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物联网有四大技术基础,是哪四大?

据说物联网有四大技术基础,是哪四大?,第1张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Zigbee、WiFi、蓝牙、Z-wav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另一类是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即广域网通信技术。

LPWA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3GPP支持的2/3/4G蜂窝通信技术,比如EC-GSM、LTE Cat-m、NB-IoT。

扩展资料:

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RFID关键技术

什么是RFID主要包括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应用关键技术两方面,其中RFID产业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标签芯片设计与制造:例如低成本、低功耗的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适合标签芯片实现的新型存储技术,防冲突算法及电路实现技术,芯片安全技术,以及标签芯片与传感器的集成技术等。

天线设计与制造:例如标签天线匹配技术,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RFID电子标签天线结构优化技术,多标签天线优化分布技术,片上天线技术,读写器智能波束扫描天线阵技术,以及RFID电子标签天线设计仿真软件等。

RFID电子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例如基于低温热压的封装工艺,精密机构设计优化,多物理量检测与控制,高速高精运动控制,装备故障自诊断与修复,以及在线检测技术等。

RFID电子标签集成:例如RFID芯片与天线及所附着的特殊材料介质三者之间的匹配技术,RFID电子标签加工过程中的一致性技术等。

读写器设计:例如密集读写器技术,抗干扰技术,低成本小型化读写器集成技术,以及读写器安全认证技术等,像高频读写器HR9216,超高频读写器UR6258就是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

RFID应用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RFID应用体系架构:例如RFID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系统中各种软硬件和数据的接口技术及服务技术等。

RFID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例如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无线通信、传感网络、信息安全、工业控制等的集成技术,RFID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系统中间件技术,海量RFID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管理、交换、分发、数据处理和跨平台计算技术等。

RFID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RFID社会性应用的基础服务体系的认证、注册、编码管理、多编码体系映射、编码解析、检索与跟踪等技术与服务。

RFID检测技术与规范:例如面向不同行业应用的RFID电子标签及相关产品物理特性和性能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空中接口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综合性检测技术与规范等。

什么是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 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RFID的分类

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

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无源RFID读写距离近,价格低;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远的读写距离。

物联网=互联网+各类传感器(RFID,条码,温湿度传感器,位移,电压,震动等等传感器)。

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的延伸,是互联网之后又一更宏大的技术革命 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会有大量的应用。

看到对您有帮助请点赞,您的鼓励是我用心帮助大家的动力!

1、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只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 、医疗信息数字化 、医疗流程科学化 、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 、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 、医疗安全生产隐患 等问题 。
2、国际电信联盟把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 、纳米技术 、智能嵌入技术视为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应该着重发展以下关键技术 :包括物体标识体系架构 、通信和网络、安全和隐私、服务发现和搜索 、软硬件 、能量获取和存储 、设备微型小型化 、标准 。在医疗卫生领域 ,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技术在于物资管理可视化技术 、医疗信息数字化技术 、医疗过程数字化技术三个方面 。
3、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 、配送 、防伪 、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 ,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 从科研 、生产 、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传统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资产管理和设备追踪的应用中,人们希望通过立法加强该技术在药品追踪与设备追踪方面的应用 。
4、物联网在医疗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份识别、样品识别、病案识别。其中,身份识别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识别、医生的身份识别,样品识别包括药品识别 、医疗器械识别、化验品识别等,病案识别包括病况识别、体征识别等。
5、远程医疗监护,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危急重病患的远程会诊和持续监护服务体系。远程医疗监护技术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少患者进医院和诊所的次数 。物联网这项医疗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必将给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作为技术发展的新兴趋势,物联网也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为这些联网设备供电已经成为每个解决方案设计人员需要面临的问题。能量采集和无线电源技术能够帮助实现小型电池或者无电池解决方案,同时还能避免电源线的使用。
由于传感器节点的数量通常多达数十亿个,更换电池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很多无线传感器必须能够自行供电。从周围环境中采集能量成为了首选的解决方案,或者通过提升可充电存储设备的容量来延长电池更换的间隔时间,甚至无需更换电池。目前可以获得的能源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太阳能、热能和振动能,甚至是利用周围的无线电频率(RF)供能。TI的电源管理器件能够支持多种采集器、存储器和负载技术,以便从不同能源中尽可能多地采集能量。

此外,物联网也推动了半导体在例如可穿戴设备等低功率电子领域的全新投入。可穿戴设备虽然为个人健身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这些微型设备所使用的不同充电线缆和接头也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无线充电技术不仅可以消除这些烦恼,还能够提升总体用户体验,这也是这项技术逐渐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据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预测,在未来5年内,智能手机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私有云”,而平均每个用户都会随身携带至少一到两个此类可穿戴产品。技术研究公司则预计,到2016年,可穿戴无线设备市场将会增长到60亿美元。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化产业不断发展、延伸,已经深入了众多的企业及个人,SOA系统架构的出现,将给信息化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纵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历程,尽管出现过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Unicode、UML等众多信息标准,但是许多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源仍然使用各自独立的数据格式、元数据以及元模型,这是信息产品提供商一直以来形成的习惯。各个相对独立的源数据集成一起,往往通过构建一定的数据获取与计算程序来实现,这样的做法需要花费大量工作。信息孤岛大量存在的事实,使信息化建设的ROI(投资回报率)大大降低,ETL成为集中这些异构数据的有效工具。ETL常用于从源系统中提取数据,将数据转换为与目标系统相兼容的格式,然后将其装载到目标系统中。数据经过获取、转换、装载后,要产生应用价值,还需另外的数据展现工具予以实现,如此复杂的数据应用过程,必定产生高昂的应用成本。

结构化的数据管理尚可通过以上方法,予以实现其集成应用。在非结构化的内容方面,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令人生畏。内容管理的应用方案基于不同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而且大部分是纵向的以组织部门为界限的。在内容管理市场中,经常使用来自不同厂商的产品来提供这些解决方案。即使是同一个厂商的产品,相互之间的功能也是经常重叠,并且无法集成。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功能界限已趋于模糊。同时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协同商务系统,又需要商业智能的分析展现数据提供用户 *** 作依据。

在激烈竞争且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模式很难固化,应用传统的信息化软件,当企业要做出一些改动时需要面对巨大的挑战。

SOA系统架构的出现,信息化变革

微软大中华区服务部总经理辛儿伦介绍说,从上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主机的大型主机系统,到80年代应用于PC的CS架构,一直到90年度互联网的出现,系统越来越朝小型化和分布式发展。2000年WebService出现后,SOA被誉为下一代Web服务的基础框架,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SOA的出现给传统的信息化产业带来新的概念,不再是各自独立的架构形式,能够轻松的互相联系组合共享信息。

可复用以往的信息化软件。基于SOA的协同软件提供了应用集成功能,能够将ERP、CRM、HR等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

松散耦合方式,只要充分了解业务的进程,就可以不用编写一行代码,通过流程图实现一套我们自己的信息系统。就像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砖瓦和水泥,只需要想好盖什么样的房子就可以轻松的盖起。加快开发速度,并且减少了开发和维护的费用。软件将所有的管理提炼成表单和流程,以记录管理的内容,指定过程的流转方向。

更简便的信息和数据集成。信息集成功能可以将散落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上的文档、目录、网页轻松集成,加强了信息的协同相关性。同时,复杂、成本高昂的数据集成,也变成了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实现的参数设定。创建了完全集成的信息化应用新领域。

在具体的功能实现上,SOA协同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包括了知识管理、流程管理、人事管理、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应用集成等,从部门角度看涉及了行政、后勤、营销、物流、生产等。从应用思想上看,SOA协同软件中的信息管理功能,全面兼顾了贯穿整个企业组织的信息化软硬件投入。尽管各种IT技术可以用于不同的用途,但是信息管理并没有任意地将信息分为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部分,因此ERP等结构化管理系统并不是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同时,信息管理也没有将信息化解决方案划分为部门的视图,因此仅仅以部分为界限去构建软件应用功能的思想未必是不可撼动的。基于SOA的协同软件与ERP、CRM等传统应用软件相比,关键的不同在于它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并且有正当理由向需要它提供服务的任何用户提供服务。

这里的“泛在化”主要是指无线网络覆盖的泛在化,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标识与其他感知手段的泛在化。“泛在化”的特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全面的信息采集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第二,解决低功耗、小型化与低成本是推动物联网普及的关键。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MLCC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MLCC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风华高科(000636)、三环集团(300408)、火炬电子(603678)等。

本文核心数据:MLCC行业产业链全景图谱、MLCC成本结构、中国MLCC配方粉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及中国MLCC电极材料市场规模、中国军用MLCC行业市场规模、中国手机用MLCC需求量、中国基站用MLCC需求量、中国汽车用MLCC需求量、全球MLCC行业市场规模、中国MLCC行业市场规模、中国MLCC进出口、全球MLCC企业竞争格局、全球MLCC主要供应商产能、中国MLCC行业主要公司经营情况、全球MLCC区域竞争格局、中国MLCC区域竞争格局

行业概况

1、定义:MLCC行业分类众多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由内电极、陶瓷层和端电极三部分组成,其介质材料与内电极以错位的方式堆叠,然后经过高温烧结烧制成形,再在芯片的两端封上金属层,得到了一个类似于独石的结构体,故MLCC也常被称为“独石电容器”。

MLCC分类较多,一般有三种分类标准。按照所采用的陶瓷介质类型可分为Class 1类、Class
2类;按照温度特性、材质、生产工艺、填充介质可分为C0G、NPO、X7R、Z5U、Y5V;按照材料SIZE封装大小可分为3225、3216、2012、1608、1005、0603、0402、0201、01005等。

2、产业链剖析:行业应用范围广泛

MLCC行业上游主要是陶瓷粉体材料和电极材料,其中陶瓷粉体材料包括高纯钠米钛酸钡基础粉和MLCC配方粉,属于纳米材料、稀土功能与信息功能材料的交叉行业;电极材料包括镍、银、钯、铜、银等。MLCC行业下游是终端电子产品行业,MLCC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其下游客户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电子设备的领域,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武器装备领域到轨道交通、汽车电子、智能电网、新能源、消费电子等工业和消费领域,终端电子产品市场的需求直接影响MLCC的需求。

MLCC产业链涉及多个行业和企业,上游主要原材料供应商有国瓷材料、三环集团、海外华晟、博迁新材等;中游MLCC制造重点企业主要有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火炬电子、鸿远电子、宇阳科技等。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MLCC的生产起步在80年代中期,“原电子工业部下属715厂、798厂以及若干省市直属企业先后从美国引进13条MLCC生产线,为中国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MLCC行业通过持续引进吸收国外生产技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和生产能力,常规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技术指标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大部分的市场需要。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当下国产MLCC厂商迎来关键的国产替代机遇期。

上游供给情况

1、MLCC陶瓷材料

MLCC的成本主要来源于各类原材料,总体占比基本都在50%之上。其中,陶瓷粉体材料是MLCC的关键原材料,在高容MLCC中,陶瓷粉料占比高达35-45%;在低容MLCC中,陶瓷粉料占比在20-25%。

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从事MLCC配方粉批量生产的企业极少,主要包括国瓷材料、三环集团等,其中国瓷材料是国内MLCC配方粉的主要生产并对外销售的企业,目前其MLCC产能为10000吨/年,其市场占有率在80%左右。

2、电极材料

电极材料是MLCC的另外一种主要原材料,占MLCC成本的10%~20%左右。其分为内电极和外电机两类。其中内电极材料中使用的导电相金属粉体主要有镍、银、钯,外电极材料中使用的导电相金属粉体主要有铜和银。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MLCC电极材料市场规模约8687亿元,中国MLCC电极材料市场规模约4505亿元。

下游需求情况

1、手机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中国手机产量达到了147亿台,累计下降95%。2021年一季度中国手机产量达到35亿台,累计增长339%。

从手机用MLCC需求规模来看,前瞻结合国家统计局、HIS、财通证券等多方数据,对中国手机用MLCC需求进行测算。目前,单部手机MLCC量平均在1000只左右。随着生活质量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机行业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于MLCC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长。因此,按照此用量,2020年我国手机行业MLCC需求规模在14531亿只左右。

2、汽车市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产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共计生产19994万辆,同比下降65%;商用车产量为5231万辆,同比增长200%。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上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366万辆,同比增长75%。

从需求规模来看,前瞻结合中汽协、华创证券等多方数据,对中国汽车用MLCC需求进行测算。2020年我国常规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用MLCC需求量分别约为7157700万只、312000万颗和1989000万只,合计9458700万只。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约为1102亿人民币;2019年,全球MLCC市场量价齐降,整体市场规模为9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6%。2020年上半年,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受损较重,疫情初期多数MLCC生产企业的正常经营被打断。下半年随着MLCC主要生产地区逐步恢复生产,MLCC产业逐渐升温,全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达到1017亿元。

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MLCC市场。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MLCC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60亿元,约占全球的4523%。

2、行业进口依赖度高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MLCC进口依赖度较高。2020年,中国MLCC进口量为308万亿颗,出口量为163万亿颗。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中高端,2020年,MLCC进口平均单价为2635美元/万颗,出口单价为2360美元/万颗。

行业竞争格局

1、 企业竞争:日系厂商占主导地位 国产进程加速

——全球:MLCC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MLCC企业分为3个竞争梯队。其中,第一梯队主要为日韩厂商,比如村田和三星电机,在产能和技术上领先全球;第二梯队为中国台湾厂商,在技术上略逊于第一日本大厂,比如国巨和华新科等;第三梯队为中国大陆厂商,比如风华高科和三环集团,在全球份额较低,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全球MLCC行业龙头企业为村田、三星电机、国巨。2020年,村田、三星电机、国巨全球份额分别为32%、19%、15%。

——我国:MLCC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MLCC行业主要公司有风华高科、三环集团、宇阳科技、火炬电子等。

2、区域竞争:全球集中于日本 中国集中于广东

——全球:MLCC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从区域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日本地区企业的整体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56%,而中国大陆MLCC制造商仅占全球6%的份额,大陆厂商产能供应较小。

——我国:MLCC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从MLCC企业的区域集中度来看,我国MLCC产地主要集中于广东。截至2021年8月17日,广东省的MLCC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40%左右,说明我国MLCC企业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5G应用的加速推进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爆发,MLCC需求迎来爆发。前瞻预测到2026年我国市场规模将达到730亿元。

2、产品向“五高一小”发展

MLCC广泛应用于手机、PC、基站、物联网、汽车及军工等领域,随着5G、新能源汽车、军工信息化等建设进程加速,MLCC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同时,随着下游电子产品逐渐向轻薄化方向发展,推动MLCC产品向“五高一小”方向发展。即高容量化、高频化、耐高温、高可靠性以及小型化;然而当前我国MLCC仍需大量进口,国产化进程迫在眉睫,在当下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国产MLCC厂商迎来关键的国产替代机遇期。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MLCC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06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 2023-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