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主控板怎么利用通讯口改电调?

平衡车主控板怎么利用通讯口改电调?,第1张

从技术领域分析
首先平衡车这款产品,虽然出现已超过10年,但包括目前扭扭车用到的几项技术都是非常新的,无刷电机,单系统的正旋波控制,平衡算法等。该技术还运用在无人机和机器人产品上。未来这些技术将会运用到更多产品和领域,并且会不断革新。
从行业领域分析
在我看来,扭扭车只是平衡车当中的一款产品。平衡车涉及到的几个不同领域在未来将会大有所为:
1代步工具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城市拥堵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眼前,新能源代步工具无疑是接下来几年的大趋势和潮流。而平衡车逐渐被更多人用为短途代步、小范围代步工具。针对大家关心的平衡车的路权和安全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扩大、政府的重视慢慢得到解决,任何一个新兴的产品普及的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
2娱乐消遣
小米发布的九号平衡车,把它定位为玩具,从国外扭扭车的消费用途来看,大部分偏向娱乐用途,这说明该产品用途可以多元化。未来将会有更多于平衡车技术有关的玩具出现。
3机器人
一些品牌企业把平衡车定义为机器人,融入物联网概念,使它更加智能化,并且可以运用到家庭、医疗、军事、救险等领域。未来可能各种形态的平衡车随处可见。
深圳橙盒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提供扭扭车平衡车独轮车方案解决,方案多数采用北京兆易GD32F130C6T6单片机主控芯片,其中有方案如下:
最高时速
12Km/h(时速达到8km/h开始逐步抬头,达到10km/h开始报警)
最大承重
120kg
最大电流
2边各15A
电池容量
36V 4400毫安锂电池(原装进口三星电池)
充电器电压
36V 20A
灯光提示
转向灯,电量指示灯,踏板指示灯
安全提示
低电量提示,超速提示,速度超过8码之后踏板逐渐上抬
倾斜保护
前后均为80°超过80°时电机会停止运转
低电量保护
电量剩余10%开启
模式切换端口
SP--灰线(开关式,端口悬空为扭扭车状态,短接为S3模式,可调定位器起作用,中性点电压16V(上电可以有偏差))
可调定位器通信为短线一侧。模式切换通信为长线一侧。
优点:
1、绝不断电
2、绝对没有充电充不进的现象
3、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平衡车注意事项:
1、利用手带来保证驾驶的
在还不能熟练驾驶时,利用手带可以帮助避免摔倒刮伤。
2、如何控制平衡
1)自平衡是利用进行前后稳定的。
2)当身体前倾,自平衡独轮车会感知到动作进行加速;当身体后仰,自平衡独轮车也会控制电机减速以维持驾驶者与车体的平衡。
3、不能上机动车道行驶
相关法规还未对电动平衡车性质和使用方式作明确规定,但绝对不能上机动车道行驶,存在很大危险。警方提醒市民,驾驶这种平衡车在其他道路上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控制车速。

GD32F405/407系列互联型产品采用全新工艺制程设计,整合了强大的运算效能和丰富的外设接口。处理器最高主频可达168MHz。
GD32F405/407系列提供了完整的DSP指令集、并行计算能力和专用浮点运算单元(FPU)。为应对多个外设同时运行和嵌入式软件协议栈的资源开销,配备了512KB到3072KB的超大容量内置Flash及多达192KB的SRAM。
GD32F405/407系列MCU以业界领先的丰富连接功能及运算性能,有助于整合所有的网关设备从而提高连接性和集成度,并可有效降低投入,是工控自动化、人机界面、安防监控、车载设备、机器人、无人机和物联网等市场应用的理想之选。

二者实现技术方式不同,GPON光网使用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技术,极简以太全光网采用以太网技术(IEEE8023标准)实现全光网络。那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1、带宽性能:GPON下的多台ONU共享带宽,每台ONU下行2488G、上行1244G,对企业级网络性能带宽是一个挑战。极简以太全光网使用全双工的以太网技术,上下线1:1对称,能够真正的做到千兆/万兆入室。
2、可靠性:GPON为树形拓扑结构,虽然技术上有保护方式,但typeB或者typeC实现时OLT成本几乎高一倍,因此建网时,一般无保护方式。极简光方案默认建网方式,关键链路均使用双链路保护,实现高性价比的链路或者设备保护。
3、网络运维管理:二者的技术体系不一样,所以GPON光网络需要GPON的光网络管理平台,同时OLT需要接入到核心交换机,因此整个网络管理需要两套网络管理平台,且GPON暂不支持SDN。极简光方案沿用传统以太网技术,不需要额外增加管理平台,加之SDN的引入可简单高效的实现一般园区网智能运维。

市值:82亿

芯海 科技 成立于2003年,始终专注于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不仅是兼备模拟信号链和MCU双平台驱动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也是国内少数拥有人工智能+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

得益于芯海 科技 对高可靠性MCU技术的深刻理解,以及深耕行业二十多年的深厚经验,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慧 健康 、压力触控、智慧家居、工业测量、通用微控制器等众多领域。

客户不仅全面覆盖了包括中兴、小米、vivo、OPPO、海尔、美的等国内主流终端品牌,还一举成为华为鸿蒙生态战略合作伙伴。

这背后,芯海对研发的投入功不可没。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公司的研发费率基本在20%左右,在同行上市公司中领先。其中,2020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加4562%,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51% ,申请专利高达591项。

而进入2021年以来,芯海 科技 在MCU、模拟信号链以及 健康 测量AIOT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其中,高性能通用32位MCU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广泛应用于车载中控、便携医疗、工业测量等应用领域,并开始导入通信光模块、手机、数字传感器等领域标杆客户。

而鉴于公司所处赛道空间的高广阔性,目前公司业务皆属于百亿美元大赛道,风哥认为芯海 科技 未来发展着实可期。
市值:195亿

中颖电子成立于1994年,主要从事消费类和工业控制类电子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主控、锂电池管理、电机控制、智能电表及物联网领域。不仅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IC设计企业,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MCU芯片供应商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中颖电子2020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06%。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MCU芯片业务。截止2020年,MCU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93%。这背后关键得益于中颖在研发投入上的大手笔。2021年第一季度,中颖研发投入高达602036万元,占营业收入1965%,同比增长6905%。而得益于在工控MCU芯片和OLED显示驱动芯片新产品开发上的深耕,加速加大IOT研发投入,长期深入布局 汽车 电子相关技术。至今不仅累计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05项,其中103项为发明专利,还相继打入各大国际家电巨头的供应链体系。

相关机构预测,鉴于当前MCU芯片供应持续紧张所导致的货源紧缺,以及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作为物联网关键部件的MCU芯片将持续受益。而中颖作为本土MCU领军企业,风哥觉得其有望凭借MCU在物联网行业的多元化布局,充分把握半导体景气上行机遇。

市值:1136亿

兆易创新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领先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核心产品线涵盖闪存、32位通用型MCU、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常年占据国内闪存市场榜首,更是全球第三大闪存供应商。研发能力行业领先。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亿颗,合作客户超过2万家。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兆易创新实现净利润881亿元,同比增长451%。而当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378亿元,同比增长6433%。这部分增量,正是源自公司在MCU业务上的发力。实际上,早在2013年,兆易创新就推出了国内首款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32位MCU。

2019,兆易又推出了全球首颗基于risc-V内核的通用MCU,GD32V系列。紧接着就在去年,兆易还启动了车规级MCU的研发,项目完成后,预计将满足 汽车 级产品认证和车身控制系统以及辅助驾驶系统。

而就在前不久,公司第一颗自有品牌的DRAM产品正式推出,实现了从设计、流片,到封测、验证的全国产化,并且公司DRAM产品下游和当前的客户群体有相当高的重合度,让公司在整个客户的渠道和技术支持等资源上有很高协同性。

而伴随国产替代加速以及全球物联网、可穿戴市场需求的增长,风哥觉得兆易创新未来业绩前景值得期待。

“授权可用”是X86架构和ARM架构的共同点,也是英特尔和Arm公司的护城河。然而,随着RISC-V的崛起,Arm开始坐不住了,因为开源的RISC-V抢夺的就是Arm的市场。

RISC-V架构和ARM架构其实是宿命之战。ARM架构过去被称作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RISCMachine),都是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精简指令集),市场重叠度甚至可以达到100%。
作为精简指令集,RISC-V架构和ARM架构都必将盯着现有的可携带市场以及未来的智能物联网市场。现在是RISC-V蚕食ARM架构的市场,原因在于ARM架构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然而,在未来这样的优势又能够持续多久呢?

所以,Arm开始着急了。留给RISC-V架构的前路要么是取代ARM架构成为精简指令集的新王,要么被ARM架构彻底边缘化,现有“打官腔”说的“良好共存”想来是万万不会成行的。

Arm自然也不想被温水煮青蛙,每年进步一点点的RISC-V架构现在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RISC-V联盟在官网上这样讲到,RISC-V是一种开放式ISA(指令集体系结构),为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创新开创了新纪元。RISC-V基金会由325多家成员公司组成。这是该技术的主要优势。
开源的优势让RISC-V架构吸引了一众有影响力的公司。
我们可以看到,白金会员里面不乏阿里巴巴、三星、美光和谷歌等实力超群的高 科技 公司,而金、银和审计员队列中也有台积电、华为和英飞凌这样在各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企业。现在这些企业还都是ARM架构的受益者。

当然,这些巨头公司加入RISC-V联盟并非是提前站位然后静观其变,而是投入精力在推动RISC-V走向成熟。

在RISC-V生态中,既有晶心 科技 、Si-Five这样的公司为其打造内核,夯实底层结构,也有阿里巴巴、兆易创新和华米 科技 这样的公司在不断地推出基于RISC-V架构打造的性能领先的处理器产品。

2018年9月17日,华米 科技 正式发布全球智能可穿戴领域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 “黄山1号”是全球首款集成AI神经网络模块的可穿戴处理器,也是全球首款RISC-V开源指令集可穿戴处理器,拥有AI驱动、闪电性能、苗条功耗三大特点,应用了Always on技术,区别于传统AI,实现了AI从云到端的前移,实时计算无需传输。2019年6月11日,华米 科技 在2019夏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AMAZFIT智能手表2及AMAZFIT米动 健康 手表。AMAZFIT米动 健康 手表正是基于“黄山1号”芯片打造。

2019年7月25日,玄铁910正式发布,这是平头哥半导体成立之后的第一款产品。玄铁910基于RISC-V的处理器IP核,开发者可以免费下载FPGA代码,开展芯片原型设计架构创新。

2019年8月22日,业界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兆易创新GigaDevice正式发布基于RISC-V内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U产品,提供从芯片到程序代码库、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支持并持续打造RISC-V开发生态。

上述的每一款芯片都极具代表性,而发布时间较为密集,这对于Arm而言已经不是敲醒警钟了,而是警笛长鸣。诚然,就算有了更多的内核以及最新的产品面世,RISC-V架构相较于ARM架构而言还是很稚嫩,毕竟生态系统相差甚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发展,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关键。Arm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攻击RISC-V架构。但晶心 科技 总经理林志明认为,“这只是给攻击者自己壮胆用的,并没有对RISC-V产生真正的打压,并且,现在攻击开源生态,本身就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反倒会产生反作用力。”

令Arm感到恐慌的还有RISC-V未来的潜力,尤其是在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潜力。在边缘设备的芯片中很多都是以神经网络(NN)硬件进行机器学习,这样就有需求为神经网络配置硬件加速,RISC-V CPU中的ALU(算数逻辑单元) 就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而智能物联网大趋势同样是ARM架构的当下和未来。
在打造RISC-V架构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股来自于东方的“神秘力量”,也就是中国芯片公司对于RISC-V架构的推崇和拥护。中国有着巨大的芯片需求,同时中国芯片厂商自己也有需求做大做强,RISC-V架构虽然“军阀割据”但尚未有“一朝天子”,这对于国产芯片厂商而言是莫大的机会。

面对重重危机,Arm已经开始吹响狙击的号角。北京时间2019年10月9日凌晨,Arm宣布在部分CPU内核引入自定义指令功能,即客户能够编写自己的定制指令来加速其特定用例、嵌入式和物联网应用程序。这意味着,从2020年开始,使用Cortex-M33内核及之后的Cortex-M CPU内核系列的所有Arm客户都可以免费使用自定义指令功能。

回顾RISC-V那句话,开源是RISC-V架构最大的竞争力,现在Arm打算让其优势不再。当Arm决定主动出击,此时的RISC-V架构也已经是离弦之箭,进了这“八角笼”只会有一个胜者站着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20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2
下一篇 2023-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