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智能门锁就不能双频合一了吗

安装智能门锁就不能双频合一了吗,第1张


智能家居能不能使用双频合一
智家网智能家居能不能使用双频合一专题,汇集智能家居能不能使用双频合一热门资讯、百科知识、相关产品等信息,来自于上百万智能家居从业者的经验交流心得。
一键留言
获取最新一线品牌加盟政策
立即获取加盟政策
目录:
智能家居使用场景
智能家居使用了哪些技术
智能家居存在哪些问题
智能家居厨房场景
智能家居会被入侵吗
智能家居如何加盟
智能家居有几种控制模式
智能家居使用场景
智能家居在中国发展十几年,如今物联网大咖无不在谈论智能家居;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产于并使用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为什么会发展这么迅速,或者是说智能家居为什么这么火?个人觉得和以下小编要给各位讲述的智能家居使用场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继续往下深入的了解小编的总结。
智能家居使用场景
客厅场景
会客模式:根据客人不同身份,亲戚、朋友、同事等,运用照明灯具可调光功能,营造会客气氛,这需要在控制系统内设置好会客时适宜的照度。一般在家中的会客偏闲适、轻松,因此配合客厅的音响系统播放宜人的音乐是最好不过了。

2021-06-15查看全文
智能家居使用了哪些技术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智能家居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程序和智能产品被引入智能家居市场,而你就可以自由地扩展你的智能家居,享受生活。小编今天要带着大家了解的是有关智能家居使用了哪些技术的内容,希望通过这样一篇文章可以让您了解到更多有关智能家居的一些技术知识。
智能家居使用了哪些技术
一、总线技术
主要特点是所有设备通信与控制都集中在一条总线上,是一种全分布式智能控制网络技术,其产品模块具有双向通信能力,以及互 *** 作性和互换性,其控制部件都可以编程。总线技术类产品比较适合于楼宇智能化以及小区智能化等大区域范围的控制,其优势在于技术成熟、系统稳定、可靠性高,应用也比较广泛。

2021-06-15查看全文
智能家居存在哪些问题
目前智能家居系统存在的问题:第一,好产品的价格参差不齐;第二,体验差、安装难;第三,智能设备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第四,无统一标准作参考;第五,跨界企业竞争激烈……等等。下方是关于智能家居存在哪些问题的具体介绍,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智能家居存在哪些问题
1、装了不会用,利用率不高。
由于智能家居的 *** 作比较复杂,目前智能家居的市场还不够成熟,企业对系统的设计也不够人性化,所以 *** 作起来比较困难,本来是要享受生活的,但是使用过程过于复杂,很多老年人和家庭中的孩子不会使用这些产品,这已经成为智能家居市场冷淡的一个关键因素。
2、智能家居网络安全问题。

2022-12-03查看全文
智能家居厨房场景
一个德国公司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智能厨房的概念,现在它的设计和市场都处于起步阶段。现在,智能厨房设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智能厨房”将智能、电子、机械、物联网等智能与创新融合于厨房,使厨房更加智能化、高效、便捷。高效率地使用厨房是目前智能厨房的首要任务。下方是小编找到的有关智能家居厨房场景的内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智能家居厨房场景
作为国内创新沉浸式无人厨房,实现了全场景智能 *** 控,为用户塑造了超乎想象的智能空间体验。有屋智慧无人厨房拥有7大科技系统,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设备与云平台的连接。
无人厨房系统:通过别出心裁的设计,打造智能场景,借助自感知决策、精准图像识别视觉、智慧运动控制算法以及安全防护4大技术赋能,机械臂可以准确无误地找到所需物品并进行相关的处理——更换炊具、翻炒食物、倒调料和混合调料等,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智能 *** 控系统:整合应用全球顶尖的语音、手势识别技术和高精度传感器,用户可通过语音、手势、远程APP等多种手段,对厨房进行 *** 控。起合吧台、升降水盆水龙头、管理抽屉拉篮等,自由切换家居场景,家电互联解放双手。

2022-12-03查看全文
智能家居会被入侵吗
智能音响、智能冰箱、智能门锁等等,这些智能家居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消费者似乎只要轻松地通过手机或语音识别发出指令,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自动服务。那智能家居会被入侵吗。
智能家居会被入侵吗
智能设备通过自身的协议,如ZigBee和Wi-Fi网络进行通信。不安全的Wi-Fi网络可能会被黑客监控,这意味着智能设备正向应用程序和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可能会被拦截。
就其本身而言,这些信息可能不是特别危险,尽管它可能包括安全摄像头视频等等。甚至有些黑客可能会通过使用正确的帐户信息和强力破解弱密码来找到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
话虽如此,被黑客入侵的智能家居非常罕见。黑客需要靠近Wi-Fi网络,并需要正确的技术才能入侵,这通常是不可能的,但拥有很多人的公共Wi-Fi网络通常是更具吸引力的目标。虽然有许多文章可能试图引发担忧,但事实表明,智能家居目前不太可能成为黑客的目标。实际上,来自智能家居的大多数黑客攻击危险,均是完全不同的来源,要么是安全监控公司的员工,要么是被黑客入侵的数据库。

2022-12-03查看全文
智能家居如何加盟
伴随着物联网和移动物联网技术性的迅猛发展,5g技术性业务流程加快发展趋势,根据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家居变成领域热门话题。伴随着智能家居销售市场收益的提升,很多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式家电业陆续添加,想要选择智能家居创业的朋友们越来越多了,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智能家居如何加盟。
智能家居如何加盟
首先就小编个人认为,智能家居是非常有前景和市场的,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到现在咨询者越来越多,从线上自行购买DIY到线下找商家服务,从地产前装到现在开始零售招商,都算是一个好的信号。从改善居住品质方面,智能家居的确可以做到提高一个台阶。
加盟之前可以先去了解你当地那边的品牌商代理,一个城市里面通常都有很多种不同的代理商,可以先去看看他们那边的门店装修怎么样,人多不多,他们产品的零售价格怎么样,店里的人员是如何介绍产品的,是否专业一点,体验感怎么样等等,多对比几家,从中了解品牌商的优劣势。
了解到品牌的零售价格,可以先从网上渠道去查一下有没有同品牌的产品,看看价格会不会出入很大,像小米,欧瑞博等品牌,他们线上线下的价格基本是一致的。

2022-12-03查看全文
智能家居有几种控制模式
如今我们的家居生活已经和智能科技越来越密切了,智能化时代让我们体验到了家居生活原来也可以如此美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智能家居有几种控制模式的内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智能家居有几种控制模式
1传统触摸控制
对于用惯了传统墙壁开关的用户来说,直接跨入抽象化的控制方式会很不适应,况且控制系统也难免有bug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这种基础的控制方式。例如,家里的音乐、灯光、空气、热水都可直接通过触摸智能魔镜来进行开启、关闭以及自由调节。
2红外感应控制

跨境数据面临安全威胁
经济全球化对信息跨境流动提出了迫切要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跨境转移变得轻而易举。但由于各国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参差不齐,国际网络攻击愈演愈烈,数据跨境转移的安全性问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在跨境数据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如何加强跨境数据安全管理、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方面,欧盟等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技术发展带来数据安全隐患
当前,论坛、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等飞速发展,微博等社交网站异军突起,智能手机、搜索引擎等技术不断发展,跨境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各界关注。日前,苹果公司被曝在没有告知用户并获得许可的情况下,私自通过iPad和iPhone手机收集用户的行踪信息,用于建立用户位置信息数据库,并将境内用户信息传递到境外数据库。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担忧,也将跨境数据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另外,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蓬勃发展,数据流动突破了国界限制,数据跨境传播更加畅通无阻,但边界模糊也使得其背后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数据所有者无法确认其详细位置,那么数据的保护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跨境网络攻击愈演愈烈
当数据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自由传输时,也面临着各种跨境网络攻击的威胁:上网购物遭遇钓鱼网站,用户账号密码被窃取,钱财不翼而飞;收发邮件撞上蠕虫病毒,资料顷刻化为乌有;浏览网页被植入木马程序,个人信息泄露……跨境网络攻击事件使得全球用户深受其害,网络攻击已成为国际公害。索尼公司旗下的“游戏站”和云音乐服务Qriocity网络就因遭到黑客入侵,导致全球约7800万用户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登录名及密码等个人信息遭窃。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称,2011年,我国遭境外网络攻击持续增多,境外有近47万个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我国境内近890万台主机,比2010年控制主机数增长近1倍。报告还称,由于社交网站、论坛等安全性差,用户信息极易被盗,未来信息失窃及其导致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急剧增长的跨境网络攻击事件使得跨境数据转移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如何用法制手段规范跨境数据传输并确保其安全,值得立法者及监管者深入研究。
标准不一阻碍信息自由流动
虽然多个国家立法加强对跨境数据传播的管理,但各国数据保护标准不相协调,使得跨境数据传输面临数据保护法律相悖及跨境执行难等问题。根据美国的爱国者法案要求,在其他国家存储、处理的任何资料需接受美国政府的检查。也就是说,一旦美国执法者认定信息与国家安全有关,在取得法院许可的条件下,未经同意就能检查用户的数据。美国的这一规定引起了不少争议,欧洲数据保护法专员就此多次要求美国对此行为作出解释。业界公司及各国也纷纷呼吁制定全球性新规,以便管理跨境数据。微软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BradSmith就曾表示:“世界各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律,使信息提供商感到无所适从。”他呼吁各国共同制定一套新的交易规则,以管理电子数据的跨境传输。另外,欧盟委员会电信专员雷丁也表示,希望美国加强互联网数据保护,实现标准一致的隐私保护制度。

随着智能家居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关于智能家居所带来的影视风险,也是大家所担心的。而智能家居与个人隐私两者之间的问题,也是仍然无法解决。

全方位使用智能家居,无异于你的隐私正在裸奔。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智能家居和隐私两者之间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话。

因为如果你想要使用智能家居的话,首先你需要录入自己的一些信息的。而这些信息之所以能够被智能家居所引用,是因为他已经被共享了,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护住你的隐私是非常困难的,甚至连其运营公司都没有办法保障。

像羊女士这样,在民宿里面发现了别人的隐私的情况,其实不在少数。很多数据战力使用它之后,都会留下痕迹,但一般情况下,大家也不会非常注重的去消除。凡是过往必有痕迹,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让我想起了前两天我向我的同事推荐了一个综艺节目,在我们聊天之前,他从来都没有刷到过关于这个综艺节目的视频之类的。可我们只是聊了天之后,他的短视频平台就经常刷到了这个综艺节目。其对于我们生活的智能推荐已经如此强大,更别说你去主动使用的一些智能平台。

家本来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如果要引进智能家居,无异于把这个隐秘的地方公开化。而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会喜欢智能家居。一方面是因为智能家居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一方面也是因为大部分人而言,家的秘密也不是那么的需要隐秘。

所以有的人思想本来就很开放,他们对于自己的一些信息被共享,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担心的。就部分人他们的家就很适合使用智能家居。但有一部分人是非常注重自己的隐私,即便不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也不想让她公诸于众,不然就不太适合使用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共享,而共享就是把隐私破碎化。所以如果真的选择了智能家居的话,就不要太过在意自己的隐私。当然,现在的智能家具也没有完全把你的隐私展现给大家,因为它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说24小时毫无隐私有一些夸张了。

就像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家里的防盗门,可以防到98%的人。而有1%的人,不管你用什么样的门,他都是可以打开的。另外1%的人,不管你是否关门,他都不会到你家里去。虽然没有达到100%防盗门还是那么受大家的欢迎,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主要的防盗作用。

智能家居所带来的隐私曝光,其实也只是给了那1%的人有机可乘。大部分的人是不会专门去挖掘你的隐私的,所以大家在使用智能家居的时候,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有心之人,不管你怎么防都防不住,无心之人也没有必要去防范他。

尽管IPv4中常见的攻击方式将在IPv6网络中失效,使来自网络层的一些安全攻击得以抑制,但采用IPv6并不意味着关紧了安全的大门,来自应用层的威胁将以新的方式出现。 总有人误认为“网络改成IPv6,安全问题就全面解决了”。诚然,IPv4中常见的一些攻击方式将在IPv6网络中失效,例如网络侦察、报头攻击、碎片攻击、假冒地址及蠕虫病毒等,但IPv6不仅不可能彻底解决所有安全问题,反而还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虽然与IPv4相比,IPv6在网络保密性、完整性方面做了更好的改进,在可控性和抗否认性方面有了新的保证,但目前多数网络攻击和威胁来自应用层而非网络层。因此,保护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只靠一两项技术并不能实现,还需配合多种手段,诸如认证体系、加密体系、密钥分发体系、可信计算体系等。

安全新问题如影随形

IPv6是新的协议,在其发展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新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 针对IPv6的网管设备和网管软件都不太成熟。
IPv6的管理可借鉴IPv4。但对于一些网管技术,如SNMP(简单网络管理)等,不管是移植还是重建,其安全性都必须从本质上有所提高。由于目前针对IPv6的网管都不太成熟,因此缺乏对IPv6网络进行监测和管理的手段,对大范围的网络故障定位和性能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 IPv6中同样需要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网络过滤、防病毒网关等网络安全设备。
事实上,IPv6环境下的病毒已经出现。例如,有研究人员在IPv6中发现了一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用户遭受拒绝服务攻击。据悉,该漏洞存在于IPv6的type 0路由头(RH0)特征中。某些系统在处理IPv6 type 0路由头时存在拒绝服务漏洞。
● IPv6协议仍需在实践中完善。
IPv6组播功能仅仅规定了简单的认证功能,所以还难以实现严格的用户限制功能。移动IPv6(Mobile IPv6)也存在很多新的安全挑战,目前移动IPv6可能遭受的攻击主要包括拒绝服务攻击、重放攻击以及信息窃取攻击。另外,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必须经过升级才可以支持IPv6地址,DHCPv6仍然处于研究、制订之中。
●向IPv6迁移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洞。
目前安全人员已经发现从IPv4向 IPv6转移时出现的一些安全漏洞,例如黑客可以非法访问采用了IPv4和IPv6两种协议的LAN网络资源,攻击者可以通过安装了双栈的IPv6主机建立由IPv6到IPv4的隧道,从而绕过防火墙对IPv4进行攻击。
IPv6协议在网络安全上的改进
● IP安全协议(IPSec)技术
IP安全协议(IPSec)是IPv4的一个可选扩展协议,而在IPv6中则是一个必备的组成部分。IPSec协议可以“无缝”地为IP提供安全特性,如提供访问控制、数据源的身份验证、数据完整性检查、机密性保证,以及抗重播(Replay)攻击等。
IPSec通过三种不同的形式来保护通过公有或私有IP网络来传送的私有数据。
(1)验证:通过认证可以确定所接受的数据与所发送的数据是否一致,同时可以确定申请发送者在实际上是真实发送者,而不是伪装的。
(2)数据完整验证:通过验证保证数据从原发地到目的地的传送过程中没有任何不可检测的数据丢失与改变。
(3)保密:使相应的接收者能获取发送的真正内容,而无关的接收者无法获知数据的真正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IPSec能够防止多种攻击,但无法抵御Sniffer、DoS攻击、洪水(Flood)攻击和应用层攻击。IPSec作为一个网络层协议,只能负责其下层的网络安全,不能对其上层如Web、E-mail及FTP等应用的安全负责。
●灵活的扩展报头
一个完整的IPv6数据包包括多种扩展报头,例如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目的选项报头、路由报头、分段报头、身份认证报头、有效载荷安全封装报头、最终目的报头等。这些扩展报头不仅为IPv6扩展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比较IPv4和Ipv6的报头可以发现,IPv6报头采用基本报头+扩展报头链组成的形式,这种设计可以更方便地增添选项,以达到改善网络性能、增强安全性或添加新功能的目的。
IPv6基本报头被固定为40bit,使路由器可以加快对数据包的处理速度,网络转发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改善网络的整体吞吐量,使信息传输更加快速。
IPv6基本报头中去掉了IPv4报头中的部分字段,其中段偏移选项和填充字段被放到IPv6扩展报头中进行处理。
去掉报头校验(Header Checksum,中间路由器不再进行数据包校验)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大部分链路层已经对数据包进行了校验和纠错控制,链路层的可靠保证使得网络层不必再进行报头校验; 二是端到端的传输层协议也有校验功能以发现错包; 三是报头校验需随着TTL值的变化在每一跳重新进行计算,增加包传送的时延。
●地址分配与源地址检查
地址分配与源地址检查在IPv6的地址概念中,有了本地子网(Link-local)地址和本地网络(Site-local)地址的概念。从安全角度来说,这样的地址分配为网络管理员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方便。若某主机仅需要和一个子网内的其他主机建立联系,网络管理员可以只给该主机分配一个本地子网地址;若某服务器只为内部网用户提供访问服务,那么就可以只给这台服务器分配一个本地网络地址,而企业网外部的任何人都无法访问这些主机。
由于IPv6地址构造是可会聚的(aggregate-able)、层次化的地址结构,因此,IPv6接入路由器对用户进入时进行源地址检查,使得ISP可以验证其客户地址的合法性。
源路由检查出于安全性和多业务的考虑,允许核心路由器根据需要,开启反向路由检测功能,防止源路由篡改和攻击。
IPv6固有的对身份验证的支持,以及对数据完整性和数据机密性的支持和改进,使得IPv6增强了防止未授权访问的能力,更加适合于那些对敏感信息和资源有特别处理要求的应用。
通过端到端的安全保证,网络可以满足用户对安全性和移动性的要求。IPv6限制使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允许所有的网络节点使用全球惟一的地址进行通信。每当建立一个IPv6的连接,系统都会在两端主机上对数据包进行 IPSec封装,中间路由器对有IPSec扩展头的IPv6数据包进行透明传输。通过对通信端的验证和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使得敏感数据可以在IPv6 网络上安全地传递,因此,无需针对特别的网络应用部署ALG(应用层网关),就可保证端到端的网络透明性,有利于提高网络服务速度。
●域名系统DNS
基于IPv6的DNS系统作为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系统的基础,有助于抵御网上的身份伪装与偷窃。当采用可以提供认证和完整性安全特性的DNS安全扩展 (DNS Security Extensions)协议时,能进一步增强对DNS新的攻击方式的防护,例如网络钓鱼(Phishing)攻击、DNS中毒(DNS poisoning)攻击等,这些攻击会控制DNS服务器,将合法网站的IP地址篡改为假冒、恶意网站的IP地址。

5G的安全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架构安全:5G的网络架构相对于之前的4G和3G,更为复杂,包括更多的网络元素和更多的网络节点,这意味着攻击面更大,因此需要更好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整个网络架构。
隐私泄露:5G的高速率和低延迟使得它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和更多的数据传输,但这也会增加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如位置跟踪、通信内容截取等。
网络切片安全:5G中的网络切片技术能够实现网络资源按需分配,但同时也会引入新的安全风险,如网络切片之间的隔离和保护、对网络切片的管理和监控等。
端设备安全:5G会带来更多的设备连接,包括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这些设备本身安全性不足,可能成为攻击者入侵的入口。
虚拟化安全:5G网络中的虚拟化技术将网络功能虚拟化,这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如如虚拟机间的隔离、虚拟化平台本身的安全等。
综上所述,5G的安全挑战非常多,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整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436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7
下一篇 2023-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