能在抑郁的边缘。
第五,全职主妇。
为什么我劝你不要轻易去做全职主妇呢?很多人都觉得:当全职主妇多轻松啊,不用上班,不用打工。每天在家玩玩,家务随便做做,偶尔带带孩子就行了。全职主妇的生活真的如此轻松惬意吗?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首先全职主妇没有收入来源,必须过手心向上的日子,没有经济自主的权利,做什么都要看丈夫脸色;其次,全职主妇由于没有工作,导致别人都会认为,你必须无条件承担所有的家务。然而做家务是一件非常疲劳繁琐的事情,而且是全年365天午休。如此辛苦的工作,却没有工资,没有合同,没有社保。关键还得不到认可,旁人都觉得这都是你应该做的。

在 娱乐 圈内,近些年来一直都很流传这样一句话,再不努力就要回家继承家产了。

乍一听,这番言语用当下最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凡尔赛”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了。

可在 娱乐 圈以外,其实也有很多努力的年轻人,凭借自己一身本领开创出比前人更为辉煌的基业。

刘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同其他富二代相比,四川80后女孩刘畅的生活从童年开始就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她并不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选之子。

彼时,她的父亲刘永好还只是在四川成都政府部门任职,拿着国家的工资,抱着“铁饭碗”养活一家三口。

直到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同时也唤醒了这个三十岁的男人的创业心。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永好忍痛辞去了公职,联合自己的三位兄长一道去了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创业。

为了启动创业资金,兄弟四人不惜变卖手表、自行车等家产,终于筹集了1000元人民币。

从种植到养殖,兄弟四人历经磨难、坚持不懈,短短六年便积累了1000万,整整翻了1万倍。

和平分家后,刘永好便拿着第一桶金创出了中国最大的本土饲料企业集团——希望集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创一代”。

关于父亲的这些辉煌史,刘畅在成年之前几乎是不知情的,她只知道家里人是做生意的,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当然,这也是刘永好故意隐瞒的结果,他并不希望女儿活在优越感中,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活出自己想过的生活。

所幸刘畅也并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刚进高中便因成绩优异被学校保送到国外留学。

语言沟通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让刘畅很快就体会到了孤独,不过这也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业。

六年后,这个女孩便凭借一己之力在美国取得MBA学位,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

或许是一个人在国外待久了,刘畅学成后没多久便回到了祖国,前往北京谋生。

环境使然,她在这里结识了很多 娱乐 圈的朋友,登上舞台做偶像忽然成为了这个年轻女孩的梦想。

和所有出道的明星一样,刘畅进军演艺圈的第一个选择便是选秀,只是当她准备报名的时候却被父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在刘永好的认知里,女儿早晚都要尝试一下创业这条道路,即使不继承家业,也不应该选择演员这条道路。

这一次,刘畅做出了妥协,主动接受了父亲借给自己的创业资金在成都春熙路开了一家饰品店。

开店之后,她才慢慢接触到商业,从进货选货到销售算账,都是她一人亲历而为。

几个月后,她便把父亲的借款还清了。

遗憾的是,这种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小店便走上了下坡路,情急之下刘畅也只能寻求父亲的帮助。

可是刘永好并没有直接告诉女儿一些商业之道,而是邀请她来希望集团上班,让时间告诉她答案。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刘畅答应了父亲的要求,殊不知,这个选择就意味着自己的半只脚已经踏上了家族产业继承人的宝座。

2002年年初,刘永好旗下的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一位新的办公室主任,正是22岁的刘畅。

奇怪的是,此时她的名字竟然叫李天媚,而且这一叫就是十年。

这一切都是刘永好父女二人策划好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避免身份对工作的影响。

不得不说,刘畅也是一个非常低调的女孩,工作上的她勤勤恳恳,生活上的她也从不奢靡,丝毫没有富二代的模样。

或许这就是她能一直“隐藏”在父亲公司的最大原因,旁人眼中的她与一个普通的实习生并无差异。

随后,刘畅又以李天媚的身份进入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这一次的她同样任职办公室主任。

当经验与技能提高后,刘永好把女儿的职位升了一些。

2004年年底,李天媚以董事和副总经理的身份成功在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站稳脚跟

从底层到管理层,刘畅在每个岗位都得到了历练,经验与技能也得到了提升,此时的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商业小白了。

为了向父亲证实自己的能力,胆大的她主动请缨涉足房地产事业,主要管理希望集团在上海的房地产业务。

不得不说,刘永好对女儿近几年的锻炼还是非常有用的,希望集团的房地产产业在这个年轻人的手里蒸蒸日上。

也是在这一年,刘畅以26岁芳龄和25亿身家在胡润首次发布的女富豪榜上排名第9,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富豪。

彼时,李天媚身边的同事们全都蒙在鼓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老板的优秀千金竟然就在自己身旁。

2012年,希望集团便迎来了“寒冬”。

那段时间, 社会 上禽流感和速生鸡事件频发,希望集团也因此受牵连遭到了经济危机。

不仅如此,彼时的国内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这已经不是刘永好这个50后所擅长的领域了。

思来想去,他觉得是机会让女儿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帮助希望集团顺应时势了。

2013年5月,刘永好在公司风雨飘摇之际宣布退居幕后,让女儿接班成为新希望董事长。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刘畅重新做回了自己,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雪藏”人生。

这一年,刘永好62岁,女儿33岁。

刘畅上任时,正值希望集团危难之际。

为了帮助女儿顺利渡过难关,刘永好特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陈春花任命为联席董事长兼CEO。

2013年5月22日,刘永好带着两位新上任的董事长前往公司晨会进行交接仪式。

集团里的股东们虽然早已在新闻上得知此消息,但是当刘畅真正出现在眼前时,他们还是有些不满。

集团里最大的一个股东甚至直言不讳道。

“希望集团是一个员工高达上万、资产规模超千亿的大公司,我不信她这个乳臭未干的丫头能经营下去。”

前辈的话并没有让刘畅知难而退,反而还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我相信在我的带领下,公司的员工都能实现两年买车三年买房的愿望。”

此时的她还沉浸在上海房地产蒸蒸日上的喜悦之中,殊不知管理一个真正的集团是格外的困难。

为了能快速融入到员工中顺利开展工作,刘畅准备从基层做起。

2013年年底,她第一次走进新希望的饲料厂,随同的员工刚进门便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好臭。”

本以为身旁这位千金大会同样皱起眉头掩鼻离去,不曾想她竟直接反问道。

“臭吗?这是鱼粉的味道。”

话音刚落,她便迅速地走上前去,与饲料厂的工人开始认真交流工作,丝毫没有富二代的架子。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公司的员工对这位新上任的董事长有了一丝改观,心里也没有之前那么排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畅的工作渐入佳境,可是没过多久她又遇到了一个大难关。

那就是屠宰场。

希望集团一般会每年进行两次屠宰乳猪,以满足市场需求,刘畅为了监督工作几乎每次都在现场。

只是当她看到这些小乳猪被“残忍杀害”时,文艺女青年的那份善良之心开始隐隐作痛。

为了弥补心中的不安,刘畅甚至还特地前往寺庙为这些逝去的小乳猪进行超度。

这种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荒唐的行为,她都一一做到了。最终,集团在刘畅的带领下很快便向世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6年9月,新希望集团2016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显示,虽然营收同比下降579%,但净利润实现23%的增长,尤其是除去民生银行投资收益后,农牧业务净利实现165%的增长。

当然,刘畅也没有食言当初给员工们的承诺,

彼时,希望集团的大多数人都实现了三年买房的夙愿,自然也没有人再质疑这位年轻的女上司。

在事业的巅峰期,刘畅又公布了另一个喜讯,那就是自己刚刚成为了一对龙凤胎的母亲。

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了轩然大波,人们好奇的自然是哪位成功人士有幸娶了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强人。

当人们去互联网上搜索刘畅丈夫孙浩的名字时,结果竟大跌眼镜。

这个男人并不是一个可以与希望集团抗衡的商业世家公子,而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新晋导演。

他的作品和他的名字一样不愠不火,代表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这也正了结了刘畅心中那颗想踏进 娱乐 圈的心,既然自己无法完成这个梦想,那就让爱人替自己去完成吧。

值得一提的是,孙浩的年龄比刘畅小三岁,但夫妻俩的感情一直都很好,从简单的二人世界迅速过渡到幸福的四口之家也足以证明。

后来也有人问起刘永好关于女儿这段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不得不说他真的是一个开明的父亲。

“只要两个孩子愿意,小伙子也愿意努力,我这个做父亲的便没有异议。”

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刘畅似乎都活成了人们理想中的模样,不过顺风顺水的日子并没有让她心安。

自从刘畅接手新希望集团以来,可谓是经营得有声有色,众人无不羡慕这个出身名门又格外努力的女强人。

可是谁又能想到,就连这么优秀的人也有焦虑的时候。

在一次偶然的采访中,镜头前的刘畅竟然多次洒泪,向在场的人们坦言出自己的心声。

“我真的很焦虑,身边的同龄人都太成功了,与其相比我这点成绩简直不值一提。”

乍一听,她这句话仿佛是在炫富,但要仔细想来确实也是有道理的。

像刘畅这种成功的企业家,接触的自然都是一些市值万亿地首富朋友们,看着大家愈来愈优秀的样子,她的心里难免会有些焦虑。

譬如与她年龄一样的黄铮,干出了市值15万亿的拼多多后就选择了退休去当科学家。

还有比她大一岁的王兴干,干出了市值25万亿的美团后身家便瞬间超过了两千亿。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这样的朋友圈里,刘畅很难保证不产生焦虑的情绪。

更何况希望集团是家族产业,她更不想父亲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事业就这样毁在自己手里。

所幸上天也没有辜负这个努力的女强人,刘畅昔日最害怕的宰猪厂竟给了她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

2019年年初,非洲猪疫爆发,希望集团作为国内重要的农副食品企业,刘畅觉得是时候出动了。

恰在此时,国家积极号召稳产保供,刘畅毫不犹豫地便抓住了这个机遇期,大幅增加养猪投入。

截止到2020年,希望集团的养猪产业生猪出栏量一举大增186%,位列全国猪企第四位。

前两年的猪肉价格大家众所周知,具有商业敏锐度的刘畅自然在其中谋取了不少利益。

但是在商场上永远都没有常胜将军,2021年开始猪价便大幅下跌,国内的养猪业都遭遇到了极为不利的外部环境。

希望集团自然也没能幸免于难,仅在2021年第一季度就亏损了2879亿元,一年下来总亏损几乎高达上百亿。

正当刘畅为公司的未来担忧时,集团内部又有几位老员工纷纷提出离职,一瞬间所有的压力和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

尽管如此,她也没有放弃,而且还在不断地 探索 中反复提醒自己。

“养猪是一个很难快速看到收益的产业,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成功。”

为此,刘畅还特地以新希望董事长的身份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信,信中的她坦言道集团目前的真实情况。

于是,她便开始四处奔波走访,试图寻找扭转局面的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

刘畅从2022年年初开始转变策略,决定把养猪业由激进扩张转向保守发展。

毕竟养猪已经成为了亏本的生意,保存实力等待下一个猪周期的到来才是唯一减少亏损的方法。

最近的刘畅在养猪业的养殖技术方面很下功夫,既然市场对猪肉的供应量已经饱和,想要脱颖而出就只能提升质量。

在掌门人的带领下,新希望集团正在试图把农场与物联网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分析猪肉的数据,从而生产出肉质更为鲜美的优质猪。

由此看来,虽然短期内新希望困难重重,但随着战略的及时调整,它还是有很大机会度过这次难关。

这次教训同样也会让这位80后掌门人刘畅的经验更加丰富,从而带领新希望达到下一个新的高度。

刘永好-搜狗百科

《33岁接手千亿企业的她,父亲和伯伯都是前中国首富》红星新闻

 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麦肯锡公司的报告指出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大数据是下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认定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向社会经济各方面、大众日常生活的渗透。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网民平均每月使用流量是1MB(兆字节),2000年是10MB,2003年是100MB,2008年是1GB(1GB等于1024MB),2014年将是10GB。全网流量累计达到1EB(即10亿GB或1000PB)的时间在2001年是一年,在2004年是一个月,在2007年是一周,而2013年仅需一天,即一天产生的信息量可刻满188亿张DVD光盘。我国网民数居世界之首,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位于世界前列。淘宝网站每天有超过数千万笔交易,单日数据产生量超过50TB(1TB等于1000GB),存储量40PB(1PB等于1000TB)。百度公司目前数据总量接近1000PB,存储网页数量接近1万亿页,每天大约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几十PB数据。一个8Mbps(兆比特每秒)的摄像头一小时能产生36GB数据,一个城市若安装几十万个交通和安防摄像头,每月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几十PB。医院也是数据产生集中的地方。现在,一个病人的CT影像数据量达几十GB,而全国每年门诊人数以数十亿计,并且他们的信息需要长时间保存。总之,大数据存在于各行各业,一个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
信息爆炸不自今日起,但近年来人们更加感受到大数据的来势迅猛。一方面,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以物联网和家电为代表的联网设备数量增长更快。2007年全球有5亿个设备联网,人均01个;2013年全球将有500亿个设备联网,人均70个。随着宽带化的发展,人均网络接入带宽和流量也迅速提升。全球新产生数据年增40%,即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这一趋势还将持续。目前,单一数据集容量超过几十TB甚至数PB已不罕见,其规模大到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数据规模越大,处理的难度也越大,但对其进行挖掘可能得到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大数据热的原因。首先,大数据反映舆情和民意。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这是信息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为564亿,手机网民为42亿,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大众需求、诉求和意见。其次,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系统每天源源不断产生大量数据。根据赛门铁克公司的调研报告,全球企业的信息存储总量已达22ZB(1ZB等于1000EB),年增67%。医院、学校和银行等也都会收集和存储大量信息。政府可以部署传感器等感知单元,收集环境和社会管理所需的信息。2011年,英国《自然》杂志曾出版专刊指出,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大数据应用的领域
大数据技术可运用到各行各业。宏观经济方面,IBM日本公司建立经济指标预测系统,从互联网新闻中搜索影响制造业的480项经济数据,计算采购经理人指数的预测值。印第安纳大学利用谷歌公司提供的心情分析工具,从近千万条网民留言中归纳出六种心情,进而对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变化进行预测,准确率达到87%。制造业方面,华尔街对冲基金依据购物网站的顾客评论,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状况;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采购和合理库存量的管理,通过分析网上数据了解客户需求、掌握市场动向。有资料显示,全球零售商因盲目进货导致的销售损失每年达1000亿美元,这方面的数据分析大有作为。
在农业领域,硅谷有个气候公司,从美国气象局等数据库中获得几十年的天气数据,将各地降雨、气温、土壤状况与历年农作物产量的相关度做成精密图表,预测农场来年产量,向农户出售个性化保险。在商业领域,沃尔玛公司通过分析销售数据,了解顾客购物习惯,得出适合搭配在一起出售的商品,还可从中细分顾客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在金融领域,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分析34亿微博账户留言,判断民众情绪,依据人们高兴时买股票、焦虑时抛售股票的规律,决定公司股票的买入或卖出。阿里公司根据在淘宝网上中小企业的交易状况筛选出财务健康和讲究诚信的企业,对他们发放无需担保的贷款。目前已放贷300多亿元,坏账率仅03%。
在医疗保健领域,“谷歌流感趋势”项目依据网民搜索内容分析全球范围内流感等病疫传播状况,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供的报告对比,追踪疾病的精确率达到97%。社交网络为许多慢性病患者提供临床症状交流和诊治经验分享平台,医生借此可获得在医院通常得不到的临床效果统计数据。基于对人体基因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症下药的个性化治疗。在社会安全管理领域,通过对手机数据的挖掘,可以分析实时动态的流动人口来源、出行,实时交通客流信息及拥堵情况。利用短信、微博、微信和搜索引擎,可以收集热点事件,挖掘舆情,还可以追踪造谣信息的源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对十万多人手机的通话、短信和空间位置等信息进行处理,提取人们行为的时空规律性,进行犯罪预测。在科学研究领域,基于密集数据分析的科学发现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个范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材料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正在兴起。
麦肯锡公司2011年报告推测,如果把大数据用于美国的医疗保健,一年产生潜在价值3000亿美元,用于欧洲的公共管理可获得年度潜在价值2500亿欧元;服务提供商利用个人位置数据可获得潜在的消费者年度盈余6000亿美元;利用大数据分析,零售商可增加运营利润60%,制造业设备装配成本会减少50%。
大数据技术的挑战和启示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体现在大数据挖掘的四个环节中。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网络包括物联网和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其次是数据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布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同时加入便于日后检索的标签。第三是数据处理。有些行业的数据涉及上百个参数,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数据样本本身,更体现在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描述与度量,处理的复杂度很大,需要将高维图像等多媒体数据降维后度量与处理,利用上下文关联进行语义分析,从大量动态而且可能是模棱两可的数据中综合信息,并导出可理解的内容。第四是结果的可视化呈现,使结果更直观以便于洞察。目前,尽管计算机智能化有了很大进步,但还只能针对小规模、有结构或类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谈不上深层次的数据挖掘,现有的数据挖掘算法在不同行业中难以通用。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任务很重,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保证。大数据分析对我们深刻领会世情和国情,把握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数据的重要价值。
为了开发大数据这一金矿,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首先,大数据分析需要有大数据的技术与产品支持。发达国家一些信息技术(IT)企业已提前发力,通过加大开发力度和兼并等多种手段,努力向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国外一些企业打出免费承接大数据分析的招牌,既是为了练兵,也是为了获取情报。过分依赖国外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平台,难以回避信息泄密风险。有些日常生活信息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从中也可摸到国家经济和社会脉搏。因此,我们需要有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与产品。美国政府2012年3月发布《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倡议》,这是继1993年宣布“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又一重大科技部署,联邦政府和一些部委已安排资金用于大数据开发。我们与发达国家有不少差距,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人口居世界首位,将会成为产生数据量最多的国家,但我们对数据保存不够重视,对存储数据的利用率也不高。此外,我国一些部门和机构拥有大量数据却不愿与其他部门共享,导致信息不完整或重复投资。政府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数据割据与封锁,应注重公开信息,应重视数据挖掘。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统一数据开放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并鼓励挖掘与利用。例如,提供各地天气与航班延误的关系,推动航空公司提升正点率。
大数据的挖掘与利用应当有法可依。去年底全国人大通过的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是一个好的开始,当前要尽快制定“信息公开法”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在很多机构和企业拥有大量客户信息。应当既鼓励面向群体、服务社会的数据挖掘,又要防止侵犯个体隐私;既提倡数据共享,又要防止数据被滥用。此外,还需要界定数据挖掘、利用的权限和范围。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要注意技术安全性和管理制度安全性并重,防止信息被损坏、篡改、泄露或被窃,保护公民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大数据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盖特纳咨询公司预测大数据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IT新岗位和上千万个非IT岗位。麦肯锡公司预测美国到2018年需要深度数据分析人才44万—49万,缺口14万—19万人;需要既熟悉本单位需求又了解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管理者150万,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大。中国是人才大国,但能理解与应用大数据的创新人才更是稀缺资源。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应用驱动性很强的服务领域,是具有无穷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其标准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这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机会。我们要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将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抓手,但要注意科学规划,切忌一哄而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91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 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