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全方面应用 推动社会变革转型

大数据全方面应用 推动社会变革转型,第1张

数据全方面应用 推动社会变革转型

大数据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通过对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辅助决策,拓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给人类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强力引擎。美、欧、日等国家纷纷将推动大数据发展与应用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大战略。2012年3月,美国发布《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旨在利用大数据加速科学、工程领域创新,强化国土安全,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2010年11月,欧盟提出《欧盟开放数据战略》,希望使欧盟成为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的全球领先者。八国集团发布了《G8开放数据宪章》,推动数据开放和利用。围绕大数据资源掌控权和应用主动权的新一轮国际竞争已经爆发,中国发展大数据也时不我待。

大数据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途径。处于数据爆炸的时代,制造企业获取、管理和利用到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若能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采集、组织、分析与利用,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就能够提高生产率、利润率和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特别是,随着制造业逐渐进入“数据驱动”的发展阶段,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重要支撑手段。

我国具备发展制造业大数据的比较优势。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从业人员众多,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每时每刻产生大量制造数据,应用场景丰富,发展空间广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和信息资源领域都有一定积累,一些信息服务企业面向制造业领域提供大数据服务,为加快大数据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发展智能制造、“互联网 ”制造和工业大数据等任务要求,也为制造业大数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认真面对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当前,大数据正处于发展孕育期,应用经验积累不多,应用路径尚不清晰,安全风险有待进一步评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全行业尚未形成对大数据客观、科学的认识,对数据资源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方面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多数企业对数据资源建设不够重视,数据质量普遍较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标准规范不统一,企业间和企业部门间缺乏数据互通的有效机制,数据价值难以有效挖掘利用。技术创新与支撑能力不足,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和面向制造业特色应用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发展尚不成熟,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呈现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制造业大数据应用需求。既熟悉制造业需求又懂得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开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缺失,制约制造业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

大数据推动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

大数据精准响应用户需求,提高制造业研发设计水平。研发设计水平是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研发设计过程中应用大数据,能够推动打造集成创新平台,广泛收集和深入挖掘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数据与意见反馈信息,更准确地掌握海量消费者的使用喜好,并借由众创、众包等方式,将消费者带入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研发设计等创新活动中,推动产品设计方案的持续改进。

大数据实现业务场景交互,推动生产制造智能化升级。如果说传统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给生产制造提供了“肢体”“感官”和“神经”,大数据的应用则给生产制造配上了“大脑”,使之能灵活应对各种业务场景,实现真正的智能。通过整合、分析制造设备数据、产品数据、订单数据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使生产控制更加及时准确,生产制造的协同度和柔性化水平显著增强。

大数据辅助企业科学决策,增强制造业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支撑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经营管理的滞后是一重要因素。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推动跨行业、跨区域创新组织的建立和协同设计、电子商务、众包众创等新模式的发展,增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例如,海尔集团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支撑构建起横纵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打造出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条,以及汇集互联网众多网友智慧的研发创新网络,实现了企业经营多元化、组织高效化、创新开放化,使企业通过技术产品的不断创新和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全球家电制造行业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大数据支撑生产型服务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围绕产品发展服务业务,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大数据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使企业业务从产品生产销售,向生产型服务领域延伸;二是使企业发展模式从围绕产品生产销售提供售后服务,转为围绕提供持续服务进行产品设计;三是使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从产品制造与销售环节,转为售后的生产型服务环节。

大数据与传统业务加速融合,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例如,智能儿童手表通过融合位置数据、行为数据、图像数据、社交数据,向儿童及家长提供卫星定位、紧急求救、运动监测、互动游戏等实用功能,近期在我国热销,部分品牌产品日销量甚至达10万台。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多样的消费需求,将大数据融入到可穿戴设备、家居产品、汽车产品的功能开发中,能够推动技术产品的跨越式创新,形成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业发展新领域,有助于抢占制造业新的增长点和制高点。

促进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健全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容量更大、服务质量更可靠的工业宽带网络,加强制造业领域无线宽带网络规划布局,部署面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工厂及物联网应用的低延时、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发挥互联网企业、工业软件企业优势,引导其与制造企业紧密融合,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信息物理系统及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构建无线传感网、工业控制网、工业云平台及云应用、工业大数据平台等新兴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和高效处理。

建设制造业数据资源。推进传感器等数据采集终端的大规模应用,多渠道、多层面采集获取数据。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行业组织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业大数据存储中心和分析中心,汇聚形成系统、全面、及时、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完善制造业数据资源建设相关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激励手段,规范数据资源性质,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科学合理界定公共信息资源边界,形成各方面积极参与、互利共赢的数据资源建设态势。

突破制造业大数据核心技术。开放自主可控的制造业大数据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重点业务环节应用软件,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发专业化的制造行业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和工具,提供特色化的数据服务。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制造业大数据分析关键算法和关键技术研究。

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制造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增强制造业大数据应用能力。选择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制造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态,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制定面向制造业领域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大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数据分级标准,明确制造业大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推动数据保护、个人隐私、数据资源权益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和立法工作,明确各方责、权、利。制定出台对制造业数据采集、传输、保存、备份、迁移等的管理规范,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有效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环节的安全可靠。

培养复合型大数据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结合计算机、数学、统计等相关专业优势,设立大数据相关专业。鼓励高校和制造企业共同开展职业教育,联合培养同时具备大数据应用能力和制造业专业素质的复合型大数据人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有计划、分层次的引进大数据相关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领军人才,依托制造业大数据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引进拥有实践经验的大数据管理者、大数据分析员等高端人才。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全方面应用 推动社会变革转型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2019年中国5G产业市场分析:开启产业互联网新阶段,全球化步伐有待加快

5G板块热度不减 开启产业互联网新阶段

近期,5G板块热度不减。2019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在人民大会堂“委员通道”上表示,我国25个省区市正在进行网络试点,下半年5G手机将零星上市。3月4日5G概念股多股涨停。专家认为,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启产业互联网新阶段贡献将更为显著。

5G开启产业互联网新阶段贡献更为显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主任张春飞分析认为,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大用户连接能力等显著特征,不仅能满足人与人的通信,还能满足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将开启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新时代,对构筑数字化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5G连接数量将达到14亿,占全球总数的1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左铠瑞表示,5G与4G协调发展正加快基础设施升级。在建网初期,5G主要覆盖热点地区,当没有5G覆盖时,5G多模终端(兼容4G/5G多种制式)可以自动切换到4G网络,5G网络建设可与4G网络协同。预计2020-2025年,5G网络总投资额在9000-15000亿元,同期电信企业5G业务收入累计将达到19万亿元。

5G拓展产业互联网新空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汪明珠分析认为:

1、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主要是现有移动互联网的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虚拟现实等。

2、物联网场景,主要面向智慧城市、车联网等低功耗大连接应用,给城市管理、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行业带来新型智慧应用。

3、工业互联网场景,主要面向工业控制、工厂自动化、远程运维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

从上述应用场景可以看出,与4G相比,5G应用将与更广泛的实体经济领域相结合,极大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壮大,形成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5G对经济社会贡献显著

从直接贡献看,5G的部署可以有效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

1、5G建网过程需要采购大量网络设备,这将带动我国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先进的设备。

2、带动手机终端的升级换代,将促进手机厂商制造更先进、更丰富的终端产品。

3、网速快了,终端好了,也将推动互联网、软件企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带动整个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

从间接贡献看,5G将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使能器

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将支撑传统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生产流程的全面深刻变革,助力传统产业优化结构、提质增效。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将放大5G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就业贡献看,5G 将创造大量具有高知识含量的就业机会

5G带动移动通信产业就业的同时,还将催生工业数据分析、智能算法开发、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新型信息服务岗位,并培育基于在线平台的灵活就业模式。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直接贡献看,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33万亿元。从间接贡献看,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从就业贡献看,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2020-2030年中国5G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大运营商试点城市激战 专家点评争夺全球领先步伐还需加快

继去年12月三大运营商获得全国范围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后,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今年中将进行5G商业推广,一些地区将会发放5G临时牌照,使大规模的组网能够在部分城市和热点地区率先实现,同时加快推进终端的产业化进程和网络建设。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在人民大会堂“委员通道”上表示,我国25个省区市正在进行网络试点。

5G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网络建设的超大密集度。在网络建设方面,中信建投证券在一份研报中预计,2019年中国将新建开通5G基站10万个左右,预计全球在30万~40万个基站左右。未来5G基站量将是4G基站量的2倍,可见5G需要大规模投资。而5G基站建设规模是视运营商而定的,可以预计,运营商围绕5G的激战近在眼前。

目前进展最快的就是三大运营商的试点城市。去年12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在中国移动5G创新合作峰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在全国有17个实验城市。其中在杭州、上海、苏州、广州、武汉5个城市进行5G规模实验。此外,还将在北京、成都、深圳、青岛、天津、福州、武汉、南京、贵阳、沈阳、郑州和重庆12个城市开展应用示范,深入到垂直行业的应用,形成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探索新兴商务模式。

中国联通计划在北京、雄安、沈阳、天津、青岛、南京、上海、杭州、福州、深圳、郑州、成都、重庆、武汉、贵阳、广州和张家口17个城市进行5G试验。中国电信则准备在北京、雄安、深圳、上海、苏州、成都、兰州、南京、福州、重庆、杭州、海口等17个城市进行试验。

看起来几大运营商竞争的如火如荼,但也有通信专家点评认为,相对于韩美等国在5G上表现出来的激进步伐,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激战”仍显得相对保守。虽然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在高呼5G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总体行动上或许步伐并不大。三大运营商在争夺5G全球领先的步伐上还需进一步加快。

2017年,我国文化贸易总体规模约为12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2018年一季度,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271亿美元,同比增长14%。

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进出口额达到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占文化产品贸易总额的18%;2018年一季度,此项数字为37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文化产品贸易总额的20%。中国与金砖国家的文化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17年进出口额为43亿美元,同比增长48%;2018年一季度,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0%……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以“新时代:构建文化贸易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上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引起了与会人士的高度关注。“中国文化贸易发展呈现出规模提升、结构趋于优化、市场更加多元的特点。”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巡视员王惠英表示,要从为文化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快融入国家战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文化贸易统计等方面提质增效。

促进文化贸易繁荣发展,要求技术领域和制度层面不断创新。“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文化贸易领域的应用。制度创新不仅仅指贸易便利化、商事制度方面的改革,还包括通关等方面与国际规则接轨。这实际上是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高度结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说。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认为,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2016年文化部联合商务部等印发的《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计划(2016—2020年)》、2017年出台的《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为我国促进对外文化贸易、“一带一路”人文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金融科技师是国家认可的数字职业,这句话是正确的。

自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1999年颁布第一部职业分类大典起,分别于2015年、2021年进行过两次修订。

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较2015年职业大典,净增158个新职业,现有职业数达1639个,新增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科技领域。首次标识出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金融科技师赫然在列。

我国一直存在金融科技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需求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的是能将科技熟练运用于金融场景,促进业务提质增效的应用型金融科技人才;供给方面,金融机构招聘金融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校招,新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短期内无法胜任工作要求。

近两年,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显示,目前已有77所院校开设金融科技专业。他们跳出单学科培养模式,开始培育金融与科技并重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监管机构等持续上升的人才需求。

目前,金融科技相关从业人员主要就职于⾦融业,如商业银行、投资银⾏、保险公司、基⾦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少部分会进⼊咨询、会计、电商、物流、能源等⾏业,主要从事信贷风控、财富管理、交易⽀付、数字货币、区块链开发、智能合约、流程⾃动化、精准营销等⼯作。

安环管控的成熟度可以分为记录型(留痕)、工具型(过程管控)、助手型(现场赋能),在探索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的实践中,用友结合了很多新的技术,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以实现助手型的安环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绿色安全可靠运行,提升智慧化生产能力。
应对挑战,为企业安全生产赋能
纵观业界典型的安全事故分析报告,通常会有四个共性的问题,这也是关乎企业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四大挑战——风险辨识不到位、特种作业不合规、隐患治理不彻底、应急能力不匹配。
王兴华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认清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现状。他分析称,当前企业主要有6个显性或隐匿现象造成了这些问题。
首先是有系统缺数据。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缺安全管控系统,特别是危化品生产企业将安环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但大多数企业缺乏数据和模型的沉淀,以及对生产现场数据24小时不间断的远程监测能力。同时很多数据的源头不是基于设备,而是基于人工填报,这就可能造成数据的不及时或不准确。
其次是有数据缺模型。尽管有的企业通过系统将数据沉淀下来了,但缺少安全生产标准与设备数据模型的关联。安全管理与企业的人、机、料、法、环是紧密相关的,但是企业在建系统的时候,这些专业系统往往分开建设,这就导致安全漏洞/隐患没有与数据模型、安全模型匹配起来;设备工况数据、缺陷数据、失效特征等缺少沉淀。
第三,有报警缺闭环。有些企业的一线作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问题分析和跟踪的闭环;譬如当自动化系统报警时,因为找到报警的逻辑而盲目关闭警报,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缺陷,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第四,有监督缺效率。一些企业建立了安全监督的机制,但缺少有效的工具支撑,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譬如很多工作依然采取手抄笔录的方式层层上报,以报表代替管理,工作死角较多,这也导致无法对监管对象的动态变化实施掌控;另外,安全分析评价被事务性工作侵占,无法及时了解全面、真实的安全信息。
第五,有制度缺执行。有些企业上了智能巡检,但可能只是形式上的检查,为了应付监管进行人为的造数;并且安全教育是纸面上的教育、打卡式学习,为了留痕而留痕,缺少真正的执行。
第六,有专家缺共享。很多企业的安全知识和经验没有得到充分的复用,特别是一些集团型企业,专家资源可能会比较短缺,因为不可能每个工厂都配备高级别的安全专家,这也导致现场出现问题,往往很难得到专家的及时有效支持。
在王兴华看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安全生产的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其中,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推动提质增效降本,又有利于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优化生产环境,降低生产风险。
用友推出面向安环领域的解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过去几年,用友基于在全国300多个工厂的实践,沉淀了10多万个辨识数据和30多万各个行业的风险特征点管控措施库,包括每天上万条隐患记录,3万多条特种作业以及5000多个行业应急预案库,并且集成了20多个智能风险分析模型,加速安环管理解决方案的场景化、模型化迭代。
云边一体,打造多级管控的安环管理应用
得益于用友BIP全新的架构,用友安环管理构建了基于多租户的社会化能力和企业集群级应用,通过社会级的主数据、安全智库,以及基于全局性的各种企业级应用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在具体业务应用上,用友充分考虑了生产现场和云计算中心之间的数据关系,采用了云边一体的架构,打造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多级管控的安全管理应用。
王兴华强调,这也使得用友安环管理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特色,具体来看:首先是连得上、看得见,将工厂侧的数据进行统一接入、标准化集成和实时监测,完成从静态分析到动态感知的全要素管理;其次是管得住、分得清,通过引入先进实践,融合人员、技术、装备、文化等管理,实现场景化、智能化应用和体系化运行,落地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第三是防得准、走得稳,用友安环管理搭建了体系化、标准化和知识化的能力,基于集团级社会级安全智库,进行安全模型沉淀、安全监管赋能、安全态势预测、应急资源共享、应急指挥协同,实现从日常监管到数据赋能。
此外,在感知和管控层面,用友BIP安环管理基于AI+物联网,应用视频集成、图像识别、轨迹跟踪、实时监测等技术,可实时跟踪重大安全设备、重要安全区域、重点安全行为,提升风险感知能力,实现安全生产全要素、全过程、全周期管控。
基于用友安环管理实现对重点工艺、化学品及重大危险源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与监测
在预警和应急响应上,用友BIP安环管理,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安全生产风险模型,实现智能预警和关口前移。用友BIP安环管理通过安全态势一张图,动态标注安全监视信息,直观展示厂区布局,实时监视罐区的温度、压力、液位和可燃气体报警信息,以及重大生产设施安全运行参数,实现超前预警。
王兴华强调,以企业业务为导向,贴近企业应用场景,是用友安环管理区别于市场上其他解决方案的差异化优势所在,所以打造一款贴近企业实际、让企业省心安心的应用也是此次推出新品的重中之重。例如,基于用友安环管理应用,企业集团管理人员能直观掌握各分子公司的安全态势,助力精准监督和靶向消缺;工厂安全管理员能够从全厂角度看到隐患排查率、整改率,以及风险四色图、作业统计;一线作业人员,能直观看到自己待排查、待指派、带培训等任务。
优势互补,携手伙伴筑牢安全屏障
从用友在安环管理领域已服务的300多个工厂实践来看,大多数企业通常会同时推进“IoT+设备管理+安环管理”三个项目,王兴华的经验是,这个“三位一体”组合比较可靠和完整,效率也更高,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也更大。
在这个过程中,用友充分发挥生态伙伴的价值,与专业领域、行业厂商进行优势互补,一起为企业筑牢安全屏障。王兴华介绍,用友BIP安环管理解决方案主要发展了三类合作伙伴:
首先是咨询伙伴。对企业来说,上系统是手段,更重要的目的是落实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过程中用友会联合业内专家进行全面咨询、诊断和评估工作,譬如与专业的安全评价机构、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等进行风险识别、排放评估、安全合规诊断等。
第二类是硬件伙伴。因为用友不做硬件,所以发展了各类设备设施等硬件合作伙伴。譬如智能视频识别领域与百度、紫光华智等公司合作;在定位领域发展了蓝牙技术和UWB技术伙伴;在数据采集领域与浙江大华、海康威视、研华科技等建立合作。
第三类是实施伙伴。因为行业特性和地区产业特点的不同,安环领域的项目实施非常专业,用友发展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实施伙伴,譬如武汉的诺利捷科技,大连的华信软件等。除此之外,很多大型企业也组建了自己的信息化公司,譬如济源钢铁、福建水泥、旭阳集团等,用友与他们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关系。
基于与生态伙伴的优势互补,用友在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践行着安环管理新模式。譬如河南濮阳是化工大市,危化品生产企业众多,濮阳市正是基于用友“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模式,构建安全生产智慧平台,覆盖全市95家危化企业和258家加油站危化行业重点,连接了政府和企业两端,包含了风险监测预警、双重预防与控制、特种作业许可、特种设备管理、安全大数据、应急辅助决策等安全监管全链条,汇聚了全市危化企业所有安全数据,提升了危化企业降本增效、应急部门安全监管水平。
基于用友BIP搭建的濮阳市“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智慧平台
在山西新钢联集团,基于用友BIP安环管理建立“新钢联安全环保数智化管理平台”,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江铜集团,用友携手贵溪冶炼厂打造了中国首家铜冶炼行业智能工厂,在安全环保方面连接了700多种共1万多台设备,监控1600多个危险源及600多项环境要素,实现安全可控、降低事故发生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重点着力安全生产方向,用友BIP安环管理还覆盖危废排放治理、员工职业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全方位助力企业的绿色安全可靠运行,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的四种转型产化就是第一、二、三、六产业。

1、第一产业,是指各类职业农民和各类水生、土生等农业原始产品,如粮农、菜农、棉农、猪农、豆农、渔民、牧民、瓜农、茶农,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长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为控制其生长和繁殖过程,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一类行业。

2、第二产业是包括各类专业工人和各类工业或产品。如注塑工、 *** 作工、压铆工、缝纫工、焊工。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即各类服务或商品。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4、第六产业就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

扩展资料: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揭示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和方向是转变生产组织方式,从产品经营走向产业化,最后把农业由第一产业变为“第六产业”。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在向这一阶段靠近,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

农业“新六产”的形态:

1、打造循环型业态。

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在农业各产业间,打造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2、打造智慧型业态。

立足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发展定制式创意农业。

参考资料来源:齐鲁网-山东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 重点塑造四种新业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六产业

安得智联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绿色智能物流的发展,以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驱动低碳供应链创新,通过业务积累和技术创新,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到实际业务场景中,助力全流程的提质增效和低碳减排。安得智联基于大数据决策、D2C业务模式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幅度提高商品管理的提前低碳;部署业务需求和提高订单履约管理的精准度,降低过多生产,让客户经营更高效;优化全链路流程,从源头降低客户的碳排放,实现精益管理业务规模的增长。安得智联不仅关注自身运营中的碳排放管理,还希望将绿色价值延伸至行业生态,倡导并携手上下游的伙伴和客户,共同探索行业特定的供应链碳减排方案,成为 “零碳路上的合作伙伴”。一个全新的未来正向走来,安得智联坚持走绿色物流发展之路,并与生态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动我们的行业向科技、高效、清洁、绿色迈进。
据不完全统计,安得智联使用循环包装替代一次性纸箱,每年碳减排18万吨,相当于多种植10万棵树。可以继续追问或者百度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33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