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张瑞敏发表了什么演讲?

第七届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张瑞敏发表了什么演讲?,第1张

2018年10月22日,张瑞敏受邀参加第七届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并在主论坛企业嘉宾环节,发表题为《创世界级物联网模式》的主题演讲。
两年一届的“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是上海交通大学最重要的国际品牌论坛之一。此次论坛,汇集近200位全球知名商学院院长、国际著名商学院组织AACSB、EFMD、AMBA、EMBAC、AAPBS、AABS的最高、国际权威排名机构负责人。可以说,张瑞敏发表的此次演讲是对全球管理学界集中阐释海尔在物联网时代的突破与创新。

5G 清风徐来,静待应用花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具挑战的时代。

当下就国内而言,随着四张 5G 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运营商们纷纷扩大并加快了建网的规模与速度;手机厂商们也早已于今年年初相继推出了 5G 手机;与此同时,5G 的专利的战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日前,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 IPlytics 给出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 6 月 15 日,在全球 5G SEP 标准必要专利排名中,华为以 2160 个 5G SEP 的专利数排名第一,第二名的诺基亚 5G SEP 专利为 1516 个,第三名则是 ZTE 中兴公司,拥有 1424 个 SEP 专利。

由此,我们不禁畅想从基础运营商、手机厂商,到芯片厂商、应用开发商等都在加紧布局的 5G 到底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改变?事实上,不论媒体把 5G 捧得有多高,也不论业界有多少人并不看好 5G 的发展,最终,落地的应用才是检验 5G 实用性的唯一标准。

那么,什么样的应用才适合 5G 的大环境?如今 5G 的标准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其机遇又在何方?为了更好地帮助国内开发者深入了解物联网与下一代通信技术 5G 的应用,中国专业的 IT 社区 CSDN 发起并举办以“5G 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实践”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围绕 5G、物联网、智慧、应用、挑战等核心话题,邀请到了行业内顶尖的领军者、资深的技术专家、一线的开发者们共聚一堂,展开探讨 5G 的巨大潜能。

目前主办方公布了沙龙的详细日程并确认了会议的演讲嘉宾,详细内容如下:

5G 来了,我们应该做什么?

演讲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韦青,投身亚洲移动通信、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等领域二十余年,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他的工作足迹遍及中国、新加坡等地,尤其擅长于移动与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销售与市场管理工作。现任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负责将微软的产业愿景、创新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切身体会介绍给中国的行业伙伴与业界领导者。

在微软公司的十多年间,韦青曾先后担任过微软大中华区产品管理,产业平台与生态链建设,消费市场推广等领导岗位。在加入微软之前,韦青曾经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十年,历任移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与销售管理之职。

韦青还是一位热心、积极的科技布道者,他是《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一书的作者。该书以其多年的技术培训与公开演讲内容为蓝本,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读者分析以“云-物-大-智”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每一个个体应该以何种积极心态与行动来迎接社会巨大变革的挑战。

演讲议题

5G 来了,我们应该做什么?

议题介绍

从全球范围来看,5G 的概念来势汹汹。无论是政府、媒体、投资界、还是电讯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还有广大消费者,都在探讨 5G 和 5G 能够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和机会。

同时,人们也开始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建议大家不用头脑过热,要循序渐进的发展 5G 和整体下一代通讯技术的声音,那么从通讯与计算机技术而言,我们到底处于何种发展阶段,5G 到底能够在“现在”以及“未来”带给我们何种机遇与挑战?更重要的是,各个行业能够如何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与资源,以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些是本演讲希望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

通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共同发展历程

下一代通讯技术——为什么 5G 还没商用,已经有人在研究 6G 了?

不同行业的不同机会

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听众受益

跟风永远智能是拾人牙慧,5G 作为名词的火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基于与挑战全都是在 5G 这种通讯技术本身。通过本次交流,听众可以了解到任何一种新技术能够成功的背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以及如何从一个生态链的角度去理解一门新技术的兴起,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生态链的发展机会。

物联网技术在 5G 中的机遇与挑战

演讲嘉宾

孙松林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教研中心主任

孙松林,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教研中心主任、IEEE 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高级会员、ACM 会员。2003 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智能信号处理、视频编码与通信,在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

负责的留学研究生课程《通信综合实验》在 2016 年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是目前获评的唯一的实验类课程。

2014 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突出贡献指导教师奖”。

2016 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参加“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项目。

2014 年、2015 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评审委员会专家。

演讲议题

物联网技术在 5G 中的机遇与挑战

议题介绍

1 概述:物联网技术现状、5G 现状

2 5G 关键技术概述

21 性能指标及其专有场景

22 目前进展和展望

3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特点

31 关键技术概述

32 NB-IoT 与 LoRa

33 目前进展和展望

4 5G 中物联网技术的机遇

41 专有场景

42 切片技术

43 边缘计算

5 5G中物联网技术的挑战

51 安全体系

52 终端设备

53 产业生态

6 总结

听众受益

了解到目前 5G 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最新进展,为物联网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了解到 5G 网络对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将有哪些新技术会解决物联网中的固有难题,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了解到 5G 网络的到来依然无法解决的物联网短板,为创业和技术攻关提供参考;

了解到物联网产业形态的特点,为创业和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5G 时代下的智慧人居新高度

演讲嘉宾

肖江  金山云 AIoT 事业部高级研发总监

肖江,金山云 AIoT 事业部高级研发总监。2009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在微软 STB、华为 2012 实验室从事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开发。

2018 年加入金山云任 AIoT 事业部 VP,拥有 10 年的互联网软件设计和开发的经验,在智能物联网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

演讲议题

5G 时代下的智慧人居新高度

议题介绍

智慧人居行业的现状和痛点;

5G 技术的特征与行业应用;

5G 技术在智慧人居行业的前景。

听众受益

通过讲座,听众将了解 5G 技术将为智慧人居行业带来新动能,将促使智慧人居行业走向新高度。

5G 与物联网

演讲嘉宾

朱怀松 爱立信中国研发部多天线高级专家

朱怀松,2004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获硕士学位,现任爱立信中国研发部多天线高级专家。长期从事无线基站的开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天线信号处理和系统性能分析等,工作期间获得专利 100 余项。

刘阳 爱立信中国研发部主任系统工程师

刘阳,2003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任爱立信中国研发部主任系统工程师,从事无线接入网产品研发,经历了 3G、4G 到 5G 一系列基站产品,主要负责无线资源管理等算法的研究和产品化。

演讲议题

5G 与物联网

主题介绍

从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入手,讨论了各种应用对物联网的需求。

概述各种无线物联网的现状,介绍了蜂窝无线物联网的优势。

讨论 5G 标准如何有效解决物联网的需求。包括:

通过低功率广域蜂窝网络来处理大规模物联网的需求。详细介绍了低功率广域蜂窝网络如何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极大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

通过全新的 5G 标准——NR,来满足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物联网(URLLC)的需求。详细介绍 5G 网络如何让网络的时延达到 ms 级别。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特征:

①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②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

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③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

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④此外,物联网的精神实质是提供不拘泥于任何场合,任何时间的应用场景与用户的自由互动,它依托云服务平台和互通互联的嵌入式处理软件,弱化技术色彩,强化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佳的用户体验,更及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建议,更自如的工作和生活,是通往智能生活的物理支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物联网

物联网,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资讯技术革命浪潮,物业,物联网所带来的资产价值将是互联网的数十倍,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资产非其莫属!在资讯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一次资产浪潮、以及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为代表的第二次资产浪潮已经过去,现在人们正面临着以物联网为背景下的第三次资产浪潮。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各种智能化设备应用,人物感应,都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角落。物联网即将取代互联网,这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现实。
物联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究竟如何?物联网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物联网是世界给中国的大礼包与机遇?物联网未来有哪些趋势?5月25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博士、深圳市蜂群资产服务集团副总裁、深圳市蜂群物联孵化器有限公司CEO林昕,在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中国网·中国物联网频道、深圳市蜂群物联网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物联网创新应用论坛与社会影响力投资项目发布会上,进行题为“物联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演讲,为现场嘉宾带来一场思维盛宴。
物联网对于中国有何意义?
林昕谈到,物联网不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它是一个重大的技术革命,2000年以来,中国连续得到了四个上天给予的大礼包。第一,中国加入WTO,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WTO对美国来说是个亏本买卖,相反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贸易占世界份额从0跃居到35%,后来居上。第二,数字经济的红利,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一是欧美国家的电讯基础设施在数字压缩技术出现前已经完成,而中国则是在数字压缩技术出现后开始的,因此我们以较低成本就完成了数字化基础建设。二是中国的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服务领域,如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在欧美国家使用比例非常低。第三,得益于梅特卡夫效应。梅特卡夫效应是说在网络基础设施完成后,网络的价值与用户平方成正比,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带来了巨大人口红利。第四,对中国来说,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将释放更大的梅特卡夫效应。按照梅特卡夫效应原理,人与人链接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价值与13亿平方成正比;而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网络价值则是500亿台机器链接的平方成正比,价值空间可想而知。
物联网未来将如何发展?
林昕表示,物联网的发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变迁和探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物联网的发展趋势。首先,从技术革命的角度来看,在历史演变的进程中,人类经历过很多次革命,比如工业革命、资讯技术革命等……但由于历史、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在清朝时期错过了工业革命,这直接导致了我们日后近百年的时间过着被屈辱被奴役的日子。其次,物业天津,从资讯技术革命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科技行业起步比较晚,但起步后国家在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促进了资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现在的资讯技术水平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当今世界互联网十大公司有四家属于中国,这足以看出我们国人的实力。现在我们已经步入物联网技术革命时代,紧接而来的将是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和基因新工程革命时代,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媒体就曾断言今后物联网技术革命的赢家会是中国。”
从数字经济的角度看,我国从1967年数字经济开始步入正轨后,先后经历了计算机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当下我们面临着数字经济的物联网时代,这也是数字经济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时机非常好,我们只用了西方国家四分之一的成本就完成了他们之前的工作,也因此数字经济就是上天给予我们的一个大礼包。”
物联网实际就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互联网时代,各个国家都走在增速的道路上,中国进步的速度更是令国外媒体咋舌。林昕坦言,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其实更加为互联网商业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有人曾预计,中国物业搜索,物联网在2025年全世界会接500亿个点,西方的媒体认为,这500亿点80%-90%都会在在中国。“物联网,它是一个大号的梅特卡夫效应,500亿的连接正在发生,2020年以后会有一个更大的飞跃。”最后,林昕博士对中国物联网的未来进行了一个精彩的总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28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4
下一篇 2023-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