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什么?

物联网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人工智能 就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以仿生学为基础,基于算法模型和计算速度的提升,以及人的神经元和计算机的门(门是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单位)的共同之处而发展。

物联网 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人工智能的学习过程需要大量数据信息,这就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一个纽带,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发挥更大的作用。简而言之,物联网由协议不同的终端通过某种约定好的协议进行信息交互与智能处理,而人工智能有数据便能不断学习并越来越聪明。

若人工智能是软件,那么需要物联网作为载体,若物联网是一个硬件,那么需要人工智能来驱动的。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物联网看成人工智能落地的一个载体。

物联网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便是物联网的英文缩写,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即物物相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应用

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最早被炒热的物联网应用,最流行的物联网应用也是在智能家居领域。最先推出的产品就是智能插座了,随后便出现了各种智能家电,把能联网的家电都连上网,空调,洗衣机,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电视,照明灯,监控,智能门锁等,

2、智能穿戴,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有不少人拥有了,最普遍的就是智能手环手表,还有智能眼镜,智能衣服,智能鞋等等。

3、车联网,车联网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一直处于原始的发展阶段。车联网的应用主要有几个方面: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智慧停车,各种车载传感器应用。

4、智能工业,这包括智能物流,智能监控,智慧生产。

5、智能医疗,远程诊断和机器看病,有了远程诊断就不用大老远去看医生。机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分担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量。另外,医疗信息的联网可以给病情诊断带来更准确更客观的结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概念

区别

一、什么是物联网

1,物联网在之前被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后来被重新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

广义上说,当下涉及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二、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枝,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它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物联网概念股,就是具有物联网概念的股票。比如,以下股票就是物联网概念股:
1射频识别龙头股,远望谷(002161);
2二维码识别股,新大陆(000997);
3自动识别芯片生产商股,厦门信达(000701);
4智能卡产品股,(002017);
物联网概念,在我国是1999年提出的。在我国,物联网被称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并已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在“物联网—百度百科”中,我对物联网概念作了如下论述:“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做‘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在对物联网的旧版本定义,作了几处重要修改之后,我给物联网下了以下相对而言,比较严格的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推动了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到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384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6
下一篇 2023-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