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进入民众生活了吗?

北斗系统进入民众生活了吗?,第1张

目前已进入民众生活了。

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在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并正在成为北斗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发动机和助推器,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据中国日报报道,北斗系统第一颗卫星发射15年后,它每年为几家大型企业产生的营业额高达3150万美元,其中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截至2020年中,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农机设备超过5万台,精细农业产量提高5%,农机油耗节约10%。

截至2019年底,中国超过65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 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

目前已建成部、省、市(县)3级平台,实现6级业务应用,推广北斗终端超过45万台。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

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均推出兼容北斗系统的通导一体化芯片。据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申请进网的手机有116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82款,北斗定位支持率达到70%。

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学生卡、老年卡等特殊关爱产品不断涌现,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试、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泰国仓储物流、巴基斯坦机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多国不同领域。

扩展资料: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于2000年能够使用后,其定位精度100米,使用地面参照站校准后为20米,与当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民用码相当。系统用户能实现自身的定位,也能向外界报告自身位置和发送消息,授时精度20纳秒,定位响应时间为1秒。

由于是采用少量卫星实现的有源定位,该系统成本较低,但是系统在定位精度、用户容量、定位的频率次数、隐蔽性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另外该系统无测速功能,不能用于精确制导武器。因而与可能的冲突中,使用正式系统乃是必要的,不能当作备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 导航 这款APP现在不少人都在使用,作为一款手机地图导航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众多的功能,而且都是比较实用的。那么北斗导航怎么样?到底好不好用呢?这里我就来为各位小伙伴们介绍一下。
北斗导航app怎么样好用吗?
“北斗导航APP”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多种地图可供选择,驾车出行必备工具。

采用三种轨道卫星提高服务精度,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专注于导航,减少不必要的功能,更简洁实用。北斗赋能之下,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都将实现大规模商用, 并不只是做一个地图或导航,北斗是唯一-一个使用了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轨轨道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于一般手机用户来讲,北斗系统提供的是实时的位置信息,而高德等导航软件提供的是基于实时位置信息的增值服务,北斗导航具备通信、授时等功能,北斗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实时位置信息,跟高德地图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我要非常郑重地说,北斗干的事情不是导航,而是定位!

无论是高德、百度、凯立德还是搜狗地图,都是基于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导航是卫星导航系统,而高德是导航应用,高德可以使用GPS导航,同样也能支持北斗导航。

好。
1、待遇好。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工资4500元/月+绩效奖金+全勤奖,五险一金,年终奖金,带薪年假,提供饭补房补。
2、公司正规。广东北斗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在惠州市惠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是一家由国家机关认可的正规公司,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自古以来,北斗七星默默为人们指引方向。

而如今,天空中又出现了另一组“北斗星”。未来,人们的日常出行、春种秋收、抢险救灾都离不开它们的指引。

▲北斗卫星

据报道,11月5日,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一箭双星”发射升空,中国国产导航系统的重大升级随之开启。

现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中,只有四名成员——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这其中,北斗最为年轻。

中国研发北斗卫星系统,不仅为了与美国、俄罗斯以及欧洲进行竞争,更是一种避险策略。一旦这些外国导航系统发生故障,中国不至于乱了阵脚。

在商业方面,有竞争代表有好处;但在导航领域,竞争则是一种必要。

北斗卫星系统的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2000年年底,中国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即“北斗一号”);

2012年年底,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即“北斗二号”);

而到2020年年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北斗三号”)建成后,将向全球提供服务。

▲两颗北斗卫星搭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上天。

这一系统的研发,不仅减少了中国对外国导航系统的依赖,还为迅速发展的商业卫星导航系统开启大门,更为中国在科技领域建立起国际声誉。

此前,20多颗北斗卫星已经运行在轨道中,它们的覆盖范围仅限于中国和其他几个邻国。最新升空的两颗卫星拉开了全球组网“战幕”。

未来3年,35颗北斗卫星(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在空中运行,与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发起正面对决,在全球覆盖方面进行激烈竞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看似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

从智能手机到自动驾驶汽车,北斗都可以为人们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它还可以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起来,运用于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等多种行业,构建智慧城市。

▲智慧北斗精准应用峰会在北京雁栖湖召开。

最近,人们出行时经常用到的共享单车就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实现了更加精准的定位。

▲根据现在的定位系统,共享单车可能会因为一片树荫,位置发生偏移。

此外,在抢险救灾、精准农业、渔业播报等民生项目方面,北斗卫星系统也将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

▲2016年3月11日,湖南省岳阳市渔政管理站举办为期一天的全市渔政执法北斗监控管理系统 *** 作培训班。

据介绍,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后,电讯中断,北斗卫星系统在那时就派上了用场,被用来向急救中心发射信息。

▲减灾中心工作人员在汶川现场利用北斗用户机报告灾情。

北斗卫星如此全能,有其优良的性能在背后作为支撑

在北斗二号的基础上,北斗三号提升了1倍到2倍的定位精度,达到25米到5米的水平。

北斗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卫星可以识别汽车在马路上应该用哪条车道,在大风中检测到建筑物的摇摆,并引导消防车到最近的消火栓。

▲杨长风

卫星能够精准定位,离不开卫星时间准确性。在北斗卫星的上行和下行信号中,时间信息是最重要的控制信息和定位依据,用户定位信息准确的前提是各卫星本地时间的高度统一。

而这是靠卫星的核心设备原子钟维持的。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原子钟一旦发射上天,便一锤定音;原子钟一旦失效,卫星也随之失效。

据悉,北斗全球导航系统采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星载铷原子钟。这两种原子钟优势互补,为北斗卫星系统提供良好的守时基础。

据了解,到2020年全系统建成后,北斗卫星的性能将与GPS相当,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到那时,人们口头上说自己在用GPS导航,但实际上他们的手机正与北斗卫星对接。

与此同时,北斗还将提供时空坐标,成为国家安全的支柱

与空中的北斗卫星相对应,中国在地面建了1500座地面站,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准确性。

伴随着北斗走向全球的脚步,这项计划继续往前推进着。中国已经计划在巴基斯坦、泰国等几十个国家建立类似的基地,将高精度的服务延伸到海外的军事和政府用户。

▲2016年,中国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还发布了英文版、法文版、俄文版、德文版、西班牙文版、阿拉伯文版和日文版的白皮书。图为中文版和英文版的白皮书。

现在,北斗卫星系统已经覆盖了巴基斯坦、沙特、缅甸等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相信在未来,北斗卫星系统能指引中国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未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GPS、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这是该系统向其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被全世界接受,可媲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来源网络

使交通信息得到了完善和准确,公交车的车道级定位的位置数据,都被实时传输至管理后台,由此保障运营安全、提高运营效率:市民可以获得公交车更精确的到站时间,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好监管车辆超速、赖站、越线等驾驶行为。


参考资料: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2 我国北斗卫星已获联合国正式认可,可媲美GPS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总结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启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科学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等支持单位、分会主席、第十届年会承办单位、第十一届年会各申请承办地单位、年会优秀口头报告获奖人员及有关单位代表近15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年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杨长风主持。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中,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中游环节产值占比为5192%;下游运营服务占比增长到3681%,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

举国关注“芯片自主”的时下,一批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登入产业的舞台。

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哈尔滨拉开帷幕,中海达、华大北斗等一批国内企业先后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产品。

过去数年,缺“芯”是国内卫星导航产业的痛点。如今,随着一批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进入市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缺“芯”困局呈现“散点突破”的态势。北斗芯片研制已实现设计与封装,实现中国人的独立自主。这与国内北斗企业长年坚持自主研发路线分不开。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国内卫星导航设备营销总规模相较于全球市场,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较2016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在产业链中下游,国内卫星导航产业更是呈现出“全线覆盖”的大势——伴随着北斗系统建设的推进,北斗技术应用已经突破智能手机、车载导航两大传统市场,在多领域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2017 年,围绕与信息产业、汽车电子、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交叉点的协同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推崇。“北斗+”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应用新模式,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朗。穿戴式设备、新零售、无人驾驶、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应用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共建北斗芯片开发平台

北斗系统对待 GPS 等其它导航系统的逻辑是“兼容”和“自主可控”。一方面,北斗系统不排斥 GPS,探索与GPS等其它导航系统的兼容和互相 *** 作,以增加定位精度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中国需要独立自主掌握卫星导航技术。

一批高精度北斗芯片近日在哈尔滨的集中亮相,是我国北斗产业自主研发前进的又一步。此前的标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华大北斗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

另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泰斗微电子近日获得广东国民凯得创投领投的C+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亿人民币,该企业是摩拜单车定位导航芯片的最大供应商。

芯片、板块、核心器件的研制是上游的重要环节,也是关涉北斗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仅在哈尔滨的会场上,就有中海达、北斗星通、西安希德、华大北斗等企业发布或展示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华大北斗还发布了“北斗芯片开发平台”。

《白皮书》显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已突破 5 万件, 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另据国家导航系统办公室数据,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赶超国际强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前,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被视为产业链关键的设计环节,以及封装技术,国内企业已实现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应用能力、围绕核心芯片的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依然是国内北斗企业的短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端芯片的制作工艺,中国很快会赶上。国内北斗芯片行业的发展,不大可能出现“卡脖子”问题。现在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制作芯片的光刻机技术,二是高密度、高分辨率晶片的材料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当前,不像国外有高通、英特尔、三星等行业巨头,国内导航芯片研发企业呈现多而散的格局。此外,芯片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也决定了很难依靠一两家企业做大做强。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难以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开大家一起做。“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这样的产品正体现了这样的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华大北斗获悉,这款产品将通过北斗芯片开放平台面向核心算法研发,开放芯片原始测量数据,为分散的算法研发团队提供芯片硬件支持,共同打造“国产核心硬件”+“国产核心算法”的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双核心”研发和产品架构。

《白皮书》指出,借助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联合产业链多方研发资源,以一种全新的“聚力”研发模式推动国产北斗导航芯片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将会极大地加快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核心技术的攻克速度,从而促进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的应用推广与产业化规模。

“北斗+”的场景革命

顺着“芯片”往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中下游走,“场景”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也正是有了高精度的北斗芯片,北斗技术更多领域、更多场景的商业化才有了技术基础。多场景突破,也是GPS在前,北斗产业“后来居上”的重要策略。

这被业内人士称为“北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中,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中游环节产值占比为 5192%;下游运营服务占比增长到 3681%,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

“北斗+”能在如此多领域和场景实现突破,一方面由于高精度北斗芯片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很大程度来自国内新经济勃兴给予的“红利”。

炙手可热的案例是“北斗+车联网”。《白皮书》显示,2017年我国北斗车联网呈快速发展态势,用户规模突破2200万,较2016年增长375%,车联网硬件市场规模达到264亿元。按机动车保有量31亿计算,北斗车联网的市场渗透率为71%。

《白皮书》主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李冬航分析,近些年,车载北斗导航设备前装搭载率不断提升,加之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的出台,车联网在车辆自主环境感知、网联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的应用上愈加成熟。互联网巨头与汽车厂商在通信、导航、云端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提供上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由此带来的应用市场技术和服务的变革,已经成为北斗产业发展新的亮点。

亮点不只是车联网,国内近些年兴起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成为“北斗+”的温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7%的地级市,总计有超过500 个城市正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签约总量超过4000个。据预测,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

这样庞大的市场容量下,使得智慧城市领域成为北斗产业增长率最高的细分市场。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场景中,最早突破是燃气管道的高精度定位。这与原国家测绘局推动的“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不无关系。国内各家大型燃气公司均已制定北斗精准服务应用规划,将陆续开展北斗精准应用深度结合燃气管网管理,展开北斗结合燃气应用的城市数量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北斗精准服务将惠及全国超过5亿用气人口。此外,北斗在城市给排水、供热、环保、市政管理等行业的应用试点也在近年陆续展开。

《白皮书》指出,通过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采集地下管线关键信息已形成行业建设刚需,以智慧燃气为引领的北斗精准应用正逐步形成行业标准。预计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不断增长的数字化管理需求,将成为北斗高精度应用的重要市场,相关行业领域的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白皮书》预测,在产业前景方面,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仍是卫星导航应用的主流,除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边坡监测、尾矿监测、精密测量、城市地下管网管理和精准农业等应用外,其它领域如高铁路基沉降与平准性监测、交通事故判定与救援、车辆自动驾驶、无人机物流等方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北斗应用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城市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主要细分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王博表示,过去五年,随着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卫星导航技术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北斗技术不断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经济相结合。这给了北斗系统“换道超车”,以超越GPS等世界其它导航系统的机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35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