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高科技农业基地创建的历史意义,农业高科技项目有哪些

第一个高科技农业基地创建的历史意义,农业高科技项目有哪些,第1张

高科技农业基地的创建改变了人们靠天吃饭、靠地养人的传统理念,让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发挥巨大作用。高科技农业的特点为农田水利化转向利用新型材料和节水设备,防汛抗旱能力得到加强,农业生产转向设施化和工厂化,在农业生产领域大量运用现代技术和设备,进行高度集约化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现代化,计算机控制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农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一、第一个高科技农业基地创建的历史意义

1、高科技农业的意义

我国第1个高科技农业基地于1998年2月份在北京创建,它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可达到高产量、高品质的目的,改变了人们靠天吃饭、靠地养人的传统理念,让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发挥巨大作用。

2、高科技农业的特点

(1)农田水利化转向利用新型材料和节水设备,防汛抗旱能力得到加强。

(2)管理和运行机制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农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3)农业生产转向设施化、工厂化,在农业生产领域大量运用现代技术和设备,进行高度集约化经营。

(4)科学技术研究转向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研究为主,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种质资源、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动植物育种等农业生产领域,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加强。

(5)农业机械采用高科技武装并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比如用智能机器人收割作物、以农用飞机进行施肥和喷药,在农用机械上(比如收割机、播种机)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6)农业化学化转向使用农业生物制品,大量生物制品(比如生物性肥料、生物性生长调节剂、生物性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

二、农业高科技项目有哪些

1、农村新能源项目

(1)增加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

(2)在条件适宜的地方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比如秸秆气化、太阳能、风能等,以加快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

2、灌溉农业

充分发挥科技的创造力,强化政府投入,鼓励研究、开发灌溉技术,让科研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让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并举。

3、农业大数据及物联网项目

(1)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

(2)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

4、功能农业项目

(1)开发农业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农业不但能提供食品保障,还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文化传承、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功能。

(2)向农业的广度、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银川北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创科技)是一家集物联网应用、软硬件开发和提供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并将之应用到民生领域的专业公司。致力于推动亿万中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倾心打造属于我们中国老百姓自己的“开心农场”。让农业成为一种轻松、时尚的行业。
公司以农业物联网产品为主导,针对过去比较传统的农业运营模式,进行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解决过去同类产品性价比过低、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稳定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成本,同时也节约了人力成本,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公司产品由公司自主研发,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可以为客户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适合用户的农业物联网产品。
公司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士研究生占员工总数70%,团队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另外公司还常年外聘专家顾问团,为公司科研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
公司目前现有产品有:
1、智能温室大棚管理系统;
2、远程贮藏窖监控系统;
3、农田气象站;
4、智能病虫害防治系统;
5、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
6、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
7、奶牛自动化控制系统;
8、农田喷灌系统。

物联网就业前景很好,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33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