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袁氏完整家谱提供一下

谁有袁氏完整家谱提供一下,第1张

袁世凯,字慰庭(又作慰廷或慰亭),别号容庵,因其为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生于咸丰九年(1859)八月二十日。他五短身材,颈粗腿短,走路正八字步,民间传说他是“西山十戾”中的“癞蛤蟆”投胎转世。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弃文从军。曾随军东渡朝鲜平叛。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力量。从此,逐渐为清廷所倚重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bǎi)阖的重要人物,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长期以来,袁世凯一直被冠以“窃国大盗”、“寡廉鲜耻的卖国贼”、“嗜血成性的专制暴君”等恶名。
袁世凯有1妻9妾。元配于氏,是河南一个财主的女儿,不识字,也不大懂得旧礼节,袁世凯不喜欢她,生了长子袁克定后,就不再与她同居,只把她作为主妇看待。到袁世凯接任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场面大了,这位元配夫人就更加不能胜任“第一夫人”这一角色了。有一次新年袁世凯接见各国公使,第一夫人自然要陪同接见。忽有某国公使走到这位夫人面前,要和她行握手礼,她当时不明所以,大为惊慌,她“嗯”地一声,把双手藏到背后去了,弄得那位公使十分尴尬。从此,袁世凯嫌她上不得台盘,只把她作为一个牌位看待。
姨太太沈氏,是苏州名妓。据说在袁世凯落魄的时候,沈氏资助袁世凯去猎取功名,并备酒送行,袁矢志决不相负,二人颇有点玉堂春与王三公子的味道。袁发迹后,果然娶沈氏为姨太太。因为“第一夫人”于氏懦弱无能,上不得台盘,袁便把沈氏作为“太太”看待,在一些外交场合中,沈氏也常以太大身份出现。袁还让她管家,并让儿女们称沈氏为“亲妈”(沈未生子女),可见袁对她宠爱的程度了。
二姨太太李氏,朝鲜人。清朝末年袁世凯任驻朝商务代表时,娶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为妾。金氏嫁袁时,带了两个陪嫁的姑娘,即李氏和吴氏。袁世凯娶妾是多多益善,就把这3个姑娘(即金氏、李氏、吴氏)一并收纳作为姨太太,并且按3人年龄大小,排定李氏为二姨太太,金氏为三姨太太,吴氏为四姨大太。李氏由陪嫁“厂头升为姨太太后,给袁世凯生了6个儿女,即长女伯祯(成年后嫁与清两江总督张人骏的儿子)、五子克权(娶清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为妻)、七子克齐(娶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为妻)、十子克坚(娶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为妻)、十二子克度(娶富商罗云章之女为妻)。六女籙祯(嫁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儿子)。
三姨太太金氏。她本是朝鲜王族,原以为嫁给袁世凯作“正室”,没想到过门以后,她和自己陪嫁的两个丫头都做了袁的姨太太,所以整天郁郁寡欢。她为袁世凯生了5个儿女:次子克文、三子克良、三女叔祯、八女(早亡)、十女思祯。
四姨太太吴氏。朝鲜王族金氏陪嫁的两个”丫头之一吴氏,本只是跟着姑娘当丫头,没想到被袁世凯提拔为姨太太,与姑娘并列,后来袁世凯称帝时还差一点没被封为妃嫔,她真是有点受宠若惊了。她为袁世凯生了4个儿女,即四子克端、次女仲祯(嫁给了两江总督端方的侄于)、四女(早亡)、七女复祯。吴氏死得较早,袁世凯当时还任直隶总督,吴氏害“月子病”而死。
五姨太太杨氏。袁世凯在他的一妻九妾中最宠爱的是大姨太太和五姨太太。大姨太大沈氏是袁世凯落魄时的知己,沈氏“慧眼识英雄”,所以袁世凯矢志不忘。五姨太太之所以被袁世凯格外垂青,与大姨太太沈氏不同,她既不以美色见长,也不是袁的风尘知己,袁世凯赏识她的是她管家的才能。她心灵口巧,遇事有决断,袁世凯不仅让她管理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袁府整个家务,各房的佣人和”丫头,袁世凯的众多儿女,以及六、八、九3个姨太太,都得服从她的约束。因此,全家上上下下都对她既敬且畏。她是袁府的王熙凤。她为袁世凯生了6个儿女:六子克桓、八子克轸、九子克久、十一子克安、五女季祯、十五女(早亡)、九子克久(娶民国黎元洪的女儿为妻),解放后在天津工作。
六姨太太叶氏。她本是南京钓鱼巷的妓女,嫁给袁世凯纯粹是“误会”。原来本世纪初袁做直隶总督时,派其次子袁克文到南京办事,袁克文在钓鱼巷认识了妓女叶氏,两人一见倾心,互订嫁娶盟约,叶氏并将其玉照赠袁。克文回去向父亲磕头复命时,一不小心叶的照片从口袋中滑了出来,掉在地上,袁世凯指地连声问:“是什么?那是什么?”袁克文不敢向父亲谈自己的儿女私情,情急智生,他说:“在南京给父亲物色了一个好看的姑娘,所以带回来这张照片,看父亲是否喜欢?”袁接过照片一看,果然很美,连声说:“好!好!”,于是派人去南京马上将叶氏接了回来。洞房花烛之时,她才发现她风度翩翩的意中人竟变成了一个五短身材鬓发斑白的半老头子。而袁二公于后来也只能对叶“望洋兴叹”了!六姨太太生了5个子女: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友、九女福祯、十一女奇祯、十二女瑞祯。
七姨太太张氏。她是河南人,没有生过子女,按照袁家的规矩,她不能被称为姨太太,也不能享受姨太大的待遇,只能被称为“姑娘”;可是因为袁世凯喜欢她,所以也享受姨太太 的待遇,并被称为姨太太。清末她随袁世凯到河南小住,因她与花匠谈情被袁撞见,袁逼令其服毒自杀。但袁家也有人说,她是因病不治而死的。
八姨太太郭氏。她原是苏州妓女,是袁世凯做军机大臣时别人从苏州买来敬献的。她生有3个子女:十三子克相、十五子克和、十四女怙祯。怙祯嫁给了民国总统曹锟的儿子,后离婚去了美国。
九姨太太刘氏。她是袁世凯最后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姨太太,娶她时袁世凯已50多岁,而她却正当妙龄。她原是五姨太太杨氏的小丫头,成年后为袁“临幸”,因而被收为袁世凯的第九名姨太太。九姨太太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克藩排行十六,早死;女儿仪祯排行十三,续五姨太的女儿季祯嫁苏州陆状元家。
以上所述是袁世凯1妻9妾的情况,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 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逐一记述太繁琐,今特择其主要者、著名者略述之。
袁克定 首先要记述的自然是袁世凯的第一个儿子袁克定,因为他险些当了“太子”、嗣君”、继袁世凯当了“中华帝国”的皇帝,如果袁世凯不被打倒的话。当清帝退位时,他甚至向袁世凯建议:清朝作恶多端的王公一律处死,末代皇帝傅仪流放黑龙江。如果袁世凯采纳了他的建议,溥仪也不会第二次(1917年张勋复辟)、第三次(“满洲国”的皇帝)当皇帝了。可见在一定程度上他是对中国历史有些影响的。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第一个妻子于氏所生,是袁的长子。他曾到德国留学,通晓德语和英语。袁世凯在朝鲜,在济南,在天津,在北京做官,他都随任在侧,所以他对旧官场的事情非常熟悉。他不抽烟、不喝酒,循规蹈矩,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派头。因为他是长子,而长子一般要继父位的,所以他极力撺掇袁世凯做皇帝,他不但替袁拉拢各路军阀封建遗老,甚至印假版的《顺天时报》,从舆论上来欺骗袁世凯,伪称全国人民都拥护袁世凯改元称帝。可是因为他骑马摔坏了腿,成了跛子,所以袁世凯曾流露出要在次子克文、五子克权2人中择一而立为“太子”的意思。袁克定听到这消息后愤愤地说:“如果父亲要立二弟,我就把二弟杀了!”当然,由于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便被国人轰了下去,袁克定的皇帝梦也就难圆了。
袁克定早年娶湖南巡抚吴大幑的女儿吴本娴为妻,袁克定属虎,吴本娴属龙,按旧时说法是相克的,可袁世凯为了攀附,也就不斤斤计较这些。可是袁世凯却并不是真的不计较,按迷信说法,只有找一个属鸡的姑娘来“牵一牵”,才能破解,化凶为吉。于是吴过门还不到一个月,袁克定便又找了一个叫马彩云的唱戏的做姨太太,随后又娶了第二个姨太太。他不但像他父亲一样爱娶姨太太,而且好“男宠”,当时这些被玩弄的青年男子叫做“相公”,天津当时就有男性妓院,俗称“相公窑子”,用现在洋人时髦说法,即所谓“同性恋”。所以袁克定在北京、在天津都有一些公馆,这些公馆便是他的金屋藏娇处:既有女宠,也有男宠。正由于他如此花天酒地荒无度,所以袁世凯分给他的一些遗产(光是现金就有40万大洋)不多年便让他挥霍净尽。到了晚年,新中国建立,袁克定已是家徒四壁,两袖清风,不得不靠政府的救济来打发贫困的岁月。1958年他80岁时终于潦倒而死。
袁克定有1子2女,子家融,女家锦、家弟。
家融是袁克定的独生子,袁世凯的嫡长孙,生于1904年,袁世凯死去那年,家融已经12岁了。1920年,家融赴美留学,先上中学,后又在美国上大学,学习地质勘探。1930年回国后在开滦煤矿任工程师,以后在北大、师大等校教书。1964年退休后定居北京。
袁克文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三姨太朝鲜人金氏所生,因为大姨太未生子女,所以克文从小便被过继给大姨太收养。大姨太对这个儿子十分疼爱,他提出任何要求都会得到满足。
袁克文自幼聪明过人,据说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尽管他像呆霸王薛蟠那样不好好读书,可他作诗、填词、写文章却件件皆精,写的字也风流潇洒。因此袁世凯对他有些偏爱,甚至一度想立他为“太子”。大姨大的骄纵,袁世凯的偏爱,造就了袁克文的挥霍、任性、骄奢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他还花钱加入“青帮”,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除元配妻子刘梅真外,他还娶了5个姨太太,她们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没有名分或“一度春风”的情妇那就更多了,据知情人讲有七八十个。
袁克文除擅长书法、作诗、填词、写文章外,还爱唱昆曲,小生,丑都扮演得很好,他的拿手好戏是《长生殿》、《游园惊梦》。袁世凯死后,他没了管束,开始“票戏”,即当票友。有一年,他在北京新民大戏院与陈德林合演《游园惊梦》,他大哥袁克定(袁世凯死后袁克定成了“家长”)知道了,认为他这种当“戏子”的行为“玷辱家风”,于是便通知北京警察总监薛松坪,要薛把他抓起来。薛不便推托,可又觉得这是他们袁家的“内部矛盾”,便去找袁克文,如此这般把“令兄的意思”一谈。袁克文笑着说:“明天还有一场,唱完了,我就不唱了!”票友借台唱戏是要自备费用的,袁克文唱这两场戏,据说他花费了三四千银元。
因为袁克文花钱如流水,所以他从他父亲那里分得的十几万银元的遗产,很快就用光了,可他又放不下架子来,因此不得不靠卖字、卖文来维持生活。据说他的字写得很好,三杯酒下肚,写起字来纵横驰骋,豪情奔放,大有苏东坡之风。山东督办“狗肉将军”张宗昌请他写了一幅中堂,价码是1000元银洋。求他写字的人之所以这样多,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的字写得的确好;但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是袁皇帝的儿子。
1931年袁克文死在天津,才40多岁。家里为他办不起丧事,还是他“帮”里的徒子徒孙凑钱帮他办的。出殡时,“帮”里的人,以及天津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都来送葬,甚至有些妓女也扎了白头绳前来哭奠。
袁克文有4子3女,孙家嘏、家彰,家骝、家骥,女家华、家宜、家藏,皆为知识分子。其中家彰、家骝留学美国,皆学有所成,且均加入美籍并定居。家骝1973年曾偕其夫人原子物理学家吴健雄访华,周总理接见了他们,并对袁家骝说:“你们袁家的人一代比一代进步了

《诗刊》选编的《中国诗库2007卷》
卷首语
新诗
波眠 黄雪地带(组诗) 2
聂勒 大地上的部分细节(组诗) 5
雪潇 观察一只最后的白鹤(组诗) 7
羽微微 黑暗里那些泛着微光的(组诗) 11
西川 大雪十四行(组诗) 14
郑小琼 在五金厂(组诗) 15
安琪 灯市西口夜歌(组诗) 17
黑陶 吴越幻像(组诗) 18
梦亦非 黔南,黔南(组诗) 22
翟永明 我策马扬鞭(外一首) 26
张联 暮色(组诗) 28
小鱼儿 肥城旧梦(组诗) 31
苏浅 苹果树下(组诗) 35
史幼波 正午(外两首) 36
孙磊 驱车南下(组诗) 37
马旦曰 纪念(组诗) 43
阿翔 少年游(组诗) 45
叶世斌 我们都从故乡的石阶上走来(组诗) 49
发星 秋铜(外一首) 51
张洪波 边地森林(组诗) 54
黄漠沙 秋天远了(组诗) 60
李商雨 夕阳西下几时回(组诗) 62
许强 千年古镇:木渎(组诗) 63
谢湘南 一台收音机伴我入睡(外一首) 67
邓万鹏 水边,那么多干树枝(组诗) 68
叶梓 向西(组诗) 71
西楚 遥望黔南的孤独 73
陈强 一只鸟的啼鸣(组诗) 74
俞强 乘一辆三卡在雨夜回到家乡(组诗) 77
罗德远 打工物语(组诗) 79
刘涛 星星峡的列车(组诗) 82
阿务卓林 云南的河(组诗) 84
雁飞 不知为什么要流泪了(外两首) 85
刘伟雄 台湾,台湾(组诗) 86
山叶 琐碎的枝节背后(组诗) 89
沈河 一只鸟巢支在竹梢上(组诗) 92
郁金 初冬的北京(外一首) 94
李英昌 小年夜主题曲(外一首) 95
张树方 草原的故事(外一首) 95
高志俊 惬意(外一首) 96
华海 滋生春天潮湿的话语(组诗) 97
黄礼孩 细密的低语(组诗) 100
王若冰 秦岭(组诗) 101
南蛮玉 故园(组诗) 103
徐非 风吹南方(组诗) 105
荣荣 李清照(外两首) 109
昌政 蓦然(组诗) 110
三子 晚春书(组诗) 113
于贞志 雪琴(外两首) 113
谢青 白云乡愁(组诗) 115
刘晋寿 你在冰箱里(外两首) 117
张健 大地与天空的距离(组诗) 118
王小忠 甘南草原(组诗) 121
兰逸尘 纳木错的幻影(外一首) 121
刘春 坚持(组诗) 123
石生 灰暗的天空永将远离着我们 124
爱若干 爱你如陶 125
柳宗宣 皇木村63号(组诗) 126
陈忠村 一条河在壁画中流淌 128
刘大程 正月,开出故乡的车辆(外一首) 129
孙恒 打工的兄弟们(组诗) 130
李晃 春天的味道(外两首) 131
阿橹 源自深秋的宁静歌声(组诗) 135
李全平 瓷之青,水之白(组诗) 137
亚明 农历三月(外一首) 138
漆宇勤 设想之中的一瓣桃花(组诗) 139
陈光林 柳兰花开(组诗) 141
寓真 仲夏之夜(组诗) 143
郭建江 枣花开放,春暖夏凉(组诗) 147
阿垅 草原上的一天(外两首) 148
鬼叔中 迎向阳光让我们秋菊一样舒放(组诗) 150
胡应鹏 遥望可可西里(组诗) 151
彭澎 凹陷之地(组诗) 156
王庆新 应当这样向幸福靠近(组诗) 158
许仲 犁田的铁嗅到了春天的光芒(组诗) 161
李明亮 这是五点零零分的深圳(组诗) 164
于克 冬的白桦林(组诗) 167
刘脏 月亮枝头(组诗) 169
李清荷 宁静的日子是幸福的(外两首) 170
花盛 一片叶子落在书页上(组诗) 171
牛敏 腾格里 172
马难 当我老了的时候(组诗) 175
唐不遇 上午十点漂过南海(外两首) 176
阿休 静静地坐在海边(外一首) 178
刘虹 女诗人(组诗) 179
冰木草 三亩土地,一份青菜(外一首) 183
刘川 城市组诗(组诗) 184
方良聘 感恩(组诗) 185
鲁橹 话语的大雪(外两首) 187
刘家魁 自然之诗(组诗) 188
孙伊斌 黛色北极光(组诗) 190
刘泽球 庭院(外一首) 191
伊勒特 察哈尔往事(组诗) 193
阿尔 四棵白杨(组诗) 193
俄尼"牧莎斯加 布谷鸟 194
龙安 一个秋天的上午(外一首) 195
杨拓夫 不会停止的一些情节(组诗) 196
木叶 山腰的栀子(组诗) 198
谢宜兴 闽东叹乡土(组诗) 199
千里雪 春天,写给母亲(外一首) 201
素青 花非花(组诗) 202
缪佩轩 列车啸鸣的声音(组诗) 202
冯磊 写在西单的摇滚 204
空林子 江南之约(组诗) 205
黄吉文 接站的父亲(外一首) 206
黄梵 那那(外一首) 207
张绍民 短诗一束(组诗) 208
许洁 沙县面 210
张村 过上饶站 211
青杏小 给我一块平和的空地 212
心地荒凉 今年的春天(外一首) 212
凌峰 走向远方(外一首) 213
王顺通 回味无穷(组诗) 214
燕子 荷的光鲜曾滋润了一个夏季(外两首) 215
彭一田 雪女(组诗) 217
石光华 手边绫罗雪白(组诗) 219
陶春 避雨于城郊小镇的路旁(外一首) 220
石生 2006,上海的一场白雪(外一首) 221
伊路 观看少先队篝火(外一首) 222
蓝色马蹄莲 实际的生活方式 222
莫卧儿 边境之夏(组诗) 223
任国良 小村纪事(组诗) 225
朱永裁 在高原当兵(组诗) 226
王珏 古渡(外一首) 228
陈传贵 山路(外一首) 229
赵斌 在诗仙的意境中旅行(外一首) 229
王静远 倾述或倾听(组诗) 230
姚学礼 退耕田小立(外一首) 232
邵揶 今天立冬(外一首) 233
李俄鑫 再写斑鸠(组诗) 234
徐润 生命中的月份(组诗) 235
祝相宽 蘑菇丁 237
晓澄 淡如滁菊的黄(组诗) 237
向隽 秋日私语(组诗) 239
吴广川 农具(组诗) 241
许丽 心灵阶梯(组诗) 242
钟翔 一束光芒 243
扬拓 马雅可夫斯基永恒在书店里(外两首) 244
董耀会 撞碎了的雾(组诗) 245
柏桦 远去的村庄(组诗) 246
离开 如果真的还有来生(外两首) 248
沈德全 暮色回忆(组诗) 248
空间 平原手记(组诗) 250
唐宗舜 回家(外一首) 251
欣梓 散步(组诗) 252
白鹤林 悲伤(外一首) 254
鲁絮 小村石桥(外一首) 254
张英俊 影子(外一首) 255
宋冬游 这晨光平静如水(外两首) 256
李福登 一个人聊天 257
杨吉忠 在风中摇曳不息的花朵像火焰(外两首) 257
陈海强 象头山,叶子上的春天(外一首) 258
克惹晓夫 在凉山(组诗) 259
韩景江 爷爷的老屋 264
天夫 醒来的花(组诗) 264
刘伟雄 台湾,台湾(组诗) 265
赵行素 在等待诗集出版的日子里(外一首) 268
江桂苞 岁月(外一首) 269
阿黑约夫 雪族(组诗) 270
朵朵 一个下午钉钉子(外两首) 271
刘汉通 河(组诗) 273
王铁军 海咏(组诗) 275
柳冬妩 试用 276
哑默 流星(组诗) 276
白光 远方来信 278
张侗 清水白菜(组诗) 278
高炯浩 刀郎 280
曾文广 戒不掉的乡愁(外一首) 280
霁虹 断肠草(组诗) 281
吴允锋 交谈(外一首) 283
鸽子 自行车(外两首) 283
清林 远方(外一首) 284
温鹏 远去的怀念(组诗) 285
叶兴礼 深夜,想聆听你的歌声(外一首) 288
纪洪平 三六九小吃店 289
蔡益怀 中国结(外两首) 290
孙捷 那时河水反复上涨(组诗) 291
17楼 散步(组诗) 293
晓雾 黑夜坍陷下来(组诗) 294
赵历法 银幕上的祖国 295
何真宗 家书(外一首) 297
程鹏 漂泊的记忆 297
鲁娟 十四行(外一首) 299
西屿 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在俄罗斯的冬天(外一首) 300
金所军 细节(外一首) 301
倮伍拉且 月琴丁当(组诗) 305
海月 最幸福的……(外一首) 306
湄子 打工的故事(外一首) 307
明珠 莫窝大箐(外一首) 308
孙文 品茶(外一首) 309
毕东耀 老茶馆(组诗) 310
星辰 过年(外一首) 311
孙海兴 秋 312
素羽 相思(外一首) 312
白频 窗前的水 313
李国庆 那双布鞋(外两首) 313
唐志远 歌舞厅所闻(组诗) 314
王德席 故乡之秋(组诗) 316
黄劲松 黄昏的鸟掠过淀山湖(组诗) 318
蒲小军 放心不下(外两首) 320
陈予 水泊中的天鹅(外一首) 322
冯堤 向我们开放的一片葵花 323
李庆华 女人街 323
关延平 好书要有人去读(外一首) 324
张志友 遥远的乡愁 324
北岸 喜鹊窝(组诗) 325
客人 深圳,深圳(组诗) 327
许岚 在民歌的呼吸里(组诗) 329
东汉 九月的火车(外一首) 330
无哲 中原印象(外两首) 331
澄清 山中随想(组诗) 332
王淑芳 茅草的夜晚 334
高鹏程 冬末的石浦港(组诗) 335
李贵明 香格里拉(组诗) 337
张合 一滴酒(外一首) 338
张奇汉 忆父亲(外两首) 338
刘震 家乡(外一首) 339
张瑞娇 乡村女人(外两首) 340
赵登垒 只能接近,不能进入(组诗) 341
何永明 歌唱在民间(组诗) 342
薛松爽 桐花飘落(外两首) 343
杜晶雪 平静(外一首) 343
周志盈 灯,在遥远的地方亮着(外一首) 344
谷风 一枚真正的苹果(组诗) 345
郭安文 擦亮一块煤(外一首) 347
张元初 军旅情 348
李国平 掌上的河流(外两首) 348
张守刚 风吹过下里角塘(外一首) 350
王新民 读一本少年时代读过的书(外两首) 350
范剑鸣 暮江(组诗) 351
沈化中 写给新生的小女儿——春阳(外一首) 353
鲜圣 等待(外一首) 354
陈韶华 胡琴(外一首) 354
陆兴志 走出雨季(外两首) 355
原野 寻找 358
蔡万钧 遥望青岛(组诗) 359
大虫 洁白的病房(外一首) 361
刘天铎 夏锄(外一首) 361
娄巨华 回家(外一首) 362
何均 一片寂静的光芒(外两首) 363
董迎春 怀乡(外一首) 364
陆向荣 拔秧的娘(外一首) 364
叶臻 打开(外一首) 365
江耶 一杯开水在身体里安静下来(组诗) 366
姜佐 故乡地理(组诗) 368
白菜心 雨 370
叶耳 打工的三哥 370
王兆新 名人旧居(外一首) 371
赵玉平 故乡的梦(外一首) 371
李广义 我被爱的青藤缠绕(外一首) 372
天使洁洁 蚌 373
周鸣 旧巢(外两首) 374
胡正勇 横塘(外一首) 374
郭新民 握(外一首) 375
桑小燕 爷爷的忠告(外一首) 378
陆恒玉 坡上行走的青藤(外两首) 379
李山冕 妻子的手(外一首) 380
翁义彬 暗香 381
杨章池 候车大厅的黎明 381
杨贵山 大平原 382
李启邪 曾经的梅花 384
左岸 梦见一朵花(外一首) 385
辛越 武当魂 386
陈群洲 在蒲松龄故居(外一首) 387
月满西楼 简单的悲歌(组诗) 388
杨塘周 为何歌唱 389
刘天雨 谁让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呢(组诗) 389
哥舒白 父亲(外一首) 390
家禾 茶叶自述(外一首) 390
古城天子 相约到永久(外两首) 391
冰夕 穿起李清照的鞋子跳华尔兹(外一首) 392
燕子 二月初八夜 393
王立宪 问鱼(组诗) 393
赖丹萍 向北去的路(组诗) 394
郭野曦 落花(外一首) 396
王宪伟 母亲(外一首) 396
红山 辩认(外两首) 397
邢剑军 立秋(外两首) 398
穆桂荣 暮年(外一首) 399
赵久红 当我老了(外一首) 400
刘抚兴 故乡(外一首) 401
鲁川 诗画之窗(组诗) 402
马忠 打工岁月里(组诗) 403
林澍 说文解字(组诗) 403
刘耀文 故乡(外一首) 405
林间 鸟歌(外一首) 407
许静 回家(组诗) 407
金学钧 中山公园(外两首) 409
杜志峰 三月的精神(外一首) 410
李涛 当我们老时(外一首) 410
逆舟 我在清晨向一个人敬礼(组诗) 411
吕政保 晚景(外一首) 412
戴巧平 有没有一些事物,和我很相似(外一首) 413
冈居木 鸟巢(外一首) 414
黄禄辉 细小的美(组诗) 414
丁小炜 观大足石刻(外一首) 415
易州米 人间四月 416
胡望江 雪茶(外一首) 417
傅泽刚 鼓点 417
郑建伟 鱼鳞瓦上的乡愁 418
唐维群 四季即事(组诗) 419
邓悦蓝 一夜蛙鸣(外一首) 420
都市居士 梅 420
米国琛 母亲(组诗) 421
张玉峰 我知道(外一首) 421
符纯云 茶伴书香(外一首) 422
瑞娴 野菜(外两首) 423
司马玉琴 一九七二年的玉米(外一首) 424
小树 母子(外一首) 424
胡卫民 夜不归宿的燕子 425
陈理中 孩子(外一首) 425
马占祥 大地上的雷声(外两首) 426
彭高峰 六月,借麦子抒情(组诗) 427
小指 阅读中的森林(外两首) 428
刘华明 诗歌不死(外一首) 429
郁颜 细细碎碎的(组诗) 430
江岸 早晨的日记(组诗) 431
贺晓祥 时间淡忘一切(组诗) 434
郭福江 我的父亲 435
王彬 母亲 436
高文 日子(外一首) 436
陈新民 衣被天下(组诗) 437
彭小妮 远走的童年 438
李林青 草叶船(外两首) 438
汪东喜 年青 439
云中龙 在南方看见北方下雪(外两首) 440
王占斌 像民歌一样行走(组诗) 441
柯林 今年的冬天(外一首) 442
王跃精 饺子(外一首) 443
戚荣法 无题 444
刘超 丽江的夜 444
马建 纽扣 445
衣羊 曾经的河 445
焦文华 薄薄的花气 446
许洁 只有月亮是最好的(外一首) 446
李明 乡魂(组诗) 447
曲同刚 从陶器到玻璃 449
舒和平 回乡 450
赵滇 长街宴(外一首) 450
迟凤忱 雨中的泥石流(外一首) 451
陈景尧 清晨(外一首) 452
郭刚 怀旧 452
郭勤亮 二伯(外一首) 453
何飞 从重庆到拉萨(组诗) 454
崔俊堂 沙坡头(组诗) 456
赵家利 菊花枕头(外一首) 457
郑学良 怀揣种子的人(组诗) 458
蒋兴明 往事的碎片及其它(组诗) 459
马冬生 激情飞扬(外一首) 460
南书堂 槐花飘香(组诗) 461
严红卫 京华(组诗) 462
杨红旗 无量山以西(外一首) 464
黑女 我们为事物所做的辩证(外一首) 465
李烨南 春日(外一首) 466
惠惠 音乐之灵魂(外两首) 466
任家范 莲(外一首) 468
范晓军 一个人房间的留言(外一首) 468
王南斌 做客农家(外一首) 469
王瑞玉 种子(外一首) 470
高若虹 回家看娘(外一首) 470
赵准胜 胡日沁 471
魏先和 湖南以南(外一首) 472
王继英 希望(外一首) 473
段晴 从今天起要像河流一样(外两首) 474
陈海荣 写梅十帖 475
王兴伟 穿着长靴,我在泥土上歌吟(外一首) 477
姜超 听演奏《梁祝》(外两首) 478
韩建乐 行走的过程(组诗) 478
李致博 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480
张黎 往昔的爱恋(外两首) 480
孙琳 等待,在台阶上(外一首) 481
钟长江 岁寒三友(组诗) 482
郭安文 谷雨的雨(外一首) 483
崔柏 夜半听雨(组诗) 484
刘双红 常常(外一首) 486
杨军强 竹颂(外一首) 486
湘男 父亲 488
申林 石达开故居(外两首) 488
哈罗 买来一本新书(外一首) 489
毕德云 娘的生活半径(外两首) 490
虞文浪 和那么多事物纠缠着(外一首) 491
老道 关于一些植物(组诗) 492
马治平 梦回老屋(组诗) 492
林野散客 在天黑前赶到(组诗) 494
远帆 热爱(组诗) 495
子力 明天又要搬家(外一首) 498
许军 坐落在民歌中的江南(组诗) 499
屈明鹏 很多事情,没有什么理由(外一首) 500
程少华 家信(外两首) 501
王桂林 灰雨(外两首) 502
温国 这就样安静地坐着(组诗) 503
李强 乡情 504
何永智 往事如歌 505
倪言 那个点包容我的生活(组诗) 505
刘洪基 读芒克诗(外一首) 507
谢直云 瑞金叶坪(外一首) 508
张惠 怀卡托河上(组诗) 509
河东 纸语:细水(外一首) 510
烨俪 想家(外一首) 510
阳光 当细雨飘过窗前(外一首) 511
国 落雪的草原(组诗) 512
伍小华 逆光投影(组诗) 513
成亮 成家山(组诗) 515
陆华军 杏花(组诗) 517
何非 在钟楼附近等车(组诗) 520
王景和 霍林格勒的鸟(外两手) 522
王浩洪 暮色中过长江大桥(组诗) 523
冰客 小雪 525
冬婴 围炉夜话 525
王文海 晋北印象(组诗) 526
漆成康 醉在乡野(外一首) 528
吴海斌 走不停的人(组诗) 528
姚江平 风吹过我的西井(组诗) 532

华娟,时装设计师,2004年创立高级定制品牌Judy Hua,任设计总监。将当代艺术与布料在时尚领域进行跨界结合,其效果较为突兀又让人惊艳。同时,她也是一位艺术评论专栏作者。近日,在上海时装周上发布了2012春夏款系列—《森林里的鱼》。

华娟,时装设计师,2004年创立高级定制品牌judy hua,任设计总监。面对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大地奢侈品牌寥寥无几,却难不倒这个智慧女子,在她看来只是时间问题。平时华娟也会去挑选其他的奢侈品,因为使用其它品牌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途径,特别是在细节处理、品质保持,以及设计感与实用性的协调统一等方面。

什么样的女子对自己的风格如此评论—间接、纯粹、刚柔相济。这个独立的“女性主义”者不仅拥有渊博学识,更有自己理念;她既细心谦逊,同时又充满自信:就好像一只白天鹅,无需其他修饰,成功经营其奢侈品牌—judy hua—致力于以时装为载体,探讨艺术、人文与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擅长以现代西式设计体现东方艺术与哲学气质。

华娟连续两年获得上海时装周最具风格奖,并且在最近成为国内唯一受邀的服装设计师与世界知名珠宝品牌—harry winston在上海半岛酒店举行的跨界展览,每个看到展览的人都会为两种美的结合而惊叹不已。

谈至此华娟的言语无不透漏着自豪,她说:“无论是艺术品还是服装设计都可能受表扬或批评,但最重要的是无愧于心;同时也别让洋人小看了上海,让他们渐渐了解上海的实力。”打造一个真正源自上海的奢侈品牌,并走向世界,则是整个judy hua团队的目标。面对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大地奢侈品牌寥寥无几,却难不倒这个智慧女子,在她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一个国家形成奢侈产业,不仅依靠整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作背景,同时奢侈品文化和品质工艺提升也需要积淀、磨砺与精益求精。就好像千年前的唐朝,人们以使用中国丝、中国茶为荣,现在中国的gdp在世界已经数一数二,相信一切迟早将会到来。”

在她看来奢侈品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性的,指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稀缺的,罕有的精神性东西,“比如时间,现在人们都很忙,为了生存,为了名利,没有留给自己时间去关照心灵;比如应对风雨的力量;比如肝胆相照的友谊;比如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如宽容阳光的心态”。另一种是物质性的:例如罕有的材质,做工精良、耗时很长、价格极其昂贵的产品。

平时华娟也会去挑选其他的奢侈品,因为使用其它品牌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途径,特别是在细节处理、品质保持,以及设计感与实用性的协调统一等方面。同时对古琴、哲学、佛礼也颇有研究,对她而言所有的爱好都是个人素养的积淀,影响着她的设计风格与气质。如同今年与中央美院王玉平教授的合作—《森林里的鱼》。

品牌厚积薄发固然高兴,但同时她也开始反思怎样能在忙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这是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也折射出她自己。“解决一切的能源就是爱的能力,拥有了爱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人们都说华娟设计的不仅是衣服,更蕴含了人生的态度,而作为高级定制judy hua作品,正是为这样一群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们而来。“懂得关照灵魂,也知道如何将出世与入世良好平衡,不张扬,不盲从,懂得自己真正的需求,低调内敛,热爱艺术与生活。”这是那位女子吸引人的话语和气质。                                                       摘自《世界服装鞋帽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007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