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1张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1、数字经济成为新兴产业并开辟了网络市场新领域

当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基础的应用日益进入社会生产和交换,产生了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电子金融服务,出现了许多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改变工业经济结构

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行动。

3、部分公共品供给成为新兴服务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从对衣食住行基本需求转变为更多地对公平、环境以及各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需求。

4、经济集聚在湾区和城市群中形成资源配置规模效应

中国经济将在粤港澳湾区、上海与长三角湾区、京津与渤海湾区集聚,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截至2016年,粤港澳湾区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世界四大湾区中均居首位,

GDP总量达到138万亿美元,仅次于纽约湾区。在华北,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将是区域经济集聚的标志。

5、乡村振兴出现新契机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将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6、中国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系更紧密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美国的贸易战,中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没有变,对外开放的步骤更坚实。中国应对挑战的基本战略是,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发展自己并战胜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已经设立了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更开放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并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同时为全国的深化改革探索新的路径,复制和推广新的经验,与世界各国汇聚新的利益共同点,这将成为中国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系的新枢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 多地陆续公布政策细节

生物种业、高效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等成为重点

各地近期陆续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和各项政策,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在地方落地。其中,数字农业、生物种业、高校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等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

河南省近日印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具体出台了30条措施。2021年,河南省计划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生猪生产平稳发展,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到2025年,河南省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入推进。

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安全一直是河南省的重中之重。2021年,河南省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

北京市也印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除了2021年保障粮食、蔬菜、生猪等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外,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一批农业关键科技项目立项攻坚,农业从数量回升向量质同升转型发展。到2025年,科技创新成为农业鲜明特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7%,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品种自主创新率明显提升。

数字农业成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大力度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方面建设,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对完善乡村产业体系、乡村治理的重要作用,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并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数字乡村样板。福建省也出台措施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赋能乡村建设,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发挥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新要素的作用,不断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甘肃省首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乡村”示范项目近日建成落地。“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设置了“乡村振兴”“脱贫巩固”“智慧农业”“社会管理”等功能模块,涵盖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生态监测、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各地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陆续出台,推进了乡村振兴措施的进一步细化。近日,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通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长期的政策保障。与此同时,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地的发展程度、标准体系等情况各不相同,也需要结合本身的具体情况分别施策。(记者 李志勇)

1、以加强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兴农即根据各地情况及特点,依托科学技术解决“三农”现实痛点,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科技兴农是针对现实国情的正确选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助力器,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源动力。

首先,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相关流程、机制和示范基地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落地生根。例如北京通州漷县镇种植园,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大幅降低成本,提高了收益。

其次,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等新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并利用云技术、大数据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发展认养农业、共享农业、“网红+农产品”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营销模式,打造平台农业。

再次,实施“引进+创新”战略,借鉴成功经验,排除发展痛点,充分利用独特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最后,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农专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与培育,深入落实科普工作,大力提升基层科技人员素质;筑巢引凤,工农结合,以工补农,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2、以促进教育兴农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应优先发展乡村教育。教育兴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发展乡村教育,应全面统筹规划乡村基础教育学校,逐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配套设施,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主体,地方政府应关注乡村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质量提升,逐步改善乡村教育人员教学条件和福利待遇,完善乡村教育人才政策。充分吸收好家风、好民俗等地方文化精华,结合我国德育及教育的基本要求,打造独具乡村特色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

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课堂内+课堂外”的多维融合教学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3、以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筹城乡融合总体战略布局,促进城乡资源互补互惠,为城乡共同发展提供新动力。推进乡村建设工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改善乡村风貌,助力乡村振兴。

不断推进农村改革与创新,鼓励开拓多种经营形式。继续落实土地承包三十年政策,鼓励扶植成立农民合作社,打造家庭农场,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结合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推动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保持乡村特色的基础上推行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模式,注重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4、以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创造了中华民族扶贫史上的一个奇迹,形成了值得弘扬与传承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精神。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我国不断完善精准扶贫组织保障体系,不断创新扶贫方式,积极探寻扶贫长效机制,加强区域协作与对口支援,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同力量,打造专项扶贫、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多元化扶贫格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应继续稳固脱贫攻坚基础与成效,加强致贫返贫监测,不断完善防止致贫返贫预警体系。防止返贫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应积极进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工作方案,科学预防,从根本上阻断致贫返贫。

5、以创新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乡村治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鼓励多主体参与,加强自治、法治与德治的“三治”融合。

首先,自治是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自发性与主动性的体现,应积极引导并鼓励村民自治,科学组建村民自治组织,完善自治管理流程及相关配套制度,激发乡村治理新动力。

其次,法治是乡村治理的法律保障与科学武器,应加强乡村法治宣传与法治教育,提升居民法治意识,注重乡村法律服务平台搭建,夯实乡村治理的法治基础。

最后,德治是乡村治理的道德后盾,应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榜样力量,彰显社会正能量。

积极宣传与引导善行义举,提升村民道德情 *** 与综合素养,提高居民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鼓励并扶持乡村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与专业指导,让乡村文化遍地开花,推动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新阶段乡村文化新生态。

中新网-打造乡村振兴新格局

农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辛苦的行业,面朝黄土背朝天,主要依靠体力劳动,效率低下还非常劳累,而随着整个 社会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农业领域,我国农业也逐渐向高效、便捷、现代化发展。

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温室大棚 为农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大棚栽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界气象条件的制约,但是仍无法完全避免天气的影响。低温冻害、阴雨寡照、大风、高温高湿等天气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高低、品质优劣,面临:



现代化工业物联网传感器的发展,使农业技术推广势在必行。 高 科技 现代化的智慧农业势必 崛起!

借助物联网,智慧农业构建了集环境监控、精准调节于一体的农业生产系统,对不同的农业生产环境及对象进行 监测监管 ,通过传感设备检测环境的物理参数,对 土壤、虫情、气象 等生产环境状况进行实时 动态监控 ,使之符合农业生产标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改善农产品品质,使其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实现 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促进农业生产 精细化、高效化、现代化 发展。


九纯健为您提供 智慧农业大棚一体化 项目,设计内容包括温室大棚环境综合参数监测: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氧气浓度、土壤PH值,温度湿度水肥一体化控制管理系统、通风、关窗迭制、智能化温室大棚物联网基本监测管理。

温室大棚基本组成



监控系统由智能温室云监控平台、气象站、网络模块、灌溉控制箱、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传感器、CO2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施肥机、变频灌溉机、风机控制、卷帘机控制等部分组成。

云平台收集信息自动控制



通过检测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系数,上传至 云平台 ,并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湿度等传感器上下限 自动或手动控制 大棚的卷帘、外遮阳、补水、通风设备,实现大棚的温度、湿度、光强度等环境参数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温室控制精度。同时,云平台收集的数据可以为 农产品溯源 提供有力依据。



室外气象同步检测

与室外气象站连接可实现对 室外气象 参数的检测,并根据控制要求控制各种执行结构,保持棚内各项指标的稳定,保证农作物的良好生长环境。特别适合我国 经济、高效型 温室控制要求。


功能效果

农场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整个大棚的情况,使用九纯健智能化大棚解决方案,可以做到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减少劳动力、高产高效,真正让农场主 省心、省时、省力、省钱


应用场景



九纯健 科技

致力于智慧农业

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应用

欢迎拨打 4000-696-999

全国服务热线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15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 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