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探路居家养老社区,“银发浪潮”如何老有所依?

多地探路居家养老社区,“银发浪潮”如何老有所依?,第1张

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规模庞大的中国老年人将在哪里实现最美“夕阳红”,这是一件事关“老有所依”的大课题。近年来,面对老龄化带来的“银发浪潮”,多地推出规划措施,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资料图:老年人在社区内运动。

“银发浪潮”来袭

中国养老的重点在家庭和社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据预测,“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长期以来,中国养老形成“9073”格局,即约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约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约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而近年来,伴随“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群体被舆论所聚焦,如何在社区和家庭完善养老服务,就更显紧迫。

今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对媒体表示,未来养老服务的重点要放在居家和社区,要大力加强居家和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也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此外,文件还提出“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资料图。郑莹莹 摄

如何把养老院“搬”进家?

多地探索新型养老社区建设

近年来,针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多地创新理念和服务,积极探索适应当地需求的社区养老模式。

例如,广东广州在社区建设以上门护理服务为主的护理站,承担对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以及居家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开展上门照料服务,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由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实现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专业化服务“三入户”。

在山东青岛,该市国际大健康产业聚集区在建的百洋绿洲家园,以疗养院级健康社区为目标,建设“家家有医生、时时能护理、常常做理疗、人人懂养生”的新型医养结合社区。

社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即时采集健康数据并及时对异常做出反馈,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安全急救”“诊疗转诊”“预防预警”“管理改善”“群体生态”的五级健康服务,建立专业个性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在四川,从去年起,四川全面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试点建设智慧养老社区,打造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可对辖区老年人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通过平台及物联网等技术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急救援助、安全防护、远程照护等养老服务。

资料图。

不能忽视的关键

养老社区不能重开发、轻服务

“银发浪潮”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挑战,也催生着巨大的新消费潜能,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日,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相关的企业已超28万家,2020年注册量超51万家,同比增长22%,今年1-11月共新增超49万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9%。

市场空间广阔,各地探索案例繁多,但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社科文献出版社等机构去年11月发布的《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9~2020)》提到,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起步较晚,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不强、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居民认同感不高,不能真正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此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记录不完整、填写不准确、查阅不方便、实际利用率低,与辖区外的相关医疗机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共享信息,造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割裂,形成纵向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不能为预防疾病提供有效的信息。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日前发文表示,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减轻了家庭养老的压力,可以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急救、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不过,我国当前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仍然存在覆盖范围不足、服务能力有限、专业人员缺乏、多样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对于当前医养结合社区建设存在的短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全科医生分会委员宋青分析,目前的养老社区多是重开发、轻配套,重房产销售、轻养老服务,“一些养老社区会植入一些养老设备、可穿戴设备,甚至有的开发商会在社区附近收购一家医院做配套等等,但还是缺少专业的配套服务,没有健康服务,硬件设备带来的可能更多的是焦虑和无所适从”。

资料图:老人们精心排练节目。 谭伟旗 摄

“医”和“养”如何结合

真正让健康服务融入家庭生活

显然,未来的中国,家庭和社区必然要承担起养老重担,而如何推进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如何将“医”和“养”在家庭和社区充分结合,就是必须要解答的问题。

“养老社区的核心是服务,而不是住宅环境有多高级。”宋青表示,养老社区要重新定义人与社区关系,在房屋的居住功能上升级健康管理服务,把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健康管理、以介护为支持的养老体系融入到生活中。

宋青表示,在人员上,家庭医生要与居民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对居民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提供专业、便捷、持续的基础医疗服务,来解决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亚健康状态。

“很多老人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可能都不会生病,并不一定需要看医生,但是他确实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帮助其进行营养、运动、养生等方面的介护服务。”

在设施方面,宋青表示,应充分地将社区的健康硬件配套与健康管理软服务深度融合,通过住宅的健康元素设计、智能可穿戴设备配套以及全健康数据的管理相结合,真正让健康服务融入社区管理。

“以急救为例,如果一位老人跌倒后,家庭内可以通过生物雷达及时捕捉到患者摔倒的信号并传达给物业和家庭医生,此刻,社区会第一时间打通门禁、电梯、无障碍通道,保障救护车出入通畅,同时家庭医生会及时入户为患者做应急处理,直到救护车到来实现送医。”

专家表示,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应该彻底打破社区居住功能与健康服务割裂的状态,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把养老和健康的元素深入融入到老年人熟悉的生活场景中。

“十四五”老年人口将超3亿 如何“老有所养”
国家卫生健康委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有关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据测算,“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老龄化呈现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度老龄化、重度老龄化,该如何应对?“老有所养”如何保障?
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 养老服务发展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
近年来,我国形成“9073”养老模式,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也就是说,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是居家和社区养老。对此,国家近年来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指导推动各地在区县层面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床位308万张,分别占到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数和床位数的889%、38%。 2021、2022年,投入22亿元支持84个地区开展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在这些试点和提升行动中,推动各地探索形成家庭养老床位,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探访关爱,互助养老等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的服务模式。
多地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为了推动居家养老市场的发展,各地和相关产业也在积极探索居家养老领域的发力方向。
中午11时,是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回车岭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午餐时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们正在领取饭菜。
除了餐饮服务以外,这里还配备了影音间、书画室、理发室、图书角等功能区,可以有效满足老人的各项精神文化需求。
广东惠州市开启了社区嵌入式长者居家养老新模式,打造长者食堂,还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出送餐上门服务。目前,惠州全市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建成,智慧长者服务覆盖全市50%以上的社区。
眼下许多机构也正在积极研发高科技、智慧型的养老产品。这是一款看似普通的摄像头,在结合了人工智能算法后,它却可以准确识别老年人的安全状态,在老人发生跌倒或需要帮助时发出警报,及时通知到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系人。
据统计,2021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领域新申专利共1116项,其中发明专利513项,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型技术,正在被逐步应用到养老用品中。
医养结合 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医养结合是应对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医养结合整合了养老和医疗资源,大大满足老年人的需求。20日的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破除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难点堵点,目前医养结合的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流程。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养签约数是2017年的66倍;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数较2017年增加767%。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下一步,一是深化医养资源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健全医养合作机制。鼓励农村地区通过毗邻建设、签约合作、两院一体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结合。二是加大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
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帮助他们过上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广东佛山均安镇的何女士今年63岁,三年前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失去语言和认知能力,生活也无法自理。因为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平时何女士只能靠70多岁的老伴照顾。怎样让失智失能老人能够方便地得到专业医疗护理,是国家和各地政府一直在探索和推动的工作。从2019年4月起,均安镇陆续对两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改造。这家卫生服务站的一楼仍保留原来的社区医疗服务功能,二楼则被改造为失智失能老人可以入住的养老中心,有50个床位。医护人员每天会查房、巡诊。现在何女士也入住到了这里。
因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利用闲置的用房和原有的医疗资源,再加上政府提供部分补贴,入住这里的老年人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大大降低。根据护理等级不同,每位老人每月需要支付养老服务费,包括伙食、住宿、照护等约3000-3500元。另外,如果产生医疗费用,可以享受和在医院就诊同样的医保报销政策。
何女士的丈夫卢先生:我觉得带来很大的方便,一个她有病了什么的,医生护士能够来看她,严重的可以用救护车送她去均安医院,从价钱,照顾,医疗,我觉得这里可以的。
在我国,像这些在医疗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只占少数,超过90%的老年人都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近年来,各地推动医疗护理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浙江湖州在新建小区推行养老、医疗设施同步建设,在太湖健康城社区,有一家大型医院,还设置了7个健康驿站。居民殷女士腰肌劳损,以前每周需要去两次医院进行理疗,现在不出小区就能解决了。
湖州市吴兴区太湖健康城社区负责人徐涛: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都有免费的体检业务,为70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我们实时关注所有居民健康的变化,及时介入并且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除了不出小区就可以做理疗,甚至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以外,还有些地区也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包括帮助老人预约医院专家号;点开小程序就可预约“专科护理”等。
其实,对于许多行动不便、失智失能的老人,居家养老最方便的是有专业人员能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目前各地也在纷纷开展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我国居家养老上门医疗服务还需补齐哪些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室主任冯文猛:从实际发展看,居家养老上门医疗首先要解决居家上门医疗人员特殊培训问题;第二是在相关制度规范上,需要在全国形成相对统一的居家上门医疗制度规范;其次是需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居家上门医疗激励机制,让上门服务的人员有更好的积极性;第四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无障碍和适老化的环境对于老年人来说也非常重要。在20日的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的居住和出行更加舒适、更加便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同步开展无障碍设施、适老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如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开展住宅单元出入口坡道改造,以及在住宅楼梯上增设安全扶手等。2019年到2021年,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1万部,这项措施让很多长期居家老年人实现了走出家门、走出楼栋。同时,我们结合人行道净化专项行动,对人行天桥在内的既有道路和设施进行改造,大幅提升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率。
我国正建立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健康老龄化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什么是健康老龄化呢?简单讲就是维护老年人的内在能力,改善老年人的外部环境,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
20日的发布会上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2021年,大约有12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城乡社区接受了健康管理服务。
截至2021年底,全国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达到4685个。到2025年,将在6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约21万个,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将超过1000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老年健康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照护等工作,特别是要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老年心理关爱四大行动,目的是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随着 科技 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让年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却让大部分老年人显得无所适从,不会用 健康 码,不会手机支付,子女买的智能机也 *** 作不来老年人们似乎逐渐被时代抛弃了。

近年来,打得火热的“智慧养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面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为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市面上出现各种智慧养老产品,但很多都忽视了老年群体的特征、生活习惯和使用能力。如一些可穿戴设备,虽然功能多,但大多还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而设计,老年人很难养成使用习惯。

这告诉我们,智慧养老要在 *** 作门槛上做减法,在养老服务体验上做加法。在这方面,李成华博士创新研发的妙伴机器人,打造了智慧养老行业标杆。

多年来,武汉泰迪智慧董事长兼CTO李成华博士深入一线摸底我国养老现状,依托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十余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为老年群体量身打造了一款名为“妙伴机器人”的智慧养老陪伴型机器人,真正做到以老年人为本,读懂老年人的真实需求,落实到为老年群体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No1妙伴机器人拥有强大的技术后盾,功能惠及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妙伴机器人由顶尖AI科学家团队,数十载钻研优化而来,是人工智能与用户痛点结合的匠心之作。妙伴机器人功能涵盖在线问诊、预约挂号、 健康 监测、紧急呼叫、视频通话、休闲 娱乐 、智能家居、儿童教育等多项服务,以妙伴人工智能管理平台为支撑,以智能终端为纽带,打造了一个“助医、助餐、助行、助洁、助购、助乐”的综合智慧养老服务。

妙伴以“系统+服务+老人+终端”为服务模式,为老年群体打造了一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社区线下上门服务。例如老人需要购药,可直接通过妙伴机器人向社区发送购药信息,社区服务后台收到信息后会在15分钟内送药上门。

此外,包括送餐、购物、家政服务、家电维修、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助浴服务等,皆可通过妙伴机器人实现,为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No2妙伴机器人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达9999%,对老人更友好

妙伴机器人拥有全球顶级的语音识别能力和语义理解能力,不仅能够听懂用户,还能理解用户,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妙伴机器人的智能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达9999%,也就是说,老人无需手动 *** 作,直接像和家人说话一样对着妙伴机器人动动嘴皮子,便能实现各种 *** 作。

常言道“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其实,除了 健康 需求,老年人们最需要的还是亲人的陪伴,但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养老机器人都无法真正与老年人进行 情感 交流,更无法走进老年人的内心,弥补他们的孤独。而妙伴机器人针对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特点,从外观和技术层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创造。

No3妙伴机器人充满“人情味儿”的外观,迅速拉近与老人的距离

心理专家认为,老年人们非常信任机器人,认为它们是值得信赖的朋友。而妙伴机器人有别于市场上同质化的机器人形象,外形设计、机体高度、颜色搭配相得益彰,整体给人感觉萌趣可爱,在老年人眼里就像个聪明的小孩,能够迅速拉近与老年人的距离。有实验表明,妙伴机器人充满“人情味儿”的行为能够唤醒老年人的深层记忆,具有缓解老年人认知障碍的作用。

No4妙伴机器人有一颗“懂你的心”,是老人的精神伙伴

妙伴机器人并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人,它不仅拥有让人一眼就爱上的萌趣外表,还有着一颗“懂你的心”。妙伴机器人具有全球领先的自主学习功能,与它交流得越多,它就越懂你。老人可以跟它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也可以尽情地“调戏”他,妙伴机器人会像一个朋友一样倾听,并给到相应的反馈。

妙伴机器人的心理治愈功能旨在给用户一个心灵释放的渠道,也许有一天,不知不觉中,妙伴已成为了那个最知心的“人”。

发展智慧养老的目的是让老年人得到更好、更精准的服务。武汉泰迪智慧也一直以此为目标,致力于人工智能与 健康 养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力求人性化,让老年人既能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又能感受到心灵的温暖、精神的充实。

比如发展趋势健康服务类智能穿戴设备、手持式身心健康检测机器设备、自助性身心健康检测仪器、智能化养老监测机器设备、家中智能机器人这些。根据智能产品机器设备对老年人心率、血氧、血糖值、心跳、健身运动、睡眠质量开展检测,数据信息即时传送至服务平台,儿女可根据服务平台查询老年人的日帯运动健康,如数据信息超过安全性范畴,服务平台将根据APP消息推送、短消息、电话等方法提示客户留意。
从智能健康手环、老人智能手表、智能数据腕表到智能养老系统,从老年人防丢器、身心健康预警信息机器设备、服药提示设备到智能机器人等等,这些都归功于AI智能、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系统技术性的融进,自主创新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层出不穷,这也为智慧养老的发展趋势出示新魅力。伴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适用智能化养老终端设备的低能耗、小型化智能化传感器技术,室外高精度定位技术性,大空间、小型化磷酸原技术性,低能耗、性能微控制器和轻巧间内的控制器,经过内部关键优化算法,使用人便可得到全天候24小时维护。
AI智能机器人智慧养老技术性演变的一大切入点是家庭装型智能机器人,如养老守候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逐渐变成智慧养老服务型产品研发的重点产品发展方向。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作用愈来愈强劲,价钱也会变得更加平价。现阶段绝大多数守候智能机器人都能够和孤单老年人会话,乃至可以和老年人舞蹈和打游戏这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196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 2023-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