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粮仓还在用吗

上饶粮仓还在用吗,第1张

上饶粮仓还在用的。
11月24日,中央储备粮上饶直属库有限公司开展了以“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为主题的第五届公众开放日活动。
此次活动开放日,邀请了20余位来自各行业的代表走进中央储备粮上饶直属库有限公司。受邀嘉宾通过观看宣传片、智能化粮情检测系统演示,体验了智能化储粮前沿科技的应用。同时,通过观摩粮食入库前如何做好质量把关全过程,近距离了解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指标的测定,全方位地感受新时代“大国粮仓”的良好形象。
受邀嘉宾方丽萍说,今天是自己第一次近距离走进中储粮,通过现场观摩和体验,深刻地感受到中储粮守护大国粮仓的责任与担当。
据了解,中央储备粮上饶直属库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主要承担以稻谷、玉米等为主要品种的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任务,辖区总占地面积约528亩,总仓容量2288万吨。
中央储备粮上饶直属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准表示,通过公众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展示了中储粮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良好形象,提升了社会公众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

纪录《大国粮仓》展示了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翻天覆地的发展历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大国粮仓 观后感 个人感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国粮仓观后感个人感悟1

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袁老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照亮了后来者继续前行的路,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食粮,还有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仰望星空的精神。袁老的两个梦想耳熟能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耄耋之年,袁隆平又提出研发“海水稻”的宏大构想。袁老说,“海水稻”研发成功以后,在我国内陆和咸水湖周边进行产业化推广潜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广两亿亩,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

梦想总是属于敢想敢为的先行者——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 种植 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中国人再次牢牢端稳了饭碗!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脚踏实地的品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把自己在一生浸润在稻田里。他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立下收徒“土味门规”——“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袁隆平曾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隐没于乡间水田的袁老,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奔忙,还在努力带给中国和世界惊喜。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科学家,多一些锲而不舍的追梦者,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就会孕育出更多希望。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对英雄的呼唤和尊重。国士无双,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国民英雄,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事业重,名利却最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特等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世人也给了袁隆平的荣誉和礼赞。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后来人,是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音。我们看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的追求和内心的富足。全社会对抗疫英雄的爱戴,对航空专家的敬仰,从国家层面对袁隆平、钟南山一个个国民英雄的崇高礼遇,也在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精神。

我们纪念袁隆平,也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次 反思 。你我都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渺小的存在,我们大多不会成为袁隆平那样的国民英雄,甚至我们也成不了整天 *** 心经济走势的商业大佬,也不是时时关心国家大事的政界领导,但我们每个奋斗的个体,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我们可以像袁隆平那样,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坚定目标就能够坚持下去的人。那么我们便是自己的英雄——愿你我既能做那个为英雄鼓掌的人,也能成为那个被鼓掌的人。

最后借用钟南山团队的悼文,向袁老致敬,也向每一个坚持梦想的人致敬:感念我们在这个时空相遇的每分每秒,我们的星空因为有了每个不同的你而璀璨。

大国粮仓观后感个人感悟2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看到老百姓因粮食不足而深为饥饿所困时,他便悄悄埋下了消灭饥荒的梦想种子。袁隆平院士曾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便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也拉开了袁隆平追逐“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序幕。

十年田垄勇突破,袁隆平院士的追梦路坎坷而持久。1973年,他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且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 经验 传递给世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艰难的探索时期,国际形势紧张、国内科研条件远远落后于西方、冲击、百姓们生活困苦,但尽管形势如此严峻,袁隆平却坚守住了自己战斗的阵地,一步一步的推动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事业迈向世界。

梦想之路无止境,2019年6月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笔签名的“告示”,他给团队定下了“三大新目标”:超高产冲刺、耐盐碱水稻及第三代杂交水稻。而事实也证明袁老的辛苦研究并没有白费,就在今年七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亩产1500公斤目标达成!袁老终身奋斗的事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淡泊名利守初心,袁隆平院士的杰出贡献让我们肃然起敬,国家也给予了至高荣誉但他的生活依旧朴实无华。他曾言道“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他也给出最真挚的建议与指点。他慷慨解囊支持 教育 事业,却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他喜欢呼吸田野的气息,喜欢与稻田亲近。他,平实而伟大!

大国粮仓观后感个人感悟3

2021年10月10日,接受采访的袁隆平望着远处的稻田,若有所思地说道,“禾下乘凉梦”会由年轻人继续。今天,这位老人永远停下了手头的研究,将攻关的重担交给了后继者。老人家虽然再也不能出现在他心爱的田间地头,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心为民谋温饱,深藏自身功与名”精神却会永远照耀人间,永驻我们心头。

脚踏实地研究,毫不张扬探索,袁隆平先生孜孜以求,改变了所有中国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况,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虽已功成名就,但他仍然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继续向更高目标努力着。就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乘飞机却从来只坐普通舱,依旧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他曾深情说“我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当院士,而是为了老百姓有饭吃。”在《典籍里的中国》里,导演安排宋应星和袁隆平两位先生在水田中握手的那一幕,实为传神一笔。因为“为了老百姓有饭吃”的共同追求,这两位科学家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为民谋福,不计名利的崇高品质。

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在第四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袁老带领着团队又马不停蹄开始了第五期的攻关。40多年杂交水稻科研生涯,对于袁老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漫长过程。如果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袁隆平自己的观点:“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 创新思维 。“禾下乘凉梦”是梦想更是创新,不满足于现状,不停步于所得,这不仅是科学研究持续进步的动力,也是各项事业能够向前发展的条件。

袁老曾笑言自己愿意做一只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贡献人类,为中国人赢得荣誉和尊严。是什么支撑着一位耄耋老者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奔赴南繁基地一待就是3个多月,除了“不让老百姓挨饿”的朴素为民情怀之外,还有就是他身上那种无私忘我的爱国情怀。这位经历过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岁月的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自身的发展和追求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这是许多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所共有的特质。忘却小我的私求,追求大我的价值,只有心系天下苍生,才能真正做到感天动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洞庭泛波亦哽咽,天下苍生俱失声,那位伫立在田间的瘦弱身躯虽然已经消失,但那股蕴藏在内的精神和力量,将永驻人间;身虽远去志永存,高风亮节照后人,这种精神将会永驻青史,也将激励着后来人在各自的事业中不断攻坚克难,再创新高。

大国粮仓观后感个人感悟4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不,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就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我们国家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吃饱肚子,摆脱饥饿就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之一,虽处不同国度,不同疆域,都拥有着一个永恒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而中国自古以来人口众多,吃饭成了国人最大的问题,尽管古代历朝历代想尽办法,也未能解决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个局势才发生了改变,改变这个局势的人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在,人人都吃着香甜可口的大米饭,这些福利可都是袁隆平爷爷带给我们的,我们要懂得感恩。请让我尊称您一声:袁爷爷吧!

作为小学生,我们除了要像袁隆平爷爷那样胸怀大志,艰苦奋斗,同时,还要从小事做起;一丝不苟,必须学会爱惜粮食,节约粮食,这可都是众多人努力的结晶啊!

大国粮仓观后感个人感悟5

2021年的5月22日,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里,因为这一天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去世了。这一天举国悲痛。在这之前我对袁隆平爷爷不是很了解,看完老师播放的视频,我才知道袁隆平爷爷瘦瘦的黑黑的皮肤有一个农民的脸,但他有智慧的力量,让全国的人都吃上了饱饭。

我曾经听说过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意思就是说袁隆平爷爷想让到麦子长得和人一样高,或者比人高。可以在麦子里乘凉,麦子里接触的大米就像花生那么大。第二个梦想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意思就是说袁隆平爷爷想让它发明的杂交水稻,意思就是想让地球上的每个国家都知道杂交水稻,让每个国家里的农民都能吃饱饭。目前已经有很多个国家种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爷爷真是太伟大了,他用了一个科技让新中国变的发达起来了,以前的人吃不饱饭,袁隆平。

爷爷发名了这个实验,让全国的人都吃饱饭了,可是在5月22日的这一天,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长大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不能忘记它,他用一辈子的心血换来的是让全国人民都能吃饱饭,吃好饭。

大国粮仓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相关 文章 :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篇感悟

★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5篇

★ 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5篇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 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5篇

★ 焦裕禄精神个人学习感受600字范文10篇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以及心得感悟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5篇读红星照耀中国对我的启发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篇

《大国粮仓》从数据出发,用事实说话,10集纪录片精准策划、全景展现,主题涵盖了中国人餐桌的方方面面。通过宏观把控和微观补充相结合的表达逻辑,既盘点了关于中国粮食的各项方针政策、战略安排,也展现出每一个平凡人在保障粮食供给层面所做出的努力与奉献。跟随纪录片的镜头,观众见证了国家仓廪殷实、百姓餐桌丰盈的奇迹过程;看到了中国粮食发展的政策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立法进行土改,保障农民耕者有其田到为保证粮食分配而实行的“统购统销”票证分配政策的历史变化;看到了“菜篮子工程”从试点到推广,农业种植的生态化发展,养殖业发展从一窍不通到如今的如火如荼;领悟到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有力实施,由于助农新人的加持,才让中国的大国粮仓有了制度和人力的保证。

《国家记忆·大国粮仓10集 1080P 17G》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pwd=lm72 提取码:lm72

您知道14亿中国人一天消费多少米面、多少蔬菜水果、多少肉类和蛋奶吗?这些食物是怎么来的?中国人的一日三餐是如何得到充分保障的?中国人又是怎样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吃得健康?

讲述了我国农业农村所发生的惊人变化的发展历程。

2022年9月3日晚上,。**频道举办的传媒荣誉之夜正式举行。在这次活动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长津湖》获得多项奖项。 迄今为止,传媒荣誉之夜已经举办了18届,如今也已经落下帷幕。而讲述三农工作经历的记录影片《大国粮仓》,也受到国人的热切关注。

**频道传媒荣誉之夜落幕。

2022年**频道传媒荣誉在人们的期待和注目中揭晓了,《长津湖》 获得了评委会荣誉影片奖,最受传媒关注编剧奖,最受传媒关注视觉效果奖。《我和我的父辈》获得最受传媒关注影片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奖。《奇迹·笨小孩》 获得最受传媒关注导演奖。最受传媒关注女配角奖。最受传媒关注音乐奖。传媒荣誉之夜,完美收官。

《大国粮仓》受到关注。

在**频道传媒荣誉之夜荣誉名单中,《大国粮仓》获得最受传媒关注纪录**奖。这部**主要讲述了我国农村,从吃不饱,到吃饱饭,再到吃得好。如今,更上一层楼,还要吃得健康,这样一个发展转变过程。这一部纪录片是由导演熊延江执导的。一共有81分钟,于2022年3月4日上映,由河南**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出品。

这部影片讲了什么故事?

这部**主要讲述了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技方面努力创新,大胆探索。过去那种吃不上饭的现象永远成为了历史。而如今的人们,早已经不满足吃饭的问题,而是怎么样吃才对身体有好处。这对国人来讲,是肉眼可见的巨大转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08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 2023-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