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17家银行排名

互联网17家银行排名,第1张

互联网17家银行排名: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等。
以下是部分互联网银行排名简介:
1)微众银行:腾讯牵头发起设立的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线上理财平台。微众银行由腾讯公司及百业源、立业集团等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2014年12月经监管机构批准开业,是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主要业务有消费金融、大众理财和平台金融,旗下拥有微众银行App、微粒贷和微业贷等产品。
2)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纯互联网运营,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网商银行以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为使命,希望做银行业的支付宝。主要产品有网商贷、旺农贷、余利宝、票据贴现“网商贴”、企业网银和供应链金融等。
3)新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七家民营银行,由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股东发起设立,服务小微群体、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主要有好人贷、存管业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业务。
4)百信银行:百信银行全称为“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联合发起。主要业务重心关注支付、融资、理财等小额高频业务,为创业者以及小微企业提供贴心、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5)众邦银行:众邦银行是是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11家民营银行,也是湖北省首家民营银行,定位于专注服务个人小微的互联网交易银行,专注产业生态圈助力大众创业,帮扶企业发展,业务涵盖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支付金融、金融市场业务、投行业务等。
6)苏宁银行:苏宁银行的主要发起人是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个人客户、中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有特色、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业务范围包括转账、理财、贷款、权益等专业化金融服务。

1互联网银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是指借助现代数字通信、互联网、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银行可以吸收存款,可以发放贷款,可以做结算支付。

在诸多有利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同时,产业发展呈现出重点领域发展壮大、新增长点涌现、创新能级跃升、竞争实力增强等诸多特点,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内外环境,需要在产业布局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发展环境营造、国内需求释放以及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推动产业进一步壮大发展。

一、“十三五”以来发展形势特征

(一)产业快速发展,新动能作用强劲

1发展规模质量齐升

“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新动能作用不断增强。工业方面,2015-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4%,高于同期规上全国总体工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84%,高于同期规上全国工业总体27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2015-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151%,高于同期全国规上服务业企业总体约35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27%,高于同期规上全国服务业企业总体近3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产业持续增长引擎带动作用明显。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占有29个席位,数量较2015年增加11个。据国家信息中心对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019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63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上市公司总体的434%,较2015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营收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达到151家,较2015年增加80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总数的比重由2015的62%提升到2019年的111%,头部企业规模及质量持续提升同时,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益持续提升。上市公司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率达到72%,高于上市公司总体(非金融类)近1个百分点。2019年以来,在总体经济利润状况不佳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利润率达到59%,仍处于较高水平。

2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一是前沿技术领域跨越发展。“十三五”以来,一些前沿领域出现爆发式发展,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跨界趋势愈加明显。2019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占GDP的比重达到348%,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十二五”显著增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伴随着人工智能政策不断落地,技术应用商业化进程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2019年底,全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510亿元,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超过2600家,人工智能应用催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地涌现。同时,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变革。

二是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培育发展了一批战略性产业。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新型飞行器及航行器、新一代作业平台和空天一体化观测系统,着力构建量子通信和泛在安全物联网,加快发展合成生物和再生医学技术,加速开发新一代核电装备和小型核动力系统、民用核分析与成像,积极布局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打造形成了未来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三是平台经济发展迅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例如,网络视听平台高速发展,2019年全国视频预付费会员用户预计增长至25亿以上;共享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市场交易金额达到81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13倍,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超过30万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近8成;一些新兴平台如猪八戒网、喜马拉雅FM、腾讯云、拼多多等交易额同比实现成倍增长。

3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重要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量、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智能手机产量、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量等均位居全球第一;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核电、光伏、高铁、互联网应用、基因测序等领域也均具备世界领先的研发水平和应用能力。

二是领军型企业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地位和市场影响。2019年,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创新引领型巨头企业均入围世界500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的数量为“十二五”末的近3倍。2019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为206家,数量同样为“十二五”末的近3倍。

三是在总体上已经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支撑。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业行业累计出口交货值60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对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就达到了67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累计出口交货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885%。

4投资信心保持高位

社会 资金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保持了较高投资信心,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万亿,2015-2019年投资额年均增速为104%,高于同期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2016-2019年,共有48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A股融资上市,共募资34574亿元,占同期A股IPO募资总额的449%;同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获得风险资本投资额(PE/VC)近3万亿元,占风险资本总投资额的7成以上。截至2019年末,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募资总额将近760亿元,参股设立基金总规模近2000亿元,支持创业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

(二)政策环境优化,取得发展新成效

1产业支持政策体系愈发健全

从国家到地方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愈发健全。一是细分领域战略规划陆续编制印发。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近20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密切相关的顶层政策文件,涵盖整体目标、创新环境保障和具体发展举措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领域八大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二是重点地区产业促进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全国主要省市均制定并发布了加快推动本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文件,同时因地制宜,颁布了若干推动本地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三是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自《“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以来,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有关重大工程落地实施,并取得积极进展。初步统计,发展改革委、 科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近30个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40余项支持重点工程的政策性文件,围绕重大工程,相关部门积极实施了近20个相关(试点)工程与重点项目。

2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出成效

一是积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原国务院医改办联合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通过推行“两票制”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推动中间加价透明化,整顿药品流通秩序,防止垄断和地方保护。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行动,连续开展集中整治不正当竞争突出问题的专项执法行动,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做到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重点问题集中治理。通过集中整治和案件查办,发现和制止带有行业性、普遍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相关行业和市场的规范,有效遏制重点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高发多发势头。同时,积极做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解读、宣传、培训及配套规章修订等系列工作,2017-2019年间两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是破除有碍创新的体制机制壁垒。针对当前药品医疗器械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通过改革临床试验管理、优化审评审批、实施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激发医药研发活力,提高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解决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短缺难题。海关总署积极深化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通关及相关作业流程“去繁就简”,去除不必要的制度性成本,2017年,对25部涉及“放管服”改革的海关规章进行集中修订。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 社会 化机制遴选培训评价组织,指导开发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目前,已在工业机器人编程、特殊焊接技术、智能新能源 汽车 等15个领域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三是搭建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网信办、原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标准工作指南》。原质检总局加强微生物、酶、功能性蛋白质等领域基础通用标准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生物技术标准体系。商务部推动出台《电子商务法》,完善配套《关于规范快递与电子商务数据互联共享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质量提升等生产全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或过时等问题,研究制定了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等级标准以及中成药优质标准,进一步对构建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进行了 探索 完善,提升了中药产品全产业链控制水平。国家标准委先后在云计算领域编制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开展了35项国家标准研制;在物联网领域,成立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在大数据领域,发布了标准化白皮书,开展32项国家标准研制工作。

3政策引导强化金融资源支持

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及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迈出重要步伐。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引导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独角兽企业获得优先上市通道。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分别提供不低于15万亿元和8000亿元融资,与建设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目标规模约30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人民银行大力发展绿色票据、双创债券、并购票据等创新型产品。原银监会支持金融机构不断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知识产权局以试点的形式加快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工作。证监会积极推进科创板建设,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为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 科技 创新型优质企业提供绿色上市通道,截至2019年12月末,共有70家科创板企业上市,共募资8243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银保监会鼓励银行机构在传统表内外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金融租赁、证券基金、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非银行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债券承销、租赁+保理、理财投资、并购和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实现全产品、多渠道金融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各地在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四川组建成立了首期规模为3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北京、重庆、深圳、广东、福建、安徽、湖南、山西、河南、黑龙江、甘肃、内蒙古、新疆、广西、宁波、厦门等地也安排专项资金渠道引导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发展。

4包容审慎释放创新创业潜能

积极 探索 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信息消费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行业服务和管理方式,放宽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准入。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分时租赁等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国家能源局支持创新充电商业模式,支持发展众筹建桩,充分利用 社会 资源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 特许经营模式,吸引专业充电运营商负责运行维护,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科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引入新能源 汽车 自助分时租赁项目,实行个人付费的市场化租赁服务方式,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态度鼓励新兴产业发展。金融 科技 领域,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 科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 社会 保障部、卫生 健康 委, 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0省市积极组织金融 科技 创新应用试点。此次试点没有简单套用传统风险防控手段,而是在事前制定应急与退出机制,采用风险拨备资金、保险计划等补偿措施,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风控体系,打造灵活高效的试错容错机制。

(三)创新能级跃升,打造发展新优势

1企业创新投入不断提升

“十三五”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创新投入持续提升。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达到24亿元,较“十二五”末提升927%,同期研发强度达766%,高出上市公司总体208个百分点,较“十二五”末提升122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 汽车 以及高端装备领域上市公司研发强度相对最高,2019年研发强度分别达1018%、931%以及802%。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26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8万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851%和858%;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520%,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32个百分点。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A股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对比

图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各领域研发强度对比

2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有助于新兴产业创新基础能力提升的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例如,新建了中国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号海洋科考船、新型风洞等一批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规范管理国家 科技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515个,已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40家。

3 科技 中介服务不断完善

在 科技 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 科技 中介服务不断完善,极大促进了 科技 创新资源合理利用和成果转化。2019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484万项,涉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服务等方面,成交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1倍。各类孵化器、加速、众创空间等 科技 中介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涌现,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8000家众创空间,其中纳入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已达1890家,各类 科技 孵化器、加速超4000家,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融通合作的平台。

(四)集群加速发展,构建发展新引擎

1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2019年组织了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申报工作,从申报的129个产业集群中评选出第一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并研究形成“一揽子”金融支持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具体包括重点建设项目将择优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支持产业链协同新平台、检验检测和智能园区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知识产权服务、重点技术研发、专项债券融资、人才奖项计划实施等方面给予支持等。

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牵引带动作用,各地纷纷加快培育建设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取得积极成效。例如,山东省在入选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大胆推进政策和制度先行先试,着力打通体制机制梗阻,深化创新合作,共建高端开放平台,共促新技术研发,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下大功夫,做强做优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集聚的广度和深度,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不断延伸。杭州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力度,积极培育千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杭州市以平台集聚、重大项目引领、创新资源驱动等举措,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2集群发展驱动各地收获发展新引擎

各地通过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了若干带动能力突出的新兴产业新增长极。例如,北京市持续推进新能源智能 汽车 发展,积极打造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创新中心,初步形成完整的、领先的新能源智能 汽车 创新体系,通过全面提升新能源智能 汽车 核心竞争力,北京市打造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智能 汽车 优势集群,并为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深圳市依托5G龙头企业牵引,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前沿应用示范场景落地,打造形成了5G产业生态和产业集群,并致力于打造5G全球标杆城市,依托5G+智能经济为引擎释放强劲发展新动能。贵州省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近年来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大数据产业向纵深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亮点频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及转动能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五)深化开放合作,形成发展新局面

1构建全球创新发展网络

在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APEC等多边框架下,有关部门继续倡导“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相关发展理念和主张,初步建立了合作创新的国际框架。各部门着力构建区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科技 部、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印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科技 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并围绕 科技 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 科技 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4项行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参与制定和推广国际技术标准,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成为中国 科技 、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英文缩写DTMB)通过巴基斯坦数字电视援助项目和东帝汶项目逐步实现DTMB走向世界。

2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与发达国家政府间的新兴产业合作协议,打造一系列国际合作新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中英新兴产业合作协议建立中英创新中心,推动项目联合孵化;通过举办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论坛,围绕新兴产业领域达成96项相关合作。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创新合作,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发展改革委落实与智利签署的《关于开展信息通信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中智电信合作及跨境海缆项目”;原国家海洋局组织对发展中国家 科技 援助项目“适用热带海岛的高浓缩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立项实施,推动与佛得角、文莱等国在海水淡化设备方面的合作交流。

3积极引入全球要素资源

各地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资企业落户中国,例如,波音公司737完工和交付中心落户浙江舟山,空客公司天津A330宽体机完工和交付中心启动建设。同时,更加重视以人才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引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逐步形成高层次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政策渠道,为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创业提供更大便利。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专业设置
会计学院 (0351-7698557)
会计学院现设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会计学专业设注册会计师、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三个方向,财务管理专业设本体专业和资产评估方向。现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实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6个教研组;拥有会计综合模拟、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等13个专业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19个。现有专职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31人,“双师型”教师12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会计学、财务管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有8位省内知名专家、教授被聘为会计学院客座教授,外聘客座研究员12位。
◎ 会计学专业(会计实务方向)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审计学、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学等。
◎ 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注册会计师税法、计算机审计等。
◎ 会计学专业(会计电算化方向)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EXCEL高级应用、VB+SQL、电算化会计、计算机财务管理等。
◎ 财务管理专业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资产评估学、计算机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基础等。
◎ 财务管理专业(资产评估方向)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经济法(注册评估师专用)、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资产评估学、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等。
管理学院 (0351-7946910) [返回]
管理学院是在原管理系的基础上,于2010年1月组建的二级学院,是学院成立最早、规模较大的教学单位。现有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两个教学研究室,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质量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6个专业教研组; 1个综合实验中心;下设酒店管理、ERP沙盘模拟等5个实验室,拥有学生实训基地30多个。现有专职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双师型”教师16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和2名商务学院教学能手,先后有多名教师在德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国内知名院校访问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是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 旅游管理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概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导游基础、导游实务、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会展管理、饮料管理与酒吧经营等。
◎ 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质量管理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项目管理、企业策划、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等。
◎ 市场营销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调研、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关系学、销售管理、营销策划、品牌管理、网络营销、广告学、零售学、市场营销模拟实训等。
◎ 工商管理(质量工程师方向)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生产与运作管理、ISO9000常用统计技术、统计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
◎ 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企业战略管理、劳动经济学、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社会保障概论、人员素质测评、员工关系管理等。
◎ 行政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领导学、组织行为学、公文写作、行政伦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公共政策分析、非营利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信息学院 (0351-7946911)
信息学院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方向)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与专业设置相配套,信息学院成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基础六个教研组。此外,信息学院还设有IT实验中心,共有专业实验室9个,其中信息安全实验室是山西省信息安全示范实验室。截止目前,信息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11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7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8个。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管理统计、离散数学、管理运筹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Windows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现代信息决策方法、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沟通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设有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 作系统、汇编与接口技术、Java程序设计(双语)、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制作、Linux基础及技术、现代密码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入侵检测与安全扫描、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信息安全技术、容错与可信恢复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与维护等。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设有通信技术一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及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数字图象处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等。
◎ 软件工程
设有软件系统工程、嵌入式系统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 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双语)、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项目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J2EE架构与应用、NET网络编程技术、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与编程、嵌入式WinCE构建、嵌入式软件开发实训等。
◎ 网络工程
设有软件系统工程、嵌入式系统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组网与布线技术、物联网原理与应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3G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信息安全技术、卫星通信等。
电子商务系 (0351-7698568)
电子商务系设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方向)、物流管理三个专业及方向。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广泛。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3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双师型”教师9名,网络工程师2人。拥有1个电子商务创业实训中心,4个专业实验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物流综合实验室、淘宝创业实验室、电子银行实验室,软件10余套,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12个。
◎ 电子商务
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模拟开发实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络银行与支付、电子商务案例、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网站规划与设计、电子商务安全、WEB程序设计、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
◎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方向)
主要课程:电子政务原理与实务、政府统计学、行政管理学、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政务数据库管理与应用、WEB程序设计、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技术、政务网站建设与管理。
◎ 物流管理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运筹学原理、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学、海运 *** 作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文化传播系 (0351-7698521)[返回]
文化传播系现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商务文秘方向)6个专业(含方向),其中,新闻学与广告学两个专业系与山西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办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系最早填补我省空白的专业。文化传播系现有专、兼职教师8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0人,“双师型”教师20名。拥有开展新闻编辑、广告设计、摄影摄像等实验内容的专业实验室3个,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大型实习、实训基地16个。
◎ 汉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
◎ 对外汉语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文写作、中西语言文化比较、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 新闻学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传播学概论、新闻摄影、报纸编辑学、电视新闻编辑、新闻伦理学等。
◎ 广告学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摄像与摄影、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广告法规与职业道德等。
◎ 汉语言文学(商务文秘方向)
主要课程:秘书实务、秘书写作、管理学、文书与档案管理学、秘书学概论、档案学概论、商务英语、经济法概论等。
◎ 文化产业管理
主要课程:文化学概论、文化产业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文化投资与贸易、文化企业营销学、三晋文化概要、民俗学等。
法律系 (0351-7698558)[返回]
法律系现设法学专业,并以研究商务法律为特色,设公法、私法、社会法和基础理论4个教研室,1个实践教学中心和1个商法研究中心。法律系现有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双师型教师14人。同时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种专业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法律系拥有模拟法庭、资料室、案例库、山西省12355青少年维权中心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工作站等。与山西省检察院、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太原市社区服务与管理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法律系学生考取研究生数和司法考试通过率、就业率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商法、中国法制史、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
◎ 商法方向
主要课程:合同法、企业法、票据法、保险法、金融法、仲裁法、民商实务等。
◎ 律师方向
主要课程:律师法与律师职业道德、律师公证与实务、证据学、法律文书、法律实务等。
◎ 社会法方向
主要课程:法律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保险法、社会伦理学等。
外语系 (0351-7942523)[返回]
外语系承担着本系英语和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全院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现设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下设商务英语方向、翻译方向及英法方向。我系现有大学英语教研室、专业英语教研室、专业日语教研室,专兼职教师 8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30余人,常聘外籍教师5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已达到教师总数的793%,博士学位教师实现了“零的突破”。我系教学手段先进,建有功能齐备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
◎ 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
主要课程:英语精读、英语语音学、英语听力、英语口语、高级视听说、英语语法学、英语写作、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商务英语阅读、现代商务基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翻译、商务英语写作、语言学导论、中级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制单、现代商务基础、国际商务谈判、报关实务、第二外语(日语、法语等)等。
◎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
主要课程:英语精读、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学、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美报刊选读、英语写作、语言学导论、英语词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修辞学、视译、口译技巧与实训、国际商务翻译、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比较、模拟会议传译、速记、现代商务基础、第二外语(日语、法语等)等。
◎ 英语(英法方向)
主要课程: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语听力、法语高级视听说、法文**赏析、法语口语、法语词汇语法、法语应用文写作、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法国文学、法国文化、法国概况、商务法语、综合英语、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英文**赏析、现代商务基础等。
◎ 日语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口语、日语视听说、日语语法、日语写作、日本概况、日本文学、日本文化史、日语语言学、二外英语、旅游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日语翻译等。

艺术系 (0351-7698520)[返回]
艺术系现有艺术设计、美术学、音乐表演和舞蹈编导4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分环境艺术设计、会展与展示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商业影像5个专业方向;美术学设实用绘画专业方向;音乐表演分声乐、器乐两个专业方向;舞蹈编导设舞蹈编导专业方向。拥有实用绘画综合工作室、布艺印染综合工作室、商业影像综合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漆画工作室、音乐综合实验室和3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有专兼职教师 9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余人。
◎ 美术学(实用绘画方向)
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设计概论、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装饰基础、Photo shop应用;专业课有绘画写生、绘画临摹、版画、油画、国画、专业创作等课程。
◎ 艺术设计(会展与展示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平面艺术设计方向、动画艺术设计方向、商业影像方向)
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设计概论、中外工艺美术史、装饰基础、Photo shop应用;会展与展示设计方向有会展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VI设计、制图基础等;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制图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平面设计方向有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VI设计、书籍装帧等;动画艺术设计方向有动画剧作与分镜设计、泥塑造型、栏目包装、角色设计、Flash网络广告、Maya影视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商业影像方向有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人像摄影、商业摄影、图像处理、编辑等课程。
◎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器乐方向)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艺术概论、美学基础、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
◎ 舞蹈编导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美学基础、基本功、基本乐科、舞蹈创作、中外舞蹈史、古典身韵、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等课程。
体育管理系 (0351-7946901)[返回]
体育管理系现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设有体育经营与管理和体育保健2个方向。现有体育教育专业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竞赛训练教研室和场地器材管理中心4个教研室,拥有图书资料室1个,体育解剖、运动生理生化、体育保健3个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15个。现有专职专任教师6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双师型教师29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38人。
◎ 体育教育(体育经营与管理方向)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教育教学实践、管理学原理、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导论、体育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学、健美 *** 、课内俱乐部实践的实践课程。
◎ 体育教育(体育保健方向)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教育教学实践、体育保健学、中医基础理论、体育康复学、推拿与按摩、营养学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足疗、刮痧、拔罐等实践课程。
理学系 (0351-7946903)[返回]
理学系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保险精算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学院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有专任教师74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2名;博士、硕士46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中国准精算师2名。有实验室7个,实习实训基地11个。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24人次荣获全国一、二等奖。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保险精算方向)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保险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数学、风险与非寿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寿险精算数学及实务、经济计量学、证券投资学等。
◎ 生物技术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安全等。
经济系 (0351-7698541)[返回]
经济系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基础性系部之一,在商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教育理念以国家和地方对商务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构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夯实理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营造个性化人才培养氛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动手能力。
经济系现开设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三个本科专业。设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三个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7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2名;拥有图书资料室1个,专业实验室2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3个。
◎ 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报关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制单、会计学、电子商务概论、外贸英语等。
◎ 金融学
主要课程: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信用管理学、金融理财、期货与期权、金融工程、金融监管等。
◎ 金融学(证券投资方向)
主要课程:金融学、证券发行与交易、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分析与实务、期货理论与实务、资本运营、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保险学、金融工程等。
◎ 金融学(金融理财师方向)
主要课程:金融学、金融理财基础、投资规划、个人风险与保险规划、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个人理财、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分析、期货投资等。
这是所有专业的介绍,当然还要看您的兴趣所在,专业远没有勤奋重要。
另外商院11新生群166707387 多名经验老成指导 气氛和谐 欢迎加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426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7
下一篇 2023-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